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唐晓燕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和掌握一定的生活经验、自学能力和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进行学习的方法,因此本课主要采取引导探索的教学法。
在解决“钱够不够”问题的过程中,教材安排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加法,另一种是减法。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情境,使学生对运用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产生急切需要。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和大小比较的掌握。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研究能力。
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重点小数知识的应用。
学习难点运用小数加、减法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教学例4。
1.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回顾各种文具分别是多少钱。
(2)出示例4。
引导学生分析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2.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探究、自己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回顾与反思。
讨论:还能有哪些方法解决问题?1.全班交流获取的信息和所求的问题。
2.先小组内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先算出买1个文具盒后剩下的钱10-6.8=3.2(元)。
(1)剩下的钱,小丽买1个笔记本和1支普通的铅笔,钱够吗?(讨论交流)方法一:2.5+0.6=3.1(元)3.1<3.2,小丽的钱够买。
方法二:3.2-2.5=0.7(元)0.7>0.6,小丽的钱够买。
(2)第二问用同样的方法交流解决。
3.(1)讨论、交流:可以把要买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少。
(2)尝试列式计算解答,并说计算方法。
三、巩固提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4单元《第3课时可能性(3)》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4单元《第3课时可能性(3)》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可能性(3)》,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会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教材内容安排了丰富的实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可能性的求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可能性的概念,能够理解并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但部分学生对于可能性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引导他们运用可能性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掌握可能性的求法。
2.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可能性,理解可能性知识。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实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实例和图片。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游戏道具和实际问题案例。
3.教学场地:安排合适的环境进行游戏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不确定事件,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回顾可能性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3个红球,2个蓝球,1个绿球,他随机从袋子里取一个球,求取出红球的可能性。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用道具模拟小明取球的过程,记录取出红球的次数,然后计算红球的可能性。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3课时)》教学设计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3课时)》教学设计 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2.会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题目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方程的意识。
重点分析行程问题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地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活动1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s s v s vt t t v=== 相遇问题的时间、路程有什么特点?追及问题的时间、路程有什么特点?活动2请看例4某运动员在一条公路上进行骑摩托车训练,平均速度为90Km/h 。
出发时有一辆公共汽车和摩托车同时同地出发并同向行驶。
公共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60Km/h 。
摩托车跑完80Km 掉头返回,途中和公共汽车相遇。
这次相遇是在出发后多长时间?此时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如果我们设汽车行驶的路程为x ,由于路程和为160Km ,可知摩托车行驶的路程为160-x ,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汽车、摩托车的行驶时间分别为60x 、16090x -由于他们的行驶时间相等,所以,可以列出来方程60x =16090x -。
请同学们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我们看表格中,同一行之间的关系、同一列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请以行驶时间为x,再把表格填一遍,并列出方程。
请看课本,P21提出的问题。
你能通过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吗?你可以设计一个表格,来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吗?请同学们完成“做一做”。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行程问题。
在行程问题中,一定涉及到速度、时间、路程,它们之间有固定的关系,你知道是什么关系吗?在分析问题时,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方法?布置作业:课后习题(P21)第1、2、3、3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掌握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学会描述和解释问题的解法。
4.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
3.培养学生坚信团结合作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解决问题”的概念。
2.能够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细致描述问题的解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图片或小故事等方式引入“解决问题”的话题,激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习新知识2.1 概念讲解1.介绍“解决问题”的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最基本的策略。
2.2 经典例题解析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并解析解题过程。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鼓励他们充分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最终找出最佳答案。
4. 拓展练习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一些拓展性的练习,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如角色扮演或实地考察等。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强化他们对于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课后作业完成指定的练习题目,模拟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明天的课上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引导、分组合作、经典例题解析等,激发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热情,但在授课过程中仍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并细致描述解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五_3第3课时《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规 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以旧引新。(6分钟)
1.复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复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口答下面各圆的面积。
4.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外切正方形和圆内接正方形的图案,组织学生观察。今天我们研究这两种组合图形中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3.你见过哪些外方内圆的物品?
4.请你画出一个半径是4厘米的圆,并画出它的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并说明画法。
三、探究思考,解决问题。(10分钟)
1.计算圆外切正方形与圆之间部分的面积。
(1)课件出示半径为1米的圆外接正方形。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算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讨论如何求出正方形的面积。(方法不唯一)
2.外圆内方的图形是一个圆内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圆的直径。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1)确定圆心,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就是这个圆的圆心。(2)确定半径,以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为半径。(3)画出这个圆。
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说出画图的方法并明确: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圆的直径。
师明确:外方内圆的图形称为圆外切正方形。
2.课件出示外圆内方的图形,组织学生思考、交流其特点。
师明确:外圆内方的图形称为圆内接正方形。
3.引导学生画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在这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4.引导学生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1.外方内圆的图形是一个正方形内有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5.王师傅做一个零件,零件的形状是圆内接正方形,已知圆的直径为12厘米,你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3.解决问题》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3.解决问题》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3 解决问题一课时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材第78、第7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乘法计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难点: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铺垫孕伏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的超市开业了。
看,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出示课件超市图片)大家想去吗?可是超市里的阿姨想考考大家,想进超市买东西的小朋友就要先把手中票上的积说出来,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你们有信心吗?(教师发票,学生开火车说出两个数相乘的积,后边的随之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依此类推)7_6= 3_7= 8_3= 6_8= 2_8= 5_8=6_4= 3_4= 5_6= 4_8= 8_3= 8_8= 6_7= 7_8= 4_6= 4_5= 8_7=8_6=【设计意图:创设超市的情境,把学生直接带入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游戏巩固,合作探究师:祝大家顺利进入超市。
我们不是要给3个优秀少先队员买奖品吗?先到文具柜台前去转转吧!(课件出示文具柜台场景)师:你从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知道了一些文具的价钱。
生2:文具盒8元,橡皮2元,铅笔3元,日记本4元……师:问题是什么呀?生: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师:怎样列式计算?同桌交流反馈:生1: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生2:1个文具盒8元,3个文具盒就是3个8元。
可以用乘法计算。
生3: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钱数乘3。
集体交流汇报。
师:谁说一说买2个文具盒多少钱。
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并列式计算)师: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每人至少提两个,并解答出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第2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2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运用。
•难点:理解生活中的问题,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复习前面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
–引入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给出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2.教学资源:课件、黑板、教辅书籍等。
3.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认真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做好听课准备。
四、教学过程1.复习与导入(10分钟)–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呈现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2.教学主体(30分钟)–引入生活问题,例如:小明家有5个苹果,他吃了2个,还剩下几个?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以小组形式讨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和想法。
–展示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解答,然后互相交流答案。
3.操练与拓展(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创作类似的问题,然后向其他小组提问。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结束与复习(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鼓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反思。
–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问题展开,通过引入生活问题和让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更多耐心和引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正确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步骤: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合作学习七、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
•写一篇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升学业水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阅读理解、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
2. 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解决问题。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三课 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三课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点:- 理解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计算;- 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语言描述问题解决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学生将:- 学会如何在团队中沟通和协作;- 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策略和方法;- 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 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学习态度;- 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内容1. 问题导入: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3. 例题解析: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反思。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教学法: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4. 总结与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步骤1. 问题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3. 例题解析(1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第3课时解决问题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考与交流。
课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理解题意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互相学习,积累经验。
对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应加以鼓励。
2.结合排除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足”。
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导学生采取表述、书写、图示、画流程图等多种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达清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即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在特定的时间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组钟面(课件出示四个钟面,四个钟面上的时间分别是7:308:35 10:05 12:30)。
请大家读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
师: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生: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师:在这4个连续的时间里大家平时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交流并汇报)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时间观念,都很会安排时间。
你还能举例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吗?生:早上我先起床后上学;下午我先做作业后看电视……师:还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补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议不超过4个)生:早上,我先起床,再吃饭,然后上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表述,体现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巩固旧知入手,再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过选取时间说一说和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两个层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路和生活经验作铺垫,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3课时解决问题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教学课程标准》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了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真分析具体情况,通过具体探索、合作交流,灵活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带有汉字的卡片。
学具准备:信息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6分钟)1.老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商场逛一逛,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谁掌握的最好,能灵活运用,好吗?2.板书课题。
1.学生兴趣浓厚。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25分钟)1.出示教材第43页例4销售清单,从这张单子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引导学生从获取的信息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解决收银员应收多少钱的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1.观察后交流。
知道了这三种商品的单价,空调扇的价格是558元;学习机的价格是225元;护眼灯的价格是166元。
2.学生交流汇报:(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1.笔算下面各题。
345+259=()625-389=()答案:604 2362.估算。
103+298≈()息?4.讨论并解答。
老师强调:收银员收钱要准确,必须要精确计算。
①可以先把空调扇和学习机的价格相加558+225=783(元),再加护眼灯的价钱783+166=949(元)。
②把这三种商品的价格相加558+225+166=949(元)。
③讨论:你认为哪种算式简单?5.讨论:解决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需要精确计算吗?6.引导学生分析列式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3.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3.3《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能够正确应用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解决问题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2.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记录下来。
3.教师指导(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引导他们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4.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5.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拓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出了沟通不畅、思维不够开阔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关注,帮助他们提高。
五、作业布置1.参考本课所学知识和方法,自行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小组活动。
2.完成课后习题《解决问题练习册》第3页至第5页。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精编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第03课时 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创设情境,铺垫孕伏【设计意图:创设超市的情境,把学生直接带入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复习表内乘法,有利于对旧知的巩固,为新知作铺垫。
】一、热身活动,快问快答1.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门口的文具店开业了。
看,店里的东西可真多,(出示课件文具店图片)大家想去吗?可是文具店的阿姨想考考大家,想进文具店买东西的小朋友就要先把手中票上的积说出来,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你们有信心吗?(教师发票,学生开火车说出两个数相乘的积,后边的随之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依此类推)7×6= 8×3= 6×8=2×8= 5×8= 4×8=5×7=7×8=6×7=4×5=8×8=7×7=2.引入课题看来同学们2~8的乘法口诀已经学的很扎实了,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用乘法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学习任务一:学会筛选有用信息,理解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提取数学信息,并深入挖掘这些信息的含义,初步理解物品单价的意思,为后面学习解决问题作铺垫。
】一、观察主题图1.收集信息师:祝贺大家顺利进入超市。
先到文具柜台前去转转吧!(课件出示文具柜台场景)师:你从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知道了一些文具的价钱。
生2:笔袋8元,橡皮2元,铅笔3元,日记本4元……师: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大家有问题吗?“文具盒8元”是什么意思?生:“笔袋8元”就是一个文笔袋的价格是8元。
师:这位同学补充的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能把信息说得完整些。
谁再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发现问题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追问:图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二、筛选有用的信息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预设:已知:1个笔袋8元,要买3个笔袋。
《解决问题(加法》教学设计
起,所以用加法2+4=6来计算。也能求出一共有几只兔子。
四、双练拓展
1.基础题。教材第46页做一做。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大括号下面的问号表示
什么意思?(求一共有几只)独立列式,指名回答。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提高题。教材第48页第二幅图,说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列
“阳光教育”教学模式课案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课题:解决问题(加法)
课时数:1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有关6、7的加减法,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会解决简单的相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师:(课件出示“?”)这个符号是问号,代表提出的问题。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表示
求一共有多少?也就是求总数。板书。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师:哪个同学可以汇报一下。
生:我们的列式是:4+2=6,一共有6只兔子。
师:你能跟大家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吗?
生: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把他们合起来就是用加法4+2=6来计算。
问题。
二、学疑聚焦
1.通过预习,我想学到:怎样解决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双主探究
(一)导入:
1.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
2.好!我们出发。(课件:美丽的郊外)
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收的果树,多美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2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2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并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通过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好课堂用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问题1.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小明有5块巧克力,吃了2块,还剩多少?2.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鼓励他们口头回答。
第二步:复习相关知识点1.要求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回忆。
第三步:教学新知识1.介绍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读懂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
2.结合具体例子,教授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步:示范解决问题1.教师选择一个实际的问题,示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让学生观察教师的解题过程,并参与讨论。
第五步:学生练习1.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问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七、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
2.学生互评,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指出不足之处。
八、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复习本课知识。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准备下节课讨论。
九、板书设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法和减法•问题解决步骤十、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教师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还需加强。
下节课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难点1.让学生切实理解“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4》第3课时;2.教具:纸张、铅笔、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讲解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
二、学习新课1.老师呈现本节课题目:《4》第3课时解决问题;2.老师讲解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强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3.老师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学生展示各自的解决方法,老师引导讨论各种解决方法的优缺点。
三、巩固拓展1.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分组合作,找出多种解决方法;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并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3.老师进行总结,通过讨论不同解决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四、课堂小结1.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2.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3.鼓励学生课后多实践、多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设计一个小问题,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并写下解决思路;3.复习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案;2.总结学生学习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4 第3课时解决问题》的教案,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比较大小的方法。
2.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难点1.小题目创设。
2.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四、教学准备1.课件PPT。
2.教学实物道具。
3.学生练习册。
4.教学白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通过快速互动让学生复习前几课时所学的内容,引入本次学习内容。
2.新知讲解:通过PPT展示,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并练习实际问题。
3.课堂练习: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结对或小组进行练习,辅导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彼此讨论和交流,加深理解。
4.板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掌握重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PPT展示、课堂练习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2.思考并找出三个日常生活中的比较大小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八、教学资源1.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
2.教学课件PPT。
3.学生练习册。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第03课时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二、教学内容
1.教学例题: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第03课时解决问题例3。
例3:小华和小明一共摘了30个苹果,小华摘了18个,小明摘了多少个?
2.教学步骤: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列出算式。
(3)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规律,提高效率:
在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如加减法运算的顺序、画图和列表的使用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耐心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优秀生,要适当提高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四、教学评价
1.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2.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减法的能力。
3.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过程:
(1)讲解加减法运算方法:回顾已学的加减法知识,引导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运算。
(2)举例说明:用具体的例子(如小明和小华摘苹果)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3)讲解画图、列表策略: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帮助理解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解决问题 教案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3.3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解决问题⏹教学提示本节《解决问题》教材借助“电视机问题”来教学。
开始出示电视机厂生产情况和问题(1),要帮助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含义,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把两个算式改成一个综合算式,并交流改写的过程和结果。
其中,丫丫的算法:先算半个月里有几个3天,所以列综合算式时,要添加小括号。
问题(2)的教学,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交流时如果学生自己列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要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给108÷3加小括号,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和功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用自己的方法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
2、理解乘除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掌握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答问题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算法的过程。
2、学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及问题结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乘除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掌握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
难点学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及问题结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例4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含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知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旧知铺垫、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学习新知之前,先做几个练习,预热一下自己的思维。
(课件出示或板书)1、计算下列各题。
528÷24×3354×3÷18840÷28×3572×12÷27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记录存在的问题。
(2)请四位同学板演。
(3)全班反馈,教师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简要讲解。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能够理解问题并正确提取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计算。
–能够用文字或图形表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积极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毅力,勇于面对挑战。
二、教学重点•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并提取问题的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组简单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 概念讲解•介绍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类型。
•提醒学生关注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如数量、计算方式等。
3. 练习1.例题一:老师给了学生一道题目:“小明有5只苹果,他吃了3只,那么他现在还剩几只?”请学生尝试并讨论解决方法。
2.例题二:师生共喝了10瓶水,老师喝了3瓶,那么学生喝了几瓶?3.例题三:一些苹果,第一天卖了3个,第二天卖了2个,剩下5个,问原来有几个?4. 拓展练习老师出示更多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尝试解决,并分享解决思路。
5. 总结归纳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检测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并互相核对答案。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中未完成的题目,或设计自己的生活问题并用加减法解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如何?解决问题时是否理解问题的关键信息?是否能运用加法和减法正确解题?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下一节课教学策略。
以上教案是针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6单元百分数(一)
第3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和分数的互化。
2.会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用百分数乘法列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371.45?0.996
2.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以上每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做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一说转化的过程。
3.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
小数?
学生回顾后,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究
1.教学第85页例2。
(1)理解题意,择取信息。
(2)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定义一样吗?为什么?
(3)怎样列式?
(4)如何计算?讨论交流
(5)学生探究尝试。
(6)交流小结方法:
小数(观察:怎样转化?)
百分数?分母是100的分数
最简分数
(7)根据刚才的讨论和计算,说一说如何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只要小数点向左移动……
(8)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1题(下一排),指名练习,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8题。
(先填后说算法)
2.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7题。
(先填,后观察相等的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3.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2题。
(交流讨论)
4.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4题。
(先计算,后比较)
5.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5题。
(尝试后说出你的思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十八第9、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