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班主任工作》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7秋西南大学[9112]《班主任工作》作业答案

17秋西南大学[9112]《班主任工作》作业答案

1、()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1. 20042. 20033. 20064. 20052、()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就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工工作的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1. C. 20062. 20083. 20054. 20073、在古代社会,学校教学普遍采用()形式1. F. 班级教学2.个别教学3.家庭教学4.私塾制4、2009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从班主任的选备与选聘、职责与任务、待遇与权利、培养与培训主任工作做出了规定。

1. A. 中学班主任工作规定2. B.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3.班主任工作规定4.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5、()是指班级组织内部在班主任的领导下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是为了有效组织成员之间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其组织制度和规范对成员具有正式的约束力。

1. D. 班级非正式组织2. E. 班干部3.班团委4.班级正式组织6、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理论的教育家是()1.夸美纽斯2.陶行知3.福禄贝尔4.蔡元培判断题7、班级日志不是班级生活的流水账,而是班级学生心灵之间的对话;它还是学生在完成一天的功神家园。

1. A.√2. B.×8、班级安全教育作为一种生存教育是建立在尊重和保护生命的基础上的,通过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故的能力,使他们能从容应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

1. A.√2. B.×9、由于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学生身心特征的多样性以及教育过程的生成性,都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的程序运行,难免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如何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难点,也1. A.√2. B.×10、班风指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相对稳定且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

而在心理学上,班风是指的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

1. A.√2. B.×11、班级中的师生关系是指班级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中形成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过程,而且还影响着师生双方的心理发展。

17秋西南大学[9112]《班主任工作》作业答案

17秋西南大学[9112]《班主任工作》作业答案

1、()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1. 20042. 20033. 20064. 20052、()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就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工工作的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1. C. 20062. 20083. 20054. 20073、在古代社会,学校教学普遍采用()形式1. F. 班级教学2.个别教学3.家庭教学4.私塾制4、2009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从班主任的选备与选聘、职责与任务、待遇与权利、培养与培训主任工作做出了规定。

1. A. 中学班主任工作规定2. B.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3.班主任工作规定4.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5、()是指班级组织内部在班主任的领导下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是为了有效组织成员之间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其组织制度和规范对成员具有正式的约束力。

1. D. 班级非正式组织2. E. 班干部3.班团委4.班级正式组织6、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理论的教育家是()1.夸美纽斯2.陶行知3.福禄贝尔4.蔡元培判断题7、班级日志不是班级生活的流水账,而是班级学生心灵之间的对话;它还是学生在完成一天的功神家园。

1. A.√2. B.×8、班级安全教育作为一种生存教育是建立在尊重和保护生命的基础上的,通过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故的能力,使他们能从容应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

1. A.√2. B.×9、由于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学生身心特征的多样性以及教育过程的生成性,都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的程序运行,难免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如何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难点,也。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3年《班主任工作》作业答案(School of network education, Southwestern Universi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3年《班主任工作》作业答案(School of network education, Southwestern Universi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3年《班主任工作》作业答案(School of network education,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2013, teacher incharge work answer)School of network education, Southwestern University2013, "teacher in charge" work answerThird assignmentsFirst, the noun explanation question1., "spiritual care" for students: it is the people-oriented nature of education, and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humanization of education. It shows the nature of the labor education of the head teacher, that is, what the head teacher is engaged in is to cultivate the mind with heartMoral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spiritual labor of personality and personality.2. youth culture: adolescent culture is a complex of psychological, spiritual needs, lifestyle, behavior patterns and values of young people in this social group. It is a characterization of youth groupsThe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of adolescents.3.: is the dominant public opinion in the collective, for the majority of people agree with the comments and opinions, to talk about it or appraise the form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trendsor collective members of the collective actions as controlA force for personal or collective development.Two. Questions and answers.1., what are the ways for the head teacher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and thoroughly?1, as a teacher, only to master the scientific method,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students, to achieve a multiplier effect, there are several ways:(a) the students fil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two) the students further understanding on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myself, writing a resume, the table; (three) through the usual continuous observ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four) through the collective activities of the multi angle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five) through direct talk with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students; (six) the teacher extensive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seven) the class cadre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eight) through home visits, parents will fully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nine) the student records, home school links to the students; (ten)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through blogs, forums and other class class network platform.2, the teacher in charge and students to talk about wha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hat are the main methods?Answer: first, get ready before the conversation. Talk tostudents, not whim, whim, without preparation. To really talk, to really understand the subject of conversation. Before talking to do research work, ide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reasons of the talking object and social, family, learn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be aware of, making conversation program, select the best method of conversation.Two, grasp the timing of the conversation and choose the time and place for a good conversation. Put the right time to talk, a good grasp of heat, then the conversation can have a multiplier effect. Timing should be when students are calm and emotionally stable. To choose a more clean, easy to feel relieved, free from external interference of the place, should try to avoid many occasions, so that students feel warm and comfortable, so that both can speak freely.Tw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way we talk and pay attention to art. The convers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ts own object, and point out the problem, and adopt different way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objects". This is an old teacher in charge of many years engaged in ideological work of students experience. Therefore, talk with the students, should try to avoid the use of some radical ways, such as sarcastic talk, talk, talk with comparison type command style conversation, the only way of talking is opened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3. teachers should be how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rules?Answer: 1,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ules. Understand the rules is the premise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class.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together to interpret the rules, improve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the rules. Everyone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ensus rules, rules in order to play its unique role in value orientation.2, pay attention to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Inspection and appraisal is a key role to play in the class. Through examination and appraisal, the students' good behavior is strengthened, which is the central link of forming good habits. The permanent and temporary Banwei Banwei weekly or monthly statistics of student assessment, summary released. Examinations and appraisals should be conducted for the purpose of educating students.3, the use of incentives and punishment. The teacher in charge uses encouragement and punishment appropriately,Help students to form good study and behavior habits.4, coordination of class education environment. Teachers and parents collective support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role of rules.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rules and support, will affect the level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les. Therefore, the teacher should coordinate to other teachers, so that they can accept and abide by the rules.4, what basic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 in student evaluation?Answer: in student evaluation, should abide by the following basic principles:Principle of development. Education is a developmental undertaking, and all the work of education is centered o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mechanism, has an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y in promoting students' development.Timeliness principle. The teacher in charge should give timely feedback to the student's unexpected situation, so that it is easy to grasp the sensitive points, and the evaluation will receive unexpected results.Principle of difference. Class teachers should treat differences and reflect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Incentive principle. As a teacher in charge of class, we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encouragement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mselves, build self-confidence and promot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Continuity principle. Evaluation is a long-term project. It is a continuous and continuous undertaking. It is a productive activity that is constantly adjusted and revised with the change of students.The principle of integrity. The principle of integrity is not simply listed in all aspects of the phenomenon, but should be targeted, primary and secondary clear, reflecting the principle of pertinence.The principle and feasibility.Fifth assignmentsFirst, the noun explanation question.1. mental health: mental health refers to the harmonious state of life adjustment. Health refers not only to the body without defects and diseases, but also to a complet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adjustment, that is, the new concept of human health, not only physical, but also psychological.2. informal groups in the class: the informal group in the class refers to the class that has not been appointed by the head teacher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of the school, and the students spontaneously form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interests, hobbies and emotions.3. echo effect to evaluate the trends in the evaluation of effect refers to the evaluation object is reluctant to give too high evaluation of the superior, inferior or unwilling to give too low rating, try to narrow the gap to the intermediate state of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Two. Questions and answers.1., what negative psychological effects should the teacher in charge carry ou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valuation?Answer: (I) the effect of convergence. The teacher is very easy to poor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atus in this assessment of students, this is mainly due to several situations: one is not for the class a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behavior of students and habits not formed proper concept, which makes the evaluation of lack of specificity, only fuzzy treatment; two is equalitarianism mind, not willing to admit the difference, to "strict, wide to poor. This not only loses the significance of evaluation, but also causes the students to have a vague sense of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distrust the teachers, and thus it is difficult to play the guidance and incentive function of evaluation.(two) reference effect. The so-called reference effect, refers to some of the object of evaluation of the "image" affecting the evaluation of other objects of a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Reference effect is produced by the teacher in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door, and simply to compare the results given by the evaluation method. In the ordinary sense,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 are in normal distribution, the number of outstanding and relatively backward students is small, and the students in the middle section are in the majority. The key point to overcome the reference effect lies in that the head teacher should not only evaluate the students in the collective, but also regard them as individuals, and give specific feedback from the uniqueness of the individual.(three) halo effect. The so-called halo effect, refers to the observation of a person, because some of his characters seem very prominent, which covered the 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 of oth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This effect is most pronounced when judging a person's moral or character traits.Halo effect not only on an individual, more will cause a reaction in all the students. Therefore, in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the teacher in charge must put an end to this one-sided evaluation concept, on the basis of no personal bias to the students fair and accurate evaluation.2,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d teacher's group counseling?Answer: (1) universality. According to German psychologist Lewin, a group has the cohesion to attract members because of its common purpose. Therefore, the greatest advantage of carrying ou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groups is that students can achieve their goal with a unified goal. At the same time, the mutual cooperation and mutual stimulation among members of the group will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two) efficiency. Efficiency is reflected in the group counseling,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same time and energy input, the number of audiences i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group and individual counseling, but also reflected in the many members of the various aspects of help. The guidance of individual mental health can be obtained not only in the teachers, but also in the groups that are educated and tutored at the same time, showing a high efficiency centered around the circle. Each student is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 while the head teacher and other external groups of people, based on the size of individual influence, constitute a circle of different radii.3, class behavior routine management include what content?Answer: (1) attendance and leave system. The class requires the attendance of students to be counted. Thi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trengthen class management and urge students to consciously abide by discipline. Have attendance attendance, sick leave, absenteeism, late, leave early. A monitor on duty will be absent, or absenteeism reports to the class every day, and at the end of a semester, for each student attendance to full term statistics, and fill in the card or student card.(two) student value week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each school, determine the value week task, generally is to the whole school students part of the routine inspection. Such as: attendance inspection, uniforms examination, radio exercises, flag raising, attendance inspection, noon discipline inspection, other cases inspection, canteen discipline inspection, etc..(three) health care. Health care include: health care, work arrangements and inspectors, eye exercises, good collective health and personal hygiene habits, prevention of common diseases, stud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so on.4, the teacher in charge of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in-depth study of students, the main understanding of what aspects of the students?Answer: (1) understanding the student's personal situation. (1)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Including students' personal growth experience, living habits, consumption and soon. (2) student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Understand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 specialty, temperament and so on, analyzing their dominant features, can carry out targeted guidance to student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goo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3)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nd other aspects. In Germany: students read the national interest and knowledge; in the study: to understand students on which subject is the most interested or headache; in the body: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physical development, physical fitness and health level.(two)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 groups. (1) basic composition of class. As a teacher in charge of class, after taking over a class, we should first of all understand the basic composition of the class through various methods, including the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 class, the proportion of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2) class status. Class style, as a class consciousness phenomenon and invisible class power, almost exists in every field of collective life, and reflects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lass groups. (3) the status of student leaders. (4) informal groups in the class. The informal group in the class refers to the group that has not been appointed by the head teacher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in the class, and the students are spontaneously formed according to their interests, hobbies and emotions.(three) understanding the growth environment of students. (1) family environment. The family's moral environment, the family's intellectual environment, the family's living environment, d family's special environment.(2) social environment.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cludes three levels: one is the big environment of the times; the two is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 the three is the community environment. All three influence students' growth. (3) school environmen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is mainly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s, grades and classes.(4)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It should be said that the core of students' growth environment i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one of the 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first is direct contact, the second is indirect communication links, the third is the student's heart communication, the so-called "god".。

《班主任工作》习题与答案

《班主任工作》习题与答案

《班主任工作》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学校的领导下,由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的组织管理、思想道德教育、学习指导以及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工作。

2. 班级建设:班级建设是指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班级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制度、措施和活动,构建和谐、积极、有序、有凝聚力的班级集体的过程。

3. 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基于共同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沟通、交流、协作及教育资源共享等活动,旨在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4. 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个体差异是指学生在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情感表现、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各种不同特点。

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并尊重这些差异,以个性化的方式引导每个学生发展。

5. 班级管理策略:班级管理策略是指班主任为实现班级管理目标,采用的一系列计划、方法和技巧,包括建立班级规章制度、选拔班干部、开展德育活动、处理学生问题、激发学生潜能等多种手段。

二、填空题1.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_________,对班级进行全面管理和指导。

(答案:第一责任人)2.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_________发展,不仅重视学业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品行和能力。

(答案:德智体美劳)3. 在处理学生冲突时,班主任应坚持_________原则,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答案:公平公正)4. 通过定期召开_________,班主任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

(答案:家长会)5.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_________。

(答案:自我管理)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班主任的工作内容?(D)A. 组织班级文化活动B. 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C. 协调任课教师与家长关系D. 制定全国教育政策2. 在班级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做法是(C)。

班主任工作复习试题及答案

班主任工作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班主任是班级体的()A、管理者 B 领导者C、组织者D、指导者2.班级个别教育是集体教育的深化和()A、补充B、发展C、完善D、提高3.班级管理的计划是班级管理过程的()A、中心环节B、首要环节C、中介环节D、终结环节4.操行评定必须实事求是,把握学生的()A、主流B、优点C、缺点D、全部5.个人活动是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进行的()A、组织活动B、小组活动C、独立活动D、文体活动6.搞好活动是夏令营成功的()A、关键B、特点C、保证D、内容7.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也是教育的()A、客体B、内容C、手段D、依据8.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本身就是一种()A、教育内容B、教育因素C、教育力量D、教育原则9.班级是学校教育的()A、基本单位B、组织形式C、对象D、主体10.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目标的()A、根本保证B、重要途径C、主要形式D、重要内容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1.主体教育理论把( )当作教育过程的主体。

A.教育资源B.教育内容C.教师D.教育方法E.学生12.班级活动的形式有()。

A.课外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群众性活动13.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方法主要有()。

A.行为练习法B.环境陶冶法C活动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14.班级活动应该坚持()等原则。

A.方向性B.控制性C.整体性D.主体性15.班主任针对中学生进行的班级教育主要包括()等内容。

A.社会教育B.班级德育C.班级智育D.中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教育16.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A.教学常规B.生活卫生C.教学环境D.档案资料17.班主任班级日常管理的类型主要有()。

A.经验管理型B.行政管理型C.随意管理型D.科学管理型18.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A.长期性与连续性B.早期性与奠基性C.计划性与规范性D.自然性与随意性19.班级德育的主导力量是()。

西南大学《班主任工作》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班主任工作》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论述题]1. 结合实际分析班集体应如何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2.如何处理班级偶发事件?3.培养班干部应注意哪些问题?4.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形成良好的班级精神?5. 行为规范训练有哪些主要途径?6.班主任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要遵循哪些原则?7. 班主任如何在反思中成长?8.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9. 简述班主任评语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

10. 班级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是什么?备注:请将这些题目下载到word文档上,10道题目都完成后,一次性提交答案。

联系:jkyhq@参考答案:1. 结合实际分析班集体应如何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参考答案:一、善于运用奖励和惩罚;二、重视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第一,注意舆论倾向,正确加以引导。

第二,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第三,充分利用舆论阵地。

第四,把握学生自我教育的时机。

第五,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

总之,正确的集体舆论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会自发地形成,而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即在班主任悉心地指导下,以科学的方法积极引导,逐渐形成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氛围。

2.如何处理班级偶发事件?答:偶发事件是我们教育中经常遇到的,它有突发性、破坏性和急迫性。

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物均不可预测,有不确定性。

事件大多发生在校内,有的要校外;有的在课上,有的在课余;有的是师生之间,有的是生生之间;有的是与本班同学的矛盾,有的是与外班、外校,甚至与社会上的其他人冲突;有的属于一般问题,有的性质严重,甚至是恶性事件;有的是个人间的鸡毛蒜皮小事,有的则影响着全班、全校的大局;有的发生在一两个人之间,有的涉及面很广;有的是口水之战,有的是拳脚相加;有的事件好处理,有的则十分棘手。

《班主任工作》课程考试题

《班主任工作》课程考试题

教师教育选修课论文后进生教育转化方案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年级 2011级学号 222011314011068 姓名孟庆彬课程名称班主任工作授课教师张勇成绩后进生教育转化方案孟庆彬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后进生是普遍存在于个教学阶段、各班级,于是怎样管好后进生,怎样使他们改掉坏习惯,成为了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该了解后进生是如何一步步养成的。

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后进生的转化方法。

本文通过罗列分析了三点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通过一则后进生转换的案例,明确一系列的后进生转化工作。

关键词:后进生成因分析转化案例转换方法“后进生”在教育词典中的定义是: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

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

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后进生的教育观。

后进生成因分析1、自身因素态度不够端正。

超超比较好动、倔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很正常,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2、家庭因素家长不够关心。

超超的父母都在私营企业打工,非常辛苦。

由于工作的艰辛,父母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等到成绩出来了,要是不理想,就对孩子一顿痛打。

正因为如此,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爱撒谎、爱欺负别人的不良恶习。

3、学校因素有些民办学校,老师对学生其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在小学这个极其关键的时期,没有好好把握。

好习惯没有养成,坏习惯却愈演愈烈。

初高中老师对他的要求又都普遍有点过高。

对孩子过高的要求,过高的期望,又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点自暴自弃。

后进生转化案例某班主任: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

2016春西南大学《班主任工作》所有答案

2016春西南大学《班主任工作》所有答案

第一次作业1.我国古代教育一般采用“”的组织形式,没有固定的人数、修业期限和上课时间,更没有学期与学年的划分,教师通过“口耳相传”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经验对学生进行管理。

2.所谓“班主任专业化”,是职前或在职班主任为使班主任工作符合,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通过专门的教育或训练,掌握班主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水平的过程。

3.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

4.班规制订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明确目的,要管理而非管制,要引导而非约束、班规内容应具体简明,可操作性强、班规应有预见性、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

5.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及时到位,程序正当,多方协作,。

6. 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就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职责、班主任的选聘和培训以及班主任工作的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7.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

8. 生生关系,即班级同学之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这既有学习中的互助、竞争关系,也有日常生活中的关系。

9.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途径有家访、家长会、书面交流、电话交流、。

10.班级日常管理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自主管理和健康成长为宗旨,发挥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日常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1.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中,第一次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明确指出国家必须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并在学校实行班级授课制。

12.建立和谐生生关系的原则:平等与尊重、给予与鼓励、合作与竞争、理解与宽容、。

13. 班级日常管理的工作原则:公平公正、因材施教、严慈相济、。

14. 学风简单地讲就是学习上的风气,具体是指学生在学习态度、动机、兴趣、能力等方面长期形成的。

西南大学19年9月(0292)《班主任工作》限时第一套答案

西南大学19年9月(0292)《班主任工作》限时第一套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道题2.0分,共40.0分)1.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第一次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明确指出国家必须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并在学校实行班级授课制。

对错2.操行评定是学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学生一个学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态度、组织纪律、文体活动和劳动观念等进行的全面考核和评价,旨在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对错3.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大发展需要大批各类人才,客观上要求普及学校教育,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

对错4.谁说各科教材中都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情境?不是的,心理辅导只是班主任的职责。

对错5.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一种主导活动起作用。

对错6.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与尊重感。

对错7.大多数违反纪律的现象,往往是学生规则意识不强或行为习惯不好造成的,需要班主任多组织学生喜欢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好习惯。

对错8.教室发生偷窃事件,要立即对所有学生进行搜身,找到问题学生以后,再向安保人员报告,必要时可以报警,并等待后续处理。

对错9.班主任在班风建设中,应把握秩序的科学标准,严格实施组织纪律的同时,应教育学生认识纪律的意义和作用。

在纪律意识和行为方面,逐步培养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

对错10.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对错11.狭义的班级活动,则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自主参与的各种教育活动。

对错12.“班主任”这一岗位是随着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及班级授课制的传入而设置的。

【最全整理】班主任工作培训学习资料考试题目(含答案)重点资料

【最全整理】班主任工作培训学习资料考试题目(含答案)重点资料

最新教师资格证教师面试结构化考试题目你经过校园时,发现你班同学在向校长告状,怎么办?有学生向领导反映你教学的问题,你怎么办?【答】保持淡定。

继续去办理自己的事情。

第一,私下询问其他同学,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尽快调整。

第二,也会在班会上让所有同学匿名对老师提意见,改正缺点,化解这位同学对我的意见。

第三,平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榜样,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青年教师从网上复制粘贴教案有什么看法?对于一些老师偷懒直接从网上找到内容来上课的做法,你怎么看?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很多老师会下载资源然后东拼西凑,你对此怎么看?【答】反对这种做法。

第一,从网络可以获得优质的课件和教案,拓展教学思维。

第二,直接复制,老师的教研能力得不到提升,甚至会退化,影响教学。

第三,不赞成直接使用,可以有选择地使用,进行教学研究之后再使用。

某学生平时作业完成不错但是考试考不好,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答】及时处理此事。

第一,和学生家长分别谈话,了解情况。

是否因为心理压力较大导致考试不能正常发挥。

第二,谈话鼓励。

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用平常心对待考试。

协同心理老师,调节心情。

第三,今后加强对该学生的关注。

老师拖堂,有同学在外面起哄“这个班级的老师又拖堂了”,你怎么办?下课铃响了,课还没有讲完,你怎么办?老师拖堂,有学生站起来喊又拖堂,你怎么办?【答】果断下课。

第一,作为教师不能拖堂,每节课的时间长度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学生上了一节课后,下课了再继续讲,会让学生身心疲惫,增大对我的课的厌恶。

第二,反思自己,备考不充分导致课堂节奏把握不好。

第三,作为中小学教师,要充分备课,备课才是上好一堂好课的前提条件。

学生不愿意参加文艺演出,怎么办?有同学不愿意参加课外活动,怕影响学习,你怎么办?老师举办文艺活动,某学生认为这会耽误时间不愿意参见,你会怎么办?【答】保持淡定。

第一,耐心询问原因。

第二,如果是因为个人身体原因,不用参加,让她先把身体养好,可以作为教练在旁边指导其他参赛同学。

【西大2017版】[9112]《班主任工作》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西大2017版】[9112]《班主任工作》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112)《班主任工作》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1:[填空题]1. 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生活中的一切文化要素;狭义的班级文化,是()。

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

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加速班级的发展。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是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

2. 个体心理辅导又称个案辅导(case study),是指()。

它是针对有特殊问题和特殊需要的学生实施的。

在班级内开展的个体辅导,是针对班级内有特殊行为的个体展开的。

其特点是:针对性强,效果明显,但耗时。

参考答案:1. 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生活中的一切文化要素;狭义的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

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

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加速班级的发展。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是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

2. 个体心理辅导又称个案辅导(case study),是指(通过鉴别、诊断、分析和干预,解决学生个别心理困惑的一种辅导形式)。

它是针对有特殊问题和特殊需要的学生实施的。

在班级内开展的个体辅导,是针对班级内有特殊行为的个体展开的。

其特点是:针对性强,效果明显,但耗时。

1:[填空题]1. 集体舆论就是()。

积极的、正确的集体舆论能起到明辨是非、祛邪扶正、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正向作用。

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比班主任个人的力量大得多。

2. 班级活动是()。

班级的努力目标要靠班级每个成员参与共同的活动而实现。

班集体的形成,需要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而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促使班级目标的实现。

参考答案:1.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或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控制个人或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

西南大学《班主任工作》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班主任工作》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292)《班主任工作》复习思考题教材名称:《新编班主任工作技能》主编:齐学红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印次:2007年7月第2次ISBN:9787561752999说明:因原有教材停版,故改换成现在版本的教材。

而课件、录播视频是依据原有教材的框架制作的,与现在使用的教材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课件、视频等对现有教材仍有扩展、说明和补充等作用。

考试题、作业题等以现有教材为依据命制,也请学员以现有教材为依据学习、准备和复习。

绪论班主任的生命因学生而精彩1.你怎样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价值?2.回顾自己的学生经历,哪位班主任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产生了深刻影响?3.你理想中的班主任是怎样的?第一章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一、名词解释1.精神关怀 2.重要他人二、问答题1.新时期赋予班主任角色哪些新的内涵?2.面对今天的中学生,我们应当怎样做班主任?三、案例分析一天上午,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化学老师把学生A推进办公室,气冲冲地说:“你跟你的班主任把事情说清楚!你今后别上我的课!”随后,他愤愤地离去。

“不上就不上,有什么了不起!”A同学不服气地顶撞了一句。

看到这种情况,我等A同学冷静下来后问其原因。

A同学气鼓鼓地说:“老师冤枉人,乱批评!”原来化学老师在低头做实验时突然听到一声尖叫,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

化学老师以为是A同学,就批评了他。

A同学不服气,就与老师顶撞了起来。

于是,就出现了以上的一幕。

假如你是班主任,怎样处理这一情况呢?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第二章全面了解与深入研究学生一、名词解释1.非正式群体 2.家庭的道德环境二、问答题1.现代中学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3.深入研究学生的方法有哪些?三、案例分析1.新的学年开始了,你作为一名新班主任,刚接手了一个班级。

你打算怎样去了解你的学生呢?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请你分析下面一段不愉快的对话发生的原因。

如果你是这个班主任,会怎样做?不愉快的对话某中学一个班主任在校门口偶然碰上本班一个未请假准备回家的学生。

西南大学 教育学 班主任工作 2020年上半年大作业 答案

西南大学  教育学 班主任工作 2020年上半年大作业 答案

1、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具备的基本特征:①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共同活动;②();③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组织纪律;④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⑤有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优秀的班级组织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有班级教师的支持有优秀的班级干部2、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家庭家长学校幼儿园3、班级活动是一种以()为主体开展的活动。

青少年儿童学生师生4、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途径有()、家长会、书面交流、电话交流、基于网络平台上的合作交流。

家访家长委员会会议对话平台家校合作主题班会5、()年起教育部相继颁布实施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

20062000200720056、中小学生()是指网络成瘾者利用各种聊天软件或网站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并且过分迷恋通过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而建立的友谊或爱情,并用这些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际关系,网上朋友逐渐变得比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成员、朋友或同学更为重要。

网络依赖网络关系成瘾上网冲动计算机游戏成瘾7、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美妙,集体的活动,集体的姿态和集体的信念,集体中的一切归总起来,都摆脱不了纪律的形式。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纪律班规规矩班风8、青少年网络成瘾,来自网络因素的影响有:()、网络身份的隐匿性、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网络传播的及时性。

网络存在的虚拟性网络空间的开放性网民身份的平等性网络游戏的刺激性9、社会心理学认为,()就是指个人对某种心理状态无意识的不自主的顺从。

它不是由于自觉地接受了某种信息或行为模式,而是由于直接受到别人情感传播的感染。

心理同化心理服从心理感染心理顺从10、班级活动是以()为单位开展的活动,它不是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

西南大学《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形成性评价2教育测量3教学4教育评价5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6课程7特朗普制8《大教学论》9课堂管理10活动课程11教育质的规定性12 教育制度13个体的社会化14教育美育15教育的有限性16个案研究法17探究学习18科学教育19教师职业道德20教育目的21教育理论22“遗传决定论”二、简答题1简述班主任工作的特点2简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3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怎样处理“五育”的关系4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5简述教育目的的结构6简述转化后进生的方法7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8如何认识惩罚的教育性9人对教育的需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0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1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12新时期的教师要具备什么素质13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14你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功能15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16简述道德与教育的关系17简单介绍你所了解有关布鲁姆的教育思想18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19简述班主任的教育机智20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21如何理解“人的发展”22浅析当代中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23古代教育有哪些特点三、论述题1论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2结合当今形势,谈谈知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3论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4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5结合实际试论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制约规律6论述合理的课程结构应具有的基本特征(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如在教学中,当一单元或一个章节学习完后,作一次测验,以检查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调整和改进整个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以帮助学生完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这种评价可以及时探寻影响质量和目标实现的原因,以便立刻采取措施加以补正,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2、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对教育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理描述,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的精神特性进行数量化测定。

2016春西南大学《班主任工作》所有答案

2016春西南大学《班主任工作》所有答案

第一次作业1.我国古代教育一般采用“”的组织形式,没有固定的人数、修业期限和上课时间,更没有学期与学年的划分,教师通过“口耳相传”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经验对学生进行管理。

2.所谓“班主任专业化”,是职前或在职班主任为使班主任工作符合,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通过专门的教育或训练,掌握班主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水平的过程。

3.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

4.班规制订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明确目的,要管理而非管制,要引导而非约束、班规内容应具体简明,可操作性强、班规应有预见性、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

5.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及时到位,程序正当,多方协作,。

6. 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就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职责、班主任的选聘和培训以及班主任工作的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7.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

8. 生生关系,即班级同学之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这既有学习中的互助、竞争关系,也有日常生活中的关系。

9.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途径有家访、家长会、书面交流、电话交流、。

10.班级日常管理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自主管理和健康成长为宗旨,发挥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日常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1.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中,第一次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明确指出国家必须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并在学校实行班级授课制。

12.建立和谐生生关系的原则:平等与尊重、给予与鼓励、合作与竞争、理解与宽容、。

13. 班级日常管理的工作原则:公平公正、因材施教、严慈相济、。

14. 学风简单地讲就是学习上的风气,具体是指学生在学习态度、动机、兴趣、能力等方面长期形成的。

17秋西南大学班主任工作【9112】大作业答案

17秋西南大学班主任工作【9112】大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数学教育2017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班主任工作【9112】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从以下5个题目中,任意选作4个题目,每个题目分值为25分。要求题号清楚,观点正确,逻辑清楚,要点全面,合理阐述,书写规范和工整。
1.结合实际分析,转化问题学生的原则有哪些?
(3)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
班级规章制度是通过民主的程序,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建立起来的班级规范,在执行的过程中,全班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共同遵守,由此培养学生守法的习惯和自治的能力。
(4)使学生建立安定感
学生进入一个新班级或新环境中,都会有一种不确定感,班级规章制度的指导,使学生知道班主任的要求、期望是什么,明确在班级中行动的准则,从而产生安定感。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以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近年来,已有中小学教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等科目中尝试渗透心理辅导,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
5.结合实际分析,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程的、全方位的,主要的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1)开设以讲授为主的心理健康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课或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无疑是有必要的。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期,这种方式也比较易于为教师所掌握。但从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着的实际问题来说,其作用还是有限的。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是要扩展学生的知识,而且还要改善学生情绪状态、转变态度、养成必要的社会技能等,所有这些单靠知识传授是难以奏效的。

西南大学2020年春[0292]《班主任工作》辅导资料答案

西南大学2020年春[0292]《班主任工作》辅导资料答案
“A.√【√】
“B.×
29、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仅限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
“A.√
“B.×【√】
30、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A.√【√】
“B.×
感到失落,就会担心遗漏了什么重要信息。
“D”上网冲动【√】
“计算机游戏成瘾
“信息超载
“网络关系成瘾
多项选择题
20、中小学班级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安全教育缺乏实际演练【√】
“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安全教育未得到全方位的支持【√】
“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21、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生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班主任工作》课程代码:0292学年学季:20201
单项选择题
1、在“学在官府,以吏为师”的时代,教师不是()的职业,更谈不上以管理学生为主要职责的“班主任”的存在。
“A”正式
“特别
“固定
“专门【√】
2、在心理学上,班风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它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引领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
16、从1996年起我国将每年三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
“安全活动日
“安全教育日【√】
“安全保护日
“公共安全日
17、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具备的基本特征:①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共同活动;②();③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组织纪律;
“E”有优秀的班级组织
“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0292《班主任工作》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21年春季作业参考答案

0292《班主任工作》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21年春季作业参考答案

0292 20211多项选择题1、以下工作内容属于班主任职责的有.群体组织.人格引导.价值启蒙.日常管理.学习指导2、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有.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促进发展功能.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3、一个班级中和谐的生生关系包括.普通同学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和班委之间的关系.班干部与普通同学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小组长和班委之间的关系4、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灵活掌握执行班规的限度.注意落实,强化班规日常执行.教师以身作则.公布、解读、学习班级规章制度.宽严适度,惩罚性条款的执行既要有力度,也要具有灵活性.适当灵活地调整班规,逐步完善5、班级规章制度制订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班规“非制度化”.班规“非教育化”.班规“非发展性”.班规“非个性化”.班规“非科学性”6、班主任进行班级安全教育的途径有.多跑.多讲.多留心.专门的安全教育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7、新时期的班主任角色要在多方面加以转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班主任角色要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班主任角色由限制型向发展型转换.班主任角色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管理模式由机械管理向心理管理转换.班主任角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8、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班主任一般可通过体态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不满,这些体态语言主要包括.身体接近.面部表情.眼神接触.手势.声音变化9、班主任与家长的书面交流包括.考卷或成绩单.通知.联络薄.家长会.书信10、建设良好的学风应注意防止两种倾向.细水长流.苦口婆心.急于求成.日积月累.单纯加压11、班主任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是班主任自主成长的体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拟订行动策略.加强反思.加强写作.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确定个人发展的目标12、班风建设中,班主任要通过组织()等,让学生知道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舆论.学习时事政治.看电视.读文艺作品.看电影.看教育影片13、班级活动设计包括两个层面.班级活动方案设计.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班级活动的规划.班级活动内容.班级活动目标14、公布、解读、学习班级规章制度包含以下几个途径.平时温习.教室张贴.学生默写.每天当作业抄写.广泛宣传15、学习态度是由学生对学习这一特定活动作出的()等协调构成的心理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12)《班主任工作》复习思考题教材名称:《新编班主任工作技能》主编:齐学红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印次:2007年7月第2次ISBN:9787561752999说明:因原有教材停版,故改换成现在版本的教材。

而课件、录播视频是依据原有教材的框架制作的,与现在使用的教材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课件、视频等对现有教材仍有扩展、说明和补充等作用。

考试题、作业题等以现有教材为依据命制,也请学员以现有教材为依据学习、准备和复习。

绪论班主任的生命因学生而精彩1.你怎样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价值?2.回顾自己的学生经历,哪位班主任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产生了深刻影响?3.你理想中的班主任是怎样的?第一章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一、名词解释1.精神关怀 2.重要他人二、问答题1.新时期赋予班主任角色哪些新的内涵?2.面对今天的中学生,我们应当怎样做班主任?三、案例分析一天上午,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化学老师把学生A推进办公室,气冲冲地说:“你跟你的班主任把事情说清楚!你今后别上我的课!”随后,他愤愤地离去。

“不上就不上,有什么了不起!”A同学不服气地顶撞了一句。

看到这种情况,我等A同学冷静下来后问其原因。

A同学气鼓鼓地说:“老师冤枉人,乱批评!”原来化学老师在低头做实验时突然听到一声尖叫,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

化学老师以为是A同学,就批评了他。

A同学不服气,就与老师顶撞了起来。

于是,就出现了以上的一幕。

假如你是班主任,怎样处理这一情况呢?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第二章全面了解与深入研究学生一、名词解释1.非正式群体 2.家庭的道德环境二、问答题1.现代中学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3.深入研究学生的方法有哪些?三、案例分析1.新的学年开始了,你作为一名新班主任,刚接手了一个班级。

你打算怎样去了解你的学生呢?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请你分析下面一段不愉快的对话发生的原因。

如果你是这个班主任,会怎样做?不愉快的对话某中学一个班主任在校门口偶然碰上本班一个未请假准备回家的学生。

班主任:(吆喝)嗨,你过来!学生:(不快地)干吗?班主任:(责问)你上哪儿去?学生:(不耐烦地)回家,家里有事。

班立任:(生气地)你请假了吗?学生:(抵触、不满地)没见到您。

班主任:(恼怒地)你瞧你这态度,还倒有理了。

学生:(委屈地)我怎么了?第三章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一、名词解释1.班级日常管理 2.班级规范 3.偶发事件 4.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问答题1.班级教学常规管理包括哪些内容?2.班级行为常规管理包括哪些内容?3.处理偶发事件有哪些方法?4.行为规范训练有哪些主要途径?三、案例分析有个老师上课时,发现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女同学在看小说。

于是,她一边讲课。

一边悄悄地走向她的座位。

一走近,老师迅速地把她的小说没收了。

请你预测一下,学生可能会有什么反应?并评析这个老师的做法。

如果你是那个老师,会如何处理这件事?第四章如何建设班集体一、名词解释1.班集体目标 2.集体舆论二、问答题1.制订班集体目标的方法有哪些?2.培养班干部应注意哪些问题?3.班级组织结构模式主要有几种?简要指出每一种的特点。

4.班集体应怎样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三、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班主任对自己班级的情况分析。

请你根据这个班级的情况,做一个班级教育目标的设计。

我班的学生比较单纯,要求上进。

他们对于班级活动的热情比较高,对集体也比较关心,常规纪律比以往进步了。

但是,学生对班级各项活动热情有余而方法不够,主要表现在不知道如何出黑板报上,组织班会的形式也比较单一。

全班学习成绩虽然有了提高,但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然不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各科总成绩在年级排名较后,差生较多。

有一部分家长偏爱孩子,只听孩子的意见,不能很好地和老师配合教育。

第五章班级活动的开展一、名词解释班级活动二、思考题1.结合实际,谈谈班级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2.请以“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为主题,设计一个能够体现创新性的班级活动。

三、案例分析南京市24中的班主任史菁老师,承诺在带班的三年期间,满足每个同学的一个愿望(只要是合理的)。

有个同学的愿望是:在植树节这一天亲手植一棵树。

植树节这一天,史老师帮助这个同学实现了愿望,而且使全班同学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请结合上述案例,选择以下的某个纪念日,设计一个有特色的班级活动方案。

3月5日学雷锋日、六一儿童节、教师节、母亲节、国庆节、元旦、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感恩节、中秋节……第六章班级文化建设一、名词解释1.班级文化 2.班级精神二、问答题1.班级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是什么?2.形成良好的班级精神有哪些途径?三、案例分析考第一的孩子奖励什么?“包老师,我和你打赌,我能考到年级第一,你要给我奖品。

”“好,你能考到年级第一,我就给你奖品。

”这是几周前小洋和我的对话。

刚开始,我不以为然。

这是孩子的撒娇,能考到第一当然好,为什么不给奖励?考试结束了,小洋语文拿了91分,确实是年级第一。

我准备掏钱包买奖品了。

“小洋,你想要什么奖品?”“包老师,我早就想好要什么奖品了,你奖励我去你家吧!”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要求。

这是什么奖励?能带孩子去我家吗?周末,我的家中来了一个特殊的小客人……试问,你怎么看老师给学生送礼物这件事?礼物在师生交往中有何作用?第七章如何开展班级心理教育一、名词解释1.心理健康 2.团体心理辅导 3.个体心理辅导二、问答题1.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程序是什么?2.怎样评价团体心理辅导?3.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辅导有哪些异同?三、案例分析【材料一】小雅学习很刻苦,各门功课一直都很优秀。

她学习有个特点,新学的内容无论记得多么熟悉,每天还要没完没了地捧着书本反复温习。

家里人认为这是个好习惯,经常夸奖她。

进入八年级,课程的内容加深了,作业量加大了,小雅的有些考试科目不是很理想。

她学习更紧张了,每天吃了晚饭就开始做作业、复习,一直弄到晚上十一二点,但是成绩提高不快。

她把课间、中午休息等时间也都用在看书和写作业上,效果还是不大,成绩反而下降了。

通过对小雅的行为分析,制订一个辅导方案(提示:小雅的行为属于强迫性行为,可采用情感宣泄疗法和家校合作来解决该学生的行为和情绪问题)。

【材料二】小明告诉小杰:小飞欺负他。

小杰便打抱不平,去训斥小飞。

小飞不服气,两人争论起来,后来还动手了。

由于心理不够成熟,中小学生用打架的形式来解决彼此间的矛盾的情况较多,对于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提示:本案例中的小杰的行为既不是为了报复,也不是为了利益,而是一种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和榜样学习法来进行教育。

同时,文中涉及三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第八章协调校外的教育力量一、名词解释1.班级教育合力 2.家校合作二、问答题1.班主任应如何协调校外教育力量?2.如何形成班级的教育合力?三、案例分析在某校,很多教师认为,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问题孩子”,拉帮结派的比较多,与家长的沟通很少,而且很多不好的习惯都是受父母的影响,上梁不正下梁歪。

很多家长则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做父母的主要是让孩子吃饱、喝足。

有的家长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每天正常到校。

他们只提供物质上的满足,而无法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班主任说,我们这里的学生经过两轮筛选,基本上是同龄人中的落后者,我所带的平行班几乎全是差的学生。

有的时候,通知家长,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后来我干脆不把家长请到学校。

如果你是班主任,面对这样的家长和学生,会如何做?第九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一、名词解释1.趋中效应 2.成长记录袋二、问答题1.班主任在实施评价中应该克服哪些心理负效应?怎样克服?2.在中学,你的班主任对你们采用过哪些形式的评价?你对这些评价方式有何看法?3.班主任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要遵循哪些原则?4.请简述班主任评语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

三、案例分析1.用相关的评价理论评析下面的评语。

①从你彬彬有礼的话语中,看出你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从你积极学习的态度上,知道你是个有上进心的好学生。

课上,你思维敏捷,积极地回答问题,受到任课老师的好评;课下,你爱好广泛,勤学好钻。

你是咱们班的运动健将,跑道上总能看见你矫健的身影。

如果今后工作中你能再大胆一些地表现自己,相信你会是我们班最出色的一个。

②希望该同学准时上课,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他在线性关系、二次方程和函数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三次方程考试成绩令人失望。

我认为他的考试成绩并不能反映他的真实能力。

他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备考,但要充分利用提问的形式来提高自己。

③该同学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在学习上积极要求进步,谦虚谨慎,刻苦耐劳,学习成绩优良;在担任学习委员期间,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好帮手。

希望该同学能继续保持优点,克服缺点,争取在新的学期各方面再上一个台阶。

2.在下面这个案例中,你读到了什么?你觉得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接到分班表不久,我就收到教导处的调生令,要求从初一(5)班调入一个学生,以弥补各班人数上的不均匀。

作为班主任,我当然希望能接到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调小琳吧,这女孩还是很不错的!”好心的同事提醒我,“她可一直当班长呢”。

“小琳?”我一愣,“听说她的数学成绩不好,不要!不要!”我急得直摇头,抬头间似乎看到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过了窗前……后来,通过教导处的协调,小琳还是调入了我的班级。

新学期开始,望着一张张崭新的面孔,我感到无比的亲切。

上课时,孩子们的目光都聚集在我的身上。

每当我用亲切的目光收集学生的信息时,总感到小琳的一双眼睛在躲着我,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困惑。

为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开学第三天,我让学生写自己新学期有什么想法。

打开小琳的作文本,清秀的字迹映入眼帘:“老师,在五年级的时候我就听说过您的大名。

您教学水平高,对待学生跟自己的孩子一样。

我做梦都想六年级时进到您教的班级读书。

开学的时候,我早早来到学校查看自己分到的班级。

发现自己分在(5)班而不在您的班级,我的心凉透了。

突然,我听到办公室的老师说要从(5)班调一个人去(1)班,我心里一动,心想这可是个好机会,便兴冲冲地去找您。

可是,当我来到您的办公室时,听到您在说我的数学成绩不好,您不要。

我惊呆了,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虽然现在我已经如愿以偿,可是我总怕有一天您会嫌弃我。

上课的时候,我也想像别的同学那样举手发言,得到您的赞扬,可又怕说错了您更加不喜欢我……老师,在新的学期里,我一定会努力,请相信我!”合上小琳的作文本,深深的内疚涌上心头。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怎么在不经意间犯了这么一个大的错误,而这个“不经意的错误”正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不能饶恕的错误。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那一句“不要”给小琳带来了伤害,而我只能用加倍的爱去抚平她心灵的创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