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课件PPT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医 院感染、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病原体来源广泛,包括环境中的病原体、患者自身的菌群以及医护人员或其他患 者携带的病原体等。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力等)、医源性因素(如医疗操作、侵 入性检查和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等)以及医院环境因素(如建筑布局、消毒隔离 制度执行不力等)。
05
手卫生与职业防护策略
手卫生规范执行及监督检查
手卫生规范
详细解读手卫生规范,包 括洗手的时机、方法、用 品选择等。
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手卫生监督检查机制 ,定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 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
宣传教育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 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 技能水平。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提高患者免疫力等。
重要性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引发医疗 纠纷和医疗事故。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 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02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
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职业暴露风险评估
对医务人员可能面临的职业暴露 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生物、化学
、物理等方面。
防护措施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 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用品、接
种疫苗等。
应急处理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医务人员 发生职业暴露后进行及时处理和
追踪。
患者安全目标实现途径探讨
患者安全目标
明确患者安全目标,如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 。

医院感染培训ppt课件

医院感染培训ppt课件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
医院感染定义及分类
明确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包括感染 部位、病原体种类等。
监测与报告制度
阐述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性,包括监 测方法、监测指标等,并介绍医院感 染报告制度及流程。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重点介绍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 作等关键预防措施,以及针对不同类 型感染的特定控制策略。
接触隔离
适用于经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 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需 采取穿隔离衣、戴手套等措施。
严密隔离
适用于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如霍 乱、鼠疫等。需采取严格消毒、
单独隔离等措施。
0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策 略
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青霉素类
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 菌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 各种感染。
重要性
预防医院感染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医院感染不仅会增 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和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02
医院感染诊断与监测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等综合判断,确定医院感染的诊断 标准。
氨基糖苷类
主要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抑制 细菌蛋白质合成,并破坏细菌细胞膜 的完整性,主要用于治疗需氧革兰阴 性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
头孢菌素类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 素酶等特点,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 尿生殖道等感染。
大环内酯类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 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 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置。
清洁剂与消毒剂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洗手液、 手消毒剂,并放置在方便取用

院感知识培训课件ppt

院感知识培训课件ppt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XXXXX医院
202X
主治医生
目录
01. 医院感染概述
02.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03.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04. 医院感染诊断与治疗
05.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人 员
06. 总结与展望
01 医院感染概述
1. 医院感染定义与分类
医院感染定义与分类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环境中发生 的感染。其特点为病原体明确、感染具有 特定部位、感染与入院时间有关。根据感 染的病原体类型,医院感染分为:细菌感 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 螺旋体感染、原虫感染。对不同类型的感 染需要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医 院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同时,医院感染报告制度也要求各科室负责人对本专业范围内的感染情 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需要定 期对各科室的感染报告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得 到有效实施。
3. 疑似医院感染病例报告与处理
疑似医院感染病例报告与处理 1. 发现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后,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启动疑似 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 2. 确诊为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后,应进行详细调查,确定感染源、感 染途径,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传染。 3. 加强病房环境卫生和消毒措施,确保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 交叉感染。 4. 对感染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5. 对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综合预防和控制
除药物治疗外,还需进行综合性预 防和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措 施、环境卫生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1. 早发现早治疗
当医生发现可疑的医院感染时,应 立即进行诊断和治疗。早期治疗可 以减少疾病传播,降低感染率。

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培训ppt课件

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培训ppt课件

症状诊断
发热、咳嗽、喉咙痛、流 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典型 症状。
体征诊断
检查发现咽部充血、扁桃 体肿大等上呼吸道感染的 体征。
实验室诊断
通过病原学检查,如病毒 核酸检测、细菌培养等确 认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 。
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症状诊断
咳嗽、咳痰、胸痛、气短等下呼 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Fra bibliotek影像学诊断
X光或CT检查显示肺部炎症改变 。
响应流程和措施。
03
应急演练与评估
定期组织医院感染暴发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感染暴发的实战能
力;对演练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措
施。
05 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培训 总结与展望
培训内容与成果总结
感染管理基础知识
培训深入讲解了医院感染的定义、传播途径、危险因素等基础知 识,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全面的感染管理理论支持。
培训与考核制度
督导与检查制度
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培训和考核,提高 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 感染防控措施的有效执行。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督导与检查制度,定期 对医院各部门、各岗位的感染防控工作进 行督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02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与感染 途径
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门诊诊疗、手术后等 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培训
汇报人:XXX 2023-11-20
contents
目录
• 医院感染管理概述 •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与感染途径 • 常见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 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实践 • 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培训总结与展望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ppt课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ppt课件

胃肠道感染防控
饮食管理
合理饮食,避免不洁食物和生冷食物。
消毒餐具
餐具应定期消毒,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 。
个人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及时处理感染
一旦出现胃肠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 受规范治疗。
04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
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达到杀菌作用, 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 菌感染。
环境消毒的方法
根据环境的不同区域和污染程 度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紫 外线消毒、化学消毒剂擦拭等 。同时应注意定期开窗通风换 气,保持空气流通。
03
重点部位感染防控措施
呼吸道感染防控
严格执行手卫生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 应认真洗手或使用速干
手消毒剂。
加强患者管理
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应采 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
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及防护措施
职业暴露风险
分析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 暴露风险,如接触感染患 者、处理污染物品等。
评估方法
介绍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的 方法和工具,指导医务人 员如何识别和评估自身面 临的职业暴露风险。
防护措施
提出针对不同职业暴露风 险的防护措施,如正确使 用防护用品、规范操作程 序、接种疫苗等。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 系统感染、血液系统感染等。
流行病学特点
感染源
医院内的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陪护人员等都 可能成为感染源。
传播途径
医院内存在多种传播途径,如接触传播、飞沫传播 、空气传播、消化道传播等。
易感人群
住院患者因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成为医院感染的 易感人群,尤其是重症患者、老年患者、婴幼儿等 。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教学课件ppt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教学课件ppt

强化防护措施
加强医院内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 、勤洗手等,以减少感染传播。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传播 途径和影响因素,以制定有效的控 制措施。
增强免疫力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措施增 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免疫力,降低 感染的风险。
06
培训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回顾
医院感染概述
医院感染的影响
影响患者健康和生 命安全
影响医院声誉和服 务质量
增加医疗成本和负 担
02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传播 途径,包括患者之间、医护人员与 患者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 播途径,在医院内可能引起呼吸道 传染病的传播。
推动医院发展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 一,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提高医院的综合实 力和竞争力,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强化空气流通和环境清 洁
合理使用抗生素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 减少尘埃和细菌的滋生。
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耐 药性的产生。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化学消毒法
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如含氯消毒剂、酒 精等。
机械清除法
使用机械清除法清除污染物,如使用吸尘 器、拖把等工具清除污染物。
物理消毒法
3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 医务人员意识和技能。
强化消毒灭菌工作
定期对医院环境和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确 保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和作用时间。
对医疗器械和用品进行灭菌处理,确保灭菌质量 和效果。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培训课件ppt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培训课件ppt

医院声誉
医院感染事件可能对医院 的声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 响,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 任度。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医院内患者和医务人员 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如握手、共用医疗器
械等。
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 生的飞沫传播病原体。
血液传播
血液中携带的病原体通 过输血、注射、手术等
途径传播。
环境传播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研究表明,手卫生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医院 感染的发生率,特别是呼吸系统、手术部 位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消毒与灭菌
详细描述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化学消 毒剂浸泡、干热灭菌等,灭菌则通常采用
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
总结词
消毒与灭菌是消除病原体的重要手 段,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
医院内的环境如空气、 水、物体表面等可能成 为病原体传播的媒介。
02
CHAPTER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手卫生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来减少细菌传播 。
医护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 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等情况下进行手卫 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除微生物。
A
B
C
D
详细描述
医疗器械如果不经过彻底的消毒与灭菌, 可能会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导致医院 感染的发生。
总结词
消毒与灭菌对于医疗器械、手术器械、敷 料等医疗用品的清洁和无菌状态保持至关 重要。
隔离与防护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院感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院感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报告流程
医护人员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后, 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及时上报,包 括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至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等。
2024/1/28
报告时限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 设定不同的报告时限,确保信息及 时传递。
报告内容
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感染部位、 病原体、治疗措施和预后等关键信 息。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2024/1/28
20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主动监测
通过定期巡查病房、检 查医疗设备和操作过程 ,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
风险。
2024/1/28
被动监测
依靠医护人员和患者的 报告,收集感染病例数
据。
目标性监测
综合性监测
针对高危人群、重点科 室或特定病原体进行的
专项监测。
21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全 院范围内的感染情况进 行全面、持续的监测。
2024/1/28
遵循正确的穿脱流程,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
12
环境清洁与消毒
环境清洁的定义和重要性
保持医院环境整洁,消除污染,防止医院感 染的传播。
环境消毒的定义和目的
杀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降低医 院感染的风险。
2024/1/28
环境清洁的方法与用品
采用湿式清洁方式,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 遵循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原则。
22
医院感染数据分析与利用
数据收集
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024/1/28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 和防控效果。
数据利用
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层,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改进医疗 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将相关数据用于科研和学术交流,推动医院感染防控水平的 不断提升。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卡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病人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入院诊断:
感染日期: 年 月 日 感染诊断: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诊断:
1. 掌心对掌心搓揉 2. 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3. 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
. 双手互握搓揉手指 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谢谢!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有
清洁、消毒、灭菌 隔离技术 无菌技术操作 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
手卫生与感染控制
手卫生是控制感染扩散最好的方法之一,在你的日常工作中,应该在恰当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手卫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如果你不做,你将把感染传播给病人、你的同事、你的家人和朋友。
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环境。 2.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本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
三、输血相关感染
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型等)、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病等。 临床诊断: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 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三、器官(或腔隙)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课件ppt课件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课件ppt课件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总结词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 重要内容,可以有效防止医疗废物的 泄漏和传播。
详细描述
医院应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明确 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处置 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医疗废物的 安全处理。
2023
PART 04
常见医院感染病例及处理 方法
REPORTING
下呼吸道感染
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宣传册、视 频、讲座等形式进行,让患者 及其家属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预 防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与改进
医院应建立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纠正感染管理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皮肤软组织感染
总结词
皮肤软组织感染是指皮肤和软组织被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详细描述
皮肤软组织感染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局部清洁消毒、使用抗生素等,以控制 感染和促进愈合。
2023
PART 05
医院感染控制技能与培训
REPORTING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技能培训
医务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技 能培训,包括手卫生、防护用品 使用、隔离技术、医疗废物处理
确保病房和医疗区域的通 风良好,降低病毒在空气 中的浓度。
空气传播的预防措施
空气消毒
通风换气
使用紫外线或臭氧等空气消毒设备, 对病房和医疗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保持医疗区域的窗户开启,促进空气 流通。
减少探视
限制感染患者区域的探视人数,以减 少空气中的病毒颗粒。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知识ppt课件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知识ppt课件

0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医院感染防控
水平。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01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通过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数据,评估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发现
和解决潜在问题。
02
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鼓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确保相关信息能够迅速传递和处
理。
03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为预防接触传播,医护人员需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接触患者 和污染物后应立即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 保持手卫生,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等。
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携带者通过咳嗽、打喷嚏、谈话等方式 将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散播到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而导致的 传播。
为预防飞沫传播,医院应加强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患 者和家属在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掩住口鼻,避免直接 面对他人;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应保持一定距离,佩戴 口罩。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结词
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增加,因此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详细描述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制定个性化的用药 方案。同时,应遵循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
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05
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共用注射器等途径导致的传播。
为预防血液传播,医护人员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消毒和防护规范,确保 使用的医疗器械和注射器等无菌;同时,避免共用注射器和其他可能接触血液的 器具。
其他传播途径
其他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传播、呼吸 道传播等。在医院中,患者之间的交 叉感染也可能发生,因此医院应加强 患者管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培训资料ppt课件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培训资料ppt课件

口罩的更换
呼吸道阻力明显增加,感到呼吸困难。 口罩有破损或毁坏时。 口罩受到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时。 口罩曾使用于隔离病房。
使用后口罩的处理
离开使用环境进入不需佩戴口罩区域应除去口罩。 所有使用后口罩均应作为医疗垃圾处理。
注意事项
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
医务人员面部防护用品佩戴规定
基本要求: 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均应一次性使用。 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应进行密合性测试和培训,并选择个人
合适的医用防护口罩,棉布特征发生明显变化时应重新进行 密合度测试。 佩戴时应注意内外和上下之分,防水层朝外,有鼻夹的一侧 在上,或者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
戴手套与脱手套的指征
戴手套: 进行无菌操作之前。 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前,不管是否进行无菌操作和接触
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 接触实施接触隔离措施的患者及萁周围区域之前。
戴手套与脱手套的指征
脱手套: 手套破损或疑有破损时。 接触血液、其他体液、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之后,操作结
束之后。 接触每个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或污染的身体部位之后。 有手卫生指征时。
适用于未接触传染病患者和可疑传染病患者时使用。 医务人员自己患有呼吸道感染并有咳嗽或打喷嚏等症状时

医用防护口罩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如水痘、麻疹 、开放性肺结核等。
对于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感染患者进 行近距离诊疗活动时。
传染病隔离病房(国家明文规定的呼吸道感染性传染病流 行期间)需要常规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隔离病房不足时可采取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 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

医院感染管理岗前培训知识pptppt课件

医院感染管理岗前培训知识pptppt课件
合理布局导管室,划分无菌区、清洁 区、污染区,保持环境清洁、干燥、 无尘。
导管及附件的管理
对导管及附件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 确保无菌状态。
医护人员管理
加强手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规程。
感染监测与控制
定期对导管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源。
内镜中心的管理
内镜清洗与消毒
内镜室布局与环境管理
隔离与防护措施
总结词
隔离是控制感染传播的重要手段,需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详细描述
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类型,采 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如空气隔 离、接触隔离和飞沫隔离等。医务人 员应了解隔离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 品,避免交叉感染。
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理
总结词
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可导致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需进行分类与规范处理。
培训效果跟踪
定期跟踪参训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 评估培训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内容。
谢谢观看
法律法规
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明确规定了医院感染管理 的职责和要求。
标准
如《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了 具体的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
0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
总结词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个人防护可以有效降低 感染风险。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安全管 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降低医 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和患者满意度。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与传播途径
常见类型
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 消化系统感染、血液系统感染等。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血液 传播等途径,也可以通过医疗器械、 药品等物品传播。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

血透丙肝暴发事件屡见报道
卫生部通报20名山西太原血透染丙肝事件 安徽霍山血透病人复检28人确认感染丙肝病毒 安徽安庆30余名血透病人感染丙肝病毒 安徽再现“丙肝事件” 寿县16人感染 透析期间14名病人患上丙肝,白银市医院成被告 无锡滨湖医院血透病人惊爆丙肝交叉感染 尿毒症病人血透治疗后染丙肝告医院索赔140万 大理州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57例 我们身边也有血透丙肝事件……
干手措施 × × × × √
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认真、规范地洗手 但要能够经常和适时的洗手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规范合理的洗手设备
什么时间洗手?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
回收、暂存、登记
专人回收,运送前应当称重(或记件)并双方(科室和回收人员)登记签字 黄色垃圾袋做到有效封口,并注明垃圾产生单位、数量 暂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科室和回收人员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登记本至少保存三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
1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无生命的环境是病原体的储存库!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内)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外)
院长、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 护士长被撤销职务。
2009年又一件让人震惊的感染事件

2024版《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2024版《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 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 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无菌操作基本原则和技巧
无菌操作前需穿戴整洁的 工作服和口罩,修剪指甲、 洗手并烘干
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 容器或无菌包内,不可暴 露在空气中过久
保持操作环境清洁、干燥、 宽敞,物品摆放有序
进行无菌操作时,手臂应 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不 能离开操作区域
大环内酯类
适用于治疗轻中度感染,如上呼 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合理用药策略和监管措施
制定合理用药指南
加强药师审核
根据临床实践和药物特性,制定合理用药指 南,指导医生规范用药。
药师应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确保用 药安全、有效、经济。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加强患者教育
消毒灭菌技术的联合应用 探索不同消毒灭菌技术的联合应用,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完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防控体系,确保各项防控 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强化医院感染监测与评估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源自和 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妥善保存药品
药品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避 光的地方,防止药品受潮、变
质。
抗菌药物种类、适应症和禁忌症
青霉素类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如肺 炎、心内膜炎等。对青霉素过敏
者禁用。
氨基糖苷类
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 染,如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 肾功能障碍患者慎用。
头孢菌素类
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如 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对头 孢菌素类过敏者禁用。

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环氧乙烷灭菌过程安全防范措施
环境安全
确保灭菌环境通风良好,避免环氧乙烷气体浓度过高导致中毒;在 灭菌过程中,严禁明火和静电等火源。
操作安全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环氧乙烷的性质和操作规程;在操 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环氧乙烷气体和液体。
废弃物处理
对于废弃的环氧乙烷包装物和残留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 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步洗手法操作流程演示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 搓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交换进行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 换进行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 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 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手套佩戴时机和更换频率要求
01泄物、伤口敷料等时应当戴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或空气消毒机等方式,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前需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 操作。
加强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
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洁度和无菌状态,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ICU患者护理中感染控制方法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ICU病房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 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度。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因感染部位和病原体不同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局部红肿 热痛、功能障碍等。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判 断。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控制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大一附属院8名新生儿死亡 系院内感染所致
2008年9月西安交大一附院医院新生儿科在短时 间内连续发生感染和死亡病例,医院未予报告,存 在瞒报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的事实。感染防控工作薄 弱,诸多环节存在隐患,新生儿科布局不合理,人 流与物流相互交叉;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和器具采用 了错误的消毒方法;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进行手卫 生等。经检测:医务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奶 瓶、奶嘴及暖箱注水口等细菌数超标严重。
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 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杜绝继续扩散, 关键是隔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 和控制。
出院时报调查表,上网报省感染办
监测: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目标监测。
二、工作人员防护:一般防护
此次感染是以龟型分歧杆菌为主的混合 感染,感染原因是浸泡刀片和剪刀的戊二醛 因配制错误未达到灭菌效果。
——“宿州眼球事件”
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发生10例接 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 侧眼球被摘除的恶性医疗损害事件。
存在问题:医院手术室布局、流程等不合理,手术器械 的消毒和灭菌工作没有达到基本标准,其中微创手术器械 未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处理办法:取消该院二级甲等医院的称号,眼科3名医生被 停止执业9个月,手术室1名护士中止执业注册1年,对科室 及医院的相关领导撤职或行政记大过处分。
处理:撤销院长和主管院长的职务,免去医务科、 护理部、新生儿室主任及护士长的职务,并全省通 报。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谷饶中心卫生院剖宫产患者手术 切口感染事件
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 区谷饶中心卫生院的38名剖宫产患者中,共有18 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
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术切口 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
ICU 和高危险病人:现患率为25~50%
身边
稍不留神,就发生在你
2、医院感染预防性
医院感染的分类 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指病原体来源 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病原携带者、污染 的医疗器械、血液制品、病房用物、医院环 境等,可预防。 内源性感染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内或者体 的正常菌群或者条件致病菌。如人体的肠道、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丙肝事件
2013年1月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医保门诊部开 展“微创介入溶栓通脉疗法”治疗静脉曲张, 因违反医疗常规,造成接受治疗的患者感染 丙肝病毒。该门诊部共治疗120名静脉曲张 患者。经检测,其中共有99人确诊感染丙肝 病毒。
4、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是指住 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 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 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 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曲淑英
主要内容
医院感染特性
工作人员的防护 手卫生 锐器伤的预防及处特性
1 、医院感染的普遍性:有医院,就 有医院感染!
USA:NI发病率为5~6%; 导致每年99000病人死亡(2007) Malaysia:现患率为29.2% Mexico:现患率为23.3% 中国:发病率:6%~8%
☺ 根据发生的部位及其特点将医院感染分为12类: 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腹部和消
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手术部位、皮 肤和软组织、骨及关节、生殖道、口腔 、其他部 位。
5、医院感染的报告与监测
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 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卡通过内网报告医院感染管理 科。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 表现。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 现.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即生后48小时内 发病的。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的分类
分类依据: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化验及其他检查 如X线、B超、CT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
3. 认真执行手卫生。
1、标准预防 (standard precaution)
标准预防的概念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 的一组预防感染的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 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 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 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 物品和医疗器械。
口腔、呼吸道、皮肤等部位常常成为内源性 感染微生物“贮藏库”,难预防。
3、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
与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密切相关。 与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密切相关。 与医院的效率、效益和声誉密切相关。
——“深圳市妇儿医院手术切口感染事件”
该院1998年4月3日至5月27日,共计手 术292例,至8月20日止,发生感染166例, 切口感染率为56.85%。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 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粘膜均可能 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2.标准预防的措施
a) 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b) 戴手套。双层手套。 c) 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或者围裙。 d) 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的清洁消毒。 e) 各项操作正规,严格无菌操作。 f) 污染的床单及时更换。 g) 锐器的处理。 h) 备好复苏用具。 i) 污染环境的病人应隔离。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 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 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
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 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 感染。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