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中医诊疗方案(课件)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
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
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项痹病 ppt课件
• 6.各种锻炼动作要缓慢,以不疲劳为度, 要循序渐进。
附几种功能锻炼方法:
• (1)拔项法:吸气时头顶向上伸展,下 颌微收,双肩下沉,使颈部后方肌肉紧张 用力,坚持3秒钟,然后呼气放松。
• (2)项臂争力:两手交叉,屈肘上举, 用手掌抱颈项部,用力向前,同时头颈尽 量用力向后伸,使两力相对抗,随着一呼 一吸有节秦地进行锻炼。
• (1)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注 意事项,取得配合。
• (2)治疗过程中,嘱患者颈部自然 放松,配合固定体位。
• (3)观察患者面色和反应,询问有 无胸闷、眩晕、恶心等不适,必要 时停止治疗,并给予吸氧或药物治 疗。
• (4)手法整复后颈部制动,平卧位小 重量持续牵引6~24小时,牵引过程中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 牵引或调整牵引的重量或角度。
(四)枕颌带牵引的护理
• 1.牵引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牵引 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 2.枕颌带牵引分坐位和卧位,根据 病情选择合适的牵引体位和牵引角 度(前屈、水平位、背伸位)、重 量、时间。
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 关系。
•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 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 状。
• 3.注意肢体保暖。
• (5)整复位后下床时要佩戴颈托,教 会患者正确使用颈托,患者体位改变时 动作要缓慢,给予协助和保护,防跌倒。
(二)佩戴颈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项痹病优秀ppt课件
? 3.康复期可下床进行肩部、上肢活动, 在不加重症状的情况下逐渐增大活动范 围。
(二)生活起居
? 1.避免长时间低头劳作,伏案工作时, 每隔1~2小时,活动颈部,如仰头或 将头枕靠在椅背上或转动头部。
? 2.座椅高度要适中,以端坐时双脚刚 能触及地面为宜。
? (3)仰首观天:双手叉腰,先低头 看地,闭口使下颌尽量紧贴前胸, 停留片刻,然后头颈仰起,两眼看 天,仍停留片刻,反复进行。
? (4)回头望月:头部转向一侧,头 顶偏向另外一侧,双眼极力向后上 方观望,如回头望月状,坚持片刻, 进行对侧锻炼。
? (5)保健“米字操”:身体直立,双 手自然下垂,挺胸、抬头,目视前方, 颈部向左侧屈,吸气,复原时呼气,再 向右侧屈。颈前屈,下颌贴胸。颈后伸 到最大限度。头向左斜上方摆动至最大 限度,再向右斜上方摆动至最大限度, 配合呼吸。向左斜下方摆头至最大范围, 再向右斜下方摆动至最大范围。整个过 程就像头部在写出一个“米”字的感觉。
1.枕头高度适宜,避免颈部悬空。 2.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3.睡前服热牛奶、温水泡脚,按摩双侧太 阳穴,印堂穴,听舒缓轻音乐,不宜饮 浓茶或咖啡。 4.遵医嘱行开天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等治疗。 5.遵医嘱应用镇静安神药物,并观察用药 后反应及效果。 6.因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时可给予颈椎小重
? 4.有情绪障碍者,必要时请心理咨 询医师治疗。
五、护理难点
? 枕头高度和枕头位置影响颈椎牵引 的角度
? 解决思路:
? 研制一种可调式颈椎治疗枕,在充 分评估患者病情后确定枕头的高度 和位置,便于掌握,避免操作者因 个人操作习惯影响治疗效果。
项痹病诊疗方案2013
项痹病诊疗方案20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骨伤科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xx年项痹病诊疗方案项痹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常在中年以后发病。
本病又称颈椎退行性关节炎,颈肩综合征或颈椎综合征。
它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进行诊断。
二.治疗(一)中医药辨证论治1.风寒袭络气虚寒凝症状:上肢串痛及麻木,颈部活动不利,僵硬,怕风惧寒,四肢欠温,疲乏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则:祛风散寒,益气,通络止痛。
方用根痛饮(本院协定处方)处方:黄芪30g 当归10g 党参15g 葛根15g 地龙10g 川芎8 g 秦艽10g 防风10g 赤芍12g 桂枝6g 穿山甲6g 甘草6g 寒甚,肢体麻木明显者加用细辛3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14~21日1个疗程。
2.痰湿阻络型可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治宜除湿化痰,蠲痹通络。
方用温胆汤加减(本院协定处方)。
处方:竹茹12g 枳实6g 半夏6g 桔红6g 甘草3g 生姜6g茯苓10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14~21日1个疗程。
3.肝肾不足型可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治宜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处方: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每次8g,每天3次,每次8丸,用法:口服,每次8丸,每天3次,14~21日1个疗程。
4.气滞血瘀症状:感颈部疼痛不能活动,向四肢放射,疼痛难忍,咳嗽时症状加重,舌质紫黯,脉涩或弦数。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用活血舒筋汤加减(本院协定处方)。
处方:羌活6g 防风3g 荆芥3g 独活6g 当归10g 续断10g 青皮6g 牛膝10g 五加皮6g 杜仲12g 红花6g 枳壳6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14~21日1个疗程。
项痹病PPT课件
护理难点
枕头高度和枕头位置影响颈椎牵引的角度
护理效果评价
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No age
/10/29
.
13
八、围手术期的护理
1、手术前的护理 术前宣教 术前气管推移训练 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2、手术后的护理
伤口有无渗血、四肢 感觉运动
术后饮食及预防并发 症
术后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
一、体位指导(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 二、生活起居 劳逸结合 三、饮食指导(风寒痹阻、血瘀气滞、痰湿阻络、肝肾不足、
气血亏虚) 四、情志护理(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病例、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广元市中医医院 内四科 罗璐
常见证候要点
• 风寒痹阻 • 血瘀气滞 • 痰湿阻络 • 肝肾不足 • 气血亏虚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二、眩晕 三、肢体麻木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五、不寐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手法治疗的护理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的护理
二、佩戴颈托的方法及 注意事项
合适的型号和材质, 颈托大小、高低、松 紧度,颈部周围的皮 肤,佩戴时间
三、运动疗法 1、拔项法 2、项臂争力 3、仰首观天 4、回头望月 5、保健“米字操”
四、枕颌带牵引的护理 五、各种针刺、小针刀、封闭、穴位注射等治疗 六、特色技术(中药熏洗、中药外敷、中药塌渍、
中药离子导入、药熨法、刮痧、拔火罐) 七、物理疗法的护理(电疗、磁热疗法、超短波)
项痹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及定义项痹病(TCD编码:BNV261),是由于正虚劳损,筋脉失养,或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以颈项部疼痛麻木,痛及头、肩、背、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二)西医病名及定义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 编码: M47.221+G55.2* ),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3.痰湿阻络证: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一)推拿治疗1.放松及整复治疗手法:(1)特色颈椎旋转手法:此法为我科李义凯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手法,其技术操作规范为:1)以右侧为例,患者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身后采用按法、揉法、滚法等手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软组织3〜5min o2)患者头部主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最大屈曲至病变节段,达到有固定感,医者以右肘部托下颌,左手托住枕部,轻轻向上牵引颈部3〜5s。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属于中医“项痹病”、“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M47.821二、疾病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
项痹诊断与治疗PPT
Part Six
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等营养素的合理摄入
适量摄入钙质:如牛奶、豆制品等, 有助于骨骼健康
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刺激 性食物,减少对关节的刺激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 助于关节润滑和代谢废物的排出
富含维生素C的 食物:如橙子、 柠檬、猕猴桃等
富含钙质的食物: 如牛奶、酸奶、 奶酪等
病史询问:了 解患者的病史、 生活习惯、职
业等
体格检查:观 察患者的颈部、 肩部、背部等 部位是否有疼 痛、僵硬等症
状
影像学检查: 如X光、CT、 MRI等,了解 颈椎的形态、 结构、功能等
神经电生理检 查:如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 等,了解神经 功能是否受损
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生 化、免疫等, 了解是否有其 他疾病或感染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与项痹的症状相 似,但神经根型 颈椎病通常伴有 手臂麻木和疼痛。
诊断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治疗史等 诊断时应注意区分项痹与其他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的区别 诊断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颈椎活动范围、肌肉力量、神经功能等 诊断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颈部疼痛的疾病,如肿瘤、感染等
运动疗法:通过适当的运动, 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 动度
Part Three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早睡早起、 饮食规律等
加强体育锻炼,提 高身体素质
避免长时间低头、 久坐等不良姿势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
颈部肌肉拉伸: 缓解颈部肌肉 紧张,预防项
痹复发
颈椎牵引:减 轻颈椎压力,
电刺激:刺激肌肉和神经, 促进恢复
超声波治疗:促进血液循环, 减轻炎症
手术适应症:颈椎 病、腰椎间盘突出 症等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讲解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讲解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西医病名:神经根型颈椎病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能够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3.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4.气虚血瘀证:颈臂刺痛,痛处固定,上肢麻木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晦暗。
舌质淡暗有瘀斑,苔少,脉细涩。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四)鉴别诊断1.肩凝病: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三、治疗方案(一) 针灸疗法1、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针刺取穴:颈夹脊天柱玉枕风池大杼肩井、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膈俞双侧取穴,肩髃、曲池外关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艾灸取穴:大杼膈俞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ppt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1. 背景项痹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和运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风寒湿三邪侵袭颈部经络而引起的。
针对项痹的中医护理方案旨在通过调理经络、活血化瘀、祛除寒湿等方法来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护理方案2.1. 中药内服2.1.1. 桂枝汤方剂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药物作用:桂枝具有温阳化气、祛风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颈部寒湿所致的症状。
用法用量:每天口服一次,每次10克药材,加水煎煮后取汤液。
2.1.2. 穿心莲汤方剂组成:穿心莲、白芍、川芎、生姜、大枣。
药物作用:穿心莲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颈部疼痛症状。
用法用量:每天口服一次,每次10克药材,加水煎煮后取汤液。
2.2. 中药外用2.2.1. 颈部熏洗方法:将生姜、白芷、川芎、当归、干姜研磨成粉末,取适量粉末用热水调成糊状,涂抹在颈部皮肤上,轻轻按摩颈部,然后用热毛巾敷在颈部5-10分钟。
作用:通过熏洗可以温通经络、活血散寒,缓解颈部症状。
2.2.2. 颈部敷贴方法:将三七、葱白、当归、川芎、桂枝、穿心莲研磨成粉末,取适量粉末加入适量的醋调成糊状,涂抹在纱布上,敷贴于颈部,每次保持30分钟。
作用:敷贴能够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
2.3. 针灸治疗2.3.1. 针刺穴位常用穴位:风池穴、痛风穴、肩井穴、天突穴、太阳穴等。
方法:使用细针刺入相应穴位,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针操作,使患者感觉到酸胀、麻痛等感觉。
作用:针刺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缓解颈部症状。
2.4. 推拿按摩方法:选取背部肩胛骨下窝、纹悉、脊柱两侧、肩部等区域,用双手按揉、拨动、推拉等手法,配合适当力度进行推拿按摩。
作用:推拿按摩可以舒筋活血、疏通经络,缓解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
3. 注意事项•护理期间应避免受风受寒,避免着凉。
•饮食宜清淡,尽量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PPT学习课件
健康指导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社会状况,及时消除不良情绪。 2.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给患者必要的生活协助,鼓励家属参与。 4.有情绪障碍者,必要时请心理咨询医师治疗。
13
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
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是,如有麻木加
重,告知医生,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5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 理方案
1
一 常见症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 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9
健康指导
(二)生活起居 1.避免长时间低头劳作,伏案工作时,每隔1-2小时活动颈部,如
仰头或将枕头靠在椅背上或转动头部。 2.座椅高度要适中,以端坐位时双脚刚能触及地面为宜。 3.避免长时间半躺在床头,曲颈斜枕看电视、看书报。 4.睡眠时应保持头颈部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曲,枕头长要超过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生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项痹病诊疗方案版PPT课件
2.缓解期及康复的护理:
(1)减轻颈部负荷,避免过度劳逸,动作要缓。
(2)加强颈部肌肉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
(3)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多休息,注
意保暖。
(4)病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项痹病病程长,恢
复慢,病人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对待疾病。
13
三、项痹病治疗难点及解决措施
总结,进一步完善项痹病的诊疗方案、推陈出
新。
2、将项痹病不同证型的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总
(四)其他外治法 敷贴、熏蒸、膏药等。
9
(五)推拿手法
1.松解类手法 (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 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 推法、叩击法等。 (2)通调督脉法。 (3)间歇拔伸法。 (4)牵引揉捻法。 (5)拔伸推按法。 2.整复类手法 (1)旋提手法。 (2)定位旋转扳法。 (3))旋转法。 (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
2.电针 选取颈4—颈6夹脊穴、肩髃—合谷、 曲泽—后溪三对穴位,波形为连续 波,频率1-2Hz,输出强度以上肢部 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电针时间约30分 钟。 3.灸法 选取大椎、肩髃、曲池、手三里、曲 泽、合谷等穴位,采用艾盒灸、艾条 灸、温针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20分 钟。
6
(二)物理治疗
可选用红外线照射、蜡疗、电脑中 频治疗仪、低周波治疗仪等。
治疗难点1:项痹病是因多有颈部外伤、慢性 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 性颈部疼痛史。如何解决项痹病急性期进行 性加重及伴随的疼痛症状是治疗的难点 解决方案:主要穴位采用颈椎穴位,急性期 以每日针1次,以泻法为主;在急性期根据疼 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 根炎症药物等对症治疗。(如甘露醇、双氯 芬酸钠、地塞米松、甲强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ﻩ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项痹病”、“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项痹BGS000
西医病名:颈椎病M47.821
二、疾病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ﻫ(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感谢聆听
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3。
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
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ﻫ4.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
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5.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
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
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象。
......感谢聆听6.混合型: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其继发改变,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结构,临床症状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型的症状.
(二)中医证候分类:参照1994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劲肩上肢窜痛麻,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
气血亏虚证: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
(一)非药物治疗
1。
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
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
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 其他外治法:
(1)灸法:根据部位艾灸,每次20-30分
钟,每日一次。
(2)拔罐:适量,在肩背部肌肉丰满处行拔罐
疗法,每周1至2次。
(3)颈椎推拿:在颈部及周围行点、按、揉、
提、滚、斜扳等手法治疗,每日一次.
(4)中药蒸汽浴疗法:每次30分钟,每日
一次.
(5)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
次
(6)局部痛点点刺放血,每次2至3个穴位。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
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蔓荆子威灵仙桑枝
2.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饮加减。
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
4。
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怀山药甘草丹皮泽泻茯苓附子等。
5。
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当归桂枝生姜大枣等。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如丹参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
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
正常,恢复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
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
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
善。
2。
评价方法
颈椎病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和颈部功能障
碍两大症状,故本方案以颈部疼痛和颈椎活
动度为疗效评定依据。
2。
1颈部疼痛变化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
gue Scale,VAS)
2.2颈椎活动度
颈椎屈曲:00~450
颈椎伸展:00~450
颈椎侧屈:00~450
颈椎旋转:00~600
...文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