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明的概念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广义的文明是文化发展积极
成果的总和,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狭义的文明是指与野蛮相对的理性社会体系。
2.文化的概念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后天获得的并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一切事物。狭义
文化的定义则是文化是一定社会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
3.文化与文明的区别表现的方面(1)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
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2)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3)从表面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跳跃发展过程;(4)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
4.文化与教育的基本关系(1)文化是本质性的,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定人类
文化的表现。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教育而言,可分为紧密的两个部分:教育理论和教育活动。两者实际上分属文化的不同层面,教育活动隶属文化的制度层面,而教育理论隶属于文化的精神层面。文化的流变制约着教育发展的历程。原始的文化形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的;奴隶制社会,教育逐步成为专门的社会裎活动,学校成了专门施教的场所;当信世界中,现代化已成为一个中心议题,教育的现代化成为尽然。(2)教育作为文化形态,又反作用于文化整体,使自身体现出深刻的文化上的意义。保存文化、维持文化生存是教育的基本职能;教育可以传播外来文化、蕴育、创造新文化、促进文化变迁;教育可以整合、控制文化,文化结为一体,增强文化自身的凝聚力。
5.教育文化学的概念教育文化学是运用文化学的理论框架来研究教育与文化以及教育
中的文化现象,主要是一定群体共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规范。教育文化学被规定为分析教育活动中的文化现象、探讨教育与文化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6.
7.与教育文化学相关学科的研究对象及相互关系教育文化学研究教育与文化(一定群
体共有的思想和价值规范),教育人类学研究教育与人(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如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教育文化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社会学分别以教育中的文化、人、社会三个方面为研究域,侧重的方面不同,研究的范围与重点为也有所不同。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文化、人与社会三才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三门学科在研究中也不免出现一定程度的交叉。
8.传统文化中形成中的教育文化观(儒家)孔子力主“仁政”,要求在先庶后富的基础
上有成效的发展教化,通过教化维持社会秩序。孔子利用教化和教育维持等级制度、进行文化控制的思想。孟子反动墨家的“兼爱”,提倡“仁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就是教育。孟子注重教育在维持政治制度、控制人们思想观念的作用。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体现了文化与教育相互关系的思想,他认为要实行“有为而治”,首先要实行文化选择,实现思想的统一。
9.儒家代表人物注重的是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
10.19世纪教育文化观的新进展的西方思想家康德、黑格尔、费希特、赫尔巴特、第斯
多惠(首次阐述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问题,还提出了教育中的“文化适应性原则”)11.赫尔巴特的思想观点赫尔巴特要求教育要使人具有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
仁慈、正义和公平或报偿,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养成这些品德。只要在人们的头脑中树立了这些观念,任何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就不会出现。赫尔巴特所谓的“自由”、“完善”等观念,实际上就是维持和巩固当时普鲁士君主贵州统治的道德观念。他试图
通过五种种道德观念的传递,努力形成得“完美”、“善良”的道德品质,实现文化上的控制,并进而“将世界导入正轨”。
12.多维视野中的教育文化观有哪些学派?(1)文化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狄尔泰、斯
普朗格、李特、福利特纳、鲍勒诺夫;(2)实用主义:教育与文化关系的全面阐述,代表人物:杜威;(3)改造主义:教育是改造文化的工具,代表人物:康茨、拉格。13.文化传播的概念文化传播是文化是从一社会到另一社会、从一区域到另一区域以及
从一群体到另一群体的互动现象。
14.文化传统的概念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各种思想规范、观念形态的总称。文化传统的落
脚点在于“传统”,它不可捉摸却无所不在,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从而形成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而言之就是民族精神。
15.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在于“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
的,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16.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1)传统文化是比较具体的,而文化传统比较抽象的。
(2)传统文化指历史上凝固了的文化的现实运动,是已经定型了的、过去的东西;文化传统则是联结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动的流程,它是处于不断制作和创造之中的尚未定型的东西;(3)文化传统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在民间传播与发展的表现,而传统文化又是文化传统的发展后的继承;(4)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17.大传统的概念大传统指某种优势文明的文化形态表现于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
的传承规模,它是相对于小传统而言的。
18.小传统的概念小传统指具有地方社区或地域性特点的文化传统
19.文化传统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无论是大传统还是小传统,都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
价值体系、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语言符号。这四个方面相依不离、相分不杂,构成了文化传统的基本内容。它们融汇于教育活动过程之中,制约着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20.文化传统包括哪些类型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规范和思维方式,主要体现为隐形文化,而
知识经验和语言符号则主要体现为显形文化。
21.教育所进行的文化传播对文化发展有哪些意义?(1)教育所进行的文化传播保存了
文化,维持了文化生存。(2)它促成了文化积淀,塑造了民族性格。(3)它可以促使文化增殖。
22.濡化的概念濡化是部分有意识、部分无意识的学习过程,靠老一代指示、引导并强迫
年轻一代接受传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发生在同一文化内部的纵向的传播过程,是人及人的文化习得和传承的机制,本质意义上是人的学习与教育。
23.濡化与教育的关系濡化与教育一样,都可用来描述文化现象,提示文化某一方面的
牲,可以说,它在许多方面与学习类同,更与教育相似。但由于它在密闭涵养着无意识与有意识学习两个方面,较教育宽泛;而在学习内容上仅指文化传统的传承,又较教育狭窄。
24.怎样看待“文化滞后”文化滞后突出的表现在传播拷打证书传播价值的不一到致上,
即技术的传播一般总是先于价值观念、规范等的传播。
25.涵化的概念涵化意指由不同文化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因持久的相互集中的接触,两
者相互适应、借用,结果造成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了大规模的文化变迁。26.涵化与濡化的关系涵化的方式很难与濡化的方式相同。在这两者中,人的认知方式
和心理活动过程是不同的。虽然涵化与濡化一样,离不开已有的经验,但是,因为我们已经从所属的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心理结构,并将它应用到我们的经验之中,所以会产生一些问题。在涵化中,我们使用的是濡化的客体图式,而不是由简单的心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