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合集下载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电力系统和备用电源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从化学反应、电化学过程、充放电特性以及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化学反应过程铅酸蓄电池的核心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基本反应方程式如下:负极反应:Pb + HSO4- → PbSO4 + H+ + 2e-正极反应:PbO2 + HSO4- + 3H+ + 2e- → PbSO4 + 2H2O综合反应:Pb + PbO2 + 2HSO4- + 2 H+ → 2PbSO4 + 2H2O其中,负极是由纯铅(Pb)构成,正极则是由氧化铅(PbO2)构成,而电解液则是由硫酸(HSO4-)溶解在水中形成。

二、电化学过程铅酸蓄电池中的电化学过程主要是指充电和放电过程。

1. 充电过程:当外部电源连接到电池时,电流从外部电源进入电池,推动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

在充电过程中,正极的PbO2会释放出电子,电子在外部电路中流动,从而进一步推动负极上的P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同时,此时负极上的PbSO4会回溶到电解液中,正极的PbSO4则会形成。

2. 放电过程:放电过程是充电过程的逆反应,也是电池提供电能的过程。

当外部电路连接到电池并消耗电流时,正极上的PbSO4会溶解回到电解液中,负极上的PbSO4则会形成。

这个过程伴随着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推动外部电路中的电流流动,从而提供能量。

三、充放电特性铅酸蓄电池具有几个典型的充放电特性:1. 自放电:铅酸蓄电池自放电是指在无负载情况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仍然会导致电容的减小。

这是由于内部的化学反应会导致极板的腐蚀和电解液的损失。

为了防止自放电,可以采用定期充电来保持电池的容量。

2. 循环寿命: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有限,一般在300-500次左右。

在每次循环中,电池容量会逐渐减小,电动力也会下降。

这是由于铅酸蓄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可逆反应的存在。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蓄电池是由浸渍在电解液中的正极板(二氧化铅Pb02)和负极板(海绵状纯铅Pb)组成的,电解液是硫酸(H2S04)的水溶液。

当蓄电池和负载接通放电时,正极板上的Pb02 和负极板上的Pb都变成PbS04,电解液中的H2S04减少,相对密度下降。

充电时按相反的方向变化,正负极板上的PbS04分别恢复成原来的Pb02和Pb,电解液中的硫酸增加,相对密度变大。

如略去中间的化学反应过程,可用下式表示:Pb02+Pb十2H2S04=2PbS04+2H20 (1—1)1.电势的建立当极板浸入电解液时,在负极板处,金属铅受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有溶解于电解液的倾向,因而有少量铅进入溶液,生成Pb2+,在极板上留下两个电子2e,使极板带负电;另一方面,由于正、负电荷的吸引,Pb2+有沉附于极板表面的倾向。

当两者达到平衡时,溶解便停止,此时极板具有负电位,约为-0.1V。

正极板处,少量Pb02溶入电解液,与水生成Pb(OH):,再分离成四价铅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即Pb02+2H20---->Pb(OH)4Pb(OH)4=Pb4++4(OH)-由于Pb4+沉附于极板的倾向,大于溶解的倾向,因而沉附在正极板上,使极板呈正电位。

当达到平衡时,约为+2.0V。

因此,当外电路未接通,反应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时,蓄电池的静止电动势约为:E0=2.0-(-0.1)=2.1V2.铅蓄电池的放电当蓄电池接上负载后,在电动势的作用下,电流从正极经过负载流往负极(即电子从负极到正极),使正极电位降低,负极电位升高,破坏了原有的平衡。

放电时的化学反应过程如图1—3所示。

在正极板处,Pb4+和电子结合,变成二价铅离子Pb2+,Pb2+与电解液中的SO42-结合生成PbS04沉附于极板上。

即Pb4++2e----> Pb2+Pb2++ SO42-=PbSO4在负极板处,Pb2+与电解液中的SO42-结合也生成PbS04沉附在负极板上,而极板上的金属铅继续溶解,生成Pb2+和电子。

1---2-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1---2-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5min
单格电池终止电压(V)
1.75
1.70
1.65
1.55
1.50
C20——蓄电池的额定容量。
2、铅蓄电池的充电
充电时,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 负极相连,当充电电源的端电压高于蓄电池的电动势时, 在电场的作用下,电流从蓄电池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 这一过程称为充电。蓄电池充电过程是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的过程。
蓄电池放电终了的特征是:
(1)单格电池电压降到放电终止电压; (2)电解液密度降到最小许可值。
放电终止电压与放电电流的大小有关。放电电 流越大,允许的放电时间就越短,放电终止电压 也越低。如下表所示。
放电电流(A)
0.05C20 0.1C20 0.25C20
C20
3C20
放电时间
20h
10h
3h
25min
8
二、 蓄电池的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蓄电池容量C等于放电电流If与放电时间tf的乘积:
C=If ·tf
1.额定容量
据国标GB5008.1-91规定,将充足电的新蓄电池,在电解 液温度为25±5℃的条件下,以20小时率的放电电流(即 0.05C20安培)连续放电至单池平均电压降到1.75V时,输出 的电量称为蓄电池的额定容量,用C20表示。单位为A·h。
2PbSO4+2H2O——PbO2+2H2SO4+Pb 解这从充液时电电中,解当时的充液过,H电中剩正2接逸的S、O近出充4负增终,电极多了负电板,时极流上密,板将的度P电附bP上S近解bO升S产水O4。已生,4还基H使原本2正从成还极电P原板b解成O附液P2和近b中OP产逸2b和生出,PO电 ,b2, 电解液液面高度降低。因此,铅蓄电池需要定期补充蒸馏 水。

第三节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王字号)

第三节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王字号)

第三节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学习内容 工作原理 工作特性
负极板,由于得到二个电子与原二 价铅离子结合而生成纯铅(附在负极 板上)即: 电解液中: 在充电接近结束时,硫酸铅分别 转化为相应的活性物质,如果还继续 充电,将会引起水的电解,即:
2H2O 2H2 O2
概述 蓄电池的结构与型号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蓄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素 蓄电池的充电 蓄电池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新型蓄电池
蓄电池的结构与型号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蓄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素 蓄电池的充电 蓄电池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新型蓄电池
参考教材p9
第三节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学习内容 工作原理 工作特性
4、充电特性 蓄电池的充电特性是指在在恒流充电过程
概述 蓄电池的结构与型号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蓄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素 蓄电池的充电 蓄电池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蓄性
学习内容 工作原理 工作特性
蓄电池端电压的测量: 一般发动机未工作时测量蓄电池电压为开 路电压为12V。 一般发动机工作时测量蓄电池电压为充电
概述 蓄电池的结构与型号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蓄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素 蓄电池的充电 蓄电池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新型蓄电池
概述 蓄电池的结构与型号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蓄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素 蓄电池的充电 蓄电池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新型蓄电池
将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以20h放电率的电
流进行放电,使放电电流保持稳定不变,每 隔一定的时间,测量端电压和电解液密度, 即得到放电特性曲线。
第三节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免维护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免维护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免维护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谓免维护蓄电池,是指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使用期间不需要进行维护的蓄电池。

对于车用铅蓄电池来讲,也就是使用期间不需经常添加蒸馏水的蓄电池。

一、免维护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免维护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普通铅蓄电池相同。

放电时,正极板上的二氧化铅和负极板上的海绵状铅与电解液内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铅和水,硫酸铅则沉淀在正负极板上,而水则留在电解液内;充电时,正负极板上的硫酸铅又分别还原成二氧化铅和海绵状铅。

免维护蓄电池,由于其负极板上的硫酸铅含量比正极板上多,因此,充足电时正极板的硫酸铅全部转变成了二氧化铅,而负极板用来产生氧气,被用于使多余的硫酸铅转变成海绵状铅。

同时,在正极板上所产生的氧气也不会外逸,而是迅速与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海绵状铅)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铅,再与电解液中的硫酸反应变成硫酸铅和水。

因此从理论上讲,免维护蓄电池即使被过充电时,其电解液中的水也不会散失。

二、免维护蓄电池具有以下性能特点1、自行放电量小普通铅蓄电池的栅架上多采用铅锑合金,且锑的含量较高(一般为4%~7%),在充电时,正极栅架的锑逐渐溶解到电解液中,并在负极板表面上沉积,与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形成微电池,从而导致自行放电量增大。

而免维护蓄电池正极栅架多为铅钙合金,其晶粒较细,耐腐蚀,所以自行放量较小。

2、失水量小免维护蓄电池的失水量,一般为普通蓄电池的十分之一,其原因是铅锑合金的析氢过电位较低,所以充电末期在负极板处有大量的氢气析出,造成失水较多,而铅钙合金氢的析出过电位与纯铅相似,比铅地锑合金高出许多。

因此充电时使氢析出量大大减少,从而使失水量减少。

3、启动性能好普通蓄电池的启动电流一般为该电池20 h放电率额定容量的3倍~4倍,而免维护蓄电池的启动电流可达普通蓄电池20 h放电率额定容量的5倍~9倍。

其原因是铅钙合金的电导比铅锑合金高(含钙量为0.1%的铅钙合金比含锑7%的铅锑合金的电导高20%)。

另外,免维护蓄电池各单格间的连接采用内连式,缩短了电路的连接长度,使连接条上的功率损失减少80%,放电电压提高0.15V~0.4V。

蓄电池

蓄电池

2.定压充电 充电过程中,加在蓄电池两 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的充电方法。 特点:
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保 持不变。充电开始,充电电流 很大,随着蓄电池电动势的为 断升高,充电电流逐渐减小, 直至为零。
单格电池充电电压通常选 择为2.5V。
3.脉冲快速充电 脉冲快速充电电流波形如图 所示。
特点:
(1)充电速度快、充电时间短; (2)可以增加蓄电池的容量。 (3)去硫化效果好。 (4)充电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泡, 对活性物质的冲刷力强,易使活性 物质脱落,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下降。
三、 蓄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素
主要内容: 1.蓄电池的容量 2.蓄电池容量的影响因素
蓄电池的容量
定义:蓄电池在完全充足电的情况下,在允许放电的 范围内对外输出的电量,单位为安培小时(A· h)。 类型:额定容量、起动容量 (1)额定容量 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平均温度为25℃的 情况下,以20h率放电电流连续放电至单格电压降至 1.75V时所输出的电量.
充电过程:
电路连接 充电时,外接直流电源 的正极接蓄电池的正极板,电源的负极 接蓄电池的负极板。 电流流向 当直流电源的电动势高 于蓄电池的电动势时,电流将以放电电 流相反的方向流过蓄电池。 充电结果 正极板上的正二价铅离 子失去2个电子成为正四价铅离子,与水 反应生成二氧化铅,附着在正极板上, 电位升高; 负极板上的正二价铅离子得到2个电 子生成一个铅分子而附着在负极板上; 从正、负极板上电离出来的硫酸根离 子与水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硫酸。
且与底部垂直,以便充放电时,电解液能通过沟槽及时供给正极 板,当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PbO2脱落时能迅速通过沟槽沉入容器 底部。
3. 电解液
作用:由纯净硫酸和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密度一般为1.24~1.30 g/cm3。

铅酸蓄电池特点

铅酸蓄电池特点

铅酸蓄电池特点铅酸蓄电池特点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储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UPS、太阳能发电系统等领域。

它具有以下特点:一、化学反应机制铅酸蓄电池的正极为氧化铅(PbO2),负极为纯铅(Pb),电解液为稀硫酸溶液。

在充电时,外部电源提供直流电,使氧化铅还原成铅酸和水,同时纯铅被氧化成二价离子Pb2+,溶于电解液中。

在放电时,二价离子Pb2+与硫酸根离子SO42-结合形成四价离子PbSO4,并释放出两个电子,这些电子通过外部负载流回正极,氧化还原反应继续进行。

二、容量与工作原理1. 容量铅酸蓄电池的容量通常用安时(Ah)表示。

容量大小取决于正极和负极的表面积、活性物质的含量以及电解液浓度等因素。

2. 工作原理在充放过程中,正负极上都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充电时,氧化铅被还原成铅酸和水,同时纯铅被氧化成二价离子Pb2+,溶于电解液中。

放电时,二价离子Pb2+与硫酸根离子SO42-结合形成四价离子PbSO4,并释放出两个电子,这些电子通过外部负载流回正极,氧化还原反应继续进行。

三、优点1. 价格低廉铅酸蓄电池是一种价格相对较低的储能设备。

2. 长寿命在合适的使用条件下,铅酸蓄电池可以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3. 安全性高铅酸蓄电池不易引起火灾或爆炸等事故,安全性较高。

4. 可靠性强由于铅酸蓄电池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靠性较高。

5. 具有自放电特性铅酸蓄电池具有自放电特性,在长时间不使用时也能保持一定的充电状态。

四、缺点1. 重量大由于铅酸蓄电池的正负极均为铅,因此它的重量相对较大。

2. 能量密度低铅酸蓄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某些高功率、高能量应用的需求。

3. 环保性差铅酸蓄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铅和硫酸等有害物质,废弃后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五、应用领域1. 汽车起动电源铅酸蓄电池是汽车起动电源的主要储能设备,在汽车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2. 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需要储存太阳能发出的电能,铅酸蓄电池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储能设备。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分析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分析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分析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车和UPS等领域的重要电池类型。

本文将对其工作原理和结构进行详细分析。

一、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它采用了正极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PbO2),负极活性物质为海绵铅(Pb),电解液是硫酸溶液。

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直流电源通过正极,使其发生氧化反应,并转化为二氧化铅。

同时,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将铅转化为铅酸盐和连续的硫酸铅溶液。

电解液中的硫酸铅溶液饱和度增加,产生大量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

在放电过程中,正负两极上发生化学反应,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正极的二氧化铅与负极的海绵铅反应生成过渡产物氧气和硫酸铅。

同时,硫酸铅溶液被它们稀释,此过程中产生了电流。

由于铅酸蓄电池的工作涉及到正极和负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常被称为“铅酸电池”。

二、结构分析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由正负极板、电解液、隔膜和壳体等组成。

1. 正负极板:正极板由具有催化作用的铅-锡合金制成。

这种合金可以增强正极的电导率和整体反应速度。

负极板由纯铅制成。

这是因为铅在还原反应中的活性更高,能够迅速还原成铅。

2. 电解液:电解液由硫酸溶液组成,通常浓度为1.28g/cm3。

硫酸固降低冷却剂的冰点,可以防止电池过冷冻。

3. 隔膜:隔膜是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离层,防止电极短路。

隔膜通常使用的是纤维素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性和电导率。

4. 壳体:壳体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起到固定电解液和电池内部结构的作用。

以上是铅酸蓄电池的主要结构组成。

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系统,以实现电能的存储和释放。

铅酸蓄电池的优点包括成本低廉、容量大、寿命长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自放电速度快、充电时间长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蓄电池技术的兴起,铅酸蓄电池在某些领域正逐渐被其他类型的蓄电池所取代。

总的来说,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正负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结构上由正负极板、电解液、隔膜和壳体组成。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图2-14 恒流充电特性曲线源自 谢谢观看!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
图2-11 电解液温度对容量的影响
(4)电解液密度。电解液密 度与容量的关系如图2-12所示。
适当增加电解液的密度, 可 以提高蓄电池的电动势及电解液 的渗透能力, 并减小电解液的内 阻, 使蓄电池容量增加。但密度 过大, 其黏度增加, 渗透能力降 低, 内阻增大, 蓄电池端电压及 容量将减小。电解液密度偏小有 利于提高放电电流和容量。冬季 使用的电解液, 在不使其结冰的 前提下, 尽可能采用较小密度的 电解液。
3)蓄电池的容量 蓄电池的容量标志着蓄电池对外供电的能力,是指蓄电池在完全充足 电的条件下,在允许的放电范围内所输出的电量,单位为安培小时( A·h)。当蓄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时,其容量C为 C=If·tf 式中,If为放电电流(A);tf为放电时间(h)一般蓄电池容量包含以 下类型: 理论容量。 实际容量。 额定容量。 储备容量。 起动容量。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2.1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 .蓄电池电动势的建立 极板浸入电解液后,由
于少量的活性物质溶解于电 解液,产生了电极电位,并 且由于正、负极板的电极电 位不同而形成了蓄电池的电 动势,如图2-8所示。
图2-8 电动势的建立
2 .蓄电池的充电过程
铅酸蓄电池充电时, 应 外接一直流电源(充电机或 整流器), 使正、负极板在 放电后生成的物质恢复成原 来的活性物质状态, 并把外 界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 起来, 如图2-9所示。
充、放电时化学反应总方程式为:
2PbSO4+ 2H2O→ PbO2+Pb + 2H2SO4
3 .蓄电池的放电过程
铅酸蓄电池放电时, 在蓄电池的电位差作用 下, 负极板上的电子经 负载进 入正极板形成 电流。同时 在蓄电池 内部进行化学反 应, 如 图2-10所示。

3-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3-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普通规定铅蓄电池的额定开路电压为2.0V。
开路电压(静止电动势)公式
1)当温度为25℃时:
Es=0.84+ρ25℃(V)
式中:Es—静止电动势(V)
0.84—温度换算系数
ρ25℃--25℃时的电解液密度(g/cm3)
汽车用蓄电池的电解液密度普通在1.12-1.30g/cm3之
间,因此ES=1.97~2.15(V)
2)当温度不为25℃时,密度修正为:
ρ25℃=ρ+β(t-25)
式中:ρ—实测密度(g/cm3)
β—密度的温度换算系数。数值为0.00075g/cm3.含义为:电解液温升1℃,密度下降0.00075g/cm3.
t—实测温度(℃)
(3)蓄电池端电压的测量
端电压包括开路电压、放电电压和充电电压,取决于蓄电池的工作状况。
度过高、过低时,电
解液的电阻都会增大。
因此,适当采用低密度电解液和提高电解液温度(如冬
季对电池采取保温措施),对降低蓄电池内阻、提高起动性
能十分有利。
2、蓄电池的内阻
(1)组成
电解液电阻、极板电阻、隔板电阻、联条与极柱接触电
阻等。
(2)影响因素1)放电程度
放电程度越高,PbSO4越多,极板电阻越大。
电解液的电阻与其密度和温度有关。如6-Q-75型铅酸蓄电池在温度为+40C时的内阻为0.01Ω,而在-20C时内阻为0.019Ω,可见,内阻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电解液电阻与密度的关系如图2-22所示。由图可见,
电解液密度为
1.20g/cm3(15C)
时其电阻最小。同时,
在该密度下,电解液
的粘度也比较小。密
1)开路电压:在发机电未正常工作时测量的蓄电池端电压为开路电压。普通为12V。

蓄电池 原理

蓄电池 原理

蓄电池原理
蓄电池原理是指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电池内,然后根据需要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在两个电极(正极和负极)之间储存和释放电能。

以下为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 正负极反应:蓄电池中的正极和负极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

正极通常是氧化剂,负极则是还原剂。

在放电过程中,正负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电子。

2. 电解质:电解质是蓄电池中传导离子的介质。

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解质允许离子在两极之间移动,以完成电荷平衡。

3. 电池壳:电池壳是蓄电池的外壳,起到支撑和隔离的作用。

电池壳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隔离性。

4. 电极材料:蓄电池的电极材料至关重要,可以影响蓄电池的性能。

常见的电极材料包括铅、锌、锂等。

5. 电子流动:在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电子从负极向正极流动,形成电流。

在充电过程中,电流方向相反。

6. 离子流动:蓄电池中的正极和负极反应会产生离子。

这些离子会在电解质中流动,使得正负极之间保持电荷平衡。

7. 充放电循环:蓄电池可多次进行充放电循环,这是蓄电池的一大特点。

通过充电可以使电池储存电能,而放电则将储存的
电能转化为有用的电力。

总的来说,蓄电池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储存,并在需要时将化学能再转化为电能。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正负极反应、电解质、电极材料、电子和离子的流动以及充放电循环等因素。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蓄电池作为一种常见的储能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动车、太阳能系统和备用电源等。

它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能在需要时释放储存的电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一、蓄电池的基本构成蓄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介质组成,在正负极之间通过电介质的离子传导完成电能储存和释放。

正极和负极通常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以便在化学反应中能够产生电子流。

电介质则是负责传导离子的介质,常见的有硫酸或碱性电解质。

二、蓄电池的化学反应蓄电池通过正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来完成电能的转化。

典型的蓄电池是铅酸蓄电池,其正极由二氧化铅制成,负极是由纯铅制成。

在充电过程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则发生氧化反应。

而在放电过程中,正负极的反应过程则反转。

三、充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向蓄电池提供电能,推动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同时离子则在电介质中传递。

此时,化学反应会使正极的二氧化铅转化为铅酸,负极上的纯铅则被氧化为三氧化二铅。

这个过程中,化学能被储存在蓄电池中,待需要时可进行放电。

四、放电过程在放电过程中,蓄电池将储存的电能转化为电流,供应给外部负载使用。

这时,正极上的铅酸会被还原成二氧化铅,同时负极上的三氧化二铅被还原为纯铅。

因为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所以电流可以通过外部负载,完成能量的转化。

五、蓄电池的工作特点蓄电池具有高效率、可充放电、长寿命等特点。

它可以多次进行充放电循环,因此成为了许多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储能装置。

同时,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较长,虽然随着使用时间增加会逐渐损耗,但通过合理的维护和管理,可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六、蓄电池的应用领域蓄电池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电动车领域,蓄电池是电车的重要动力来源;太阳能系统中,蓄电池可将白天收集的太阳能储存,供应给晚上使用;在一些关键环境下,蓄电池也被用作备用电源,以保证电力的连续供应。

综上所述,蓄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储存的电能。

简述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简述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简述蓄电池的工作原理蓄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电能的设备。

它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汽车、UPS、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本文将从蓄电池的结构、原理和应用等方面对蓄电池进行详细介绍。

一、蓄电池的结构蓄电池主要由电极、电解质和容器三部分组成。

其中,电极是由正极板和负极板组成的,正极板通常是由铅钙合金制成,负极板则是由铅锑合金制成。

电极板上覆盖有活性物质,正极板上覆盖的是氧化铅,而负极板上覆盖的则是海绵状的铅。

电极板之间通过隔板隔开,隔板通常由纤维素、玻璃纤维等材料制成。

电解质是指电极板和隔板之间的液体,通常是硫酸溶液。

二、蓄电池的工作原理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在电子流的作用下将电能储存起来。

当蓄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由于正极板覆盖的氧化铅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它会与电解质中的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铅和硫酸铅。

而负极板上的铅则会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和硫酸铅。

这些反应会释放出电子,电子会在电极板之间流动,形成电流,从而实现了电能的转化和储存。

当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将会逆转,电流会从外部电源中流入电池,从而使电极板上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将储存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以便在未来使用时再次释放出来。

三、蓄电池的应用蓄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UPS、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在汽车领域中,蓄电池主要用于启动发动机和供电系统,以及提供辅助电源。

在UPS领域中,蓄电池则用于提供备用电源,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蓄电池则用于储存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电能。

四、蓄电池的维护蓄电池的维护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以下是一些蓄电池的维护方法:1、保持电池的清洁。

电池表面应该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污染和腐蚀。

2、定期检查电池的电解质液位。

电解质液位应该保持在标记线以上,不足时应添加蒸馏水或电解液。

3、定期检查电池的充电状态。

电池的充电状态应该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过度充电或欠充电。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储能系统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化学反应,通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一、铅酸蓄电池的构成铅酸蓄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

1. 正极:正极由一种特殊的铅酸盐(PbO2)材料构成,它是电池中的氧化剂,接受电子并释放氧气。

2. 负极:负极由纯铅(Pb)材料构成,它是电池中的还原剂,释放电子。

3. 电解液:电解液是一种硫酸(H2SO4)溶液,它负责传导离子,维持电池的电荷平衡。

4. 隔膜:隔膜是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离层,防止两种材料直接接触。

二、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

1. 充电过程:当外部电源连接到铅酸蓄电池的正负极时,电流从外部电源流入电池,使得正极上的PbO2被还原为Pb,同时负极上的Pb被氧化为PbO2。

这个过程中,电解液中的硫酸分子分解成氢离子(H+)和硫酸根离子(SO4-2),硫酸根离子与正负极之间的物质进行离子交换,维持电池内部的电荷平衡。

2. 放电过程:当外部电源断开,电池开始放电。

在放电过程中,正极上的PbO2被还原为Pb,负极上的Pb被氧化为PbO2。

这个过程中,硫酸根离子与正负极之间的物质进行离子交换,释放出储存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外部电路使用。

三、铅酸蓄电池的反应方程式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可以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表示。

1. 充电反应方程式:正极:PbO2 + 4H+ + 2SO4-2 + 2e- → PbSO4 + 2H2O负极:Pb + SO4-2 → PbSO4 + 2e-2. 放电反应方程式:正极:PbSO4 + 2H2O → PbO2 + 4H+ + 2SO4-2 + 2e-负极:PbSO4 + 2e- → Pb + SO4-2四、铅酸蓄电池的特点和优势铅酸蓄电池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 价格低廉:铅酸蓄电池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是一种经济实惠的电池类型。

蓄电池工作原理详解

蓄电池工作原理详解

蓄电池工作原理详解蓄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在需要时进行反向转化的装置。

它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车、UPS等领域,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力储备设备。

本文将详细介绍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内部的化学反应过程。

一、蓄电池的构成和基本原理蓄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

正极通常由过渡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铅(PbO2)、四氧化三锰(MnO2)等制成,负极通常由活性物质如海绵铅(Pb)等构建。

电解液由硫酸溶液或盐酸溶液组成,隔膜用于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

蓄电池的基本原理是靠正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

正极上的金属氧化物可以从电解液中抽取电子,而负极上的活性物质则能够接收这些电子。

当外部电路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从正极顺着电路流向负极,同时在电解液中发生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一部分将正极氧化物还原,而另一部分将负极活性物质氧化,产生的化合物将在电解液中溶解。

二、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1. 充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到蓄电池的正极,负极连接到负极,使电流从外部电源进入蓄电池。

这时,蓄电池的正负极发生了变化,负极变为正极,正极变为负极。

充电时,电解液中的SO4离子在正极被还原为SO2离子,与正极反应得到硫酸铅(PbSO4)。

同时,负极上的PbSO4被氧化为Pb2+离子并溶解在电解液中。

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即在放电时可以逆转。

2. 放电过程在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的正负极与外部电路相连,并开始输出电能。

这时,通过外部电路的负载会从蓄电池的负极获取电子,使负极氧化为PbSO4并溶解在电解液中。

同时,正极上的PbSO4被还原为Pb2+。

这个过程是蓄电池提供电能的过程。

三、蓄电池的特点和应用1. 蓄电池具有可充电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的特点。

它可以通过外部电源进行充电,然后释放储存的能量,在需要时再次进行充电。

2. 由于蓄电池的便携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它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车、手机和应急电源等领域。

3. 蓄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储存的电能有限。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一、铅酸蓄电池的结构铅酸蓄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组成。

1. 正极:正极由铅二氧化物(PbO2)构成,它是电池中的活性物质。

2. 负极:负极由纯铅(Pb)构成,它也是电池中的活性物质。

3. 电解液:电解液是由硫酸(H2SO4)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它在电池中起到导电和电化学反应的媒介作用。

4. 隔膜:隔膜是用于隔离正极和负极的物质,防止直接接触。

二、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

1. 充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通过正极连接到电池的正极,通过负极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这样,正极上的铅二氧化物(PbO2)会接受电子,还原成铅(Pb),同时负极上的纯铅(Pb)会释放电子,氧化成二价铅(Pb2+)。

这个过程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方程式如下:正极:PbO2 + 4H+ + 2e- -> Pb2+ + 2H2O负极:Pb + H2SO4 -> PbSO4 + 2H+ + 2e-2. 放电过程在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

当外部负载连接到电池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同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也会发生。

在放电过程中,正极的铅二氧化物(PbO2)被还原成铅(Pb),负极的纯铅(Pb)被氧化成二价铅(Pb2+),电解液中的硫酸(H2SO4)也参预了反应。

反应方程式如下:正极:PbO2 + 4H+ + 2e- -> Pb2+ + 2H2O负极:Pb + H2SO4 -> PbSO4 + 2H+ + 2e-三、铅酸蓄电池的工作特点铅酸蓄电池具有以下特点:1. 低电压:铅酸蓄电池的标准电压为2V,通常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多个电池串联使用。

2. 大容量:铅酸蓄电池的容量通常以安时(Ah)为单位,容量越大,电池可以存储的电能就越多。

镍镉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镍镉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镍镉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性镍镉蓄电池为碱性蓄电池,它具有机械强度高、循环寿命长、耐过充电及过放电、自放电小和比能量大等优点。

缺点是材料利用率低、价格昂贵、长期充放循环有记忆效应等。

1、镍镉蓄电池的结构镍镉蓄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板组、隔离物、电解液和容器组成。

2、镍镉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镍镉蓄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由氧化镍粉和石墨粉组成,石墨不参与化学反应,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导电性。

负极活性物质由氧化镉粉和氧化铁粉组成。

电解液为氢氧化成钠(NaOH)或者是氢氧化钾(KOH)水溶液,环境温度较高时,用15℃时密度为1.17~1.19kg/L的氢氧化钠溶液;环境温度较低时,用15℃时密度为1.19~1.21kg/L的氢氧化钾溶液。

隔膜采用耐碱的硬橡胶绝缘棍、多孔的聚氯乙烯瓦楞板和尼龙等,作用是防止正、负极板相碰。

充、放电的化学反应式为从化学反应式可以看出,放电后,正极活性物质为氢氧化亚镍N,负极活性物质为氢氧化镉Cd(OH)2。

充电后正极活i(OH)2性物质为氢氧化镍NiOOH,负极活性物质为金属镉Cd。

电解液不直接参与反应,只起导电作用。

此外,充电过程中由水分子生成,放电过程中由水分子消耗,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的密度只有微小变化,所以不能用电解液密度来判断电池的充放电程度。

充放电程度通常应根据蓄电池的端电压来判断。

3、镍镉蓄电池的主要特性(1)充电特性曲线镍镉蓄电池采用标准充电率(4小时率)充电时,充电特性曲线如下图中曲线1所示。

▲镍镉蓄电池充放电特性曲线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端电压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蓄电池的端电压从1.45V缓慢上升到1.5V;第二阶段,蓄电池的端电压迅速上升到1.75~1.8V,并稳定下来。

因此,把1.75~1.8V规定为镍镉蓄电池的充电结束电压。

(2)放电特性曲线镍镉蓄电池以标准放电率(8小时率)放电时,放电特性曲线如上图中曲线2所示。

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的平均工作电压为1.2V,端电压下降到1.1V时应停止放电,否则,端电压迅速下降,造成深度放电。

铅酸蓄电池基础知识(之一)

铅酸蓄电池基础知识(之一)

对蓄电池的要求


启动发动机时,蓄电池在5~10S内,要 向启动机连续供给强大电流(汽油机 200~600A,柴油机800~1000A) 因此,对蓄电池的要求是:容量大、内 阻小、有足够的启动能力。
第二节、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

蓄电池的构造(传统胶壳电池)
第二节、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

蓄电池的构造(塑壳干荷电、少维护电池)
蓄电池的基本构造 (现代免维护蓄电池)
蓄电池盖 端子 排气孔 排气盖
蓄电池槽
蓄电池的基本构造


极板 隔板 外壳 电解液
极板

极板:是蓄电池的基 本部件,由它接受充 入的电能和向外释放 电能。极板分正极板 和负极板两种。正极 板上的活性物质是二 氧化铅,呈棕红色; 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 是海绵状纯铅,呈青 灰色。
放 电 特 性 曲 线
2、蓄电池的放电特性



(1)开始放电阶段 端电压由2.14V迅速下降至 2.1V 极板孔隙内硫酸迅速消耗,电 解液密度迅速下降,浓差极化 增大,端电压迅速下降。 (2)相对稳定阶段 端电压由缓慢下降至1.85V 极板孔隙外向孔隙内扩散的硫 酸与孔隙内消耗的硫酸达到动 态平衡,孔内外电解液密度一 起缓慢下降,所以端电压缓慢 下降。
免维护蓄电池




极板栅架采用铅钙锡合金制成,消除了锑的副 作用:自放电少、使用中不需加水; 采用袋式PE隔板,可避免活性物质脱落、极板 短路:使用寿命长; 采用新型安全通气装置:回收水汽 外壳由聚丙烯塑料制成:重量轻、体积小。
免维护蓄电池的产品特点


水份散失少 自放电小 连接件腐蚀小 起动性能好 使用寿命长

蓄电池工作原理详解

蓄电池工作原理详解

蓄电池工作原理详解蓄电池,也被称为蓄电池组,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汽车、太阳能系统、UPS供电系统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包括化学反应、电解质、电流产生与充放电过程。

一、化学反应与电解质蓄电池采用化学反应的方式存储和释放能量。

主要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三部分组成。

正极是蓄电池中与外部环境相连的电极,通常由一种或多种金属氧化物构成。

在蓄电池放电时,正极上的金属氧化物被还原,同时释放出电子。

负极是蓄电池中与电解质相接触的电极,通常由一种或多种金属构成。

在蓄电池放电时,负极上的金属与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离子。

电解质是蓄电池中连接正负极并负责传递离子的介质。

常见的电解质有液态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两种。

液态电解质通常由溶解在溶液中的酸、碱或盐组成,而固态电解质则是一种特殊的导电固体材料。

二、电流产生过程蓄电池在正负极上的化学反应过程产生电子和离子,从而形成电流。

在蓄电池放电时,正极上的金属氧化物被还原,同时释放出电子。

这些电子会沿着外部电路流动,完成外部设备的工作。

同时,负极上的金属与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离子。

这些离子会通过电解质传递到正极,以维持电池内部的电中性。

在电流流动过程中,电解质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它扮演着离子和电子传递的桥梁,使得正负极之间保持电荷平衡。

三、充电与放电过程蓄电池可以通过充电装置对其进行充电,以储存能量。

而在需要电能时,蓄电池则可以被外部负载放电,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

充电过程是将外部电源的直流电能传输到蓄电池中,使其恢复化学反应状态并储存能量。

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流将逆向通过电池,使得正极再次被氧化,负极再次还原。

放电过程是将蓄电池内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传输到外部负载中,供应电器设备使用。

在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的正极被还原,负极被氧化。

充放电过程的可逆性是蓄电池的重要特点。

蓄电池可以进行多次的充电和放电循环,以满足不同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电解液密度降到最小终止值
(1)充电开始阶段 端电压迅速上升。
开始充电时,孔隙内迅速生成硫酸, 浓差极化增大,端电压迅速上升。
4.充电特性
在恒流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UC 和电解液密度ρ25℃ 随时间tC而变化的 规律。
恒流充电特性曲线见图1-13。
ρ25℃按直线规律上升。恒流放电,电流 值一定,化学反应速度一定,单位时间生 成的硫酸量一定。
负极板: Pb-2e→Pb2+ Pb2++SO42-→PbSO4
电解液:H++OH-→H2O
蓄电池放电特征
(1)活性物质PbO2和Pb均逐渐变为 PbSO4。
(2)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密度下降,所以, 可通过电解液密度判断放电程度
(3)蓄电池内阻逐渐增大。
3.充电过程 将电能转换成蓄电池化学能的过程称为充 电过程,它是放电反应的逆过程。 化学反应过程见图1-10所示: PbSO4→Pb2++SO42- H20→2H++OH-
OH-留在电解液中,Pb4+ 沉附在正极
表面,使正极板有+2.0V
在外电路未接通时,反应达到动态平 衡时,静止电动势为:
E=2.0-(-0.1)=2.1V
2.放电过程
将蓄电池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称为放电过程。
化学反应过程将按图1-9所示
正极板: Pb4++2e→Pb2+ Pb2++SO42-→PbSO4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一、工作原理
蓄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电动势的建立
蓄电池的电动势是正、负极浸入电解 液后产生的。其反应过程见图1-8所示
负极板:
铅溶于电解液中,失电子生成Pb2+
Pb-2e→Pb2+ 电子留在负极板上,和Pb2+吸引,使负极 具有负电位,为-0.1V。
正极板:PbO2溶于电解液 PbO2+2H2O→Pb(OH)4 Pb(OH)4→Pb4+ + 4OH-
2.内阻 电流流过蓄电池时所受到的阻力称为蓄电 池的内阻。
蓄电池的内阻包括以下几部分:
(1)极板内阻 很小,随活性物质的 变化而变化,充电时变小,放电时变大。
(2)隔板内阻 与材料有关 (3)电解液内阻 温度升高,内阻下 降;内阻与密度关系密度见图1-11。 (4)联条内阻 很小,为定值
3.放电特性 恒流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Uf 和电 解液密度ρ25℃ 随时间tf而变化的规律。 恒流放电特性曲线图1-12 。
正极板:Pb2+-2e→Pb4+ Pb4++4OH- → Pb(OH)4 → PbO2+2H2O 负极板:Pb2+ +2e→Pb
电解液:2H++SO42-→ H2SO4
充电末期,PbSO4基本还原为PbO2和Pb, 部分充电电流电解水,其反应方程式为:
H2SO4 → 2H++SO42-
负极: 4H++4e→2H2↑ 正极:
2H2SO4+2H2O-4e → 2H2SO4+O2↑
总反应式:2H2O→2H2↑+O2↑
二、工作特性
蓄电池的工作特性包括:静止电动势、 内阻、充电特性和放电特性
1.静止电动势ES 蓄电池处于静止状态时,正负极板之间的电位差 (即开路电压)称为静止电动势。 在密度为1.05~1.30g/cm3范围内 ES=0.85+ρ25°C(V) 其中,ρ25°C(V)为25°C时电解液的相 对密度ρ25°C=ρT+0.0007(T-25) 汽车用蓄电池的电解液密度一般在1.121.30g/cm3之间,因此ES=1.97~2.15(V)
UC 变化规律:UC = E + IC Ri
(2)稳定上升阶段 端电压缓慢上升至2.4V左右。 孔隙内生成的硫酸向孔隙外扩散,当
硫酸生成的速度与扩散速度达到平衡时, 端电压随整个容器内电解液密度变化而缓 慢上升。
(3)充电末期 电压迅速上升到2.7V左右,且稳定不
变,电解液呈沸腾状态。
活性物质还原反应结束后的充电称为 过充电,充电电流用于电解水,应避免长 时间过充电。
ρ25℃按直线规律下降。恒流放电,电流 值一定,化学反应速度一定,单位时间消 耗的硫酸量一定。
Uf 变化规律:Uf =E-If Ri
(1)开始放电阶段 端电压由2.14V迅速下降至2.1V 极板孔隙内硫酸迅速消耗,电解液密
度迅速下降,浓差极化增大,端电压迅速 下降。
(2)相对稳定阶段 端电压由缓慢下降至1.85V 极板孔隙外向孔隙内扩散的硫酸与孔
(4)充电停止后,端电压逐渐下降至静止 电动势。
蓄电池充电终了的特征
(1)端电压和电解液密度上升到最大值 (2.7V),且在2h小时内不上升。 (2)电解液中剧烈冒汽泡,呈沸腾现象。 (电解水)
蓄电池电动势的建立
蓄电池放电过程
蓄电池充电过程
电解液电阻与密度的关系
恒流放电特性曲线
恒流充电特性曲线
隙内消耗的硫酸达到动态平衡,孔内外电 解液密度一起缓慢下降,所以端电压缓慢 下降。
(3)迅速下降阶段 端电压由1.85V迅速下降至1.75V。 放电接近终了时,电化学极化、浓差
极化、欧姆极化显著增大,端电压迅速下 降。
蓄电池放电终了的特征
(1)单个电压降到放电终止电压(单 池终止电压和放电电流有关)1.75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