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区分血分证
中医辨血病方法范文
中医辨血病方法范文一、望诊法:望诊法是中医辨诊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面色、舌质、舌苔等外在表现,对血病进行初步辨别。
1.面色:常见的血病面色有苍白、潮红、紫暗等。
苍白多见于血虚,面色不华;潮红多见于热毒或阴虚火旺,面容潮红;紫暗多见于血淤,面色暗紫。
2.舌质:舌质变化亦可为血病的重要依据。
舌质苍白多见于血虚;舌质紫暗多见于血淤;舌质红绛多见于热毒。
3.舌苔:舌苔的变化也反映了血病的不同情况。
舌苔薄白多见于正气衰微或病初阶段;舌苔黄腻多见于湿热内蕴;舌苔白厚多见于痰湿阻滞;舌苔紫黑多见于血淤内蕴。
二、闻诊法:闻诊法是通过听取病人的言语、呼吸声和其他身体声音,对血病进行辨别。
1.言语:主要观察病人言语清楚与否,声音洪亮或低沉等情况。
嗓音洪亮、语言清楚者多属气血充盛;声音低沉、语言懒慢者多属气血不足。
2.呼吸声:主要观察呼吸声音是否正常,如有短促喘息、气息粗重等声音可能反映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等情况。
3.其他身体声音:通过听听病人的心音和脉搏声,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气血不足、血脉瘀滞等问题。
三、问诊法:问诊法是通过与病人交流,详细了解其病情、病史和症状,对血病进行进一步辨别。
1.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如曾经患过什么疾病、是否有用过什么药物或治疗方法等,可以为确定血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2.症状:详细询问病人的症状,如是否有乏力、气促、心慌、头晕、失眠等,这些症状与血病有一定的关联。
四、切诊法:切诊法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对血病进行辨别。
1.脉象:触诊患者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等,可以了解其脉象是否正常。
常见的血病脉象有沉细、涩滞、细疾等。
2.脉形:通过触诊脉搏的形态、强弱等,可以了解血病的病机。
常见的血病脉形有虚大、滑细、代弱等。
以上就是中医辨血病的方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可以初步了解血病的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辨病方法是综合分析的结果,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辨别,因此在具体操作中需要医生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观察和判断。
陈安民教授治疗血证经验撷英
陈安民教授治疗血证经验撷英陈安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他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血病。
他的治疗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陈安民教授治疗血证的经验撷英。
一、血证辨识陈教授治疗血证的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地辨识血证。
在他的经验中,血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真血证,一类是假血证。
真血证主要表现为色素沉着、舌苔发暗、脉细数等。
此外,中药煎剂浸泡棉球使用后,棉球上呈现红色,也是真血证的一个标志。
这种血证常见于血虚、血热等病理状态,需要调理补血、清热解毒等方面治疗。
二、补血治法在治疗真血证方面,陈教授的经验是以补为主。
他认为,补足机体的气血,才能有效地改善血虚、血热等病理状态。
具体的治疗方法有:1.补血药物陈教授常用的补血药物有当归、熟地黄、川芎、赤芍等。
这些中药可以滋补肝肾、补充气血,对于缓解贫血、淤血等病理状态有良好的疗效。
2.调理脾胃在治疗真血证的同时,调理脾胃也是非常重要的。
多数情况下,真血证的患者脾胃功能受损,导致气血化生不足。
因此,给予适当的脾胃调理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的吸收能力,促进补血药物的吸收利用。
三、疏通经络治法在治疗假血证方面,陈教授的经验是以疏通经络为主。
他认为,气滞血瘀是假血证的主要病理基础,通过疏通经络可以改善气滞血瘀,从而调理气血,改善假血证症状。
具体的治疗方法有:2.温通脉络温通脉络是治疗假血证的重要手段。
陈教授常用的温通脉络药物有生姜、红花等。
温通脉络可以扩张血管、疏通经络,从而改善假血证症状。
总之,陈安民教授治疗血证的经验,主要涵盖了真血证和假血证两大类病理状态。
他的治疗方法以补血为主、疏通经络为辅,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中,陈教授的治疗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血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分症的辨证要点
血分症的辨证要点
血分症是中医学中一种病症,主要特征是气血失和,表现为贫血及相关症状。
其辨证要点如下:
1. 气虚:气分症的主要特点是气虚,表现为气短、乏力、容易出汗、声音低微、面色萎黄等。
2. 血虚:血分症的主要特点是血虚,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淡白、指甲床苍白、头晕、头痛、心悸等。
3. 脾虚:脾分症的特点是脾虚,主要表现为脾气虚弱,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乏力等。
4. 肝郁:肝分症的特点是肝郁气滞,表现为头晕、胸闷、容易烦躁、急躁易怒、舌质偏红等。
5. 肾亏:肾分症的特点是肾气亏虚,主要表现为腰痛、尿频、夜尿多、面色暗黄等。
综上所述,血分症的辨证要点主要包括气虚、血虚、脾虚、肝郁和肾亏等方面的症状和体征。
当辨证明确后,可以采取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调理和治疗。
血分症的辩证要点
血分症的辩证要点
血分症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病证概念,是指一系列与血液疾病相关的症状和证候。
下面是血分症的辩证要点:
1. 血瘀证:血分症最常见的证候之一,主要表现为疼痛局部固定、紫斑瘀点、舌质紫暗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如瘀血症、血栓性疾病等都属于血瘀证。
2.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证常见于气虚导致机体气血运行不畅。
主要表现为疼痛、舌质紫暗、舌苔薄白等症状。
3. 血燥证:血分症中另一常见病证,常见于血虚或阴液不足引起的血燥。
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口干、舌质红、舌苔少等症状。
4. 血虚证:血虚证是指机体气血不足,常见于身体虚弱、失血等情况。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舌质淡白等症状。
5. 血热证:血热证常见于热性疾病、感染等情况,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舌质红、热痛等症状。
6. 血湿证:血湿证主要表现为黏稠的体液,常见于湿性疾病、血液循环不畅等情况。
主要表现为舌苔厚腻、皮肤湿滞等症状。
7. 血寒证:血寒证常见于寒性疾病、寒饮食习惯等情况,主要表现为寒痛、肢冷等症状。
舌质苍白、舌苔白等。
以上是血分症的辩证要点,但需要根据具体病情综合判断,结合患者的体质、病史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教你怎么看血虚、血热、血寒】一、血...
【中医教你怎么看血虚、血热、血寒】一、血...
【中医教你怎么看血虚、血热、血寒】
一、血虚
常见舌象:舌质淡白,舌苔少。
常见症状:面色、唇、脸、龈、甲淡白无华(五白),头晕眼花,手足麻木。
心悸,失眠,多梦,健忘,月经量少、色淡、延期或闭经(头目、筋脉、心神、冲任四不养。
诸症劳累后加剧。
脉象细、虚。
方药:四物汤
功效:补血活血
二、血热
常见舌象:舌质绛,起芒刺,舌苔干黄或灰黑。
常见症状:身热夜甚或潮热,心烦失眠,躁扰不宁,甚或狂乱、神昏谵语:或见各种出血色深红,或斑疹显露,或为疮痈。
妇女可见月经提前,量多如崩,经色深红。
脉象数、疾。
方药:荆芩汤加减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活血
三、血寒
常见舌象:舌质青紫,舌苔白滑。
常见症状:畏寒,四肢或腹部等患处冷痛拘急、转筋挛痛、得温痛减,局部肤色紫暗,或为痛经、月经延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唇舌青紫。
脉象弦、涩、沉、迟。
方药:温经汤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益气#清风计划##了不起的医生#。
如何辩证病在气分或是血分?
如何辩证病在气分或是血分?
简单说,就是气分不严重,血分严重。
气分之病,热邪侵入脏腑,里热炽盛,以舌诊来看,大多数情况是舌红苔黄。
气分热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患者自觉怕热不怕冷,没有恶寒。
血分之病,邪热入血,血热炽盛,它更严重。
从舌诊来看,舌质是深绎带紫或有瘀斑的。
这是因为,邪热入血耗营,营阴不足,血液牯滞,瘀血不行。
可以简单理解为,病入血分者,其血液粘滞,循环流通不畅,所以在舌头上有这样的表现。
气分之病较重,或血分之症较轻时,有一些症状是类似的。
但是,气分证多不恶寒,以实象为主;血分证恶寒,且会出现神志昏沉,症状即使虚实夹杂,仍以虚象为主,渐趋亡阴。
从临床表现来看,气分证的本质是脏腑功能失常,血分证的本质是在此基础上血液循环失常,而且它主要集中累及心、肝、肾三脏,那么如果热邪影响的不止此三脏,也可作为判别非血分证的依据之一。
仲景辨治血分证
仲景辨治血分证阴虚293条: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此条为少阴病阴阳俱虚,以阴虚为主,则热有余而出现扰动营血而出现便血。
在教材《伤寒论学用指要》中提出“‘一身手足尽热’者,仲景自注‘以热在膀胱’ ,因为少阳肾和太阳膀胱相表里。
太阳气出自少阴阳气,少阴阳气阳复太过,势必形成‘脏邪还腑’的局面……热至膀胱时,便可出现一身手足尽热。
”太阳为卫气布散之道,少阴与太阳相表里,阳有余则有少阴入太阳,但是由于本为少阴病,正气虚损为主,此阳有余则针对阴而相对有余,入太阳之血分而郁,郁则发热,热迫营气妄行,则出现便血。
阴虚293条: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此条为少阴病阴阳俱虚,以阴虚为主,则热有余而出现扰动营血而出现便血。
在教材《伤寒论学用指要》中提出“‘一身手足尽热’者,仲景自注‘以热在膀胱’ ,因为少阳肾和太阳膀胱相表里。
太阳气出自少阴阳气,少阴阳气阳复太过,势必形成‘脏邪还腑’的局面……热至膀胱时,便可出现一身手足尽热。
”太阳为卫气布散之道,少阴与太阳相表里,阳有余则有少阴入太阳,但是由于本为少阴病,正气虚损为主,此阳有余则针对阴而相对有余,入太阳之血分而郁,郁则发热,热迫营气妄行,则出现便血。
294条: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此条主要是少阴病阴阳俱虚,下则阳气不足,阴津亦有亏虚,出现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厥。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中提出“ 但厥无汗,热行于里也,而强发汗,虚其经络,热乘经虚,迫血妄行,从虚而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
诸厥者,皆属于下,但厥为下厥,血亡于上为上竭,伤气损血,邪甚正虚,故为难治。
”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外寒而无汗,则人以为是太阳伤寒而强发之,伤其阳气动其阴津,则阴阳俱虚,阳则上奔而脱,阴则下竭而走。
故在上之阳多则以迫血妄行,故出现衄血或者吐血等上窍出血之症。
此阴阳相离为难治。
鉴别诊断气分证与血分证秘诀,并附有真实病例资料
鉴别诊断气分证与血分证秘诀,并附有真实病例资料鉴别诊断气分证与血分证秘诀,并附有真实病例资料。
【原文】元代的中医名家杜思敬说:“百病昼则剧增,遇夜安静,是气分病而血不病;百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乃血分病而气不病。
”【译文】凡是病白天症状加重,入夜后减轻者,该病是气分证,不是血分证;凡是病入夜症状加剧,白天减轻者,该病是血分证,不是气分证。
【机理】卫气具有防御作用,卫气与邪气相遇时,卫气与邪气相争,病发作而症状加重。
卫气与邪气相离时,卫气与邪气不相争,病缓解而症状减轻。
卫气运行规律是“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气分属阳,气分病正值卫气昼行于阳之时,卫气与邪气相交而病发作在白昼,病的症状增剧。
血分属阴,血分病正遇卫气夜行于阴之时,卫气与邪气相交而病发作在黑夜,病的症状增剧。
【解析】卫气运行规律与卯酉节律同步。
从卯到酉的白昼时区,卫气行于阳;从酉到卯的黑夜时区,卫气行于阴。
名家杜思敬以“卯酉节律”鉴别诊断疾病是气分证还是血分证?白昼则症状增剧是气分证。
黑夜则症状增剧是血分证。
咱们学习过卫气营血辨证,知道卫分证和气分证属于初期气分阶段,营分证和血分证属于后期血分阶段。
血分阶段症状有“发热夜甚”,这正是杜思敬所说的“夜则剧增,昼则安静”,可以诊断为血分证。
假如晚上出现神昏谵语或者加重,这也是杜思敬所说的“夜则增剧,昼则安静”,可以诊断为血分证。
咱们已经知道舌质绛是血分阶段的标志,现在又掌握了卯酉节律诊断秘诀,大大增加了鉴别诊断气分证与血分证准确的把握!记牢:舌质绛,并且发热夜甚是血分证,否则是气分证。
从此你一跃成为卫气营血辨证的高人!【总结】卯酉节律含有两个规律,一个是阴阳盛衰的规律,即白昼则阳盛阴微,黑夜则阴盛阳微。
根据此规律对血瘀的影响,可以诊断血瘀性疼痛,血遇温则通,遇寒则凝,白昼阳盛使血液流通减轻瘀血程度,从而使疼痛减轻。
黑夜阴盛使血液凝固加重瘀血程度,从而使疼痛加重,因此疼痛昼轻夜重诊断为瘀血证。
另一个是卫气运行的规律,即白昼则卫气行于阳,黑夜则卫气行于阴。
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区别
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区别
卫分:温热病初起,温热之邪侵及肌表,肺卫失和,病势较为轻浅的病理阶段。
气分热:特征是发热较重不恶寒,口渴,苔黄,脉数。
病邪侵入气化,邪气盛而正气亦盛,气有余便是火,故出现气分热证.温热病邪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的里热证候。
为温热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极盛时期、由于邪入气分及所在脏腑、部位的不同,所反映的证候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热壅于肺、热扰胸膈、热在肺胃、热迫大肠等。
营分证候:是指温热病邪内陷的深重阶段表现的征候。
营行脉中,内通于心,故营分证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的病变为其特点。
血分证候:是指温热邪气深入阴分,损伤精血津液的危重阶段所表现出的证候。
也是卫气营血病变最后阶段的证候。
典型的病理变化为热盛动血,心神错乱。
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
临床以血热妄行和血热伤阴多见。
祝您学习愉快!祝您顺利通过考试!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仲景辨治血分证
仲景辨治血分证阴血证①蓄血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
抵当汤主之。
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方水蛭三十个(熬)虻虫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右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再服。
此两条为蓄血重症,由于其为瘀血为主而表现出阴血阻滞营气运行,故分于阴血病中。
太阳病表证仍在,但是脉出现微而且沉、神志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说明郁滞不在外之津液,而在脉内之血分。
陈念祖《伤寒论浅注》云“ 其人发狂者,邪热内盛,逼乱神明也。
此证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然小便与血,皆居少腹,蓄而不行,皆作硬满,若小便自利者,知不在膀胱之气分,而在冲任之血分,必用药以下其血乃愈。
”所以神志异常、少腹硬满、脉微而沉,更说明血分郁阻之严重,正气之不足,此时当驱邪即使扶正,当用散血之品,配合凉血之药。
用水蛭、虻虫、桃仁活血散瘀,大黄凉血而泄热。
此条针对的是血分有热之重症。
按后世所划分,波及到不仅是营分,而且使阴血瘀滞。
借用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总结为“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抵当丸方水蛭二十个(味苦寒)虻虫二十五个(味苦,微寒)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右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此条介于介于蓄血重症和轻症之间,但是偏于血瘀,则改汤为丸,取原方之四分之一煮服以缓图攻瘀,此为仲景治病之变法。
阳明病中相关血分证之条文在阳明病中,由于正邪抗争剧烈,以气机阻滞为主要表现的气机不畅为主,牵涉很多热邪波及血分引起神志异样,轻者则烦,重则谵语。
不仅限于瘀血,而且气分阻滞,津液分布异常而局部化热,以及有形之邪气阻滞,均可引起热邪波及血分,有的病解则波及血分热邪可自愈,有的非用入血分之药不可。
中医如何辩证血证
中医如何辩证血证什么是血证?什么是血病辨证?血病辨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血是人体内流动着的,具有营养作用的红色液体。
属性为阴,故称为“阴血”。
缘其为营气化生,又有营运特性和营养功用,所以又常称为“营血”。
中医认为血是由水谷精微中的营气,以及体内的津液,在内脏共同作用下生成的,而且肾所藏的精气也能通过化髓而生血。
血液生成以后,存在血脉之中,全身血脉彼此贯通,构成了以心脏为中心的闭环通路,所以《内经》言其“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血在脉内的运行方式是循环的,其“往复不已,环周不休”。
血液之所以能在体内沿着血脉“如环无端”“往复不已”地循行,是在心、肝、脾、肺多脏腑共同协调而配合之下实现的,这些脏腑的作用又通过气的推动和气的固摄两种作用力量对立统一,相互协调之下完成的。
其中气对血液的推动作用是体现于血脉、肺朝百脉、肝疏泄气机之中,气的固摄作用又是脾统血、肝藏血功能共同配合的结果。
血液就是在其不断循行过程中对人体各部分发挥着营养,濡润作用,同时也运载着各种物质,传递各种信息。
无论何种致病因素,一旦影响了血的生成,或者影响血液的循行及其重要作用的发挥,都可引起血的病证发生。
所谓血病辨证法是指根据血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分析辨认其所反映的不同证候,用以指导临床诊察病证的方法。
血在人体经脉中循环不息,周流全身,可濡养脏腑百骸,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脏腑之营养,筋脉之柔和,肌肉之丰盛,容颜之润泽,体力之充沛,无不与血密切相关,正如《灵枢·营卫生会》所说:“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任何原因导致血液的生成及运行障碍,均可产生血的病变。
病证有寒有热,有虚有实,病位广泛。
以下主要讨论血病证候,血病证候主要有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血脱证、血燥证。
应注意相似证候间的鉴别。
一、辨血虚证所谓辨血虚证,是指对体内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所致证候的辨证方法。
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其濡养所表现的证候。
区分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
区分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血分证和营分证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法医鉴定证书,用于确定人体死亡的时间和原因。
它们虽然都涉及到法医学领域,但两者之间有一些基本的区别。
下面将详细解释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
血分证是一种常见的法医鉴定证书,用于确定死者的死亡时间。
血分证基于人体死后血液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来推断死亡时间,其主要的依据是血液的坍塌凝固和血红蛋白的分解。
因此,要进行血分证的鉴定,需要详细检查死者身体各部位的血液状态,特别是大血管和里脏的血液。
血分证的基本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坍塌凝固:一般来说,当人死亡后,体内的血液就会坍塌凝固,形成所谓的死脓。
通过观察死者各部位的死脓情况,可以初步推断死者的死亡时间。
具体而言,死脓始于耳廓或颊部,然后逐渐扩散到其他部位。
如果死者的身体表面仍然有活动性的血液凝固,则推测死者死亡时间不久。
2.渗出血污:死者的口、鼻、耳、阴道等都可能出现血污,即血液从自然孔隙渗出。
这是由于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在体内积聚,并通过自然孔隙渗出的结果。
通过检查这些血污的形状、质地和色泽,可以进一步推断死亡时间。
3.血液浸润:血液浸润是指死者体内的血液渗透到周围组织中,形成血红蛋白沉积物。
这种沉积物可以在眼结膜、胃黏膜、气管分叉等处观察到。
根据这些沉积物的分布情况和程度,可以判断死亡时间的远近。
4.血红蛋白分解: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死亡后会逐渐分解,产生不同的血红色素衍生物。
通过检测死者的眼底、胃黏膜等部位的血红色素衍生物,可以进一步推测死者的死亡时间。
营分证是用来确定死者的死亡原因的法医鉴定证书。
与血分证不同,营分证主要通过解剖和病理学的方法来确定死因。
营分证的基本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解剖检查:通过解剖死者的尸体,特别是内脏器官,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病变或损伤。
例如,心脏的梗塞、脑部的出血、肺部的水肿等。
通过这些病变的分布、程度和性质,可以初步判断死亡原因。
2.病理学检查:通过病理学的方法,对死者的组织和细胞进行详细的检查分析,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死因。
中医血的分类
中医血的分类
1.气血:指由气和营养物质组成的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气血充盈、流畅、不瘀滞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2. 营血:指由水谷精微和津液等营养物质形成的血液,具有滋养身体、活血化瘀、调节机体代谢等作用。
营血的质量与人体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3. 瘀血:指血流不畅,积聚在经络、脏腑组织中,形成瘀血的状态。
瘀血会影响气血的流动,导致疼痛、肿胀、淤血等症状,是中医常见的病因之一。
中医强调气血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对于调节气血平衡、清除瘀血、促进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1 -。
血分证与血证异同辨析
段, 叶天士认 为 , “ 入血 ” 是 辨治血 分证 的关键 , 《 温 热 论》 载: “ 人血 就恐 耗血 动血 , 直 须 凉血 散血 。 ) ) [ 1 1 3 4 1 3 4 2 叶天 士提 出血分 证需用 凉血 散瘀 法 , 这 一治 法与《 中 医 内科 学 》 ] 中血 证 的治 法 相 符 合 , 因血 分 证 的 概 念、 临床症状 、 病 因病机 及治 法与 血证有 极为 相似 之 处, 而 在叶天 士之 后 的 诸 多温 病 医 家认 为血 分 证 属 于温病 发展 的一个 过 程 , 并 未 提 出 血分 证 属 于 血证
而致伤 阴 或 出血 的阶 段 。在《 温病学》 教 材 中 ] , 血
分 证 的概念 为温 热 病 邪 , 深入 血 分 , 迫血 妄 行 , 或燔 灼 肝经 , 引动 肝风 所表 现 的证 候 。 高热 谵语 为血 分证 的 主要 临床表 现 。尽管 温病
后 期 的血 分 证 与 热 盛 迫 血 型 血 证 均 会 出 现 热 盛 和 出
出现 鼻衄 、 齿衄 、 吐血 、 便血 、 紫 斑 等 多种 出血 症 状 ,
出血是 血证 的重 要表 现形式 之 一 。 叶天 士遵《 黄 帝 内经 》 《 伤寒论 》 之 旨, 并结合 自
中医血症的分类
中医血症的分类
血的病症概括起来主要有:血虚、血瘀、血热三个方面。
1、血虚症
因血不足,不能濡养脏腑经脉而出现的症候称为血虚症。
症候表现:面色苍白或微黄,口唇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等。
治宜补血为主。
2、血瘀症
凡离开经脉的血液,不能及时排除清散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淤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均属淤血。
因淤血而致的病症称为血症。
例如,跌打损伤,气滞不畅等皆可导致本症。
症候表现:局部肿胀疼痛,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针刺、拒按,常于夜间加剧,并伴有面色晦暗,唇舌色紫等,治宜活血淤为主。
3、血热症
血热症是指血分有热,或热邪侵犯血分所发生的症候。
症候表现:心烦或躁扰发狂,口干不喜饮,身热,以夜间为甚,或出现各种出血症。
治宜清热凉血。
血分证属血证之范畴辨析
血分证属血证之范畴辨析张佳乐;朱长刚【摘要】血分证与血证在概念范畴、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治验等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故对血分证和血证的概念、临床表现、治法方药进行梳理,认为血分证不仅是温病发展的一个阶段,而且属于血证范畴.血分证的临康表现有出血、紫斑,其病机核心为热邪深入血分,需用凉血散血之法;而血证的临床表现以出血为主,有火热内炽、迫及血分之病机,需用清热凉血之法.从多个角度来看,血分证在血证范畴之内,对血分证与血证的相关理论进行辨析,希冀深入把握血证之范畴.%The Xuefen syndrome and blood syndrome are similar in conception,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many aspects.The article sorts out the concept of the Xuefen syndrome and blood syndrome,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of prescription that Xuefen syndrome is not only a stage of febrile disease,and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blood syndrome.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Xuefen syndrome were hemorrhage,purpura,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is the invasion of pathogenic heat into the blood,which needs using cooling blood to dissipate stasis method;and the blood syndrome is hemorrhage with a fiery internal pathogenesis,need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heat from the blood.From multiple angles,the Xuefen syndrome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blood syndrome.It is aspire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theory of Xuefen syndrome and blood syndrome and grasp the category of blood syndrome deeply.【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3)012【总页数】3页(P1657-1659)【关键词】血分证;血证;概念范畴;理论辨析【作者】张佳乐;朱长刚【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合肥 230038;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合肥 2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1.8从叶天士首先提出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勾勒出温病传变的过程之后,历代医家大都认为血分证属于温病发展的一个过程,并未提出血分证属于血证的相关看法。
中医血的分类
中医血的分类
中医将血分为五种,分别是:
1. 活血: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以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效果。
2. 补血:促进机体造血功能,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液质量,以达到调理气血、祛除虚症的作用。
3. 止血:防止出血过多,促进伤口愈合,以达到止血、敛疮的效果。
4. 清热:清热利湿,消除热毒,以达到清热解毒、治疗热病的作用。
5. 祛风:祛除风湿,调节气血,以达到祛风除湿、治疗风湿病的作用。
中医血的分类,主要是为了指导临床治疗,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如何区分血分证
血分证是指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候。
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是由邪在营分不解,传入血分而成;或气分热炽,劫营伤血,径入血分而成;或素体阴亏,已有伏热内蕴,温热病邪直入血分而成。
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
血分证主要表现为热盛动血、热盛动风、热盛伤阴三大类型。
本证以身热夜甚,昏谵,斑疹紫黑,舌质深绛,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根据具体病机之不同而有其相应的兼症。
本证严重者可致亡阴、亡阳,博粹堂中医讲。
身热夜甚,躁扰不宁,甚或昏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显露,色紫黑,舌质深绛,脉细数。
或见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脉弦数;或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神疲欲寐,耳聋,形瘦,脉虚细;或见手足蠕动、瘈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