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管理的临床进展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5628c89bcd126fff6050b9d.png)
编辑版ppt
5
※气道内吸引
2、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直径,不超过导管的1/2
▲吸痰管种类 1)普通一次性吸痰管 2)一次性密闭式吸痰管
编辑版ppt
6
※气道内吸引
编辑版ppt
7
※气道内吸引
3、吸引深度及方法
编辑版ppt
8
※气道内吸引
3、吸引深度及方法
编辑版ppt
9
※气道内吸引
பைடு நூலகம்、声门下吸引
插
管
编辑版ppt
3
1 、人工气道内吸引
气囊压力、吸痰管选择、吸引深度及方法、 声门下吸引
2、人工气道湿化
湿化方法、湿化液选择、效果评价
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
核心措施
编辑版ppt
4
※气道内吸引
1、气管导管气囊
传统方法:a、鼻尖的硬度 b、2-5ml空气 c、气囊放气每2h一次
新方法:气囊测压表 监测气囊压力在 20-30cmH2O
编辑版ppt
10
※案列
编辑版ppt
11
编辑版ppt
12
※人工气道湿化
湿化方法
1)机械通气湿化
编辑版ppt
13
※人工气道湿化
编辑版ppt
14
※人工气道湿化
注意HME使用的禁忌症!!
编辑版ppt
15
※人工气道湿化
2)其他湿化方法
编辑版ppt
16
※人工气道湿化
编辑版ppt
17
※人工气道湿化
2)湿化液选择
编辑版ppt
18
※人工气道湿化
3)湿化评估
编辑版ppt
气管插管人工气道管理的研究进展
![气管插管人工气道管理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611c2ce58f5f61fb6366601.png)
2 1 1 气 道 内间断 推注 法 ..
用 5m L注射 器将 湿 化液 注 入
气道 , 1 2h 每 — 注入 1 , 次 每次 3— L 。此间断气道湿 5m
化 的方法 , 以达 到满 意的湿 化 程度 。但 当注入 湿 化液 时 , 可 患者 出现 刺激 反 应 , 时 间 内 出现 气 道 阻力 增 高 ,p 短 S O 下
气 道湿化 法 。
点是气管短小, 气管插管过深、 过浅都会导致严 重后果 , 前 者可顶于隆突, 或者滑入右支气管, 导致左肺不张或急性窒 息; 后者则易脱出。同时4 J 用 的导管质地较软 、 ,L 易扭 曲。
因此 在机 械通 气 的过 程 中 , 必须认 真 听诊 双 肺 的呼 吸音 , 并
及呼吸回路管 以免摆动 , 防止动作过大 , 造成导管移位滑人 6— lh 8m/ 行持续气道湿化 , 可根据痰液黏稠度增减湿化液 滴注速度 , 湿化液总量为每 日20m 。由于输液泵控制持 5 L 续湿化对气道无刺激 , 可减少或避免刺激性 咳嗽。此方法 使气道处于近似生理湿化状态 , 明显优于间断推注或定时
2 13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微 ..
量 注射泵 进 行 持 续 气 管 内湿 化 。张 萌 云等 应 用 微 量 泵 持 续气道 内泵 入 湿 化 液湿 化 气 道 的 方法 为 : 照 无菌 操 作 遵
囊测 压 方 法有 多 种 : 手估 气 囊测 压 法 、 压 计 测定 、 用 如 血 专 套囊 电子 测压 计和 自动调 整气 囊 压力 测 压装 置等 。手估 气 囊测 压法 因操 作 简便 而 在 临 床最 为常 用 - , o 此法 的缺 点 是
自 2 从 0世纪 5 代 以来 , 械通 气 已经 广 泛 应 用 于 0年 机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课件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bc9e9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3.png)
气道湿化与加温技 术
加热湿化器
通过加热湿化器将气体加热至接近体温并维持一定湿度,以减轻气道粘膜干燥、 刺激,降低肺部感染风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加热湿化器有热湿交换器(HME) 和加热湿化氧疗器等。
微量喷雾技术
采用微量喷雾装置将生理盐水或其他药物溶液雾化成微小颗粒,直接喷洒在气道 粘膜表面,以实现局部湿化和药物治疗的目的。这种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哮喘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呼吸治疗师需实时调 整呼吸机参数,以提供最佳的呼吸支持。
气道分泌物管理
教育与培训
呼吸治疗师负责定期为患者清理气道分泌 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
呼吸治疗师需对护士和患者家属进行人工 气道管理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提高护 理效果。
护士在人工气道管理中的技能培养
01
气道护理技能
数据分析与预测
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对人工气道管理 过程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 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新型生物材料在导管设计中的应用
生物相容性材料
研发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的导管 材料,如生物降解聚合物、仿生 材料等,降低导管对患者组织的
刺激和损伤。
抗菌抗病毒材料
应用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的生物 材料,减少人工气道相关感染的
性,提高患者依从性。
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定期病例讨论
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应定期 举行病例讨论,共同分析患者病 情,制定最佳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案。
信息共享
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之间应 保持信息畅通,实时交流患者病 情变化,确保治疗方案及时调整。
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应始终 贯彻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共 同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人工气道 管理服务。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297eba5d1f34693daef3e8d.png)
Page 8
气管切开UEE的处理
若出现意外脱管的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若气管切开伤口未形成窦道时(即术后48h),给予 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立即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做好再切开用物准备 配合做气管切开 若窦道已形成,给予充分吸痰,放气囊,回纳气管切 开管,并重新固定
Page
33
七、人工气道的健康教育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人工气道的目的及需要其配 合的意义 2.询问病人自我感受,采用语言和非语言性的方 式与病员沟通 3.备好纸、笔和提示板,以便于病人交流 4.关爱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病人战 胜疾病的信心 长期使用呼吸机的病人需要指导加强自我呼吸训 练,争取早日脱机,早日康复
Page 34
谢谢!
Page
35
不论使用MLT或MOV,气囊的
压力(CP)要保持在20mmHg 以下,CP在20-30mmHg是可接 受的最大CP范围
Page
11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
定义: 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步骤:
1.听诊器臵于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 到漏气声为止。 2.然后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 3.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紧急人工气道及其应用进展
![紧急人工气道及其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c3440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b.png)
缺点: • 对咽喉刺激大,清醒难使用 • 长时间张口,口腔护理难度大 • 少数患者安装后与咽弯曲不吻合,出现
通气不良
选择合适的长度
门齿至下颌角
口咽管开放气道不正常放置
太短
阻塞气道
进入食道
鼻咽通气道
适应症
• 张口困难、口腔创伤、下颌骨骨折 • 口腔感染、全口义齿、无牙颌 • 昏迷及癫痫者
气道管理的基本目的
保证肺的通气和氧合, 气道开放,气管保护 清除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
需气道管理的急危重病症
• 深度昏迷 • 呼吸衰竭 • 呼吸停止 • 心跳骤停 • 严重气道痉挛 • 气道异物梗阻 • 误吸或有误吸危险
• 意外拔管 • 大量难以控制的上呼吸
道出血 •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 颅脑及颈部外伤 • 镇静剂或麻醉剂作用
(一) 初级人工气道技术
1. 徒手开放气道技术 2. 咽通气道技术 3. 面罩加压通气技术 4. 喉罩通气技术 5. 食道-气管联合导管通气技术
1. 徒手开放气道技术
徒手开放气道技术是气道管理的最基 本技术,具有简便、快捷、持续时间 短、占有人力、效果不确定的特点。 急救人员必须经常的训练才能取得良 好的疗效。
(二)高级人工气道技术
1. 各种类型的气管插管 2. 气管切开 3. 环甲膜穿刺
气管内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
是通过口腔或鼻腔 经喉把特制的气管 导管插入气管内。
㈠气管插管目的
• 保持上呼吸道通畅 • 进行机械正压通气 • 防止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 • 对气管、支气管树进行吸引,以清除分泌物
H G
B Proximal End
D F
联合导管应用特点
• 不受现场空间条件的限制 • 各类气管插管困难者 • 操作简捷迅速多在10秒钟内完成 • 颈部严重创伤 • 饱食或消化道大出血者建立气道 • 复苏中快速建立气道,对心脏按压无影响
人工气道管理的临床进展
![人工气道管理的临床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1aaf24ef18583d0496459f9.png)
精选课件
1
概述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 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建立分为喉上途径和喉下 途径。喉上途径包括经口、经鼻两种;喉下途径包括经环 甲膜和气管两种。目前常用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内插管和 气管切开。临床上首选经口明视插管术。气管内插管和气 管切开均能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内分泌 物及异物,增加肺泡内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提 高呼吸道气体交换率,有利于机械通气或加压给氧,利于气 道雾化及气道内给药等。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 正确建立人工气道并科学管理是重要脏器的功能保障和救 治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腔积液、腹胀等引起的气道阻 力增高。
吸痰时机
精选课件
选择 吸痰管
吸痰
吸痰负压
注意事项
12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应选择对黏膜损
选择 吸痰管
伤小,远端光滑有侧孔,
长度足够到达人工气
道的远端或隆突,并且 吸痰时机
精选课件
2
人工气道的不良影响
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但对患者也有不良影响: (1)呼吸道的正常防御机制被破坏; (2)抑制正常的咳嗽反射; (3)影响患者的语言交流; (4)患者的自尊受到影响。影响的程度与人工气道的类 型、使用时间、护理质量有关。
精选课件
3
人工气道管理的临床进展
环境要求 室温22℃左右,相对湿度50%~70%,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 /d,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3次/d,定时通风换 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
精选课件
9
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加湿
通过超声雾化器或在呼吸机吸气管道中安置 雾化器定期进行雾化吸入。持续雾化吸入湿 化气道可预防和消除痰液附着管壁形成痰痂,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c6430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8.png)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是指通过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处理,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湿润。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导管,这些人工气道常用于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和机械通气。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新进展,包括湿化治疗的作用、常用的湿化设备和方法、护理要点等内容,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湿化治疗的作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和通畅,预防呼吸道分泌物的干燥和粘连,减少气道阻塞和感染的发生。
湿化治疗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道黏膜的状态,减少呼吸道炎症和损伤,提高氧气的输送和二氧化碳的清除。
湿化治疗还能够减少气道对客观刺激的敏感性,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舒适度,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常用的湿化设备和方法目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常用设备主要包括湿化器、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
湿化器是指通过加热和湿化气流来提高气道湿度的设备,常见的有加热加湿器和袋装湿化器。
雾化器是将液体药物转化为雾状颗粒或气溶胶,通过人工气道进行吸入治疗的设备,常见的有压缩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
还有一些新型的湿化设备和方法,如喷雾湿化器、水气混合器、气泡塞湿化器等。
这些设备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湿化效果。
三、护理要点在进行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要点。
1.观察患者的气道情况,包括气道分泌物的性质、颜色、量和黏稠度,呼吸道症状的变化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气道堵塞、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情况。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湿化设备和方法,调整适当的湿化参数,确保湿化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定期对湿化设备和管路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和气道垢积的发生,保持气道的通畅和清洁。
4.培训和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湿化设备和方法,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和监测能力,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e65876bf5335a8102d22052.png)
o n将继续 招募 1 5 0 0名患者 , 开展 4项 临床试 验 , 以进一 步检测 该产品的安全性。
3 单 克 隆抗 异 性 生 存 期 均 明 显延 长 。
7 预后
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并发骨流失和骨 相关 事件 , 骨相关事件包括骨 裂 、 放 疗和手术 引起 的骨骼 和脊髓压 迫 , 其 中任何一事件与转 移并发都 会使前列 腺癌患 者的 一年死亡率 增加 6 . 6倍 , 虽 然静 脉注 射双磷 酸盐 可 以有 效 降低 骨相 关事 件, 但是 只有 2 9 % 的患者使用双磷酸盐 。 4 穿 刺活 检 前列腺癌穿刺活检 是诊 断前列腺癌 的重要方法 , 但该活检 有近 3 0 % 的 假 阴性 率 。英 国学 者 卡 西维 斯 瓦纳 森 ( K a s i v i s 一 、 a n a t h a n )通 过 比较 磁 共 振 成 像 ( MR I ) 引 导 下 与 传 统 穿 刺 板 定 位的前列腺穿刺活检 术发现 , 两种方法 的诊断 阳性率类 似。
人工 气 道 管理 新 进展
郭 丹 凤
摘 要: 在 各 种 急 危 重 症 的抢 救 和 治疗 过 程 中 , 迅 速 建 立人 工 气 道 以 保 持 呼 吸 道 通 畅 , 是争取救治 时间 , 保障心 、 脑、 肾 等 重 要 脏 器 功能 , 确保各项治疗顺利 实施 的首要环节 , 因此 , 人 工气道的有效建立显得 尤为重要。本文根据 近年 来国内护理研 究的进展 和临床 工作 经验 , 从病房环境 、 心理护理 、 导管 固定 、 气囊管理 、 人工气道的湿化 、 吸痰技 术等方 面来 阐述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 。 关键词 : 人工气道 ; 管理 ; 新 进 展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7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3 ) 2 8— 0 1 0 6— 0 3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 1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 1](https://img.taocdn.com/s3/m/f4fad157de80d4d8d15a4ffa.png)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 气体通道。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
1.维持气道的通畅,预防误吸; 2.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保证肺通气和肺换气; 3.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缺点
1.导致一些上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丧失,如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 加湿作用和部分内防御功能;
四、人工气道的温湿化
正常的上呼吸道黏膜有加温、加湿、滤过和清除呼吸道 内异物的功能。建立人工气道以后,呼吸道加温、加 湿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 畅。
因此,保证充分的呼吸道温、湿化非常重要!
人工气道的温湿化
——蒸汽加温湿化
气道温度:32℃ -37℃ 气道湿度:100% 湿化器类型:带加热导线 湿化量:>250ml/天
人工气道的温湿化 ——气管内滴入
1.是一种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在吸痰前抽吸2-5ml生理盐 水注入气道,可迅速降低痰液泡沫的表面张力,从而稀释 痰液,使其易于吸出
2.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往往会造 成气道壁上细菌移位,而增高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 对病人不但没有明显的有利作用而且有着不可忽略的有害 作用和潜在的危害;
若脱出<6-8cm→重新插回气管插管 若脱出>6-8cm→放气囊拔出插管
警告:不得私自回纳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UEE的处理
若出现意外脱管的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若气管切开伤口未形成窦道时(即术后48h),给予简易呼吸
器辅助呼吸,立即请麻醉科医生会诊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做好再切开用物准备 配合做气管切开 若窦道已形成,给予充分吸痰,放气囊,回纳气管切开管,并
(二)气管切开置管的固定
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 系于套管两侧,将长的一段绕 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 一死结或打手术结,以防脱出; 松紧要适度,以一指的空隙为 宜。翻身时最好有两人合作, 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 一致性。
人工气道管理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和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管理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和护理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be22ec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9.png)
人工气道管理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和护理进展摘要:人工气道建立是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指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可保证气道通畅性,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但是,人工气道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气道原有解剖结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影响气道防御功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多项研究指出,加强人工气道管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使人工气道作用得以最大程度发挥。
本文就对人工气道管理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和护理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关键词:危重症;人工气道;护理引言危重症患者为紧急、濒危病症,需尽早进行有效诊治,避免造成重度伤害或者死亡后果。
人工气道建立在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但是,因操作、护理不当造成的危害同样不可忽视[1]。
近年来,临床对于人工气道评估、固定以及吸引等管理技术研究愈加深入,现综述如下。
一、气道评估实现有效气道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合理进行气道评估,动态、科学评估患者气道实际情况,可为护理人员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提供良好支持。
气道管理专家共识指出,气道评估包括以下方面:1、通畅情况及时评估气道的通畅性,若发现问题需及时进行调整、处理,避免发生其他严重后果。
2、固定是否妥当在患者临床治疗期间,伴随其体位变化,导管可能会出现移位、脱出等情况,因此,需重视固定,及时评估气道是否妥善固定,保证气道固定安全,并及时进行调整。
1.气囊压力及时评估气囊压力是否适当,维持气囊压力在25-30cmH2O之间。
以免气囊压力不当可能会造成漏气或气道粘膜的损伤,因此,需定期监测气囊压力,避免发生漏气或气道粘膜损伤现象[2]。
4、气道湿化气道湿化不足或者过度等均有可能影响人工气道应用效果,故需及时对气道湿化情况进行评估调整。
5、痰液性质痰液量、颜色以及性状等均可反映患者病情状况,所以,需及时评估痰液的量、色及性状,加强痰液观察,便于更好掌握病情状况。
6、耐受程度因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化差异性,为确保人工气道应用安全性,需每日进行评估,如有必要,及时给予镇静、镇痛处理以及约束保护措施等。
人工气道管理研究进展
![人工气道管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2e3f78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d.png)
【关键词】
人工气道;气道管理;呼吸机相关事件
基金项目:军队后勤科研计划重点项目 (
BLB18J
008)
DOI10 3760 cmajcn131368
20201014
00927
Adv
anc
eo
fa
r
t
i
f
i
c
i
a
la
机械通 气,平 均 呼 吸 机 利 用 率 为 24% ~47% [1-3]。
(
ven
t
i
l
a
t
o
r
a
s
so
c
i
a
t
edeven
t
s,VAE)、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 (
ven
t
i
l
a
t
o
r
a
s
s
o
c
i
a
t
edpneumon
i
a,VAP)、
气道黏膜损伤、肺不张等 [3]。人工气道管理包括人
自 20 世纪 80 年代 机 械 通 气 在 中 国 广 泛 应 用 以 来,
导管移 位, 其 他 固 定 组 的 导 管 移 位 率 为2 3% ~
4 5% 。在临床 工 作 中, 需 要 综 合 考 虑 患 者 情 况,
比如患者躁动状态、皮肤情况、面部毛发等,根据
患者气管导管固定要求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在多
项研究中,斜纹胶带固定相比于其他固定方法具有
更好的固定能力且并发症少、更经济,而导管易滑
种吸引方式的 VAP 发 病 率、机 械 通 气 时 间 和 病 死
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新进展
![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b31ded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b.png)
主动湿化技术是指通过特殊装置,将水分子直接送入气道内,以达到湿化目的。例如,使用雾化器、人工鼻、热湿交 换器等装置。
湿化技术的原理
湿化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增加气体中的水分子含量,使气道黏膜得到充分滋润,维持纤毛正常运动, 同时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
湿化技术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湿化技术的应用
湿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人工气道管理中,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创通气等。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湿化技术和装置。
新进展包括使用新型湿化器和智能温湿交换器等设备,能够更好地控制湿 化温度和湿度,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05
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的研究展望
湿化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湿化技术联合机械通气
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湿化技术可以改善呼吸道黏膜的功能, 降低呼吸道阻力,提高通气效果。
湿化技术联合吸痰护理
湿化技术可以软化痰液,使痰液更容易被吸出,减少肺部感染的风 险。
湿化技术联合抗感染治疗
通过湿化技术,可以维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和湿润度,增强呼吸 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的长期效果评估
1 2 3
肺功能评估
通过评估肺功能指标,如肺活量、呼吸频率等, 可以了解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对肺部健康的影响。
传统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如蒸馏水湿化、加 热湿化等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湿化过度、湿 化不足或温度过高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等。
新进展包括使用新型湿化器、智能 温湿交换器等设备,能够更好地控 制湿化温度和湿度,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
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滞留等原因,容易发生气道阻塞和肺部 感染。
人工气道的临床应用与管理策略分析
![人工气道的临床应用与管理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d8292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7.png)
人工气道的临床应用与管理策略分析人工气道是指通过机械手段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包括气管切开和插管两种方式。
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或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
人工气道的临床应用和管理策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首先,在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人工气道的应用时,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危险因素和临床需要。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呼吸衰竭、气道梗阻、昏迷等。
然而,人工气道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气管狭窄、误吸等并发症。
因此,在选择人工气道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患者本身的风险评估以及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
其次,人工气道的管理策略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正确的管理和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具体的管理策略包括定期更换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定期抽痰、预防感染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教育,帮助他们理解人工气道的重要性,并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术,以便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维护人工气道。
在人工气道的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应用的准确性和机械通气的调整策略。
人工气道的位置和深度应准确检查和测量,以确保通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机械通气的参数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如吸呼比、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等。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和评估患者的通气情况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机械通气的参数和治疗方案。
同时,人工气道的脱管和康复是管理策略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能够自主呼吸的患者,应逐步减少机械通气的支持,并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呼吸肌的恢复和功能的重建。
脱管的目标是患者能够独立呼吸,不再需要人工气道的支持。
脱管的过程需要严密的观察和评估,必要时可以利用一些支持性的手段,如引导性咳嗽、呼吸肌训练等。
脱管成功后,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和复查,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和保持。
总之,人工气道的临床应用和管理策略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应用人工气道时,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2a8afc79ec3d5bbfd0a74ab.png)
·92·
和持续滴注湿化两种方法:(1)间歇滴注湿化。将 湿化液用注射器滴人3~5 ml/次,1次/2 h。(2)持 续滴注湿化。将湿化液以静脉输液的方法排气后去 掉针头,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导管内5 cm,以4— 6滴/min的速度滴入,注入量>200 ml/d Ll引。也有 人提倡用微泵控制滴入速度,8—15 ml/h。间歇滴 注湿化的效果与持续湿化比较,持续滴注湿化的效 果优于间歇滴注湿化,它能使气道24 h保持湿润, 用微泵控制滴速效果更好,滴入量更均匀u1。。(3) 雾化吸人。常规每4 h 1次,加人相应药物进行雾化 吸人。徐春玲等¨21改良气管切开雾化吸人管喷头 的制作与应用。制作方法:(1)剪F输液器莫非氏 滴管下1/3部分作为喷头,保留输液管7 em(与硅 胶气管套管等长)。(2)将麻醉插管接头的细端嵌 接于硅胶管的一端。(3)将硅胶管另一端套人莫非 氏滴管内。将药物配好后装入雾化吸入器药杯内, 旋紧杯盖。取下雾化吸人器原带的扁喷头,将用莫 非氏滴管制作的喷头的粗端套入射管,将射管上方 的氧气管与氧气装置连接。打开氧气开关,将氧气 流量调至5 L。看到有雾气喷出后,将喷头插入气 管套管内,即可由患者或家属手持雾化吸人器进行 雾化。用毕,将喷头作为医用垃圾处理,其余部分用 1 000 mg/L有效氯浸泡20 min,再用无菌生理盐水 冲洗晾干备用。
湿化液吸人人工气道的温度应保持在32~37 ℃,不能低于20 cc,不能高于40℃。吸入气体低于 20℃可引起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气道过敏者还会 引起应急性反应诱发哮喘;吸入气体的温度高于40 ℃可造成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而且可 能会灼伤局部黏膜。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也应控制 在95%~100%。 6.3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 6.3.1湿纱布覆盖法。用无菌生理盐水湿纱布直 接覆盖于人工气道口的方式存在误区,湿纱布应做 成罩状。置于距人工气道口一定距离,湿化充分又不 会减少有效通气面积,且吸痰时不必反复取走湿纱 布,从而减少污染。卢丽华∽3等设计了一种气管切 开患者专用湿化罩,湿化时用小喷壶向纱布上喷洒 湿化液,避免外源性污染。 6.3.2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将湿化液从气管的导 管口沿导管内壁滴人。临床上可采用间歇滴注湿化
ICU人工气道的临床护理研究新进展
![ICU人工气道的临床护理研究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f70ee1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5.png)
ICU人工气道的临床护理研究新进展摘要:ICU人工气道的目的是解除气道阻塞,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和纠正缺氧,保证气道通畅。
除此之外,该措施的实施可以保护呼吸道,防止意外吸入,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ICU人工气道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许多学者对相关护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理论,为减少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临床护理;研究进展New progress in 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 of artificial airway inICUZhang Qiang.Department of critical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0Abstract: The purpose of artificial airway in ICU is to relieve airway obstruction, effectively remove respiratory secretions, improve ventilation and correct hypoxia, and ensure airway patency. In addi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easure can protect the respiratory tract and prevent accidental inhalation, 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life safety of patients. Therefore, ICU artificial airwa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 which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critical patients. Many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relevant nursing technologies and put forward new viewpoints and theori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airway and shorten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of patients.Key words: ICU; Artificial airway; 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 progress气道湿化主要是为湿润气道粘膜,稀释痰,应用人工方法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颗粒,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维持粘膜纤毛的正常运动、清除功能[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4
11
吸痰
吸痰的时机
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肺部感染的 危险性随吸痰次数的增加而增 加,因此不必频繁吸痰,只有当呼 吸道分泌物增多确需吸痰时才 吸。即必要时吸痰,首先进行评 估,肺部听诊有痰鸣音;呼吸机容 量控制通气时,排除呼吸机相关 因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相 关因素引起的气道阻力增高;在 压力控制通气时,排除因肺的顺 应性降低而引起的潮气量下 降;SPO2及血气分析的异常;排 除临床上常见的气胸、急性胸 腔积液、腹胀等引起的气道阻 力增高。
2020/11/4
吸痰时机
选择 吸痰管
吸痰
吸痰负压
注意事项
环境要求 室温22℃左右,相对湿度50%~70%,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 /d,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3次/d,定时通风换 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
2020/11/4
4
呼吸机管路系统的管理
在连续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呼吸机的管路系统(螺旋管、附 件)消毒不彻底易引起外源性感染,每日应更换1次。而频繁 更换呼吸机管道并不能减少污染,应以7d更换1次为宜。管 路中的冷凝水易引起细菌的寄植,是一重要污染源,平均细 菌浓度为2×105cfu/ml,应定时清除呼吸机管道内积水,勿 倒流回湿化器中,也不能灌入患者气道,否则,将导致大量细 菌误吸。因此,应将收集瓶置于管路的最低位置,并定时清
2020/11/4
7
由于呼吸道的不显性失水约为250ml/d,每日湿化液则不应
少于250ml。其所需的量根据痰液黏稠度来调整,将痰液的 性质及吸痰时在玻璃管内壁上的附着情况作为判断标准。 痰液的黏稠度分为3度:Ⅰ度(稀痰),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吸 痰后玻璃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如量过多,提示要适当减小 气道湿化。Ⅱ度(中度黏痰),痰液外观较Ⅰ度黏稠,吸痰后有 少量痰液在玻璃管内壁上滞留,易被水冲洗干净,提示气道 湿化满意。Ⅲ度(重度黏痰),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 吸痰后有大量痰液在玻璃管内壁上滞留,且不易被水冲洗干 净,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及肺部感染严重。气道湿化不足 易形成痰栓堵塞气道,肺部感染也随气道湿化的降低而增高。 湿化过度易造成黏膜水肿,气道狭窄,气道阻力增加,甚至诱 发支气管痉挛;也可导致体内水潴留,加重心脏负荷。气道 湿化方法的改进和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临床上常用的方法 有温湿交换过滤器(人工鼻)、蒸汽加温加湿、雾化加湿、 气管中直接滴注等。
2020/11/4
8
湿化液的选择
蒸汽加温加湿 将无菌蒸馏水倒入湿化器内,使水加热后产生蒸汽混入 吸入气中,达到加温加湿的作用。湿化器中禁用0 9% 氯化钠溶液或加入药物,因为溶质不蒸发,将在灌内形 成沉淀。美国急救治疗研究所推荐的湿度要求是 37mg/L(相当于32 5℃时的85%相对湿度),而国内文 献报道多为32~35℃或35~37℃。温度超过40℃易 引起呼吸道灼伤,温度过低易引起哮喘、寒战反应。
人工气道管理的临床 进展
2020/11/4
1
概述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 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建立分为喉上途径和喉下 途径。喉上途径包括经口、经鼻两种;喉下途径包括经环 甲膜和气管两种。目前常用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内插管和 气管切开。临床上首选经口明视插管术。气管内插管和气 管切开均能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内分泌 物及异物,增加肺泡内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提 高呼吸道气体交换率,有利于机械通气或加压给氧,利于气 道雾化及气道内给药等。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 正确建立人工气道并科学管理是重要脏器的功能保障和救 治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2020/11/4
9
雾化加湿
通过超声雾化器或在呼吸机吸气管道中安置 雾化器定期进行雾化吸入。持续雾化吸入湿 化气道可预防和消除痰液附着管壁形成痰痂,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Βιβλιοθήκη 2020/11/410
气管插管或套管中直接滴注
间断将湿化液0.5~2.0ml在吸气时注入气道内。而微量泵控制持 续气道湿化方法与间断定时湿化法比较,在减少气道湿化不良导 致的人工气道的并发症方面有明显差异,认为由微量泵控制持续 气道湿化符合人体持续湿化的要求。速度为15~25ml/h。对湿 化液的选择,要求湿化液渗透压必须适当,刺激性小,因为渗透压高 的湿化液具有刺激作用,可引起黏膜的炎症反应。国外已有许多 研究证明,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和溶解痰液无效。它进入呼吸 道后水分蒸发,形成高渗溶液,氯化钠沉积在气管壁上影响纤毛运 动,痰液变稠不易咳出。45%的氯化钠注射液因其吸收后在气道 内浓缩接近0.9%氯化钠溶液,对气道无刺激。另外25%NaHCO3 溶液或2%NaHCO3溶液具有皂化功能,可使痰痂软化,痰液稀薄, 其湿化效果也优于0.9%氯化钠溶液,而无菌蒸馏水湿化作用较强 但刺激性较0.9%氯化钠溶液大。
除收集瓶中的冷凝水。
2020/11/4
5
呼吸道管理
卧位 研究分析,仰卧位增加了细菌吸入到下呼吸道和寄植的危险,应抬高床头 15°~30°,定时给予翻身叩背,使黏附在气管支气管上的黏液堵塞物松弛 脱落,便于吸出或咳出。
2020/11/4
6
气道湿化
生理条件下,在吸气过程中,通过上呼吸道加温加湿 功能,使干燥、温度较低的空气逐步转化为湿润温 暖的气体,最终到达肺泡,参与气体交换,肺泡内的 气体温度为37℃,湿度为100%。人工气道建立后, 患者在吸气过程中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的加 温加湿功能,造成下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 干结,排痰不畅,加重气道阻塞,而湿化可以使其管 壁纤毛运动活跃,将附着于纤毛的黏液不断向上推, 到达喉部,有利于吸出。因此,气道的充分湿化十分 必要。
2020/11/4
2
人工气道的不良影响
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但对患者也有不良影响: (1)呼吸道的正常防御机制被破坏; (2)抑制正常的咳嗽反射; (3)影响患者的语言交流; (4)患者的自尊受到影响。影响的程度与人工气道的类 型、使用时间、护理质量有关。
2020/11/4
3
人工气道管理的临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