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的下方,头部纵轴与体躯纵轴几乎成直角,大多见于植食性昆虫,如蝗虫等。

2.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的前方,头部纵轴与体躯纵轴近于一直线,大多见于捕食性昆虫,如步行虫等。

3.后口式:口器从头的腹面伸向身体的后方,头纵轴与体躯的纵轴成锐角相交,多数见于刺吸植物汁液的昆虫,如蚜虫、叶蝉等。

4.柄节:为触角连接头部的基节,通常粗短,以膜质连接于触角窝的边缘上。

5.梗节:为触角的第二节,一般比较细小。

6.鞭节:为梗节以后各节的统称,通常由于若干形状基本一致的小节或亚节组成。

7.并列像:只接受直射光点所造成的物像称为并列像。

8.重叠像:每个小眼的视觉柱不仅能感受通过本身小眼面的光线,还能感受到由邻近小眼面折射过来的同一光点的光线,可由好多个重叠的光点构成物像,形成所谓重叠像。

9.翅的连锁器:许多昆虫在飞行时,前后翅借各种特殊构造以相互连接起来,使其飞行动作一致,以增强飞行效能。这种连接构造统称翅的连锁器

10.孤雌生殖(单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类昆虫一般没有雄虫或雄虫极少,常见于某些粉虱、介壳虫、蓟马等

11.异态交替(世代交替):一些昆虫是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交替进行,称之为一些昆虫是异态交替(世代交替)。

12.卵胎生(孤雌胎生):雌虫未经交配的卵在母体内依靠卵黄供给营养进行胚胎发育,直至孵化为幼体后才从母体中产出的生殖方式。

13. 卵期:卵自产下后到孵化出幼虫(若虫)所经过的时间。

14. 孵化:两性生殖的昆虫,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或若虫即破卵壳而孵出。

15.孵化期:一批卵(卵块)从开始孵化到全部孵化结束所经过的时间

16. 脱皮:从卵孵出的幼体通常很小,取食生长后不断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坚韧的体壁限制了它的生长,就必须脱去旧表皮,代之以新表皮的现象。

17. 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在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等方面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即经过若干次由量变到质变的几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

18. 若虫期:不全变态类昆虫自卵孵化为若虫到变为成虫时所经过的时间;

19. 幼虫期:全变态类昆虫自卵孵化为幼虫到变为蛹时所经过的时间。

20. 龄期:幼虫和若虫从孵化到第1次脱皮及前后两次脱皮之间所经过的时间。

21. 预蛹(前蛹):幼虫老熟以后,即停止取食,寻找适当场所,如瓢虫类附着在植物枝叶上,玉米螟在蛀道内,大豆食心虫入土吐丝作茧等,同时体躯逐渐缩短,活动减弱,进入化蛹前的准备阶段。

22. 预蛹(前蛹)期:预蛹(前蛹)所经过的时间。预蛹期也是末龄幼虫化蛹前的静止期。

23. 化蛹:预蛹(前蛹)脱去皮变成蛹的过程。

24. 蛹期:从化蛹时起发育到成虫所经过的时间。

25. 羽化:不全变态昆虫末龄若虫脱皮变为成虫或全变态昆虫的蛹由蛹壳破裂变为成虫都称为羽化。

26. 成虫期:成虫从羽化开始直到死亡所经过的时间。

27. 交配前期:雌雄成虫从羽化到性成熟开始交配所经的时间。

28. 产卵前期:雌成虫从羽化到第1次产卵所经过时间时期。

29. 产卵期:雌虫由开始产卵到产完卵所经过的时间。

30. 繁殖力: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的数量。

31. 雌雄二型:同一种昆虫的雌雄成虫除了第1性征(生殖器官)不同外,有些昆虫雌雄两性

在触角、身体大小、颜色及其它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的现象。

32. 多型现象:在同一种昆虫中,除雌雄异型外,在相同的性别中,还具有2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的现象。

33. 世代:昆虫完成由卵到成虫性成熟并开始繁殖时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完成1个世代,即1代。

34. 生活史(年生活史、生活年史):是指一种昆虫从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在1年内的发生过程,包括发生的世代数,各世代的发生时期及与寄主植物发育阶段的配合情况,各虫态的历期及越冬的虫态和场所等

35. 世代重叠:害虫田间发生的世代难以划分界限,即在同一时间内出现不同世代的相同虫态的现象。

36. 临界光照周期:引起昆虫种群50%左右个体进入滞育的光周期。

37. 致死高温区:一般在45~60℃之间。昆虫热昏迷,体内酶系被破坏,蛋白质凝固,短时间后昆虫即告死亡。

38. 亚致死高温区:一般在40~45℃之间。代谢失去平衡,时间过长,也可以造成热昏迷或死亡。

39. 高适温区:该温区温度一般为30~40℃,其最上限称昆虫的最高有效积温。环境温度越接近最高有效积温,越不利于昆虫的发育和繁殖。

40. 最适温区:该温区温度一般为20~30℃,在此温区内,昆虫的能量消耗最小,死亡率最低,生殖力最大,但寿命不一定最长。

41. 低适温区:该温区温度一殷为8~20℃,在此温区内,随着温度的下降,发育变慢,死亡率上升;其最低限叫最低有效温度,高于此温度昆虫才开始生长发育。所以,最低有效温度又叫发育起点温度或生物学零点。

42.亚致死低温区:一般在8~-10℃之间。代谢下降,处于冷昏迷状态,或体液开始结冰,时间长,则可以致死。

43. 致死低温区:一般在-10~-40℃之间。体液结冰,原生质因遭受冰晶机械损伤而脱水,生理结构遭到破坏,昆虫致死。

44. 过冷却现象:在0℃以下昆虫的体液不会结冰,这种现象称为过冷却现象。

45. 过冷却点:昆虫体温开始突然上升的温点。

46. 体液冰点:昆虫体温上升而后再下降的温点。

47. 有效积温法则:用来分析昆虫发育速度与温度关系的法则。有效积温法则,可以下面的公式表示K=NT

48. 昆虫钟:昆虫的活动节律不单纯是对光照度变化的反应,还有其复杂的生理学基础。这种内在的生理节律过程,是生物体内循时性组织的一种功能性反应,它与光信号密切相关,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生物钟。昆虫学家称之为昆虫钟

49. 小气候:小气候一般是指近地1.5m大气层中的小范围气候。主要特点是温度、湿度、风、二氧化碳有显著的日变化和波动,并有巨大的垂直梯度

50.生态抗性:是因环境因子引起的某种暂时性的抗虫特性。

51. 遗传抗性:是由作物种质决定的一类抗性,其机理主要涉及对昆虫行为过程和对新陈代谢过程影响两部分。

52. 抗选择性(物理机械抗性):即表现为抗取食选择、抗产卵选择和抗栖息选择。

53. 抗生性(化学抗性):作物抗生性是指由于作物体内具有有毒物质、抗代谢物质、抑制消化吸收物质,或缺少昆虫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某种营养物质所引起。

54. 耐害性:耐害性是指植物具有忍耐害虫为害的特性,即遭受一定程度的为害不会造成产量损失。具有耐害性的作物品种,其个体或群体对害虫的为害常具有高度的增殖或补偿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