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1.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
2.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4.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语言建构与运用:自读、品读与朗读相结合,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诗歌写作思路,促进思维发展,培养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毛泽东词的意象,鉴赏词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形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毛泽东词的特点,领略诗词的艺术美,积累名句,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理解词中意象。
2. 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鉴赏评价能力。
【课前准备】
1.温故知新:回顾毛泽东生平及创作,体会毛泽东的伟大情怀;默写《沁园春•雪》。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3.自查资料,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4.自读《沁园春•长沙》,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检: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词的知识:
(1)词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_______,盛行于_______。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_________(≤58字)、_________(59-90)、_________(≥91字)。
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__,“沙”是词的__________。
【答案】(1)长短句诗余曲子词隋唐宋。
(2)小令中调长调;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豪放派婉约派;
(3)词牌;句数字数平仄;词牌题目。
2.作者及写作背景:
(1)毛泽东,字。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2)《沁园春·长沙》写于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答案】(1)润之革命家文学家
(2)1925
(二)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漫.()江百舸.()争流
怅寥廓
...()岁月稠.()峥嵘
..()
方遒.()浪遏.()飞舟万户侯.()
【答案】qìnmàn gěchàng liáo kuòchóuz hēng róngqiúè hóu
2. 理解下列字词在词作中的语义
漫江:舸:
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怅:
寥廓:谁主沉浮
...
峥嵘:稠:
恰: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
遒:激扬:
粪土:击水:
浪遏飞舟:
【答案】
漫江满江。漫:满、遍。
舸:大船。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击:搏击,这里指鹰飞得矫健有力。
鱼翔浅底:翔:这里指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
万类:一切生物。
霜天:秋天。
怅: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高院空阔,指宇宙的广阔。
谁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盛衰、消长。
峥嵘:不平常。
稠:多。
恰:正当、刚好。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书生意气书生:青年学生意气:意志和概念。
挥斥:奔放。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
粪土:把……看做粪土。
击水:游泳。
遏:阻止。
二、朗读品味:
自由朗读《沁园春·长沙》,用“/”画出朗读节奏。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答案】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三、整体感知:
1.朗读全词,并概括词的上、下两阙内容:
【答案】
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阕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艺术地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来主宰这个世界。
2. 本词可以用四个字来理清思路,你认为是哪四个字(从词中找出):
【答案】立、看、问、忆。
3.全词共有几幅画面?各命一个小标题。
【答案】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重点鉴赏:
(一)鉴赏上阕:
1.思考:开头三句有什么作用?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是否相同,“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
【答案】
(1)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气氛。
(2)它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把第二句和第三句颠倒了,这样做是为了适应格律的需要。
(3)不能。
①“独”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
②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今天是一人旧地重游。
③“独立”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背景,诗人遭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可以看出这里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2.上阕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 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答案】
上阕中的景物(意象):山、林、江、舸、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