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分析记录表(气)

合集下载

原子吸收分析参数万能明细表(精)

原子吸收分析参数万能明细表(精)

一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基本条件明细表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样品处理方法1 钢铁★1.1 碳钢:称取0.5000g样品置于三角锥形瓶中,加入25mL硝酸(1+3),加热溶解后,加10mL过硫酸铵(150g/L),继续加热至溶液冒大气泡,冷却。

将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可供铬、镍测定。

《此溶液含1.26% 硫酸根》。

另取5.00mL上述溶液用水稀释至50.00mL,此溶液可供锰的测定。

★1.2 合金结构钢:称取0.5000g样品置于100mL两用瓶中,加入2mL硝酸(1+1)和5mL高氯酸,加热溶解后,继续加热冒高氯酸浓厚白烟至瓶口,取下稍冷,用少量水溶解盐类后,将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干过滤溶液。

吸取5.00mL上述溶液置于50mL量瓶中,加入2mL氯化铵(250g/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可供铬、锰、铜、镍、钼的测定。

★ 1.3 不锈钢:称取0.5000g样品置于100mL两用瓶中,加入10mL王水,加热溶解后,加10mL高氯酸,继续加热冒高氯酸浓厚白烟至瓶口,取下稍冷,用少量水溶解盐类后,将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干过滤溶液,可供磷的测定。

吸取1.00mL上述溶液置于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可供镍的测定。

★ 1.4不锈钢(Cr17Ni4Cu4):称取0.1000g样品置于100mL两用瓶中,加5mL 王水,加热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吸取5.00mL上述溶液置于50mL标Ni0.148 Cu0.089 Mn0.171 4# Cr17.80 Ni8.71 Mn1.251# +3.50mL4#溶液Ni 2.7166 Cu 2.7912 Mn 0.49472# +3.00mL4#溶液Ni 3.5728 Cu 3.6920 Mn 0.60263# +2.00mL4#溶液Ni 5.2852 Cu 5.4934 Mn 0.81842 铝合金★2.1铝合金:称取0.1000g样品置于100mL两用瓶中,加入10mL盐酸(1+1),待激烈反应后,滴加1mL双氧水(30%),加热至溶液小气泡消失,取下稍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如溶液混浊,则干过滤溶液)。

原子吸收分析方法(氢化物发生法)

原子吸收分析方法(氢化物发生法)

原子吸收分析方法(氢化物发生法)氢化物发生法 As,Sb,Bi,Ge,Sn,Pb,Se,Te八种元素的最佳分析线都处于近紫外区,用常规的火焰原子汲取法会产生严峻的背景汲取,石墨炉原子汲取法的基体干扰和灰化损失比较严峻,甚至等离子放射光谱法对上述元素加上汞的检出能力都无法满足测定普通样品的需要。

氢化物发生法是按照上述八种元素的氢化物在常温下为气态,且热稳定性差的特点,利用某些能产生初生态的还原剂或者化学反应,与样品中的分析元素形成挥发性共价氢化物,并用惰性气体作载气,将氢化物蒸气导入加热的T形石英管中,氢化物受热后快速分解,将被测元素离解为基态原子蒸气,从而汲取该元素的特征放射信号。

1969年,澳大利亚的Holak首次利用氢化物发生技术测定了砷,因为砷以砷化氢的形式与基体分别,基体的干扰显然降低。

氢化物发生办法有金属酸还原体系、(钾)-酸体系以及电解法三种。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钾)-酸体系,它的反应原理如下: NaBH4+3H2O+HCl→H3BO3+NaCI+8H+ 8H++Em+→EHn ↑+H2↑(过剩)其中,Em+为正m价的被测元素离子;EHn为被测元素的氢化物。

氢化物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被测元素与氢化合的速度,二是在酸性溶液中的分解速度。

1.氢化物发生中的干扰氢化物发生中的干扰类型主要有液相干扰和蔼相干扰。

实际样品分析中,往往会碰到不同程度的多种干扰现象,干扰机理可概括为如下七个方面。

(1)形成固态氢化物酸度是十分重要的条件,酸度不合适,既影响氢化物的生成速度,又简单产生固态氢化物和泡沫状的衍生物。

例如,测定砷时,假如酸度低,会发生如下反应: AsH3+HOAsH2→As2H4(s)+H2O As2H4→As2H2(s)+H2↑这样就削减了AsH3的生成量。

测定锑、锗时也会浮现同样问题。

(2)形成难融化合物假如待测元素与干扰元素之间生成了一种难溶于酸的化合物,则势必影响氢化物的释放效率从而引起负干扰,铜对硒的干扰比对砷的干扰强,就是由于还原产生的硒化氢与溶液中的铜离子生成不溶性的硒化铜,而砷化铜是可溶于酸的,明显抑制干扰元素与待测元素之间形成难溶于酸的化第1页共4页。

原子吸收分析记录表(水质)

原子吸收分析记录表(水质)
相对偏差或
回收率%
计算公式:
备注:
分析/日期:校核/日期:复核/日期:
取样体积
()
定容体积
()
查曲线值
()
稀释倍数
样品浓度
()
平均值
()
相对偏差或
回收率%
备注:
分析/日期:校核/日期:复核/日期:
原子吸收分析记录表(水质)
(续表)
第页共页
项目编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检出限:.
样品编号
取样体积
()
定容体积
()
查曲线值
()
稀释倍数
样品浓度
()
平均值
()
原子吸收分析记录表(水质)
第页共页
项目编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检出限:.
分析方法:仪器型号规格:仪器管理编号:检测地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RH



线


标准点数
计算公式:
取样量()
含量()
吸光度-空白吸光度()
回归方程
b(斜率):
a(截距):
r值:
标准溶液浓度:
样品编号

(完整word版)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解读

(完整word版)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解读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4。

2.1 概述4。

2。

1。

1 基本概念1)原子光谱根据原子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谱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原子光谱法,包括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

本章重点介绍应用广泛的原子吸收光谱法。

2)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法,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简称原子吸收法,它是基于测量试样所产生的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从而定量测定化学元素的方法.4。

2.1。

2 仪器结构和过程图4-21 原子吸收示意图如上图,含Pb溶液将经过预处理-喷射成雾状进人燃烧火焰中,Pb化合物雾滴在火焰温度下,挥发并离解成Pb原子蒸气。

用Pb空心阴极灯作光源,产生Pb的特征谱线,通过Pb原子蒸气时,由于蒸气中基态Pb原子的吸收,Pb的特征谱线强度减弱,通过单色器和检测器测得其减弱程度,即可计算出溶液中Pb的含量。

4。

2。

1。

3 方法特点灵敏度高,10—9g/ml-10—12g/ml。

选择性好,准确度高。

单一元素特征谱线测定,多数情况无干扰。

测量范围广.测定70多种元素。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

4。

2.2 原子吸收法基本原理 4。

2。

2.1 共振线和吸收线 1) 基本概念➢ 共振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称为第一激发态),为共振跃迁,所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当电子从第一激发态跃回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频率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也简称共振线)。

对大多数元素来说,共振线是指元素所有谱线中最灵敏的线。

➢ 特征谱线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从基态激发至第一激发态(或由第一激发态跃回基态)时,吸收(或发射)的能量不同,因此各种元素的共振线不同而有其特征性,这种共振线称为元素的特征谱线。

2) 朗伯原理图4-22 原子吸收法的朗伯定律示意图原理公式:b K e I I νν-=0νK :吸收系数;ν:频率。

吸收线图4-23 吸收线轮廓图 图4—24 吸收线半宽度比较上述两个图,注意图的纵坐标参量的不同。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篇一: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实验报告班级:环科10-1 姓名:王强学号:XX012127 一、实验目的:1.了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了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样方法及技术关键。

3. 学会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火焰原子吸收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是目前使用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两种方法。

相对而言,前者虽然具有振作简单、重现性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法由于雾化效率低、火焰的稀释作用降低了基态原子浓度、基态原子在火焰的原子化区停留时间短等因素限制了测定灵敏度的提高以及样品使用量大等方面的原因,对于来源困难、鹭或数量很少的试样及固态样品的直接分析,受到很大的限制。

石墨炉原子化法由于很好地克服了上述不足,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

石墨炉原子吸收方法是利用电能使石墨炉中的石墨管温度上升至XX ~ 3000 ℃的高温,从而使待测试样完全蒸发、充分的原子化,并且基态原子在原子化区停留时间长,所以灵敏度要比火焰原子吸收方法高几个数量级。

样品用量也少,仅5 ~ 100 uL。

还能直接分析固体样品。

该方法的缺点是干扰较多、精密度不如火焰法好、仪器较昂贵、操作较复杂等。

本实验采用标准曲线法,待测水样品用微量分液器注入,经过干燥、灰化、原子化等过程对样品中的痕量镉进行分析。

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由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生产的WFX-12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镉元素空心阴极灯容量瓶 50 mL(5只)微量分液器 0.5 ~ 2.5 mL及5 ~ 50 uL 2.试剂100 ng/mL镉标准溶液(1%硝酸介质) 2 mol/L硝酸溶液四、实验步骤:1.测定条件分析线波长:228.8 nm 灯电流:3 mA 狭缝宽度:0.2 nm 干燥温度、时间:100℃、15 s 灰化温度、时间:400℃、10 s 原子化温度、时间:2200℃、3 s 净化温度、时间:2200℃、2 s 保护气流量:100 mL/min 2.溶液的配制取4只50 mL容量瓶,分别加入0 mL、0.125 mL、0.250 mL、0.500 mL浓度为100 ng/mL的镉标准溶液,再各添加2.5 mL硝酸溶液(2 mol/L),然后以Milli-Q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供原子吸收测定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铜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铜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铜元素的含量实验目的:1.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2.掌握应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铜含量的方法,3.加深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实验原理:1.通常原子处于基态,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吸收一定的能量,这种特定的能量就是该元素的特征谱线。

2.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定量分析,它是基于从光源中辐射出波长与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波长相同的光(铜是324.7nm)通过试样的原子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铜)的基态原子所吸收,使透过的谱线强度减弱。

在一定的条件下,其吸收程度与试液待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即A=Kc。

3.本实验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水中铜含量,即先测定已知浓度的各待测离子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成吸光度-浓度标准曲线。

再于同样条件下测定食品样品中待测离子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即可查出食品样品中各待测离子的含量。

4.待测试液引入火焰原子吸收仪中,先经喷雾器将试液变为细雾,再与燃气混合载入燃烧器干燥、熔化、蒸发、原子化,待测元素变为基态气态原子。

5.固体样品采取干法灰化使有机物分解,金属元素铜经酸化溶解成为可溶态待测。

仪器和药品:仪器:AA-320N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空气压缩机、乙炔钢瓶、Cu空心阴极灯、马弗炉、分析天平、电炉、捣碎机等。

药品:Cu(NO3)2.3H2O、浓HNO3(G.R.)(过硫酸铵、硫酸钠、或过氧化氢、石油醚等,根据样品、及样品处理情况选择)。

标准溶液配制:1.铜标准储备液(1000μg·ml-1):准确称取于Cu(NO3)2·3H2O 0.95g于100ml烧杯中,用0.1molL_1HNO3溶解,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定容摇匀。

2.铜标准溶液(100μg·ml-1):准确吸取上述铜标准储备液25.00ml于250ml容量瓶中,用0.1molL_1HNO3稀释定容,摇匀。

实验步骤:所有玻璃仪器用0.1molL_1HNO3浸泡24小时以上,冲洗多次后用蒸馏水及二次蒸馏水洗干净晾干备用。

原子吸收法测定原始记录表

原子吸收法测定原始记录表
□消解仪□无
序号
样品编号
元素
元素
元素
样品
吸光度
稀释/浓缩
倍数
样品
浓度
()
样品
吸光度
稀释/浓缩
倍数
样品
浓度()
样品
吸光度
稀释/浓缩
倍数
样品
浓度()
1
1
1
1
原子吸收法测定原始记录表(续1)



线
元素
序号
标准溶液浓度()
吸光度
标准溶液浓度()
吸光度
标准溶液浓度()
吸光度
空白
1
2
3
4
5
回归方式
□线性回归
□非线性回归
原子吸收法测定原始记录表(续2)
精密度检查
分析项目
平行样样品编号
样品浓度()
均值()
相对偏差(%)
是否合格
□是□否
□是□否
□是□否
准确度检查
分析项目
质控样样品编号
测定值()
保证值()
是否合格
□是□否
□是□否
□是□否
分析项目
加标回收样样品编号
标准溶液浓度()
加标量()
加标样测定值()
样品测定值()
回收率(%)
□线性回归
□非线性回归
□线性回归
□非线性回归
截距a
——
——
——
斜率b
——
——
——
相关系数r/r2
标准溶液
配制过程
a.标准储备液:mg/L。
b.标准中间液:准确移取aml于ml容量瓶中,得溶液浓度为mg/L。

原子吸收期间核查记录表

原子吸收期间核查记录表
核查结果
1、标记、标识完整,固件安装紧固,气路连接正常,五漏气现象。
2、零点漂移吸光度(≤±0.008/15min):0.021
3、瞬间噪声吸光度(≤0.03):0.002
4、检出限(≤0.02mg/ L):0.009
5、测量重复性(≤1.5%):0.6%
6、线性误差:(≤10%):2.1%
核查人:罗小利2014年8月4日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记录表
第页共页
实验室名称
原子吸收室
核查日期
2014.8.4
设备名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设备编号
AA0902M016
规格型号
瓦里安AA240FS
核查依据
JJG694-2009
核查所用设备

环境条件
室温
核查方法
依据JJG694-2009对该仪器进行了如下5个项目的核查
1、标志、标记、外观结构:采用目视手动的方法检查
2、基线稳定性:采用JJG694-2009中5.3.4的方法。以测铜的条件进行核查
3、检出限:采用JJG694-2009中5.3.6的方法,标准溶液为铜标准溶液。
4、测量重复性:采用JJG694-2009中5.3.7的方法,使用5ppm的铜标准溶液。
5、线性误差:采用JJG694-2009中5.3.8方法,使用铜标准系列为0.50、1.00、3.00、5ppm。
核查结果分析
四项核查结果符合JJG694-2009的要求。
一项不符合,该项为零点漂移吸光度。对于实际操作中零点漂移要求可以忽略。因为JJG694-2009中的漂移时15min的漂移量,而实际测量中一次测量所用时间不大于3min,所用实际的零点漂移吸光度小于0.008。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对于物理干扰,最好的消除方法 就是配制与试样溶液组成相似的 标准溶液。也可用标准参加法来 进行测定。
三,测定条件的选择: 1.分析线的选择:一般选用共
振线作分析线。 2.灯电流:保正稳定和适当光
强度输出的条件下,尽量选 用较低的工作电流。
5.狭缝宽度:由于原子吸收光谱法谱 线的重叠较少,一般可用较宽的狭 缝,以增强光的强度。但当存在谱 线干扰和背景吸收较大时,那么宜 选用较小的狭缝宽度。
SCV0.0044(g/1% 吸 收 ) A
式中:S为绝对灵敏度;C为试液 中 待 测 元 素 的 浓 度 〔g能检 出的元素的最低浓度或最小质 量。
定义为:能给出信号强度 等于3倍噪声信号强度标准偏差 时所对应的元素浓度或质量。
当在正负电极上施加适当电 压〔一般为200~500伏〕时,在 正负电极之间便开始放电,这时, 电子从阴极内壁射出,经电场加 速后向阳极运动。
电子在由阴极射向阳极的过程中, 与载气〔惰性气体〕原子碰撞使其 电离成为阳离子。带正电荷的惰性 气体离子在电场加速下,以很快的 速度轰击阴极外表,使阴极内壁的 待测元素的原子溅射出来,在阴极 腔内形成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云。
三.光学系统: 分光系统一般用光栅来进行分光。
光谱通带: W=D×S×10-3
其中:W为光谱通带〔单位nm〕;D为 光 栅 的 倒 线 色 散 率 〔 单 位 nm/mm-1〕 ; S为狭缝宽度〔单位μm〕。
四.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放大器、
对数转换器、显示器几局部。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过程:
计算式为:D c 3 ( g / m L )
A
或 D g 3 ( g )
A
式 中 D 为 检 出 极 限 〔μg/mL 或 g〕 ; σ 为 对 空 白 溶 液 进 行 不 少 于 10 次 测 量时的标准偏差;A为吸光度;g为 质量〔g〕。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实验分析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实验分析原始记录表

` 原始记录表目录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吸收冷原子法分析原始记录荧光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一般试剂配制记录分析原始记录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I)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II)废气(烟尘)测定运算记录(III)噪声监测原始记录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原始记录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原始记录铁路边界噪声测量原始记录交通噪声测量原始记录飞机噪声测量原始记录汽车污染物测试原始记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样品委托单(站内)监测结果统计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现场监测(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单燃煤的煤质分析原始记录表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实验室环境条件监控表样品保存条件监控表叶绿素a测定原始记录污染源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室内空气现场监测(苯、TVOC)室内空气现场监测(甲醛、氨)室内空气现场监测(氡)室内空气监测(甲醛、苯系物)环境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Ⅳ)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林格曼黑度原始记录表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电极常数 分析日期 室温 ℃ 标准缓冲液(Ⅰ)理论值 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 标准缓冲液(Ⅲ)理论值pH 读 数 值 样 品 编 号水 温(℃) 第一次 第二次 样 品 pH 值电 导 率kt (μScm -1)25℃ 电 导 率ks (μScm -1)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日期水温℃缓冲液名称及加入量室温℃样品前处理取样量测得电位值(E)样品编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定容体积(mL)分取体积()稀释倍数第I次第II次平均值查曲线值()样品浓度()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 仪器名称及编号 样品前处理 室温 ℃ 湿度 %检测器色谱柱(固定相)温度条件流动相名称及流量()分析项目标准浓度保留时间峰高或峰面积检出限质控措施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样品编号取样量()定容体积()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化合物名称 化合物名称化合物名称 化合物名称样 品 编 号取样量 ( ) 定容体积( )响应值( )绝对量( )浓 度( )响应值( )绝对量 ( ) 浓 度( )响应值( )绝对量( )浓 度( )响应值( )绝对量( ) 浓 度 ( )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冷原子 法分析原始记录吸收荧光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 仪器名称及编号 载气名称及流量 气, ml/min 负高压 V 灯电流 mA 量程 室温 ℃ 湿度 %样品前处理取 样 量 样 品 编 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定容体积( mL)分取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 空 白 信号值 ( )样 品信号值( )减空白后信号值( )测定浓度( )样品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 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 分析日期仪器名称及编号 萃取液名称 比色皿 mm 参比液 室温 ℃ 湿度 % 样品前处理吸光值 A取样量样品编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萃取液体积(mL)分取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稀释倍数3030cm-12960 cm-12930cm-1石油类测定结果( )动植物油测定结果( )计算公式校正系数X=Y=Z=F=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分析方法名称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仪器主要分析条件 样品前处理取样量样品编号固体(g) 液体(mL) 气体(L)定容体积( mL )分取体积(mL)稀释倍数空白吸光度(A O)样品吸光度(A)A-A O查曲线值( )样品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项目名称 分析项目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 室温 ℃湿度 %分 析 编 号 分 析 编 号 平均值标液加入体积(mL) 加标液浓度( )标准加入量(μg) 加标体积 ( mL ) 响 应 值(A) 加 标 量 ( ) 减空白后响应值测 得 值( ) 回 归 方 程 Y=bx+a b= a= 原样品测得值( ) 相 关 系 数 r=回 收 率 ( % ) 允许回收率(%)标准曲线备注加标 回 收 率检查结 果 评 判平 行 样 编 号 定 值( )测得浓度(mg/L) 测得值( ) 相 对 偏 差 (%)相 对 误 差(%)允许相对偏差(%) 允许相对误差(%) 平 行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质 控样 检查 结 果 评 判计 算 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显色体积参比溶液测定波长nm 比色皿mm室温 ℃ 湿度 %样品编号取样体积或标态采气量(mL或L)稀释倍数吸光度AA-A O查曲线值( )样品浓度( )样品编号取样体积或标态采气量(mL或L)稀释倍数吸光度AA-A O查曲线值样品浓度( ) (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bx+a b= a=线性相关系数r=计算公式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溶液的标定分 析 编 号 平均值( )溶液消耗量(mL)加标液浓度( )编号溶液 移 取 量(mL)V 始V 终V 终-V 始溶 液 浓 度( )加 标 体 积( mL) 加 标 量 ( ) 测 得 值( ) 原样品测得值 ( ) 回 收 率 ( % ) 允 许 回 收 率(%) 计算公式加标 回 收 率检 查结 果 评 判平 行 样 编 号定 值( )测得浓度(mg/L) 测 得 值( ) 相 对 偏 差 (%)相 对 误 差(%) 允许相对偏差(%) 允许相对误差( % ) 平行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质控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滴定溶液消耗量(mL )样 品样 品 编 号取样体积 ( ) 溶液移取量( )V 始V 终V 终- V 始减空白后消 耗 量样品浓度( )空白滴定消耗量(mL )计算公式备注 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I )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 月 日 时 至 月 日 时 培养箱温度 标准溶液浓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 培养前分析日期 室温 ℃;培养后分析日期 室温 ℃标准溶液消耗量(mL ) 化 学 探 头 测 定 法 培 养 前培 养 后培 养 前培 养 前溶解氧浓度(mg/L )终读数 始读数用 量终读数 始读数用 量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读数Ⅰ读数Ⅱ 平均值培养前培养后稀释 水备注平 行 样 编 号定 值 (mg/L)平均值测得浓度(mg/L) 测 得 值 (mg/L) 相 对 偏 差(%)相 对 误差(%) 允许相对偏差(%) 允许相对误差(%)平行 样 检查结 果 评 判质控样检查 结 果 评 判序 号0 0123平均值 基准液体积(mL )空白溶液V 0V 1滴定记录 (mL ) ΔV相 对 偏 差(%)结 果 评 判标定Na 2S 2O 3浓度 ( )允许相对偏差(%)计算公式 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标准溶液浓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标准溶液消耗量(m L)化学探头测定法培 养 前 培 养 后 培 养 前 培 养 后 溶解氧值 (mg/L)样 品 编 号 稀释比(f)培养瓶号始读数终读数用 量始读数终读数用 量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培养前培养后水样BOD5浓 度(mg/L)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Ⅲ)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溶解氧值 (mg/L) 溶解氧值 (mg/L)样品编号 稀释比(f)培养瓶号培 养 前培 养 后水样BOD5浓 度(mg/L)样品编号稀释比(f)培养瓶号 培 养 前培 养 后水样BOD5浓 度(mg/L)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称 重( 恒 重 )( g ) 样 品 编 号取样体积V ( ) 容器+滤膜+样品(滤筒+样品) 平 均 值W 1容 器+滤 膜(滤 筒)平 均 值W 0样品重量ΔW ( )样品浓度( )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配制日期配制人标定日期滴定管规格及编号室温 ℃ 湿度 %基准溶液标准溶液基准液名称基准溶液浓度()试剂名称标准液名称标准溶液浓度()干燥条件℃小时℃小时序号00均值123均值序号 1 2312基准液体积(mL) 空白皿重+试剂重(W1) (g) 起始读数V0皿重+试剂重(W2)(g) 终止读数V1试剂重(W1-W2)(g)滴定记录( mL )实耗体积ΔV定容体积( mL )计算浓度()配 制 浓 度 ( ) 标定记录相对偏差(%)允许相对偏差(%)结果评判标样编号来源标准浓度稀释液移取体积定容体积储备液浓度移取体积定容体积使用液浓度1移取体积定容体积使用液浓度2计算公式有证标准物质配置移取体积定容体积使用液浓度3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一般试剂配制记录配制日期试剂名称试剂规格皿重( g )皿重+试剂( g )试剂净重( g )定容体积( mL )浓度( )适用项目有效期配制日期试剂名称试剂规格试剂移取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浓度( )适用项目有效期备注配制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样 品 编 号取样量( )分取量( )定容体积( )稀释倍数(过程)测 得 值( )平均值样品浓度( )计算备注分析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 检出限 mgSO 3/(100cm 2碱片·d) 碱片有效采样面积 cm2分析日期 室温 ℃ 湿度 %称 重 (mg)样 品 编 号 采 样 起 止 时 间天数d/n 采 样 前采 样 后增 重(mg)减空白后重 量(mg) 硫酸盐化速率 mg SO 3/(100cm 2碱片·d)计算公式备注分析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监测目的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调查船(车)采样工具采样位置及层次采样日期天气气温℃采样者 DO分析者 pH分析者 校对者 送样时间 送样者 接样时间 接样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电话采样方式:混合、连续、间歇、瞬时采样日期天气状况气温℃企业当事人签字采样者pH分析者送样者送样时间共页第页接样者接样时间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项 目 名 称 采样点名称 采样日期及时间 断面深度及特征 类 型 母质类型 土 壤 性 状生物状况植被及耕作情况土表状况 农药肥料使用情况采 样 方 法 采 样 工 具 监 测 项 目 土 壤 层 次 样 品 编 号 颜 色污染状况周 围 环 境 及备 注采样者 送 样 者 送样时间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水域名称 水域功能类别 调查船 采样工具 采样方式 采样日期 天气 气温 ℃ 站 位 名 称 站 位 编 号 采 样 位 置 采 样 时 间 水 深(m) 样 品 编 号 嗅 味 颜 色 表 观 样品描述其 它生 物 状 况 周围环境情况(污 染 源)监 测 项 目备注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 水域名称 水域功能类别 调查船 采样工具 采样方式 采样日期 天气 气温 ℃采 样 地 点 采 样 时 间 样 品 种 类 样 品 编 号 采样位置 (m) 水 深(m) 样品现场保存措施:水 温(℃)流 速(m/s) 外 观 性 状(色、溴、浊) 样品描述透 明 度 (m)周 围 环 境 情 况( 污 染 源 )监 测 项 目备注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表项目名称 采样地点测点编号功能区类采样器名称及编号流量校准值校准人校准日期采样期间气象条件采样点序号测试项目样品编号采样起止时间采样流量(L/min)采样体积(L)标态体积(L) 风向风速(m/s)气温(℃)气压(Kpa)天气情况备注采样人员采样日期送样者送样日期接样者接样日期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项目名称 采样地点 测点编号 功能区类 采样器名称及编号 流量校准值 校准人 校准日期采 样 期 间 气 象 条 件 样 品 编 号 测 试项 目 采 样 起 止 时 间采样时间( h )采 样 流 量 (L/min 标·干)采样体积(标·干)(L) 风 向风 速(m/s)气 温(℃)气 压(KPa)天 气情 况备注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采样者 送样者 送样时间 接样者 接样时间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项目名称 采样地点采样器名称及编号电导仪名称及编号电极常数酸度计名称及编号标准缓冲液(Ⅰ)理论值测得值;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测得值;标准缓冲液(Ⅲ)理论测得值;降水起止时间降水期间气象条件采样日期起 止 样品编号降水类型采样容器截面积(cm2)样品体积(mL)降水量(mm)风向风速(m/s)气温(℃)电导率k t(μscm-1)25℃电导率k s(μscm-1)pH 值采 样 者分 析 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测得数据 dB (A)测点编号测点位置声源类型功能类型监测时段测点示意图校准器声级值:测量前校准值:测量后校准值:备注电脑打印原始记录粘贴处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量仪器名称及编号天气状况风力测试日期测点名称测点编号测量时间( 月日时)声源类型功能类型L10L50L90L eqσ周围环境情况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记录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厂界及测点分布示意图昼间Leq 夜间Leq测点编号测点位置主要声源测量时间测量值测量时间测量值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天气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仪器及编号测量日期测点与轨道间地面状况线路股数车流密度(辆/小时)距轨面距离(m)测点与轨面相对高度(m) 背景噪声声级(dBA)测量时间测量编号L eq L10L50L90L max L minσ备注测点示意图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测试地点 区域功能类型 监测方法及来源 测试仪器及编号 天气状况 距路肩距离 (米) 车 流 量(辆/小时) 测量日期编 号测 量 时 间L 10L 50L 90Leq L max L min 测点高度重 型 车中 型 车轻 型 车周围环境情况测 点 示 意 图备注测试者 校对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飞机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测量地点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测点坐标:东经 北纬 测点地图坐标 测点周围环境 测量仪器及编号 背景噪声(dBA):昼间 夜间 测试日期天气状况序号测量时间(时、分)飞行状态起飞(向南向北直飞)降落飞机型号观测角Lmax(dBA)持续时间Td(S)LEPN(dB)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汽车污染物监测原始记录监测目的 被测单位 联系人 电话 邮编 被测车型 车牌照号 发动机号 燃油种类 被测车已行驶公里数 节油净化器(剂)型号 测试状态 排气分析测试仪名称及编号 转速仪型号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样品委托单(站内)项目名称委托科室任务来源采样日期委托日期要求完成时间提交结果的方式样品编号样品类型分析项目可能干扰情况要求使用的分析方法备注委托科室室主任送样人接样人受委托科室室主任接样日期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监测结果统计表项目名称分析项目测试日期样品编号计算者校对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房间号仪器名称日期及时间温度湿度(℅)记录人日期及时间温度(℃)湿度(℅)(℃)记录人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版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房间号保存的设备名称及编号保存类别及温度要求冷藏℃ 冷冻℃日期及时间温度(℃)记录人日期及时间温度(℃)记录人日期及时间温度(℃)记录人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I)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 电话 邮编 测试仪器名称编号 测试位置 管道尺寸 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 净化器名称及型号 排气筒高度 m 烟气温度 ℃ 干球温度 ℃ 湿球温度 ℃ 湿球表面压力 林格曼黑度 废(烟)气静压 废(烟)气全压 比托管型式及系数 测试日期大气压 KPa 环境温度 ℃采样孔编号测点号动压(Pa)微压计读数动压Pa等速采样流量H2O(mm)采样嘴直径d(mm)(L/min)备注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II)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燃料种类采样位置采样器名称编号测试日期仪器直读结果:O2%SO2mg/m3NO mg/m3CO mg/m3气温℃;大气压KPa通过流量计参数采样序号样品编号测点号等速采样流量( L/min )流量(L/min)温度(℃)压力(MPa)采样时间( min ) (滤筒号)测定项目测孔号测试者校对者共页第页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项目名称 被测单位 电话 邮编采样仪器名称编号 测氧仪型号及编号烟气测试仪型号和编号 测试位置 管道尺寸 安装孔深度 排气筒高度 m 烟气温度 o C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 净化器名称及型号测试日期 大气压 Kpa 环境温度 o C样品编号测点编号采样嘴直径d(mm)等速采样流量(L/min)采样起止时间累积采样流量(m3)参数记录时间氧量(%)一氧化碳(mg/m3)流量计温度(o C)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主要产品名称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主要原料吨产品消耗量工艺简述废气污染源环保设施大气环境情况功能类别采样点位监测因子废水污染源环保设施排放去向水环境情况功能类别采样点位监测因子排放口规范化噪声污染源环保设施监测点位固体废弃物其它污染源生态保护措施环保管理情况备 注注:内容较多时,可另外加页,并在表中相应位置注明。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原子吸收光谱实验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一、实验目的1、了解日本岛津AA-6200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了解仪器的开、关机程序。

2、掌握日本岛津AA-6200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分析过程。

二、实验原理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不仅可以发射一系列特征谱线,还可以吸收与发射线波长相同的特征谱线。

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通过原子蒸汽时,即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所需要的能量频率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选择性地吸收其同种元素发射的特征谱线,使入射光减弱,特征谱线因吸收而减弱的程度称吸光度A,与被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A=KC式中K为常数;C为试样浓度;K包含了所有的常数。

此式就是原子吸收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由于原子能级是量子化的,因此,在所有的情况下,原子对辐射的吸收都是有选择性的,由于各元素的共振吸收线具有不同的特征。

原子吸收光谱位于光谱的紫外区和可见区。

如图所示:三、仪器和试剂仪器:AA-6200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产地:日本岛津)、铜空心阴极灯试剂:蒸馏水、铜标准溶液、试样液、铜元素灯四、实验步骤以铜溶液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样品的测定为例,实验操作如下:1、开机及关机○1通电打开文雅电源,使220V电压指针稳定,打开打印机,显示器及计算机。

○2进入windows,岛津AA-6200软件。

○3打开AA-6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一起开关至1档。

○4引导进行联机操作,将计算机和AA-6200连接。

2、主机通用操作规程○1设置测量元素,在灯座上装入测量灯和预热等并把测量灯转入到测量位置。

○2按{wizard}引导进行狭缝的设定,点灯,光路的粗调与细调,波长扫描,定量分析参数,测量参数和样品参数等的设定。

○3确认气体条件,用肥皂水检查管路,然后打开空压机是压力达到5KG,乙炔铜瓶主阀打开1.5圈,钢瓶二次压力表调到0.1MPa,打开换气扇,调节气体流量,并确认燃烧室排液口Y型管中有水,作好点火准备。

原始记录表 (第二版)2019.01.01

原始记录表 (第二版)2019.01.01

稀释 倍数
样 品 测定浓度
吸光度
(A) (
)
计算公式: 样品浓度
()
ZJ S X/ Y L - 008
备注:
分析者
校核者
浙江首信检测有限公司 2019 年 01 月(第二版)
共 页第 页
校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项目名称
分析项目
分析条件
分析编号 标准加入体积(mL) 标 标准加入量( )
1
2
3
4
5
6
7
8
准 响应值(A)
分析方法及来源
电极常数
分析日期
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
标准缓冲液(Ⅲ)理论值
水 温(℃)
pH
溶解氧值 (mg/L)
电导率 kt (μScm-1)
25℃ 电 导 率 ks (μScm-1)
浊度 (NTU)
计算公式
ZJ S X/ Y L - 001
温度

备注
分析者
校核者
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浙江首信检测有限公司 2019 年 01 月(第二版)
响应值 (峰面积)
检出浓度 ()
浓度 ()
计算公式
分析者
备注
校核者
浙江首信检测有限公司 2019 年 01 月(第二版)
共 页第 页
项目名称 样品编号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 II)
ZJSX/YL- 004
分析条件
分析日期
稀释 倍数
D
取样量 定容体积 ( )( )
化合物名称
响应值 检出浓度 (峰面积) ( )
原子荧光法分析原始记录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ZJ S X/ Y L - 005

原子吸收培训记录

原子吸收培训记录

A3AFG-12型原子吸收原理与日常维护1.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根据基态原子对特征波长光的吸收,是测量试样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时首选的方法,有火焰法ug/ml,和石墨炉法ng/ml。

由光源发出的被测元素的特征波长光,待测元素通过原子化后对特征波长光产生吸收,通过测定此吸收的大小,来计算出待测元素的含量。

遵循朗伯-比尔定律A=Kbc(A-吸光度,K-比例常数,b-基态原子层的厚度,c-蒸汽中基态原子的浓度)2.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3.仪器构造: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信号处理系统(1)原子化器:将待测试样转变成基态原子(原子蒸汽),常用的原子化器有火焰原子化器和非火焰原子化器。

①火焰原子化器(包括雾化器、雾化室和燃烧器)雾化器是火焰原子化器中的字重要的部位,作用是将试液变成细雾。

雾粒越细、越多,仪器的灵敏度就越高。

雾化器的雾化效果越稳定,火焰法测量的数据就越稳定。

②非火焰原子化器最常用的石墨炉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法的过程是将试样注入石墨管中间位置,用大电流通过石墨管以产生高温使试样干燥、灰化和原子化。

(2)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石墨炉原子化法具有如下特点:灵敏度高、检出限低、进样量小、干扰因素少。

缺点:耗时长、检测成本高4.仪器操作(1)火焰法:依次打开稳压器--电脑主机--打印机--仪器软件--自检--选择所测元素灯(预热灯选下个要测量的元素灯)--选择所需波长进行寻峰--寻峰完成--进入软件操作界面(工作灯一般情况下需预热半小时以上)--参数--信号处理(积分时间1s、滤波系数1s)--样品-选择所用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输入测量元素符号单位--样品数量--完成--用纯化水加满水封--打开压缩空气电源按钮--打开乙炔气瓶总阀--调节乙炔气体分压阀在0.5-0.6kpa左右-点火--继续调节分压阀使其火焰呈均匀的蓝色为好--以空白溶液进行自动能量平衡--校零--测样(应待光度读数平衡稳定后点击开始进行读数测量)--点击样品名称依次更改样品名称--应用--实验记录--样品名称--分析员--修改完成后点保存--(如需测下一个元素则点击元素灯更改工作灯)--关乙炔气体总阀--待火焰熄灭后重新点火使其将管内残余气体消耗完毕后分压阀降为零--关闭分压阀--最后关闭压缩空气仪器按钮(过程中按下排水键)--倒废液(2)石墨炉法:依次打开稳压器--电脑主机--打印机--仪器软件--自检--选择所测元素灯(预热灯选下个要测量的元素灯)--选择所需波长进行寻峰--寻峰完成--进入软件操作界面(工作灯一般情况下需预热半小时以上)--参数--信号处理(积分时间3s、滤波系数0.1s)--样品--选择所用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输入测量元素符号单位--样品数量--完成--把仪器原子化隔板及挡板取下--测量方法--石墨炉法--切换完成后把雾化器转进去--依次打开氩气瓶总阀--石墨炉仪器主机电源--冷凝水--安装自动进样器(洗瓶里装好纯化水)--点击进样器--联机--调节进样器位置使进样管注入石墨管中间位置--空烧石墨管1-3次--点击能量自动平衡--校零--按位置摆好标准样品(ST1-ST6)及样品(S1-Sn)进行自动进样--测量完毕--点击样品名称依次更改样品名称--应用--实验记录--样品名称--分析员名字--修改完成后点保存--(如需测下一个元素则点击元素灯更改工作灯)--关闭氩气瓶总阀--冷凝水--把自动进样器归回原位--点击仪器--测量方法--火焰法--把原子化器隔板及挡板安装回原位--放掉管内残余气体并及时清理洗瓶中的废液。

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原始记录表

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原始记录表
标准溶液标准信息
标准
曲线
浓度(μg/mL)
吸光度A
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
样品编号/名称
自编号
定容
体积v(mL)
稀释
倍数n
标准采样
体积V0(L)
吸光度A
测定值
c(μg/mL)
结果
C(mg/m3)
备注
结果计算公式:
检测: 复核:
第 页 共 页
检测编号
检测项目
样品编号/名称
自编号
定容
体积v(mL)
稀释
倍数n
标准采样
体积V0(L)
吸光度A
测定值
c(μg/mL)
结果
C(mg/核:
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原始记录表
第 页 共 页
检测编号
温湿度
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
检测项目
检测日期




测定方式:波长:nm光谱带宽:nm 灯电流:mA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火焰种类:
燃烧器高度:mm
升温方式:
干燥: ℃,s
燃气流量: mL/min
助燃气压力:MPa
灰 化: ℃,s
原子化: ℃,s

完整word版,原始记录表(第二版)2019.01.01

完整word版,原始记录表(第二版)2019.01.01
ZJSX/YL- 029
细菌总数检验原始记录
30
ZJSX/YL- 030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表目录
序号
编号
记录名称
备注
31
ZJSX/YL-031
总有机碳(TOC)分析原始记录
32
ZJSX/YL-032
离子色谱法分析原始记录
33
ZJSX/YL-033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34
ZJSX/YL-034
红外气体分析原始记录
62
ZJSX/YL-062
臭和味、肉眼可见物测定原始记录
63
ZJSX/YL-063
生活饮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64
ZJSX/YL-064
土壤含水率分析原始记录
65
ZJSX/YL-065
污染源废气采样和交接记录表
66
ZJSX/YL- 066
土壤预处理原始记录
67
ZJSX/YL- 067
17
ZJSX/YL- 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川)
18
ZJSX/YL- 018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W)
19
ZJSX/YL- 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
20
ZJSX/YL- 020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U)
21
ZJSX/YL- 021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22
ZJSX/YL- 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疋记录
52
ZJSX/YL- 05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 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
53
ZJSX/YL- 053
烟气黑度原始记录表
54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共40页.docx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共40页.docx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2012年目录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枯 丰 平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采样: 送样: 接样:.第 页 共 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 采样日期: 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天气状况: 气温:℃气压: kPa 相对湿度: % 风向:风速: m/s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 方法依据:GB13580.2-92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集雨器面积(cm2):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点名称: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集尘缸编号:集尘缸口面积(cm2):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采样日期:年月日采样工具: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目的:方法依据:采样日期:年月日采样工具: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厂方代表:接样: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采样目的:采样依据:GB/T16157-1996 采样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环境温度:℃大气压:kPa采样:厂方代表:接样: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采样目的:方法依据:采样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采样嘴直径:mm 环境温度:℃大气压:kPa采样:厂方代表:接样:烟气烟色(林格曼黑度)监测现场记录表单位名称:监测目的:监测依据:监测日期:监测地点: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监测:厂方代表: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1 )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6920-86 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标准溶液I定位值:标准溶液II理论值:标准溶液II测定值: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电极常数:校正公式:K25=K t/ [1+0.022(t-25)]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11903-89 计算公式:A0=(V1/ V0) A1分析:校核:审核: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11903-89 计算公式:A0=K1⨯K2⨯K3⋯分析:校核:审核: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5 )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容器介质:方法依据:天平型号:天平编号:计算公式: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GB7488-87 标准溶液浓度:计算公式: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标准气体浓度:计算公式: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9 )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电极型号: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0 )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最低检出限:测定波长:比色皿厚度:参比溶液: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分析项目: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最低检出限:测定波长:狭缝: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2 )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色谱柱类型:检测器类型:最低检出限: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3 )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方法依据:仪器型号:仪器编号:色谱柱类型:最低检出限:计算公式:分析:校核:审核:第页共页第页共页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生物监测部分)样品名称:收样日期:测定日期: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测定:校核:审核:第页共页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生物监测部分)样品名称:收样日期:测定日期:初发酵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复发酵培养箱型号: 培养箱编号:培养温度: MPN值= MPN指数 10/最大的接种水量测定:校核:审核:第页共页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 GB/T14623-93监测日期: 天气状况:声级计型号: 声级计编号:监测: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7 )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监测:校核:审核:第页共页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28 )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单位名称:监测类别:监测:厂方代表:审核:第页共页机动车排气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地点:方法依据:检测日期: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检测:校核:审核: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配制:校核:审核: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31 )校准曲线绘制原始记录表分析:校核:审核: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校核:审核:样品交接记录表质控人员审核:样品分析任务表分样人:质控人员审核: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处理:校核:审核: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方法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校准日期: 环境温度:℃大气压: kPa 皂膜流量计型号: 皂膜流量计编号:校准:校核:审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度
()
过量空气系数()
排放浓度
()
标况流量
()
排放速率
()
相对偏差或
回收率%
计算公式:
备注:
分析/日期:校核/日期:复核/日期:
定容体积
()
查曲线值
()
稀释倍数
样品浓度
()
过量空气系数()
排放浓度
()
标况流量
()
排放速率
()
相对偏差或
回收率%
备注:
分析/日期:校核/日期:复核/日期:
原子吸收分析记录表(气)
(续表)
第页共页
项目编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检出限:.
样品编号
标况体积()
定容体积
()
查曲线值
()
原子吸收分析记录表(气)
第页共页
项目编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检出限:.
分析方法:仪器型号规格:仪器管理编号:检测地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RH



线


标准点数
计算公式:
取样量()
含量()
吸光度-空白吸光度()
回归方程
b(斜率):
a(截距):
r值:
标准溶液浓度:
样品编号
标况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