物理知识点总结:力知识归纳
初中物理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七章力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方向等,力的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变状态有关。
力常常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计算单位是牛顿(N),1牛顿的力是指当力的大小为1牛顿时,作用在1千克质量的物体上,可以产生1米/秒²的加速度。
二、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1.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通过物体表面对物体施加的力,包括摩擦力、弹簧力、支持力等。
2. 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通过场的作用对物体施加的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三、力的表示力可以用矢量表示,力的大小用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方向由箭头的方向表示。
1. 力的合成:如果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来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解:任何一个力都可以分解为两个垂直方向的力的合力,也称为分力。
四、力的作用力对物体的作用有推、拉、挤、压、抛等。
1. 推:是指用力使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
2. 拉:是指用力使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
3. 挤:是指用力使物体向另一物体移动。
4. 压:是指用力使物体向另一物体移动。
5. 抛:是指用力使物体向空中运动。
五、力的效果力的作用对物体有不同的效果,包括物体的运动和形变。
1. 物体的运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使物体运动。
2. 物体的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对物体施加拉、挤、压等作用,使物体变形。
六、力的平衡和合力1. 力的平衡: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多个力之间相互抵消,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 合力: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多个力不相互抵消,产生合力,使物体受到合力的作用发生运动或形变。
通过初中物理七章力学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变状态,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力可以用矢量表示,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来求出合力和分力,力的作用包括推、拉、挤、压、抛等,力的效果包括物体的运动和形变,力的平衡与合力是力学重要的概念。
力的概念知识归纳,高考物理必知!
力的概念知识归纳,高考物理必知!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以下是关于力的概念知识归纳:
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力的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3.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4.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常见的有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等。
5.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6.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7.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8.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9.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高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力、运动、能量、功率等概念。
下面是力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推动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原因。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分类按照力的作用物体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拉力等;非接触力包括引力、电磁力等。
3.力的叠加原理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合力是这些力的矢量和,可以通过矢量法则或力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二、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定义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F=ma表示,其中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总是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力作用在作用力的物体上。
三、运动学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量,其大小和方向可以用矢量表示;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其大小和方向也可以用矢量表示;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2.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则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3.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则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不为零。
四、能量和功率1. 功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动力学量,其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点积,可以表示为W=Fs,其中W为功,F为力,s为位移。
2. 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速率,可以表示为P=W/t,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
3.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表示为K=1/2*mv²,其中K为动能,m为质量,v为速度。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一点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5.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
-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二、能量和功1. 能量的概念:物体所具有的能够进行物理作用的能力。
2. 能量的分类:-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内能: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3.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4. 功的概念: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
5.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三、机械1. 杠杆原理:通过改变力臂的长度来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效果。
2. 滑轮系统:通过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达到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3. 斜面原理:通过增加作用距离,减小所需的力来移动物体。
4. 浮力原理:物体浸入流体中时,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所排流体的重量。
四、热学1. 温度的概念:物体热冷程度的物理量。
2.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3.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4. 热膨胀和热收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或长度的变化。
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学1.1 直线运动•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等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与位移关系式1.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基础知识:半径、圆心角、弧长、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等•匀速圆周运动:切线与目标方向的夹角等基本概念•匀变速圆周运动:角加速度与相应的公式关联,如角位移、切向加速度等2. 力学基本定律2.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原理的表述和例子,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示例•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表达式,质量与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力(例如重力、摩擦力)对物体造成的影响。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物体之间产生干扰;合力和平衡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2 物理力学的应用•弹簧力、压强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表达式•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分析•研究平衡问题时所使用的自由体图3. 动量和能量3.1 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如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等3.2 能量转化与守恒•力做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及计算方法•势能与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能量守恒原理•势能转换、机械能转换及其相关例子4. 古典力学中其他重要概念4.1 平衡条件分析•不同类型杆件或物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所保持平衡需要满足的条件。
•杠杆平衡以及杠杆原理应用4.2 圆周运动中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作用•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概念及表达式•深入分析物体在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运动学、力学基本定律、动量和能量以及其他重要概念。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并对您在学习物理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11.力的作用、分类及图示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特点有一下三点:①成对出现,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②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和引起形变;③力是矢量,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⑵力的分类:①按力的性质分类;②按力的效果分类。
⑶力的图示:画图的几个关键点①作用点,即物体的受力点;②力的方向,在线的末端用箭头标出;③选定标度,并按大小结合标度分段。
2.重力⑴产生:①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但不等于万有引力)。
②方向竖直向下。
③作用点在重心。
⑵大小:①G=mg,在地球上不同地点g不同。
②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出。
⑶重心:①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或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与质量的分布有关。
③重心可用悬挂法测定。
④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⑴产生:①物体直接接触且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
②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③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有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弹力是否存在可用假设法判断,即假设弹力存在,通过分析物体的合力和运动状态判断。
⑵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F=KX,X-是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
4.摩擦力⑴静摩擦力:①物接触、相互挤压(即存在弹力)、有相对运动趋势且相对静止时产生。
②方向与接触切,且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③除最大静摩擦力外,静摩擦力没有一定的计算式,只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按力的平衡或F=ma求。
判断它的方向可采用“假设法”,即如无静摩擦力时物体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
⑵滑动摩擦力:①物接触、相互挤压且在粗糙面上有相对运动时产生。
②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的运动方向相反)②大小f=μFN。
(FN不一定等于重力)。
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摩擦力既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物理力学总结知识点归纳
物理力学总结知识点归纳力学分为静力学、动力学和变形力学三个部分,其中:1.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静止状态下的力学问题的分支学科;2. 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问题的分支学科;3. 变形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力学问题的分支学科。
力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数学分析、物理实验等。
力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牛顿定律、动量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
下面对力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是研究物体受力情况的基础。
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简单来说,它的意思是:运动状态不改变,或者说物体静止状态保持不变,除非受力作用。
具体表述为:“物体要么静止,要么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只有受到外力时才会改变状态”。
2.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动力学定律。
简单来说,它的意思是: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具体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并且与所受力的方向相同”。
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简单来说,它的意思是:每个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力,同时也对其他物体施加相同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具体表述为:“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力,那么物体B对物体A也会施加相同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二、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是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物体的动量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动量定理的基本表达式为:FΔt = Δp。
其中,F为力,Δt为时间间隔,Δp为动量的改变量。
三、能量定律能量定律是力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定律,它描述了物体的能量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1. 动能定律动能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动能定律的表达式为:Ek = 1/2mv^2。
其中,Ek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定律势能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势能与位置之间的关系。
物体的势能与其所处的位置有直接关系。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即:力,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和波,功和能,动量和冲量,等。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一)重要概念1.、力矩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其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作用时,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但物体间不一定接触。
力是矢量。
力按性质可分重力(G=mg)、弹力(胡克定律f=kX)、摩擦力(0<f静<f最大、,f=μN)、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可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对于各种力要弄清它的产生原因、特点、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具体效果。
力矩是改变物体转动状态的原因。
力矩M=FL通常规定使物体顺(逆)时针转动的力矩为负(正)。
注意力臂L是指转轴至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点、参照物质点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平动的物体一般视作质点。
参照物指假定不动的物体。
一般以地面做参照物。
3.置、位移(s)、速度(v)、加速度(a)质点的位置可以用规定的坐标系中的点表示.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由始位置引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与路径无关.而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与路径有关。
速度表示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它的方向就是位移变化的方向。
其大小称为速率。
在S-t图象中,某点的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物线的斜率。
在匀速四周运动中,用线速度v=s/t和角速度ω=φ/t,v是矢量,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两者的关系为v=ωR。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限速度方向相同。
在v-t图象中某点的加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切线的斜率。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用向心加速度a=v2/R和a=ω2R描述,其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4.量(m)、惯性质量表示物体内含有物质的多少,是一标量且为恒量.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完整版)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力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力学是初中物理学的基础,是我们理解和掌握其他物理学分支的基础。
在初三学习物理力学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三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
位置是物体所在的位置,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速度是位移 per 单位时间,加速度是速度 per 单位时间。
2.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
它由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和物体对物体的反作用力组成,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3.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保持静止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 F=ma,其中 F 表示力,m 表示物体质量,a 表示物体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对应的反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出它们的合力。
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将其分解为多个分力。
分力的合成可以得到原始力。
三、平衡和不平衡1. 平衡状态: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不平衡状态: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即物体会产生加速度。
四、摩擦力1. 动摩擦力: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2.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产生的摩擦力。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小于静摩擦力时,物体保持静止。
3.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五、重力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导致物体发生形变、速度改变或者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力的大小用牛顿(N)来表示。
2.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3. 力的合成如果两个力的作用方向相同,那么合力就是这两个力的矢量和;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反,那么合力就是这两个力的矢量差。
4.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与彼此垂直的分力。
5. 力的平衡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称为力的平衡。
力的平衡可以使物体静止,也可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6.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压强,压强的大小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2. 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左右两边所受静力的乘积相等。
3.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流体的体积成正比,与所受流体的密度和受流体的重力成正比。
4. 立杆浮力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
三、机械能1. 功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称为力的功,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2.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称为功率,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
3.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形变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
4.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5. 机械能机械能等于势能和动能的总和,它在不受阻力的条件下保持不变。
四、热学1. 温度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标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尺度,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开氏温标。
2. 热量热能在能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时的名称,用热容表示。
3. 热的传递热的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
4. 热力学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现象是能量相互转化的一个方面,它表明了能量守恒的规律。
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物理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质点、力、运动、运动学、动力学等。
1. 质点质点是物理力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它被看作一个具有质量但没有体积的点。
在质点模型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被忽略,只考虑其质量、速度和位置等运动状态。
2. 力力是导致物体产生运动或形变的原因。
在物理力学中,力被描述为对物体的作用,其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运动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种变化被称为运动。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与运动有关的量。
4. 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通过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可以描绘物体的运动轨迹和运动规律。
5. 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力学的另一个分支,研究力和物体的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分析物体所受的外力和内力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动力学规律。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力学的重要基础,它包括三条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1. 惯性定律惯性定律又称牛顿第一定律,它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一定律表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不变,这种性质被称为惯性。
2. 动量定律动量定律又称牛顿第二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具体表达为:F=ma,其中F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一定律描述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为分析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基本原理。
3. 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又称牛顿第三定律,它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一定律阐明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研究物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基本原理。
三、运动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来描述。
高中物理:力的种类知识点总结
3类平抛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
5振动。
1万有引力定律B
2胡克定律B
3滑动摩擦定律B
4牛顿第一定律B
5牛顿第二定律B力学
6牛顿第三定律B
7动量守恒定律B
8机械能守恒定律B
9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10电荷守恒定律
9电场力:F电=q E =q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BIL(BI)方向:左手定则
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BqV(BV)方向:左手定则
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
11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2欧姆定律
13电阻定律B电学
1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
1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6楞次定律B
17反射定律
18折射定律B
定理:
动量定理B
动能定理B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高中物理:力的种类知识点总结
力的种类:(13个力)
有18条定律、2条定理
1重力:G = mg(g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滑=N
4静摩擦力:Of静fm(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牛顿力学
1、牛顿第一定律:若一个物体处于静止或者相对空间恒定速度运动
状态,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实现加速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外力作用,施加在物体上的加速力大小等
于外力的大小,但方向相反。
3、牛顿第三定律: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之间存在定义的互相作用,两
个物体之间施加的力是互相等值而又相互作用的。
4、慣性定律:物体开始运动或者处于运动平面上,难以改变其运动
状态,物体想要改变运动状态,就需要有力的作用在其上。
5、力学,力的定义及特性:力是能够引起物体变形或者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的一种作用。
二、动能
1、动能的定义:任何物体都带有一定动能,其动能大小等于物体质
量乘以平方数除以2
2、动能守恒:动能大小不受物体的影响,只受外力的影响,外力只
能改变动能的方向,而不能改变大小。
3、势能守恒:势能大小由力量外力、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质量决定,只受外力的影响,外力只能改变势能的大小,而不能改变位置。
三、热力学
1、热力学定律:在宏观尺度上,物体转换热能和动能是有定律的,这就是热力学的定律,它包括热守恒定律、热力定律及热平衡定律。
2、热守恒定律:热能在宏观尺度上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它只能从一方传到另一方。
力知识点总结
力知识点总结(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重力和弹力知识点精析与应用1.力(F)力是物体间相互的作用.没有施力物体就没有受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就无法对外施力.(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研究任何一个力或一种力,必须从力的三要素出发.力是矢量.(2)力的图示:为了形象地说明和研究有关力的问题,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一个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是末端).除了要求用力的图示来研究问题外,一般情况下均采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示意图对于力的大小与线段的长短关系要求不是很严格,线段的两端均可作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指向则必须与力的方向一致.沿着力的作用线方向移动力的作用点,不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力按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按效果分为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回复力2.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在地球表面附近,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恒力,它不随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而变化.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般要考虑到的第一个力就是重力(除题设中有物体的质量不计、重力不计,或轻杆、轻环之类的条件外).重力的大小: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
其重心就在其几何中心.例如一个质量分布均匀中空的球壳,其重心就在其球心.匀质三角形薄板的重心就在三角形的重心.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的确定是悬挂法:从物体上选取一个点,将物体悬挂后,其重力作用线一定与悬线重合,再选取一个不在刚才那条线上的点,再将物体悬挂起来,这两条悬线的交点就是物体的重心.3.弹力(N)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弹性形变,物体克服形变而产生的力.(1)形变: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其几何形状发生了变化,叫形变.当外力撤消后,物体能恢复到原来的几何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如在外力作用下拉伸的弹簧,当外力撤消后,弹簧能恢复到原样.当外力撤消后,物体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几何形状,而保持外力作用下的形状,这种形变叫塑性形变.如湿面粉或湿泥土,在外力作用下,可捏成各种不同的形状.(2)弹力的大小:与受力物体的形变量成正比,与施力物体的力学性质有关.对于弹簧,则由胡克定律可知:N=k x ∆.其中x ∆是弹簧的形变量(可能是拉伸量,也可能是压缩量),k 是比例常数.由胡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得:k =xN ∆,它是一个反映弹簧刚性的物理量,如两个不同的弹簧在相同外力作用下伸长的长度不同,那么,伸长量小的刚性比伸长量大的刚性强,也就是说k 是一个与外力无关的量,它是由弹簧本身的条件所决定的.(3)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4)弹力的作用点:在接触处.摩擦力重点难点归纳1.静摩擦力的判断2.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定律知识点精析与应【知识点精析】1.静摩擦力(f s)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阻碍作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1)相对运动趋势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互为参考系时所具有的一种运动趋势;(2)两物件之间一定有弹力,若无弹力,绝无摩擦力(1)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上的合外力.两物体接触面间的静摩擦力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最小外力等于这两个物体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所以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为:O<f s<f max.物体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它们之间的正压力有关,与它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材料有关.(2)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两物体的接触面相切,与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垂直.(3)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4)静摩擦力的判断: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它随物体所受外力的变化而变化,随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通常采用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的情况下,物体的状态是否与题设中的条件相同,若是相同,则无静摩擦力;若是不同,则有静摩擦力。
初中物理 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它是导致物体发生加速度或形变的原因。
2. 力的性质(1)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2)力的作用对象是物体,具有特定的作用点。
(3)力可以相互抵消,称为力的合成。
3.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1牛顿的力是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加速度为1米每平方秒的力。
二、力的计算1. 力的计算公式力的计算公式为 F = 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2. 力的分解如果一个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不在运动方向上,可以通过力的分解来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牛顿三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要么静止,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即F = ma。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相等的,方向相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力。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接触面上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它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导致物体产生运动阻力。
2. 摩擦力的分类(1)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可以通过静摩擦系数μs来计算。
(2)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可以通过动摩擦系数μk来计算。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 = μN,其中f表示摩擦力的大小,μ表示摩擦系数,N表示法向压力。
五、重力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是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的引力。
2. 重力的计算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 = mg,其中F表示重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²。
高中物理力的知识点
高中物理力的知识点1.力的本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2.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当两个力 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但是当他们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或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点时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2)力的示意图:不需画出力的标度,只用一带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5.力的分类(1)性质力:由力的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2)效果力: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下滑力、分力:合力、动力、阻力、冲力、向心力、回复力等.6.重力(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的大小: 1由G=mg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 取9.8米/秒2,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2由弹簧秤测量: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重力大小.(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与水平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重力是矢量.(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1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2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5)重力和万有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处的向心力大小不同,但由此引起的重力变化不大,一般情况可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GMm/R2.除两极和赤道外,重力的方向并不指向地心.重力的大小及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加速运动的系统中,例如:发生超重和失重的现象时,重力的大小仍是mg7.弹力 1.产生条件: (1)物体间直接接触; (2)接触处发生形变(挤压或拉伸).2.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如下:(1)轻绳只能产生拉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2)弹簧产生的压力或拉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3)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沿杆.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量的大小有关.1弹簧的弹力,由胡克定律F=kx,k为劲度系数,由本身的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决定,x为形变量,即弹簧伸缩后的长度L与原长Lo的差:x=|L-L0|,不能将x当作弹簧的长度L2一般物体所受弹力的大小,应根据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和牛顿运动定律计算,例2小车的例子就说明这一点.摩擦力摩擦力有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种,它们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判断是相近的.1.产生的条件:(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2)接触面不光滑;(3)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注意:不能绝对地说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必是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必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保持相对静止的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滑动摩擦力是具有相对滑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都滑动.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即与引起该摩擦力的弹力的方向垂直),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例如: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斜面)向上. 注意:相对运动是以相互作用的另一物体为参考系的运动,与以地面为参考系的运动不同,故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其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3.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大小跟物体所受的外力及物体运动状态有关,只能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平衡或加速)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求解.静摩擦力的变化存在一个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即物体将要开始相对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2)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即f= μN,μ为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N指接触面的压力,并不总等于重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利用一个力(合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分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而做的一种等效替代.力的合成必须遵循物体的同一性和力的同时性.(1)合力和分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即一个力若分解为两个分力,在分析和计算时,考虑了两个分力的作用,就不可考虑这个力的作用效果了;反过来,若考虑了合力的效果,也就不能再去重复考虑各个分力的效果.(2)共点力物体同时受几个力作用,如果这些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3)力的合成定则:1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共点力F1、F2的合力,可以把表示F1、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即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a. 2三角形定则:求F1、F2的合力,可以把表示F1、F2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从F1的起点指向F2的末端的有向线段就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合力可能大于分力,可能小于分力,也可能等于分力.(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邻边的关系;对角线可以大于邻边,也可以小于邻边,还可以等于邻边;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还可以看成是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合力的方向:若F与F1的夹角为φ,则:tanφ=F2sinθ/(F1+F2cosθ) ,当θ=90°时tanφ =F2/F1(3)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几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先在此直线上选定正方向,与其同向的力取正值,反之取负值,然后进行代数运算求其合力.这时“+”或“-”只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4)同一根轻绳中各处张力相等,此外当大小相等的两力夹角为1200时,合力大小等于两分力大小.3.力的分解(1)在分解某个力时,要根据这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或按问题的需要_进行分解.(2)有确定解的条件:①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有唯一解)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与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有一组解或两组解)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有两个或唯一解)(3)力的正交分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利用力的正交分解法可以求几个已知共点力的合力,它能使不同方向的矢量运算简化为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 力的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4、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方法1.力的图示法:按力的图示作平行四边形,然后量出对角线的长短并找出方向2.代数计算法:由正弦或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求解.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沿互相垂直的方向先分解,然后求出各方向的合力,再合成.4.多边形法:将各力的首尾依次相连,由第一个力的始端指向最后一个力的尾端的有向线段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在给定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全部找出来,并画出相应受力图.1.受力分析的依据(1)依据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和性质特点,每种力的产生条件提供了其存在的可能性,由于力的产生原因不同,形成不同性质的力,这些力又可归结为场力和接触力,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确定是难点,两物体直接接触是产生弹力、摩擦力的必要条件,弹力产生原因是物体发生形变,而摩擦力的产生,除物体间相互挤压外,还要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一方面物体所受的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它的反作用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和没有反作用力的力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灵活变换研究对象,由作用力判断出反作用力.(3)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有些力存在与否或者力的方向较难确定,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断.2.受力分析的程序(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的对象.选取研究对霖豹原慰是要使对留题懿研穷尽量藩侵j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为防止漏掉某个力,要养成按一般步骤分析的好习惯.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他场力(电场力、磁场力)等.(3)每分析一个力,都要想一想它的施力物体是谁,这样可以避免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并不受向上的推力,而刹车后靠惯性滑行的汽车也不受向前的“冲力”.(4)画完受力图后要进行定性检验,看一看根据你画的受力图,物体能否处于题目中所给的运动状态.3.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的力.(2)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3)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4)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4.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1)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2将某个研究对象、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3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4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2)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2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3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明快。
物理初中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初中力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的定义和性质力是使物体发生形态、速度或者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是描述物体受到的作用的物理量。
力的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由箭头表示,作用点指的是力作用的具体位置。
二、力的分类1. 接触力:接触力是将物体之间接触的作用称之为接触力,包括摩擦力、支持力等。
2. 地面反作用力:当物体与地面接触时,地面对物体的反作用力称为地面反作用力。
3. 引力:引力是指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或者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4. 弹力:当弹簧或者其他弹性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三、力的计算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合力的性质进行计算。
2.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将其分解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量。
四、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将会保持不变,直到有外力作用产生改变。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描述了力的大小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即每个物体对其他物体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五、摩擦力1.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不光滑,相对滑动产生的阻碍力。
2. 摩擦力的类型: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间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动摩擦力与物体间的法向压力成正比。
六、重力和弹力1. 重力的产生原因:物体之间的引力称之为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称为重力。
2.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有关,公式为F=mg。
3. 弹力的产生原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弹性体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七、力的应用1. 动力学:描述了物体受力运动的规律,包括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2. 静力学: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受力的规律,包括力的合成、力的平衡等内容。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一、力学1.力的概念和性质-力的定义:使物体发生位移的原因。
单位:牛顿(N)。
-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
2.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 = ma-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重力和重力加速度-重力:地球吸引物体的作用力。
公式:F = mg-重力加速度:物体受重力作用时的加速度。
公式:g=G*M/R^24.工作、功、机械能-工作:力沿着力的方向所做的位移乘以力的大小。
公式:W = F*s*cosθ-功: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公式:W=F*s-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公式:P=W/t-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
公式:K = 1/2mv^2-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5.弹力和胡克定律-弹力:物体受到弹性形变恢复力的作用。
-胡克定律:弹性力与产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公式:F=k*x二、热学1.温度和热量-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单位:摄氏度(℃)、开尔文(K)。
-热量:能够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的能量。
2.热传导、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热传导:热量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导热系数:描述物质导热性能的物理量。
公式:Q=k*A*(ΔT/Δx)-热扩散:物质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的体积变化。
3.物态变化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相变: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4.物质的比热容和熔化、沸腾-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公式:Q = mcΔT-熔化: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沸腾: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三、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界面发生反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知识点总结: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