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人卫第九版)

合集下载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文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文

D组
高风险,症状多
≥2 次*
≥2 级 或≥10
首选治疗药物
SAMA 或 SABA,必要时 LAMA 或(和)LABA LAMA,或 LAMA 加 LABA 或 ICS 加 LABA LAMA 加 LABA,或加 ICS
合并症评估
慢阻肺病人的全身合并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焦虑和抑郁、肺癌、感染、代谢 综合征和糖尿病等,治疗时应予兼顾
慢性呼吸衰竭 自发性气胸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并发症
治疗
教育与管理:最重要的是劝导吸烟的病人戒烟,对吸烟的病人采用多种宣教措施, 必要时使用辅助药物。脱离污染环境
支气管扩张药:依据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用药后的反应等因素选用。联合应用不同 药理机制的支气管扩张剂可增加支气管扩张效果
支气管扩张剂
mMRC 分级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mMRC问卷
呼吸困难症状 剧烈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 平地快步行走或爬缓坡时出现呼吸困难 由于呼吸困难,平地行走时比同龄人慢或需要停下来休息 平地行走 100 米左右或数分钟后即需要停下来喘气 因严重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家,或在穿衣脱衣时即出现呼吸困难
未来急性加重风险评估
临床表现
症状: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缓慢起病,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病情加重。呼 吸道感染是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
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啰音,咳嗽后可 减少或消失
临床表现
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反复发作者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 以双下肺明显
肺功能检查
是判断持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可确定为 持续气流受限。肺总量( TLC )、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 RV )增高,肺活量 ( VC )减低,表明肺过度充气

《内科学》人卫第9版教材--高清彩色._第十二章 胸膜疾病

《内科学》人卫第9版教材--高清彩色._第十二章 胸膜疾病

第十二章胸膜疾病宙kkyx2(H8胸膜是覆盖在胸膜腔内表面的一层薄膜,由结缔组织和纤维弹力组织支持的间皮细胞层组成。

脏层胸膜覆盖于肺表面,而壁层胸膜覆盖肋骨、膈肌和纵隔表面。

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是连续的,闭合形成胸膜腔。

壁层胸膜血供来自体循环,含有感觉神经和淋巴管;而脏层胸膜主要由肺循环供血, 不含感觉神经。

第一节胸腔积液胸膜腔是位于肺和胸壁之间的一个潜在的腔隙。

在正常情况下脏层胸囑器房胸膜表面上有一层很薄的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

胸膜腔和其中的液体并非处于静止萩态,在每一次呼吸周期中胸膜腔形状和压力均有很大变化,使胸腔内液体持续滤出和吸收并处于动态平衡。

任何因素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即产生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s),简称胸水。

【胸腔积液循环机制】胸腔积液的生成与吸收和胸膜的血供与淋巴管引流有关,与壁层、脏层胸膜内的胶体渗透压和流体静水压以及胸膜腔内压力有关。

壁层胸膜血供来自体循环,脏层胸膜血供则主要来自肺循环和支气管动脉。

体循环的压力高于肺循环,由于压力梯度,液体从壁层和脏层胸膜的体循环血管进入间质,部分在间质内重吸收(图2-12-1虚线箭头),剩余的通过有渗漏性的胸膜间皮细胞层滤出到胸膜腔,然后通过壁层胸膜间皮细胞下的淋巴管微孔(stomas)经淋巴管回吸收(图2-12-1 )0影响液体从胸膜毛细血管向胸腔移动的压 '力见图2-12-2o毛细血管内流体静水压壁层胸膜与体循环相似,约30cmH2O,而脏层胸膜是24cmH2O;胶体渗透压壁层和脏层胸膜均为34cmH2O;胸腔内压约为-5cmH2。

,胸腔内液体因含有少量蛋白质,其胶体渗透压为5cmH20o 液体从胸膜滤出到胸膜腔的因素包括流体静水压、胸腔内压和胸腔积液胶体渗透压,而阻止滤出的压力为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

因此,壁层胸膜液体滤出到胸腔的压力梯度为毛细血管内流体静水压+胸腔内负压+胸液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其压力梯度为30+5+5- 34= 6cmH2O,液体从壁层胸膜滤出到胸膜腔(见图2-12-2带箭头虚线)。

结核病(病理配套教案)

结核病(病理配套教案)

病理学(第9版)
三、肺外结核病
(一)肠结核病
1. 溃疡型 (1)多见于回盲部 (2)溃疡多呈环形,其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溃疡边缘参差不齐,底部有干酪样坏死物, 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3)溃疡愈合后易致肠腔狭窄
2. 增生型 (1)以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为其病变特征,肠壁高度肥厚、肠腔狭窄 (2)临床表现为慢性不完全低位肠梗阻,右下腹可触及肿块,故需与肠癌相鉴别
(1)由于肺门、纵隔、支气管旁的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破入邻近大静脉,或因含有结核 杆菌的淋巴液由胸导管回流,经静脉入右心,沿肺动脉播散于两肺所致,也可是急性全 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 (2)肉眼观,肺表面和切面可见灰黄或灰白色粟粒大小结节
病理学(第9版)
二、肺 结 核 病
(三)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
病理学(第9版)
二、肺 结 核 病
(三)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
2. 慢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1)急性期病程迁延3周以上;或结核杆菌反复多次少量入血 (2)病变的性质和大小均不一致,同时可见增生、坏死及渗出性病变,病程长,成人多见
病理学(第9版)
二、肺 结 核 病
(三)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
3. 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菌量 多 少 多
毒力 强 较低 强
病理特征
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 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
病理学(第9版)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一、概 述
1. 以渗出为主的病变
见于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抵抗 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 应较强时
好发于肺、浆膜、滑膜、脑膜等
病变特征: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 炎
肺结核以渗出为主的病变
病理学(第9版)

肺结核——精选推荐

肺结核——精选推荐

肺结核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

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

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疾病名称5 英文名称6 肺结核的别名7 ICD号:A16.27.1 分类8 ICD号:A16.98.1 分类9 流行病学9.1 传染源9.2 传播途径9.3 人群易感性9.4 流行特征10 肺结核的病因10.1 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与染色特性10.2 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特性10.3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化特性10.4 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10.5 结核分枝杆菌的变异性10.6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10.6.1 荚膜10.6.2 脂质10.6.3 蛋白质10.7 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反应10.7.1 免疫反应10.7.2 免疫与超敏反应10.7.3 免疫学检测10.8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机制11 发病机制11.1 免疫11.2 变态反应11.3 结核病的病理演变11.3.1 干酪样坏死11.3.2 液化和空洞形成11.4 病灶的愈合11.5 病灶的扩散12 结核病病理学特征13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13.1 症状和体征13.1.1 全身中毒症状13.1.2 呼吸系统症状13.1.3 变态反应性症状13.1.4 体征13.2 临床类型13.2.1 原发综合征13.2.2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3.2.3 浸润型肺结核13.2.4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4 肺结核的并发症14.1 气胸14.2 支气管内膜狭窄14.3 支气管扩张14.4 脓胸14.5 肺曲菌病14.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5 肺结核的诊断15.1 诊断依据15.1.1 流行病学史15.1.2 临床表现15.1.2.1 症状15.1.2.2 体征15.1.3 胸部影像学检查15.1.3.1 原发性肺结核15.1.3.2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5.1.3.3 继发性肺结核15.1.3.4 气管、支气管结核15.1.3.5 结核性胸膜炎15.1.4 实验室检查15.1.4.1 细菌学检查15.1.4.2 分子生物学检查15.1.4.3 结核病病理学检查15.1.4.4 免疫学检查15.2 诊断原则15.3 诊断标准15.4 结核病分类15.4.1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15.4.2 活动性结核病15.4.2.1 概述15.4.2.2 按病变部位15.4.2.3 按病原学检查结果15.4.2.4 按耐药状况15.4.3 非活动性结核病15.4.3.1 非活动性肺结核病15.4.3.2 非活动性肺外结核病16 实验室检查16.1 痰结核杆菌检查16.2 血清学检查16.3 结核菌素试验16.3.1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方法16.3.2 查验反应16.3.3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假阴性反应16.3.4 结核感染判断标准17 辅助检查17.1 影像学检查17.2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7.3 穿刺物涂片检查17.4 活组织检查18 肺结核的诊断19 鉴别诊断19.1 慢性支气管炎19.2 大叶性肺炎19.3 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19.4 支气管扩张19.5 肺癌19.6 肺脓肿19.7 影像呈浸润表现的肺结核鉴别19.8 肺结核球鉴别19.9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鉴别19.10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鉴别19.11 肺结核空洞鉴别19.12 结核性胸膜炎鉴别19.13 肺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鉴别20 肺结核的治疗20.1 针灸治疗20.2 支持疗法20.3 对症疗法20.4 抗结核药物治疗20.4.1 化疗原则20.4.2 化疗方法20.4.3 常用药物20.4.4 标准化疗方案20.5 糖皮质激素疗法20.6 中西医结合治疗20.7 免疫疗法20.8 局部治疗20.9 外科治疗20.9.1 肺切除术前准备20.9.1.1 胸部X线检查20.9.1.2 痰结核菌及耐药性试验20.9.1.3 鉴别诊断20.9.1.4 肺功能检查20.9.1.5 心功能检查20.9.1.6 肝肾功能检查20.9.1.7 补充营养、纠正贫血20.9.2 肺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20.9.2.1 病灶挖出20.9.2.2 楔形切除20.9.2.3 肺段切除20.9.2.4 肺叶切除20.9.2.5 全肺切除20.9.2.6 双侧肺切除20.9.3 肺结核肺切除术后处理20.9.4 肺切除术后并发症20.9.4.1 结核病灶管状播散20.9.4.2 支气管胸膜瘘20.9.4.3 肺切除残腔形成20.9.4.4 术后脓胸20.10 护理20.11 复工标准及随访20.12 疗效考核标准20.12.1 结核菌检查结果20.12.2 病变改变情况(与治前相比)20.12.3 空洞改变情况(与治前相比)20.13 综合疗效标准21 预后22 肺结核的预防22.1 控制传染源22.2 切断传播途径22.3 接种卡介苗22.4 化学预防23 参考资料附:1治疗肺结核的穴位2治疗肺结核的方剂3治疗肺结核的中成药4肺结核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肺结核1 拼音fèi jié hé2 英文参考pulmonary tuberculosistuberculosis lungsphthisis[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返回]3 概述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指发生在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结核病变[1]。

肺结核

肺结核

第八节肺结核重点辅助检查方法和治疗原则护理措施临床表现以病例形式出现概述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

结核菌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常见。

1、结核菌:属分枝杆菌;2、涂片染色具有抗酸性,故又称抗酸杆菌;3、分型:结核菌分为人型、牛型及鼠型等种类,人型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结核菌特点1、生长条件与速度:结核菌为需氧菌,结核菌在培养基上4~6周才能繁殖成菌落;2、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阴湿环境能生存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下曝晒2~7小时、70%酒精接触2分钟或煮5分钟可以被杀灭。

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焚烧是最简易的灭菌方法。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结核菌特点3、菌体三种成分有不同的生物活性:结核菌菌壁含有类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类三种成分。

(1)蛋白质可引起过敏反应;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浸润(2)菌体类脂质能引起单核细胞、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而形成结核结节;(3)多糖类则引起某些免疫反应(如凝集反应)。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结核菌特点4、耐药性:耐药性有两类(1)先天耐药:结核菌在自然繁殖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而出现的少量天然耐药菌;(2)继发耐药:结核菌与抗结核药物接触一定时间后逐渐产生的耐药,如单用异烟肼治疗3个月,痰菌约有70%耐药。

病因及发病机制(二)感染途径1、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2、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3、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病因及发病机制(三)人体的反应性1、免疫力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有两种。

非特异性免疫力(先天或自然免疫力)特异性免疫力(后天性免疫力):通过接种卡介苗或感染结核菌后所获得的免疫力,其免疫力强于先天免疫2、变态反应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机体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过敏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属于Ⅳ型(迟发性)变态反应病因及发病机制(四)分型肺结核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1、原发型肺结核此型多发生于儿童或初次进城市的成年人。

第八节 肺结核病人的护理(人卫)

第八节 肺结核病人的护理(人卫)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每年的3月24日。
▲中国被WHO列为高负担,高危险性的22个国家之一。 我国结核病呈“三高一低”: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耐药 率,低递降率。
【流行现状与疫情特点】
per 100 000 population
< 10 10 to 24 25 to 49 50 to 99 100 to 299 300 or more No Estimate
亚急性或慢性: 中毒症状不明显,病灶分布不均,新鲜渗出、陈旧硬结和钙化共存,多为慢性血
行播散型肺结核。
双肺弥漫性粟粒样 改变,呈毛玻璃样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亚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3.Ⅲ型(继发型肺结核)
多发生在成人,病程长,易反复 X线表现为多态性,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痰检常阳性
临床特征:
射敏感。煮沸5min,烈日下暴晒2-7h。 (4)菌体结构复杂:菌体成分导致结核结节、免疫反应 。
传染源接触者的结核发病自然史
传染源 ·细菌繁殖·飞沫形成
接触者暴露 ·强度·持续时间
肺叶切除术
接触者 ·先天抵抗力·免疫防御 肺切除术
不感染50%
感染25%-50% ·CMI
不发病85%-90%(潜伏感染者)
3.化疗方案
强化治疗—初治:2个月;复治:2个月 巩固治疗—初治:4个月;复治4-6个月
两阶段用药法 肺叶切除术
高效
低毒
方便
肺切除术
总疗程;6-8个月
顿服法
经济 间歇疗法
2022/3/23
55
统一标准化学治疗方案
初治涂阳方案 ① 每日用药方案:2HRZE/4HR ②间歇用药方案:2H3R3Z3E3/4H3R3 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方案 ① 每日用药方案:2HRZSE/4-6HR ② 间歇用药方案:2H3R3Z3S3E3/6H3R3E3

呼吸系统疾病总论(人卫第九版)

呼吸系统疾病总论(人卫第九版)

呼吸疾病分类
类别 肺血管疾病
恶性肿瘤 呼吸衰竭
举例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肺静脉闭塞症 支气管肺癌 肺转移瘤 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呼吸疾病分类
类别 感染性肺疾病
睡眠呼吸障碍疾病
举例 肺炎 肺结核 支气管炎 气管炎 新发呼吸道传染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査是基础,影像学检查,如 普通X线和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胸部检 查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同时, 还应结合常规化验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进行全面 综合分析,总结病例特点,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获 得客观准确的结论。
2.咳痰
痰的性状、量及气味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痰由白色泡沫或黏液 状转为脓性多为细菌性感染,大量黄脓痰常见于肺脓肿或支气管扩 张,铁锈样痰可能是肺炎链球菌感染,红棕色胶冻样痰可能是肺炎 克雷伯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感染时,脓痰有恶臭,肺阿米巴病呈咖啡样痰,肺吸 虫病为果酱样痰。痰量的增减反映感染的加剧或炎症的缓解,若痰 量突然减少且出现体温升高,可能与支气管引流不畅有关。肺水肿 时,则可能咳粉红色稀薄泡沫痰。
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包括物理防御功能(鼻部加温过滤、喷嚏、咳 嗽、支气管收缩、黏液纤毛运输系统)、化学防御功能(溶菌酶、乳 铁蛋白、蛋白酶抑制剂、抗氧化的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细胞吞噬(肺泡巨噬细胞、多形核粒细胞)及免疫防御功能(B细胞 分泌IgAIgM等,T细胞免疫反应等)等。
当各种原因引起防御功能下降或外界的刺激过强,均可引起呼吸系 统的损伤或病变。此外,肺对某些生理活性物质、脂质及蛋白质、活 性氧等物质有代谢功能。肺还有神经内分泌功能,起源于肺组织内某种 具有特殊功能细胞的恶性或良性肿瘤常表现为“异位”神经-内分泌 功能,引起肥大性骨关节病、皮质醇增多症等。

《内科学》人卫第9版教材--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内科学》人卫第9版教材--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第一节肺炎概述肺炎(pneumonia)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在抗菌药物应用以前,细菌性肺炎对儿童及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极大,抗菌药物的出现及发展曾一度使肺炎病死率明显下降。

但近年来,尽管应用强力的抗菌药物和有效的疫苗,肺炎的病死率并未进一步降低,甚至有所上升。

【流行病学】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年发病率分别为(5 ~ 11)/1000人口和(5 -10)/1000住院病人。

CAP病人门诊治疗者病死率<1% ~ 5%,住院治疗者平均为12%,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者约为40%。

由HAP引起的相关病死率为15.5% ~38.2%。

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原因与社会人口老龄化、吸烟、伴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肿瘤、糖尿病、尿毒症、神经系统疾病、药瘾、嗜酒、艾滋病、久病体衰、大型手术、应用免疫抑制剂和器官移植等。

此外,亦与病原体变迁、新病原体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增加、病原学诊断困难、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尤其是多耐药(mul- tidrug-resistant, MDR )病原体增加等有关。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正常的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支气管内黏液-纤毛运载系统、肺泡巨噬细胞等细胞防御的完整性等)使下呼吸道免除于细菌等致病菌感染。

是否发生肺炎取决于两个因素:病原体和宿主因素。

如果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和(或)宿主呼吸道局部和全身免疫防御系统损害,即可发生肺炎。

病原体可通过下列途径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①空气吸入;②血行播散;③邻近感染部位蔓延;④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

医院获得性肺炎则更多是通过误吸胃肠道的定植菌(胃食管反流)和(或)通过人工气道吸入环境中的致病菌引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自然抵抗力的因素除遗传因素外,还包括生活贫困、 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等社会因素。 婴幼儿细胞免疫系统不完善,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慢 性疾病病人等免疫力低下,都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结核病在人体的发生与发展】
1.原发感染
首次吸入含结核分枝杆菌的气溶胶后,是否感染取决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 和肺泡内巨噬细胞固有的吞噬杀菌能力。 结核分枝杆菌的类脂质等成分能抵抗溶酶体酶类的破坏作用,如果结核分枝 杆菌能够存活下来,并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外生长繁殖,这部分肺组织即出现炎 症病变,称为原发病灶。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据估计约新发48万例耐多药结核病,此外还有10万新 符合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条件的耐利福平结核病病人。 而印度、中国和俄罗斯三国就占了45%。
2.我国疫情
据2010年我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査估计: 结核病年发病例100万,发病率78/10万; 全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99万,患病率459/10万; 涂阳肺结核病人72万,患病率66/10万; 菌阳肺结核病人129万,患病率119/10万; 结核病年死亡人数5.4万,死亡率4.1/10万; TB/HIV双重感染病人约2万; 每年新发MDR-TB约10万人。
通过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和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措施,近十余年来我国的结 核病疫情呈下降趋势,与2000年比较,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和结核病死亡率下 降幅度分别达60.9%和52.8%,年递降率分别达9%和8.3%。
由于我国原结核病疫情比较严重,各地区差异大,西部地区肺结核患病率明 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结核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结核病防控工作。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 非洲分枝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 人肺结核的致病菌90%以上为结核分枝杆菌。 典型的结核分枝杆菌是细长、稍弯曲、两端圆形的杆菌,痰标本中的结核分 枝杆菌可呈现为T、V、Y字形以及丝状、球状、棒状等多种形态。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呈红色,可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故称抗酸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对干燥、冷、酸、碱等抵抗力强。 在干燥的环境中可存活数个月或数年。 在室内阴暗潮湿处,结核分枝杆菌能数个月不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结核病疫情很低的发达国 家或原结核病疫情较严重的发展中国家,结核病疫情 均出现明显回升并呈现全球性恶化的趋势。世界卫生 组织(WHO)于1993年宣布结核病处于“全球紧急状 态”,动员和要求各国政府大力加强结核病的控制工 作以遏制这次结核病危机,同时将积极推行全程督导 短程化学治疗策略(directlyobservedtreatmentshortcourse,DOTS)作为国家结核病规划的核心内容。
教学内容
一.流行病学 二.结核分枝杆菌 三.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四.结核病在人体的发生与发展 五.病理学 六.临床表现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八.化学治疗 九.其他治疗 一○.肺结核与相关疾病 一一.控制策略与措施
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在本世纪仍然是严 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噸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 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染源主要是结核病病人,即痰直接涂片阳性者,主要通 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 中而传播。 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其他途径传播现已 罕见。
传染性的大小除取决于病人排出结核分枝杆菌量的多少外,还与空间含结核 分枝杆菌微滴的密度及通风情况、接触的密切程度和时间长短以及个体免疫 力的状况有关。 通风换气,减少空间微滴的密度是减少肺结核传播的有效措施。 当然减少空间微滴数量最根本的方法是治愈结核病病人。
第七章 肺结核
学习目标
1.掌握 肺结核的发病机制,诊断 及鉴别诊断要点,常用抗结核药物 及化疗方案,大咯血的处理。 2.熟悉 肺结核与变态反应和免疫 的关系,胸部影像学表现特点及与 病理变化的关系,病原检查方法及 临床重要性。 3.了解 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 种及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
思考题
1. 肺结核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 2. 请简述肺结核主要的临床症状。 3. 菌阴肺结核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结核分枝杆菌对紫外线比较敏感,太阳光直射下痰中结核分枝杆菌经2~7小时 可被杀死,实验室或病房常用紫外线灯消毒,10W紫外线灯距照射物0.5~lm,照射 30分钟具有明显杀菌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的增代时间为14~20小时,培养时间一般为2~8周。 结核分枝杆菌菌体成分复杂,主要是类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类。 类脂质占总量的50%-60%,其中的蜡质约占50%,与结核病的组织坏死、干酪 液化、空洞发生以及结核变态反应有关。 菌体蛋白质以结合形式存在,是结核菌素的主要成分,诱发皮肤变态反应。 多糖类与血清反应等免疫应答有关。
全球有1/3的人(约20亿)曾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结核病的流行状况与经济水平大致相关,结核病的高流行与国民生产总值 (GDP)的低水平相对应。 据WHO估计,2015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数量约为1040万例,其中120万新发结 核病例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11%)。
约140万人死于结核病,还有4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死于结核病。 虽然从2000年到2015年结核病死亡数量下降了22%,但结核病仍然是2015年 全世界十大死因之一。 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南非这六个国家占新发病 例数的60%。 要在全球取得进展,这些国家的结核病预防和诊疗就必须取得重大进展。
当前结核病疫情虽岀现缓慢的下降,但由于耐多药 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TB)的 增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结核分枝杆菌的双重感染 (HIV/TB)和移民及流动人口中结核病难以控制,结核 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
1.全球疫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