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一 第二板块 春江花月夜 含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春江水涨,把江面拓宽,与大海连平;一轮明月伴随着
共潮生。

海潮一同生长。

[句解:诗人在这里不用“升”字,而用生长的“生”
字,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仿佛明月和潮水都
有了生命,“生”使整个诗句变活了。

]滟滟随波
江海相通,春潮荡漾,月光随着海潮涌进来,
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
潮水走到哪里,月光跟随到哪里,哪一处春江没有月光的
明。

闪耀呢。

段解:诗的开头先点出了题目中“春、江、月”三字。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
水绕着生满花草的原野曲折流过,月光照在花林上,
皆似霰。

空里流霜
仿佛给花林洒了一层雪珠儿。

这如霜的月光从空中流下,
不觉飞,汀上白沙
人们感觉不到它的飘飞,在洁白的月光下,江滩的白沙地
看不见。

也不易分辨了。

[句解:这两句,一句写天上,一句写地下,整个宇宙都浸染了明月的白色,仿佛被净化了似的,从
这样的境界,很自然地会想到
深邃的人生哲理,引出下一段。

]
段解:这四句由江写到花,由花又回到月,用其他景物来衬托月光的皎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
江天一色,连一粒微尘也看不见,只有一轮孤月高悬
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
在空中,显得更加明亮。

在江边是谁第一个见到这轮
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明月呢?这江月又是哪一年把光辉投入人间的。

[]
段解:这已不仅仅是写景,几乎是在探索宇宙的开始,追溯人生的开端。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
人生易老,一代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不像这江月,
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
年年月月,看上去没有变化。

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
何人,但见长江
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的水不停地流着,什么时
送流水。

候把期待的人送来呢?
段解:由疑问转为感慨,想象了月的期待,引出下文思妇的期待。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一片白云悠悠飘去,遥远的青枫浦上留下了无限惆怅。

谁家今夜扁舟子,
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在外漂泊呢?
何处相思明月楼。

在家中的思妇又是在哪座楼上想念他呢?[句解:一句写游子,一句写思妇,
同一种离愁别绪,从两方面
落笔,颇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
段解:思妇的期待。

可怜楼上月徘
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妇作伴,总在她的闺楼上徘徊不肯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
离去,想必已照上她的梳妆台了。

月光照在门帘上,卷也卷
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不去,照在捣衣砧上,手拂过去,月光依然还在。

[句解:月光是那样
的依人,又是那样的恼人,使思妇无法忘记在同一轮明月下远方的亲人。

]此时
她想到此时远在他乡的
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
丈夫也一定望着月光想念自己,她愿随着月光投入远方
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
丈夫的怀抱。

远飞的鸿雁也不能把这儿的月光带到遥远
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的游子那里,鱼在深水中跃动,只能激起阵阵波纹。

段解: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平添思妇内心的愁苦。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
昨夜梦见花落闲潭,可惜春天已过去一半,丈夫还
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
没有回来。

江水不停奔流,快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
复西斜。

也更斜向西边。

段解:这四句把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是梦是醒,思妇自己也分辨不清了。

斜月沉沉藏 海雾,碣石 潇湘
斜月沉沉,渐渐淹没在海雾中,碣石,潇湘,天各一方,
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
道路是多么遥远。

不知道今夜有几人乘着月光归来,看那落月
月摇情满江树。

的余晖摇动照着江边的花林、枫树。

[句解:将思念之情、月光之情、游子之
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
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

]
段解:以月落收尾,将无限的离愁,洒满在江边的树上。

对应学生用书P5
整体感知
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的鱼龙,是景?是情?难以区分。

2.角度多变,色彩斑斓
同是写月光,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白沙上不易被察觉的月光,有梳妆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石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富于变化。

此外,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的月光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的出现变化,整首诗在色调上也取得了斑斓的效果。

重点揣摩
1.这首诗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诗人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优美恬静而又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

这些景物幽美深远,空明澄澈,美妙绝伦。

2.试赏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生”字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生”的意思是“升起”。

春江水涨,把江面拓宽,与大海连平,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生长。

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诗人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紧扣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几句从描写景色转向了什么?
参考答案:转向了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4.这首诗把现实中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这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

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虚实相生。

这样写使景物迷离恍惚,气氛朦胧。

对应学生用书P108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滟滟(yàn)芳甸(diàn)徘徊(huái)
B.霰粒(xiàn) 潇湘(xiāo) 画栋(dònɡ)
C.绮筵(yàn) 淑气(shū) 碣石(jié)
D.捣衣砧(zhēn) 潺湲(yuán) 骁勇(xiāo)
解析:选C C项,“筵”读y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宦游宦游:官宦世家
B.雪暗凋旗画凋:雕刻
C.珠帘暮卷暮:同“莫”,没有
D.可怜春半不还家可怜:可叹
8.将下面的词语扩展成为一段生动形象、有文采的话。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合乎情理,不少于80字。

树叶微风空中力量声音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有的树都是乐器,每一片树叶都能发出乐音,只要有微风,它们总是沙沙作响。

无风的时候,也有细微的乐音在空中慢慢堆积,又被某种神秘的力量缓缓推倒。

这样的声音,要用心才能听到。

对应学生用书P6
素材一王勃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

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作。

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的《滕王阁序》。

此外,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只活了27岁,但他的诗文如那穿透黑暗而来的闪烁星光,至今犹然见证着遥远的过去曾经存在的星体,让王勃在初唐文坛上划出一道闪亮的彗星之光后,留给后人永恒的赞叹与叹息。

[应用角度] (1)王勃的幼年早慧、少年英才可以用于与“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是希望”“早期教育与一生成就”等相关的作文中。

(2)面对分离,大多数人的态度都是伤感与悲怆的,王勃却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种宏大、自信、达观可以用于与“友情”“乐观”“豁达”“知己”等相关的作文里去。

(3)王勃只活了27岁,生命极其短暂,但他在诗坛上留下的光辉却是夺目的璀璨,这可以用于“永恒与短暂”“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长短而在于生命的质量”等类似的话题作文中,他留给后人永恒的赞叹与惋惜也可以用于“完美与缺憾”等话题作文中。

素材二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其纯美的意境、迥绝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美的情感而成为诗坛的绝唱,被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语),“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但是回顾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

从唐到元,被冷落了几百年。

明代以后,一些评论家对这篇杰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才使这颗美玉散发出骄人的光辉。

[应用角度] (1)望月问天的张若虚,他的孤独的超脱及超脱了的孤独,他的不为人知的身世,他的散佚不闻的作品,他和《春江花月夜》历经的冷落与坎坷,都可以应用于“盛名与其实”“公平与现实”“孤独与超越”“天才与埋没”等话题作文中。

(2)《春江花月夜》以其完美的情景交融,惟东方所特有的身心与宇宙俱融一体的空茫之境,被人们当成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或象征,当成高雅文化的最高境界,所以,这可以用于“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差异”等话题的作文中。

素材三
他们是一批少年才子,他们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鸣即惊动世人;他们是一批短命的诗人,王勃死时只有27岁;他们也是一群苦命的诗人,王勃是渡海时落水而死的,卢照邻是因长期瘫痪而投水自尽的,骆宾王则是被杀的。

他们虽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扫荡旧诗坛的志向却从未改变,他们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文中重塑一个真实的自我,改变那个艳丽而浮华的诗歌时代,他们发誓要让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

他们的能量也许有限,他们的成绩也许并不突出,但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拼搏与努力,终于为诗歌盛世的到来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

尽管四杰的成就有限,并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靡文风的影响。

但是面对后人的非议,杜甫断然指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他们的意义与那不废江河一样,万古长流。

[应用角度] 上述材料可以应用到与“理想”“挫折”“才
能”“名利”等相关的作文中。

暮雨乡愁
张清华
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

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

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流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

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所以,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

我便想像那位初唐的诗人陈子昂,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的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任凭你把酒问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