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讲义管理的理论模式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 全套课件

2021/6/18
图1
专业学科
森林经理学 造林学 营 林 学等
专业基础学科
生态学 气象学 土壤学等
基础学科
数学 外语 计算机等
横纱
竖纱
纺纱
+
=
专专基 业
业基础 学础学
学 科科科
2021/6/18
公法国 众律家 参法政 与规策
图2
森林
林 经
业
理 学
科
等学
—
图 0
图3 木 桶 效 益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需要——人类的需要,尤其应将贫困人民
的基本需要放在优先地位来考虑。 协调——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 限制——指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
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2021/6/18
关于可持续发展几个要点
是全新的发展模式: “人定胜天”或“ 人要征服自然”的观点解决不了人与自 然的矛盾,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 续发展才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及环境与 人类自身矛盾的唯一的、全新的发展模 式。
第1章 绪 论
主要掌握三个问题 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森林可持
续经营(forest sustainable management)理论 3、森林可持续经营(forest sustainable
management)与森林永续利用(forest sustained yield)的关系
世界各地森林覆盖率见表2-1 和表2-2。
2021/6/18
二、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与分布 1 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
《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森林经理学课程名称(英文):Forest Management 课程编码:18023016开课学期:第6学期学时数、学分数:56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林学先修课程: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测量学、测树学后续课程:遥感导论等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森林经理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由传统林业向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林业的转变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更显得重要。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森林经理学是研究森林区划、森林调查、森林评价、森林生长、森林收获调整、经营决策和控制调整等理论和技术的一门课程,在林业中发挥协调生态、技术和经济,制定经营目标、组织经营活动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森林经理学理论、方法体系,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灵活运用森林经理学知识编制、实施和调整森林经营方案,科学合理地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理解森林经理学的概念、目的、任务、性质和知识体系。
第一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述森林经理学的概念、目的、任务、性质。
第二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森林经理学的原理、知识结构和框架体系、发展历史沿革。
第三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科性质对森林经理学的学科性质、相关名词作进一步阐述。
重点:森林经理学的内容、目的和任务。
难点:森林经理学的原则。
第二章森林资源 4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森林资源的概念、作用与功能,对世界、中国和浙江省的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各自特点有一个了解。
第一节森林资源概述森林资源的概念、作用与功能。
第二节森林的数量、种类、分布世界和我国森林的数量、种类、分布。
第三节中国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我国林地资源、各种森林结构,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第四节浙江省森林资源概况浙江省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分布。
森林经理学复习材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森林经理:以林业局场为对象,组织经营单位、编制经营方案,执行检查修定方案直至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经理的目的: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林业: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空尺度上,不产生空间和时间上都不经济性的林业,或者在特定区域内不危害和削弱当代人和后代人满足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林业。
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a生物多样性保护b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维护c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动维护d水土资源的保持e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的保持f满足社会需求的多种经济效益g 相关的法规、政策、体制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它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
(1)林地条件:林地数量、林地质量(2)林木条件:树种结构、年龄结构、蓄积结构、生长量条件永续利用的外部条件:(1)经济条件(2)政策法规(3)社会、文化(4)经营管理水平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单纯讲可持续发展一词,它的空间尺度是全球、大洲(或相当的区域)、国家和国家内的某种区域。
在国家内的区域尺度上,其空间不能太小,其内部经济、自然、社会等方面必须有相对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独立性。
从内容上看,区域可持续发展它所包括的范围必须是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文化等各个方面,缺一不可。
1. 思想类型无论FSY还是FSM,虽然提出的历史年代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如何经营管理森林的一种思想或理论。
第6章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1)林业经营的对象——森林的分类 及其森林分类经营 森林分类是森林森林经营的基 础。森林分类经营又是林业分类经 营的基础。分类经营是以林种经营 目标为依据的组织形式,便于目标 管理。
(2)经营主体的分类 公益林的经营主体是由政府提 供经费的事业单位; 商品林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 或个人。
(3)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分类
从运行机制上分 公益林实行“谁受益,谁负担,社 会受益,政府投入”的原则。 商品林实行“谁经营,谁管理,谁 经营,谁受益,市场运作,参与竞争, 实行基地化规模经营”的原则。
(4)经营制度、经营模式的分类 公益林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商品林要运用新的技术和模式, 力求取得高产出,高效益。
4、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
三、林业的属性及其必要性 1 林业的属性
(1)地域上的辽阔性 林业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是不可移 动的区域自然资源,它的存在极其功能是 有边界的,即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 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要求在区域或全国 范围有比较均匀的分布。
(2)社会广泛参与性 林业的发展,一方面继续产业化的 方向,通过建立速生丰产工业用材林基 地和对森林的集约化管理,使森林的生 产力不断提高,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更 多地注重林业对改善人民生活和保护环 境的重要性。
(4)经营周期长 现代产业的属性是集中、分工和短 期高利。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林业的属性 之一是经营周期长,因为林业经营要遵 循自然规律,森林的生长主要依赖自然 条件。而且,森林除了经济效益以外, 还有其他多种效益。所以,不能把林业 单纯地看成一项产业。
2、林业的必要性
由于上述林业的特点及其属性,单 从经济学原则角度看,在有限的土地与 能源条件下,经营林业是不合算的。但 是人类的长久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森林资 源,林业的必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 认识,从长远的观点看保护和发展森林 资源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与社会制度、 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经济发达程度无 关。这是林业长期存在的前提。人类的 发展离不开林业、离不开森林。
第01章 绪论 森林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的目的
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 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最终实现永续利用。
第2节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SD)原则 1.由来:
20世纪80年代 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 研究发展问题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需要——人类的需要,尤其应将贫困人民
的基本需要放在优先地位来考虑。 协调——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 限制——指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
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4.可持续发展的性质
是全新的发展模式: “人定胜天”或“人要 征服自然”的观点解决不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人 类解决环境问题及环境与人类自身矛盾的唯 一的、全新的发展模式。
(3)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
标准和指标应具备的条件: 真实性 明确性 可度量性 方便性 系统性 灵活性
(4)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体系
热带木材组织进程 蒙特利尔进程(中国已加入) 赫尔辛基进程 塔拉波托进程 非洲干旱地区进程 近东进程 非洲木材组织进程 中美洲进程等
3.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及森 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
2.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
(1)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包 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 A.林地条件:林地数量和林地质量。 B.林木条件:包括年龄结构、蓄积结构、 径级结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生长 量情况等。
(2)外部条件:
A 经济条件 B 政策法规 C 社会、文化 D 经营管理水平 E 公众参与等
二、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原则
1.概念: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 指如何经营有形的森 林资源,特别是指林 木和林地资源的经营 管理。
林学概论第11讲-森林经营

• (3)择伐。每隔一定的时期重复地、单 择伐。每隔一定的时期重复地、 择伐 株或群状地采伐达到一定径级或具有 一定特征的成熟木的主伐方式, 一定特征的成熟木的主伐方式,称为 择伐。这种方法最适合于异龄林, 择伐。这种方法最适合于异龄林,天 然更新连续进行, 然更新连续进行,择伐后的林分仍然 是异龄复层结构。 是异龄复层结构。
• ③综合疏伐法。综合疏伐法结合了下层疏 综合疏伐法。
伐法和上层疏伐法的特点,即可从林冠上 伐法和上层疏伐法的特点, 层选伐,亦可从林冠下层选伐。 层选伐,亦可从林冠下层选伐。可以认为 它是上层疏伐法的变型。 它是上层疏伐法的变型。混交林和纯林均 可应用。 可应用。
• ④机械疏伐法。又称隔行隔株抚育法、几 机械疏伐法。又称隔行隔株抚育法、
主伐的概念
• 在成熟林内以获取木材为目的采伐方 式,称为主伐。主伐不仅要取得木材, 称为主伐。主伐不仅要取得木材, 主伐 而且必须考虑更新和防护作用的维持。 而且必须考虑更新和防护作用的维持。 森林主伐方式,一般可分为皆伐、 森林主伐方式,一般可分为皆伐、渐 大类。 伐、择伐3大类。 择伐 大类
• (1)皆伐。在指定的地段上,将成熟林木, 皆伐。在指定的地段上,将成熟林木, 皆伐
森林经营的理论基础
• 森林由生长、发育到衰老,经历几十年、上百 森林由生长、发育到衰老,经历几十年、 年的时间。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年的时间。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分成 几个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在每个不同时期, 几个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在每个不同时期, 森林与环境的关系及林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有 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 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 森林呈现出形态和结构方面的差异, 森林呈现出形态和结构方面的差异,根据各个 时期的差异特点,要求不同的经营措施。 时期的差异特点,要求不同的经营措施。森林 经营的主要理论基础为以下几个。 经营的主要理论基础为以下几个。
第六章近自然森林经营基本理论(1)

第六章近自然森林经营基本理论 (1)第一节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体系森林是一种与生命相关的地貌因素,是地球的第一能量吸收者和储存者、决定性的能量转换者和供应者。
一、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本思想在一个特定的立地条件下,如果我们培育的森林与完全自然状态下的森林有相似的树种组成,且林分的结构和演替状态也能与这个生长环境下自然的结构和过程类似的话,这种森林应该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抗拒各种物理的或生物的危害,其生物多样性和其它生态和社会效益都将达到一个满意的水平。
因而认为经营这种近自然的森林能够获得在这个立地条件下可能得到的最高生产量,且是以最少的人工经营管理投入为前提获得。
二、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发展历史18世纪发生在中欧的滥砍乱伐使森林覆盖率降到很低的水平,由此带来了土壤侵蚀、流沙、农业生产衰退的严重问题,同时也产生了工业用材短缺的现象。
此时“法正林”的计划作业体系得到发展。
但随着皆伐作业在大林区的实施,皆伐林地的土壤退化、病虫害、有害草本的侵入、冻害以及人工林造林失败的问题也不断增多。
这种情况使得一些林业工作者舍弃大面积的皆伐作业,采用恒定的森林覆盖率和小面积的皆伐作业,形成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初步思想。
完整的近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是1920年提出的。
主要代表是德国林学家moller。
二战之后,在德国成立了近自然林业协会。
20世纪70年代后,该理论在德国、奥地利、瑞士、法国等国家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用。
三、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要点1、基本概念(1)近自然森林(near nature forest 或 close-to-nature forest)的基本概念近自然森林是指以原生森林植被为参照而培育和经营的、主要由乡土树种组成、具有多树种混交、逐步向多层次和异龄结构发展的森林。
它可以是人为设计和培育的结构和功能丰富的人工林,也可以是经营调整后简化了的自然林,还可以是同龄人工纯林在以恒续林为目标改造的过渡林。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第十章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第一节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一、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念1.森林经营的基本概念按着起源不同,可把森林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顾名思义,天然林就是由天然更新和演替过程形成的森林,人工林就是由人工更新和培育形成的森林;而天然林又可根据其受干扰的程度的不同分成原始林、过伐林、派生林和次生林,原始林是未经过任何破坏的原生植被,次生林是原始林经受大面积反复的破坏后,在次生裸地上形成的次生植被,过伐林和派生林介于二者之间。
虽然所用的词语不同,但是后三者基本属于次生林范畴,所以我们常常把后三者统称为次生林(图10-1)。
原始林过伐林是对原始林经过不合理的采伐后残留的林分,介于原始林和次生林之间的一种类型。
其林相特点是复层异龄,上层较稀疏,多为原生群落中过熟阔叶树及干形不良或多少已腐朽的针叶树,林下多具明显的更新层、演替层,原生群落中的主要树种有明显的恢复趋势,生境及林下植被基本与原始林相同。
这些林分分布于原始林的外围及次生林的深处,它们恢复到原生群落的类型组有保证,而且速度也最快。
对于过伐林的经营措施主要是进行林相整理,即伐去部分劣质林木(包括部分过熟、遗传品质差和严重病虫害的树木),尽快采伐利用上层的过熟木(同时具有解放更新层的作用),给目的树种及其他优良林木的生长和更新创造条件;抚育更新层和演替层,在更新不均匀或更新数量不足的地方进行目的树种的补植,从而改善林分结构、提高现有林分的质量。
经过人工经营的林分,仍应保持原有复层异龄混交的结构不变,可以达到更新健康、生产力更高和多种效益的可持续利用。
派生林是在原始林区内,原生群落经人类活动和病虫害、火灾及其它自然灾害影响,使原生群落受到小面积的破坏(如小面积的采伐、开垦或火烧)退化到次生裸地,短期内经过次生演替而复生的次生群落。
其组成树种多为喜光、速生的树种。
由于面积不大,周围仍由原生的群落存在,整个环境的变化不大,原生群落主要树种的种源比较充足,迹地上为先锋树种所占据。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基础 管理思想与模式

森林面积
现在
采 伐
第2年
造 林
1 2 3 …… u
林龄
法正龄级分配示意图
(2)法正林分排列
排列的顺序是:从老龄 级林分向幼龄级林分 的方向与当地的主风 方向相反,同时与采 伐方向一致。
目的:便于采运、保护 幼树和利用风力天然 下种更新。
主风方向 12 3
采伐方向 u
道路
法正林分排列示意图
(3)法正生长量
物质基础和前提。 4. 提出实现永续利用的地域范围
(三)实现森林永 续利用的条件 林地条件
林地数量 林地质量 林地区划
内部条件
林木条件
树种 林分结构与年龄 林分蓄积量与生长量
森林经营水平
外部条件
林道网的建设 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公众参与
政策法规
二、森林可持续经营
(一)理论由来
•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 到严重的破坏,环境问题引起各国的关注。为了保护环境, 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N),并于1987年 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 略.
(二)理论内涵
• 盖耶尔提倡: • 尽可能地利用森林生产力,尽可能地保护和维
持森林,主张利用天然更新,经营混交林。 • 一句话:森林经营应回归自然,应尊重自然规
律,要利用自然的全部生产力。
五、分类经营模式
(一)分类经营宏观模式 1.林业分类经营
亦称林业分工论。 由美国林业经济学家提出。该理论认为,
总之,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发展历程分三个阶段:
1.从人类最早的思想雏形到17世纪末, 永续利用思想开始 产生,但没形成完整的理论学说。
2.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但主要是木材的永续利用。
近自然林业森林经营理论与实践PPT课件

•近 自 然 森 林 经 营 实 施 技 术 体 系 为 :
• ①经营及作业设计调查技术; • ②群落生境制图及经营计划技术; • ③目标树单株木林分施业体系; • ④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技术; • ⑤森林动态监测评价技术等主要方面
第19页/共136页
•在人工林经营的传统林业中,经营目标与经营体系较 为单一无论是造林或抚育,经营目标针对一定面积的特 定区域设立,作业设计在目标指导下进行,作业施工后 的检查和控制针对设计和措施进行。如造林项目检查的 是成活率和管护措施落实情况,林分抚育项目检查的是 抚育强度和出材量等。
• 这一时期,美国、瑞典、奥地利、日本、印度等 国家也利用森林多效益理论制定了新的林业发展 战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森林经营指 导思想也是采用森林永续利用的理论
第4页/共136页
• 林业分工论
• 20世纪70年代,美国林业经济学专家M.克劳森和R. 塞乔博士等人提出了以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为经营指 导思想的林业分工论。亦称分类经营理论,该理论认 为全球森林正朝着各种功能不同的专用森林——森林 多效益主导利用方向发展,而不是向森林三大效益一 体化方向发展;在不同的时空,人们对森林的某一功 能的需求程度不同,所以经营者可根据社会对某一时 空森林的需求对森林的利用做主次之分,一部分森林 以提供木材产品为主,另一部分则以提供生态功能和 社会服务功能为主;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森林进
• ①以乡土树种为主要经营对象,以保持立地生 产力,并保证不出现早期生长衰退、爆发性病 虫害等不可挽回的灾难;
• ②理解和利用自然力实现林分的天然更新,且 更新总是不断地在较小的面积上进行;
• ③以森林完整的生命周期为计划的时间单元,
参考不同森林演替阶段的特征制定经营的具体
第四讲:森林分类经营

b. 货币收益最大
c. 森林纯收益最大
d. 林地纯收益最大
21世纪(新时期)的森林经营目标要求:
a. 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
b. 环境保护功能最大。 c. 森林游憩等功能最大。
d. 社会福利贡献最大。
森林经营目标可依时间、空间分为三种情形:
a. 同一时间,不同小空间的不同经营目标的镶
嵌(静态分类经营) b. 同一空间,不同时间有不同经营目标(动态
在2005至今,正在进行第二次林业区划,结果未正式公布.
中国林业区划与商品林原料林布局图
7. 我国分类经营实施与存在的问题
1、分类经营实施状况 进行分类经营区划 孕育经营技术措施
2、存在的问题 划分标准的不稳定性
划分类型的简单化
缺乏经营技术措施 政策与资金投入问题
谢谢 !
第十五条规定: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森林、
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以依法作价入 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的出资、合作条件,但不 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4.1.2 林业分类经营的客观依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生产两大类产品和服 务,一类是有价格的各种林产品,它们是可以用于 交换的商品。这些产品可以为经营者独占,并且可 以出售、转让、租赁等获取利益,可以通过市场进
分类经营)
c. 同一空间,同时有多种经营目标
A
B
A
B
A B
同一时间 与空间
同一时间 不同空间
不同时间
A ,B表示不同的经营目标
a
a
a
b 独立关系 互补关系 图中的a,b表示不同的功能
b
b 竞争关系
6. 分类经营的实践探索与设计
6.1 实践探索的三个方面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防止过度采伐和破坏,确保天然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
天然林保护
退化林修复
生物多样性保护
对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
保护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03
02
01Biblioteka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在森林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私有林的经营管理模式
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
04
生态优先
在利用森林资源时,应优先考虑生态效益,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可持续利用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生态优先原则
将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视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实现协调发展。
整体性原则
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森林经营管理策略。
区域性原则
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森林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5
森林经营管理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确保森林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将森林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强调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平衡性进行管理和保护。
总结词
该理论注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通过生态监测、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等手段,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详细描述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理论
森林多功能经营理论认为森林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木材生产、生态保护、休闲旅游等,应充分发挥这些功能的作用,实现森林的综合效益。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与经营模式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第一章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与经营模式
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 第二节 法正林学说 第三节 完全调整林 第四节 回归自然林业 第五节 森林分类经营 第六节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第七节 检查法
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
完全调整林与法正林的比较
★各龄级面积相等,并不因时间而改变,这是法正林 的主要条件。但是完全调整林各龄级希望尽量相等, 但不必完全相等。
★法正林要求法正生长量,但完全调整林不强调法正 生长量,只提在相应条件下的生长量,可小于法正生 长量,生长量的大小取决于经营水平。
★法正林要求法正蓄积量,而完全调整林不要求法正 蓄积量。完全调整林的蓄积量水平决定于经营水平, 可小于或大于法正蓄积量,但往往不是最大的。
⑴ 从林业本身的特点看,林业生产周期长,产品不能短时产 出,中断木材生产,必须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重新供应木材, 所以林业生产周期性,使实现永续利用成为必然性。
⑵ 从生态平衡的观点看,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圈中最大 最重要的一个系统,森林资源的多少是影响大自然生态平衡 的重要因素,森林只有在较长时期保持、维护,才能使区域 生态平衡得到维持,要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就要不断地发 展森林数量、质量,这样才能实行永续作业,永续利用才能 达到。
后魏贾思勰(405-456),著书《齐民要术》, 提到:“陶朱公术曰:种柳千树则足材,十年以后 髡一树得一载,岁髡两百树,五年一周。”
★ 木材永续利用的阶段
1795年哈尔蒂希(G.L.Haring)发表了森林永续利用思 想的论述,“森林经营管理应该有这样调节的森林采伐量, 以至世世代代从森林得到好处,至少有我们这一代这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