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生态学导论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O14000系列标准总体框架:
环境管理体系EMS(14001~14009) 环境审核EA(14010~14019) 环境标志EL(14020~14029) 环境行为评价EPE(14030~14039) 生命周期评估LCA(14040~14049) 术语和定义T&D(14050~14059)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14060)
土壤酸化:酸性气体随降雨、降雪或直接进 入土壤所致。
水体酸化:大部分酸沉降首先是降落到土壤 上,然后由地表径流汇入江河和 湖泊等水体,引起水体酸化。
研究内容
大气: 减少二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排放。
土壤和水体:
溶解有机物在土壤和水体酸化过程中的作用; 环境酸化缓冲容量及临界负荷; 适合特定流域或区域的酸化模型的建立; 结合酸沉降负荷、地质特征、水文条件等因素
剧毒农药,而用害虫的天敌去抑制害虫; 简化居室装修尽可能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室内盆栽能吸收有害气体的花草; 研制无磷洗涤剂; 少食用高脂肪食品; 适当延长清洗蔬菜、水果的时间和次数,
以清除表面残留的农药等。
第二节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新思考及行动
一、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
1.现代生态道德与生态伦理学
进行的酸化敏感性区划和酸化趋势预测等。
六、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
环境荷尔蒙
扩散于环境中、能使人和动物的生殖机能 产生混乱并形成生殖障碍的一类化学物质的总 称。它是被人类广泛使用并积累于环境中的合 成化学物质。
代表物:DDT等农药,PCB类工业化学物质, 二呃英等致癌物质以及女性使用的雌 素酮等合成荷尔蒙DES类医药品。
二、人类行为方式的重要转变
1.工业生态学
工业生态学
指依据生态学的原理,根据可持续 发展和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研究 和进行工艺设计以使工业生产系统 及其与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流和能 量流,实现原材料循环再利用、减 少资源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或对环 境无伤害为目标的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
零排放、替代材料、非物质化、功能经济
四、资源短缺的危机加剧
1.水资源 数量上匮乏,水质的恶化-水质性缺水
2.土地资源 严重匮乏
3.能源 一段时期内能源消耗主要还是不可再生能
源。消耗水平的差异仍存在,使用总量继续增 加。
4.矿产资源 不可再生、可耗竭性、区域分布不平衡性、
动态性。
人口/108,耕地面积/108hm2
60
50
பைடு நூலகம்
世界人口
40 世界可耕地总面积
2.ISO环境质量标准体系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非政府性国际机构
宗旨 便于国际合作和统一技术标准。
目的 主要任务
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及其有 关活动的开展,以利于国际间物资、 信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交流和互相 服务。
制定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 准化工作,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研究 有关标准化问题。
(3)生活环境
在全球各大洲,由于人类的开发和人口 的增长,使自然生态环境的面积不断缩小, 尤其是人口迅速增长已经超出当地资源承受 能力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增长使居民的正 常生活环境难以得到保证。
二、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变化
指“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 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土壤生产力、海 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以及生态系统 的改变)”。
1、环境荷尔蒙的主要来源
环境荷尔蒙主要存在于空气、水和食物中。
空气:焚烧垃圾废物;生产过程中的某些泄 露;建筑材料、家具、日用品的挥发 物。
水:水中的荷尔蒙类物质主要来自于工厂 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雨水。
食物:食物中若含有荷尔蒙类物质,对人类 的危害最大。
2、环境荷尔蒙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禁止焚烧各种垃圾废物; 禁止生产和使用含环境荷尔蒙化学物质的
其二是全球气温变化有明显地域性差异,就 每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增暖幅度亦不同,不 少地区的气温变化很小,甚至有些地区的气 温反而呈下降趋势。
平均全球温度变化/ ℃
近10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普遍变暖。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0.0 -0.5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
从伦理学角度看,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是:
公平 包括代际公平以及不同地域、不同人群 之间的代内公平。
和谐 是指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的和谐。 (徐嵩龄,1999)
根据生态伦理学的观点,两个根本原则: 介入原则:人有正当的理由介入自然环境中。 制约原则:自然环境对人类行为具有制约力。
植被破坏引起大气中CO2浓度升高也是引 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2.水气
水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很低,但其变化会通 过许多途径影响全球气温。水与汽之间的转化 需要释放或吸收大量热能。因此,空气中水分 含量的多少必然对气温产生影响。
3.植被变化 吸收二氧化碳 调节功能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吸收、反射太阳能 对全球气流循环有调节作用 对土壤、大气及地下水平衡分布起重要作用
生态道德
指人类所特殊拥有的,凭借社会的舆 论、内心信念以维护人与自然生态系统整 体和谐发展为目标和善恶标准,在心理意 识、情感、观念和行为习惯上调节人与自 然关系的规范体系。
(郭铮儒,1998)
(1)生态伦理学及其研究内容
生态伦理学 一门阐述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中生态道
德的学科,是生态学与伦理学相互渗透而 形成的交叉学科,学科的任务是应用道德 手段从整体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大气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是通过对阳光的散射作用而对 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它能造成天空的混 浊和能见度的降低,进而影响对流层能量平衡, 使低层大气和地表温度下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人体的健康 心血管、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增多。
(2)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加剧全球旱涝灾害的频率和程度。
0.6 0.4 0.2
0 -0.2 -0.4 -0.6 -0.8
-1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年代
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IPCC,1995)
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
其一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气 温的变暖并不是持续的,从20世纪40年代 到70年代气温约下降0.05℃。
研究方面:
研究人对其他人应尽的生态道德义务和责 任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的 。
研究人类对其他生物应尽的生态道德责任 和义务动物伦理学、生物伦理学、濒危物 种伦理学。
研究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职责和义务个 体、生物群落或生命网络之间机能整体性 的特征。
研究生态过程,引导人类文化发展方向。
ISO9000标准
为设计和记录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程 序和具体做法提供了指导,在世界范围内 得到了各国企业的广泛认同。
ISO14000系列标准体系
不规定具体的操作方法或企业必须遵守 的、数值化的或其他形式的性能标准,它的 宗旨是为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的基础,帮助企业达到其环境目标和经济目 标。
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伦理观与其他伦理观的比较
主体 客体 旁观 生态 生态 体
评价基础
强化的人类中心主义 人 自然
人类利益
弱化的人类中心主义 人 自然 人 人类及其环境利益

人人

人与自然协同进化 生物 环境 人 人与自然协同进化
弱化的非人类中心主义 生物 环境 人 人和自然利益
强化的非人类中心主义 生物 环境 人 非人类利益
(2)淡水资源
河流干涸、湖泊消失、地下水位下降, 淡水供应危机日趋严重。水资源的严重不足 将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3)能源
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 的提高,能源的消耗将更多。一段时期内仍 然以矿物燃料为主。
人均能源消耗量的这种高增长,使人口 低增长率也会对能源的总体需求产生极大影 响。
生态伦理准则 社会伦理准则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伦理
生态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叶平,1994)
(2)生态伦理的某些理论观点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
生物中心主义 核心观点:把价值的焦点归于生命体,包
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代表人物:施韦兹。
生态中心主义
核心观点:以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环境即 “大地”健康和完善为尺度的 整体观,又称为“地球整体主 义”。强调大地是与人共存的 一个“社区”
提 出 者:A.莱奥波尔。
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伦理观
人与自然协同进化
反对把地球环境承载能力看成是固定不变的 和只有停止经济增长才能与环境保持和谐的 观点。
相信社会可使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按环境 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环境定向发展,从而增 强地球环境的承载能力,即增强社会发展的 自然基础,在社会与环境进化的动态过程中 寻求协调与和谐。
30
按现有生产水平 20 所需的耕地面积
10
现有生产 现有生产 水平翻番 水平翻两番
1650 1700 1750 1800 1850 1900 1950 2000 2050 2100
年代 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的供求
(Meadows, 1972)
五、环境酸化
大气酸化:即大气含有大量人为排放的酸性 气体。自然界自身也排放酸性气 体,但就总量而言,人类活动的 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2/3。
ISO14000具有权威性、普适性、自愿性、 可操作性和持续性等基本特点。
3.自然保护
自然保护区
依据法律经政府批准确定的,具有 生态学特殊价值或功能性质的各类 特定保护区域(包括陆地、水域和 湿地等)的总称。
保护对象: 主要是著名的、典型的生态系统及 其所含生命系统所构成的特殊生态 功能。
野生种灭绝、局部范围灭绝、亚种灭绝和生 态灭绝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几种常见形式。
最重要的人为干扰有以下五个方面:
栖息地的破坏 环境污染
滥杀滥捕
气候变化
盲目引种
过度采伐 栖息地丧失
外来种影响 污染
小而分散的孤立种群
种群数量不稳定性
近亲繁殖
种群减小
消失或灭绝 全球物种濒于灭绝涡流图(钱易,1999)
(3)改变原有的植被类型和物种结构 物种灭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增加。
(4)导致海平面的升高 海滩面积相应减少。
(5)农业生产的影响 产量增加,农业格局改变。
三、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 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通常包 括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 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3.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收入与住房条件
人口增长率下降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的 收入增长最快。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 界至少有1亿人没有住房,若人口增长不 能有效控制,无住房阶层的人数还将会继 续增加。
(2)教育和医疗
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医疗保障的形势 非常严峻,婴儿的死亡率一般都很高,人 口的平均寿命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特点 第二节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新思考及行动 第三节 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特点
2.对资源和能源的影响
(1)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全球森林面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减少, 森林的破坏使生物栖息地的面积不断缩小, 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灭绝的速度还将加 快。
1860 1900 1940 1980 2020 2060 2100 年代
全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温度变化(仿Gates,1993)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分析: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存在于大气中的某些痕量化学物质和 存在于对流层中的臭氧具有吸收太阳 能在近地表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 温的作用。
温室气体 具有温室效应作用的气体被称为温室 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 氮、氯氟烷烃、六氟化硫和臭氧等。
生态观
生态学基本观点 生态学基本规律
生态哲学
生态方法
生态学认识论 生态学思维方式

(描述)社会生态学、人类生
然 哲
人与自然生态关系
态学、经济生态学

(评价)生态价值论、生态权
力论、生态利益论
生态伦理学
人类中心论
人与自然生态伦理理论 非人类中心论
伦 理
人与自然协同进化论

社会伦理学
人与人的生态关系伦理
工业
人口 规模与资源利用
农业
CO2增加
氮的地化循环
土地利用、土 地覆盖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全球变化主要内容及其相互联系(据Vitousek, 1994) (线条粗细表示作用的大小)
温差/ ℃
气候变化一般包括气温、降水和海平面变化。 研究表明:过去100年里,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了0.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