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讲义拳

合集下载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 形意拳拳理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 形意拳拳理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形意拳拳理形意拳作为我国的四大名拳之一,它已深深地扎根于广阔人民群众之中。

继承和弘扬形意拳这一民族文化珍宝,促进全民健身、增加人民体质,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幸事。

为了关心广阔形意拳爱好者,特殊是初学形意拳的伴侣科学地把握学练形意拳的要诀,少走弯路,一朝学拳,终身受益,现就有关形意拳的拳理拳法简介如下,不妥之处,还望行家、同仁批判指正。

一、形意拳源于山西祁县的戴氏“心愿拳”形意拳宗师车永宏(字毅斋)得祁县戴氏“心愿拳”真传后,与恩师李飞羽(字能然)、弟子李复祯、师弟贺运亨、李广亨等一道潜心讨论心愿拳的拳理拳法。

在深化讨论和探讨的基础上,对“心愿”与“形意”的内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界定,认为“心”与“意”本同一理,都是大脑的思维和熟悉过程,而“形”与“意”则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人的思维与外在形态的统一,是内与外的结合。

李飞羽宗师首先提出以“形”代“心”的主见,认为这样更符合心愿拳的拳理拳法,此后,才有形意拳之名闻于世,这是清同治年间的事。

二、象形取意“象形取意”是形意拳的立法之本。

形意拳谱中有:“人之形为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悟之”之说。

象其形、取其意是形意拳的一大特色,它与“形意拳”这一拳名紧紧相扣,例如五行拳中的劈拳,其形似斧,而有劈物之意;崩拳似箭,而有射物之意。

再如十二形中的虎形,是取猛虎伏身离穴之势、饿虎扑食之勇;蛇形则取蛇的伏身盘卧、拨草之能的绝技;燕形则取燕子抄水,动作灵敏、潇洒自如的绝技等等。

这里必需着重指出:学练形意拳决不是单纯的为了“象形”而“象形”,这样就失去了“象其形而取其意”的基本意义,也不符合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象形”是手段(形式),而“取其意”才是目的(即用于技击),一切手段和形式都是为目的服务的。

三、六合为法所谓“六合”,是指内三合与外三合而言。

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在旧拳谱中有“心之发动为之意,意之所向为之拳”的理论。

形意拳(中文版)讲义

形意拳(中文版)讲义

目錄尚式形意1.夜練形意2.我所知道的尚式形意拳3.耳聞尚雲祥---尚雲祥、薛顛與李仲軒4.以尚式形意解“拳禪合一”(1)5.以尚式形意解“拳禪合一”(2)6.以尚式形意解“拳禪合一”(3)7.尚式形意拳的形與意8.尚雲祥說“虎豹雷音”唐傳形意9. 唐傳形意淵源談110.唐傳形意劈鑽二法11.唐維祿說打法12.唐傳形意拳八卦掌薛顛傳象形術13.“一個頭“見薛顛14.象形術淵源談15.追憶“象形術”16.象形術提要17.象形術飛搖二法18.薛顛的雲法19.薛顛的晃法20.薛顛的旋法21.讀者來信與回答22.從薛顛的點穴術談起23.薛顛之雞燕二形24.薛顛的馬形25.薛顛的猴形李仲軒前輩遺作26.閉五行與六部劍27.形意拳還有秘訣李仲軒先生28.形意拳「入象」說(李仲軒先生遺作)29.追憶李仲軒先30.李仲軒說劍法尚式形意1.夜練形意拳今年86 歲的李仲軒老人是形意拳名家尚雲祥晚年所收弟子。

尚雲祥的拳法被後人稱為尚式形意,其宗旨是以拳法為修養。

曾有一個徒弟難以克服比武時的心神慌亂,聽到佛法中有“定力"之說,就向尚雲祥問起,尚雲祥說:“定力就是修養。

"解釋練武先要神閒氣定,能夠心安,智慧自然升起,練拳貴在一個“靈"字,拳要越來越靈,心也要越來越靈。

練功時不能有一絲的殺氣,搏擊的技能是臨敵時自然勃發,造作殺心去練拳,人容易陷於愚昧。

李仲軒在拜師尚雲祥前,跟隨尚雲祥的師弟唐維祿學拳,唐維祿文化程度不高,人卻很文雅,平時總是懶洋洋的,拿著個茶壺一遛達能遛達一天,性子非常溫和。

他教拳遵循古法,要在沒人的地方教,樹林裏都不行,必須周圍有牆,完全與外界隔離,不准第三雙眼看。

這麼一個沒人的院子,不太好找,李仲軒想了半天覺得只有家族的祠堂合適,平時無人去,便在祠堂裏學拳。

有一段時間,師徒兩人吃住都在祠堂。

練的時候只能一人,連師傅也不能看的,有疑問了,才演示給師傅求指點,而且只許在晚上練。

唐維祿說:“想在人前逞能,得在旮旯受罪。

形意拳术讲义简体字校对版

形意拳术讲义简体字校对版

形意拳术讲义简体字校对版形意拳,作为中国武术的瑰宝之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本讲义旨在为广大的武术爱好者提供一份关于形意拳术的详尽指南,以简体字的形式呈现,方便阅读与学习。

一、形意拳概述形意拳,又称“形意拳”、“心意拳”,是一种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并重的传统武术。

其特点是以形取义,以意为神,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通过练习形意拳,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培养内在的精神力量和道德修养。

二、基本功与桩功学习形意拳,首先需要掌握基本功和桩功。

基本功包括手型、步型、身法等,是学习形意拳的基础。

桩功则是培养内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站桩,可以调整呼吸、放松身心,进而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三、五行拳与十二形拳五行拳包括劈、崩、钻、炮、横五种拳法,是形意拳的核心技法。

通过练习五行拳,可以掌握形意拳的基本拳法和战术。

而十二形拳则是以十二种动物(龙、虎、猴、马、鸡、蛇、燕、鹞、鹏、蛇、鹤)为原型,模仿其动作和神韵,以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四、实战技巧与战术实战技巧与战术是形意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战中,要注重观察对手的动态,灵活运用各种技法,做到攻防兼备。

同时,要注重培养冷静的心态和机敏的反应能力,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实战情况。

五、道德修养与武德学习形意拳,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更是为了培养道德修养和武德。

武德是武术的灵魂,是习武之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

在练习形意拳的过程中,要注重内外兼修,不仅要练好技艺,更要修炼内心,培养出崇尚礼义、正直勇敢的品质。

总结:形意拳术讲义简体字校对版为广大的武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形意拳学习指南。

通过学习本讲义,不仅可以掌握形意拳的基本技法与实战技巧,更可以培养出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武德。

希望本讲义能成为您学习形意拳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助您在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形意拳讲义》——薛颠 文字版

《形意拳讲义》——薛颠 文字版

本书提要形意拳术讲义,民国十八年十月天津县国术馆发行,书中内容分为:编辑者像、题词及序言、达摩真意、岳忠武王形意拳要诀、自序、凡例、勘误表、目录、内文、版权页。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包括总论、形意拳术目录、五行拳术目录三部分,从五行名称谈起,中间论及拳经解释、初学入门规矩、练习三害、三节、四梢、无极论、太极论、两仪论、五行拳、连环拳、生克炮拳。

下编为十二形拳目录,从龙形起始,至鹰熊合演势终。

薛颠字国兴,河北束鹿人,喜武术,好击剑之道,侍李振邦、薛振纲为师,学习形意拳。

李振邦为李太和之子、李老能(飞羽)之孙,直承形意拳嫡系,所传弥真。

薛氏曾任天津县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主任,对于提倡国术不遗余力,著作有:《形意拳术讲义》、《象形拳法真诠》、《金刚圭旨法象》。

形意拳术讲义序吾国以积弱不振受侮列强,其原因固非一端,而国人轻视体育、忽于运动,盖亦致病之由,拳术者,中华固有之国粹、最良之体育运动法也。

昔管子重拳勇,齐人隆技击,拳术之兴复乎,尚已降及隋唐,少林派出,外家始盛,说者谓太宗之平王世充昙宗等,亦兴有力焉,迨至宋时而张三丰以绝技名世,内家祖之,明代则张松溪为最著,而陈元贇乃传其术于扶桑,彼日本之所谓柔术、武士道者,皆吾国拳术之流派也,迩年张子岷、李芳宸诸先生懔国势之凌夷,悯国术之衰微,力加提倡,特立专馆,各省闻风兴起者颇不乏人,而河北省国术馆亦早成立,惟自来精斯道者传授心法多属面命承学之士,钻仰为难,今束鹿薛君以国术之名家阐师傅之秘奥,编为讲义,解以详图,使学者得以研究科学之方法、领悟其中之妙用,较诸般刺蜜谛之译易筋经与夫前人之著内功图说者,亦何多让!吾知付梓后,其有裨于体育而可以强国者必非浅鲜,岂仅个人健身之助而已哉。

惜作义于国术未窥门径,扣槃扪燭之谈,固知其无当于要旨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八年十月荣河付作义序于天津警备司令部形意拳术讲义序言《龙门史记》特传游侠,游侠者流,盖出于墨家之兼爱,兼爱以仁,游侠以武,其相反而寔相成者,犹孔氏之永生于仁、佛氏之大雄无畏生于慈悲也。

形意拳理论课PPT课件

形意拳理论课PPT课件

形意拳特点
整体来说,形意拳特点是: 朴实简练、动静分明, 动 作严紧、手脚合顺,身正 步稳、快速整齐,劲力充 实、 稳固沉着。拳谚中所 说的“两肘不离肋,两手不 离心”、 “起如钢锉,落如 钩竿”、“迈步如行犁,落 脚若生根”、 “三尖相照” 、“三节相随”等都形象地 反映了形意拳的 技术风格 特点。
形意拳基本拳法
• 虎形
• 虎形者, 有伏虎离穴之式, 而又有扑食之勇, 在腹内为肾 水. 丹书云: 虎向水中升是也. 又为风, 风从虎, 在拳中 而为虎扑, 臀尾 (名督脉, 又名长强). 起落不见形, 猛虎 坐卧出洞中是也. 其拳顺, 则清气上升, 而脑筋足也. 其 拳逆, 则浊气不降, 而诸脉亦不贯通也. 医书也: 督脉为 百脉之原, 督脉一通, 诸脉皆通, 即此意也. 学者务格虎 形之至理, 而淂之身心, 以通诸窍门.
• 现代盛行的形意拳,是由河北深州李洛能 从山西戴氏心意拳发展出来的,并加以定 名。
形意拳特点
1.简洁朴实,其动作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节奏鲜明,朴 实无华,富于自然之美。
2.动作严密紧凑,"出手如钢锉,落手如钩竿”,“两肘不离肋,两 手不离心”。发拳时,拧裹钻翻,与身法、步法紧密相合,周 身上下好象拧绳一样,毫不松懈。
形意拳起源
• 形意拳尊岳武穆为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 到清初山西姬际可。据说姬际可曾习艺于 河南少林寺学习心意把,又精通六合枪法。 后又得到岳武穆拳谱,后以岳飞拳谱为理 论,把大枪术化为拳法,并融合原来学的 心意把,创出此拳。姬际可门下,分成河 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 的名字传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 形意拳等。
形意拳特点
• 形意拳的技击理论有6项原则,即工(巧妙)、顺(自然)、勇 (果断)、疾(快速、突然)、狠(不容情)、真(使敌难于逃 脱),称为"六方之妙"。这6项原则对培养攻防意识,训练技 击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形意拳谱》完整版

《形意拳谱》完整版

《形意拳谱》完整版李洛能的《形意拳谱》完整版岳武穆王以枪为拳六合形意李门世根形意拳五形为先论身法六合为首少揽闲事心田静多读拳谱武艺精形意拳序形意拳术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盖无意至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暇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乎静,后天藏诸动也。

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用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一之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

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

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

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

又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迢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体之功用。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

练习时身体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初学入门规矩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如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

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

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于泰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

形意拳

形意拳

形意拳—站桩第一式(2007-06-08 10:39:20)转载标签:马世琦站桩形意拳第一式动作要领分类:气功武术先使身心放松,两手自然下垂,此时要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心不遐想,神不外驰,做到无欲无求,心静如水,并以舌上抵,两腿并立,深呼吸数次,轻吸缓呼,要求做到松、静、自然。

左脚向外横跨,茖步后调整重心,使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正前方,既不可内扣也不可外分及一前一后,要保持平、正。

然后十趾扣地,足心涵空,身体重量的70%落在后脚跟,而让30%的重量落在前脚掌。

膝微曲,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膝欲曲而委中大筋欲直,前曲后伸,使大腿后侧肌肉形成上挺之力。

提住谷道,尾骨向前翻起,两臀相抱,欲坐而未坐,大腿根部折弯处向内微敛,可调直腰椎的生理弯曲。

腰椎拔直后,背部要求平、正,脊椎直,尾骨不得左右偏斜,保证了尾闾的中正,也保证了脊椎的正直。

两肩松开,微向内扣,使两肩欲交于前方,此时背部横向拉平。

来源:(/s/blog_4c9ed8bf0100096a.html) - 形意拳—站桩第一式_徐小周_新浪博客左手内侧“劳宫”按住腹部“气海”。

右手内侧“劳宫”搭在左手“外劳宫”,两手都不要用力按,要求若即若离。

两肘离开两肋,肘尖向前翻,使两“曲池”欲交于正前方,两肘同时还要下沉,有落地生根之意。

下颏内收,提起耳后高骨,使“百会”上顶,额向前顶,形成向上牵拔之力,与扣肩、合肘、沉肘,共同形成横竖相济的劲力。

舌上抵,扣住牙齿,但不要用力,口微闭。

姿势调定后,重要的是调息以配合内气的运行。

要求轻吸缓呼,吸气时意想气下重楼、过膻中以降丹田。

本势有利于固本培元,呼吸方法是平时所说的腹式呼吸,小腹一起一伏,状如婴儿。

形意拳—站桩第二式(2007-06-17 12:44:55)转载标签:形意拳马世琦站桩第二式动作要领逆腹式呼吸丹田膻中调息分类:气功武术第二式:站法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与第一式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式以两手为掌,掌心向上,曲臂、沉肘、两手五指一一相对,两中指间的距离很小,但不要互相接触,两掌的高度应与“气海”平齐。

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

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

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核心提示:孙禄堂,中国近代武术历史上的奇人,将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融会贯通的武学圣者。

但是近代历史对于这位武学奇人知之甚少,而武孙禄堂,中国近代武术历史上的奇人,将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融会贯通的武学圣者。

但是近代历史对于这位武学奇人知之甚少,而武学人物也因为种种缘故鲜有历史记载,故而曲解者有,不解者有,怀疑者亦不少,笔者由于机缘巧合,得知民间异人寿关顺老师是孙禄堂拳学正轨传人,而且是按照孙禄堂的整套体系训练以后出的真功夫,经过前辈引见结识这位当代的通家,而寿老师侃侃而谈,没有丝毫名家架子,把孙禄堂整个系统的毫无保留的告诉笔者,笔者不敢独专,遂把寿老师口述原文全部公开与习武、修身诸君子分享。

以下全部为寿老师口述原文。

修炼的基础,胎息功夫孙禄堂在传说中的功夫是确实存在的。

当代亲武学大师中亲眼见过孙禄堂功夫的人至今健在的仍大有人在。

近代、当代中对于孙禄堂先师了解的人不多,中国功夫的传承是口口相传的,这种方式在孙公的著作中都有详实记载,但是广大读者绝大多数是无从下手的。

因为我们现在所练习的功夫都是动中求静,而道家修炼功夫则是静中求动。

道家的修炼功夫主要是用来修炼成仙的,修炼的具体目标是还虚、胎息的境界。

胎儿生存在母体中主要是依靠脐带提供营养,静、动脉混合血这套工具运转。

胎儿的呼吸是靠毛孔,正常的情况下肺是不工作的,当婴儿出生后,羊水破裂,第一件事便是张开嘴巴,任督二脉打通,肺脏开始工作,所以婴儿的呼吸非常宏大,脉搏跳动特别快,毛孔呼吸的功能仅仅发挥25%的功效,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本体免疫能力是非常强的,这是先天修炼的秘诀,以达到长生的目的。

孙禄堂的形意拳和道家的修炼功夫是结合在一起的。

我想把我一生的经历的东西谈出来,证明孙禄堂的功夫的科学性。

先从动中求静开始入手,如何在动中能够求到静?首先从无极式入手,无极式要如何作到“沙地立杆”,“腾云驾雾”,要求是百会穴上顶,两肩向外拉开,向内微含。

读经典拳谱系列之四:薛颠《形意拳术讲义》

读经典拳谱系列之四:薛颠《形意拳术讲义》

读经典拳谱系列之四:薛颠《形意拳术讲义》壹第一节五行名解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此五行隐于内也。

舌通心,目通肝,鼻通肺,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之著于外也。

且五行有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所谓变化无穷,五行相克,取其破他人之手势,盖拳术取名之义基在此矣。

取诸于身,则使五脏充实,而全体无亏;运用在外,能使体舒和畅;运用在内,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坚实其内,整饰其外,以为平时练习之规则。

第二节形体合一易云: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八八六十四卦之数,皆从太极分散而来。

太极者,天命之性,即人之心意也,意者心之所发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近取诸身内为五行,远取诸物外为十二形。

内外相合而形生焉,明乎斯理,则天地万物形体之合一,皆可默悟矣。

第三节拳经解释盖夫形意拳术之道理,内有七拳、八字、二总、三毒、五恶、六方、六猛、八要、十目、十一格、十四打法、十六练法、九十一拳、一百零三枪之秘诀。

次序述之以标明其义,使学者知其真意焉。

七拳法:头、肩、肘、手、胯、膝、足共七拳八字诀斩:劈拳截:钻拳裹:横拳胯:崩拳挑:践拳也即燕形也顶:炮拳云:鼍形拳领:蛇形拳二总法:三拳、三棍为二总。

三拳,是天地人生法无穷;三棍,是天地人生生不已。

三毒法:三拳三棍精熟即为三毒。

五恶法:得其五精,即为五恶。

六猛法:六合练成,即为六猛。

六方法:内外合一,即为六方。

八要法: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净,清净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觉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象归根矣。

十目法:即十目所视之意。

十一格法:自七拳格起,至士农工商为十一格。

十四打法:手、肘、肩、胯、膝、足上下左右前后共十二拳。

【功法】形意拳三体势完全讲义

【功法】形意拳三体势完全讲义

【功法】形意拳三体势完全讲义一、三体势站桩概述形意拳讲究“万法出于三体势”。

形意拳的宝贵,首先在于它的三体势桩法。

由三体势桩法训练,形成身法上的三体势结构,再在五行拳、十二形拳中运用、强化、巩固这种结构,最终建立起牢固的动力定型,使形意拳具备优良的健身、强身和技击自卫功能,成为科学的武术。

三体势结构,是形意拳的内在灵魂,而这种结构,首由三体势站桩训练而得,因此三体势站桩是习拳者真正进入形意拳之门的总钥匙、总开关。

忽略三体势站桩,没有经过严格训练而得其三昧,是很多人把形意拳练成花架子、伪形意拳的原因,也是很多人感觉空虚乏味,最终放弃形意拳的原因。

没有深厚三体势桩功的强大支撑,不可能建起宏伟的形意拳大厦。

三体势不只是一个预备势、警戒势、对峙势,它在身体的间架结构上从后脚到前手节节钝角相连,既具有强劲支撑力,又具有灵活变形变位的能力,内蓄弹劲,张弓待发,悬剑欲落,使用时省心省力,是形意拳一拍打法和准一拍打法的根本基础。

三体势站桩以训练身体的间架结构为主线,同时培蓄力、势、精、气、神。

二、三体势站桩的练法1、立正站立,两脚跟并拢,左脚尖朝正前,右脚尖朝右前,两脚中心线夹角约为45°。

2、左脚向前迈出。

以身高175cm为例,则两脚跟相距约65cm,成“稍息”姿势。

3、两膝、胯关节松开弯曲,身体下蹲。

躯干中正,百会与会阴上下对成一线,胸平微含,背微后弯,虚胸实腹,臀部向前包住,成“发懒腰”状。

重心偏于后腿,体重分配为两腿前三后七。

4、身右扭(俯视为顺时针转,以后说到身的扭、转、拧均准此,不另说明),成半向前半向右的斜身式(《李洛能拳谱》称为阴阳身),左手向前上抬起伸出,左食指尖在鼻尖正前与之对齐,同时右手提至于肚脐处,右腕塌在肚脐上。

两肩同高,一齐略向胸前扣合松沉,两肘下垂,两腕向下向外塌、手掌里扭(“向里”即向中),两手五指分开,掌心凹回,虎口撑圆,食指顶劲。

以上均不可用拙劲,要在尺寸上稍微留有余地,并加上几分用意。

形意拳拳谱[李洛能[飞羽]遗著]

形意拳拳谱[李洛能[飞羽]遗著]

形意拳拳谱李洛能(飞羽)遗著形意拳序形意拳术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盖无意至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暇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乎静,后天藏诸动也。

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用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一之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

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

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

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

又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迢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体之功用。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

练习时身体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初学入门规矩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如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

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

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于泰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

果得其妙道,也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奇也。

形意拳(六式)

形意拳(六式)

先使身心放松,两手自然下垂,此时要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心不遐想,神不外驰,做到无欲无求,心静如水,并以舌上抵,两腿并立,深呼吸数次,轻吸缓呼,要求做到松、静、自然。

左脚向外横跨,茖步后调整重心,使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正前方,既不可内扣也不可外分及一前一后,要保持平、正。

然后十趾扣地,足心涵空,身体重量的70%落在后脚跟,而让30%的重量落在前脚掌。

膝微曲,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膝欲曲而委中大筋欲直,提住谷道,尾骨向前翻起,两臀相抱,欲坐而未坐,大腿根部折弯处向内微敛,可调直腰椎的生理弯曲。

腰椎拔直后,背部要求平、正,脊椎直,尾骨不得左右偏斜,保证了尾闾的中正,也保证了脊椎的正直。

两肩松开,微向内扣,使两肩欲交于前方,此时背部横向拉平。

左手内侧“劳宫”按住腹部“气海”。

右手内侧“劳宫”搭在左手“外劳宫”,两手都不要用力按,要求若即若离。

两肘离开两肋,肘尖向前翻,使两“曲池”欲交于正前方,两肘同时还要下沉,有落地生根之意。

下颏内收,提起耳后高骨,使“百会”上顶,额向前顶,形成向上牵拔之力,与扣肩、合肘、沉肘,共同形成横竖相济的劲力。

舌上抵,扣住牙齿,但不要用力,口微闭。

姿势调定后,重要的是调息以配合内气的运行。

要求轻吸缓呼,吸气时意想气下重楼、过膻中以降丹田。

本势有利于固本培元,呼吸方法是平时所说的腹式呼吸,小腹一起一伏,状如婴儿。

站法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与第一式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式以两手为掌,掌心向上,曲臂、沉肘、两手五指一一相对,两中指间的距离很小,但不要互相接触,两掌的高度应与“气海”平齐。

两臂成环抱式,以小指指尖外侧贴住腹部,两肘下沉,在沉的同时向前翻,离开两肋,意想两肘的“曲池”交于正前方一点。

要求两肩松开,两手十指毫不用力,自然放松并微弯,以利于气血顺利到达梢节。

姿势调定自觉周身舒适自然后,调呼吸,此时呼吸方式改顺腹式呼吸为逆腹式,吸气则小腹回缩,呼气时小腹隆起,这样可以加强体内脏脏器官的活动量,使脏腑功能得到锻炼,实战技击时均以逆腹式呼吸来增加爆发力,这也正符合呼气为开、为发、为阳的道理。

形意拳精义(珍贵)

形意拳精义(珍贵)

形意拳精义(珍贵)形意拳二十四法一、形意拳有八须:顶、扣、圆、毒、抱、垂、曲、挺。

每一须对应人体三处,合计为二十四法。

拳式站定,此八须具备焉,皆所以蓄力养气,使敌我者无所措,此亦五行拳特有者也。

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

三扣:肩扣,则气力到肘;膝胯扣则全身气凑;手足指掌扣,则周身力厚。

三圆:脊背圆,其力摧身;前胸圆,则两肘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

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观兔之饥鹰;手毒如扑羊之饿虎。

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事不怯;两肘抱肋,出入不乱。

(另一说为三敏即:心敏、眼敏手敏是也。

)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肩能摧肘;肘垂则肘能摧手。

三曲:两肱宜曲,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手腕宜曲,曲则力厚。

三挺:颈挺则精气实顶,腰挺则力达四肢;膝挺则有弹力。

九要三弓:脊背相弓督脉上升;两肱两弓出势速猛;相股相弓进退灵通。

三垂:肩要下垂气力贯肘;肘要下垂气力至手;气要下垂丹田养守。

三扣:膀扣开胸精气上升;阴气下降任脉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

三圆:脊背形圆精炁摧身;身形势圆旋转通神;虎口开圆刚柔齐伸。

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摧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容。

三摆:两肘要摆摆肘保胸;身形宜摆摆身形空;膝摆步拗旋转灵通。

三挺:挺颈贯顶精气上通;势若挺腰气贯四梢;一身抖挺力达四霄。

三抱:胆量抱身临事不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两肱抱肋出入不繁。

起躜落翻:起要势躜,落要势翻,起要势横,落要势顺。

起为横之始,躜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起躜落翻,四字理分清。

八论论身:前俯后仰,左侧右斜,正而似斜,斜而似正,阴即是阳,阳好是阴。

论肩:精气贯顶,肩要下垂,两肘齐心,手势相随,身力至手,肩肘所摧。

论肱:左肱前伸,右肱搰肋,似曲不曲,似直不直,曲相弓形,出用返方。

论手:右手在肋,左手齐心,两手阴阳,用力前伸,手随身动,势出宜迅。

论指:五指各分,形相似钩,虎口圆开,有刚有柔,力要至指,须从意求。

形意拳十二形拳龙形图文教学

形意拳十二形拳龙形图文教学

形意拳十二形拳龙形图文教学十二形者,乃龙、虎、熊、鹰、蛇、鸟台、燕、鸡、鹞、马、猴、鼍是也。

此诸禽得天地之灵气以生,各得其一体,或间有所偏而不全,然各有专长,为它物之所不能及。

此即古人所谓“绝利一源,独得天地之妙”者也。

如:龙潜,虎扑,蛇卷,鼍游,鹤子束身,金鸡独立,熊有竖项之力,猴有纵山之灵,苍鹰搏兔,秃鸟台竖尾,燕子抄水,骏马颠蹄,皆能各尽其性,独显其能,随意起止而不负其形。

人为万物之灵,得天独厚,心思形骸,耳目手足,聪明睿智,才力气魄,博大精奇,无所不备,足以配天地,赞化育。

若弃其形骸而不治,舍其聪明而不用,是辜负天地赋我之形、授我之能也。

况万物舞蹈,常法人形,而人岂能反不如物,能不格万物之理而全其形乎?此十二形拳者,亦即令人练之以格物之理而尽人之性,格十二形之妙以尽万物之形。

苟能悉心体会,集十二形之长于我之一身,不特在技击上可达上乘之选而得出神人化之妙,即在延年养生方面,亦可通运变之机而启生化之源.裨益非浅也。

歌诀:一波未平一波生,好似神龙水上行。

忽而升天高处跃,任冲得调内虚清。

龙之为物,有刚柔之体,有升降之形,伸缩自由,变化莫测:欲仿效其形,则拳势有六,即潜龙下降.蛰龙升天,神龙游空,游龙戏水,乌龙翻社,黄龙探爪是也。

潜龙下降三体式开势,两手握拳,前于收回由前心向前上方攒出,如打劈拳时之土攒一样;同时,左腿提起.左脚尖向回勾.左脚极力扭横,眼向前看(图4一1)。

左脚横着向前落下,同时右手散掌向前下方劈出,左手敖掌拉回至左小腹侧;浑身一齐收缩下伏,身向左转,两腿成剪子股势,后脚跟欠起,重心落在后腿,眼看右手(图4一2)。

此势即潜龙下潜之势。

此为右式.身体起立展开,再将右手拉回,握拳上攒;右腿提起,右脚外横,脚尖向回勾;随即右脚横着向前落下,左手劈出,右手拉回;浑身同时一齐下伏,两腿成剪子股势,后脚跟抬起,重心落在后腿,眼看左手。

此为潜龙下降之左式。

式成后与图4一2所示者相同,惟左右相反。

形意拳十三式图解《下篇

形意拳十三式图解《下篇

形意拳十三式图解《下篇十五、(音驮)形:右脚向右后方退半步,左脚随之退至右脚侧,左足弓贴于右足踝处,脚掌与地面平行,成独立步,双掌捋回至腰右侧,变阳拳,左右拳瞬间回至腰腹部;左脚向前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膝部微屈,重心偏于右腿。

同时两拳由腰腹处两肘挤肋向前冲击,拳心向上,高与脐平,两臂微屈,两拳间距为一拳,目视拳面(图19)。

要点:两掌捋回变拳换位,与右脚后退同步,双拳冲击,与左脚上步同步;动作要平衡稳定,两肩要沉,腰要塌,两臂不可过直,腕部与拳心要保持平直,不可上翘下弯,双拳高不过胸,力透拳面。

十六马形:左脚向前垫半步;两拳上崩,拳心朝下,停于头部两侧,高与眉齐,肩肘下沉;右脚向前上一大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双阴拳向下猛刨后平行推打,高与胸齐,目视双拳(图20)。

要点:此形取惊马前蹄腾空下刨之意,并加平行推打,拳臂上崩与左脚垫步同步,双拳下刨平推与右脚同步,落步稳健,脚趾扣地,后腿蹬劲,力透双臂,竖项、肩沉、肘垂、塌腰、缩胯。

十七、金鸡上架:左脚向前上一步,右脚随之跟进一步,两脚平齐,右足弓贴于左踝处,双腿屈膝半蹲,成独立步;同时双拳变掌,右掌经胸前向左大腿外侧下插,掌心朝外,左掌由下方经胸前向上穿插,停于右肩侧上方,掌心向外,指尖向上,目视前方(图21)。

要点:右掌下插,左掌上穿,两臂要贴近身体,动作整齐,两手拇指、小指均向内扣劲,手与腕部平直,身体要稳定,不偏不倚,竖项塌腰,两膝靠紧。

十八、金鸡报晓:右脚向前上一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膝部弯屈,重心偏于左腿;右掌尽力上挑,指尖上扬,高与眼平,臂微弯屈,左掌撤至腹脐处,掌心向下,两掌上扬下落要有挣劲,目视右手食指(图22)。

要点:右掌上挑,左掌下按,要与右脚落地同步,左脚蹬劲,双膝要挺,竖项、塌腰、沉肩、垂肘、脚趾抓地。

十九、进步友劈掌:右脚向前垫半步,脚尖外撇45°,同时右掌翻掌下压,变阳掌手心向上;左脚向前上一大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右腿;同时左掌顺右臂内上侧向前劈下,高与肩齐,右掌向内旋转撤至腹脐处,两掌均成阴掌,目视右掌食指(图23)。

形意拳秘法讲义

形意拳秘法讲义

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寿关顺著很久以来,我就想把练习形意拳的道理写出来,供诸位同好作为研究内家拳的基础。

但是,始终鼓不起勇气执笔。

因为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构极其复杂,就算练了几十年拳术,所能体会、领悟的也是极为有限的。

以有限的认识去揭示极为无限的人体结构,岂非事倍功半,劳效微薄么?不过深入一想,实是似是而非。

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内家拳学,形意拳从魏晋创立,到唐宋昌盛,明末清初又复盛行,深受拳术爱好者的喜爱。

但是,在众多的拳术传习者当中,真正得到真传,明白拳术道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这是由于以往的拳术传习者们,咸秉遵师训,口口相传,代代沿袭,所能形之于笔墨者极为稀少。

就算有有心人编撰拳谱,但往往生吞活剥,偏成韵语,当时果然便于背诵熟记,过后叩问其意,则多不能准确解释。

譬如:开始练拳必须从站桩入手,老师必然谆谆相告:“这是还虚功夫,是‘阴阳采补’的方法,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还要路径是‘表里相循环,动静相结合’的作基础功夫。

站桩时有‘内三合,外三合’的规矩,有‘三害不可犯,九要不可忘’的方法,有‘三尖不找难达四梢,三根不照难求息调’的指示,有‘四正八柱’,将四肢百骸浑然成为一整体的练法、方法。

”练法与规矩,练了之后究竟与人体组织起了哪些作用?不知道这许多规矩方法与懂了这许多规矩方法有哪些差别?同样开始练,其后所得结果在程度上又有哪些不同?大家都知道拳术有外家内家之分,因何有此区别?既以内家而论,也有有体无用或有用无体,以及体用兼顾等类别,就是所谓体用也看在拳术中指的是什么,优劣何在呢?学生欲学拳,对拳的知识茫然无知,如何选择拳种,对拳种已有所认识则选择老师也可迎刃而解,不至于再糟蹋时间,我立志想做识途老马,使后来有兴趣于钻研拳术者得以避免走上歧路。

形意拳分三个步骤进行,所谓“三还九转是一式”,第一步求其正齐,上下一致,所谓一动百动,一静百静,有如春虫蛰;第二步求其力面扩大,所谓拉丝棉拉钢丝,好象满载的塌车由桥脚处车上桥面;第三步如春沼鱼由圆而满,由满而空,所谓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为一大天地,我即天地,天地即我,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即是明暗劲化劲三步功夫,何以有明劲?是练精化气易骨也,暗劲是练气化神易筋也,化劲是练神还虚洗髓也,这三个步骤层次鲜明,姿势不变而所得结果也随着层次转移,练一年与练十年其效果截然不同。

武术必知歌诀(形意拳)

武术必知歌诀(形意拳)

武术必知歌诀(形意拳)劈拳:双榻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

易骨易筋加洗髓,脚踩手劈一气传;钻拳:钻拳原是地反天,上下同打是真传。

左右相同随意变,收吸发呼劲合丹;崩拳:崩拳属木疾似箭,发动全凭一寸丹。

跟顺变化随法用,转身提足把树攀;炮拳:炮拳先走虎跳涧,两劈下裹如搜山。

钻崩之中加化打,提肛实腹水火关;横拳:横拳出手似铁梁,横中有直横中藏。

左右穿裹应合意,收势退横劲宜刚。

劈拳:劈拳似斧有劈物之意劈拳似斧性属金,专重掉膀破敌营,肺气凛然身先进,挤劲着力落胸襟。

崩拳:崩拳似箭有射雕之意崩拳似箭性属木,—直一曲相继出,肝气顶发易胜敌,根本全仗后足力。

攒拳:攒拳似水有流动曲折翻浪冲天之势攒拳似闪性属水,漩流曲折浪冲霄,肾气固本元气足,拳击下巴鼻头只。

炮拳:炮拳似火有爆炸雷鸣之势炮拳爆炸性属火,上正下斜十字手,心气沉在丹田内,烈焰炸轰敌飞出。

横拳:横拳似土有展转滚动无处不弹之意横拳似弹性属土,左右展转切合弧,脾气吸入内滚动,攒横压顺顶中击。

龙形歌诀:龙形属阴搜骨能,左右跃步用柔功。

双掌穿花加起落,两腿抽换要灵通。

虎形歌诀:虎形属阳力勇猛,跳涧搜山它最能。

抢步起时加双钻,双掌抱气扑如风。

猴形歌诀:猴形轻灵起纵轻,机警敏捷攀枝能。

叼绳之中加挂印,扒杆加掌向喉中。

马形歌诀:马有垂\疾蹄功,跳涧过步速如风。

丹田抱气双拳裹,左右双冲是真情。

鼍形歌诀:鼍性最灵浮水中,左右拨水是真形。

又有钻意加侧打,左顾右盼拦中用。

鸡形歌诀:金鸡报晓独立能,抖翎发威争斗勇。

独立先左后右意,食米夺米上架行。

燕形歌诀:燕雀轻盈抄水能,向后展翅快如风。

上托提撩三抄水,全部动作要轻灵。

鹞形歌诀:鹞有束身入林能,又有翻身钻天功。

先从束身后入林,钻天翻身前后同。

蛇形歌诀:蛇体玲珑拨草轻,屈伸如意蟠绕能。

左右斜拨是靠打,横劲原由坎中生。

鸟台形歌诀:鸟台性最直能竖尾,上架下落用拳行。

展翅之中有挽式,虚心实腹真道成。

鹰形歌诀:鹰张烈狠捕捉能,上似劈拳下掳功。

形意拳-十二形拳

形意拳-十二形拳

形意拳-十二形拳时长较长,建议WIFI浏览: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实战用法形意拳十二形是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十二种动物的合称。

十二形拳是形意拳象形取意的基本拳式。

目前所传不尽相同,但各有所长。

在修炼十二形的过程中,每个动作都会产生不同劲力和用法的变化,只有把不同劲力和用法变化运用好,才能体现出形意拳的风格特点。

一、龙形1、劲力龙形的劲力,向上向前向下劈按,有向怀里的裹送劲。

在动作过程中,拳有向前向上外旋的钻劲,肘含有向怀里的裹送劲;由拳变掌往下劈按时,是用肩、肘的沉坠劲和手腕的内旋劲和下塌劲;最后向前下按时,有肩的探劲,肘的催劲,掌的顶撑劲,食指的上挑劲和其余四指的扣劲;后手有回带下采的劲;头有上顶劲;胸有内含劲;背有拔撑劲;腰有塌挺劲和拧转顺肩的劲;胯有(回)缩劲、坐劲、裹劲。

前脚有摆扣劲和顶撑劲,后腿有膝的跪劲等等。

2、用法与对方交手时,我跳起来以前手变拳上钻对方咽喉或头部。

若对方用手接挡,我则迅速变拳为掌,内旋前臂向下回带其手腕的同时,左手朝对方头部劈按,后脚向前跳换蹬踏对方前腿膝盖,并顺势下採其脚面。

若对方朝后猛抽被带之手,我后手立马松其腕,前掌顺其劲朝前下方猛劈推送的同时,后脚向前踩踏对方前脚背,使之后倒。

二、虎形1、劲力在虎扑的发劲过程中,两掌变拳,有向下回勾的牵带劲,随即有由小腹向上经胸前外旋钻的劲,肘向怀里的裹送劲;而后翻腕内旋变掌,有腕的螺旋钻劲和塌劲,形成向前下方的劈按劲;最后有向前上方的拱劲和前推劲。

往前下方按扑是用肩肘的沉坠劲,往前上方的拱劲是发于腰腿的长拔劲和挺劲,往前的推力发于后脚跟半步的催劲。

最后这三个劲是虎形劲力的关键所在,但后两个劲力不明显,取决于自身的意念活动和身法活动;其次还有头的上顶劲,颈的挺劲,背的拔撑劲,胸的内含劲,腰的塌劲、挺劲,臀部的敛劲,膝的微扣劲,脚趾抓地的平扣劲和八面的支撑劲等等。

2、用法如对方以双手朝我头部击来,我则以双拳上钻滚化来拳,随即翻腕内旋变掌,瞬间以劈、拱、推三劲扑击对方胸部。

形意拳——精选推荐

形意拳——精选推荐
能克钻拳,钻拳能克炮拳,炮拳能克劈拳也。
劈拳歌诀:双榻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骨易筋加洗髓,脚踩手劈一气传。
钻拳歌诀:钻拳原是地反天,上下同打是真传。左右相同随意变,收吸发呼劲合丹。
崩拳歌诀:崩拳属木疾似箭,发动全凭一寸丹。跟顺变化随法用,转身提足把树攀。
炮拳歌诀:炮拳先走虎跳涧,两劈下裹如搜山。钻崩之中加化打,提肛实腹水火关。
肩部要领
肩打一阴反一阳,两肘只在暗中藏。
左右全凭盖世功,束展二字一命之。
简要沉,沉肩就是要松肩。随时注意肩关节要松沉,肘关节要松坠,沉肩坠肘以如此也。
两肩成合抱之势,使上肢舒展,激发肌肉合拢而利于激发力量。肩松则气力到肘,促使两
臂动作敏捷、快速,亦能沉稳扎实。松肩的同时要和舒胸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内气下沉,
切忌不可用僵力,拉力而使双肩高耸,而导致动作生硬,甚至两肩一高一低。应保持双肩
平为佳。
肘部要领
肘打如同石投井,虽有钢网已难顶。
进身上绕使敌动,手起肘落即成功。
肘的位置在肩与手之间,起乘上达下之作用。肘部运动时要注意下垂,使气运行到手掌。
所以要肘要坠。这样,所作的每一个动作才会灵活自如。两膊要圆贯无滞,使腰背之劲
乃气之帅也,气者体之充也。心动而气即随之,气动而力即赴之,此至理也。今以功於艺
者言之,以为撞劲者非也,功劲者非也,及谓抖劲崩劲者皆非也,唯颤劲是也。撞劲太
直,而难起落。功劲太死,而难变化。抖劲崩劲太促,而难展转。唯颤劲,出没其捷,可
使日月无光而不见其形,手到劲发,天地交合,而不费其力。要之,运於三性之中,发於
力,完全达到腕与手部发力时,要肘不利肋,手不离心,攻击防守紧随其身,扩张舒展要
迅速,用于加强攻敌时的爆发力。
手部要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拳讲义拳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很久以来,我就想把练习形意拳的道理写出来,供诸位同好作为研究内家拳的基础。

但是,始终鼓不起勇气执笔。

因为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构极其复杂,就算练了几十年拳术,所能体会、领悟的也是极为有限的。

以有限的认识去揭示极为无限的人体结构,岂非事倍功半,劳效微薄么,不过深入一想,实是似是而非。

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内家拳学,形意拳从魏晋创立,到唐宋昌盛,明末清初又复盛行,深受拳术爱好者的喜爱。

但是,在众多的拳术传习者当中,真正得到真传,明白拳术道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这是由于以往的拳术传习者们,咸秉遵师训,口口相传,代代沿袭,所能形之于笔墨者极为稀少。

就算有有心人编撰拳谱,但往往生吞活剥,偏成韵语,当时果然便于背诵熟记,过后叩问其意,则多不能准确解释。

譬如:开始练拳必须从站桩入手,老师必然谆谆相告:“这是还虚功夫,是‘阴阳采补’的方法,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还要路径是‘表里相循环,动静相结合’的作基础功夫。

站桩时有‘内三合,外三合’的规矩,有‘三害不可犯,九要不可忘’的方法,有‘三尖不找难达四梢,三根不照难求息调’的指示,有‘四正八柱’,将四肢百骸浑然成为一整体的练法、方法。

”练法与规矩,练了之后究竟与人体组织起了哪些作用,不知道这许多规矩方法与懂了这许多规矩方法有哪些差别,同样开始练,其后所得结果在程度上又有哪些不同,大家都知道拳术有外家内家之分,因何有此区别,既以内家而论,也有有体无用或有用无体,以及体用兼顾等类别,就是所谓体用也看在拳术中指的是什么,优劣何在呢,学生欲学拳,对拳的知识茫然无知,如何选择拳种,对拳种已有所认识则选择老师也可迎刃而解,不至于再糟蹋时间,我立志想做识途老马,使后来有兴趣于钻研拳术者得以避免走上歧路。

形意拳分三个步骤进行,所谓“三还九转是一式”,第一步求其正齐,上下一致,所谓一动百动,一静百静,有如春虫蛰;第二步求其力面扩大,所谓拉丝棉拉钢丝,好象满载的塌车由桥脚处车上桥面;第三步如春沼鱼由圆而满,由满而空,所谓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为一大天地,我即天地,天地即我,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即是明暗劲化劲三步功夫,何以有明劲,是练精化气易骨也,暗劲是练气化神易筋也,化劲是练神还虚洗髓也,这三个步骤层次鲜明,姿势不变而所得结果也随着层次转移,练一年与练十年其效果截然不同。

我们以呼吸而论,初步明劲时呼吸来往宏大,自己能听到声音,第二步暗劲呼吸仍然宏大,但已听不到声音,第三步化劲虽以轻如鹅毛置于鼻端,呼吸出入不有微动,而做到内胎息,所以有调息,调整呼吸,恢复呼吸,以本能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不论情绪波动或劳动强度扩大都不会影响到呼吸正常,故养生入手方法莫不以调息为主,调息莫不以摄心入静为主,息调则血液循环、消化、排泄等莫不随之正常化,祛病延年,可操胜券,尤其是体用兼有的形意拳最为有效。

一、站桩形意拳入手首先要站三体式,初步立正姿势名之曰无极式,头要顶,项要竖,目要平视,一任鼻孔自然呼吸,嘴要虚合,舌要顶上腭,齿要相叩,两肩下垂有松开意,两肘下垂有包裹意,两胯胯根要松,两膝如起步时略带弯曲,不可有死弯子,此时足根不扭,两足足尖不扣,整个体重移置于两足足根,两足前心与地似离非离,似着非着,好象沙地立竿,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又好象腾云驾雾,其目的要求做到虚无,摇摇欲坠的光景,即进入了静的境界,限制了思想不开小差,同时正因为把整个身体的重心平均分置与两足足根,做到了呼吸直贯脐下的腹式呼吸,也即是古人说的“真人呼吸入踵”的一种腹式呼吸,所以立无极式时要做到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思,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即所谓天地为一大天地,人身为一小天地,故有天地即我,我即天地的概念,绝对跨进静的境界,才能有恬澹虚无,精神内守,初步做到情绪安定,疾病勿侵,大家都知道头脑为人一身之主宰,呼吸中把主持大循环与小循环的气体交换,气体为人身上各器官各组织的原动力,所以有此处正则一身正,此处不正则无身正,头是整个身体的领导大队长,因此头顶而钻是顺劲,头落而翻是逆劲,顺劲是运动伸肌的锻练方法,逆劲是运动屈肌的锻练方法,但顺逆二劲决不是割裂开来,分别加以运动的,而是顺中有逆,逆中有顺的互相协作,不可分开,这就是呼吸纳入正轨,即不能呼长吸短或呼短吸长违反自然规律,也用不着注意呼吸,一任自然,所谓气不可御,御气则滞,也就不会犯上“有心御气,气反奔腾”的违反自然等毛病,所以顶头是调息(呼吸)的主要一环,竖项是稳定全身平衡姿势的要头,大家都知道维持平衡依靠身后的半规管,假使把头颈左右旋转,半规管离开水平位置,就要晕眩,影响身体立不稳,假使坐海船遇到风浪就要晕眩甚至引起呕吐,古人以项为姹女,象征阴柔,以腰为美男,象征阳刚,即以柔克刚调和阴阳,颇与人体生理符合,盖甲状腺激素主管抑制,肾脏腺激素主管兴奋,所以竖项塌腰使脊髓中枢和大脑中枢协作通畅,因为两腺激素分泌时与淋浴相仿,故以铅汞二物象征,该两腺分泌情状既不许有偏胜也不许有偏差,要相互协调,力持平衡,所以有熊经鸟伸之说,目的视线其范围就比五官中任何一官来得广,因为目有所视最易引起思想情绪波动,但是闭眼睡着虽不用目去视,而思想杂念如万弩齐发,会得纷至沓来,越是心想停止杂念而杂念越不肯听话,会得接二连三地窜跳出来,所以闭目垂帘并不是帮助入静的门径,谁有将目的视线调整在两目一样高低的水平线上,力避仰视为老阳,俯视为寒阴,配合顶头竖项及整个体重重心安放在两足足根,作为帮助摄心入静的一环,鼻为呼吸出入的主要器官,鼻孔中的设备其要有二:第一阻止灰尘吸入肺腔;第二调节空气温度,防止冷空气进入器官,所以必须用鼻孔专任呼吸之职,凡人用力不论寒暑都容易使嘴张开,其弊有二:一则在不知不觉帮助呼吸时容易将空气中的灰尘吸入肺腔;一则容易使牙齿不叩,舌头不顶上腭,引起喉干口渴,故必须将嘴虚合,万不可用力紧闭。

将舌头略卷向上轻轻顶上腭。

身上有四梢:一、骨之梢是牙齿;二、血之梢是毛发;三、肉之梢是舌头;四、筋之梢是指趾之甲,故舌为肉之梢又名鹊桥,舌顶上腭是使肉与肉之间气流通达,犹之乎河上驾桥,交通往来,不受阻隔,大家都知道,口中涎唾是六液头等重要的津液,其味淡,不象其它玉液或咸或腥,唾液中化学成分有许多种,至今尚末分析出来,但是都知道它起着帮助消化和润滑作用。

古人遵这唾液为华池之精,可以灌溉五脏,流利百骸,说也奇怪,如果你在劳动中能够能够舌顶上腭,不管多久而不感觉口渴舌干,因有上池之津润于所致,以津上出于舌间之尊泉穴,常用舌顶上腭,即能使津液不断自生,假使嘴不虚合,齿不相叩,舌不顶上腭,不消多少时间,就会感到口渴舌干,这种舌顶上腭是生理上的天然本能,并不是创造发明,而是与生俱有的东西,如果你注意一下初生婴孩在襁褓时,不管他熟睡也好,清醒也好,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他们的舌尖本能地上顶于腭,直到后来在成长的环境中逐渐把这与生俱来的本能消失干净,现在不过力求恢复这个与生俱来的本能。

牙齿为骨之梢,牙齿的运动要轻叩;两肩下垂是顺劲;两肘下垂有包裹意是逆劲;腰要塌,有往前往下按的意思;两胯胯根要向后缩,即是松的意思,这是气贯小腹时的关键性要着,才能把整个体重重心置于两足足根,此时即能步入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虚无境地,落实到静的境界,古人说: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方法皆无用,身形应当如水流。

就在这个无极式的基础上改为太极式;右足用足根左足用掌心,如撑船时用的竹篙一样,左手掌心露盖于自己的肚脐眼,右手不动,向右旋时用左足根如研墨一般旋转,即拳中之研劲。

无极式时足尖不扣,足根不扭,太极式时两足足根各向外扭,两足足趾均向地扣紧,这样做既感到心平气和,依靠重心在两足足根,身子往下坐,松开胯根,右膝不冲过右足足尖,要膝与足尖垂直成一直线,左手在下,右手中指盖在左手食指上,两手与胸间人字骨相齐,这就是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内三合,然后迈步向前,即左足要在右足根的相齐一线向前迈出,要在不影响右足与右胯之下昼向前,如推东西向前,如按物向下的意思。

如拳谱上说:脚打踩意不落空,足根先着地,足尖后着地,在着地的同时,要与后足即右足时把两足足根向外扭,把两足足尖向下扣,两膝如同骑马般向里扣,右腿在极力松胯,即往后坐满在足根,然后用力往上蹬,如迈步跨过河浜,即拳谱上说:消息全凭后脚蹬,蹬腿啊~扣膝啊~扣足尖啊~扭足根啊~都不许显露形迹,在左足迈出的同时,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之指要撑开,大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与人字骨在一水平线,肘要朝上极力往里裹,这是左手,右手往后拉,拉至肚脐眼,手腕靠脐停止,也要平腕竖掌,手根往外翻,裹肘不离肋,左手食指中指分开,如有两线牵着两眉,即拳谱上说:二指挑眉,右手的食指中指分开,极力往上翘,这就是二指挑肩,这就是三体式,右足足根与右胯与右肩成一条垂直线,左足足跟与左膝与左臂肘尖成一条垂直线,外三合是形意原的基本功,初练时老师往往传授形式,力求形式合乎规矩,亦不将平腕、竖掌、裹肘、翻手根以及扣足尖、扭脚跟相告。

考其原因:(一)初立时不能求得中正,不能前俯或是后仰或左偏或右,思想上照顾不到。

(二)难求中正,也就是气质不肯就范,故呼吸骤然变得宏大,手足鼓荡尤其是后足即右足抖得厉害,无法控制,故事实上不允许再想其它。

(三)初立时只能做到不俯不仰不偏不倚,在中正基础上使有吸则降的感觉。

(四)根据万物土中生的道理,故先从扣足尖扭足跟扣膝顶膝松胯塌腰蹬腿垂肩松肩裹肘平腕竖掌手根横翻二指挑眉挑肩竖项头目视虎口嘴虚合齿轻叩舌顶上腭呼吸自足趾手指及头顶等五处,要由下而在喊口令“一”均要做到。

(五)天得一则宁,地得一则静,得一则灵。

故就是说一要塌(塌腰、塌腕)二要扣(扣肩、扣膝、扣足尖)三要提(提肛,但决不可用意去提肛,如忍住大便一般,而是塌腰缩胯即包含了提肛)四要顶(顶头、舌顶上腭,顶手、顶膝)五要裹(裹肘、裹胯、裹膝)六要松(松肩、松胯)七要垂(垂肩、垂肘)八要缩(缩肩、缩胯)九要起钻落翻分明,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腰起而钻,腰落而翻,脚起而钻,脚落而翻。

用这九要作为练拳工具,使人体由踵至顶浑然成为整个一块钢铁。

这九要是内家拳主要,得真传和得不到真传,知道家拳的九要而知道达到要道理者,往往有之。

所以人说练拳之人多于过江之鲫,而能其方法进入内家拳门者实如凤毛麟角。

在晚清民初的时候,国术导师李存义,外称单刀李者,从师齐奇兰了十五年拳,依然不到拳中道理。

后来其师齐奇兰向同门说这孩子不会走到别门儿里去的,一言之下才传授给他,所以李存义教人最多,但没有把真传传授给任何人,其珍视盖想见了。

因此初步练拳入要站三体式,站三体式内三合,不挺胸,不可鼓腹,不尚拙力,这拳中三。

心与意合,就要做到整个体重70,置于后右足跟,30,置于前左足跟,也就是单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