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08-第八章胶体界面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第8章 表面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第8章 表面物理化学
例如,要农药润湿带蜡的植物表面,要在农 药中加表面活性剂;
如果要制造防水材料,就要在表面涂憎水的 表面活性剂,使接触角大于90°。
2.增溶作用
定义:非极性有机物如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加入油酸钠等表面活性剂后,苯在水中的溶解度 大大增加,这称为增溶作用。
增溶作用与普通的溶解概念是不同的,增溶 的苯不是均匀分散在水中,而是分散在油酸根分 子形成的胶束中。
2、公式 (1)形式: ⊿p=2ϭ/r
(2)结论: ①凸液面: r >0,则 ⊿p > 0。
液滴越小,附加压力越大
②凹液面 : r< 0,⊿p<0。
③水平液面:r为无穷大, ⊿p= 0。
④对于液泡(如肥皂泡):
⊿p =
4ϭ r
因为肥皂泡有两个气液界面,且两个球形界面的
半径几乎相等,方向均指向液泡中心。
①液体能润湿毛细管(如水能润湿玻璃): 呈凹形曲面,且液面上升一定高度。
p'
p ''
p0
M H2O
N Hg
r g h =⊿ p = 2 ϭ
r
曲率半径 r与毛细管半径R的关系:
R´ = R
cosq
联立以上二式,可得:
2ϭcosq
h=
r gR
②液体不能能润湿毛细管(如汞不能润湿玻璃): 呈凹形曲面,且液面下降一定高度。
可见光的波长约在400~750 nm之间。
二、溶胶的力学性质
主要指: Brown 运动
扩散
沉降和沉降平衡
1、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
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不断地 作不规则的“之”字形运动,这就叫布朗运 动。
产生原因: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方向 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

胶体界面化学知识点总结

胶体界面化学知识点总结

胶体界面化学知识点总结胶体界面化学是研究在胶体系统中发生的化学现象和过程的科学,它涉及到界面的性质、结构和变化等方面。

胶体界面化学的研究对理解胶体系统的基本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胶体界面化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胶体概念胶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组成的复合系统,其中一个相是固体,另一个或另一些是液相或气相。

这些相都是微观分散的,且不易被重力沉淀的稳定性。

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系统,在胶体中,含有微粒的相称为分散相,微粒与溶剂形成的相称为连续相。

胶体颗粒的尺寸一般在1-1000nm之间。

根据分散相的性质不同,胶体又可以分为溶胶、凝胶和乳胶等。

二、胶体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是指其分散相维持分散状态的能力。

胶体稳定性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浓度、电解质的存在和浓度、电荷作用、范德华力等因素有关。

当表面活性剂存在时,会在分散相的表面形成一层物理吸附膜来减少表面能,改变表面性质,从而稳定胶体。

电解质的存在可以中和分散相表面的电荷,减少静电斥力,使胶体不稳定。

电荷作用和范德华力也会影响胶体的稳定性。

了解这些因素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对于胶体的应用和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界面活性剂界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性和疏水性基团的化合物,它们在液体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促进液体的分散和乳化,并有较强的渗透性和复合物形成性。

界面活性剂的主要作用包括降低表面张力、增加分散性、稳定胶体、乳化和分散。

根据亲水性基团的不同,界面活性剂可以分为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和两性离子界面活性剂。

界面活性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于控制胶体的稳定性和调控乳液、泡沫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胶体的表面性质胶体的表面性质是指胶体颗粒的表面具有的润湿性、黏附性、表面能等物理化学性质。

胶体颗粒的表面性质与界面活性剂的类型和浓度、电解质的存在和浓度、溶剂的性质等有关。

表面性质的研究对于控制胶体的稳定性、界面活性剂的选择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推荐)《胶体与界面化学》PPT课件

(推荐)《胶体与界面化学》PPT课件

Fx(2lx) 往下运动的距离。在此过程中,表面
积增量为(2表示液膜有两个表面)。
环境对体系做功为 Fx ,这个功为
等于表面能增量:
• 这样比表面能又有了新的定义——表 面张力,即垂直作用在单位边长且与 液面相切的力,这个力力图使液面收
γ= F 2l
缩。
• 由定义可知,其单位为N/m 。
9
需要注意的几点:
• 1. 务必区分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 • 2. 务必注意温度的影响。
• 3. 压力和体系运动情况等其他因素对γ的影响。
• 4.任何界面和表面,包括固体表面,固—液界面均存在 界面张力。 由于固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远大于液体分子间作用力,因 此固体的界面张力大得多。
• γ的两个物理概念即比表面能和表面张力是一个实质
• 图1-4示出一个用金属丝弯 成的矩形框架,其中一个边 是可滑动的,且认为滑动时 不存在任何阻力,并蘸取肥 皂液形成具有前后两个表面 的膜。
图1-3 图1-4
8
从力的角度分析其γ物理意义
• 图1-4去掉下面的力F时,滑动边就因
液膜的收缩拉回一个距离,(以减少
表面能)。这个回缩力与F大小相等而 方向相反。现在假定加上力F,滑动边

dGWR
表面积增加越多,所消耗功也越多,表面能增量越大,故:
dGW RdA
写成等式:
dGdA
∂G (∂A)T.P.n
γ的物理意义:在恒温、恒压和恒组成时,每增加单位表面
积所引起的表面能增量。其单位是J/m2或N/m。
称为比表面过剩自由能或比表面能。
7
(二)表面张力
• 图1-3示出在铁丝圆框之中 有松散的当中封闭的连线, 并蘸上肥皂膜,当用烧热的 铁丝,将线中的膜刺破时, 发现连线当中的封闭线立即 紧绷起来成为环形线,仿佛 四周有均匀的力拉动这个线 似的。

物理化学(第三版)第8章 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第三版)第8章 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
因为许多固体是各向异性的,所以固体表面 的表面张力和比表面吉布斯函数有所不同。
F
2l
只适用于液体
三、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1.物质的本性 表面张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讲,物质分子 间相互作用力愈大,表面张力也愈大。
金属键 离子键 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2.接触相的性质
3.温度
L
液体分子受力情况示意图
表面层的分子恒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拉力
在恒温、恒压、系统的组成不变条件下,可逆地扩展系统表面 积所需的功,与系统表面积的增量dA成正比:
W dA
恒温恒压下,系统的表面功应等于系统吉布斯函数的增量
dG W
dG dA
G A
T
,
p
,nB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单位为J·m-2
解:(1) 球体体积 V 4 r3
3
大水滴半径 r 3 3V 6.2 103 m
4
分散后的液滴总数
n
4 r 3
3
4 3
r13
r r1
3
6.2 10 109
3
3
2.4 1020
(2)半径为r的球形液滴:
A 4 r2 4 (6.2103)2 4.8104 m2
AV
A V
4 4
r2 r3
r1 r2
为什么两块玻璃板之间有水时不易拉开? 由于表面张力和附加压力的作用。
二、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
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不仅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有关, 而且还与液面曲率半径有关。
物理化学
第8章 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
(张坤玲)
多相系统中,相与相之间密切接触的交界部分称为界面 物质的存在状态: 界面类型气—液界面固—气界面源自气液—液界面液

胶体与界面化学

胶体与界面化学

摘要:胶体与界面化学是研究胶体分散体系和界面现象的一门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胶体与界面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还是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会遇到与胶体化学有关的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胶体界面化学生活应用引言:胶体与界面化学是研究胶体分散体系和界面现象的一门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是因为胶体现象很复杂,且有它自己独特的的规律性;更重要的是它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还是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会遇到与胶体化学有关的的各种问题,如土壤改良、功能与复合材料、三次采油、浆体的管道运输、人造血浆、药物缓释与定向、摩擦与润滑和油漆涂料等,与国家安全、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密切相关。

胶体与界面化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他的历史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1861年开始的,创始人是英国科学家Thomas Graham他系统研究过许多物质的扩散速度,并首先提出晶体和胶体的概念,制定了许多名词用来形容他所发现的事实,如溶胶、凝胶、胶溶、渗析、离浆。

尽管在这一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但是胶体化学真正为人们所重视并获得较大的发展是从1903年开始的,这时Zsigmondy (德)发明了超显微镜,肯定了溶胶的一个根本问题一一体系的多相性,从而明确了胶体化学是界面化学。

胶体与表面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所研究的领域涉及到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等,是诸学科的交叉和重叠。

因此,它的应用领域是极其广泛的,近年Hiemenz就列举了涉及胶体和表面化学的实例:(1)分析深化中的吸附指示剂、离子交换、沉淀物的可滤性、色谱等;(2)物理化学中的成核作用,过饱和及液晶等;(3)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电泳、膜现象、蛋白质和核酸等;(4)化学制造中的催化剂、洗涤剂、润滑剂、粘合剂等;(5)环境科学中的气溶胶、泡沫、污水处理等;(6)材料科学中的陶瓷制品、水泥、纤维、塑料等;(7)石油科学中的油器回收、乳化等;(8)日用品中的牛奶、啤酒、雨衣等。

物理化学 第八章界面现象及胶体

物理化学 第八章界面现象及胶体

(1)过饱和蒸气 P473
压力超过通常液体的饱和 p 蒸气压的蒸气为过饱和蒸气. 过饱和蒸气的压力尚未达 到该液体微小液滴的饱和蒸 P’ p0 气压(见图示). 减轻过饱和程度的方法 是引入凝结中心, 使液滴核 心易于生成(如人工降雨).
O
液相区
B A
气相区
T0
T
• 过饱和蒸气的产生
(2)过热液体 温度高于沸点的液体为过热液体. 过热液体是因为液体内微小气泡难以生成 而不能在正常沸点沸腾所造成的(见图示).
/(10-3
N· - 1) m 2900 2150 1880 485 227 110 1200 450 0.308 18.6
润湿与铺展
8.2 亚稳定状态和新相的生成 P332
物质相变时, 由于最初生成的新相体积 极小而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和表面吉布斯函 数, 因而新相难以形成而引起各种过饱和 现象, 此时系统处于亚稳状态.
• 单分子层吸附: 固体表面上每个吸附位只能吸附一个分子,
气体分子只有碰撞到固体的空白表面上才能被吸附; • 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表面上各个晶格位臵的吸附能力相同; •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吸附或脱附的难易与 邻近有无吸附分子无关;
• 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 达吸附平衡时, 吸附和脱附过程同
Tf Tf
T
• 过冷液体的产生
在过冷液体中投入小晶体作为新相 的种子, 能使液体迅速凝固成晶体.
(4)过饱和溶液
浓度超过饱和浓度的溶液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产生的原因是微小晶粒具有 比普通晶体更大的溶解度.
微小晶体的饱和蒸 气压大于普通晶体, 而 蒸气压与溶解度有密切 的关系.
p
c3 c2 c1

B

物理化学-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胶体化学

❖紧密层:离子紧密吸附在固体表面 ❖扩散层:斯特恩面至溶液本体
❖斯特恩面: 水化离子的中心线 ❖滑动面: 固液两相相对移动的界面
❖热力学电势—由固体表面至溶液本
体间的电势差0 .
❖斯特恩电势—由紧密层与扩散层之
间的界面至溶液本体间的电势差 .
❖ 电势(流动电势)—滑动面至溶液本
体间的电势差
胶体粒子的结构
由于受到的力不平衡,所以连续以不同方向、不 同速度作不规则运动。随着粒子增大,撞击的次 数增多,而作用力抵消的可能性亦大。
当半径大于5 m,Brown运动消失。
扩散作用 胶粒也有热运动,因此也具有扩散和渗透压。只 是溶胶的浓度较稀,这种现象很不显著。
如图所示,在CDFE的桶内盛 溶胶,在某一截面AB的两侧溶 胶的浓度不同,c1>c2
[(AgI)m n I – (n-x)K+]x– xK+
胶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胶__粒__(__带 ___负__电__)________________| 胶团(电中性)
K+

K+
K+
K+

K+
I- I- I-
构 造 示
I-
I-
K+
I-
K+
(AgI)m 胶核
I-
胶 粒
胶 团
I-
I-

I- I- I-
K+

K+
K+
K+
K+
例2:AgNO3 + KI→KNO3 + AgI↓
过量的 AgNO3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

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
2 2 2 2
2
*I与 成反比
4
2.动力学性质 (1)布朗运动* (2)扩散 (3)沉降与沉降平衡 3.电学性质 (1)电泳* 定义、利用其判断胶体带电性质 (2)电渗 *胶体系统能够稳定存在一段时间的原因: 胶体粒子带电、布朗运动、溶剂化作用
二、胶团结构*
1.胶粒 包括三部分:胶核(构成胶体的固体粒子的集合体) 吸附离子 紧密层 2.扩散层 例(1)在稀溶液AgNO3中缓慢滴加KI稀溶液形成AgI溶胶
ln
P

Pr<p
P 2M 2Vm ln Pr RTr RTr
(2)解释毛细管凝结现象及亚稳现象
三、固-气界面吸附现象
1.几个概念
吸附、吸附质、吸附剂、
脱附、吸附平衡、吸附量
2.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
2.吸附理论
(1)朗缪尔吸附理论及吸附等温式* 基本假设: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
杨氏方程
ls
- cos l
sl
s
五、溶液表面吸附现象
1.概念 溶液表面吸附现象 表面吸附量Γ 2.分类 正吸附:溶质浓度增大而界面张力减小,c表>c体 负吸附:溶质浓度增大而界面张力增大, c表<c体
3.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
c d = - RT dc
.. 4.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及应用)
{[ AgI ]mnAg+.(n-x)NO3-}x+.xNO3(2)在稀溶液KI中缓慢滴加AgNO3 稀溶液形成AgI溶胶
{[ AgI ]mnI-.(n-x)K+}x-.xK+
三、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1.破坏溶胶的稳定性的最好方法:
加入电解质 2.聚沉能力大小 (1)价数原则:反离子价数愈大,聚沉能力愈强 (2)同一价态比较:感胶离子序

胶体与界面化学

胶体与界面化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23
前言
1806年,拉普拉斯(place)导出了弯曲液面两边附加 压力与界面张力和曲率半径的关系.可用该公式解释毛细管现 象。1869年普里(A.Dapre)研究了润湿和黏附 现象,将黏 附功与界面张力联系起来。界面热力学的奠基人吉布斯 (Gibbs)在1878年提出了界面相厚度为零的吉布斯界面模型, 他还导出了联系吸附量和界面张力随体相浓度变化的普遍关 系式即著名的吉布斯吸附等温式。1859年,开尔文(Kelvin) 将界面扩展时伴随的热效应与界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联系起 来。后来,他又导出蒸汽压随界面曲率的变化的方程即著名 的开尔文方程。
在一个非均匀的体系中,至少存在着两个性质不同的相。两 相共存必然有界面。可见,界面是体系不均匀性的结果。 一般指两相接触的约几个分子厚度的过渡区,若其中一相
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严格讲表面应是液体和固体与其饱和蒸气之间的界面, 但习惯上把液体或固体与空气的界面称为液体或固体的表 面。
常见的界面有:气-液界面,气-固界面,液-液界面, 液-固界面,固-固界面。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23
1.1表面和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
几点说明:
1、严格讲,界面是“界”而不是“面”。因客观存在的界面 是物
理面而非几何面,是一个准三维的区域。
2、目前,常用于处理界面的模型有两种:一为古根海姆
(Guggenheim)模型。其处理界面的出发点是:界面是一个
胶体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它的历史比较一致的看法 是从1861年开始的,创始人是英国科学家Thomas Graham, 他系统研究过许多物质的扩散速度,并首先提出晶体和胶体 (colloid)的概念,制定了许多名词用来形容他所发现的

胶体与界面化学

胶体与界面化学

胶体与界面化学胶体和界面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表面性质和界面现象。

胶体是基于二相(固体-液体、液体-液体、气体-液体、气体-固体)的分散体系,粒径大小在1nm至1μm之间。

而界面是指两种不同物质之间的分界面,如液体表面、气液界面、固液界面等。

胶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熟悉的物质,例如牛奶、血液、纸张、涂料、乳化油等都是胶体。

从宏观上看,它们呈现出悬浮于溶液中的微小颗粒。

从微观上看,它们是由分散相和连续相构成的,其中分散相是微小的颗粒,而连续相是包含分散相的介质。

分散相和连续相的界面称为胶体界面。

由于分散相和连续相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所以胶体系统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能。

同时,胶体系统也是许多工业和生命科学应用的基础。

在胶体科学中,胶体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胶体的稳定性对于胶体颗粒的协同作用、胶体的转变以及物质交换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常用的稳定性机制包括DLVO理论、生物分子作用力和电场效应等。

DLVO理论是阐述胶体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之一,该理论将胶体相互作用分为库仑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胶体的凝聚和稳定机制。

生物分子作用力是通过分子间的特定相互作用来影响胶体的聚集和构型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疏水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

电场效应引入背景电场的影响,在胶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背景电场能够影响胶体的相互作用,使之更加复杂。

界面化学是一个研究物质表面性质和表面现象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不同领域。

界面的性质和现象在许多领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如表面活性剂、液晶、合金材料、催化剂、表面吸附等。

在界面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造成的张力。

这种力量会导致液体分子在表面聚集起来,使得表面变为一个弹性值。

表面张力是界面现象中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它对液滴、泡沫、生物膜等物质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高职)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高职)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供高职药学、中药类专业使用)一、前言物理化学是药学、中药类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高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阐明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创新的能力,使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药学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程及今后从事药学、药物制剂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化学理论基础。

物理化学内容非常丰富。

根据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的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现象和胶体等基本内容。

本课程理论讲授共36学时,2学分。

物理化学实验在实验化学课程中进行。

理论教学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习题课(或课堂讨论)、演算习题、自学及实验等教学形式,达到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物理化学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及发展趋势。

2、了解物理化学在化学与药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1、概述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内容和特点及发展趋势。

2、物理化学在化学与药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

3、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重点)。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等教学形式。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可逆过程的意义及特点。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和焓的概念。

掌握状态函数的定义和特性。

3、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常用计算Q、W、U∆和H∆的方法。

4、了解节流膨胀的概念和意义。

5、掌握应用生成焓及燃烧焓计算反应热的方法。

6.熟悉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热力学概论,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和特点。

2、热力学基本概念,体系与环境,体系的性质,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

物理化学 8章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 8章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

p大气
在液面处达力平衡
rm
ps= 2σ/r p静压=ρgh
r
cosθ=rm/r

p大气
∵2σ/r =ρgh
pS
h
∴2σcosθ/rm=ρgh
h = 2σcosθ/rmρg rm ↘, ρ↘, h↗
rm:毛细管半径 r:凹液面曲率半径
θ<90o,h>0; θ>90o ,h<0;rm→∞,h →0
2020/1/31
只有降低熔点,才能使 r,B减小,故有:
Tf(微小)< Tf(大块)
2020/1/31
物理化学
▲ 微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 溶解度:恒T﹑p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溶解
平衡时的(饱和)浓度。 将开尔文公式与亨利定律结合,推导得:
ln c2 2M ( 1 1 ) c1 RT r2 r1

ln cr 2M 1 c0 RT r
δW ' ∝ dAs 2ldx
δW ' dAs fdx
——表面张力
f
2l
l
σ
m1
m2
f
2020/1/31
物理化学
表面张力: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相界面上,与表 面平行(平面)或相切(曲面)的收 缩力。
力的方向:与液面相切,与单位线段垂直。 力的类型:表面收缩力。 力的单位量纲:N·m-1 表面层分子受力不均匀 内压力 表面张力 体系的一种强度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何表示?
固体表面有过剩的Gibbs自由能吗?它与
液体的有何不同?
2020/1/31
物理化学
§3 弯曲表面的特性
一、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强
1.液面的曲率
2.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

考研《物理化学》考点精讲教程(第08讲 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

考研《物理化学》考点精讲教程(第08讲 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

做表面功示意图
《物理化学》考点精讲教程
表面张力
定义:沿着液体表面使其表面紧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层分子所受合力不为零, 而是受到一个指向液体内 部的拉力,导致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的趋势。
作用点:液体表面
g
方 向:沿着液面,与液面相
切,垂直作用于分界
线,单位长度上的力。
大 小:F=γl
l
界面层分子与体相分 子所处力场不同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吸附力
分子间力
化学键力
吸附分子层 多分子层或单分子层 单分子层
吸附温度


吸附热 小,冷凝热数量级 大, 反应热数量级
吸附速率


吸附选择性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往往可以同时发生
《物理化学》考点精讲教程
二、等温吸附
(1)吸附量:当吸附达平衡时, 单位
质量吸附剂所吸附的气体的物质的量
)。
解:由开尔文方程
可知:对于液体中的气泡r<0,所以p凹<p平,即气泡内蒸气 压小于平液面的蒸气压,而p平=p外,因而气泡不能稳定存在, 不能长大逸出液面,即纯液体到了理论上的沸点却不 能沸腾,只有继续升高温度至p凹=p外时,小气泡才能不断长 大,直至逸出液面,达到沸腾。这种加热到沸点而不沸腾的 液体,就是过热液体。
> 90 时称为不润湿; = 0 或不存在时称为完全润湿, =180 时称为完全不润湿。
《物理化学》考点精讲教程
例:20℃时,水和苯的表面张力分别为0.0728 N·m-1和 0.0289 N·m-1,水和苯的界面张力为0.035 0 N·m-1。通过计 算回答:(1)苯能否在水的表面上铺展?(2)水能否在 苯的表面上铺展? 解:若铺展系数SA/B≥0,则液体A可在液体B表面上铺展。

物理化学习题详细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详细答案
温度均为
25℃,压力分别为
100kPa和
50kPa。打开旋塞后,两气体混合后的温度不变,试求混合后气体
总压及
N2和
O2的分压与分体积。
解:根据物质的量守恒建立关系式

p总(VA+VB)/
298.15=(
pAVA
/298.15)+
(pBVB
/298.15)
1963@1963@1963@126.
126.126.126.c
cccom
omomom,葛华
,葛华,葛华,葛华才老师
才老师才老师才老师)
))),谢谢
,谢谢,谢谢,谢谢!
!!!
第一章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29.29J
×(-7)=-377.09kJ
(2)恒压恒容升温过程中室内空气的物质的量
n可表示为温度的函数,
n=pV/RT,故所需热量可通过
度范围内
CO2的平均定压摩尔热容
Cp,m。
解:CO2的平均定压摩尔热容:
TT
2
Cp,m=
221121md/()pTCTTT
...,.a
.
bT
.
cT
.d
/(TT
2
.T1)
.
T
=[a
(T2–
T1)
+0.5b(T22
2.4dm3
3.在
25℃,101325Pa下,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得到

胶体与界面化学的理论与应用

胶体与界面化学的理论与应用

胶体与界面化学的理论与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质的微观粒子在液态介质中的行为和相互作用,以及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表面现象和性质变化。

胶体分散系统是广泛存在于自然和工业生产中的一类复杂体系,如乳液、胶体、泡沫、纳米粒子等,它们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特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因此在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 胶体系统的定义和特点胶体系统是由粒子大小在介于分子和宏观颗粒之间的物质构成的,一般指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的胶体分散体系。

胶体粒子的大小通常在1-1000nm之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而且有一定的表面电荷或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其易于形成和维持分散状态,同时还表现出很多异于均相系统的独特性质,如乳浊液稳定性、浊度、渗透性等。

2. 胶体的形成机制和分类胶体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两种方式:一是物理自组装,即由独立体通过物理过程形成胶体分散体系;另一种是化学合成,即通过化学反应控制或调节粒子大小、形状和表面性质来制备胶体分散体系。

按照胶体粒子的组成和形态特征,胶体系统可分为晶体、胶体、凝胶、泡沫和乳状液等多种类型。

其中,凝胶是一种具有可逆或不可逆的三维网络结构的胶体分散体系,一般由连续介质中的高分子、生物大分子或固体微粒等组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广泛应用于吸附、分离、催化、电极材料和组织工程等领域。

3. 界面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界面化学是研究不同物质相间的分界面和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其中界面指的是两种物质相接触的地方,主要是化学和物理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区域。

在界面上,物质的性质、状态和反应行为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如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和脱附、分子扩散等现象。

在界面化学中,五类基本相互作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亲水力、亲油力和化学键作用力。

静电作用力是在有电性情况下分子间作用的一种长程力,是物理化学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相互作用力,它能够对物质的分子形态和生物活性等产生很大影响。

胶体与界面化学及其应用

胶体与界面化学及其应用

胶体与界面化学及其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它研究的是介于分子集合体和大分子之间的微粒体系。

胶体粒子在尺寸范围上介于原子和大分子之间,通常在1到1000纳米之间。

而界面则是相邻两相(如气液、液液或固液等)的分界面,界面化学则是研究物质或物质间相邻的分界面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

1 胶体化学的起源胶体化学源于19世纪末的化学家Thomas Graham对比较稀少的水溶液的分离实验,实验表明了有些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可以分离出一些相对较稳定的物质,但并不是晶体,而是没有明确的形状、自然发散,但又不是纯粹的混合物的一种物质。

这是胶体的最初描述。

2 胶体的基本特征因为胶体粒子是间接可见的微观物体,很难测定其物理化学性质。

因此,我们通常通过胶体的一些基本特征来描述其性质。

例如分散度、溶剂含量、粒径大小、分布范围、表面功、表面离子制积分、分子的光学散射等。

其中,分散度是描述胶体分散情况的专业术语,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检测胶体微小粒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二是检测粒子是否相对稳定,即不发生团聚。

3 界面化学的研究对象界面化学涉及到的研究对象是界面分子、离子及其活动。

界面分子是指界面上与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它们的分子体积一部分在相内,一部分在相外,因而它们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自然也出现了交叉。

因此,界面化学常涉及分子间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过程。

4 界面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界面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涵盖表面现象、表面活性剂、电化学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

表面现象研究相邻两相(如气水、油水、液固等)之间的表面现象(表面张力、界面等电点、分散粘度等),表面活性剂则研究活性剂分子在表面的行为(如吸附等),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与规律;而电化学理论则是研究电化学界面系统中电化学反应,通过分析电化学反应行为来推演该系统的整体性质,例如电极反应、溶解度分析等等。

5 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应用胶体和界面化学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2
4.乳化作用 P446
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极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混溶 的液体之中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称为乳状液。
要使它稳定存在必须加乳化剂。根据乳化剂结构的 不同可以形成以水为连续相的水包油乳状液(O/W),或 以油为连续相的油包水乳状液(W/O)。
有时为了破坏乳状液需加入另一种表面活性剂, 称为破乳剂,将乳状液中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分开。 例如原油中需要加入破乳剂将油与水分开。
2020/4/12
三. 曲率对蒸气压的影响 P324 1. 开尔文公式
P324 液滴越小,其蒸气压越大
2. 开尔文公式的应用示例 P324 (1) 人工降雨的原理 (2) 过热液体的形成机理
2020/4/12
四. 液体的润湿与铺展
1. 润湿与不润湿 P340 ➢接触角θ P343
P343
=0º,固体完全润湿。 <90º固体能被液体所润湿。 >90º固体完全不润湿。如水银滴在玻璃上。
4/12/2020
高压下的气相反应(非理想气体)
K
( (
fG fA
/ /
p )g p )a
( (
fH fB
/ /
p p
)h )b
fB B
B
p
( B
f
B
B
)(
p
)
B
RTபைடு நூலகம்
ln
fB P
Kf
B
f B B

Kf
f i i
i
则 K $ K f ( p$ )
( fii )( p )
(3)在覆盖度 较大时,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不适
用。 2020/4/12
溶液的表面吸附
一.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 P325 正吸附---表面活性物质
负吸附---非表面活性物质
2020/4/12
2. 表面活性剂 P344 (1)定义:能使溶剂的表面张力γ明显降低的溶质
称为表面活性剂。
(2)结构特点: 极性基团(亲水)
2020/4/12
5.洗涤作用
洗涤剂中通常要加入多种辅助成分,增加对被清洗物 体的润湿作用,又要有起泡、增白、占领清洁表面不 被再次污染等功能。
其中占主要成分的表面活性剂 的去污过程可用示意图说明:
A.水的表面张力大,对油污润湿 性能差,不容易把油污洗掉。
2020/4/12
B.加入表面活性剂 后,憎水基团朝向织 物表面和吸附在污垢 上,使污垢逐步脱离 表面。
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首先判断系统是否达到平衡
4/12/2020
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方法
➢若体系已达到平衡,在外界条件不变时,体系中各 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无论反应物从正向开始还是产物从逆向开始,达到 平衡后,所得平衡常数相等。
➢任意改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初始浓度而保持温度 不变,达到平衡后,其平衡常数相等。
也有时要使用消泡剂,在制糖、制中药过程 中泡沫太多,要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降低薄膜 强度,消除气泡,防止事故。
2020/4/12
3.增溶作用
非极性有机物如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加入油酸 钠等表面活性剂后,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 这称为增溶作用。
增溶作用与普通的溶解概念是不同的,增溶 的苯不是均匀分散在水中,而是分散在油酸根分 子形成的胶束中。溶解作用会使溶剂的依数性出 现很大变化,增溶作用对依数性影响很小。
扩散速率与浓度梯度和截面积成正比。
2020/4/12
四、沉降与沉降平衡 P421
当重力作用下的沉降与浓 差作用下的扩散达到平衡时, 粒子的分布达到平衡,粒子的 浓度随高度不同有一定的梯度。 这种平衡称为沉降平衡。
2020/4/12
溶胶的电性质 P428
一、电动现象 P429
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发生相 对移动的现象称为电动现象。
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分子筛、活性炭等。
2020/4/12
3.吸附类型 P369
物理 吸附力 吸附:范德华力
吸附 选择性

吸附 吸附热 速率
较小 较快
化学 吸附:化学键力

较大 较慢
4.吸附平衡与吸附量 (1)吸附平衡
当吸附和脱附的速率相等时,就达到吸附平衡。
2020/4/12
(2) 吸附量q P358 达到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的 物质的量或体积。
以纯液体及其蒸气组成的表面为例 表面分子受到被拉入体相的作用力。
这种作用力使表面有自动收 缩到最小的趋势,并使表面层显 示出一些独特性质,如表面张力、 表面吸附、毛细现象、过饱和状 态等。
2020/4/12
三. 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P313 (1)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收缩作用在单位长度单位的力 (2)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 P315
2020/4/12
P417 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布朗运 动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020/4/12
Brown运动的本质
1905年和1906年爱因斯坦(Einstein)和斯莫鲁霍 夫斯基(Smoluchowski)分别阐述了Brown运动的本 质。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一)表面现象 P311 (二)分散系统 P404
2020/4/12
13.1 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
一. 表面与界面 P311 ➢界面是指两相接触的约几个分子厚度的过渡区, 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2020/4/12
二.界面现象的本质 P311
表面层分子与内部分子相比,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
2020/4/12
二. 毛细管现象 P320
液滴、气泡呈球形---附加压
毛细管现象:P321 ✓毛细管插入水中,凹面,附加压P’指向液体外部,表 面所受净压力=(P0-P’)<P0,使管内液面升高; ✓毛细管插入汞中,凸面,附加压P’指向液体内部,表 面所受净压力=(P0+P’)>P0,使管内液面降低;
从电泳现象可以获得胶粒或大 分子的结构、大小和形状等有 关信息。
2020/4/12
2. 电渗
如果多孔膜吸附阴离子,则介 质带正电,通电时向阴极移动 ;反之,多孔膜吸附阳离子, 带负电的介质向阳极移动。 在U型管1,2中盛电解质溶液, 将电极5,6接通直流电后可从 有刻度的毛细管 4中,准确地 读出液面的变化。
1. 电泳 P429 在电场作用下,固体的分散相粒子在液体介
质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2. 电渗 P432 在电场作用下,固体胶粒不动,液体介质发
生相对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渗。
2020/4/12
2020/4/12
1. 电泳
实验发现:氢氧化铁、氢氧化 铝溶胶以及次甲基蓝等碱性染 料带正电;金、银、铂、三硫 化二砷、硅酸等溶胶及淀粉颗 粒、微生物等常带负电。
胶核
紧密层
分散层
胶团的图示
胶粒 胶团
胶核 胶粒
胶团
2020/4/12
若制备AgI溶胶时,AgNO3溶液过量,胶团结 构可表示为:
[ ( AgI )m nAg (n x)NO3]x xNO3
胶核 胶粒 胶团
胶粒是带电的(增强了溶胶的稳定性),所带电性由 被吸附的离子决定,胶团(溶胶)是电中性的。
2020/4/12
2. 亲液性固体与憎液性固体 P344 3. 液体的铺展现象 P342
2020/4/12
气体在 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P356
一.气固吸附的一般常识 1.固体吸附气体的内在原因 P356 2.吸附质与吸附剂 P358
当气体或蒸汽在固体表面被吸附时,固体称为 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认为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不同 方向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由于受到的 力不平衡,所以连续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作不规则 运动。随着粒子增大,撞击的次数增多,而作用力抵 消的可能性亦大。
2020/4/12
2020/4/12
三、扩散 P418
胶粒也有热运动,因此也具有扩散。只是溶胶的 浓度较稀,这种现象很不显著。
2020/4/12
(3)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a. 物质本性
对于同一种物质: γ (固体)> γ (液体)> γ (气体) b. 温度: 温度升高,表面张力通常下降。
2020/4/12
13.2 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和蒸气压 P318
一. 附加压力 P318 表面张力使弯曲表面产生附加压,其方向指向曲面圆心
1.润湿作用 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改变接
触角的大小,从而达到所需的目的。
例如,要农药润湿带蜡的植物表面,要在农 药中加表面活性剂;
如果要制造防水材料,就要在表面涂憎水的 表面活性剂,使接触角大于90°。
2020/4/12
2.起泡作用
“泡”就是由液体薄膜包围着气体。有的表面 活性剂和水可以形成一定强度的薄膜,包围着空 气而形成泡沫,用于浮游选矿、泡沫灭火和洗涤 去污等,这种活性剂称为起泡剂。
2020/4/12
5. 吸附关系式
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等温式 P360
a. 基本观点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是气体在吸附剂表面凝集与
逃逸(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b. 基本假设 (1)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2) 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被 吸202附0/4/1分2 子之间无相互作用。
2020/4/12
溶胶的光学及力学性质
一. Tyndall效应 P424 1869年Tyndall发现,若令一束会聚光通过
溶胶,从侧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 到一混浊发亮的光柱,这就是Tyndall效应。
2020/4/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