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传统习俗发展变化及传承调查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篇)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篇)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篇)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1实践目的: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我于__年1月26日至__年2月17日期间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知识及走访长者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实践内容:在开展活动之前,调查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市区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乡村的文娱及传统活动。
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大文化习俗时,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发现我们的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
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
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
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
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
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
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
由于价值取向不一样,喜好不一样,遇到具体事物时,各人会有各人的选择和判断。
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五篇)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五篇)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调查时间:20__年2月16日调查地点:__调查人:__调查问题:春节习俗中的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压岁钱。
被调查者:家长、老前辈、有关资料调查结果:1、贴对联春联是从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
《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的。
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
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吃年夜饭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汇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年夜饭。
这是新年的第一次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吃,也可以在长辈家吃。
对于年夜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很讲究的,在我们当地,年夜饭至少要炒六个菜,然后再煮上一大盆大锅饭,焖一盆大米,在午夜12点还要吃饺子,第二天就不用再吃太多饭了,都忙着到处去拜年。
3、拜年及收压岁钱正月初一拜年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日子,因为我们可以受到许多压岁钱。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专门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小孩的妖怪,有一对夫妇用红纸包了几个铜钱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妖怪来了以后,这个小孩身上冒出红光,妖怪吓得赶紧跑了,其他人也学者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妖怪果然不敢来了。
所以,现在长辈们会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以祈求孩子们来年平平安安。
4、调查体会: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下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篇1】春节春雨春花艳,新年新岁新日红。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知行学社的部分成员利用寒假的闲暇之余就“春节文化”这个课题在广东省__市展开热火朝天的调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访谈、观察和问卷的形式对梅州地区的春节文化进行认知、了解,最后对调查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的活动、以及春节期间的开销三个方面的总结如下:一、随着观代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一连串的急剧化,使得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着无形的危机。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通用11篇)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通用11篇)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调查人员】:xxx【调查时间】:20xx年1月30日――2月15日【调查地点】:xxx凤翔镇【调查方式】:实地调查寻访老人查阅资料【调查目的】:为响应学校对寒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习体验,我们对家乡春节文化民俗民风展开了调查,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xxx农村春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并形成文字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调查内容】xxx农村新年习俗和禁忌【前言】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千百年来在每一个华夏子孙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地域广袤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民俗,南北方的年俗文化更是存在巨大差异。
例如09年我在海南省三亚市过得新年,大年初一不吃饺子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
而哥哥所在的重庆地区,新年第一餐吃汤圆,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
远在新疆的姑姑家,新年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干做成的香喷喷的普罗,还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带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
我从小生活在xxx,记忆中每逢除夕、大年初一都吃饺子。
除夕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饺子形似元宝,所以寓有进宝之意。
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的在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神,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勾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
下面就是我们调查的xxx地区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xxx地区正月期间的饮食有着丰富的含义,腊月初八,我们称为“腊八”,在这一天早上,我们要吃腊八粥,教育后人不忘勤俭。
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称为“辞灶”这一天要吃水饺,大扫除,祭拜灶王爷,来保佑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15篇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15篇春节习俗调查报告1摘要:春节时中国人最在意的节日,历史悠久,在每个华人心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民俗,春节亦是如此。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祭灶后就是扫尘,随后就要准备年夜饭,年夜饭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个民俗都有着非常美好的涵义及来历,寄寓了非常美好的祝福与心愿。
关键字:祭灶扫尘年夜饭拜年正文:春节时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凝结在每个中国人得情节中。
即使是洋节如此泛滥的今天却也没有哪个节日可以取代春节在每个华人心中的无上地位,没有哪一个节日有如此的魅力,可以像春节这样隆重,这样深入人心。
即使远渡重洋的游子也会在春节这天通过各种途径向家人和祖国送去心中最美好的祝福。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随着世界的变化,春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曾经在我们身边习以为常的春节习俗,也因为时代的制约同我们渐渐拉开了距离。
但无可否认,这些今天看来有些不合常理的民俗,都是我们的文化。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春节民俗调研报告怎样写5篇
春节民俗调研报告怎样写5篇春节民俗调研报告怎样写【篇1】告别了20__年,我们迎来了让人兴奋的20__年。
在春节中,大街小巷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千家万户都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春节是个人人皆知的节日,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在祖国的东西南北,流传着许多的民俗!贴春联、挂灯笼、煮饺子、吃团圆饭……东北一带过年流传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
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
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
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
通常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
娱乐中佐以鲜果、糖果、干果杂拌儿、温朴、炒红果、蜜饯海棠等,边吃边玩,尽情享受,直至“接神”。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
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东北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
陕西的民俗有许多:推上碾子压糕面,赶着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
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
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
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
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
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
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
除夕到了,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
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
秧歌拜年也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
湖南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长沙习俗,有客前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
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2024年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本集合
2024年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本集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述职报告、辞职报告、调研报告、工作报告、自查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思想汇报、心得体会、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job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work reports, self-examination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work summaries, ideological reports, reflec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2024年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本集合2024年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本集合八篇我们所阅读的此篇文章关于的共八篇,主要内容:也是这是,春联春节,年饭习俗,都是除夕。
春节文化传承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春节文化传承文化的现状与发展春节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发展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代表了农历新年的开始,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春节文化传承正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春节文化传承的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春节文化传承的现状1. 文化基因逐渐淡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年轻人背离传统的习俗和价值观。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现代化的方式庆祝春节,如追逐时尚、购物和旅游,而忽略了春节文化的根源。
2. 习俗遗失与变异: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庭无法将传统的春节习俗完整地传承下去。
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逐渐失传,甚至被替代或变异,使得春节的味道和独特性受到了冲击。
3. 商业化现象日益突出:春节逐渐成为商家推销产品、打折促销的重要时期,商业氛围逐渐浸入人们的生活。
许多人更加关注购物和消费,而非传统的家庭团聚和文化活动。
二、春节文化传承的发展趋势1. 文化创意与创新:传承春节文化需要创意和创新的活力。
各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机构应积极探索新的方式,如舞台剧、电影、文艺演出等,来吸引年轻一代对春节文化的关注与参与。
2. 融合与包容性:春节文化的传承需要与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相结合。
可以适度引入一些现代元素,融入传统的庆祝方式,使得春节成为一种独特而又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体验。
3. 引导传统习俗的回归:政府、教育机构以及家庭应共同努力,引导年轻人重新认识和体验传统的春节习俗。
通过开展节日研学活动、传统文化教育等方式,激发年轻人对春节文化的热情与认同感。
4. 倡导绿色环保春节:春节期间常伴有大量的焰火、烟花爆竹等庆祝活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倡导绿色环保春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也是春节文化传承的一种发展方向。
三、有效措施1. 政府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春节文化的传承工作。
最新春节传统习俗发展变化及传承调查
山东大学(威海)寒假个人社会实践报告春节传统习俗发展变化及传承调查一、中文摘要对于中国人而言,春节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无可替代的。
春节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缩影,是中国人溶于血液,渗入灵魂的文化积淀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两千年来,我们对春节的存在没有任何担心和疑虑。
历史进入到二十世纪末,春节的年味开始淡化并出现了衰微的现象,春节年俗文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春节文化正在发生转型,无论是吃穿、还是游戏聚会,也都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过春节的思想观念变了,敬奉祖先和神灵的观念变了。
所以这些春节文化传统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现实习俗的变化。
从春节的历史来看,春节己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现在和将来看,春节还将发生变化。
作为当代大学生, 我们应当重视春节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努力弘扬民族文化。
通过此次调研, 了解当前春节传统习俗的发展现状,为弘扬传统文化, 振兴中华文化, 继承与发展春节传统习俗提供合理的建议。
二、关键字春节传统文化发展变化三、导论百节年为首。
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节日中,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
经周秦数百年的思考,历代文人书生们的操作补充,亿万民众的诚挚的实践,春节成了中国人仪式内容最为丰富、最具代表性的节日。
它有着节日的全部要素,而又有超越节日的内容,它自成文明,故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对中国周边国家发生了影响,它在东西地区有着强大的协同罗致能力。
两千年来,中国人没有对春节的存在和将来提出过任何疑问。
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十年,面对社会体制的巨变,西方文化的冲击,洋节日的流行、商家和媒体的大肆炒作,人们普遍感到,春节的年味已逐渐淡化,春节年俗文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民众、政府关注春节、保护春节,春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一)、春节的起源、形成春节起源于历法与王法的结合,形成于政治与科学的统一。
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20xx年春节期间三、调查方式1、利用谈话的形式,询问长辈。
2、跟爷爷奶奶准备、干活,亲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3、查阅资料,了解春节习俗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2可喜的是不少家长已认识到钱并不是最好的压岁礼物,他们会选择改送压岁书或给孩子购买邮票、纪念币、字画等富有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的物品。
春节又到了!每一年的春节,最开心的总是我们小孩。
因为,我们在快乐玩的同时总能得到好多满满的红包。
随着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孩子们的压岁钱越来越多。
“压岁钱”该如何“压岁”成为了父母们关注的烦心话题。
一、调查时间:2月10日--12日。
二、调查地点:家中、邻居家、街头。
三、调查对象:小学生、学生家长。
四、调查问题:1、你认为钱才是最好的压岁礼物吗?2、如今压岁钱一般给多少?3、你认为怎样用压岁钱才最有意义?4、压岁钱应该由自己支配吗?五、调查方法:1、上网查询2、电话咨询3、询问路人六、调查结果:1、大多数人都觉得钱并不是最好的压岁礼物。
不少家长和长辈改送孩子“压岁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也体现了长辈对孩子们的一片期待。
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如今压岁钱一般给600至800元不等。
3、70%的家长认为压岁钱可以用来买一些学习用品。
低年级的同学大部分则想用于购买平时想买又舍不得买的东西;有少部分同学考虑可以捐出一部分压岁钱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4、绝大部分的意见是由家长来支配压岁钱。
有的家长提出,可由父母和孩子一起管,除了让他们保留适量压岁钱由他们自己管理,其余的则可以为他们建立一个账户进行储蓄。
春节习俗的变迁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
春节习俗的变迁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春节习俗也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
这些变迁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和价值观的转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春节习俗的变迁。
一、过年的起源和古代习俗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春节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夏朝。
古人认为春节是一个辞旧迎新、祈求丰收的时刻,因此在春节来临之际,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和习俗。
1.祭祀祖先:古人认为祖先是家族的保佑和指引,所以在春节之前,人们会拜祭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2.燃放爆竹:古代人们相信爆竹可以驱邪挡祸,所以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燃放大量的爆竹,以驱除一切不祥之气。
3.贴春联:古人认为春联可以祈求福祉和吉祥,所以在春节来临之前,人们会在门上贴春联,以祈求来年平安和幸福。
二、近现代春节习俗的变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步伐,春节习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人们更方便地传递祝福,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转变,影响着春节习俗的演变。
1.电子红包代替纸质红包:在过去,人们通过纸质红包互相赠送祝福和祝福,但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电子红包逐渐取代了纸质红包,成为了现代化的赠礼方式。
2.回家与旅游并行:过去,春节是人们回家团聚的时刻,但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出行变得更加便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出游,享受休闲和放松的时光。
3.传统与现代融合: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元素。
比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表演,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表演形式和意义,还加入了音乐、灯光和技术效果,提升了观赏的体验。
三、春节习俗的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春节习俗的变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更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增强家庭凝聚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春节都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传统春节习俗的变迁与演变
传统春节习俗的变迁与演变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习俗历史悠久,经过岁月的流转,不断演变和变迁。
本文将探讨传统春节习俗的变迁与演变,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变革与时代精神。
一、春节习俗的起源春节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发现春天是个新的开始,万物复苏,于是用春节来庆祝丰收和祈福。
最初的春节庆祝活动包括祭祀神灵,放烟火驱邪,贴对联挂灯笼等。
二、传统春节习俗的变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春节习俗也在不断变迁之中。
例如,烟花爆竹在古代春节被广泛使用来驱逐邪祟,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环保意识的抬头,燃放烟花爆竹逐渐受到限制。
很多地方已经取消了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改为举办灯光汇演、文艺演出等庆祝活动。
这种变迁不仅保护了环境,也丰富了春节庆祝的形式。
另一个例子是走亲访友的习俗。
传统上,春节是一个重要的团圆时刻,人们会回家与亲人团聚,共度佳节。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流动人口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回到家中过年。
因此,据调查显示,现代人更倾向于选择与朋友一起旅游、聚会,或者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家人联系。
这种变迁体现了社会变革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三、春节习俗的演变春节习俗的演变主要是指传统习俗内涵的变化。
例如,除夕夜的守岁活动,是最具代表性的春节习俗之一。
在传统习俗中,人们通宵达旦与家人团聚,一起吃年夜饭,辞旧迎新。
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已经不再黏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也不再长时间地与家人团聚。
在现代社会中,守岁的形式也有所改变。
例如,人们可能选择在除夕夜去酒吧、KTV等娱乐场所,与朋友一起欢庆新年。
还有一些人喜欢和朋友组织各种主题聚会,例如拜年派对、主题餐会等。
这种演变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又展示了人们追求多样化体验和社交生活的需求。
四、春节习俗的文化变革传统春节习俗的变迁与演变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是文化内涵的变革。
随着人们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的改变,春节习俗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祭神、辞旧、拜年等,而是逐渐融入现代文化元素。
地方春节习俗调查报告(通用6篇)
地方春节习俗调查报告(通用6篇)地方春节习俗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了解本地节日传统及风土人情,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调查时间:12月调查地点:临泉以及周边县市调查对象:老乡、教师以及专家、学者调查方式:走访、查阅资料、网络等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在临泉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为热闹和隆重。
一、传统流程与习俗腊月初八农村有句俗话:“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所谓“腊八饭”,即一种粥,因此“腊八饭”又被称作“腊八粥”。
制作很简单,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登。
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
祭灶所谓“祭灶”,即祭祀灶神,灶王爷。
俗语有:“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
”(这后两句带有玩笑骂人之意)因此,临泉地区祭灶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贡品以当日晚餐为主,辅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枣。
农村地区做饭用的灶称为“地锅”,灶台称为“锅台”,主人做好晚餐后须先盛一份放在锅台上,再摆上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蜜枣。
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专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
给他糖和蜜枣吃,就可以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话,以保来年富贵与平安。
贡给灶王爷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许碰,只有在晚饭过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会遭到大人的训斥。
有的人家会在灶台上供奉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
在这一日,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气。
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
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腊月二十五至二十八1、办年货这段时间,集市非常热闹,各种年节所需的食品、用具应有尽有,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小吃点心。
2、蒸馍、炸货除了办年货,大人们要忙两件大事:一件是蒸过年的馍,一般每家要蒸好多。
春节调研实践心得体会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为了深入了解春节习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春节调研实践活动。
在这次实践中,我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
一、深入了解春节习俗在调研过程中,我首先对春节的起源、发展以及各地的习俗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历新年,最初是为了祈求丰收、驱邪避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演变成一个家庭团圆、欢乐祥和的节日。
通过走访调研,我了解到我国各地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
比如,在北方,人们讲究吃饺子、放鞭炮;在南方,人们则喜欢吃年糕、拜年、贴春联。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各地独特的文化特色。
二、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在春节期间,我参加了各种庆祝活动,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人们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共度佳节。
在调研过程中,我有幸参加了一场传统的舞狮表演。
舞狮队伍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威武的狮头,迈着矫健的步伐,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观看舞狮表演时,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春节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在调研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习俗。
春节期间,我看到了许多年轻人积极参与到传统习俗中,如贴春联、拜年、包饺子等。
这些习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喜悦,更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其次,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地方都在努力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如举办民俗文化节、举办传统技艺比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春节调研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辉煌。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所瞩目。
春节的人类学考察与习俗演变
春节的人类学考察与习俗演变中国的春节是全球最为盛大的民间节日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名片。
作为人类学的一支分支,人类学考察春节的演变过程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春节的起源、传统习俗与演变进行考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春节文化的内涵。
一、春节的起源与背景春节作为汉族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岁时祭祀。
根据人类学的研究,春节的起源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古代中国,农民以农耕为生,对于农作物的收成抱有极大的期望。
春节则成为了农耕文化中表达对丰收祈愿及辞旧迎新的重要仪式。
二、春节传统习俗的文化意义1.穿戴吉祥服饰春节期间,人们喜欢穿戴吉祥服饰,如红色的衣物与配饰,以寄托对于新年的美好祝愿。
这一传统习俗不仅仅是为了增添节日氛围,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的象征意义的一种体现。
2.亲朋好友的团聚春节期间,家人亲友间的团聚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亲人相聚一堂,共庆佳节,寓意团结和睦、亲情浓厚。
3.送礼与拜访亲友春节也是人们互相拜访和馈赠礼物的重要时期。
在人类学的观察中,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于彼此的尊敬和祝福,也体现了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获得好运和健康的期望。
4.放鞭炮与舞龙舞狮放鞭炮与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一项受欢迎的活动。
鞭炮的声响和舞动的龙狮形象都寓意着驱邪祈福,希望新的一年能够避免灾难、带来好运。
三、春节习俗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春节习俗也在不断演变。
今天的春节庆典比古代更加繁荣,充满了商业味道,但背后仍然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1.传统习俗的保留与传承尽管春节的庆祝形式在不断变化,但许多传统习俗仍然坚持下来。
比如,贴春联、守岁等活动仍然是中国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传统文化的延续为现代社会带来了一束文化的曙光。
2.新春节习俗的兴起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春节习俗也在逐渐兴起。
比如,购物、旅游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新的选择,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
春节的民俗与风俗变迁
春节的民俗与风俗变迁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春节的民俗与风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传统习俗、时代变迁等方面来探讨春节的民俗与风俗变迁。
一、历史背景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起源于古代的岁时节令祭祀和民间风俗习惯。
最早的春节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年节祭祀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与中国农耕文明密切相关。
二、传统习俗1.团年饭团年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是全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象征。
过去,家庭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中举办团年饭,亲人团聚、辞旧迎新。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乡或者旅游度假,导致团年饭逐渐变成了家庭外出就餐的方式。
2.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之一。
过去,人们主要是拜访亲友、长辈等,以祝福他们新年吉祥。
但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人们也开始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来拜年,尤其是在异地工作、学习的人群,这种方式更加方便快捷。
3.红包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在春节期间,长辈通常会给晚辈(尤其是未婚晚辈)发放红包,象征着压岁钱的祝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红包更多的已经数字化,人们通过手机转账等方式来发放红包,更加方便快捷。
三、时代变迁1.节日消费春节期间的消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春节期间的物质享受和舒适生活。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春节消费更加注重品质、体验和文化内涵的体现,比如旅游、文化活动等,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开始崭露头角。
2.文化传承随着社会进步的步伐,一些传统的春节民俗与风俗正在逐渐淡化。
年味的丧失,逐渐让人们关注到文化的传承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等都开始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比如举办庙会、人文讲座等活动,以保护传统文化的繁荣。
3.新年潮流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他们对于春节的期待和热情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家乡风俗调查报告
家乡风俗调查报告家乡风俗调查报告1(2752字)一、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另一名称为“年”。
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目,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五,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许多相传至今。
关于过年还有一种传说。
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除夕这天从海底爬上岸伤害人命。
一位智慧的老人,在门上贴大红纸,燃放能发出劈劈啪啪响声的竹子,把“年”吓跑了,人们再也不用四处躲藏了。
因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
主要有:1、腊八粥:腊八这天,不管富人和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是过年的前奏。
这天之后,人们就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2、祭灶神:腊月二十三,人们供红烛、糖瓜,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3、扫尘:腊月二十四,全家一起年终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4、贴春联: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表达人们迎新纳福,祈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5、贴年画: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泉于“门神。
”各种彩色年画,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发展到现在,月历和年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挂历。
6、倒贴福字:人们用福字来表现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7、除夕守岁踩岁:除夕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重要时候。
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别换新岁。
俗称“熬年”,在年夜饭之后,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8、年夜饭:除夕之夜,全家一起吃团圆饭。
寓意着全家团圆。
9、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2023年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5篇
2023年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5篇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过了腊八就是年。
最近几年放寒假的时间越来越晚,可以说放了寒假就是年。
去年腊月25放假,今年由于疫情形势提前了。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单位工作忙碌,家里神兽归笼,春节渐渐逼近,面对繁琐的过年风俗,我们该如何平衡呢?特此对身边的人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1、阅读书籍;2、借助网络查找资料;3、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简要介绍:过年习俗主要有买年货、扫尘、贴春联、剪春花、挂年画、年夜饭、压岁钱、守岁、吃饺子、吃汤圆、祭祀祖先、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贴福字、逛庙会、赏花灯等。
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
我们当地还保留的习俗:买年货、扫尘、贴春联、年夜饭、压岁钱、吃饺子、祭祀祖先、看春晚。
四、调查对象的相关情况:妈妈(农村):从腊月就开始准备,杀猪,熏腊肉,生麦芽,手工做酥糖,打豆腐,做豆腐乳,除尘,贴春联,准备一顿丰盛的团年饭。
在农村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年货都是儿女们买回家的。
自己只需要买一些小件生活必需品。
除夕的下午,家中的男子会去祭祀祖先,风雨无阻。
去以前拜年不送礼物,只放鞭炮,村民们轮流请客吃饭。
现在不像以前那样相互串门,只是与自己的儿女相聚。
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吃人家的饭,也不待客,年纪大了,忘性大,做不了饭。
吃过团年饭,就觉得好累,好想静静地歇几天。
过好自己的日子。
婆婆(城市):以前挂各种腊味,今年不挂了,只炸了丸子。
现在大鱼大肉不受欢迎,孩子们都学会了养生,习惯口味清淡。
我们也改吃素。
现在越来越懒了,除尘,洗窗帘都请人做。
团年饭也不想做了,很想在宾馆订一桌,只是没有在家里有气氛。
多年前就不熬夜看春晚了,身体受不了。
节目有回放功能,正月间慢慢看。
正月初一不吃包饺子了,做素馅的吧,冬天没有合适的青菜。
做肉馅的吧,又觉得太腻了。
辉哥(家有老母):除尘是必须做的事情,对联不仅要买,还要买上气派的对联,一年到头都是红红火火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威海)
寒假个人社会实践报告
春节传统习俗发展变化及传承调查
一、中文摘要
对于中国人而言,春节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无可替代的。
春节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缩影,是中国人溶于血液,渗入灵魂的文化积淀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两千年来,我们对春节的存在没有任何担心和疑虑。
历史进入到二十世纪末,春节的年味开始淡化并出现了衰微的现象,春节年俗文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春节文化正在发生转型,无论是吃穿、还是游戏聚会,也都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过春节的思想观念变了,敬奉祖先和神灵的观念变了。
所以这些春节文化传统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现实习俗的变化。
从春节的历史来看,春节己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现在和将来看,春节还将发生变化。
作为当代大学生, 我们应当重视春节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努力弘扬民族文化。
通过此次调研, 了解当前春节传统习俗的发展现状,为弘扬传统文化, 振兴中华文化, 继承与发展春节传统习俗提供合理的建议。
二、关键字
春节传统文化发展变化
三、导论
百节年为首。
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节日中,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
经周秦数百年的思考,历代文人书生们的操作补充,亿万民众的诚挚的实践,春节成了中国人仪式内容最为丰富、最具代表性的节日。
它有着节日的全部要素,而又有超越节日的内容,它自成文明,故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对中国周边国家发生了影响,它在东西地区有着强大的协同罗致能力。
两千年来,中国人没有对春节的存在和将来提出过任何疑问。
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十年,面对社会体制的巨变,西方文化的冲击,洋节日的流行、商家和媒体的大肆炒作,人们普遍感到,春节的年味已逐渐淡化,春节年俗文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民众、政府关注春节、保护春节,春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春节的起源、形成
春节起源于历法与王法的结合,形成于政治与科学的统一。
商汤伐夏,夏桀灭于灰烬。
商朝建立,商王钦定以《夏历》十二月初一日为“春节”,名为“元朔”。
周武王弔民伐罪,牧野之战打败商王,以臣诛君,建立周朝,仍按《夏历》钦定十一月初一日为春节,名为“元旦”。
1911 年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改用公历、国历、农历三者并用纪年法,将“元旦”名称让给公历每年一月初一,将中国农历一月初一定为“春节”,1912年称中华民国元年。
上述过程表明,春节是历法与王法的结合,是科学与政治统一的产物。
换句话说,春节是将历法中的一个节气日提升为国家级的全民节日,受国法认定保护,具有政治、社会、法律等多种意义。
所以,“春节”并不是简单纯粹的“民间节日”。
(二)、传统春节的文化核心
从本质上说,春节是一个酬神、谢神、祈神的节日。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春节民俗的内容逐建增加、丰富,但核心内容并未改变。
春节期间祭神酬神、全家团聚的习俗和观念千百年来已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已沉淀在每位华人的血液之中,已成为每位华人体内一组特殊的文化基因。
春节风俗的来源并不仅仅是原始崇拜的产物,春节的很多习俗内容都被打上了禁忌的烙印,从春节的部分习俗可以看出先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禁忌观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原始崇拜、禁忌是节日包括春节产生的心理动机,它反映了人们的驱邪、求吉心理,但在原始崇拜、禁忌影响下的一系列习俗活动毕竟使春节染上了和禁忌、迷信、攘除有关的神秘气
氛。
如拜年、压岁钱产生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祛灾、镇邪等。
(三)、春节的发展演变
春节在汉代定型以后,到了南北朝时期,春节便发展成为我国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它作为“新年”的地位得以完全确立。
到了唐代,春节开始了其在传统社会中的最大变化—裂变。
新年习俗渐渐从祈报、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开始初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
从隋唐到宋代春节习俗一直处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这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表现在节日习俗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开始向娱乐型转变。
节日变得欢乐愉快,习俗生活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大量的体育娱乐活动出现在唐人的春节里面。
唐代有关春节的神话故事,已不再是那么狰狞可怖,而变得生动滑稽,浪漫而又富有诗情画意。
凶神恶煞的鬼门神,先由钟馗进士取代,后又转让给秦叔宝、尉迟恭二位将军。
中国春节风俗到明清时,出现三种变化,一是上层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层的复古风,二是有些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习俗淘汰或淡化,三是游乐性的风俗迅猛发展。
因宋明理学的影响,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日益加强,封建社会日趋僵化,这反映在春节习俗上也有了变化,更讲究节日的礼仪性、应酬性。
历史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短短十几年,国民经济有了质的提升,生产方式空前改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进一步弱化,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特别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蓬勃发展,现代化、全球化的强力推动,春节文化开始了其最大的转换—转型,彻底从祈报、迷信、攘除的神秘中摆脱出来,完全转换成娱乐型、喜庆型、休闲型的盛大节日。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的中国人过春节的方式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随着我国电视的普及,春节文艺晚会便成为我国春节民俗活动的一大创举。
除夕夜,全家团聚吃年夜饭后,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成为80年代以来的新民俗,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成为大家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年夜饭”。
进入21世纪后, 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过节的方式,以休闲和旅游取代大吃大喝正日益受到人们欢迎。
我们不应该把这些变化称为传统的失去,并为此而感叹,而应该把这些变化称为传统的更新和继承。
(四)、春节的影响
春节之于中国,其影响力的深远和地域扩散的广度是其他任何节日或礼俗所无法企及的。
我们从儿时对过年的向往,到长大后理性地对其进行思考,渐渐悟出了春节文化的底蕴、内在魅力以及它有满足人性需要方面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我们终于知道,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其实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文化活动,其存在是人们需求的折射,其作用是其他任何现代手段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所以,经过一年奔波后的人们,无论是何年龄、性别、地域,都
渴望在春节来临之际渐渐停息它那温馨的港湾。
首先,春节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其次,春节有助于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再次,春节可以增强现代人的归宿感和认同感,具有较强的社会整合功能。
最后,春节是“假日经济”的黄金时间,春节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有情有义,有娱有乐,其中趣味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流连往返。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时代价值也在发展并永远保持着对中国人的感染力。
(五)、春节发展展望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空前高涨,人们的传统意识和民俗意识空前增长,让中国人更加热爱自己的春节文化。
中国春节已经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扎根,并获得当地人们的喜爱,进而成为当地的法定节日。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海外华人日益增多,春节的影响力在世界上越来越大,春节不仅是全球华人的节日,也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们喜爱的节日。
春节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认同,中国春节越来越被许多外国人熟知、认可并积极参加,春节正像元旦和圣诞节一样,日渐成为世界性的喜庆日子。
总之,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更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众多的人口、古老的文明、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
中国春节的民俗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在历史传承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以极为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
五、小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历史的春节文化正在发生转型,无论是吃穿、还是游戏聚会,也都发生了变化,最根本的是,人们对春节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过春节的思想观念变了,敬奉祖先和神灵的观念变了。
所以这些春节文化传统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现实习俗的变化,而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观念尚未建立起来,春节究竟向何处转变,应该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怎样的文化动态,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面对洋节日的侵入,我们没必要惊慌失措,洋节日来到了我们身边,春节也走到了国外。
如今,春节被许多国外人士过得其乐融融,这与我们过洋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没必要担心一些人热衷于过洋节,就会淡漠自己民族的传统,洋节日是对我们春节的有益补充。
面对未来发展和外来文化,我们应该相信中国春节文化的强大的生命力,应该看到春节文化中新成分的化入更有利于其发展。
中国春节文化在发展中吐故纳新,在发展中壮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