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塑胶类模具结构详解
塑胶模具基本结构详解
塑胶模具基本结构简介1模具基本结构1.1二板模1.2三板模1.3热浇道2流道与浇口2.1流道形式2.2浇口设计3冷却系統3.1一般水3.2冷冻水3.3油温4顶出系統4.1二段顶出4.2强制顶出5倒勾处理5.1滑块(內滑块)5.2斜销5.3强制脱模第一单元模具基本结构图9工件浇口料销1.1模穴的配臵1.1.1对单穴之情況:<A>对于需要中央进浇之情況图10由中心进浇直达分模线图11传统式之模具基本构造图12三板式之模具基本构造图13由中心进浇直达分模线<B>对于侧向进浇之情況:图14单穴侧面进浇方式图16热浇道模于偏离浇口之应用实例第二单元流道与浇口2-1前言模具设计的必要条件是要有广泛的知识领域。
根据成形品的形状及性质。
考虑其材料将如何射入,成品将如何取出以及模具机构为何等问题。
欲适当的处理这些问题,则必须充分的了解常用的基本机构及处理方法。
在此让我们一一的介紹射出成形模具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基能。
2-2材料的流通机构2-2.1注道注道是从成形机构的喷嘴至流道之间,有一段锥形的孔道,以引导材料进入模穴中,是模具构造中最先与材料接触的部位。
其前端孔径较小,末端孔径较大,锥孔斜度约3~5度。
注衬套前端之R 需大于喷嘴之R约0.1mm,以便与喷嘴密切接合且小端孔径须大于成型机之喷嘴孔径约1mm程度。
如图17所示。
H部份约3~5mm。
图17 注道衬套2-2.2流道流道是从注道之末端至浇口之间的通路部份。
也是影响材料流动关系最密切的部份。
例如模穴充填不足等不良原因,大多由于流道问題而产生。
流道的断面形状可采用如图18所示之形式,一般以圆形或梯形较适宜。
为减少流动阻力,其表面必须加以研磨。
並考虑其段面积的大小及材料损失。
流道的断面积约图18 流道的断面关系2-2.3 浇口流道的終点,模穴的入口称为浇口。
浇口在射出成形模具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系因其具有下列的功能:(1)控制注入材料的流动状态,如流量及流速等。
(2)减轻入口附近的残余应力,防止产生裂痕和收缩之影响。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
五.脫模與頂出機構
頂出系統有如下几 類﹕ 1.圓頂針
2.扁頂針 3.套筒 4.頂出塊 5.脫料板 6.斜銷 7.氣頂 。
5.1 脫模與頂出機構
(1).圓頂針
其類型可分為﹕單節頂針和雙節頂針
5.2 脫模與頂出機構
(2).扁頂針
扁頂針:成品空間較小rib較深﹐不易排 部較合適的圓頂針時采用扁頂針
定位環 注口襯套
大拉杆
上固定板 剝料板
料頭
小拉杆
撥塊
開閉器 公模仁
滑塊 公模板 上頂出板 下頂出板 支撐柱
母模板 母模仁 定位塊(上) 成品 導柱 回位銷 定位塊(下)
模腳 下固定板
3.1 倒裝模結構介紹
由于成品的特殊結構 或者成品的外觀需 求﹐致使進膠與頂出 在成品的同一側﹐這 樣的模具結構叫做--倒裝模
六. 模座系統 導套
導向裝置
包括公母模板的導柱﹑ 導套(GP,GB)﹐
頂出板的導柱﹑導套等(頂 板導柱EGP).
回位銷 (RP)
頂板導套 頂板導柱 導柱
6.1 模座系統
定位裝置
凸台
定位塊
導柱 凹坑
模板定位機構
模仁定位機構
一.澆注系統
1.1 兩板模澆注系統---圖一
與注射機台的噴嘴相配合
PL﹕ 分模面
澆口 分流道 主流道 橫流道 豎流道
1.2 兩板模澆注系統---圖二
分流道 冷料井 澆口 橫流道 冷料穴
1.3 三板模澆注系統
優點﹕開模時自動斷料﹐殘余痕跡小 缺點﹕加工困難﹐壓力損失較大。
1.4 熱流道澆注系統
公模
母模
3.2 倒裝模結構介紹
上固定板 上下頂出板 模腳 公模板 公模仁 母模仁 母模板 下固定板
塑胶模具结构详解
塑胶模具结构详解塑胶模具是塑胶制品生产中必不可缺的工具,主要用于将熔融状态的塑胶物料注入模具中,通过冷却固化后得到所需要的塑胶制品。
塑胶模具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着塑胶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塑胶模具的结构设计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塑胶模具的结构。
首先,塑胶模具的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模具座、模腔、模芯、导向机构和顶出机构。
1.模具座:模具座是塑胶模具的支撑结构,通常采用钢板焊接而成。
模具座上装有模腔和模芯,通过模具座上的定位孔与注塑机上的模板定位销相连接,保证模具的准确定位。
2.模腔:模腔是塑胶模具中用于成型的腔体部分,它的形状和尺寸与最终产品的形状和尺寸一致。
模腔一般由高硬度、高耐磨的钢制成,以保证模具的耐用性。
模腔表面经过抛光和处理,以保证成型产品的光洁度。
3.模芯:模芯是模腔的补充部分。
在注塑过程中,塑胶材料被注入到模腔中,模芯起到的作用是使模腔中的塑胶材料在注射后能够顺利排出,并保证成型产品的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模芯一般用低硬度、低摩擦系数的钢制成,以减少与模腔的磨损。
4.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用于保证模腔和模芯的准确定位,以防止注塑过程中的偏移和动作不平衡。
通常采用导柱和导套的组合形式,导柱固定在模具座上,导套安装在模腔和模芯上,实现模腔和模芯的相对运动。
5.顶出机构:顶出机构用于将成型后的产品从模具中弹出,通常采用弹簧和顶出杆的组合形式。
顶出机构应设计合理,力度适中,以保证成型产品的完整和表面的光洁度。
除了上述主要部分之外,塑胶模具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加上一些辅助结构,如冷却系统、进胶口和排气口等。
冷却系统用于将模具中的热量迅速带走,以保证模具的温度恒定,提高生产效率;进胶口用于塑胶材料的注入,排气口用于排除模腔内的气体。
总之,塑胶模具是实现塑胶制品生产的关键工具,其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成型质量、生产效率和模具耐用性等方面的因素。
上述介绍的塑胶模具结构是基础的结构设计,具体的模具结构设计还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塑胶模具基本结构详解
塑胶模具基本结构详解塑胶模具是在塑料制品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工具,它是将液态塑料注入模具中,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处理后形成的产品。
塑胶模具的基本结构是由模具基板、模具芯、模具腔、模具导板、模具定位销、模具螺栓和注塑系统组成。
1.模具基板模具基板是塑胶模具的主要承载部分,是模具的基础结构,其质量主要决定了整个模具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通常情况下,模具基板是由钢材制造而成,其材质应该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高韧性以及耐高温的特点。
2.模具芯模具芯是模具中用来预留产品中空部分的一个孔,通常直接与注塑系统相连。
在塑料模具的制造中,模具芯的加工难度较大,生产过程中需要高精密度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可以利用CNC机床进行加工。
其中,最为常见的模具芯形状包括圆柱形、方形、各种不规则形状等。
3.模具腔模具腔是指模具中用来成型产品的部分,由于涉及到产品的外观、尺寸、表面光洁度等因素,因此模具腔的加工难度也相对较大。
模具腔需要具备高度精密度的尺寸和表面处理,通常要求采用光学除毛刺技术和精密抛光技术来完成。
4.模具导板模具导板是指在塑料模具中,用来固定模具芯和模具腔的位置和方向关系的部件。
通常情况下,模具导板由优质的合金钢、特种材料等制作而成,确保了模具芯和模具腔之间的高度一致性和整体稳定性。
5.模具定位销模具定位销是模具中用来保持模具芯和模具腔对准的重要部件。
其主要作用是确保注塑过程中的模具对位,从而保证了最终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模具定位销的数量一般根据模具的大小和复杂度来决定,通常为1~16个。
6.模具螺栓模具螺栓是模具中用来连接、固定模具芯和模具腔的部件。
由于注塑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压力和温度冲击,因此模具螺栓的材质必须具有高韧性、高强度和高耐磨性等特点,以保证模具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耐用性。
7.注塑系统注塑系统是塑胶模具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塑料熔化,将熔融塑料注入到模具芯和模具腔中,从而形成最终的产品。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进料系统、加热系统、注塑系统、保压系统、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等。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PPT课件
各型式模具运用之场合。。。。。。。。。1 模具结构简介。。。。。。。。。。。。。2 模具各零件功能简说。。。。。。。。。。3
.
两板模﹑三板模使用场合例
2
单一模穴直接浇口 采用两 板模
多模穴普通浇口 采用两 板模
单一模穴多点进胶 (针点)采用三 板模
.
成品
简单二板模结构(一)
3
編號 名稱
類別 編號 名稱
1>防止顶出板与下固定板整面接触, 而导至的不平衡,
2>避免铁削掉在固定板上,不易清理
规格:d=20x5L,d=25x5L,d=30x5L三种
最常用的规格: d=25x5L
d S.T.P
22
23
.
滑块入子线位置 (a or b)
.
两板半模
滑块入子线位置 不影响外观
两板半模使用例(二)
9
.
两板半模使用例(三)
10
兩板半模開模過程 A
(第一次開模) B
.
两板半模使用例(四)
11
.
热胶道使用例(一)
12
上固定板 流道板 熱膠道承板
母模板
在流道施以电热线圈加热,保证流道一直是熔融状态,可节省流道废料及缩 短冷却时间!
间隔板(Spacer Plate)
亦称脚垫﹐此板装置在公模板与下固定板之间﹐其功能为确保成 形品的顶出距离。
.
各零件功能(三)
18
公母模承板(Support Plate):
此板具有固定及补强之作用﹐使公母模板不因射出压力而发生弯 曲变形。
定位环(Locating Bushing):
模具上定位环与成形机固定盘上之定位孔配合﹐并使成形机之喷嘴 与灌嘴得以对正﹐进行成形操作。
塑胶模具结构解析
顶针面板
顶针底板
Hale Waihona Puke 顶针图示,产品在顶出时,是依 靠顶针,斜顶,司筒顶出的
司筒针,固定于底板上,顶针 板顶出时,司筒针保持不动
司筒,作用:当产品上有环形骨位, 而且骨位的高度比较高,出模很容 易粘模时,则要考虑做司筒
此孔直接与啤机的射咀接触,
唧嘴 水口
产品
前模仁
斜边,作用:在开模时,若行 位的弹簧不起作用则斜边
会带动行位向后退出(斜边 固定在前模上)
前模仁
铲基,作用:在合模时,依靠斜 面将行位向前推进,铲基固定 在前模上(铲基与行位的配 合面为斜面)
行位,装于后模上
行位垫片,用于增 加行位的耐磨性
后模仁
前模开模后的位置
开模后,行位依靠斜 边和弹簧的力而向后 退出
弹簧
在行位向后退出后,顶针板向前推进,产 品即可顶出后模仁,此时产品已完全脱 模,可用手取下产品
产品有扣位,所以需要做行位,行位的形状如图所示
此两个扣位要在行位退出后,产品方可顶出,
行位未开模时 的状态
行位压块 行位
行位开模后的状态
斜顶
行位
回针
后模模胚
0.5 mm
斜顶出模后的状态,斜顶与产品扣位之间距离 要有0.5mm以上,才能保证产品出模不会扣到斜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司筒 司筒针
红色框为斜顶,出模时,斜顶沿绿色箭头方向移动,在斜顶里的扣位与 斜顶脱离后,产品方可脱模
此角度大于90度,出模时斜 顶沿着斜方向向上顶
塑胶模具结构详解
PA66 SPVC TPU PMMA PBT
1.0~2.5 1.5~2.5(2.0)* 1.2~2.0(1.6)* 0.5~0.7(0.5)* 1.3~2.2(1.6)*
ABS
1: ABS俗称超不碎胶,是一种高强度改性 PS 。
2:三元结构的ABS兼具各组分的多种固有特 性:丙烯 腈能使制品有较高的强度和表面 硬度,提高耐化学腐蚀性和耐热性;丁二 烯使聚合物有一定的柔顺性,使制件在低 温下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较高的冲击 强度而不易脆折;苯乙烯使分子链保持刚 性,使材质坚硬、带光泽,保留了良好的 电性能和热流动性,易于加工成型和染色。
(5)免胶料流动出现“跑道”效应、使胶件产生困 气、熔接痕现象:止口位胶片潜入浇口、避免表面 气烘胶片、胶柱入浇口,表面易产生气烘外表面 有气烘。
(7)避免浇口处产生气烘、蛇纹等现象。
(8)胶料流入方向、应使其流入型腔时、能沿着型腔 平行方向均匀地流入、避免胶料入浇口在长度方 向均匀地流入、避免变形成品为透明胶片成品不 直接入浇、避免表面气烘、蛇纹流动各向异性、 使胶件产生翘曲变形、应力开裂现象。
四:模具的内部结构设计
1:模具的胶位设计 胶件壁厚应均匀一致,避免突变和截面厚 薄悬殊的设计,否则会引起收缩不均, 使胶件表面产生缺陷。
2:胶件壁厚一般在1~6mm范围内,最常用 壁厚值为1.8~3mm,这都随胶件类型及 胶件大小而定。
2:模具骨位的设计、
(1) 胶件骨位其作用有增加强度、固定底面壳、 支撑架、按键导向等。 由于骨位与胶件壳体连 接处易产生外观收缩凹陷;所以、要求骨位厚 度应小于等于0.5t(t为胶件壁厚) 、一般骨位厚 度在0.8~1.2mm范围。
模具构造讲解
目录
一:模具的分类 二:模具的结构 三:常用注塑材质 四:模具的内部结构设计
注塑(塑胶)模具介绍及典型结构分析
2.2 单分型面注塑接具
2.3 双分型面注塑接具
•
双分型面注塑模具具有两个分型面,如 图所示。标有A--A符号处为第一次分型面, B—B符号处为第二次分型面。第一次分型 的目的是拉出浇道的凝料,第二次分型拉 断进料口使浇道的凝料与塑件分离,从而 顶出的塑件不需要再进行去除浇道凝料的 处理。 • 双分型面注塑模具常用于点浇口进料的 单型腔或多型腔模具。点浇口直径通常为 1mm左右。
5.3 注塑机与注塑模具的关系
• 如图所示,注塑模具的动模板4与注塑机动
模座2用压板螺钉相联,定模板7和定模座8 用螺钉与注塑机相联。
5.3.1 注塑量与塑件质量的关 系
• 1.理论注塑量 • 理论注塑量是指注塑机在对空注塑的条件下,
注塑螺杆(柱塞)作一次最大注塑行程时,注塑装 置所能达到的最大注出量。理论注塑量一般有两 种表示方法:一种规定以注塑聚苯乙烯(Ps)塑料 (密度约为18/cm3)的最大克数为标准,称之为 理论注塑质量;另一种规定以注塑塑料的最大容 积(cm3)为标准,称之为理论注塑容量。 2.实际注塑量(质量或容量) 根据实际情况,注塑机的实际注塑只是理论注塑 量的80%左右
4.2.4 其他形式的模架
4.3 注塑模具标准模架的选用
• 模架的选用与塑件的尺寸大小、形状及模
具设计师的设计风格以及模具制造所具有 的生产设备有关。此处以图4—7所示的具 体的塑料件为例,来说明怎样选用模架。
• 若浇注系统采用点浇口进料,手动脱落浇
口则可选择小水口的EA,EB,EC,ED型号 模架,模架尺寸的大小及各板的厚度都可 以根据塑件的尺寸自己选定,根据所选个 同类型的模架,设计的模具结构大致如图 4—8所示,由于图形较简单,省略了剖面 线。
塑胶模具结构介绍
有斜度抽芯
19
6 :斜顶
动模侧斜顶原理:斜顶是在产品顶出过程中,由于斜度作用,斜顶水平方向脱出产 品之倒勾位置 。 定模侧斜顶原理:模具在开模过程中,带动定模侧斜顶机构运动,由于斜度作用, 斜顶水平方向脱出产品之倒勾位置 。(此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斜顶一般用于成形行程较小之产品内侧或侧面倒勾,多用于卡勾(卡勾孔)成形。 产品设计时注意,斜顶在脱模过程中不能有胶料阻挡,需考虑足够之行程让位。
大时(大小35mm)时,采用油缸带动抽芯较多。
导销
压弓
抽芯方向
产品
抽芯
说明:图示中结构,导销和压弓装在定模侧, 抽芯、抽芯滑座,侧向导轨装在动模侧。
抽芯滑座
侧向 导轨
18
5-2 :较复杂之抽芯结构示意图
产品设计有侧向抽芯时,尽量简化产品结构,采用水平方向抽芯节省成本。 例如图中有斜度抽芯和内抽芯,结构较复杂,模具加工成本就会较高。
定模侧 斜顶
脱出产品
动模侧 斜顶
斜顶运动 方向
20
7 :顶出机构介绍
顶杆:顶杆有圆顶杆和扁顶杆,是最常用的顶出零件。 司筒:司筒结构由司筒和司筒杆两种零件组成,用于环形形状顶出。 推板:有些产品,由于结构原因,需用推板顶出,如图示。
产品
顶杆
司筒
成形 镶块
推板
司筒杆
推板 顶出 方向
推板
顶出
状态
21
8 :进浇方式介绍
插破
局部分 模面
插破(分模面)
备件注为:模图具示镶中块灰示1色意7 零。
5-1 : 抽芯
抽芯:当产品有侧面结构或其它要求,在开模方向不能正常脱模时,需要 设计侧向脱模机构,抽芯是最常用的一种。
塑胶模具的基本结构
流道系統-示意圖與實品 浇注系统
尽短原则 平衡进入原则. 大与小的综合考量(阻力、殘余应力、 材料、保压、冷却时间)
浇注系统
流道设计考虑因素:
浇注系統-澆口形式
直接澆口 方形邊緣澆口 搭接澆口 扇形澆口 薄膜澆口 圓盤澆口 點狀澆口 潛狀澆口
普通滑块抽蕊结构
1.8.4 成型零件系统
后模HALF滑块结构
1.8.4 成型零件系统
前模HALF滑块结构
1.8.5 成型零件系统
1.8.4 成型零件系统
常见分型面处理方法
分型面应沿产品的外形拉伸,尽量避免线或点封胶
1.8.5 成型零件系统
常见分型面处理方法
如果沿产品外形拉伸会产生尖角,可采用以下的方法避免.
1.9.10 浇注系统
1.4 环形浇口:环绕型芯均匀进入型腔,充模状态较好。但环形浇口的凝料切除比较困难。
浇注系统
1.5 盘形浇口:适用于管状或扁平和浅的环形塑件。 优点:进料点对称、充模均匀、能 消除熔接线。 缺点:浇口凝料常用冲切法切除;
1.9.11 浇注系统
环形入口的自动化结构实例
此小端取D2.0~3.0 此大端取D-0.5(D指流道直径) 应用图例 牛角澆口应用
此型号的牛角镶件适用于常用的以下胶料:PP,ABS,PC,PA+GF等。浇口大小根据不同胶料的胶厚相应取值, T指胶位厚度: PP=0.6T,ABS=0.6T,PC=0.7T,PA+GF15~30%=0.6T, 浇注系统
1
2
合模导向系统
3
部分零﹑部件的功能﹑材質介紹
場合二﹕成品有插破角而插破角 較小時使用﹐防止精度 破壞插破面。這是 我們設計中最常見的場 合。
塑胶模具结构解析
塑胶模具结构解析
塑胶模具是生产塑料制品的重要工具,它的结构对于塑料制品的形状、尺寸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塑胶模具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常见问题及优化改进等方面进行解析。
塑胶模具的结构组成通常包括模具底板、上下模板、滑块、导柱导套
和顶出机构等。
模具底板是模具的支撑结构,上下模板是塑胶制品的成型腔,滑块用于造型复杂的塑胶制品,导柱导套用于定位工作,顶出机构用
于将成型后的塑胶制品顶出模具。
塑胶模具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注塑机将熔化的塑料料料注入到模具腔中,经过一定的冷却和固化后,取出成型的塑料制品。
在注塑过程中,模具必
须具备合理的进料通道,以保证熔化塑料的顺畅流动,并避免熔料在模具
中的堆积产生缺陷。
塑胶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模具磨损、变形、断裂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增加模具的冷却系统来解决模具温度过高
引起的变形问题,增加模具材料的硬度和韧性来改善模具的耐用性,合理
设置模具的出料槽,避免模具断裂。
为了提高塑胶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可进行优化改进。
首先,
对模具进行维护保养,定期清理模具内部的残留物和杂质,以保证模具的
流畅运行。
其次,可以采用高强度耐磨材料制作模具,提高模具的抗磨性能。
还可以优化模具的结构设计,减少模具的开合力,提高模具的开模速
度和生产效率。
总之,塑胶模具的结构对于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优化改进和定期维护保养,可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塑胶模具结构解析精选ppt
后模仁
完整版课件
6
前模开模后的位置
开模后,行位依靠斜 边和弹簧的力而向后 退出
弹簧
在行位向后退出后,顶针板向前推进,产
品即可顶出后模仁,此时产品已完全脱
完整版课件模,可用手取下产品
7
产品有扣位,所以需要做行位,行位的形状如图所示
完整版课件
8
此两个扣位要在行位退出后,产品方可顶出,
完整版课件
9
行位未开模时 的状态
完整版课件
17
此角度大于90度,出模时斜 顶沿着斜方向向上顶
完整版课件
18
大于90度
90度
产品顶出时,产品的行走路径与 模具垂直,而斜顶沿着斜的轨迹 向前推进,当顶出有一段距离后, 产品的扣位与斜顶已脱离,即可 完成脱模
0.5 mm
斜顶出模后的状态,斜顶与产品扣位之间距离
要有0.5mm以上,才能保证产品出模不会扣到斜顶
此孔为顶棍孔,在成型完 成后,顶棍推顶顶针板, 顶针板向前推进,从而 将产品顶出,
2
水口拉杆,用于开模时将水 口板拉开,从而使水口易取出
导柱,作用:在前后模 合模时,起到导向的 作用(共4根)
运水接口,作用:当模具生产时,
模具温度会不断升高,运水
可使模具处在一种恒温下生
产,从而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完整版课件
3
此孔直接与啤机的射咀接触, 完整版课件
唧嘴 水口
产品
4
前模仁
完整版课件
5
斜边,作用:在开模时,若行 位的弹簧不起作用则斜边 会带动行位向后退出(斜边 固定在前模上)
前模仁
铲基,作用:在合模时,依靠斜 面将行位向前推进,铲基固定 在前模上(铲基与行位的配 合面为斜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66 SPVC TPU PMMA PBT
1.0~2.5 1.5~2.5(2.0)* 1.2~2.0(1.6)* 0.5~0.7(0.5)* 1.3~2.2(1.6)*
ABS
1: ABS俗称超不碎胶,是一种高强度改性 PS 。
2:三元结构的ABS兼具各组分的多种固有特 性:丙烯 腈能使制品有较高的强度和表面 硬度,提高耐化学腐蚀性和耐热性;丁二 烯使聚合物有一定的柔顺性,使制件在低 温下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较高的冲击 强度而不易脆折;苯乙烯使分子链保持刚 性,使材质坚硬、带光泽,保留了良好的 电性能和热流动性,易于加工成型和染色。
按加热时的工艺性能,塑料又可以分为热
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两大类。热固性塑料 在受热后分子结构转化成网状或体型而固化 成型,变硬后即使加热也不能使它再软化。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热性好,尺 寸比较稳定,不溶于溶剂。常见的有酚醛树 脂(PF)、环氧树脂(EP)、不饱和聚酯(UP)等 等。热塑性塑料在受热条件下软化熔融,冷 却后定型。
并可多次反复而始终具有可塑性,加
工时所起的是物理变化。常见的有聚氯乙烯 (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 烯(PS)及其改性品种、ABS、尼龙(PA)、聚 甲醛(POM)、聚碳酸酯(PC)、有机玻璃 (PMMA)等等。这类塑料在一定塑化温度及 适当压力下成型过程比较简单,其塑料制品 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
二、 注塑模具的结构
1、模具的组成: 注塑模具又分为: 热胶模(热流道模具) 冷胶模、 包胶模(双色模)
热流道的设计:
冷胶膜的进胶方式分为大水口和细水口(又叫三板模具)
模具的滑块设计
模具内滑块的设计、
模具斜顶的设计、
模具运水的设计、
三、常用注塑材质
1、塑料的分类:
我们常说的塑料,是对所有塑料品种的统称, 它的应用很广泛,因此,分类方法也各有不同。 按用途大体可以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两大 类。通用塑料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 苯乙烯(PS)、改性聚苯乙烯(例如:SAN、 HIPS)、聚氯乙烯(PVC)等,这些是日常使用最 广泛的材料,性能要求不高,成本低。
6 、模具的顶出:
(1)胶件的出模通常使用顶针、司筒和推板顶 出。若胶件上有特殊结构或表面光洁度要 求时、需采用其它方式出模、如顶块顶出、 斜向顶出、螺纹旋转出模、二次顶出等。 对某些透明胶件的顶出、还须注意顶出痕 迹不能外露。
谢 谢!
工程塑料指一些具有机械零件或工程结构材
料等工业品质的塑料。其机械性能、电气性能、
对化学环境的耐受性、对高温、低温的耐受性
等方面都具有较优越的特点,在工程技术上甚 至能取代某些金属或其它材料。常见的有ABS、 聚酰胺(简称PA,俗称尼龙)、聚碳酸酯(PC)、 聚甲醛(POM)、有机玻璃(PMMA)、聚酯树脂 (如PET、PBT)等等,前四种发展最快,为国 际上公认的四大工程塑料。
2:常见塑料的成型收缩率
Hale Waihona Puke 塑料名称 HDPE LDPE
收缩率(%0) 1.5~3.5(2.0)* 1.5~3.0(1.5)*
塑料名称 POM PA6
收缩率(%0) 1.8~2.6(2.0)*
0.7~1.5
PP GPPS HIPS ABS
PC
1.0~3.0(1.5)* 0.4~0.8(0.5)* 0.4~0.6(0.5)* 0.4~0.7(0.5)* 0.5~0.7(0.5)*
3:ABS本色为浅象牙色,不透明,无毒无 味,属于无定形塑料。粘度适中,它的 熔体流动性和温度、压力都有关系,其 中压力的影响要大一些。
4:ABS树脂是一种缓慢燃烧的材料,燃烧 时火焰呈黄色,冒黑烟,气味特殊,在 继续燃烧时不会熔融滴落。
ABS的主要优点
1.综合性能比较好:机械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 低温时也不会迅速下降;缺口敏感性较好;抗蠕 变性好,温度升高时也不会迅速下降;有一定的 表面硬度,抗抓伤;耐磨性好,摩擦系数低;
4:脱模角度的设计
(1)胶件必须有足够的脱模斜度、以避免出现顶 白、顶伤和拖白现象。脱模斜度与胶料性能、 胶件形状、表面要求有关。
(2)外表面光面小胶件脱模斜度/1˚ 、大胶件脱 模斜度/3˚ 。
(3)外表面蚀纹面Ra < 6.3脱模斜度/3˚ 、 Ra/6.3脱模斜度/4˚ 。
(4)外表面火花纹面Ra < 3.2脱模斜度/3˚ 、 Ra/3.2脱模斜度/4˚。
3:浇口的设置原则如下:
(1)保证胶料的流动前沿,能同时到达型腔末端,并 使其流程为最短。
(2)浇口应先从壁厚较厚的部位进料,以利于保压,减 少压力损失;止口与入浇胶片根部断开,便于清 理胶片胶片入浇。
(3)型腔内如有小型芯或嵌件时,浇口应避 免直接 冲击,防止变形。
(4)浇口的位置应在胶件容易清除的部位,修整方便, 不影响胶件的外观。
四:模具的内部结构设计
1:模具的胶位设计 胶件壁厚应均匀一致,避免突变和截面厚 薄悬殊的设计,否则会引起收缩不均, 使胶件表面产生缺陷。
2:胶件壁厚一般在1~6mm范围内,最常用 壁厚值为1.8~3mm,这都随胶件类型及 胶件大小而定。
2:模具骨位的设计、
(1) 胶件骨位其作用有增加强度、固定底面壳、 支撑架、按键导向等。 由于骨位与胶件壳体连 接处易产生外观收缩凹陷;所以、要求骨位厚 度应小于等于0.5t(t为胶件壁厚) 、一般骨位厚 度在0.8~1.2mm范围。
( 2) 当骨深15mm以上、易产生走胶困难、困气。
(3)模具上可制作镶件,也方便省模、排气。
(4)骨深15mm以下、脱模斜度应有0.5˚以上;骨
(5)深15mm以上、骨位根部与顶部厚度差不小于 0.2mm 。
3:模具的浇口设计,
1:流程为最远处位置入浇口在中间到胶件各个 部位流程最短。
2:胶件浇口位置和入浇形式的选择,将直接关 系到胶件成形质量和注射过程能否顺利进行。 胶件的浇口位置和形式,应进行分析确定。
2.电气性能好,受温度、湿度、频率变化影响小 3.耐低温达-40℃. 4.耐酸、碱、盐、油、水; 5.可以用涂漆、印刷、电镀等方法对制品进行表面 装饰;
6.较小的收缩率,较宽的成型工艺范围。
ABS的缺点
1. 不耐有机溶剂,会被溶胀,也会被极 性溶 剂所溶解; 2. 耐候性较差,特别是耐紫外线性能不 好; 3. 耐热性不够好。 普通ABS的热变形温 度仅为95℃~98℃。
模具构造讲解
目录
一:模具的分类 二:模具的结构 三:常用注塑材质 四:模具的内部结构设计
模具大致分为以下4种 1、塑料模具: 注塑模具、吹塑模具、吸塑模具。 2、压铸模具: 铝合金模具、锌合金模具、镁合金模具。 3、铸造模具: 翻砂模具、失腊模具、重力浇铸模具、 倒胶模具。
4、五金模具 :
冲压模具、拉伸模具、冷镦模具。
(5)有利于型腔内排气,使腔内气体挤入分模面附近。
(6)避免胶料流动出现“跑道”效应、使胶件产生困 气、熔接痕现象:止口位胶片潜入浇口、避免表面 气烘胶片、胶柱入浇口,表面易产生气烘外表面 有气烘。
(7)避免浇口处产生气烘、蛇纹等现象。
(8)胶料流入方向、应使其流入型腔时、能沿着型腔 平行方向均匀地流入、避免胶料入浇口在长度方 向均匀地流入、避免变形成品为透明胶片成品不 直接入浇、避免表面气烘、蛇纹流动各向异性、 使胶件产生翘曲变形、应力开裂现象。
5:模具的斜顶和滑块的设计
(1)胶件侧壁有凹凸形状、侧孔和扣位时,模具 开模顶出胶件前则须将侧向型芯抽出,此机 构称行位。
(2)胶件外侧孔,需后模行位抽芯。胶件内侧凹 槽,若用斜顶出模,顶部开距不够,须采用 内行位利用斜向顶出,顶出和抽芯同时完成 的顶出机构称斜顶。对胶件上需抽芯的部位, 当行位空间不够时,可利用斜顶机构完成。 斜顶机构中,斜向顶出距离应大于抽芯距离 ( B > H ) ,防止顶出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