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控制方法的研究
异步电机四象限驱动系统的线性自抗扰与滑模控制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E&T)
文章编号:1006 - 9798(2019)02 - 0001 - 07; DOI: 10.13306/j.1006 - 9798.2019.02.001
Vol. 34 No. 2 May 2 0 19
(1)
OuAJ
%
=
ii i 2/3 — qSq6i,,dSd)
F
式中id和是网侧电流在d轴和q轴上的值;s#和Sq为d轴和q轴占空比函数;u#和("是图1中u”、u»和u,
在d轴和q轴坐标中的变换值;e#和eq是网侧三相电压在d轴和q轴轴上的值,且*# eq+ =[槡3727 0]4# 为网侧角频率;u>「为母线直流电压为母线电流,通过传感器测得;网侧电流和网侧三相电压通过传感器测得。 2.2网侧子系统控制器设计 2.2.1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2网侧子系统的数学模型与控制
网侧子系统采用线性自抗扰和滑模相结合的控制策略。控制目标是保证网侧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即2" =0, 直流母线电压可控,能量实现双向流动。
2.1网侧子系统的数学模型与控制
在dq坐标系下,网侧变流器数学模型[1?]为
Ldi#/ % = e# —Rigd6!$i"—(d
Ldigq/% = e — — q Rigq oiLigd — uDq
网侧子系统电压环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线性自抗扰由扩张状态观测器、线性误差反馈控制器和微分跟 踪器3部分组成]12+。采用一阶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状态观测器环节中没有微分输出,因此不需要微分跟踪环 节的微分输出,所以在一阶系统中可以忽略微分跟踪器。假设网侧整流桥的桥路没有损耗,依据能量守恒,系统 交流侧的功率等于直流侧的功率。按照等量坐标进行变换,则
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与仿真概要
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与仿真宋文胜 , 刘志敏 , 冯晓云(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四川成都610031摘要 :在建立基于理想开关函数的单相四象限变流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 对四象限变流器常用的 5种控制策略进行研究 , 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对各种控制策略的控制性能进行对比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 , 预测电流控制和瞬态电流控制可以达到直流侧电压稳定、网侧电流谐波小、网侧单位功率因数等控制目标。
关键词 :四象限变流器 ; 控制策略 ; 仿真中图分类号 :U264.3+7; TM 4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87(2007 02-0034-04Research and simulation on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4-quadrant converterSONG Wen-sheng , LIU Zhi-min , FENG Xiao-yun(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 Chengdu 610031,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mathematic model of ideal switch function for a single-phase 4-quadrant converter , five kinds of control strategy are studied , and analysis is made for each strategy by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current control andtransient current control can reach the control aims , such as voltage stabilization of DC-link , low harmonic distortion of the line current and unity power factor.Key words :4-quadrant converter ; control strategy ; simulation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Electric Locomotives &Mass Transit Vehicles研究开发第 30卷第 2期 2007年 3月 20日Vol. 30No. 2M ar. 20th , 2007收稿日期 :2006-10-20作者简介 :宋文胜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传动。
四象限变流器双闭环电流控制的研究
四象限变流器双闭环电流控制的研究摘要:介绍了四象限变流器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四象限变流器的数学模型。
通过四象限变流器双闭环直接电流控制的数学模型搭建了仿真框架,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双闭环直接电流控制的四象限变流器具有很好的稳态和瞬态性能,网侧功率因数接近于1。
叙词:谐波污染功率因数直接电流控制Abstract:The four-quadrant converter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rived by its operation principle and working conditions and then the simulation is built according to its mathematical model. The simulation which is used by MATLAB/Simulink proved that double-loop direct current control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stable output DC voltage, suppress the harmonics effectively and achieve the net power factor close to 1. Keyword:Harmonic pollution, Power factor, Direct current control1 引言随着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使用,由此引起的谐波污染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整流装置是谐波主要的来源,因此有必要研制高功率因数、低谐波整流器以消除谐波源。
与传统的二极管不控整流、相控整流相比,四象限变流器具有功率因数高、直流侧电压稳定、输入电流谐波小、开关损耗小、电磁污染少等优点[3]。
四象限变流器的控制策略主要有间接电流控制和直接电流控制两种。
四象限变流器技术应用研究
47四象限变流器技术应用研究朱玉斌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胜利发电厂【摘 要】变频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四象限变流器技术的诞生,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如应用于油井抽油机的电机控制,高压级联变频系统以及船舶轴带同步发电机变流器系统等等。
基于此,本文在详细介绍了四象限变流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基础上,就四象限变流器技术在变频调速系统领域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关键技术分析和理论验证。
【关键词】四象限变流器技术;变频调速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以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也就是IGBT为代表的复合型开关器件异军突起,它结合了MOSFET开关速度快和BJT在流能力大的优点,这样就使得IGBT工作频率比前两者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随着不断进步的IGBT等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迅速发展,电力电子电路的控制技术也逐步实现全方位的数字化和集成化,这里的典型代表是正弦波脉宽调制技术(SPWM),它把变频控制技术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一、理论1.四象限变流器的基本原理图1中为三相全桥四象限变流器电路的拓扑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相四象限变流器主电路和半桥电路相类似。
图中a e 、b e 、c e 为三相相电压,、b i 、c i 为三相线电流,16T T 和16D D 分别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C为直流侧电容;l R图1三相四象限变流器的拓扑结构2.四象限变流器的数学模型三相桥式四象限变流器和半桥式相类似。
图2为三相电压型四象限变流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图。
为了保证四象限变流器的正常运行,直流电压必须高于交流侧输入电压的峰值。
其中a e 、b e 、c e 为电网电压,交流输入电流为a i 、b i 、c i ,直流母线电压为d U ,i R 回路等效电阻,dc i 是直流侧负载电流,交流侧电感为s L , d C 为直流侧滤波电容,直流侧负载等效阻抗定义为;O 点为直流侧假想的中点。
各电压、电流量均为瞬时值,正方向如图所示。
图2三相四象限变流的模型首先定义四象限变流器桥臂的开关函数K a 、b K 和c K 。
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策略的探讨1
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策略的探讨1,概述交流传动技术是我国铁路牵引动力发展的主要方向。
对于单相供电牵引主变流器来说,电源侧四象限变流器是整个牵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四象限变流器的控制策路对电网中的动率因数和电网电流中的高次谐波的含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对四象限变流器的控制必须达到以下两个目的:①但电网电压或负载发生变化时,维持中间回路直流电压的恒定;②使电网电流接近正弦波,电网功率因数接近于1,电网电流中的高次谐波的含量尽可能小,满足轨道电路对谐波电流限值的要求。
2,单相四象限变流器工作原理2.1,单相四象限变流器主电路原理图图1 单个四象限变流器主电路原理图图1中:方框部分是变压器牵引绕组的等效电路,L N 和R N 分别为折合到二次侧的牵引变压器绕组的漏感和电阻。
L2 和C2 构成二次滤波回路, C d 为直流侧支撑电容。
U N 为变压器二次侧电压矢量, I N1 为变压器二次侧电流的基波矢量, V1~V4 为可关断电力电子开关器件, D1~D4 为功率二极管, 通过对V1~V4 进行适当的导通与关断控制可以对直流侧电压进行调制, 从而在四象限变流器的输入端A、B生成一个与电网同步的脉宽调制波,记为U S 。
2.2,单相四象限变流器交流电网侧等效电路对于图1所示的单相四象限变流器主电路原理图,交流电网侧电路可以等效为图2。
图2 四象限变流器交流电网侧等效电路图图2 四象限变流器交流电网侧等效电路图2.3, 二次侧交流回路电压方程由图2可以得到二次侧交流回路的矢量电压方程:U N= U s-I N R N-jωL N I N ⑴假设U N和U S之间的相位差为Ψ,在牵引工况下, U N和I N的相位差应为0°,则用该方程表示牵引工况的矢量如图3(a) 所示,此时U S滞后I N;而对于再生制动工况, U N和I N的相位差应为180°,该工况下的矢量如图3 (b) 所示,此时US超前U N。
30kVA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功率交换控制策略研究
o p e r a t i n g i n f o u 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q u a d r a n t s ,t h e 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f l o w o f e l e c t i r c l a p o w e r a n d s e p a r a t e c o n t r o l o f t h e a c t i v e p o we r a n d r e a c t i v e p o we r . T h i s p a p e r a n ly a z e s t h e o p e r a t i n g p in r c i p l e s o f T h r e e — p h a s e b i r d g e b a c k — t o — b a c k f o u r q u a d r nt a c o n v e t r e r b a s e d o n I GB T. c o m—
l a t e s i t .A te f r t h e r e s e a r c h,t h i s p r o j e c t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 i n n e r i r n g c u r r e n t c o n t r o l l e r ,t h e o u t e r p o w e r c o n t r o l l e r nd a t h e S P WM c o n t r o l l e r t h a t i s b se a d o n d q — a x i s d e c o u p l i n g c o n t r o 1 .B y u s i n g t h e P WM o f r e g u l a r s a m p l i n g ,t h e p r o j e e t d e s i g n s t h e P WM
背靠背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732026.0(22)申请日 2020.07.27(66)本国优先权数据202010431016.3 2020.05.20 CN(71)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刘家峡路17号申请人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72)发明人 周超群 李晓悦 刘兆元 于强 李延真 刘术波 于乔 田振业 郭英雷 陈先凯 赵会亮 王超 王瑞琪 梁慧媛 黄兴 高一文 张立国 张雪缘 刘光辉 陈书祥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代理人 张庆骞(51)Int.Cl.H02J 3/00(2006.01)H02J 3/36(2006.01)H02M 5/458(2006.01)H02J 3/18(2006.01)(54)发明名称背靠背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57)摘要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控制领域,提供了一种背靠背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其中,背靠背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包括采用模型预测直接电流控制策略跟踪电网侧变流器的内环电流;采用电流闭环控制策略跟踪控制负载侧变流器的负载电流;当负载突变时,将负载功率通过负载功率前馈控制策略前馈至电网侧变流器的电流内环,以维持电网侧变流器和负载侧变流器的功率协调控制。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6页CN 111969594 A 2020.11.20C N 111969594A1.一种背靠背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模型预测直接电流控制策略跟踪电网侧变流器的内环电流;采用电流闭环控制策略跟踪控制负载侧变流器的负载电流;当负载突变时,将负载功率通过负载功率前馈控制策略前馈至电网侧变流器的电流内环,以维持电网侧变流器和负载侧变流器的功率协调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背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跟踪电网侧变流器的内环电流的过程中,电流内环的给定值为:在电网故障时,根据电网侧变流器传递的总有功功率得到低谐波正弦化的电流参考值。
基于背靠背PWM变流器的风机控制策略研究
Dia*qi Go*gche*g yu Zido*ghua♦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基于背靠背PWM变流器的风机控制策略研究董浩文赵晏平章心因董知昊陈兆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摘要:选取基于背靠背双PWM拓扑结构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通过时间序列的跟踪风速预测获取最佳叶尖速比,以实现最大功率跟踪。
现首先采用SVPWM技术控制空间电压矢量,使电机稳定运行,控制,最通过仿真,验证关性能。
关键词:背靠背PWM;最佳叶尖速比法;SVPWM;仿真建模0引言随着清洁能源的普及,风能已成为电力系统内不可或缺的,用的风力发电机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其机,,风机发的交电性能稳定,率实时变化,能会对电间电;电电压,同步发电机电,风电机稳,。
因,应用全功率电风力机组,使发的电率电同同相。
!变流器拓扑结构如今常用的变流器结构有两种11)机侧不控整流器+ boost升压斩波电路+网侧PWM逆变器;(2)双PWM控制的功率。
于(1)而言,因采用不控整流器,故输出为非线性直流,大的,能量,使电压于,boost升压电电电压的电压在程•消,结构然很大,且备四象限能力。
因选择恒 电压能够通过调节轴电调节电磁转矩的背靠背PWM L 器!1"。
2变流器控制策略2.1最大功率跟踪策略对风机,的桨距角对应一定的风能利用系数曲线,下关(",0)(1)/116\-21/A.Cp(",0)=0.5176-0.40-5"+0.0068A(2)人%(a+0108#-{#9+]5)(3)(4)基金资助:南京工程学院在职博士科研资助项目(ZKJ201705)式中:代为风机输出机械功率中为空气密度;"为桨叶受风面积风速;Cp风能利用数叶尖速比;0桨距角;"%中间量风机转速;&为风机叶轮半径。
公式可以看,风能利用系数决着风机输出的机械功率,且在恒定功率的情况下,桨距角越大,风能利用数越。
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策略的探讨-1
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策略的探讨1,概述交流传动技术是我国铁路牵引动力发展的主要方向。
对于单相供电牵引主变流器来说,电源侧四象限变流器是整个牵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四象限变流器的控制策路对电网中的动率因数和电网电流中的高次谐波的含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对四象限变流器的控制必须达到以下两个目的:①但电网电压或负载发生变化时,维持中间回路直流电压的恒定;②使电网电流接近正弦波,电网功率因数接近于1,电网电流中的高次谐波的含量尽可能小,满足轨道电路对谐波电流限值的要求。
2,单相四象限变流器工作原理2.1,单相四象限变流器主电路原理图图1 单个四象限变流器主电路原理图图1中:方框部分是变压器牵引绕组的等效电路,L N 和R N 分别为折合到二次侧的牵引变压器绕组的漏感和电阻。
L2 和C2 构成二次滤波回路, C d 为直流侧支撑电容。
U N 为变压器二次侧电压矢量, I N1 为变压器二次侧电流的基波矢量, V1~V4 为可关断电力电子开关器件, D1~D4 为功率二极管, 通过对V1~V4 进行适当的导通与关断控制可以对直流侧电压进行调制, 从而在四象限变流器的输入端A、B生成一个与电网同步的脉宽调制波,记为U S 。
2.2,单相四象限变流器交流电网侧等效电路对于图1所示的单相四象限变流器主电路原理图,交流电网侧电路可以等效为图2。
图2 四象限变流器交流电网侧等效电路图图2 四象限变流器交流电网侧等效电路图2.3, 二次侧交流回路电压方程由图2可以得到二次侧交流回路的矢量电压方程:U N= U s-I N R N-jωL N I N ⑴假设U N和U S之间的相位差为Ψ,在牵引工况下, U N和I N的相位差应为0°,则用该方程表示牵引工况的矢量如图3(a) 所示,此时U S滞后I N;而对于再生制动工况, U N和I N的相位差应为180°,该工况下的矢量如图3 (b) 所示,此时US超前U N。
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的控制系统设计_刘刚
定稿日期:2007-06-04作者简介:刘刚(1982-),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柔性输配电。
1引言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各种AC/DC,DC/AC变流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以其功率控制灵活、输出谐波含量小等诸多优点,在轻型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等诸多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其整体性能取决于对四象限变流器双向传输功率稳定、快速的控制[1]。
设计的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系统由上层功率控制和底层PWM控制构成。
上层控制策略保证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系统快速、稳定和精确地完成功率交换。
基于背靠背四象限VSC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动态数学模型,采用反馈线性化的方法,设计了非线性解耦控制器,实现功率交换的解耦控制。
底层PWM控制对于变流器的输出性能和稳定性也非常重要。
空间矢量调制(SVM)适合于数字化实现,电压利用率比SPWM高15%,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这里采用FPGA与DSP配合的方法,FPGA实现SVM脉冲,DSP专门实现上层功率控制功能,从而解决了SVM算法占用DSP计算资源过多的问题,提高了控制器的速度和精度。
对提出的上层控制策略和SVM脉冲发生器在30kVA/380V背靠背物理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
结果证明,基于反馈线性化的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性能稳定,能够独立调节与系统的有功、无功交换,且SVM脉冲精确度高、稳定性好。
2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模型图1示出背靠背四象限电压源型变流器(VSC)的模型。
图1背靠背四象限VSC的模型系统由两个四象限电压源型变流器VSC1,VSC2、直流侧电容器C1,C2,电抗器L1,L2构成,其中C1,C2提供电压支撑并减小直流侧谐波,L1,L2用于滤除输出电流谐波。
通常L1=L2=L,C1=C2=C,忽略变流器并联损耗,变流器串联及线路的损耗用等效电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的控制系统设计刘刚1,陈涛2,严干贵2,刘文华1(1.清华大学,北京100084;2.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132012)摘要:介绍了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电力推进系统中背靠背交-直流变流器拓扑分析与控制
电力推进系统中背靠背交—直流变流器拓扑分析与控制杨荣如1,印德武2【摘要】为了解决目前舰艇直流推进电力系统中变流机组机械振动和噪声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三相交—直流变换和三重化直—直流变换背靠背联接的交—直流双PWM变流器电路拓扑。
通过对几种中、大功率密度交—直流PWM 变流器电路拓扑的对比分析,表明了该变流器电路拓扑的优越性。
同时,构建了以“DSP+FPGA”为核心的数字控制系统,完成了实验原理样机的研制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证实,该变换器电路拓扑不仅实现了变流机组的所有功能,而且功率密度、波形质量等得到显著提升,振动、噪声指标分别降低了20 dB和30 dB。
【期刊名称】中国舰船研究【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6【关键词】背靠背交—直流变流器;变流机组;电力推进;静止变流器0 引言在舰艇直流电力推进系统中,往往采用变流机组来实现舰艇的直流供电。
变流机组通常由交流机组与直流机组通过机械力矩耦合构成,因具有功率大、带负载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成为舰艇供电系统的首选。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舰艇隐身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变流机组存在的机械振动、噪声以及直流机组换相火花等问题,均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舰艇生命力以及其战斗力的增强。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数字控制技术的发展,以电力电子功率器件为核心的变流器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从而引发了各国海军对采用功率器件构成的静止变流器来替代变流机组的思考。
早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海军就开始了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目前,已研制出静止变流器产品并已装备实船。
受半导体材料及加工技术的限制,我国对静止变流器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由于静止变流器的军事需求,以及其在民用生产方面的用途极其广泛,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飞速发展,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要实现用静止变流器替代变流机组,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即静止变流器拓扑方案问题和静止变流器的控制问题。
背靠背变换器的仿真研究毕业论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背靠背变换器的仿真研究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背靠背变换器的仿真研究摘要背靠背电压源型变换器在轻型直流输电系统,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轻型直流输电系统以及电动机变频调速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WM 整流-PWM逆变形式的背靠背VSC不仅具有良好的输出性能,更具有良好的输入性能,可获得任意功率因数的正弦输入电流,且具有能量双向流动的良好能力。
介绍了背靠背电压源型变流器在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动态数学模型、背靠背电压源型变流器与两端交流系统互联时的功率交换控制原理。
设计了基于直接电流控制的双闭环控制器,实现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基于系统传递函数,采用极点配置的PI参数设计方法,使控制器的期望性能指标与PI参数之间建立了直接的量化关系。
最后,利用PSCAD软件搭建了背靠背VSC变换器控制仿真模型,最终通过对背靠背VSC与两端交流系统的功率交换进行控制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
关键词:背靠背电压源型变换器、dq轴解耦控制、直接电流控制AbstractBack-to-back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new fields such as VSCF wind power generator system and HVDC light. back-to-back VSC in the form of PWM rectifier-PWM inverter not only has good output performance, but also has good input performance,and it can obtain sinusoidal input current with any power factor as well as a bidirectional energy flow.The 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 for back-to-back VSC under dq synchronous reference frame is represented as well as the power exchange control principle between converters and two side ac systems.t A dual closed loop controller based on direct current control strategy is designed for active power and reactive power exchange between the converter and two side ac systems, active power control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 are decoupled.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transfer function, the direct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i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desired performance targets and PI parameters based on pole-assignment for PI parameter′s design metho d.Finally, power exchange control simulation model for back-to-back VSC based on PSCAD is set up, Power exchange control between back-to-back VSC and two side ac systems is simulated,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is demonstrat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Keywords:back-to-back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dq axis decoupled control, direct current control目录第1章绪论 (1)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2 背靠背VSC的研究现状 (1)1.2.1 背靠背VSC的应用情况 (1)1.2.2 VSC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5)第2章背靠背VSC的数学模型 (6)2.1 背靠背VSC的工作原理 (6)2.2 背靠背VSC的数学模型 (10)第3章背靠背VSC的控制器设计 (11)3.1 背靠背VSC的上层控制策略 (11)3.2 背靠背VSC的控制器设计 (12)3.2.1 背靠背VSC内环电流控制器设计 (12)3.2.2 背靠背VSC直流电压控制器设计 (15)3.2.3 背靠背VSC2侧控制器设计 (18)3.3 本章小结 (20)第4章背靠背VSC仿真运行结果 (22)4.1 背靠背VSC 系统功率控制仿真建模 (22)4.1.1 锁相环 (22)4.1.2 dq变换模块 (23)4.1.3 调制波发生模块 (23)4.1.4 上层控制模块 (24)4.1.4 PWM发生模块 (25)4.2 背靠背VSC 系统功率控制仿真结果 (28)4.2.1 直流电压控制仿真结果 (28)4.2.2 VSC1侧无功功率控制仿真结果 (28)4.2.3 VSC2侧有功功率控制仿真结果 (30)4.2.4 VSC2侧无功功率控制仿真结果 (31)结论 (33)致谢 (22)参考文献 (32)附录 (42)第1章绪论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目前,以全控型器件和PWM 技术为特征的背靠背电压源型变流器(VoltageSource Converter, VSC),由于具有能够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可独立控制、产生的谐波含量小、直流电压可控等诸多优点,在节能与新能源备受重视的当今社会,已成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轻型直流输电系统及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的核心,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式中:Udc ——直流电压;idc1 —— VSC1 输出直流电流; idc2 —— VSC2 输入直流电流。
由式(5)可知,当两侧联结的交流系统之间传输功 率平衡时,中间直流电压是固定的;一旦这种功率平衡 被打破,直流电容器上的电压就将发生变化,所以必须 有一侧的VSC 要控制直流电压的稳定。
数;Kqp1 —— q 轴 PI 调节器比例系数;Kqi1 —— q 轴 PI 调
节器积分系数;s ——积分算子。
同理根据式(3)和(4)可构造逆变侧的内环电流前
馈解耦控制器。
2.2 外环控制
VSC1 外环控制采用直流电压控制器。为了起到调 节中间直流电压的作用,将直流电压给定值 U*dc 与实际 值的差值作为PI 调节器的输入。由式(6)得在有功功率
由式(6 )和(7 )可知 ,为了 控制 给定 的功 率传输, 背靠背四象限变流系统一侧VSC 可采用有功功率控制, 有功功率设定值的符号反映传输方向;而VSC 与交流 系 统 的 无 功 交 换 可 独 立 完 成 ,因 此 可 直 接 采 用 恒 定 无 功功率控制。式(1)~式(7)共同构成了背靠背四象限 变流器在dq 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14
变流器·控制
6/2009
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控制方法的研究
罗文广,张志学
(株 洲 南车 时 代 电气 股 份 有限 公 司 技术中 心,湖南 株洲 4 1 2 0 0 1 )
摘 要:在背靠背三相四象限变流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为两侧 VSC 分别设计了快速稳定的直流电压和有功
功率、无功功率控制器。针对多重化的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采用了载波移相控制与改进的 SPWM 调制相结合
张志学(1 9 7 3 - ),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 力 电 子 变 换 器 、无 功 补 偿 、电 力 电 子 故 障 诊 断 等 。
方法。为减小电流谐波,采用载波移相技术,并通过在 SPWM 正弦调制波中注入零序分量的方法提高背靠背 四象限变流器交换功率的能力。
1 数学模型
联结2 个有源系统的背靠背四象限电压源型变流器 (VSC)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主要由2个四象限电
2 控制方法
图 1 背靠背四象限 VSC 基本结构图
Fig. 1 Basic structure of back-to-back four-quadrant VSC
与 整 流 侧 类 似 ,逆 变 侧 的 网 侧 电 压 平 衡 关 系 如 式 (3)和式(4)所示。由式(1)~ 式(4)可知,两端的VSC
均是 d、q 轴变量互相耦合的系统。
(3)
(4)
式中:Ud2 ——网侧基波电压 Us2的 d轴分量;Uq2 ——Us2 的 q 轴分量;Vd2 —— VSC2 调制电压基波 V2 的 d 轴分量; Vq2 —— V2 的 q 轴分量;id2 ——网侧基波电流 i2 的 d 轴分 量;iq2 —— i2 的 q 轴分量;ω2 ——系统的角频率。
(11)
将PI 调节器的输出加上id2 作为电流有功分量的参
考值 i*d2。有功功率外环控制如式(12)所示,其中 P1* 和
P
* 2
的符
号反映有
功功率
的传输方
向。
(12)
式中:Kpp ——有功功率 PI 调节器的比例系数;Kpi —— 有功功率PI 调节器的积分系数。
VSC1和VSC2 的无功功率均采用定无功功率控制, 由式(7)可得电流无功分量的参考值 i*q1 和 i*q2:
6 台变流器模块各自计算的调制波与移相角各异的 三角载波相交,产生的 PWM 脉冲相互错开发出,电流 的脉动也随之互相错开。这样,在不提高单台变流器开 关 频 率 的 前 提 下 ,多 重 化 变 流 器 组 的 等 效 开 关 频 率 提 高了 5 倍,不仅提高了装置的容量,还有效减小了电流 谐波,降低了开关损耗。
Key words: four-quadrant converter; multi-converter; carrier phase-shifting; SPWM (sinusoidal PWM)
0 引言
背 靠 背 四 象 限 变 流 器 具 有 功 率 控 制 灵 活 、输 出 谐 波 含 量 小 等 诸 多 优 点 ,广 泛 用 于 柔 性 直 流 输 电 和 电 力 系 统 等 领 域 ,控 制 目 标 是 实 现 两 端 交 流 系 统 功 率 的 相 互交换,整体性能取决于功率交换的稳定性、快速性和 精确性。
三角载波移相 PWM 方式调制比最大为 1,直流电 压利用率不高[5]。为提高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系统交换 功率的能力,采用了一种与SVPWM 等效的改进SPWM 调制方式,即在三相调制电压信号 Vsa、Vsb 和 Vsc 中注入 如式(1 4 )所示的零 序分量 后再进 行采样 。
(14)
式中:Udg ——三角载波的峰值;Vcon ——瞬时注入电 压;VP ——正过调制补偿电压;Vn ——负过调制补偿 电压。
式(14)是根据Vsa、Vsb和 Vsc 计算出Vcon,从而得到三 相合成调制电压 V*sa、V*sb 和 V*sc 的。由于注入前的三相 调制波中最大的有可能超过三角波正峰值 Udg,而最小 的有可能超过三角波负峰值 - U dg,所以选择正过调制 和负过调制时补偿量较多 Vcon 作为三相的共同注入。这 样尽可能地保证了三相合成调制电压 V*sa、V*sb 和 V*sc 不 超过三角波峰值。这种改进的 SPWM 调制方法具有更 高的直流电压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了开关损耗,易于软 件实现。
(13)
式中:Q1* —— Q1 的给定值;Q2* —— Q2 的给定值。 2.3 控制方法结构
以 逆 变 侧 为 例 ,背 靠 背 四 象 限 变 流 器 控 制 方 法 如 图2 所示。通过有功功率外环及电流内环的前馈解耦控 制后,控制器输出调制电压指令Vd 和Vq,经过dq 同步旋 转坐标系到(a,b,c)三相静止坐标系的变换后得到三相调 制电压信号 Vsa、Vsb、Vsc,再利用 SPWM 调制方式就可得 到控制逆变侧变流器三相桥臂IGBT 元件导通和关断的 PWM 信号。整流侧控制方法与图 2 所示方法唯一不同 之处在于其外环为直流电压控制环。
万方数据
6/2009
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控制方法的研究
15
电压平衡关系为:
(1)
(j=1,2) (j=1,2)
(6) (7)
(2)
式中:Ud1 ——网侧基波电压 Us1的 d轴分量;Uq1 ——Us1 的 q 轴分量;Vd1 —— VSC1 调制电压基波 V1 的 d 轴分量; Vq1 —— V1 的 q 轴分量;id1 ——网侧基波电流 i1 的 d 轴分 量;iq1 —— i1 的 q 轴分量;ω1 ——系统的角频率。
图 2 逆变侧四象限变流器控制方法结构
Fig. 2 Control structure of four-quadrant converter for invert side
3 载波移相及改进 SPWM 调制
大容量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可采用多重化来实现。
图 3 六重四象限变流器的三角载波移相
Fig. 3 Triangular carrier phase-shifting method for six four-quadrant converter
LUO Wen-guang, ZHANG Zhi-xue
(Technology Center, Zhuzhou CSR Times Electric Co., Ltd., Zhuzhou, Hunan 41200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mathematic model of three-phase back-to-back four-quadrant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VSC), DC voltage controller, active power controller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ler are designed for VSC of two sides. For multiple back-to-back four-quadrant converter , a modified SPWM technique is combined with carrier phase-shifting control, which reduces current harmonic and enhances power exchange abil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flexible HVDC for DC thaw-ice device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validity of this control method.
给定
式中:P1* ——有功功率 P1 的给定值。 为减轻电压 PI 调节器的负担,将 PI 调节器的输出加
上前馈给
定值
i
d1
作为电流有功分
量的参
考值
i
* d
1
,则电
压外环控制为:
万方数据
16
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控制方法的研究
6/2009
(10)
式中:Kup ——直流电压 PI 调节器比例系数;Kui ——直 流电压PI 调节器积分系数。
在三相平衡系统中,若 Um1、Um2 分别为整流和逆变
网侧相电压幅值,则
、
。忽略
线 路 和 变 流 器 内 部 损 耗 ,在 直 流 电 压 恒 定 的 情 况 下 ,
VSC1和VSC2的有功功率(P1和P2)和无功功率(Q1和Q2)的 传输方程为:
由模型分析可知:背靠背四象限VSC 系统在dq 同 步坐标系下可分解成 2 个互相耦合的子系统,通过 id 和 iq控制有功功率P 和无功功率Q;两端的VSC 分别采用 直流电压控制和有功功率控制,因此两端 VSC 的控制方 法 均 分 为 内 环 控 制 和 外 环 控 制 ,内 环 控 制 解 决 电 流 的 快速跟踪控制问题,外环控制用于确定 id 和 iq 参考值的 大小。 2.1 内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