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大林寺桃花》《清平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实用word文档 (2页)
元好问《清平乐》阅读答案及赏析
元好问《清平乐》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清平乐·太山上作元好问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
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②日远天高。
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注]①蒙古灭金后,元好问不愿为官。
公元1236年3月,他与友人游览泰山并写下此词。
②醯鸡:醯,读Xi。
醯鸡为醋瓮中的蠛蠓,一种小飞虫。
1.这首词的上片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本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①视觉听觉相结合。
视觉上写夕阳照遍眼前的山峦河流,听觉上写峡谷松林间悲壮的风声。
②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泰山苍莽壮观雄浑阔大的景象,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宇宙人生的感慨。
2.①对泰山壮观景色的赞叹。
②因故国沦亡而生出的悲伤苦闷之情。
③对世事得失的淡然。
【赏析】:词的上片主要写景,写词人所见。
词开篇写道:“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
”词人登上泰山,极目远望,四周景物历历在目。
“江山”本指山河,是词人所见,这里也暗指国家。
常言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残照”指“落日的余晖”。
这一句表明是说夕阳的余晖照遍了眼前的山峦河流,实际上暗示了国家遭到分裂后衰败的景象。
接着第二句“落落清舒清眺”。
此句化用了杜甫《次容灵岸》诗中的“落落展清眺”一句而来。
“落落”即举止潇洒自然的样子。
“清”即明白,明晰。
“清眺”即远看得清清楚楚。
“舒”即展开,伸展。
诗人将杜甫诗歌中的“展”换成“舒”,更富有情感性、这里,词人描写了自己所见,给人以开阔而清朗的视觉感受。
接下来另起一笔写道:“涧风来号万窃,尽入长松悲啸。
”这里,词人从视觉转入了听觉,通过声音来表现山的壮伟气势。
“涧风来号万窃”借用《庄子·齐物论》中描绘的“作则万窍怒号”来形容峡谷间山风吹来,大小洞穴齐声作响的动态美。
下句“尽入长松悲啸”承上进一步加强风声效果,描写了风入松林,林间响起阵阵悲壮的呼啸声的景象。
这里,词人从不同角度写风,无论从山谷中写风,抑或从松林间写风,词人抓住“号”和“啸”两个表示声音词语,不但给人以威势之感,也使词作更为形象和生动,意境更为开阔。
清平乐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
清平乐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清平乐阅读答案1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2分)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
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在感情基调上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
(5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
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
“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1分。
)(2分)2、不一致(1分)。
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溉,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2分)。
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2分)。
(5分)清平乐阅读答案2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中描写的人物活动背景是_____________;词中出现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限用四字概括)的农村画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参考答案:1.茅屋旁,溪水边,青草地上;老头、老太婆和三个小孩2.悠闲恬静描绘示例略,符合诗意即可。
清平乐阅读理解练习答案
清平乐阅读理解练习答案清平乐阅读理解练习答案清平乐检校山园①,书所见南宋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②,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①检校:此处为巡视游赏。
山园:稼轩在灵山的住处。
②分社肉: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分享祭社神的牲口肉。
(1)万事从今足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这图景传达出的生活情趣。
(3)简要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4分)(4)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分)参考答案(1)表现在居处景美生活富足邻里关系融洽,写出了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2)①一边是小小顽童,手把长竿,偷打梨枣;一边是老夫,隐身藏影,静处闲看。
②偷字传神地写出儿童的顽皮可爱;莫字,表现出词人对邻家偷梨、枣的顽童由衷的爱怜之情。
一老一少对比,一动一静结合,传达出美好的生活情趣。
(3)偷指孩子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枣、梨的情态,(2分)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1分)也表达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1分)(4)词中一足一闲尽显作者情感,一足字,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生活的满足。
(2分)一闲字,是指在万事从今足的心态下,作者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展现出作者的悠闲;轻快笔调之中,透露出对当前生活的喜悦之情。
(2分)阅读练习二:(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自选角度,赏析词的下阕。
参考答案:(1)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的村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2)①从炼字的角度看,偷看二字用得极为传神。
偷是偷偷地的意思,写出了儿童唯恐被人发现的心理和情态;看同时有观看和看护的意思,表现了词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的喜爱和爱护之情。
②注重细节描写。
偷把长竿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儿童唯恐被人发现的心理和情态;静处闲看这一细节塑造出词人爱护儿童的形象。
③写景动静结合。
清平乐阅读题及答案
清平乐阅读题及答案清平乐阅读题及答案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注]:缱绻:情意缠绵的样子。
8. 词的上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9.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析。
(5分)参考答案8.(1)拟人手法。
烟愁露泣句中愁泣,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感情。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绿野中树木含烟,花草滴露,词人借景表现留春不住的无奈和伤感。
(3)通感或移就。
借用于形容情势的紧急一词,渲染了春光转瞬即逝的紧迫气氛,用语新奇。
(回答炼字也得分。
)【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9. 表达了作者惜春、留春和爱春、盼春的感情。
(2分)词的上片紧急俄言春天的短暂之意跃然纸上,表达出惜春、留春之意;(1分)拟欲留连计无及两句写绿野中树木、花草都在为无计留春而伤感,婉转表达出词人面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1分)下片词人无法留住春天,只能请画鼓向春天传递信息,盼春来年早到梅梢,形象地表现了词人盼春早归的急切心情,进一步抒发了强烈的惜春之情和爱春之情。
(1分)赏析唐贾岛《三月晦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命意新奇,女词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词,构思更奇。
词的.起句便奇突。
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写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
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
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
这两句属于倒置,比贾诗从月日说起,尤觉用笔跳脱。
一般写春暮,止到三月,点出三十(日),更见暮春之暮。
日子写得如此具体,读来却不板滞,盖一句之中,已具加倍之法。
而用一俄字渲染紧急气氛,比贾句用正当二字,更有生气。
在三月三十日这个临界的日子里,春天就要消逝了。
拟欲留连计无及,一方面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连者究竟是谁?似是作者自谓,观下句则又似是绿野了。
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
南宋]谢枋得《庆庵寺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南宋]谢枋得《庆庵寺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南宋]谢枋得《庆庵寺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庆庵寺桃花[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
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__,___。
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___。
②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
①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
用典;对比(拟人〕。
②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
庆庵寺桃花鉴赏处于南宋末年的谢枋得,对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
统治者花天酒地,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劳动人民却动荡之中,过着艰辛的日子。
诗人见到庆金庵的桃花盛开,并没有引起他观赏的兴起,而是从桃花源流水,联想到了桃花源这个理想中的地方。
诗人由此落笔,驰骋想象,写下了这首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绝句。
首句从桃花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并用一“寻”字写出是“避秦”的好地方。
他们长期生活在这里,欢渡着幸福的年月,无忧无虑,连后来的汉及魏晋这些朝代都不知道,自然更会知道神州又经过盛唐、二宋这些年代了。
他们是如何计算历法呢?“桃红又是一年春”,是靠桃树开花,才知又是一年。
虽写得是计算历法的方法,但表达的诗意却远不仅如此,而是更进一步形容了这个美妙的绝俗之地。
三四两名在,作者又从实景出发,“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桃花一开,万一随流水出洞口,再有渔人发现怎么办呢?如果我在那里,就决不会让桃花落入水中。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清平乐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清平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
(宋)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物地春寒。
(1)上阙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2)品赏黄昏独倚朱阑中独倚二字的妙处。
(4分)
参考答案:
(1)阁中人所见的景物是,傍晚,雨晴,碧池新绿,双燕归宿。
(2分)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与下阙的内容形成对比反衬。
或乐景衬哀情。
(2分)(答题建模:写了什么内容的题目,一定要把景物写全。
有什么作用的题目,一是从表现手法着眼;二是从与下文的内容感情比较着眼。
)
(2)独倚,是独自倚靠。
从雨晴烟晚到黄昏,说明女主人独倚的时间很久,且睹双燕,更思亲人。
(2分)全诗通过写暮春之景,春景与孤独心情形成对比,寄托了阁中人黄昏后寂寞、孤独之情。
(2分)(答题建模:一是解释词义;二是结合具体诗句,上下勾连,点明相关内容;三是结合全文通过表现手法,突出全诗感情。
)。
《清平乐》阅读附答案
《清平乐》阅读附答案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8、作者之“伤”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触目之伤”的。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
【答案和解析】答案:“伤”:离愁别恨;怎样描写:融情于景,作者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心情。
使他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下的落梅了。
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
既写了时当春半,使人肠断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
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
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伤情。
解析: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推知“伤”的具体内涵;抓住“伤”字,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
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抒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
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9、这首词的结尾,历来被词家公认为经典。
请谈谈它为人称道的原因。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答案和解析】答案:作者怀着这“伤”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却如”,正像的意思。
“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
无论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
这个结句,比喻新颖,化抽象为具体,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解析:理解三句话的意思,结合表现手法,分析其内在含义。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句子的意思。
【高中古诗词阅读】李清照《清平乐》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李清照《清平乐》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7分)清平乐李清照雪里,常插梅花醉。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7(分钟)清平的乐李清照雪里,常插梅花醉。
梅花没有好意,赢得了满身的衣服和清澈的眼泪。
今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读汝ó,“揉搓”之意。
(1)这个词在任何地方都跳动着诗人的生命脉搏。
诗人对“赏梅花”的感受因人生的不同阶段而不同。
请解释如何结合单词和句子来感受哪个阶段?(3(分钟)(二)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具体阐述。
(四分)参考答案:9、(1)他写了人生经历的三个阶段:“常插梅花醉”,写诗人陶醉于赏梅花;“衣冠楚楚”写着这样一句话,人们在欣赏梅花时流下悲伤的眼泪;“因此,梅花应该是丑陋的”写道,诗人晚上没有心情欣赏梅花。
(二)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或者:用出发的手法,写过去,写现在,把现在与过去对比,展现作者当时的漂泊与衰落,衰老与孤独,痛苦与忧郁。
(对过去和现在的感觉以及对家乡和国家的担忧)。
古诗鉴赏题清平乐参考答案及赏析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韵幽雅独特,意境清空淡远,情感真实感人。
其笔调精练,含蓄;其风韵幽雅独特;其意境清空淡远;其情感真实感人。
上片候蛩四句写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 正是由于这样的造诣,张炎的秋词可以与宋玉的《九辩》、欧阳修的《秋
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梧叶,梧桐之叶,其最易引发秋感。白居易《长恨歌》
中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把秋雨梧桐作为人世中最易引起
愁情悲感的事来写。而晚唐词人温庭筠又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
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更为梧叶增添丰厚的
感情积淀。而言梧叶而写一枝,正是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孤苦潦落,刻划人
【 共 4 分: 夜夜关情庾信之事两个要点,答 1 点 1 分,2 点 3 分; 答出第三个要点梧桐孤叶,1 分。 】 参考译文 蟋蟀哀鸣欲断魂,秋风萧瑟秋江岸,人与秋虫共鸣。冷月落沙洲,澄 江如彩绢,千里芦花望断,不见归雁行踪。 悄悄愁煞庾信,可怜夜夜脉脉含离情。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 寄予了多少秋凉悲声! 赏析: 《清平乐候蛩凄断》是宋末元初词人张炎创作的一首词。词上片写秋 意,候蛩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 一幅萧杀的秋晓图。 下片写情,道出无限秋愁,最终一句极具概括性和 艺术性,成为盖世佳句。 词选景奇妙,言情深远,笔调精练、含蓄,风
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以中,人们不 声赋》并列。
难触发出一股悲愤忧愁的共鸣来。选景立意颇深:写秋寒,不言西风呼啸,
【古诗鉴赏题清平乐参考答案,而言芦花盼雁。既含蓄又有美感,
表现深厚的功力。
下片暗教四句,道出无限秋愁: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廋信的小字,后
清平乐阅读理解练习答案
清平乐阅读理解练习答案清平乐阅读理解练习答案清平乐检校山园①,书所见南宋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②,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①检校:此处为巡视游赏。
山园:稼轩在灵山的住处。
②分社肉: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分享祭社神的牲口肉。
(1)万事从今足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这图景传达出的生活情趣。
(3)简要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4分)(4)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分)参考答案(1)表现在居处景美生活富足邻里关系融洽,写出了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2)①一边是小小顽童,手把长竿,偷打梨枣;一边是老夫,隐身藏影,静处闲看。
②偷字传神地写出儿童的顽皮可爱;莫字,表现出词人对邻家偷梨、枣的顽童由衷的爱怜之情。
一老一少对比,一动一静结合,传达出美好的生活情趣。
(3)偷指孩子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枣、梨的情态,(2分)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1分)也表达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1分)(4)词中一足一闲尽显作者情感,一足字,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生活的满足。
(2分)一闲字,是指在万事从今足的心态下,作者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展现出作者的悠闲;轻快笔调之中,透露出对当前生活的喜悦之情。
(2分)阅读练习二:(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自选角度,赏析词的下阕。
参考答案:(1)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的村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2)①从炼字的角度看,偷看二字用得极为传神。
偷是偷偷地的意思,写出了儿童唯恐被人发现的心理和情态;看同时有观看和看护的意思,表现了词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的喜爱和爱护之情。
②注重细节描写。
偷把长竿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儿童唯恐被人发现的心理和情态;静处闲看这一细节塑造出词人爱护儿童的形象。
③写景动静结合。
何逊《清平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何逊《清平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何逊《清平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洛①,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注释】①巩洛:河南洛阳一带,此处代指京城。
(1)请简析“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在诗中的作用。
(4分)(2)“尔情深巩洛,予念返渔樵”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参考答案:(1)①点明因远望而生忧思,寒江寂寥,又倍增羁旅落寂之感;(2分)②此联情景相映,诗篇后四句的归隐之叹由此生发而出,是前四句写景过渡到后四句抒情的桥梁。
(2分)(2)“尔情”和“予念”形成鲜明对照,(1分)鲜明地表现了诸君一意干求功名,追求富贵,(1分)而诗人却无留恋之意,一心归隐,(1分)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向往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
(1分)赏析:诗的前四句为写景,后四句为抒情,五、六两句情景相合,挽结上下,章法井然。
首联即从擒题入手,写“夕望”所见之景。
夕阳西下,飞鸟归巢,残霞半消,一派日暮景象。
诗以景语导入,赋而兼有比兴意味,情感在景物的晕染中流露出来。
羁旅怀乡、忧谗畏讥之情,都弥漫于这鸟飞云散的苍茫暮色之中了。
王粲客居荆州时曾咏过“方舟溯大江,日暮愁吾心”,“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七哀诗》);“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登楼赋》)。
陶渊明则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
情调虽异,其景物意象及其所表现的归隐之思,与此诗则有相通之处。
诗人的视线由高而下,由远而近,遂于次联写出风吹篁竹、水映长桥的景色。
此联的句法颇有出奇之处。
“动密竹”者当为“风”,而中间夹以“声”字;同样,“漾长桥”者为“水”,而其间缀以“影”字。
如以普通的主谓宾句式来理解,则将扞格不通。
实际是风动竹而有声,水漾桥而见影,风声、水影都是动与漾的结果。
【最新推荐】古诗文阅读理解:清平乐(含答案解析)-精选word文档 (1页)
【最新推荐】古诗文阅读理解:清平乐(含答案解析)-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古诗文阅读理解:清平乐(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①春寒。
【注】①特地:特别。
(1)词的上片是怎样写景的?(4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片分析。
(3分)
(1)上片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
(1分)先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池塘溢满了雨水。
这是远望的景观。
(1分)再写柳院之中燕子双双归来。
这是近观的景象。
(1分)接着写楼阁之中画帘高卷。
这是身边的景致。
(1分)上片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雨后春景图。
(答“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亦可)
(2)下片着一“独”字,揭示词人孤独凄冷苦闷难解的心情。
(1分)傍晚时分,独自登楼远眺,一弯新月遥挂天边。
(1分)月缺人难全。
春风吹起台阶下的落花,吹皱身上的罗衣。
春寒心更寒。
(1分)(本题可以答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
但是艺术手法不是得分的关键)。
【诗词阅读及答案】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清平乐 李清照
【诗词阅读及答案】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清平乐李清照【诗词阅读及答案】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清平乐李清照
阅读以下宋词并完成问题(1)(2)(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梅花没有好意,赢得了满身的衣服和清澈的眼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看晚风,梅花应该很难看。
[注]?,读ruó,“揉搓”之意。
(1)这个词在任何地方都跳动着诗人的生命脉搏。
诗人对“赏梅花”的感受因人生
的不同阶段而不同。
请解释如何结合单词和句子来感受哪个阶段?(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3分)
答复: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
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
赏梅。
(2)例如,它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在欣赏梅花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之间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早年是因为生活的欢乐和闲暇,中年是因为生活的苦涩,而晚年由于生活
的衰落和对梅花欣赏的缺乏,表现出诗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充满苦难的忧郁情绪。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清平乐》阅读赏析附答案
《清平乐》阅读赏析附答案《清平乐》阅读赏析附答案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的感受?(5分)2.这首词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说明。
(5分)3.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中的风雨、风云比喻政治形势,请分析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两句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3分)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3.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难看梅花则表明了国家的遭难,颇有经受不住之势。
寄托了作者对国事衰颓的担忧之情。
阅读练习二:(1)这首词写了词人几个生活阶段?请具全概括。
(4分)(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写了三个生活阶段(1分):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以上3点,每点1分)(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2分)阅读练习三:1.试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两个角度,简要分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清平乐阅读答案15篇
清平乐阅读答案15篇清平乐阅读答案15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平乐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平乐阅读答案1(一)阅读温庭筠的《清平乐》一词,完成第7题。
(6分)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①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②,南浦③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④,回首挥泪千行。
【注释】①恣:一作“争”。
②觞(shāng):酒杯。
③浦:水边。
④平原年少:这里指远行的人。
7.(1)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
(2分)(2)结合下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6分)7.(1)比喻柳絮的洁白和如飞雪般飞舞的情态。
(2)上阕以人折杨柳枝,执手送别,离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等场景来侧面烘托离愁的气氛;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来写心中的愁。
清平乐阅读答案2清平乐令①吴城小龙女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②。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③沙鸥惊起。
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注]①这首词题在荆州江亭柱上,故又名江亭怨。
②吴头楚尾,江西的代称。
③扑鹿,象声词,拍打着翅膀的声音。
1.从字数来看,这首宋词属于。
(1分)2.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上片以泪眼不曾晴直接抒发了少女浓烈的思乡之情。
B.乱委两字拟人化地表现了雪花随意飘舞、自由自在。
C.下片少女为雪花飘舞、沙鸥飞翔所吸引,伤感情绪渐淡。
D.本词由丰富却有限的画面,引发了无限的情感,余味无穷。
3.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赏析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
(4分)参考答案:1.(1分)小令2.(3分)C3.(4分)情景关系:寄情于景。
黄庭坚和李煜《清平乐》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黄庭坚和李煜《清平乐》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黄庭坚和李煜《清平乐》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
(3分)3.从字数看,这首词是()(1分)A.小令 B.中调 C.长调4.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统摄全词,“别来”与“断肠”二语,直抒离愁别恨。
B.下片抒情主人公不胜翘首远望之苦的形象隐现于字里行间。
C.结句以春草为喻,贴切而生动地描摹出离恨之绵远、浩渺。
D.全词语言委婉深沉,创造寂寥苍凉之意境,给人审美感受。
5.这首词抒写离情颇具特色,请结合画线句加以赏析。
(4分)答案:1、“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思是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
“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
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地精练、形象、传神。
2、杜牧的“恨如春草多”是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其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行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离愁别恨生成、增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别有新意。
3. A4.D(意境以“苍凉”概括不准确)5.可就寓情于景、双关等角度赏析,角度1分,分析2分,语言1分。
如:画线句看似写景,实则语意双关,抒写离情。
“乱”字尤妙,此时思绪之乱决不亚于落梅之乱。
“拂了一身还满”,描写落梅沾满衣襟,拂去又来,这落不尽、拂不尽的梅花,犹如他心中驱不散、挥不走的离愁。
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情思,将离人愁肠欲断的内心悲痛形象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大林寺桃花》阅读答案
《大林寺桃花》阅读答案《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
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大林寺桃花》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那您。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阅读题目:11.(甲)文说明对象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分)12.(甲)文划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并选一种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分)13.(甲)文第③段,“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的加点词“凡是”有何表达效果?(3分)14.根据文意,将以下四个词语正确填入(甲)文括号中,它们的番号是、、、。
(2分)A.山脚B.有霜C.无霜D.山腰15.(甲)文②③④段能否交换顺序,为什么?(3分)16.(乙)文《大林寺桃花》说明了(甲)文中哪种物候现象?(2分)《大林寺桃花》参考答案:11.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三个因素(或经度、纬度和髙下差异)。
(2分)12.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答案示例:作比较,将早春晚春南京桃花刺槐开花日期同北京相比较,强调突出了或者一切近海的地方,都有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的特点,(1分) 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分)(意思相近即可)14. BCDA (2 分)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让人清楚明白。
(任举两种说明方法即可得2分,分析作用2分)13. “凡是”是总括某个范围的一切情况,表示无一例外。
(1分)用在此句中强调了所有&>15.不能。
(1分)因为这是按三个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1分)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说理逻辑性强。
(1分)16.说明了高下差异是影响物候的因素。
(1分)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大林寺桃花》与《清平乐》两者寻觅春天的方法不同相关诗句
《大林寺桃花》与《清平乐》两者寻觅春天的方法不同相关诗句篇一:寻觅春天的踪迹导学案配答案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寻觅春天的踪迹精彩开篇词夏花缤纷,秋意浓浓,耳畔刚刚传来冬日的私语,转眼又已是春意盎然。
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探起我们灵动的触角,让我们炫出我们青春的热情,一起来寻觅春天、感受春天、赞美春天吧!学习目标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积累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文化积累,以提高文化素养。
2、通过寻觅春天,观察春天的踪迹,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与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
3、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与艺术欣赏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分组搜集有关春天的谚语、俗语、成语、诗歌、散文、小说等;展现春天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搜集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展示成果。
教师准备设计活动内容,制作课件,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展示、总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总给人带来许多希望、生机,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会用自己的传神之笔,去描写春天的景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去感受春天的美景吧!二、课堂展示—交流与探究(一)赏春睁大你明亮的眼眸来观赏春天吧!春天的河水美,你看那初融的河水,清澈单纯,让我们的思想得到涤荡和滤化。
春天的颜色美,你看丝丝新绿,点点滴滴,跳动着,晃花了我的眼。
春天的天空美,你看,天空那么晴朗、明净,它的颜色是那种浅蓝,白云也往往只有几丝几缕,疏淡的像一幅写意画。
(二)诵春春之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大林寺桃花》《清平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大林寺桃花》《清平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作品都写了寻觅春天,请指出两首作品各是怎样寻觅春天的?寻觅结果如何?
答:白诗常胜春归无觅处,却意外在山中的大林寺里看到桃花,寻到了春天;黄词通过问取黄鹂寻春,最终没有寻到。
(2)两诗词各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白诗中最终找到了春天,充满惊讶和喜悦;黄词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意对即可)
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与黄庭坚的清平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作者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是共同的。
不同点: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天,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白居易:长恨春归无觅处黄庭坚:除非问取黄鹂
阅读练习二:
1.两首诗寻觅春天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在诗中找出相关诗句来。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