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接触单元模拟桩土共同作用

合集下载

大型圆形封闭煤场设计方法

大型圆形封闭煤场设计方法

大型圆形封闭煤场设计方法作者:张代刚韩臻计光来源:《科技传播》2012年第17期0 引言随着环保意识和环保要求的日愈提高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逐步增强,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

近年来,建设封闭煤场不仅圆满解决了露天煤场存在的问题而且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封闭煤场主要有圆形和条形两种形式,圆形封闭煤场比条形煤场在运行、环保、占地面积等方面更具优势,对圆形封闭煤场的设计研究已成为重大储煤工程中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型圆形封闭煤场体量大、投资高,对其设计要点和方法的探讨具有实际意义。

1 圆形封闭煤场工艺布置物料由堆取料机顶部进料,通过旋转堆料机向煤场堆煤,由刮板取料机旋转取料到煤场中心地下煤斗,并通过煤斗下的给煤机和输煤皮带机从底部出料。

煤场内堆取料作业的运行原则为"先进先出",可以有效控制煤场的煤堆存放时间。

取料机沿煤堆面俯仰、回转取煤,能将煤场内的煤基本取净,无死角余煤。

煤场内中心柱下的固定煤斗供正常出煤时用,在煤场内另设一紧急煤斗,在取料机故障或维护期间,由推煤机作业,继续向系统供煤。

堆取料机有门架式和悬臂式。

门架式刮板取料机的回转由门架的行车驱动,门架行车沿挡煤墙上的轨道实现环周运行,刮板变幅机构布置在门架上,通过卷扬机实现刮板的俯仰。

其特点是可降低并改善中心柱的受力状况,但门架行走台车容易出现卡轨,对挡煤墙抗侧变形能力要求高。

悬臂式取料刮板的回转中心柱由行星齿轮驱动,变幅机构布置在中心柱回转平台上,实现刮板的俯仰。

其特点是中心柱承受较大的弯矩,中心柱施工安装要求高。

2 圆形封闭煤场设计工作圆形封闭煤场设计主要包括煤场机电设备和建筑工程两部分工作内容。

煤场机电设备主要由中心柱及下部的圆锥形煤斗、堆料机、取料机、振动给煤机等组成。

建筑工程主要包括煤场地基处理、钢筋混凝土挡煤墙和顶部大跨度钢结构网壳屋盖。

目前国内已运行的圆形封闭煤场建筑安装总造价约为8 000万~11 000万,其中安装工程费用约为2 000~3 500万,建筑工程费用约为4 500~7 500万。

桩土共同作用桩基的计算及应用

桩土共同作用桩基的计算及应用

# .(6"( ( .*6(( ’ ..6&( &
图 %
工程地质剖面图
$5 填土 =%5 砂质粘土; +5 粉砂; *5 粉质粘土; )5 粉质粘土; #5 粉质粘土; (5 粉质粘土混卵石; ’5 强风化安山汾岩; &5 中风化安山汾岩
效桩长约!,6( $。若能保证施工质量, 本设计最终沉降 量会很小。
土、 密实性砂性土或砾石等) , 地基土沉降较大而桩沉 降较小, 不能充分发挥地基的天然承载力。 (" ) 先 预 设 了 地 基 土 充 分 发 挥 承 载 力 , 而实际 工程中地基土的应力水平变化很大,与预先设定不 符。
! !"!
常规桩土共同作用的设计方法及其缺陷 一般计算步骤 (!) 由建筑物的落地面积确定片筏基础的面积
摘 要: 沿海地区桩基础设计中, 通常只考虑由桩来承担上部荷载, 而不考虑承台底土体的地基承载力。在
复合地基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桩基计算方法考虑了桩与土体共同作用, 能充分发挥天然地基的承载力, 可减 少桩径和桩长, 并大大减少桩数,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桩土共同作用; 复合地基理论; 地基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 23 &0# 文献标识码: 4 文章编号: ("../) !...5&0"6 .#5.!0/5.#
基中, 若柔性短桩也改用刚性长桩 ’"( 来替代, 则此复合 地基理论可应用于全刚性桩, 避免了刚柔性桩复合地 基需要两种桩型及两套成桩设备的麻烦。这种全刚性 桩复合地基的设计理论已经完备, 现将该理论应用于 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桩基设计和计算中。
$% &"’()! #
式中 ( 为经过深度和宽度修正过的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 (&) 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布置桩位并进行沉 降控制验算。一般考虑在荷载集中力 (如柱和地梁交 叉点等) 处多布桩, 其他地方相对少布桩。建筑物荷载 比较均匀时, 亦可全场地均匀布桩 ’!(。

ANSYS分析灌注桩的桩土共同工作机理

ANSYS分析灌注桩的桩土共同工作机理

第29卷第3期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29,No .32006年6月J.ofW uhan Uni .of Sci .&Tech .(Natural Science Editi on )Jun .2006 收稿日期:2005-04-01 作者简介:王瑞芳(1972-)女,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讲师,硕士.ANSYS 分析灌注桩的桩土共同工作机理王瑞芳(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采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NSYS 对桩土之间的位移、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的分布进行分析,并对其实测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本分析方法是合理的。

关键词:ANSYS;桩土共同作用;工作机理;接触面单元中图分类号:T U4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090(2006)03-0293-04ANS Y S i n Ana lysis of I n tegra ted Acti on of P ileand So il i n Bored Ca st 2i n 2pl ace P ileWAN G R ui 2fang(College of City Constructi on,W 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W 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I n this paper,ANSYS is e mp l oyed f or the analysis of the dis p lace ment bet w een p ile and s oil,and of the distributi on of resistance on p ile side and p ile end .The comparis on with the actual measure ment shows that the method adop ted is reas onable .Key words :ANSYS;integrated acti on of p ile and s oil;mechanis m;contact ele ment 桩土的共同作用机理,以往的设计方法一般是以承台和桩隔离的分析为依据。

斜坡桩土共同作用的接触分析

斜坡桩土共同作用的接触分析

文 主要从 土体 的粘 聚力 、 擦 角 的变化来 考虑 , 聚 摩 粘
力 、 擦角 的增 大会 在 一 定 程度 上增 加 桩 身 的 水 平 摩
约束 力 , 同时 , 也会 影 响 土 体 单 位 面 积 土 抗 力 的 大 小 ; 土界 面 由于两种 材料 的 弹性模 量相 差很 大 , 桩 界 面两侧 材料 变形 不一 致而产 生较 大 的剪应 力 。通过
( 庆 交通 大 学 防 灾 减 灾研 究 所 , 重 重庆 4 0 7 ) 0 0 4 摘 要 : An y 软 件 为平 台 , 立 一 种 桩 一 土 共 同作 用 的 三 维 非 线 性 有 限 元 模 型 , 究 坡 体 上 的 桩 水 平 位 移 及 剪 以 ss 建 研
应力变化情况 , 充分考虑材料和桩土 交界 面的非线性影 响因素。通过改 变土体 参数 的大小定性描述 土体的粘 聚力、
S o e Pie s i I e a to fCo t c a y i l p l — o l nt r c i n o n a tAn l s s
FAN a - i H n xu,XI AO h n - i , h n — i S e g x e LIZ o g y
( sa c n t u eo sse ee t n a dM ig t nEn n e n , h n qn i tn iest ,C o qn 4 0 7 ,C ia ReerhI si t fDi trPrv ni n t ai gier g C o g i Ja o g Unv ri t a o i o i g o y hn i g g 0 0 4 hn )
T c n l g & Ec n my i e s o Co e h ooy o o n Ar a f mm u i a i n n c to s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桩基础的设计
设计桩基础的一般程序: 搜集必要的资料 拟定出设计方案
基桩和承台以及桩基础整体的强度、稳定、变形验算。 经过计算、比较、修改,以保证承台、基桩和地基在强 度、变形及稳定性方面满足安全和使用上的要求, 同时考虑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最后确定较 理想的设计方案。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3.桩土相互作用存在的问题 试验方法 由于不能模拟自重应力条件,桩的小比例尺模型试验无 法准确地观测到桩基深处土层在实际应力条件下的性状及 其与桩的相互作用。室内试验存在着尺寸效应。而桩的现 场静载荷试验,因影响因素过多,必须经过大量的试验积 累,才能找出规律。
在于保证桩侧土的稳定而不发生塑性破坏,予以安全储备,
并确保桩侧土处于弹性状态,符合弹性地基梁法理论上的 假设要求。验算时要求桩侧土产生的最大土抗力不应超过
其容许值 。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二)群桩基础承载力和沉降量的验算 当摩擦型群桩基础的基桩中心距小于6倍桩径时,需 验算群桩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包括桩底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及软弱下卧层的强度验算;必要时还须验算桩基沉降量, 包括总沉降量和相邻墩台的沉降差(见本章第三节)。 (三)承台强度验算 承台作为构件,一般应进行局部受压、抗冲切、抗弯 和抗剪强度验算。
五、桩基础设计计算步骤与程序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2.桩土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经典理论分析法 (b)剪切位移法:根据线性问题的叠加原理,可将剪切位 移法推广到群桩的桩土相互作用分析中。剪切位移法的优 点是在竖向引入一个变化矩阵,可方便考虑层状地基的性 况,均质土不需对桩身模型进行离散,分析群桩时不依赖 于许多共同作用系数,便于计算。
圬工,减小作用在桩基的竖向荷载。

桩基沉降分析与计算

桩基沉降分析与计算

桩基沉降分析与计算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技术文章,本文将重点桩基沉降分析与计算的相关知识。

在关键词方面,我们将围绕“桩基”、“沉降”和“分析计算”展开。

在深入探讨桩基沉降分析与计算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其定义。

桩基沉降是指桩基在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后产生的竖向位移。

而桩基沉降分析与计算则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桩基可能产生的竖向位移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桩基沉降分析与计算的实现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较为常用的有三种:弹性力学法、有限元法和数值模拟法。

弹性力学法是基于弹性力学理论,通过计算桩基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和桩端反力来预测桩基的沉降量。

该方法适用于计算桩基沉降的初略估算。

有限元法是通过将桩基和土壤划分成若干个单元,并对每个单元进行受力分析,最终得出桩基沉降的数值解。

该方法可以处理复杂地质条件和不同桩型的情况,但计算量较大。

数值模拟法则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桩基的实际工况,从而得到桩基沉降的数值解。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可以处理各种复杂情况,但需要专业的工程师进行操作。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确保桩基沉降分析与计算的准确性,我们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同时,还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预处理和转换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结果分析则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和深入解读,以评估桩基沉降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并针对异常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总之,桩基沉降分析与计算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准确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评估和控制桩基沉降,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不断进步,桩基沉降分析与计算将有望实现更高精度的模拟和分析。

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增高和对基础承载力需求的不断增大,桩基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一、本文概述《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水平地震作用对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这一复杂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理解地震时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动态行为,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接着,文章对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包括桩土相互作用、地震波的传播与散射、结构的动力响应等方面。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动态响应过程,得到了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和破坏模式。

同时,结合实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文总结了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文章强调了在实际工程中应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合理设计抗震结构,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桩—土—上部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做出贡献。

二、桩—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桩—土—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动力学问题,涉及到地震波传播、土壤动力学、结构动力学等多个领域。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土壤对桩的约束和桩对土壤的支撑形成了相互作用力,这些力通过桩传递到上部结构,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动力响应。

桩—土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土的动力学特性和桩土之间的接触关系。

土壤在地震作用下的行为受到其本身的物理特性(如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和动力特性(如阻尼比、剪切波速等)的影响。

桩土共同作用性状分析

桩土共同作用性状分析
设 定 各 自的物理 力学参 数 , 然后 进行 网格 划分 , 按照
表 1 基本计算参数
材料类型 重度 y 粘聚力 C 变形模量 泊松比 内摩擦 角
/ k / ) /p ( N m k a 桩 黏土 2 5 1 9 5 0 / a MP 2 8×1 ‘ . 0 1. 5 2 2 02 . 0 3 .5 2 2 妒 () / 。
2 建模和计算
本模型的建立是以赣州市新城区的土质作为参
承台和桩隔离分析 , 假定上部荷载主要由桩来承担 ,
件下的桩基础承载性状进行 了分析研究。
1 计算理论
目 , 前 用于桩基础计算的方法有 4 ]即荷 种¨ , 载传递法、 弹性理论法、 有限单元 法和剪切位移法。 就其中一些较规则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桩筏( 或桩
箱) 基础而言 , 在土层不复杂的情况下 , 有限元法较
粉土
1 . 92
3 5
1.4 0 3
0 3 .3
1 . 95
应力分布情况和重要性的不同调整网格的密度 , 再 在计算机 中用有限元求解器进行计算。
2 23 网格 划分 ..
采用总应力法对单桩进行分析计算。将桩当作 线弹性材料, 土体则为弹塑性材料 ( 使用 Dukr rce — Pae 弹塑性模 型来模拟 土 的非线性 ) 桩体通 过 r r g , S LD4 O I 5单元 中的八结 点六 面体 单元进行网格划
参 考文 献 :
[ ] T F 0 20 , 1 JG - 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 4 S
作者 简介 : 李乃强(9 1一) 男, 17 , 河北唐 山人 , 工程 师,9 6年 19
约 20m 的试验段 。主要用 以确定以下 内容 : 确 0 ① 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 拌和产量 、 拌和温度等操作工

ANSYS中两种模拟桩土共同作用的方法及对比

ANSYS中两种模拟桩土共同作用的方法及对比

ANSYS中两种模拟桩土共同作用的方法及对比作者:孙浩马孟启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1期[摘要] ANSYS中模拟桩土共同作用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分别是运用接触问题模拟和运用弹簧单元模拟,本文介绍了这两种模拟方法,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作了对比。

[关键词] 非线性共同作用接触问题弹簧单元1、桩土共同作用常用的两种模拟方法在桥梁结构的整体计算中,有时候在荷载作用下的变位是必须考虑的。

桥梁的基础以桩基最常见,模拟桩土作用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将桩、承台和土甚至上部结构整体建模,土看成弹塑性材料,用适用于D-P材料的solid45模拟,桩、承台和土间用接触单元连接;二是将土看成弹簧,用弹簧或者LINK单元模拟。

第二种方法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算出整个桩基在土面处的水平、竖向和转动刚度,然后直接在土面处施加弹簧单元,这样就没有桩了;二类是将一定厚度的土层的刚度系数计算出来,然后再这层土的中间处施加弹簧,这时可以用梁单元模拟桩,但单元的抗弯刚度取实际值的0.8倍。

2、用D-P材料模拟2.1接触问题的基本常识此方法主要运用到接触问题,接触问题是一种高度非线性行为,它存在两大难点:其一,在求解问题之前,不知道接触区域,表面之间是接触或分开是未知的、突然变化的,这些随载荷、材料边界条件和其他因素而定;其二,大多数的接触问题需要计算摩擦,有几种摩擦的模型可供挑选,它们都是非线性的,摩擦使问题的收敛性变得困难。

接触问题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刚体-柔体的接触和柔体-柔体接触。

ANSYS支持三种接触方式:点-点、点-面和面-面。

每种接触方式使用的接触单元适用于某类问题。

2.2运用接触问题模拟桩土作用的方法桩土的共同作用属于面-面接触问题。

在模拟桩土作用这样的3D的接触单元中,ANSYS 支持刚体-柔体的面-面接触单元,刚性面被当作“目标”面,分别用Target169和Target170来模拟2-D和3-D的“目标”面,柔性体的表面被当作“接触”面,用Conta171、Conta172、Conta173、Conta174来模拟。

引入三维接触单元模拟冻土与桩共同工作

引入三维接触单元模拟冻土与桩共同工作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3 1 7 -  ̄
20 0 7年 9月
西 安


大 学 学 报
V0 . 7 N . 12 o 3
S p. 0 7 e t2 0
J UR L OF X N UN V R I Y OF S I N E A D E HN L G O NA IA I E S T C E C N T C O O Y
f u d t n.Ba e n t e wo k n h a trs c ft e p l— oli t rc in,u i g 3D o ie o a t onao i s d o r i g c a c e t s o ie s i n e a to h r ii h sn n n n a c ntc l r e e n ,c n e t h e mo El tc Pl tc lme t o n cs t e Th r — a i — a i Cre o ie i t lme t c c lto f t e fo n s s e p n n n a f e e e n a u ain o r z l r ni l h e f u d t n w t o c ee pi o n a i i c n r t l o h e,whc e s u e Th r — a t — l t e p n n i e i ie ee nt ih s t p t e mo El i P a i Cr e o n a fn t lme h s c s c l r c c lto d lo h ie s i i tr c in i r z n s i.Co a io fc mp tn e u ta d t s n l a u ai n mo e fte p l —ol n e a t n fo e ol o mp rs n o o u i g r s l n e ti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桩土相互作用是指桩和周围土体之间的力学相互作用过程。

这种相互作用在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因为桩是支撑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重要元素之一。

研究桩土相互作用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优化这些结构的设计和建造。

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桩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这涉及到桩的材料和几何形状,以
及周围土体的性质,包括土壤类型、密度、水分含量等。

2. 土体在桩周围的应力场。

这涉及到土体的力学特性,如弹性
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等,以及桩的位置和深度。

3. 土体在桩周围的变形特性。

这包括土体的水平和垂直变形,
以及桩的侧向位移和弯曲变形。

4. 桩的抗拔和抗侧力能力。

这涉及到桩的纵向和侧向刚度,以
及周围土体的摩擦系数和黏聚力。

5. 土体在桩周围的孔隙水压力。

这涉及到土壤的渗透性和水文
特性,以及桩的位置和深度。

6. 土体在桩周围的动力响应。

这涉及到土体的动力特性,如自
然频率和阻尼比,以及结构的震动频率和振幅。

综上所述,桩土相互作用研究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关系到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今后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挖掘桩土相互作用的细节和机理,以便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

- 1 -。

MIDAS计算软件模拟桩土相互作用

MIDAS计算软件模拟桩土相互作用

1 用MIDAS模拟桩-土相互作用(“m法”确定土弹簧刚度)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05月1、引言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有近60~70年的历史,待别是近30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手段。

桩基础是土建工程中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之一,许多建于软土地基上的大型桥梁结构往往都采用桩基础,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又是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中较复杂的课题之一。

至今已有不少关于桩基动力特性的研究报告,国内外研究人员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计算方法。

从研究成果的归类来看,理论上主要有离散理论和连续理论及两者的结合,解决的方法一般有集中质量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波动场法。

60~70年代,美国学者J.penzien等在解决泥沼地上大桥动力分析时提出了集中质量法,目前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集中质量法将桥梁上部结构多质点体系和桩一土体系的质量联合作为一个整体,来建立整体耦联的地震振动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

该模型假定桩侧土是Winkler连续介质。

以半空间的Mindlin静力基本解为基础,将桩-土体系的质量按一定的厚度简化并集中为一系列质点,离散成一理想化的参数系统。

并用弹簧和阻尼器模拟土介质的动力性质,形成一个包括地下部分的多质点体系。

2 土弹簧刚度的确定,除考虑使用较为精确的有限元或边界元方法外,较为简便的方法是采用Penzien模型中提供的土弹簧计算方法或参照现行规范中土弹簧的计算方法。

我国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用的“m法”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方面比Penzien 的方法要简单和方便,且为国内广大工程师所熟. “m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桩作为弹性地基梁,按Winkler假定(梁身任一点的土抗力和该点的位移成正比)求解。

但是,由于桩-土相互作用的实验数据不足,土的物性取值有时亦缺乏合理性,在确定土弹簧的刚度时,仍有不少问题未能很好解决。

特别是,“m法”中m的取值对弹簧刚度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大,且不能反映地震波的频率特性和强度带来的影响。

4-近海风电基础桩土作用3D有限元模拟

4-近海风电基础桩土作用3D有限元模拟

第28卷第8期2010年8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W ater Resour ces and P ow er V o l.28N o.8Aug.2010文章编号:1000 7709(2010)08 0162 03近海风电基础桩土作用3D 有限元模拟李 炜 郑永明 周 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4)摘要:针对近海风电桩基础型式,采用接触单元法、表面效应单元法分别构建了桩和土的3D 全实体、桩体3D 实体有限元模型,以典型海上风电基础桩土作用分析算例,实现了两种模型的有限元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表面效应单元法比接触单元法计算速率高但精度略差,比常规的m 法计算精度高,为实际海上风电基础桩土作用的有限元计算分析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海上风电;桩土相互作用;有限元;m 法;p y 曲线法;3D 中图分类号:T V122+.5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0 03 16,修回日期:2010 04 27作者简介:李 炜(1981 ),男,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近海风电基础结构,E mail:li_w@随着风电技术逐渐由陆上延伸到海上,海上风力发电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的焦点[1~3]。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超过2 108kW 。

在陆地风电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近海及潮间带风电开发也逐渐提上日程[4]。

海上风电结构承受风、浪、流及地震等作用,基础结构的性能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桩土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最为关键。

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多样性为桩土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便捷途径,如在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 SYS 分析桩土相互作用时,依托m 法[5]或p y 曲线法[6,7]的常规计算方式是将桩土作用简化为与水平向、竖向、扭转等特征相关的弹簧单元进行模拟。

鉴此,本文采用这两种方法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分析的3D 有限元模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实际海上风电基础桩土作用的有限元计算分析提供了参考。

基于桩土共同作用的桩基工程特性分析

基于桩土共同作用的桩基工程特性分析

2 . 1 . 3 土体 压缩模量对 桩土荷载 分担 比的影 响 压缩模 量对桩 土荷载分担 比的影 响 ,如图 5 。
由图 5 ( a )可知 :桩所 分担 的荷 载 随着 桩 间土 压缩模量 的增大 而减小 ,当桩 间土压 缩模 量小 于 2 0 M P a 时 ,影响 比较 明显 ;随 着桩 间土 压缩 模量 的增
用 问题的复杂性 ,目前在这方 面 的研究还 很不 完善 , 在 一般 的桩 基础计 算 中,只能 用一 些 效应 系数来 粗
略考虑桩 、土 、承 台共 同作 用 的效应 ,甚 至 不考 虑 桩 土 间荷载 的分 担 和变 形协 调 ,这些 计算 显 然 是不
约束条件 ,如 图 1 。桩体 及 承 台采 用 线 弹性 本 构 模 型 ,土体 采用 D r u c k e r —P r a g e r 模 型 ,土 体及 桩体 均 采用 S o l i d 4 5号 8节 点 实体 单元 ,在桩 土 接触 面上 ,
2 . 1 土 体压缩模 量 的影 响
2 . 1 . 1 土体压缩模 量对桩 顶沉降影 响
设 计 服 务 。本 文 应 用 A N S Y S软 件 ,引 入 接 触 面 单 元 ,分析研 究 了桩 土共 同作 用 的若 干 影 响 因素 ,得
到 了影 响规 律 。 1 桩土共 同作 用数值模型 的建立
1 . 1 计 算参数 的选 取
所 用材料参数 见表 1 、表 2 。
大 ,土体 分担荷 载 的 比增 大 。当桩 间 土压 缩模 量大 于2 0 M P a时 ,桩土荷载 分担 比趋 于稳定 ,桩约 分担
7 8% ,土约分担 2 2%。 由图 5 ( b )可 知 :随 着 桩 端 土 压 缩模 量 增 大 ,

桩土接触面薄层单元数值模拟

桩土接触面薄层单元数值模拟

桩土接触面薄层单元数值模拟摘要:桩土接触面是桩土相互作用的关键。

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桩土间增加一定厚度的薄层单元来模拟桩土界面处的剪切错动带。

薄层单元力学参数介于桩土之间,单元近桩一侧与桩体的接触本构关系采用库仑摩擦定律,近土一侧与土体相应节点耦合。

选择不同厚度与长度的薄层单元,对比分析薄层单元厚度与长度对桩侧摩阻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桩侧摩阻力在不同桩顶荷载作用下,薄层单元厚度与宽度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桩基;有限元;薄层单元Abstract: The pile – soil interface is the key factor in the pile – soil interaction. In this paper, the pile – soil model was simulated based on numerical metho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of ABAQUS. The thin layer element of the pile –soil interface was used at the different thicknesses to simulate the 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pile and soil. The elements close to the soil were coupled with the element nodes in the soil. The Coulomb’s law was utilized to reflect the constitutive law of the elements close to the pile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mechanicals and deformation of the interface, different thicknesses and lengths were choose for the thin layer element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the thicknesses and lengths to the side resistances of the pil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thin layer elements to the side resistances of the pile were not the same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on the top of the pile.Key words: pile; finite element; thin layer element1引言桩土接触问题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桩土相互作用-学号2015221001

桩土相互作用-学号2015221001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初探0引言桩-土-结构相互作用(Pile-soil-structure-interaction,简称PSSI)广泛存在于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中。

由于桩-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十分复杂,涉及到动力特性、基础形状、上部结构体系以及动力反应等,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持久,而且很难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成果。

随着科学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实验手段的不断改进,重大和复杂体系工程的不断建造,促进了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几十年来一直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和研究。

1桩基简介1.1桩基桩基,一般指利用设置在地基中的桩来加固地基时桩与桩间土联合构成的一种复合地基,而且主要是纵向增强体复合地基。

在桩基中,桩体是纵向增强体,而桩间土则为基体。

随着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桩基理论的日益完善,工程实践中桩的应用已拓展到承受轴向荷载、横向荷载及轴向横向共同作用的情况;以承受横向荷载为主的桩有围护桩、抗滑桩、锚桩等。

因此,广义的“桩基”概念应该也包括这种类型的桩及其基体。

桩基的使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年代,但在水泥未问世以前,实际上能利用的桩型只是由天然材料做成的木桩和石桩。

特别是木桩,我国迄今仍在个别地区使用着。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水泥工业的出现和发展,钢筋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开始应用,于是出现了混凝土桩和钢筋混凝土桩。

但在初级阶段,由于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和钢筋强度都比较低,钢筋混凝土的计算理论也尚未建立,那时的钢筋混凝土桩,无论从桩型或桩基工程的施工技术来看,都是处于较低的水平。

只是在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桩基的理论和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桩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花样繁多的桩型。

例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高强度钢筋混凝土桩以及钢桩等。

桩从古老的、简陋的形式发展为现代桩基的各种不同体系过程中,桩的型式、规格和工作机理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桩的多种类型以及它们的丰富多样的功能,使得它几乎可以用于各种工程地质条件和各种类型的工程中。

桩土相互作用接触单元研究的开题报告

桩土相互作用接触单元研究的开题报告

桩土相互作用接触单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相关研究现状桩基作为一种经典的地基加固方式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但是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特别是桩与土的接触处处于边界位置,是桩土相互作用中最重要和最脆弱的部分,而现有数值模拟方法对于这部分的处理尚存在一些困难和不确定性。

为了更加准确地模拟桩土相互作用,需要研究桩土接触行为的细节。

目前,针对桩-土界面接触行为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接触力学理论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方法。

前者主要是利用力学试验方法,通过观察桩-土交界处的形变和位移,来分析桩-土界面的应力和应变分布,从而探究桩-土界面行为。

后者则主要是以有限元方法为基础,采用不同的接触算法,对桩-土接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

然而,现有的接触算法对于桩-土接触行为的模拟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传统的Contact和Tied方法虽然能够考虑桩-土接触,但是其对于接触面及其变形的描述力度较低,不能很好地反映桩-土接触面的实际情况;DEM方法虽然非常有效,但对于大规模桩-土系统的模拟计算困难,计算效率较低。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数值模拟方法,以更好地模拟桩-土接触行为。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拟从数值模拟的角度,研究桩土相互作用中桩-土接触过程的行为特点及其数值模拟方法。

具体研究计划包括以下三点:1. 分析桩-土接触过程中桩顶和土面形变的特点,探究其应力和应变分布规律;2. 基于上述分析,设计一种新的桩-土接触单元,并与现有的接触单元进行比较和评估;3. 对比各种接触单元模拟结果,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本文旨在通过对桩-土接触行为的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更加适合于实际工程中使用的桩-土接触单元,以提高桩土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精度,推动桩基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桩-土接触行为,从而分析桩顶和土面形变的特性和规律。

具体的方法包括有限元法、离散元法等,其中有限元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引入摩擦元模拟桩土共同作用

引入摩擦元模拟桩土共同作用

引入摩擦元模拟桩土共同作用
吴正平
【期刊名称】《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0(014)004
【摘要】在桩侧和桩周土界面引入摩擦元,能较好地模拟桩土共同作用工作状态,既考虑了剪力的传递,又考虑了相对位移.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得到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结果.
【总页数】6页(P63-68)
【作者】吴正平
【作者单位】江西冶金设计院,江西,南昌,33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11.4
【相关文献】
1.基于桩土共同作用下的干煤棚桩基有限元分析 [J], 马涛;李潇潇
2.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板带轧制过程(Ⅱ)——关于摩擦元刚度二元修正的应力分析 [J], 杜凤山;刘才;连家创
3.高层建筑箱形基础加摩擦群桩的桩土共同作用 [J], 何颐华;金宝森
4.引入接触单元模拟桩土共同作用 [J], 齐良锋;简浩;唐丽云
5.万能轧制有限元模拟立辊摩擦元拖动模型 [J], 崔振山;刘才;卜勇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Τ ∂g
⎥ ⎦
Dc ( ∂Pc

(9)
Dc
=
⎡ Eτ ⎢⎣ 0
0⎤ E n ⎥⎦
(10)
参变量最小势能原理:在所有满足应变-位移关
系式和几何边界条件式的可能位移场中,真实解使
总势能泛函 ∏[λ(•)] 在接触系统状态方程的控制下
取总体最小值:
∏[λ(•)]
=
∫Ω
1ε 2
Τ DεdΩ

⎡ ⎢⎣
∫Ω
λkυk = 0 υk , λk ≥ 0 k =1,2,3
(7)
将 fk 作一阶 Taylor 展开,可以将状态方程写成另一 种表达形式:
f
0 k
+ ωkεc

mk λ
+υk
=
0;
λk ⋅υk = 0 υk , λk ≥ 0 k =1,2,3
(8)
其中
f
0 k
为起始时
fk
值,而
mk
=
⎡ ⎢ ⎣
∂f k ∂Pc
128
岩土力学
2005 年
模拟接触的单元,它根据接触条件,把接触点对(在
接触面上坐标相同的节点)的位移和接触力,以单
元的形式进行表示,可以直接向刚度矩阵中组装,
形成的总刚可以进行向接触面上的凝聚,得到在接
触点的经过缩聚的刚度矩阵。
接触面上一点的接触力可分解为法向接触力
Pn 和切向接触力 Pτ ,即 Pc = {Pτ ,Pn }Τ ,接触条件为:
QI Liang-feng1 , Jian Hao2 , TANG Li-yun3
(1. Department of Civil E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5, China ; 2. Shangha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 Design Institute Co.Ltd. ,Shanghai 200002, China ; 3. Department of Civil Eng,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摘 要:在桩与桩侧土界面引入接触单元模型,并采用参变量变分原理及基于此原理的参变量二次规划法,对接触单元刚度
矩阵进行了推导。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比较表明,接触单元能较好地模拟桩与土之间的剪力传递和相对位移。
关 键 词:接触单元;参变量变分原理;桩土共同作用
中图分类号:O 343.3
文献标识码:A
The computing model of adopting contact element to simulate the pile-soil’ s reciprocity

u
(2) n

*
= =
∆uτ ∆u n

+
δ
*
⎬ ⎭
(2)
式中
u(a) n

u(a) τ
分别为桩土域相对接触点局部坐标
系下的切向、法向位移;δ * 为桩土间的初始间隙(如
打入桩存在过盈配合, δ * < 0 ),也可以表示为:
εc
=
ε
e c
+
ε
p c
,ε
e c
为弹性相对位移,即发生接触但未
达到滑动时的相对位移;ε
用分析中,桩采用弹性材料,土采用理想弹塑性材
料,采用 Drucker-Prager 屈服准则,使用相关流动
准则,其屈服面并不随着土的逐渐屈服而改变,因
而没有强化准则。
3 实例分析
陕西信息大厦主楼试桩桩长 83 m,地质资料和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 1,用本文有限元计算模型 进行计算,其桩侧摩阻力分布如图 3,实测试桩截 面轴力传递[4]如图 4 所示
有限元分析平面点接触单元的刚度矩阵和约束
矩阵为
kce
=
N
e c
Τ
Dce
N
e c
=
⎡Eτ ⎢⎣ 0
0⎤ En ⎥⎦
(15)
Φ
c e
=
N
e c
Τ
ReΤ
=
⎡Eτ ⎢⎣ 0
− Eτ 0
0⎤ En ⎥⎦
(16)
⎡ Eτ µEn ⎤
Cec
=
ωe
N
e c
=
⎢− ⎢⎣
Eτ 0
µEn En
⎥ ⎥⎦
(17)
⎡ Eτ − Eτ µEn ⎤

(19)
∑8
u = N iui
i=1
⎪ ⎪ ⎪
∑ w =
8 i=1
N i wi
⎪ ⎪⎭
单元刚度矩阵表达式:
[k] e= ∫∫A[B]Τ[D] [B]dA
(20)
2.3 材料特性
在桩土体系中,桩土的弹性模量相差很大,有
2 个量级左右,桩受荷后,一般处于弹性阶段,而
其周边土容易达到塑性状态。因此,在桩土相互作
bΤudΩ
+
∫P Sp
Τ
ud s
⎤ ⎥⎦
+
∫Sc
(
1ε 2
c
Τ
Dcε
c

λΤ Rε c )dS
(11)
式中
R
=
(
∂g ∂Pc
)Dc
为常数矩阵;位移
u
为自变量;λ
为不直接参加变分的参变量。因此,接触问题的求
解化为:min. ∏[λ(•)]
s.t.
f (uc , υΤλ =
λ) + 0,υ,
υ λ
=0⎫ ≥ 0⎭⎬
(12)
此问题可以通过参数二次规划法求解,具体解 法参见文献[3]。
将接触物体进行单元划分,在接触边界用接触 单元划分,接触点对的主位移与通常的节点位移一 起编排在总体位移向量 uˆ 中,而接触点对的相对位 移编排在总体位移向量的最前端,离散化后平面弹性 接触问题有限元二次规划求解方程的提法归纳如下:




⑥ 粉质粘土 11.80 369.30
24.3
20.1
0.690
0.31
0.17
10.1
⑦ 粉质粘土 6.60
362.70
24.0
20.0
0.688
0.26
0.14
15.0
b
中砂
2.50
360.20






⑧ 粉质粘土 8.70
351.50
23.5
20.3
0.665
0.23
0.14
13.4
(4)

=
⎩⎨⎧−
Eτ ετ µPn sign(ε
n
)
(5)
Pτ < −µPn Pτ = −µPn
(6)
其中, En , Eτ → ∞ ,为惩罚因子。 引入原约束松弛变量υk ,令: fk + υk = 0 , k =1,2,3 则接触问题的状态方程为:
f k(∆uτ , ∆un ,λk ) + υk = 0 ;
p c
为滑动相对位移,定义
滑动相对位移
ε
p c
如下:当状态点落在
f1
=
0 时,对
应滑动量为 λ1 , λ1 > 0 ;当状态点落在 f2 = 0 时,
对应滑动量为 −λ2 ,λ2 > 0 ;当状态点落在 f3 = 0 时,
物体间相互滑脱,对应滑脱量为 λ3 , λ3 > 0 ;对应
fk ,k =1, 2, 3 定义滑动势函数:
表 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Table 1 Statistic table of foundation soil’s indexes of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层号
土层 名称
土层厚度 层底标高
/m
/m
ω
γ
%
/kN·m-3
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
α1-2
⑨ 粉质粘土 13.40 338.10
24.2
20.0
0.682
0.32
0.14
12.5Βιβλιοθήκη g1 g2= Pτ + c0 = −Pτ + c0
⎪⎫ ⎬
(3)
g3 = Pn ⎪⎭
c0 为任意常数,则滑动相对位移可表示为:
∑ ε
p c
=
3
λk
k =1
∂g k ∂Pc
,式中 ∂gk ∂Pc
体现相对滑动位移方向,
λk 代表滑动量大小。位移与接触力的关系条件可表 示为:
β (ε n ) =Pnε=n [1E−n βsi(gεnn()ε n )]/ 2⎭⎬⎫
第1期
齐良锋等:引入接触单元模拟桩土共同作用
129
min. ∏[λ(•)] = 1 uˆΤ kuˆ − uˆ(Φλ + Pˆ)
(13)
2
Cuˆ −Uλ − d +υ = 0⎫
υΤ λ = 0,υ ,λ

0
⎬ ⎭
(14)
式中 k, Φ , Pˆ, C, U , d 的矩阵的组装与普通有限单
元法相同。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有限元在桩土共同作用分 析中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应用,其一个突出的优点就 是通过对土体区域的划分,解决土体分布的层状性 问题。同济大学沈伟跃、赵锡宏[1]应用有限元法对 桩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满意的结果,但这种 分析方法认为,桩侧和桩周土之间没有相对位移。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桩侧和桩周土之间不仅能传递 摩阻力,而且它们之间还有较大的相对位移。文献 [2]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在桩与土之间引入摩擦 单元(节理单元),本文在桩与土之间引入另一种单 元--接触单元以模拟桩与土之间的剪力传递和相对 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