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工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
感性工程学的发展
感性最早指的是基于人类身体的感觉而产生的情感冲动和欲求。 “感性”在日本应用的很广泛,含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一个 包括认知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触觉5种感官感受的综合心 理学概念。静态的“感性”是指人的感情,某种意向;动态的“感 性”是指人的认识心理活动,指主体人从受到外界刺激到做出反应 的全过程。
在感性工学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中,将其分为单调感性工学、线性 感性工学、高级感性工学。 其他分类方式 1.按系统分类(消费决策辅助系统、设计师决策辅助系统、综合正 向和逆向的综合感性工程系统) 2.按测试分类(表出法、印象法) 3.长町三生归纳的方法(类别分类法、感性工程系统法、混合感性 工程系统法、感性工程模型法、虚拟感性工程法) 4.按使用环境分类(消费者主导型、使用主导型、销售主导型、生 产主导型)
感觉与感性
感觉的量化
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感觉,通常该研究方法需要建立集合系统, 而集合系统的建立则涉及感觉的量化。比如心理学、生理学、控制论、计 算机仿真、现代数学等的发展都有助于感觉量化过程的发展和完善。 目前感觉测量的基本原理:当一个人受到激发或内心感到紧张或产生警觉 时会产生“活化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位于人脑根部的被称为网络活化 系统的次皮下但愿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一些装置就可以测出人的活化作 用水平,并以此为依据量化其情感警觉程度。 尽管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很多,但是在测量对产品的感性反应时还是比较困 难。
感性工学本质是一种采用数理分析参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试图依据理性分 析的手段和方法将感性问题定量和部分定量的表达,研究对象是“人”,服务 的目的是设计物或现象,建立其人和物之间的逻辑对等关系,并认为此关系为 表征感性问题的唯一特征。

感性工学_以用户为导向的工效学技术

感性工学_以用户为导向的工效学技术

文章编号:100628309(2007)0320047203作者简介:王松琴(1978- ),女,河南三门峡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电子信箱)wangsq@mail .sysu .edu .cn 。

感性工学:以用户为导向的工效学技术王松琴1,何灿群2(1.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广州 5102752.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摘要:感性工学是把用户对产品的感性意象转化为产品的设计要素。

本文对感性工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已有研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感性工学;感性工学系统;感性工学建模;虚拟感性工学;协同感性工学设计中国分类号:T B18;B849 文献标识码:A1 前言感性(Kansei )是指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心理感觉与意象,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 )是把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感性转换为产品设计要素的一种技术、理论与方法[1~2]。

该领域把工程心理学与设计科学结合起来,在工程心理学的基础上来探讨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使产品更加人性化。

Naga machi [2]认为感性工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①如何获得消费者在工效、心理方面对产品的感性与意象;②如何根据消费者的感性与意象来确定产品的设计要点;③如何建立一套人因技术的感性工学系统;④如何根据社会变化及人们的偏好趋势来修正已有的感性工学系统。

2 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2.1 范畴区分法(Category Classificati on )该方法是把用户对产品的感性与意象以树状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并采用层次递推的方法,把其转化为设计要点。

Naga machi (1995)[2]把感性工学应用于汽车设计时,提出新车应达到“人车合一”的状态(零水平感性),为了实现这个总感性,又提出了“紧凑感性”、“速度感性”等子感性,而为了实现这些子感性,又提出了下一级的概念,……,直到获得设计的具体要求(如把“紧凑感性”转化为设计要素:3.8m 长、2个座位)[2]。

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

感性信息分类:
以老年人浴缸设计为例
感性系统构建:
基本程序
• 感性意象认知识别 (1) 收集产品样本 (2) 收集感性词汇----层次分析法提取代表性词汇 (3) 造型元素的提取与分类 • 定性分析 (4) 建立产品造型元素与感性词语间的关联---结合意象看板---统计学偏相关分 析
• 定量分析
(5)得出各感性词汇对各自所对应的多元回归方程 • 结果验证来自(3) 感性词汇的筛选
打分法:(最简单的方法) 如:选定33对感性词汇,请30位调查对象,分别为10名设计师,10名制造商、10名消费者用 5级标度法(不重要、勉强重要、重要、较重要、非常重要对其)进行打分,最高分为五分, 最低分为零分。 最后求平均值,平均值越大,说明它的重要性越大 。
(4) 感性词汇的语义分类
二 感性工学概述
“感性”这个词来源于日语词汇,与之对应的英文是 sensibility 或者 feeling ,简单点说所谓 的“感性工学”,就是通过对使用者感官(五感:形,色,味,音,触等)的把握,设计出让消 费者喜欢的产品。
近年来,“感性”一词在日本出现的频率极高,其内涵包含着多层意义,它既是一个静止的 概念,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静态的“感性”是指人的感情,获得的某种印象; 动态的“感性”是指人的认识心理活动,是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对未知的、多义的、不明确 的信息从直觉到判断的过程。 在信息化时代,这种“感性”能力尤为重要,除了感受信息也包含交换信息的能力,即从复 杂的外界剌激中,抽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和将自己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准确传递给他人的能 力。
目前的市场环境:
顾客——以自身需求和偏好选择商品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周期不断缩短,顾客需求多方位多层次

感性工学:一门新学科的诞生

感性工学:一门新学科的诞生
关于“感性”的含义: “感性”一词是“指属于感觉、知觉等心理活
动的认识”。——据《现代汉语词典》 该词来自日本语,是明治时代的思想家西周在
介绍欧洲哲学时所造的一系列用语之一,如 “哲学”“主观”“客观”“理性”“悟性” 等,并一直沿用至今。
3、关于感性
在日本,有两个外来词被翻译为“感性”:
其方法有三种:
(1) 顺向性感性工学: 感性信息——→信息处理系统——→设计要
(2) 逆向性感性工学: 感性诊断←——信息处理系统←——设计提案
(3) 双向混成系统: 将顺向性与逆向性两种感性工学信息处理转译
系统整合,形成一个可双向转译的混成系统。
对手机外观与色彩的分析
对手机外观与色彩的分析
c、 感性创造工学
“感性工学”
作为一个特定的用语,感性工学的感性是一个 动态的过程,它随时代、时尚、潮流和个体、 个性时时发生变化,似乎难于把握,更难量化。 但作为基本的感知过程通过现代技术则是完全 可以测定、量化和分析的,其规律也是可以掌 握的。
2、感性工学实用化
首先将感性工学实用化,是 从汽车产业开始的,当时日 产、马自达、三菱将感性工 学引入汽车的开发研究中, 一改过去“高级”、“豪华” 的设计定位,转为“方 便”“简捷”、“快乐”使 用的设计定位。
3 单向传达的产品信息 4 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普遍需要 5 希望有实用的、高品质的产


信息化时代
1 多样化生产、快乐感受消费 的行为方式
2 产品的表现性、审美性、独 特性和个人化 原则
3 双向或多向传达的信息交流 4 适应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5 希望使用自己想要的、适用
的产品
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注重人的“感性的时代”

重点难点:感性工学,可用性研究

重点难点:感性工学,可用性研究

扩展教学模块(感性工学,可用性研究)重点与难点分析一、感性工学的含义1.感性工学以消费者的情感反应与认知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统计分析及计算机技术的运作,建构出符合消费者感觉意象的产品,因此有时也被称为“感觉工学”或“情感可用性技术”。

2.以工学的手法,设法将人的各种感性定量化(感性量),再寻找出这个感性量与工学中所使用的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作为工程研究的基础。

它是一种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来探讨“人”的感性与“物”的设计特性间关系的理论及方法。

感性工学是一项将消费者的感觉与情感需求(感性)应用在待研发的产品中的功能强大的人机工程学技术。

但是它与传统的人机工程学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传统的人机工程学所关注焦点是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总是集中在如何使消费类产品(如汽车)的造型与结构“易于人们使用”,符合人的生理特征,却很少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与感情进行考虑。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情感享受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机工程学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这一感性需求,产品带给使用者的愉悦性不仅单指易用性。

为了使使用产品的使用能够带来积极的愉悦性,感性工学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二、感性工学的目标1.确定哪些产品设计要素能引发用户某种特别的感性反应,然后努力在产品设计中包含这些要素。

2.用户内在感性的产生依赖的并不仅是一种设计要素,而是多种设计要素之间的组合与平衡。

三、感性工学研究内容1.从感性工学研究技术划分a.产品感觉特性如何描述?b.顾客从哪些方面评价产品的感觉特性?c.如何寻找顾客感觉偏好与产品感觉特性的关系?d.如何确立产品感觉特性与设计变量的关系?e.如何调整设计变量参数来改善产品感觉特性?2.从研究对象范畴划分产品造型设计;色彩设计;材质设计;综合多要素的感性设计。

四、感性工学的研究步骤五、可用性概念的代表性定义1.Shakel认为可用性是指产品很容易有效地被特定范围的用户使用,经过特定培训和用户支持,在特定的环境情景中,去完成特定范围的任务。

设计新理念∶感性工学

设计新理念∶感性工学

设计新理念:感性工学“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是界于设计学、工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

日本筑波大学研究生院感性认知与神经科学部主席、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原田昭认为,这种综合与交叉涉及艺术科学、心理学、残疾研究、基础医学、运动生理学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

1广岛大学的长田丁三生教授认为感性工学主要是“一种以顾客定位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技术,一种将顾客的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的翻译技术”。

2 “感性工学”是日本设计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尤其是90年代所致力开拓的设计新方向、新学科之一。

它将过去定为难以量化、只能定性的、非理性无逻辑可言的感性反应,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以量化,籍以发展新一代的设计技术和产品。

感性工学的形成与发展感性工学是在以下几个背景作用下开始形成的:一是工程学的发展:二是工业时代生产理念的转向。

20世纪,人类在工程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发展迅速,在世纪末,其研究与发展开始面临发展方向上的问题;在工业生产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由生产者依据自己的理解来设计和生产产品,即以制造为导向的理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动摇,向着市场导向的理念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础的。

现在,顾客已开始按照他们自己的要求和喜好来挑选产品,真正形成了所谓的“买方市场”,生产者迎合顾客的需要改变自己的生产策略和态度。

三是心理学、脑科学等科学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人类精神活动学与大脑科学交叉融合的趋势。

这些学科的发展,实际上还是对社会问题的一种适应和关注:在当代,人类健康包括心理、生理健康、衰老、智力发育和衰弱、精神疾病、环境建设和改良、改育、艺术等各种社会问题的存在,已不能依靠单一学科来研究和解决,而必须建立一种学科交叉融合的机制和各学科相通的平台,形成一个系统,为全面解决相关社会问题提供有益和有效的路径。

感性工学应是从设计的角度,联合相关学科建立研究共同体平台的一种尝试。

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
experience
運転経験
海外旅行経験
外装
内装
Engine power
購入し 購入し易さ
Driving image in summer/winter
Handling image
操作
Manufacture
Driving image with someone Domestic
エンジン パワー
Color
An intensity of a preference to the car 車に対する好みの強さ する好みの強
Base
Occupation
F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ily background 家族背景
Age Position with the family Single With a family
Maintenance
Case Study Nagaoka
• • • • • • • Taste – 味と色 Image – 見た目 Package – パッケージ Shape – 形 Flavor – 香り Touch – さわり心地 さわり心地
© 越後製菓 ©ニューロング精密工業、 ©丸正ニットファクトリー、 ©ツインバード、©ヘルツ 越後製菓, ニューロング精密工業 精密工業、 丸正ニットファクトリー ニットファクトリー、 ツインバード、
Course Content
Kansei Engineering Chapter 1: Introduction What is Kansei, History, Major application (Brief) Potential Chapter 2: why kansei NonNon-verbal: emotion, cognitive structure, sense, feeling So we need framework Chapter 3: what frameworks exist Fuzzy, AHP: 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 rough sets, Hidden Marcov process,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Chapter 4: Kansei Framework (Now existing) Chapter 5:Incremental kansei Hybrid kansei, Forward-Backward kansei, Deep kansei ForwardPositivePositive-Negative kansei

第05讲 感性工学中的数学方法

第05讲 感性工学中的数学方法

B A ⊙ P b1 bj (ai pij)
i 1 m
bj
bn
j 1,2, n
第1节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二、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第5讲 感性工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
④ 模糊评价向量 B 作归一化处理
B b1
bi
bn
归一化处理:
b1 B n bi i 1
图像 声音
价格
0 .3 0 .5 0 .2 0 P 0 .4 0 .3 0 .2 0 .1 0 .1 0 .1 0 .3 0 .5
二、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第5讲 感性工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
⊙-模糊合成算子算法--方法2:加权平均算法
A a1 ai am
p11 p pi1 pm1

p1 j pij pmj

p1n pin pmn

bi
b
i 1
n

i
bn n bi i 1
第1节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三、模糊综合评价实例之一
第5讲 感性工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
对某品牌电视机进行综合模糊评价
设评价指标集合: U={图像,声音,价格}; 评语集合: V={很好,较好,一般,不好};
第1节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② 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用经验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A
③ 计算出综合模糊评价向量
利用矩阵的模糊乘法得到综合模糊评价向量 B
④ 归一化处理
对模糊评价向量 B 作归一化处理
第1节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感性工学PPT课件

感性工学PPT课件

感性工程学的发展
在日本,日产、马自达、三菱将感性工程学引入汽车的开发研究中, 一改过去的“高级”、“豪华”的设计定位,转为“方便”、“简 捷”、“快乐”的设计定位。三家公司分别在外部造型、驾驶台设 计、车内装饰做了一定突破,在不改变物理特性的前提下,设计出 符合使用者心理要求的宽敞感和舒适感,从而获得成功。 20世纪90年代,日本产业全面导入感性工学技术和理念,经过20年 的言几句,在各种领域都取得了成功。
感性工学
——《感性工程学》李月恩
.
1
感性工程学
感性工学
感觉与感性
感性 工学
感性工程学概述 感性工程学的发展 感性工程学的分类
感觉的量化 学科背景 “感性”问题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
2
感性工程学
感性问题的工程解决方法
感性 工学
感性工程学中的评价方法 市场调查中的量化法 专家综合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语意差分法 形态分析法 人工神经网络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现代数学工具 在数学的集合中,每个集合都由确定的元素构成,绝不能模拟两可。但在 客观世界中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更由于人文、社会学科及其他“软科学” 的数学化、定量化趋势、把模糊性的数学处理问题推向了核心地位,这当 中也包括数理化问题。
.
19
感觉与感性
感觉的量化
测量学 人的感觉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被量化,但随着生物学、医学等科 技的发展,这一状况得到转变。
.
13
感性工学
感性工程学的分类
在感性工学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中,将其分为单调感性工学、线性感性工学、高级感性 工学。 (1)单调感性工学 (实例:色彩艳丽的跑车) a.定义:有目的的结合产品设计中的感性因素表达,体现在现代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和 人性化设计之中,通过定向的理解和阐述,讲人的感性因素融入到设计中。 b.研究目的:创造情感化的语境,架构设计技术与艺术思想的桥梁,并针对性的讲情感 等要素形成一定的设计语言参与产品的开发。 c.研究方法:综合考虑各种设计要素和设计语言,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d.应用:产品的“感性设计”。

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

語意差異法(Semantic 語意差異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
用以分析評估“語意”、“意味”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此法為假設每一 個人,對同一對象雖持有不同的語意及意味感受,依據人類之共同語 意基礎,可找出其共同之傾向趨勢(Chales. E. Osgood, 1957)。
感性工學─四個要點 感性工學 四個要點
(1) 如何透過人即心理的估計來掌握使用者對產品的心理感 受,感受多以形容詞來表達; (2) 如何透過使用者的感性來找出產品的設計特徵 (3) 如何建立一套人因技術的感性工學; (4) 如何隨著國情的不同或社會變遷以及大眾的偏好趨勢來 修正產品設計的方向。
感性工學─五種型式 感性工學 五種型式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主成分பைடு நூலகம்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定義: 與因子分析一樣,是從變數相互的關係推導出新概念的因子,以此 因子作為指標,可查明變數或樣本的類似性或地位。
存在有[綜合能力]的因子時,主成分分析的解析方法是有效的。 Ex. 測驗成績的綜合能力、角力選手的綜合體力、企業的經營綜合 指標、地域分析中各市區鄉鎮的綜合指標等。
感性工學
• 長町三生(Nagamachi, M., 1995)早在1970年設立 ” 情緒工學”(Emotion Technology)學門進行類似相關 研究工作 • 感性工學一詞首先出現於日本Mazda汽車集團前會長山 本健一(Yamamoto Kenichi),在1986年美國密西根大 學發表 ”汽車文化論” 演講時提出一套「感性工學」 (Kansei Engineering)理論與方法。 • 定義:將消費者對於產品所產生的感覺或意象予以具 體化成設計要素的一門技術

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
2、采用调查或实验法确定产品的设计要素;
3、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如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通用算法、模糊逻辑等, 构建感性工学系统;
4、根据社会潮流或个人的偏好倾向定期调整该感性工学系统,要求定期对感 性数据库进行更新。
具体来说,感性工学即是“以工学的手法,设法将人的感性定量化(包括 生理上的感觉量和心理上的感受量),寻找出这个感性量与工学中所使用的各 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再运用于工程或设计开发”,其原理如图10-1所示。
1) 感性数据库
2) 意象数握库
3) 知识库
4) 形态和色彩库
(2)反向推论式感性工学系统
前面描述的感性工学系统只能用来将消费者的感性转化成产品设计要素, 因此称为顺向推论式感性工学系统。但在设计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对设计概念、 草图和方案等进行感性分析。因此,应建立一种能够预测用户对设计草图和 概念图的感性的反向系统,即反向推论式感性工学系统,如图10-5所示。
2、感性信息学:即对信息作系统处理,以计算机为基础对数据进行分类、排 序、变换、运算和分析,转换和输出为决策者所需的二次信息,实现感性量和物 理量之间的转译。
3、感性创造工学:主要是为达到符合使用者欲求的产品而作设计和制造方面 的研究,针对产品使用目的而对有效性、使用性、运算性与推广性的评估,如感 性与形态、感性与材料、感性与色彩、感性与工艺、感性与设计方法、感性与制 造学之间的关系。度
10.1.2 感性工学研究内容
产品造型和颜色对产品意象的共同影响:把产品造型与颜色结合起来, 研究它们对产品意象知觉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感性工学结合人机工程 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消费者心理学、人工智能、产 品语义学等学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出产品意象的结论。
1、感觉分子生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感性的源头,即脑构造与机能、神经传 达与感知,偏重于生理角度的研究,并通过感性的计测检验,运用统计学的方法 和实验手段,对人类的感性进行评估。度

感性工学:一门新学科的诞生PPT94页

感性工学:一门新学科的诞生PPT94页

感性工学:一门新学科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将感性工学实用化,生产出第一批“感性商品”是从汽车产业开始的,当时日产、马自达、三 菱将感性工学引入汽车的开发研究中,一改过去“高级”、“豪华”的设计定位,转为“方便”、 “简捷”、“快乐”使用的设计定位。
二 感性工学概述
“感性”这个词来源于日语词汇,与之对应的英文是 sensibility 或者 feeling ,简单点说所谓 的“感性工学”,就是通过对使用者感官(五感:形,色,味,音,触等)的把握,设计出让消 费者喜欢的产品。
近年来,“感性”一词在日本出现的频率极高,其内涵包含着多层意义,它既是一个静止的 概念,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大多数产品的功能特性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很多企业已将产品竞争重 点转到功能特性之外的感觉特性上。
3. 基于顾客需求的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支持技术急待研究
Hsuet al.在2000年提出,对于一个实际的目标,设计师和用户情感存在 很大的差异,设计师应该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用户的需要和偏爱。
企业已经意识到产品设计中顾客感觉需求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设计中设 计人员不能确切描述产品的感觉特性,也不了解产品感觉特性与顾客情 感偏好之间的关系,更缺少识别产品关键感觉特性及建立感觉特性与设 计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而这些正是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所必需的支 持技术。
设计学 设计推理方法之 (Kansei Engineering)
关于“感性工学”这个词可能对普通人来说比较陌生,但是你手中用的手 机、你开的汽车,甚至你周围的任何一个工业产品都有受它理论的影响。
“感性工学”的提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更重要的观点——“形式追随情感”
而快适感应是最重要的特征。
目前的市场环境:
顾客——以自身需求和偏好选择商品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周期不断缩短,顾客需求多方位多层次 企业——重视产品创新,新产品开发也由过去过分注重技术因素,转为现在的认
真考虑顾客到底需要什么,即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顾客为中心
一些企业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产品开发前期的顾客需求分析,挖掘他们的真 实需要。
所以,感性工学其实就是利用人作为人的一些行为和感觉去设计让人自己满意的东西,所以那些在 日常生活中打动你的产品,如果仔细思考其实背后都是运用这一套理论,懂得这套理论的设计师可 以抓住人心的细腻感受并将它重现到你的面前,所以有人把这样的设计师叫做“心灵捕手”。
Palm 公司的 webOS 虽然出师未捷身 先死,日渐走入边缘,但是它当年的设 计很超前,现在依然可以在苹果 iOS 以 及 andorid 4.0 中看到它的身影,
感性工学是感性与工学相结合的技术,主要通过分析人的感性来设计产品,依 据人的喜好来制造产品,它属于工学的一个新分支。
• 定义:以工学的手法,设法将人的各种感性定量化(“感性量”),再寻 找出这个感性量与工学中所使用的各种物理量之间的高元函数关系,作为 工程研究的基础。 简单地说,感性工学就是将感性转译到工学中去,将对人的感性分析的结 果转化为产品物理设计要素,依据人的喜好来制造产品,它属于工学的一 个新分支。
要素; 1986年 美国学者 Don Norman 提出了用户中心设计概念,基本思想是以认知心
理学为背景的认知工程学 ,强调以用户需求设计产品; 1998年 推出的ISO9241211推出质量适用性标准,发达国家越加重视适用性的
研究; 2000年 P. W. Jordan 教授提出产品应具备机能性,适用性,快适感 三层特征,
• 起源:感性工学一词由日本马自达汽车集团前会长山本健一于1986 年在美 国密西根大学发表题为“汽车文化论”的演讲中首次提出。学者长町三生 为感性工学的提倡者。
最早将感性分析导入工学研究领域的是日本广岛大学工学部的研究人员。1970年,以在住宅设计中 开始全面考虑居住者的情绪和欲求为开端,研究如何将居住者的感性在住宅设计中具体化为工学技 术,这一新技术最初被称为“情绪工学”。
静态的“感性”是指人的感情,获得的某种印象;
动态的“感性”是指人的认识心理活动,是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对未知的、多义的、不明确 的信息从直觉到判断的过程。
在信息化时代,这种“感性”能力尤为重要,除了感受信息也包含交换信息的能力,即从复 杂的外界剌激中,抽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和将自己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准确传递给他人的能 力。
当时工学部34岁的副教授长町三生参与了这一研究,之后,他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察觉到了日 本的产业模式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那种为满足消费者普遍需要而大量生产的方式正在逐渐消退, 他敏锐地感到了一个表现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感性的时代”即将到来。
经过近20年的研究,从1989年开始,他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感性工学的论文和著作,成为日本著名 的感性工学研究专家。
2. 关注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成为现代设计发展趋势
传统设计主要考虑产品的功能特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水平的提 高,顾客在购买产品时不仅注重产品的功能特性,更看重产品的感觉特 性。
产品的感觉特性
人对产品的心理感受和整体印象,反映顾客情感需求和偏好。 动感的、时尚的、大气的、高科技的、结实的、个性化的等。
webOS 的整个 UI 交互很多细节体现着 “感性工学”的理论,卡片式的多任务, 甩动卡片退出任务,点触屏幕出现的波 纹等等。
N9 令人印象深刻的弧形屏幕,是否让你联想到快溢出的水所展现的张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感性的时代,以人为中心已经成为设计的主流。
在二十世纪的最后30年,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技术创新日益受到社会 各界的密切关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企业家和产品研究者认识到,需要在工 程技术领域导入人类的感性分析,从而诞生出一门新的学科——感性工学。
消费行为的转变——快乐消费 经济性、功能性、美观性、合理性
表现性、关爱性、体验性
产品信息传达方式的转变——交互 说教式的单向产品信息表达
双向或多项式交互式产品信息交流
产品诉求内涵的转变——和谐化设计
一 研究背景
1.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逐渐成为制造商的产品开发策略
1970年以来用户需求得到重视; 1985年 英国学者 Brian Shackel 在信息工效学基础上指出产品研发要包含用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