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国家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关系上亿家庭的幸福,关系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祖国的振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健康中心理健康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国家教委抽样调查表明,全国有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1],25%的大学生需要精神卫生服务,10%有明显的心理障碍症状,急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2]。心理障碍已成为当今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最大威胁。樊富氓等[3]对北京23所高校的6000名在校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但仍有16.5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章明明[4]针对1143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有严重心理问题急需心理援助者占3.23%,有某方面心理问题需给予心理辅导但可缓进行的占12.98 %;其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最大的是交友障碍,其次是不良的家庭关系。
国内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27%[5],高中生较初中生心理问题高发,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等症状。面对高考的压力和家长过高的期望以及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等诸多挑战,使涉世未深的高中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高中学生作为一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6]。有心理问题的高三学生已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且形成一个社会问题。由于学习压力太大,“考试焦虑症”不断出现,造成高三学生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注意力涣散及思维迟缓等。在人际关系问题上与老师、同学、家长关系紧张,高三学生有压抑感、孤独感、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导致消极情绪产生,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甚至憎恨父母、家庭和社会。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给学校教育带来许多困难,也给家庭带来负担,诸如偏执、敌对等心理问题往往可能伴发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7]。中学生处于心理生理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8]。对于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学习、家庭状况、交往及生理发育等4
个因素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关系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办法是在学校及全社会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并为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我国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度,有时甚至为了学生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百依百顺,讲究“一俊遮百丑”,还养成了一些“好”学生的骄傲和虚荣心理;而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动辄训斥,肆意讥讽,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往往造成一些“差”生的自卑和逆反心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这种观念和做法对“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害的。从一些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我国中小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如,交往适应障碍、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择业茫然、生理发育烦恼、性生理偏差、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困难、宗教影响、不良习惯等。这些心理问题也部分地反映了改革开放新形势对青年心理成长的冲击。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创造健康美好的人生。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
1、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50%的青少年精神障碍问题来自家庭,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0%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上不合格。因此建议家长,不要违背教育规律,盲目攀比,“拔苗助长”,不要让孩子背负太多的压力,要让孩子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健康成长。
2、学校和社会要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学校和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和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援助。中小学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发现问题,适时干预。
3、青少年学生也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出现问题要知道如何解决。80%以上的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就和感冒发烧一样,只不过是你的心理患了一次感冒。所以,既不能不重视,置之不理;也不能盲目夸大、讳疾忌医。出了问题就要主动向学校或者社会上的有关心理咨询服务机构需求帮助。
参考文献
[1]解亚宁,张育昆,于涛,等.生活事件因素与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82-184.
[2]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
理卫生杂志,1998,12(1):57—59.
[3]樊富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93.
[4]章明明.环境变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2001,15(3):77-81.
[5]吴汉荣.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0,21(5):432—433.
[6]彭勃,刘诏薄,万冬莲,等.重点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7):1104—1107.
[7]米万均,陈力.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概况[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2,36(1):85-86.
[8]黄永新,林东,韦弘.广西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0):1318—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