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演示实验报告
钢结构实习报告模板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和目的本次实习是在XX公司进行的钢结构实习,实习时间为XX个月,从XX年开始到XX年结束。
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和学习钢结构的设计、制造和施工过程,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钢结构的放样、切割、钻孔、剖口、焊接、矫正等工作。
我还参与了钢结构的现场安装施工,学习了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在车间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钢结构的放样工作,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和计算软件,准确地将图纸上的尺寸转换为实际加工的尺寸。
然后,我参与了钢结构的切割工作,使用切割机器将钢板和型材按照放样尺寸切割成所需形状。
接着,我参与了钢结构的钻孔和剖口工作,使用钻床和剖口机对钢构件进行加工,使其满足连接和安装要求。
在焊接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不同种类的焊接方法,如手工焊接、气体保护焊接等,并掌握了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控制的知识。
我还学习了焊接的安全操作规程,注意防止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在现场安装实习期间,我参与了钢结构的吊装和安装工作,学习了钢结构的安装技术和安装工具的使用方法。
我还参与了钢结构的连接工作,学习了不同种类的连接方式,如高强度螺栓连接、焊接连接等。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钢结构的设计、制造和施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使用测量工具和计算软件进行放样工作,掌握了切割机器和剖口机的操作方法,了解了不同种类的焊接方法和焊接质量控制的知识。
我还了解了钢结构的安装技术和安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了不同种类的连接方式。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
我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与同事和师傅的交流和讨论,学会了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四、实习总结和展望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钢结构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钢结构实习总结报告2篇

钢结构实习总结报告钢结构实习总结报告精选2篇(一)实习总结报告一、实习背景和目的:在钢结构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钢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工作,旨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通过此次实习,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钢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流程,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工作内容和实施方案:1. 钢结构设计:我参与了几个项目的钢结构设计工作。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深入了解了钢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学会了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设计计算。
2. 施工现场监理:我参与了一个钢结构施工的监理工作。
通过实地观察和与施工人员的沟通,我学习了钢结构施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了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安全规范。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1. 提高了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参与钢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实际工作,我深入了解了钢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流程,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和软件技能,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解决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
通过互相配合和协作,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3. 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在实习中,我积极参与实际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和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1. 理论知识不够深入: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对一些钢结构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
2. 实践经验不足:尽管我参与了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等实际工作,但实践经验仍然不足,需要继续积累实践经验。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总结和展望:通过这次钢结构实习,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更好地为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做出贡献。
钢结构实习总结报告精选2篇(二)钢结构实习报告总结在这次钢结构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一项重要的钢结构工程项目。
钢结构工实验报告

一、实验模块钢结构实验二、实验标题钢结构连接性能实验三、实验日期2023年4月15日四、实验操作者张三五、实验目的1. 了解钢结构连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不同连接方式的性能特点。
3. 分析实验数据,评估不同连接方式的适用性。
六、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钢材、连接件、扳手、螺丝刀等工具。
2. 实验材料:选取Q235钢材,规格为100mm×100mm×10mm。
3. 实验方法:a. 钢板对接实验:将两块钢板对接,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b. 钢板螺栓连接实验:将两块钢板对接,采用螺栓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c. 钢板角钢连接实验:将两块钢板对接,采用角钢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4. 实验过程:a. 钢板对接实验:按照实验要求,将两块钢板对接,焊接连接。
焊接完成后,进行冷却处理。
b. 钢板螺栓连接实验:按照实验要求,将两块钢板对接,螺栓连接。
连接完成后,进行紧固。
c. 钢板角钢连接实验:按照实验要求,将两块钢板对接,角钢连接。
连接完成后,进行紧固。
5.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每种连接方式的实验数据,包括连接强度、变形程度等。
七、实验环境实验地点:钢结构实验室实验设备:焊接机、扳手、螺丝刀、电子秤、测力计等。
八、实验过程1. 钢板对接实验:将两块钢板对接,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焊接完成后,进行冷却处理。
通过电子秤测量连接强度,记录数据。
2. 钢板螺栓连接实验:将两块钢板对接,采用螺栓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连接完成后,进行紧固。
通过电子秤测量连接强度,记录数据。
3. 钢板角钢连接实验:将两块钢板对接,采用角钢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连接完成后,进行紧固。
通过电子秤测量连接强度,记录数据。
九、实验结论1. 钢板对接实验:焊接连接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但易产生变形。
2. 钢板螺栓连接实验:螺栓连接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且不易产生变形。
3. 钢板角钢连接实验:角钢连接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但施工难度较大。
同济钢结构实验报告

报告名称:《钢结构实验原理实验报告》——H型柱受压构件试验姓名:学号:时间:2014年12月E-mail :T E L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 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 通过试验观察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3. 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加深对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轴心受压构件的可能破坏形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若无削弱,一般不会发生强度破坏,整体失稳或局部失稳总发生在强度破坏之前。
其中整体失稳破坏是轴心受压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
轴心受压构件在轴心压力较小时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如有微小干扰力使其偏离平衡位置, 则在干扰力除去后,仍能回复到原先的平衡状态。
随着轴心压力的增加,轴心受压构件会由稳定平衡状态逐步过渡到随遇平衡状态,这时如有微小干扰力使基偏离平衡位置,则在干扰力除去后,将停留在新的位置而不能回复到原先的平衡位置。
随遇平衡状态也称为临界状态, 这时的轴心压力称为临界压力。
当轴心压力超过临界压力后,构件就不能维持平衡而失稳破坏。
轴心受压构件整体失稳的破坏形式与截面形式有密切关系,与构件的长细比也有关系。
一般情况下,双轴对称截面如工形截面、H 形截面在失稳时只出现弯曲变形,称为弯曲失稳。
2、基本微分方程(1)、钢结构压杆一般都是开口薄壁杆件。
根据开口薄壁杆件理论,具有初始缺陷的轴心压杆的弹性微分方程为:由微分方程可以看出构件可能发生弯曲失稳,扭转失稳,或弯扭失稳。
对于H型截面的构件来说由于所以微分方程的变为:()()0200tIV0IV=''-''+''+''-''-''--θθθθθθωR Nru Ny v Nx GI EI ()0IVIV=''+''+-θNy u N u u EI y()0IV0IV =''-''+-θNx v N v v EI x 000==y x ()()0200t 0IV ω=''-''+''-''--θθθθθθR N r GI EI IV()0IV 0IVy=''+-u N u uEI ()IV 0IV x =''+-v N v v EI由以上三个方程可以看出:➢ 3个微分方程相互独立➢ 只可能单独发生绕x 弯曲失稳,或绕y 轴弯 曲失稳,或绕杆轴扭转失稳。
钢结构实训报告5000字

钢结构实训报告5000字作为一种具有优良工程性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钢结构近年来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掌握钢结构的设计、制造、施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我在学校进行了一次钢结构实训。
下面是我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掌握钢结构材料的特点和使用范围;2. 学习钢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3. 掌握钢结构的制造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4. 学习现场钢结构的安装、验收和维护的基本知识。
二、实训内容1. 钢结构材料与特点通过参观实训基地,了解常用的钢材种类和规格,并学习了钢结构材料的特点:高强度、耐腐蚀、重量轻、可塑性好等。
2. 钢结构设计学习了钢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如受力原理、极限状态设计法、安全系数等,并了解了相关设计规范和计算方法。
3. 钢结构制造了解了钢结构制造的基本流程,包括材料采购、切割加工、焊接组装和表面处理等,并学习了各种制造设备的使用方法。
4. 钢结构安装通过模拟现场实际操作,学习了钢结构安装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包括起吊、定位、对齐、固定和连接等。
5. 钢结构验收和维护了解了钢结构验收的各项内容和标准,并学习了常用的维护方法和措施,如防腐、防锈、涂漆等。
三、实训效果1. 掌握了钢结构材料的特点和使用范围,能够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钢材种类和规格;2. 学会了钢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计算;3. 了解了钢结构制造的基本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工程要求进行制造和检验;4. 学会了钢结构安装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能够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安装;5. 了解了钢结构验收的各项内容和标准,能够进行简单的验收和维护。
四、实训体会通过这次钢结构实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钢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
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济钢结构实验报告

报告名称:《钢结构实验原理实验报告》一一H型柱受压构件试验姓名:学号:时间:2014年12月E-mail、实验目的1.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通过试验观察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3.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加深对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的理解。
.、实验原理1、轴心受压构件的可能破坏形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若无削弱,一般不会发生强度破坏,整体失稳或局部失稳总发生在强度破坏之前。
其中整体失稳破坏是轴心受压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
轴心受压构件在轴心压力较小时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如有微小干扰力使其偏离平衡位置,则在干扰力除去后,仍能回复到原先的平衡状态。
随着轴心压力的增加,轴心受压构件会由稳定平衡状态逐步过渡到随遇平衡状态,这时如有微小干扰力使基偏离平衡位置,则在干扰力除去后,将停留在新的位置而不能回复到原先的平衡位置。
随遇平衡状态也称为临界状态,这时的轴心压力称为临界压力。
当轴心压力超过临界压力后,构件就不能维持平衡而失稳破坏。
轴心受压构件整体失稳的破坏形式与截面形式有密切关系,与构件的长细比也有关系。
一般情况下,双轴对称截面如工形截面、H形截面在失稳时只出现弯曲变形,称为弯曲失稳。
2、基本微分方程(1 )、钢结构压杆一般都是开口薄壁杆件。
根据开口薄壁杆件理论,具有初始缺陷的轴心压杆的弹性微分方程为:IVEl x v IVV o Nv Nx o0IVEl y U IVU o Nu Ny o0El IV IV 0GI t0Nx0v Ny0u r0 N R0由微分方程可以看出构件可能发生弯曲失稳,扭转失稳,或弯扭失稳。
对于H型截面的构件来说由于X0y。
0所以微分方程的变为EI x IV IV NvV V0EI y IVu IV U0Nu0EI IVJ■ CD IV 0GI t0r02N R 0由以上三个方程可以看出:3个微分方程相互独立只可能单独发生绕 x 弯曲失稳,或绕y 轴弯 曲失稳,或绕杆轴扭转失稳。
钢结构演示实验报告

H型截面受弯构件试验实验报告姓名:居玥辰学号: 1450711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组别: H梁-1实验教师:王伟理论教师:吴明儿1.试验目的1、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通过试验观察H型截面受弯构件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验证弹性临界弯矩公式和规范计算公式。
2.试验原理2.1受弯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截面强度破坏:即随着弯矩的增大,截面自外向内逐渐达到屈服点,截面弹性核逐渐减小,最后相邻截面在玩具作用下几乎可以自由转动,此时截面即达到了抗弯承载力极限,发生强度破坏;另外若构件剪力最大处达到材料剪切屈服值,也视为强度破坏。
整体失稳:单向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虽然最不利截面的弯矩或者与其他内力的组合效应还低于截面的承载强度,但构件可能突然偏离原来的弯曲变形平面,发生侧向挠曲或者扭转,即构件发生整体失稳。
局部失稳:如果构件的宽度与厚度的比值太大,在一定荷载条件下,会出现波浪状的鼓曲变形,即局部失稳;局部失稳会恶化构件的受力性能,是构件的承载强度不能充分发挥。
2.2基本微分方程距端点为z处的截面在发生弯扭失稳后,截面的主轴和纵轴的切线方向与变形前坐标轴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夹角,把变形后截面的两主轴方向和构件的纵轴切线方向分别记为,则:或:;第一式是绕强轴的弯曲平衡方程,仅是关于变位的方程,后两式则是变位耦连方程,表现为梁整体失稳的弯扭变形性质。
2.3弯扭失稳的临界荷载值(1)弹性屈曲范围由上述基本微分方程可求得纯弯梁的弯扭屈曲临界弯矩公式,即:又由绕y轴弯曲失稳绕z轴扭转失稳可推得:考虑支撑条件的变化:其中考虑荷载作用方式的变化:其中:为荷载作用方式系数,纯弯曲时取1.0;满跨均布荷载时取1.13;跨中中央一点集中荷载时取1.35;两端作用等值反向弯矩时取2.65。
考虑截面形式变化:其中:a 为横向荷载作用点到截面剪力中心的距离;为反映截面不均匀程度的参数;为与荷载类型有关的截面系数,纯弯是分别为0和1 ;满跨均布时分别取0.46和0.53;跨中中央一点集中荷载时分别取0.55和0.40。
钢结构实验报告

钢结构基本原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一: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抗剪连接实验一、 实验目的① 了解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抗滑移系数的计算方法;② 了解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不同阶段的受力性能和破坏过程; ③ 掌握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抗剪连接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 实验原理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是将高强度螺栓拧紧,使螺杆产生预拉力压紧构件接触面,靠接触面的摩擦力阻止其相对滑移,达到传力目的,并以板件间的摩擦力被外力克服作为极限状态。
因此,接触面抗滑移系数是重要的计算参数。
即NPμ=(其中N 为滑动外力,P 为螺栓预拉力) 单个剪力螺栓的承载力计算: 受剪承载力:b f 0.9n v N P μ= 承压承载力:b c c tf d N ∑=b 注:实验给定参考数f 2n =、155kN P =三、 实验器材注:表中未注明单位均为mm双摩擦面双栓拼接拉力试件图1 双摩擦面双栓拼接拉力试件平面图图2 双摩擦面双栓拼接拉力试件图图3 拉力试件零件①图4 拉力试件零件②注:拉力试件摩擦面采用抛丸、除锈处理图中所示单位均为mm四、实验过程及结果第一步:试件组装将试件放在平台上,并使板与板之间螺栓孔对齐,观察板试件表面较为粗糙,摩擦面数目n f=2。
第二步:螺栓初拧、终拧实验现象记录(预扭矩T)先将螺栓用手初拧,使其不脱落:将扭矩扳手调到465N/m大小,然后用其将螺栓拧紧,当听到咯噔一声,停止,依次将四个螺栓拧紧。
第三步:试件加载将组装试件置于万能试验机中,开始缓慢加荷直到板之间发生相对滑移。
仔细观察此时钢板的截面会发现螺栓孔周围相对其他部位变得很光滑,即认为此时试件已破坏。
加载曲线如图五、实验结果及思考1、 由实验过程求取摩擦系数;已知P=155kN n f =2 n=2 根据曲线得N=285N51.0155229.02859.0=⨯⨯⨯==nP n N f μ2、由实验过程理解预拉力的加载原理;实验之前先用扭矩扳手给高强度螺栓预拉应力,使螺栓对板件产生压力。
钢结构实践报告

实验一:冷弯实验(2013年5月25日)一、实验目的:1、为了加深对钢材冷弯性能的认识;2、判别钢材冷弯180°性能的合格与不合格。
二、实验环境1、温度:试验应在10~35℃或控制条件下23±5℃进行。
2、仪器设备:万能实验机、支承辊、弯心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钢筋冷弯试件不得进行车削加工,试样长度通常按下式确定:L≈5a+150 mm(a为试件原始直径)(2) 半导向弯曲试样一端固定,绕弯心直径进行弯曲,如图4(α)所示。
试样弯曲到规定的弯曲角度或出现裂纹、裂缝或断裂为止。
(3) 导向弯曲1) 试样放置于两个支点上,将一定直径的弯心在试样两个支点中间施加压力,使试样弯曲到规定的角度[图4 (b)]或出现裂纹、裂缝、裂断为止。
2) 试样在两个支点上按一定弯心直径弯曲至两臂平行时,可一次完成试验,亦可先弯曲到图4(b)所示的状态,然后放置在试验机平板之间继续施加压力,压至试样两臂平行。
此时可以加与弯心直径相同尺寸的衬垫进行试验[图4 (c)]。
当试样需要弯曲至两臂接触时,首先将试样弯曲到图4(b)所示的状态,然后放置在两平板间继续施加压力,直至两臂接触[图4 (d)] 。
图4 弯曲实验示意图3) 试验应在平稳压力作用下,缓慢施加试验力。
两支辊间距离为(d+2.5a)±0.5a,并且在过程中不允许有变化。
四、结论和数据弯曲后,按有关标准规定检查试样弯曲外表面,进行结果评定。
若无裂纹、裂缝或裂断,则评定试样合格。
实验二:钢材拉伸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实验)(2013年5月26日)一、实验目的:1、为了加深对钢材受拉的应力-应变特性的认识;2、加深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的认识。
二、实验环境1、温度:试验应在10~35℃或控制条件下23±5℃进行。
2、仪器设备:万能实验机、钢板尺、游标卡尺、千分尺、两脚爪规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实件制备(1)抗拉实验用钢筋实件一般不经过车削加工,可以用两个或一系列等分小冲点或细划线标出原始标距(标记不应影响实样断裂)。
钢结构实习报告

钢结构实习报告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钢结构已成为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工艺,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钢结构实习。
在这期间,我参与了钢结构的图纸设计、施工现场的监控和管理、以及工程验收等环节,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在实习的初期,我参与了钢结构图纸的设计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钢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如荷载分析、结构分析、构件设计等。
同时,我也学习了如何使用CAD软件进行绘图和设计,并掌握了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技巧和规范。
在施工现场,我参与了钢结构的安装和焊接过程,学习了如何进行施工现场的监控和管理。
我了解了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步骤和技术要求,如构件的吊装、定位和固定,焊接工艺的质量控制等。
同时,我也学习了如何与施工队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在实习的后期,我参与了钢结构的工程验收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对钢结构工程进行质量评估和验收,了解了验收的标准和规范。
通过这个环节,我也认识到钢结构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通过这次钢结构实习,我不仅学习了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工艺,还收获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实习中,我将所学的钢结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了对钢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的理解。
在钢结构工程中,细节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只有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达标,才能最终实现整个工程的质量目标。
在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与同事、施工队伍、业主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沟通和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这次钢结构实习,我不仅掌握了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工艺,还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钢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报告

钢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报告学号: 姓名:实验名称:箱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失稳实验组号: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认识箱形截面构件在轴心压力作用下局部失稳的全过程,掌握研究和分析构件局部失稳形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弹性理论,简支矩形板在纵向均布压力Nx (单位板宽的荷载,单位 kN/mm )作用下,板中面的屈曲平衡方程为022********=∂∂+⎪⎪⎭⎫ ⎝⎛∂∂+∂∂+∂∂x w N y w y x w x w D x其中,板的单位宽度的抗弯刚度:()23112v Et D -=对于简支矩形板,方程的解w 可用下列双重三角级数表示:aym a x m A w m m mn ππsinsin11∑∑∞=∞==可得Nx 的临界值222⎪⎭⎫⎝⎛+=mb a a mbb D N xcr π当n=1时,得临界力最小值。
即当板屈曲时,沿y 轴方向只有一个半波。
22b DkN xcr π= 式中,板的稳定系数2⎪⎭⎫⎝⎛+=mb a a mb k当板屈曲时,沿y 轴方向总是有k 为最小值的半波数。
当2/≤b a 时,板屈曲成一个半波;当6/2≤≤b a 时,板屈曲成两个半波;当12/6≤≤b a 时,板屈曲成三个半波; 临界应力tb D k t N xcr xcr 22πσ==该截面由多块板件组成,故应考虑板组间的约束因素。
即k 值应包括板组间的约束系数ζ对箱形截面,有2020138.0⎪⎭⎫⎝⎛-⎪⎪⎭⎫ ⎝⎛=b t tc t t ζ 231022⎪⎪⎭⎫ ⎝⎛++=ζk 三、实验设计资料 3.1.1试件设计3.1.2支座设计3.1.3测点布置(CAD重做图)3.2 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3.3 实验设计内容3.3.1 实验装置加载设备:千斤顶;由千斤顶及反力梁施加压力,压力传感器测定荷载值;应变片测量试件纵向应变;纵向位移计测量试件侧向位移,竖向位移计测量试件纵向伸缩变形。
3.3.2 加载方式千斤顶通过厚钢板将荷载施加于构件两端,并调整使之作用点与截面形心尽量重合。
钢结构工程实习报告(多篇)

钢结构工程实习报告(多篇)车间参加钢结构的放样、切割、钻孔、剖口、焊接、矫正等工作。
并参与了钢结构的现场安装施工,学习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实习目的:通过接触和参加一线工作,了解本公司的实际加工制作和安装过程,对钢结构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实习内容:在车间参加钢结构的放样、切割、钻孔、剖口、焊接、矫正等工作。
并参与了钢结构的现场安装施工,学习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3.实习概况:在车间参加刚结构的加工制作实习,在南京德基广场工地参加钢结构安装实习。
遵守车间和工地安全规章制度。
出勤率高。
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
对钢结构的加工制作以及安装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
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了实践操作。
实习期间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实习目的。
4.工程简介:承建的是幕墙及天幕钢结构部分。
总工程量为一百多吨。
幕墙由九根高约四十米的格构式钢柱和多根圆弧钢梁组成。
天幕是由十三根鱼腹梁和相应的檩条、拉条构成。
第一部分加工制作加工制作是钢结构工程由图纸变为实物的第一步,所以是十分重要的。
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以后安装的顺利与否以及最终的工程质量。
了解它对我以后的设计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放样放样工作包括以下内容:核对图纸的安装尺寸和孔距,以1:1的大样放出节点,核对各部分的尺寸;制作样板和样杆作为下料、弯曲、铣、刨、钻孔等加工的依据。
放样时要注意考虑加工余量。
焊接构件要求按工艺要求放出焊接收缩量。
不同规格、不同牌号的零件应分别号料,同一种材料按照“先大后小”的原则依次划线。
(二)切割钢材下料常用气割、机切和锯切等方法,其中气割的质量最不稳定。
所以在进行气割时一定要要由有工作经验的工人师傅来操作或在旁边指导。
(三)钻孔孔的加工在钢结构制作过程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尤其是架的球加工过程中,钻孔占了整个工序的大部分。
钢结构设计实习报告3篇

钢结构设计实习报告钢结构设计实习报告精选3篇(一)钢结构设计实习报告1. 实习背景在本次实习中,我加入了一家钢结构设计公司,并参与了多个项目的钢结构设计工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提升我的钢结构设计能力,了解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熟悉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2. 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钢结构设计工作,包括工厂建筑、桥梁和大型场馆等。
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参与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方案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确定结构类型和布局。
- 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使用专业软件进行静力、动力和稳定性分析,确认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设计结构的主要构件,包括梁、柱、框架和连接件等,并进行各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 编制详细的结构设计图纸和说明,包括平面图、立面图、节点图和构件图等。
- 参与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交流和问题解决,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了以下几点:- 对钢结构设计的整个流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了钢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 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熟练掌握了一些用于钢结构设计的专业软件。
- 加深了对设计规范和标准的理解和应用,了解了钢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 学会了与项目团队成员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4. 实习感想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钢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钢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详细的图纸编制。
在实习中,我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并与项目团队的其他成员共同解决了很多技术问题。
我深感工程设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为将来从事钢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钢结构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实习期间,我接触到了真实的设计项目,并参与了其中的各个环节,真正体验了工程设计的全过程。
钢结构演示实验报告解析

H型截面受弯构件试验实验报告姓名:居玥辰学号: 1450711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组别: H梁-1实验教师:王伟理论教师:吴明儿1.试验目的1、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通过试验观察H型截面受弯构件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验证弹性临界弯矩公式和规范计算公式。
2.试验原理2.1受弯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截面强度破坏:即随着弯矩的增大,截面自外向内逐渐达到屈服点,截面弹性核逐渐减小,最后相邻截面在玩具作用下几乎可以自由转动,此时截面即达到了抗弯承载力极限,发生强度破坏;另外若构件剪力最大处达到材料剪切屈服值,也视为强度破坏。
●整体失稳:单向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虽然最不利截面的弯矩或者与其他内力的组合效应还低于截面的承载强度,但构件可能突然偏离原来的弯曲变形平面,发生侧向挠曲或者扭转,即构件发生整体失稳。
●局部失稳:如果构件的宽度与厚度的比值太大,在一定荷载条件下,会出现波浪状的鼓曲变形,即局部失稳;局部失稳会恶化构件的受力性能,是构件的承载强度不能充分发挥。
2.2基本微分方程距端点为z处的截面在发生弯扭失稳后,截面的主轴和纵轴的切线方向与变形前坐标轴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夹角,把变形后截面的两主轴方向和构件的纵轴切线方向分别记为ξ,η,ζ,则:M ξ=−EI Xν′′≈M x;Mη=−EI y u′′≈M xθ;Mζ=GI t−EI wθ′′′≈M x u′;或:EI Xν′′+M x=0;EI y u′′+M xθ=0;GI t−EI wθ′′′−M x u′=0;第一式是绕强轴的弯曲平衡方程,仅是关于变位ν 的方程,后两式则是变位u 和 θ 的耦连方程,表现为梁整体失稳的弯扭变形性质。
2.3弯扭失稳的临界荷载值(1)弹性屈曲范围由上述基本微分方程可求得纯弯梁的弯扭屈曲临界弯矩公式,即:M ocrx=π2EI y2√I wy(1+GI t l22w)又由绕y轴弯曲失稳N Ey=π2EI yl oy2绕z轴扭转失稳N Eθ=(π2EI wl oθ2+GI t)/r02可推得:M crx=r0√N Ey N Eθ=r0N Ey√N Eθ/N Ey ●考虑支撑条件的变化:M crx=π2EI y(μy l)2√I wI y[μy2μw2+GI t(μy l)2π2EI w]其中:μy和 μw为支撑条件决定的系数●考虑荷载作用方式的变化:M crx=β1M ocrx其中:β1 为荷载作用方式系数,纯弯曲时取1.0;满跨均布荷载时取1.13;跨中中央一点集中荷载时取1.35;两端作用等值反向弯矩时取2.65。
钢结构实验报告

钢结构试验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1、概述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所谓规定时间,是指设计所假定的结构使用时间,既设计基准期。
按《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准期一般为50年。
所谓规定条件,是指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等条件。
所谓预定功能,是指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安全性是指建筑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以及遇到偶然事件是应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这里所指的作用包括荷载及外加变形或外加约束作用。
适用性是指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应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如不能有过大的变形大裂缝等。
耐久性是指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下正常维护下材料性能时间推移而变化,但仍应满足预订功能的要求。
如在基准期内,结构材料的锈蚀或其他腐蚀均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
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总称。
建筑结构在规定的正常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基准使用期内,如果其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均能得到满足,就意味着这个结构是可靠的。
我国规定设计基准期为50年,是指在50年内能保持要求的可靠概率,而为计算这个可靠概率所依靠的各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也是以这个基准期统计的时间范围。
超过50年则可靠概率会降低,但不等于马上报废。
所以设计基准期50年不是建筑物报废期限,也不是建筑物的寿命。
建筑结构物的检测和可靠性鉴定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分析并利用检测手段,按结构设计规范和相应标准要求,评估其继续使用的寿命。
结构可靠性鉴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实用鉴定法和可靠度鉴定法。
2、鉴定目的、内容、步骤1)鉴定的目的1.检测结构的质量,说明结构的可靠性2.判断旧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为改建扩建工程提供依据3.找出事故的原因,作为今后的教训和借鉴4.处理工程事故,提供技术依据2)鉴定的内容及步骤:(一)初步调查初步调查应包含以下内容1.原设计图和竣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历次加固和改造设计图、事故处理报告、竣工验收文件和检查观测记录等;2.原始施工情况;3.建筑物的使用情况;4.根据已有资料与实物进行初步核对、检查和分析;5.填写初步调查表,表格格式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6.制定详细调查计划。
钢结构试验报告2

L型截面轴心受压柱自主实验报告实验组号第12组实验日期2014.11.25(周二)一、实验目的:1、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通过试验观察L 型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3、通过试验认识L 型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弯扭失稳和局部失稳之间的关系。
4、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加深对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基本微分方程根据开口薄壁杆件理论,具有初始缺陷的轴心压杆的弹性微分方程为:''''00()0IV IVx EI v v Nv Nx θ-+-=''''00()0IV IV y EI u u Nu Ny θ-+-=''''''''2''''00000()()0IV IV t EI GI Nx Ny r N R ωθθθθθθθθ----++-=2、L 型截面失稳欧拉荷载L 型截面为单轴对称截面(如下图),有,代入上式可得:(a) (b)(c)00≠=y x ()0IV 0IV =''+-v N v v EI x ()00IV 0IV =''+''+-θNy u N u u EI y ()()02000t IV 0IV =''+''+''-''--θθθθθωN r u Ny GI EI以上方程说明L 型单轴对称截面轴心压杆在弹性阶段工作时,只有第一个方程是独立的,而剩下的两个方程为相互耦合的。
所以整体失稳有两种情况:(1)绕X 轴的弯曲失稳;(2)绕Y 轴弯曲同时绕杆轴扭转失稳,称为弯扭失稳。
真正发生哪一种失稳取决于绕X 轴的长细比和换算长细比的相对大小。
最新钢结构实习报告

最新钢结构实习报告最新钢结构实习报告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钢结构实习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实习目的1.了解各种钢结构建筑的组成和形式;2.了解钢结构各种构件的节点连接;3.了解各种钢结构空间网壳结构;4.掌握钢结构楼盖的布置和采光带的布设和排水处理;5.深入认识自己所学专业,为将要进入工作岗位作好准备;二、实习时间20xx年2月21号--2月25号四、实习内容1.依次参观了户县校区在建实验室,铁均钢结构厂房,校本部体育馆、锅炉房。
2.在实习期间还听取了郝际平教授、郭华教授等所做的建筑结构防火报告,钢结构设计讲座,建筑设计讲座。
以下为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馆校本部体育馆属大跨拱形钢结构,横向是拱形H型钢做框架,纵向是变截面H型钢做的梁。
纵向设有檩条,屋面板是双层板檩条和墙梁都隐藏在双层压型钢板中间。
整个结构共设三个柱间支撑横向和竖向支撑在同一柱间,其中竖向支撑中有一部分为剪刀型支撑一部分为人字型支撑,设置成人字型支撑目的是减小柱在平面外的计算长度,使结构更加稳定。
柱脚为理想铰接,山墙处设有五根抗风柱来承担侧向的风荷载,柱脚铰接柱顶支撑系统提供水平力。
山墙抗风柱主要作用是把施加在结构纵向上的风、起重机及地震等荷载传给柱基础,最后传给地基。
结构中梁柱连接为铰接连接且结构中多数构件为压弯构件。
一栋建筑需要有适应的建筑外观要求以及满足屋顶层采光和通风的需要,起到改善和提高室内使用功能与质量,同时也丰富了室内空间光影变化效果和建筑的立面造型。
屋顶采光天窗具有采光效率高,光线均匀、布置灵活、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等特点,已成为大型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在钢结构中应用最为广泛,本体育馆采用的就是屋面采光满足了室内的采光要求同时避免了利用灯光进行采光的弊端,巧妙地处理了室内采光和建筑设计的难题。
钢结构实验报告

钢结构试验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1、概述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所谓规定时间,是指设计所假定的结构使用时间,既设计基准期。
按《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准期一般为50年。
所谓规定条件,是指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等条件。
所谓预定功能,是指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安全性是指建筑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以及遇到偶然事件是应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这里所指的作用包括荷载及外加变形或外加约束作用。
适用性是指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应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如不能有过大的变形大裂缝等。
耐久性是指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下正常维护下材料性能时间推移而变化,但仍应满足预订功能的要求。
如在基准期内,结构材料的锈蚀或其他腐蚀均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
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总称。
建筑结构在规定的正常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基准使用期内,如果其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均能得到满足,就意味着这个结构是可靠的。
我国规定设计基准期为50年,是指在50年内能保持要求的可靠概率,而为计算这个可靠概率所依靠的各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也是以这个基准期统计的时间范围。
超过50年则可靠概率会降低,但不等于马上报废。
所以设计基准期50年不是建筑物报废期限,也不是建筑物的寿命。
建筑结构物的检测和可靠性鉴定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分析并利用检测手段,按结构设计规范和相应标准要求,评估其继续使用的寿命。
结构可靠性鉴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实用鉴定法和可靠度鉴定法。
2、鉴定目的、内容、步骤1)鉴定的目的1.检测结构的质量,说明结构的可靠性2.判断旧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为改建扩建工程提供依据3.找出事故的原因,作为今后的教训和借鉴4.处理工程事故,提供技术依据2)鉴定的内容及步骤:(一)初步调查初步调查应包含以下内容1.原设计图和竣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历次加固和改造设计图、事故处理报告、竣工验收文件和检查观测记录等;2.原始施工情况;3.建筑物的使用情况;4.根据已有资料与实物进行初步核对、检查和分析;5.填写初步调查表,表格格式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6.制定详细调查计划。
钢结构演示实验报告

H型截面受弯构件试验实验报告姓名:居玥辰学号: 1450711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组别:H梁-1实验教师:王伟理论教师:吴明儿1试验目的1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通过试验观察H型截面受弯构件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验证弹性临界弯矩公式和规范计算公式。
2. 试验原理2.1受弯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截面强度破坏:即随着弯矩的增大,截面自外向内逐渐达到屈服点,截面弹性核逐渐减小,最后相邻截面在玩具作用下几乎可以自由转动,此时截面即达到了抗弯承载力极限,发生强度破坏;另外若构件剪力最大处达到材料剪切屈服值,也视为强度破坏。
整体失稳:单向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虽然最不利截面的弯矩或者与其他内力的组合效应还低于截面的承载强度,但构件可能突然偏离原来的弯曲变形平面,发生侧向挠曲或者扭转,即构件发生整体失稳。
局部失稳:如果构件的宽度与厚度的比值太大,在一定荷载条件下,会出现波浪状的鼓曲变形,即局部失稳;局部失稳会恶化构件的受力性能,是构件的承载强度不能充分发挥。
2.2基本微分方程距端点为z处的截面在发生弯扭失稳后,截面的主轴和纵轴的切线方向与变形前坐标轴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夹角, 把变形后截面的两主轴方向和构件的纵轴切线方向分别记为,贝心ElxV * Mx?ItM n =-El y U s?Mx6*或:&ItElyU + MxS = 0:Gl ■.匚l ・ £ iViNi o;第一式是绕强轴的弯曲平衡方程,仅是关于变位 ,‘的方程,后两式则是变位u 和e 的耦连方程,表现为梁整体失稳的弯扭变形性质。
2.3弯扭失稳的临界荷载值 (1)弹性屈曲范围由上述基本微分方程可求得纯弯梁的弯扭屈曲临界弯矩公式, 即:又由 绕y 轴弯曲失稳N E *二tOCTX一绕z轴扭转失稳N EB = (: + GltJ/ro11“可推得:Max =巾\ NEyNEB = H)N E八N EB/N EY考虑支撑条件的变化:<rX…轴尸J h鬧+兀帘1时】其中:- •:.-兀占启文样寿::丰滲1运迥剋.敎考虑荷载作用方式的变化:M crx= PiMocrx其中:伤为荷载作用方式系数,纯弯曲时取1.0;满跨均布荷载时取1.13跨中中央一点集中荷载时取1.35;两端作用等值反向弯矩时取2.6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型截面受弯构件试验实验报告
姓名:居玥辰
学号:1450711
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组别:H梁-1
实验教师:王伟
理论教师:吴明儿
1.试验目的
1、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
测点布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通过试验观察H型截面受弯构件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验证弹性临界弯矩公式和规范计算公式。
2.试验原理
2.1受弯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
●截面强度破坏:即随着弯矩的增大,截面自外向内逐渐达到屈
服点,截面弹性核逐渐减小,最后相邻截面在玩具作用下几乎
可以自由转动,此时截面即达到了抗弯承载力极限,发生强度
破坏;另外若构件剪力最大处达到材料剪切屈服值,也视为强
度破坏。
●整体失稳:单向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虽然最不利截面的弯
矩或者与其他内力的组合效应还低于截面的承载强度,但构件
可能突然偏离原来的弯曲变形平面,发生侧向挠曲或者扭转,
即构件发生整体失稳。
●局部失稳:如果构件的宽度与厚度的比值太大,在一定荷载条
件下,会出现波浪状的鼓曲变形,即局部失稳;局部失稳会恶
化构件的受力性能,是构件的承载强度不能充分发挥。
2.2基本微分方程
距端点为z处的截面在发生弯扭失稳后,截面的主轴和纵轴的切线方
向与变形前坐标轴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夹角,把变形后截面的两主轴方向和构件的纵轴切线方向分别记为,则:
或:
;
第一式是绕强轴的弯曲平衡方程,仅是关于变位的方程,后两式则是变位耦连方程,表现为梁整体失稳的弯扭变形性质。
2.3弯扭失稳的临界荷载值
(1)弹性屈曲范围
由上述基本微分方程可求得纯弯梁的弯扭屈曲临界弯矩公式,即:
又由绕y轴弯曲失稳
绕z轴扭转失稳
可推得:
●考虑支撑条件的变化:
其中
●考虑荷载作用方式的变化:
其中:为荷载作用方式系数,纯弯曲时取1.0;满跨均布荷载时取
1.13;跨中中央一点集中荷载时取1.35;两端作用等值反向弯矩时取
2.65。
●考虑截面形式变化:
其中:a 为横向荷载作用点到截面剪力中心的距离;
为反映截面不均匀程度的参数;
为与荷载类型有关的截面系数,纯弯是分别为0和1 ;满跨均布时分别取0.46和0.53;跨中中央一点集中荷载时分别取
0.55和0.40。
(2)非弹性屈曲
其中:
为考虑沿构件轴向应力对扭转影响的系数;
2.4稳定系数计算公式
●规范规定,受弯构件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3. 试验设计
3.1试件设计
●考虑的因素:实现试验目的、考虑加载能力、考虑经济条件
●试件材质:钢材Q235B
●试件描述:H型截面H×B×tw×tf=100×40×4.0×4.0mm
●试件加工图和照片
3.2支座设计
●模拟的边界条件:端部可绕强轴自由转动、端部可绕弱轴自由转
动、端部不可扭转、端部可以自由翘曲;
●设计原理:水平方向用双刀口夹紧试件上下翼缘的侧边,从而可
以起到限制梁的侧向位移,但允许绕强轴转动的条件;竖向梁端部搁置在支座上,可以自由转动,但无法发生扭转及竖向位移,从而达到模拟简支梁的效果。
●支座简图及照片:
3.3测点布置
●应变片和位移计布置原理:需要测量的数据:荷载、应变、变形、
转角;测点数量应该合理(考虑数据的必要性以及可以利用的通道数等);测点的布置应该方便控制试验过程;数据之间应该可以相互印证。
●应变片布置图位移计布置图
3.4加载装置设计
●加载原理:逐级在吊篮上添加质量块,使上述重量通过吊篮设备
传至简支梁跨中部位,形成集中荷载;
● 加载装置所模拟的荷载条件:两端铰支梁在跨中作用集中荷载 ● 加载方式:单调加载;
加载初期:分级加载,每级荷载约10%*Pu ,时间间隔
约2分钟
接近破坏:连续加载,合理控制加载速率,连续采集
数据
卸载阶段:缓慢卸载
● 加载装置图:
3.5 根据实测截面和实测材料特性估算承载力 ● 根据弹性理论
4
cr cr L M P =⋅即4cr
cr M P L ⋅=
(1)若按铰接计算,求得:
2.612(266.53)cr P kN kg =
(2)若按刚接计算,求得:
6.018(614.13)cr P kN kg =
●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
(1)若按铰接计算,求得:
1.988(20
2.86)cr P kN kg =
(2)若按刚接计算,求得:
5.482(559.35)cr P kN kg =
3.6制定加载制度 ● 单调加载
● 加载初期:分级加载每级荷载约10%u P ⋅时间间隔约为2分钟 ● 接近破坏:连续加载合理控制加载速率连续采集数据 ● 卸载阶段:缓慢卸载
4.试验准备
4.1实测试件截面 实测截面图如图所示
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测截面平均值截面1 截面2 截面3 截面高度H mm 120.07 119.90 120.00 120.30 截面宽度B mm 35.13 35.10 35.50 34.80 腹板厚度
2.73 2.7 2.5
3.00
Tw mm
翼缘厚度
3.00 2.80 3.10 3.10
Tf mm
试件长度L mm 2270.00 2270.00 2270.00 2270.00 试件跨度mm 2270.00
材性试验
屈服强度fy MPa 267.00
弹性模量E MPa 206000.00
拉断强度
402.00
fu MPa
4.2试件拉伸试验
4.3 设备标定(已完成)
需要标定的设备:千斤顶、油压传感器、位移计、应变片、数据采集板
4.4 检查测点
逐个检查测点是否工作正常。
4.5试件对中
●主要步骤:水平放置、几何对中、应变对中
4.6预加载
●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
●检查应变片和位移计
●压紧试件,消除空隙
●预加载荷载一般为极限承载力的30%
5.开始试验
5.1 正式加载
●分级加载
●后连续加载
●绘制荷载-位移实时曲线
●绘制荷载-应变实时曲线
5.2 判断极限承载力
承载力极限状态确定方法
荷载不继续增加,而试件的变形明显增大
荷载位移曲线越过水平段,开始出现下降
5.3 卸载
●试件破坏后开始卸载
绘制卸载曲线
卸载越缓慢,曲线越饱满
●卸载完成后
观察残余变形
观察残余应变
6.试验结果初步分析
6.1实验现象描述
●加载初期:外加荷载较小,构件应力较小,处于弹性阶段,无明
显变形;初步判断出构件可能发生失稳的方向,即向玻璃一侧。
●接近破坏:构件向玻璃一侧的外弯和扭转变形逐渐明显。
●破坏现象:构件明显出现向玻璃一侧的外弯和扭转变形,表明梁
的跨中部分出现较大的内弯变形。
●破坏模式:梁出现整体的平面外弯扭失稳
●破坏前后构件的比较照片:
破坏前:
破坏后;
6.2 绘制相关曲线 荷载应变曲线
●荷载位移曲线
6.3实测承载力与理论值比较
●数据汇总
✓根据欧拉理论计算临界失稳荷载Pcr = 230.58KN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计算临界失稳荷载Pcr=162.35KN
✓实测得到临界失稳荷载Pcr= 429KN
●结果分析
从上述数据可知,实测临界失稳荷载远大于根据线弹性理论计算的临界失稳荷载以及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计算的临界失稳荷载。
考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两端支座虽设计为铰接,但由于加载过程截面接触难免产生压力和摩擦力,增大了对柱子的约束,从而增大了其临界失
稳荷载;
(2)在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采用方法中有:以初弯曲为l/1000,选用不同的界面形式,不同的残余应力模式计算出近200
条柱子曲线。
并使用数理方程的统计方式,将这些曲线分成
4组,公式采用了偏于安全的系数。
(3)每次加载之后,未等到足够的时间即进行下一级加载,从而造成实测失稳临界值大于真实的失稳临界值。
(4)截面测量存在误差,从而导致应用公式得出的理论临界值普遍偏小。
7.试验总结
本次钢结构实验我参加的是H型截面受弯构件试验,通过实际亲身学习,我初步了解了受弯构件破坏的几张常见模式;基本掌握了受弯构件整体失稳的数学原理,失稳模式以及临界承载力的两种计算方法(线弹性理论法和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计算方法),观察到了梁构件发生平面外弯扭失稳的现象,并最后独立整理数据,绘制了本实
验梁发生平面外失稳的荷载与应变、荷载与位移等曲线。
8.思考题
●弹性临界弯矩,实测荷载,规范荷载之间会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规范荷载<弹性临界荷载<实测荷载。
由于规范荷载的设计值往往是偏于安全的,因此要小于实测荷载和弹性临界弯矩。
而由于实际中的种种条件没有达到理想条件,同时截面进入部分塑性发展阶段,因此实测荷载要大于弹性临界弯矩。
●吊载装置和千斤顶加载所得极限承载力有什么差别?
由于吊载所加砝码质量不连续,可能越过临界承载力并发生破坏,所以结果比真实值要大。
而千斤顶加载是连续的,所测值与极限承载力相近。
因此吊载装置所得承载力要比千斤顶加载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