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学习笔记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fcf66b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2.png)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福耀玻璃收购南方玻璃福耀玻璃(600660.SH)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而南方玻璃(000767.SZ)是中国颇具实力的玻璃制造企业。
在2006年,福耀玻璃以89亿元的价格完成对南方玻璃的收购,使得福耀玻璃进一步巩固了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福耀玻璃收购南方玻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整合和市场扩张。
他们通过收购,获得了南方玻璃在进口原材料供应链和国内市场份额上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此举还有助于福耀玻璃进一步巩固在汽车玻璃领域的市场份额。
福耀玻璃收购南方玻璃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挑战。
首先是价格协商的问题。
由于两家企业规模相对接近,双方在价格上的谈判非常激烈。
最终,双方通过多轮协商最终达成了一致。
其次是整合后的管理和组织问题。
两家企业在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使两家企业的团队能够高效协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福耀玻璃通过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积极主动地进行了管理和组织的整合,使得整个并购过程顺利进行。
在收购完成后,福耀玻璃将南方玻璃的管理和运营整合到自己的体系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改进。
通过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福耀玻璃获得了更多的竞争优势,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福耀玻璃收购南方玻璃的成功案例,充分展现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优势与挑战。
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快速扩大规模、获得资源整合的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但同时,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价格谈判、管理整合等问题。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组织,企业才能顺利实现并购重组的目标,实现双方的共赢。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68f9c92cf84b9d529ea7a75.png)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大康牧业携手天堂硅谷,成立产业并购基金2021年8月,湖南大康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天堂硅谷股权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专门为公司产业并购服务的并购基金,双方合作后,自2021年至今,已先后与武汉和祥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富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登峰海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慈溪市富农生猪养殖有限公司达成收购及共同管理协议,主要合作模式为:由天堂硅谷和大康牧业共同管理被投资公司,其中天堂硅谷主要负责公司战略规划、行业研究分析、资源整合优化等方面;大康牧业负责经营方案及其日常经营和管理等内容,派驻专业管理团队。
上市公司以这种方式展开并购,一方面扩大了可调用资金规模,大康牧业仅用3000万元即撬动3亿元现金用于自己的产业并购;第二,由并购基金直接收购被投公司股权无需经过证监会行政审批,极大的提高了并购效率;第三,通过与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合作,在战略研究、资源整合等方面与上市公司形成互补;第四,在并购基金投资期间上市公司即介入经营管理,降低了并购后整合阶段可能给公司带来的利润无法如其释放的风险。
综上所述,我国并购市场即将进入爆发成长期,上市公司必将成为其中一股非常重要的参与力量,上市公司应将并购主体的选择作为整个并购结构设计中的重要一环,综合评估自身资产、市值等情况,标的企业盈利能力、成长性、估值等情况,选择、设计合适的并购主体开展并购,打开公司并购成长的通路。
11月5日,博盈投资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以4.77元/股的价格向东营市英达钢结构有限公司下称“英达钢构”等5家创投机构发行3.14亿股,募集资金15亿元。
其中5亿元用于购买武汉梧桐硅谷天堂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梧桐硅谷”100%股权,3亿元向梧桐硅谷全资子公司斯太尔动力增资。
收购完成后,英达钢构将成为博盈投资第一大股东和控股股东,公司也将变身为国际柴油机设备商。
值得注意的是,重组方英达钢构承诺“博盈投资收购的梧桐硅谷2021年—2021年度每年实现的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2.3亿元、3.4亿元和6.1亿元。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2c8f3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7.png)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以下是12个典型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1.万科A与万科H的合并:2024年,万科A与万科H宣布合并,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巨头。
这次合并是为了增加公司的市值,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中国太平与阳光保险的合并:2024年,中国太平和阳光保险宣布合并,创造了中国保险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资本实力和市场份额。
3.中通快递与申通快递的合并:2024年,中通快递宣布与申通快递合并,共同应对中国快递市场的激烈竞争。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网络覆盖,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4.宝能集团与万科A的收购战:2024年,宝能集团发起对万科A的收购尝试,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股权争夺战。
最终,宝能集团获得了万科A的控制权。
5.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的合并:1998年,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两大石油巨头合并,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公司之一、这次合并提高了公司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6.阿里巴巴收购盒马鲜生:2024年,阿里巴巴宣布收购盒马鲜生,进军生鲜电商领域。
这次收购为阿里巴巴提供了一个实体店面,进一步扩大了其电商帝国。
7.美团收购摩拜单车:2024年,美团以3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摩拜单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共享出行市场的份额。
这次收购为美团增加了更多的用户和市场活力。
8.长城汽车收购路虎汽车:2024年,中国长城汽车宣布以1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路虎汽车。
这次收购为中国长城汽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
9.华为收购荣耀:2024年,华为宣布出售旗下子品牌荣耀,以应对美国的技术封锁。
这次并购为荣耀提供了新的商业机遇,同时也减少了华为与荣耀之间的关联。
10.苹果收购动视暴雪:2024年,苹果宣布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动视暴雪,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游戏产业的影响力。
这次收购为苹果提供了游戏内容和技术的资源。
11. 腾讯收购Supercell:2024年,腾讯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游戏产业的份额。
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的估值案例
![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的估值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5b91f4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6.png)
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的估值案例一、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一场被喊停的估值博弈。
1. 故事背景。
曾经啊,可口可乐可是雄心勃勃地想把汇源果汁收入囊中。
汇源果汁在当时那可是中国果汁行业的大佬,到处都能看到它那花花绿绿的果汁瓶。
可口可乐呢,作为国际饮料巨头,想着把汇源果汁拿下后,就在中国的果汁市场横着走了。
2. 估值的依据。
可口可乐给汇源果汁的估值那可真是个天文数字,达到了179.2亿港元。
它为啥给这么高的估值呢?首先啊,汇源果汁的品牌知名度在国内很高,“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这广告语都深入人心了。
它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从大城市的超市到小县城的小卖部,到处都有汇源的影子。
而且汇源在水果原料供应上也有一定的优势,有自己的果园基地,这就像是有了个稳定的“弹药库”,能保证产品的供应。
可口可乐就是看中了这些,觉得汇源是个能给自己带来巨大利益的“香饽饽”,所以才给出这么高的估值。
3. 结果与背后的思考。
但是呢,这桩并购最后被商务部给否了。
为啥呢?这里面涉及到反垄断的问题。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的估值,可不能只看企业自身的价值,还得考虑到整个市场的竞争环境。
就算你觉得这个企业再值钱,要是影响到市场的公平竞争了,那也只能是“有缘无分”。
二、迪士尼收购漫威:超级英雄的价值大爆发。
1. 故事背景。
漫威的超级英雄们在被迪士尼收购之前,就已经在漫画界混得风生水起了。
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索尔等等,这些超级英雄可是很多粉丝心中的偶像。
迪士尼呢,那可是动画和娱乐产业的巨无霸,旗下有米老鼠、唐老鸭这些经典形象。
迪士尼觉得漫威的超级英雄有着无限的潜力,要是把他们纳入自己的大家庭,肯定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2. 估值的依据。
迪士尼给漫威的估值是40亿美元。
这40亿美元可没白花。
漫威的超级英雄们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光是那些漫迷们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
而且漫威的电影改编权那可是一座金矿,每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在全球都能收获高额的票房。
最新12个并购重组案例实战笔记
![最新12个并购重组案例实战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d79c1bc76a20029bc642d63.png)
12个并购重组案例实战笔记IPO长期暂停的背景下,并购重组显然已成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话题。
今日特别遴选了鹏华基金量化投资总监王咏辉推荐的《并购重组学习笔记》,该笔记共包含12个实战案例,纯干货,值得学习和参考。
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
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
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二)实战心得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
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方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得90%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典型例子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典型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6f46219f705cc175427090e.png)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已有近20年的实践,并购重组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为资本市场贡献了大批优质资产,有力促进了资本市场的活跃与发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篇1*ST铜城12月26日发布公告称,12月26日,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202X年第40次工作会议审核,公司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申请获得有条件审核通过。
根据*ST铜城今年9月披露的资产重组方案,拟向浙江富润等四家对象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上峰建材100%股权以及铜陵上峰35.5%股份。
重组完成后,*ST铜城将“变身”为水泥企业。
据了解,此次重组拟置入*ST铜城的资产作价为22.1亿元,202X年、202X年净利润分别达到1.36亿元、5.56亿元,盈利性强,在水泥行业具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ST铜城因202X年、202X年、202X年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于202X年5月11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暂停上市至今已经五年有余。
202X年1-8月公司净利润亏损237万元。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篇2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议上,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ST吉药000545.SZ的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获有条件通过。
根据*ST吉药此前公布的重组方案,*ST吉药将截至基准日202X年9月30日持有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以1元的价格出售给公司第二大股东金泉集团。
同时,*ST吉药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江苏金浦集团、王小江和南京台柏投资管理咨询中心合计持有的南京钛白100%股权。
两项交易同时生效,互为前提。
上述两项交易完成后,*ST吉药的总股本将扩大至3.07亿股,而南京钛白的控股股东金浦集团将持有*ST吉药1.42亿股的股份,占总股本的46.16%,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ST吉药的主营业务也将变更为钛白粉的生产和销售。
*ST吉药在202X年5月7日暂停上市,此前公司曾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X年度公司将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70万元左右,而202X年同期,公司亏损556万元。
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de5d94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1.png)
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一、中国化纤重组收购中南建股份中国化纤是我国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而中南建股份则是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
这次并购重组旨在实现两个行业的横向整合,提升协同效应。
通过并购,中国化纤不仅能够扩大其市场份额,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二、京东公司收购多点Dmall京东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而多点Dmall则是电商行业的新兴力量之一。
京东公司通过收购多点Dmall,不仅能够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够借助后者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这次并购旨在提升京东在电商行业的竞争力,加快公司的发展步伐。
三、中粮集团收购美源众邦中粮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企业,而美源众邦则是国际上知名的乳制品企业。
收购众邦可以帮助中粮集团扩大海外市场,增加出口量,并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业链布局。
这次并购旨在提升中粮集团的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业务。
四、宝钢集团收购沙钢集团宝钢集团和沙钢集团分别是我国钢铁行业的两大巨头。
这次并购旨在实现行业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通过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交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五、中国石化收购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这次收购旨在实现行业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通过合并两大企业的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力,加强公司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六、阿里巴巴收购菜鸟网络阿里巴巴是我国电商行业的巨头,而菜鸟网络则是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
阿里巴巴通过收购菜鸟网络,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够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掌控。
这次并购旨在加强阿里巴巴在电商行业的竞争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
七、中国南车收购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分别是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两大巨头。
通过收购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技术的交流,提高整体竞争力。
八、格力电器收购新风股份格力电器是我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而新风股份则是新风系统的领军企业。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0d395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1.png)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在当今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案例屡见不鲜。
这些案例涉及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它们的成功与否对公司发展、股东利益、市场竞争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典型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以期能够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某上市公司A是一家专注于传统制造业的企业,虽然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但受到行业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业绩逐渐下滑。
为了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公司A决定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转型升级。
首先,公司A进行了市场调研和行业分析,确定了目标并购企业B。
B公司是一家新兴的高科技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研发团队,虽然规模不大,但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表现出色。
双方进行了多轮洽谈和尽职调查,最终达成了并购协议。
在并购过程中,公司A需要充分考虑到B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同时也要注意到双方文化和管理模式的融合。
为此,公司A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制定了详细的整合计划,并成立了专门的整合团队,负责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随着并购的完成,公司A开始着手整合B公司的资源和业务。
通过技术引进、人员培训、市场拓展等措施,公司A成功将B公司的技术优势与自身的生产制造能力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这些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可,为公司A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公司A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双方员工的融合、业务流程的调整、品牌和营销策略的统一等问题都需要公司A进行认真思考和解决。
通过不懈努力,公司A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实现了整体业务的良性发展。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涉及到诸多复杂的因素和问题。
但只要公司能够充分准备,审慎选择并购对象,并制定合理的整合计划,就有望实现良好的效果。
当然,成功的并购重组不仅仅是业务层面的成功,更需要在文化、管理、品牌等方面实现良性融合,最终实现双方的共赢。
大企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
![大企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e595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3.png)
大企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CHAPTER 1:引言近年来,大企业并购重组案件不断涌现,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
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实现规模效应、资源优化以及市场扩张等目的,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本文将对几个典型的大企业并购重组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其背后的动因和实现路径。
CHAPTER 2:案例1:阿里巴巴收购雅虎2017年7月25日,阿里巴巴以5.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雅虎旗下的核心业务。
雅虎自2000年左右开始组建自己的中国事业部,但在与百度和腾讯的竞争中逐渐失势。
而阿里巴巴在电商、金融等领域都有较为优秀的表现,此次收购可以弥补雅虎在中国市场上的劣势,同时为阿里巴巴提供更多的海外机会。
此次收购过程中,阿里巴巴通过资产收购和合资的方式,将雅虎中国、雅虎香港、雅虎台湾等核心业务全部纳入了自己的旗下。
另外,阿里巴巴还向雅虎支付了3.25亿美元的现金、8亿美元的阿里巴巴ADS股票和约2.5亿美元的约期股票,总计15.7亿美元。
通过此次收购,阿里巴巴拥有了更丰富的海外资源和用户数据,扩大了自己的版图,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CHAPTER 3:案例2:安踏收购Amer Sports2018年12月7日,安踏以44亿欧元的价格收购芬兰运动用品公司Amer Sports。
Amer Sports旗下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包括WILSON、SALOMON、ARMADA等,同时在欧洲、北美、中国等地设有分公司。
此次收购让安踏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国际品牌资产和用户资源,也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欧美市场的影响力。
此次收购过程中,安踏设立了专项资金和发债等方式筹集部分资金,并经过多轮竞价成功收购Amer Sports的股份。
收购完成后,安踏计划利用在国内市场的运营能力和资源优势,加强Amer Sports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同时,安踏也有了更多机会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CHAPTER 4:案例3:平安收购寿险资产2018年10月25日,平安以14.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天津财险。
并购重组部重大并购案例分析与心得
![并购重组部重大并购案例分析与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484a019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d.png)
并购重组部重大并购案例分析与心得一、引言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中常见的一种战略选择,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实现资源整合、规模扩大、市场拓展等目标。
作为并购重组部的一员,我参与了多个重大并购案例的分析与实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心得。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并购重组部的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公司计划通过并购重组方式,收购同行业的一家竞争对手,以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大和资源的整合。
2. 案例分析(1)目标选择在并购重组前,我们首先对目标公司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
通过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地位、技术实力等方面的评估,我们确定了该公司具有较高的并购价值和潜在的协同效应。
(2)谈判与协议在谈判过程中,我们注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力求达成双方满意的协议。
通过充分沟通和协商,我们最终达成了一份详细的并购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3)整合与重组并购完成后,我们立即展开了整合与重组工作。
通过合理规划和安排,我们成功实现了两家公司的资源整合,优化了组织结构,提高了运营效率。
(4)风险控制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我们通过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计划,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风险对并购重组的影响。
三、心得总结1. 重视尽职调查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尽职调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通过全面、准确的尽职调查,才能对目标公司的价值和风险有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谈判和决策提供依据。
2. 注重谈判技巧在谈判过程中,灵活运用谈判技巧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要善于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意见,通过互利互惠的方式达成协议,实现双方的共赢。
3. 重视整合与重组并购重组完成后,整合与重组工作是关键的一步。
我们要充分考虑两家公司的文化差异和组织结构,通过合理规划和安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4. 风险控制至关重要并购重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我们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对并购重组的影响。
企业并购重组成功案例解析
![企业并购重组成功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f8592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a.png)
企业并购重组成功案例解析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并购重组成为了公司实现快速发展与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以几个成功的案例为例,探讨并购重组的实践经验,希望为企业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1.上海家化与悦诗风吟的合并2018年,上海家化与悦诗风吟宣布合并。
作为两大化妆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两家公司原本便有一定的业务重叠。
然而,此次合并的成果却远胜往日。
合并后的公司利用了悦诗风吟的年轻消费群体和上海家化的渠道优势,使得市占率大幅提升。
此次合并既保留了各自的品牌,同时还新开设了全新的品牌Yuesai,实现多品牌的营销战略。
此案例的成功经验在于,双方公司在文化、品牌、渠道等方面有互补性,且两大品牌都处于业内领先地位。
另外,合并后的公司不仅留住了不少原有顾客,还开拓了新的消费市场,尤其是年轻群体消费者。
当然,这背后也需要高层领导人员对整个业务的认知和洞察能力。
2.京东与唯品会的合资联营2019年,京东与唯品会的合作投资宣布正式落地。
此次合作使得京东以联营的形式进军了唯品会的二手市场和海外市场。
同时,双方利用各自的条码技术进行商品库存的精准管理,提高了库存周转率。
此外,双方还在营销、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合作,提高了整体效率。
此次合作背后的思路是,双方都属于互联网时代的龙头企业,不但有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特点,也各自具备不同的成功经验和业务优势。
两家公司在本质上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互补者,因而协同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3.宝洁与尤妮佳的收购尤妮佳是中国婴幼儿用品行业的领先品牌,而宝洁则是全球知名的消费品公司。
2016年,宝洁宣布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尤妮佳,成为了中国市场婴幼儿纸尿裤领域的佼佼者。
宝洁收购成功后,通过自身的全球化物流和品牌影响力,在中国市场获得快速发展。
成功案例的经验在于,尤妮佳是中国婴幼儿行业的头部品牌,市场份额和消费者口碑良好。
而宝洁作为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司,拥有先进的管理和营销经验。
宝洁收购尤妮佳是一次挖掘合作潜力和优势互补的卓越实践。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febdf2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0.png)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1.大众收购保时捷这是一起标志性的并购案例。
2024年,大众汽车集团收购保时捷,成为上市公司。
大众汽车集团以此实现了产品线和品牌的拓展。
收购后,两家公司通过资源整合与互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保时捷提供了高档车型技术,大众汽车集团则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2.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在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
通过这次并购,联想不仅拓展了国际市场,也增强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先进技术和全球销售网络为联想带来了市场份额的增长和竞争优势的获得。
3.美邦服饰收购拉夏贝尔美邦服饰是中国最大的女装品牌之一,2024年通过收购拉夏贝尔,实现了高端市场全方位覆盖。
美邦服饰通过并购拉夏贝尔,获得了拉夏贝尔在高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优质渠道资源,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服装市场的地位。
4.腾讯收购苏宁电商业务2024年,腾讯以48亿元人民币收购苏宁易购15%的股权。
此次并购使得腾讯进一步打入电商领域,加强了腾讯和苏宁在互联网和零售领域的合作。
腾讯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互联网资源,与苏宁共同发展电商业务,优势互补,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5.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2024年,阿里巴巴宣布以90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
通过收购饿了么,阿里巴巴在外卖市场上取得重要突破,进一步扩大了在O2O领域的竞争力。
双方资源的整合,实现了平台整合和资源优势互补,为阿里巴巴在餐饮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企业并购重组案例,每个案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战略目标。
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找到资源和市场的共同点,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发展,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a21d133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e.png)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收集和总结一些经典的企业并购重组案例,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行业的并购重组经验,涵盖了各种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并提供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购重组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决策水平。
二、案例一、AB公司收购CD公司1、案例背景AB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制造企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CD公司是同行业的一家竞争对手,也是一家具备一定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公司。
AB公司希望通过收购CD公司来扩大市场份额并增强竞争力。
2、收购方式AB公司与CD公司进行了友好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决定以现金收购的方式进行并购。
双方商定了收购价和关键的交易条件,并制定了详细的并购方案。
3、并购流程此处列出了整个并购流程的细节,包括尽职调查、协商一致、签署协议、审批程序和完成交割等。
4、并购效果通过收购CD公司,AB公司成功扩大了市场份额,并增加了新的产品线和技术资源。
并购后的整合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协同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
三、案例二、EF企业重组GH企业1、案例背景EF企业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综合企业,业务涵盖多个领域。
GH企业则是同行业的一家专业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能力。
EF企业希望通过与GH企业重组来实现业务优化和资源整合。
2、重组方式EF企业与GH企业进行了深入的战略合作洽谈,并最终决定以股权交换的方式进行重组。
双方根据各自的估值和贡献,确定了股权分配比例,并签署了详细的重组协议。
3、重组流程此处列出了重组流程的具体步骤,包括尽职调查、交易谈判、股权转让协议签署和交割等。
4、重组效果通过重组,EF企业与GH企业共享了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实现了业务互补和整合优势。
重组后的新企业在市场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四、案例三、IJ企业收购KL企业1、案例背景IJ企业是一家中小型制造企业,KL企业则是同行业的一家创新型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优势。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解读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9ca99b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a.png)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解读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解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尤其是对上市公司来说,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实现规模扩张、资源整合和价值提升等目标。
本文将解读一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案例,介绍其背景、目的、过程和影响等方面。
本案例的上市公司为A公司,它是一家在制造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等。
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需求变化,A公司在近几年的经营状况出现了下滑,利润和市场份额都在逐渐减少。
在面临市场压力的同时,A公司意识到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实现多赢的局面,因此开始了并购重组的计划。
A公司并购重组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并购获得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产品质量;二是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是通过并购实现资源整合,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对于A公司来说,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是实施并购重组的关键。
经过市场调研和分析,A公司确定了B公司作为目标并购对象。
B公司是一家同样在制造业领域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其主营业务是电子设备和计算机配件。
通过与B公司的合作,A公司可以借助其技术和销售网络,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并购重组的过程一般包括几个重要的步骤:商务洽谈、尽职调查、交易框架的确定和交易完成。
对于A公司和B公司的并购重组,双方首先进行了商务洽谈,就双方合作条件和目标进行了初步协商。
之后,A公司组织了专业团队对B公司进行了尽职调查,评估了其资产状况、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等因素。
基于尽职调查结果,双方商定了交易框架,并签订了正式的合同文件。
最后,交易完成,A公司完成了对B公司的并购。
A公司并购重组对企业自身和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过并购B公司,A公司成功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质量。
其次,通过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A公司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投资】并购重组案例学习笔记:未来持续盈利能力
![【投资】并购重组案例学习笔记:未来持续盈利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0801bda4f46527d3250ce0ba.png)
财务顾问成并购关键并购重组中财务顾问是关键所在。
好的财务顾问不仅协助制定策略,寻找优秀的投资标的,参与商务谈判,与监管机构沟通,财务顾问机构还可以协助安排资本支持。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则是交易双方的商业博弈,且并购没有固定的规则和章法,不同企业家其交易风格也不同。
因此,好的财务顾问可润滑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控制交易风险。
随着交易的日趋复杂,优秀的财务顾问机构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具体核查时,应结合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的内容核查实际情况,逐项说明本次重组是否符合《重组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还应当结合核查的实际情况,逐项说明是否符合《重组办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
”当前,并购重组的机遇来自于政策的支持,无论是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以及证监会重组审核的放松、证监会重组审核的效率提高等都为这一轮并购重组的浪潮提供了很大的推动力。
可以说,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切换变得更加通畅,整个并购市场的大趋势必然会向产业投资过渡。
在选择并购项目时,他们比较关注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战略眼光、实际控制人的胸襟,以及实际控制人的经营能力。
我们觉得,这个才是真正企业发展的天花板,资金不是天花板,战略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实时的调整,但是真正控制人的眼光、胸襟和他的管理能力、人格魅力,才是一个企业发展边际所在。
因此,我们在做每一项投资的时候,都会反复地与企业方沟通他们的发展战略、沟通人才的储备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确认战略的可实现性。
一、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是否影响IPO主要依据以下法规:关于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决定 >第二章发行条件财务与会计>范围“第三十条发行人不得有下列影响持续盈利能力的情形:(一)发行人的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二)发行人的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三)发行人最近1 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对关联方或者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客户存在重大依赖;(四)发行人最近1 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五)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六)其他可能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分析案例精选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分析案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62652a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0.png)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分析案例精选1.联合利华收购高露洁:2000年,英国联合利华以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高露洁。
这次合并是当时消费品行业最大的交易之一,也是跨越大西洋的重要并购案。
通过这次收购,联合利华和高露洁的市场份额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成本的降低。
2.阿里巴巴收购天猫:2024年,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收购了中国最大的B2C网站天猫。
通过这次收购,阿里巴巴实现了在B2C领域的快速布局,并且提高了在电子商务行业的竞争力。
同时,阿里巴巴和天猫的业务能够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3.特斯拉收购太阳能城:2024年,特斯拉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太阳能城,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布局。
通过这次并购,特斯拉能够通过整合双方的技术和资源,加速发展太阳能市场,并提供一体化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
4.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2024年,迪士尼以7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的大部分资产。
通过这次收购,迪士尼得到了21世纪福克斯的电影和电视制作业务,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娱乐产业的影响力。
这次并购案还促使其他媒体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和整合。
5.万科与恒大的重组:2024年,中国房地产巨头万科和恒大集团宣布进行股权和资产交换。
这次重组旨在实现双方规模、资源和市场份额的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由于管理层之间的分歧和业绩下滑,最终该交易没有完成。
这些案例都展示了企业并购重组的不同形式和目标。
通过并购重组,企业能够实现规模优势、资源整合、风险分散、市场扩张等多项利益,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然而,并购重组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包括文化差异、整合困难、管理层协调等问题,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时需要慎重分析和决策。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学习笔记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8c16d3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2.png)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学习笔记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
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
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二)几点关注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
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方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得90%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0852761711cc7931b71628.png)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
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
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二)实战心得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
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得90%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并购重组的典型案例
![并购重组的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b59423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6.png)
并购重组的典型案例
那我给你讲讲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个超酷的案例吧。
吉利呢,在当时就像一个有梦想的小老弟。
沃尔沃呢,那可是汽车界的老牌贵族,豪华又有技术。
吉利就想啊,“我要是能把沃尔沃拿下,那可就厉害了。
”
吉利在并购的时候面临好多挑战。
首先钱就是个大问题,沃尔沃虽然当时有点走下坡路,但毕竟是个大品牌,那身价可不低。
吉利到处找钱,东拼西凑,可算是凑够了并购的资金。
从沃尔沃的角度看呢,它也想找个新出路。
在原来的集团里有点施展不开拳脚了,而吉利虽然小,但是很有冲劲,吉利给沃尔沃承诺会保持它的独立性,让它继续搞自己的研发和生产。
这一并购可不得了。
吉利就像开了挂一样,得到了沃尔沃的好多先进技术。
比如说汽车安全方面的技术,沃尔沃那可是世界顶尖的。
吉利把这些技术吸收之后,自己的汽车安全性大大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变强了。
沃尔沃呢,在吉利的支持下,也有了更多的资金去开拓新市场,研发新车型。
以前可能只能在欧美市场有点动静,现在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也能大展拳脚了。
而且吉利和沃尔沃还一起搞了些新平台,共享技术和资源,就像两个小伙伴一起搭伙过日子,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再给你讲个迪士尼并购皮克斯的事儿。
皮克斯这边呢,虽然创意无限,但是在发行和周边等方面没有迪士尼那么强大的资源。
迪士尼提出并购的时候,皮克斯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294afe195f312b3169a55b.png)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
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
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二)实战心得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
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得90%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学习笔记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 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
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 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25% 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 股和 A 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
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 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二)几点关注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
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方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得90% 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2 、在日常业务中,有几个优先权需要充分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差错,股东优先购买权,承租方优先购买权等。
3、2009 年11 月4 日,发审委审核通过了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3.5 亿股 A 股股票事宜,2009 年11 月30 日,重组委审核通过关于吸收合并事宜。
这两次审核独立分开办理。
这里有一个问题被有意无意回避了,东航发行股票吸并上航,发行股份的数量已逾十人,构成公开发行 A 股,这种情形下是否仅由重组委审核而无需发审委审核即可发行?二、友谊股份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换股吸收合并百联股份友谊股份和百联股份均为上海国资委下属从事百货超商类业务上市公司,友谊股份由友谊复星和百联集团分别持有20.95% 和 6.31% 的股份,同时发行有 B 股。
百联股份由百联集团持有44.01% 的股份。
这两家公司在百货业务上存在一定的同业竞争。
(一)交易结构1、友谊股份发行股份购买八佰伴36%股权和投资公司100% 股权2、友谊股份换股吸并百联股份3、由海通证券向友谊股份异议股东提供收购请求权,向百联股份异议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4、1 和2 的股份定价根据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 个交易日的A 股股票交易均价经除息调整后确定5、1、2 为资产重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几点关注:1、友谊股份同时发行B 股,同样B 股股东也涉及现金选择权问题,由于政策的限制,持有 B 股的只能是非居民,境内机构不能持有 B 股,由海通证券的境外子公司向友谊股份 B 股异议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
2、原百联集团拟作为现金选择权的提供方,但由于本来百联集团的持股比例已经比较高,应该已经过30% 了,如果再因提供现金选择权导致更高的持股比例,而现金选择权的提供导致增持的股份能否豁免要约,《收购管理办法》尚无明确的规定,因此改由海通证券单独提供现金选择权,避免审核上的障碍。
3、友谊股份发行股份吸收合并与东方航空类似,同样由重组委审核通过。
三、上海医药换股吸收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这个案例个人认为是目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中最复杂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案例,该案例同时涉及到H 股上市的上实控股,被吸并方股东通过现金选择权的行使退出上市公司确实为一个很好的创新。
(一)交易结构1、上海医药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换股价格按照本次重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 个交易日的交易均价确定。
2、上海医药向上药集团发行股份,上药集团将其与医药相关的主要经营性资产注入上海医药。
3、上海医药向上海上实发行股份募集资金20.00 亿元,并以该等资金向上实控股购买医药资产。
上实控股医药资产的评估值即为20.00 亿元4、在上述吸收合并交易环节中,赋予了上海医药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的全体股东现金选择权,现金选择权由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和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5、上实医药的控股股东上实控股(HK )通过行使现金选择权退出医药业务,现金选择权的提供方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和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受让上实控股持有的全部上实医药的股权,股权价值30.60 亿元。
(二)几点关注1、干脆上实控股直接协议转让给国盛和申能即可啊,搞神马滑头行使现金选择权?但是现金选择权的行权对象有限制吗?像你这控股股东都行使现金选择权,让人觉得有点无厘头。
不过方案设计者确实挺有意思的,这么操作确实独到啊,省却挂牌,省却评估,一气呵成,这么大块肥肉,想吃的估计不少。
2、根据《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特定对象以现金或者资产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后,上市公司用同一次非公开发行所募集的资金向该特定对象购买资产的,视同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第二条规定:“上市公司按照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发行证券文件披露的募集资金用途,使用募集资金购买资产、对外投资的行为,不适用本办法。
”本例中,上海医药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并以该等资金向其同一控制下关联方购买资产,从字面上看是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因为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向该特定对象购买资产。
但实际上,上海医药的本次资产重组仅仅由重组委审核通过,未经过发审委审核程序。
3、从前几个均涉及吸收合并已存的上市公司的案例来看,这些重组方案均仅由重组委审核通过即可,不认为向公众换股为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也就是说,《重组办法》中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中的发行股份并无数量上的要求或限制,可以公开也可以非公开发行。
四、金隅股份首次公开发行 A 股暨换股吸收合并太行水泥金隅股份为H 股上市公司,拟回归A 股公开发行股票,由于旗下的水泥业务与太行水泥形成同业竞争关系,因此,公开发行 A 股,如何解决这个同业竞争问题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太行水泥由太行华信持股30% ,而太行华信股东分别为金隅股份(33% )、金隅集团(66% ),其中金隅集团66% 的股份委托金隅股份管理。
整个重组方案就此展开。
(一)方案选择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公司可选择的整合方案主要有三种:方案一,将金隅股份旗下全部水泥资产注入太行水泥,这不仅符合资本市场预期,而且操作简单,对公司来说是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案。
方案二,金隅股份发行 A 股,同时换股吸收合并太行水泥,该方案属于资本市场创新方案,操作较为复杂,但通过合理设计换股方案,可以充分保护太行水泥中小股东利益、兼顾金隅股份H 股股东利益,符合监管机构关于整体上市和促进水泥企业兼并重组的的政策导向,因此公司也有信心获得监管机构的认可和支持。
方案三,金隅股份出售太行水泥的“壳资源” ,同时置换回太行水泥的水泥资产。
这种方案如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金隅股份通过股份回购或者出售太行水泥控制权的方式取得太行水泥的水泥资产,这种方案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具体而言,换股吸收合并的方案具有如下优势:1、换股吸收合并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如果仅仅简单采取金隅股份采取将水泥资产注入太行水泥的方案,仍将无法根本彻底解决以上治理架构、决策机制、长远发展利益问题。
而如果采用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则可以彻底达到解决同业竞争、完善公司治理架构等目的。
2、将水泥资产全部注入太行水泥将给金隅股份未来回归A 股带来障碍,而换股吸收合太行水泥有利于金隅股份的战略布局和长远发展3、换股吸收合并方式能更好地保护太行水泥中小股东利益、更好地履行前期承诺(二)方案实施要点①本次所发行的 A 股除用于换股外,不募集资金。
②交易完成后,金隅股份 A 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太行水泥股票终止上市。
③将金隅集团和金隅股份的间接持股转变为股东按比例直接持股④金隅股份持有的太行水泥股份不参与换股,该部分股票将在交易完成后将予以注销。
金隅集团持有的太行水泥股票参与换股,不行使现金选择权。
⑤在完成退市后,太行水泥的法人资格被注销,金隅股份作为存续公司,承继及承接太行水泥的所有职工、资产、负债、权利、义务、业务、责任等。
(三)现金选择权1)现金选择权本次换股吸收合并由金隅集团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向现金选择权目标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
在现金选择权实施的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太行水泥股东(除金隅股份和金隅集团及持有权利受限股票股东以外)可以以其所持有的太行水泥股票按照10.65 元/股的价格全部或部分申报行使现金选择权。
为避免触发联交所上市规则要约收购条件,金隅集团在不超过150,058,400 股范围内,无条件受让部分太行水泥股东申报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份并支付现金对价;金隅股份另一国有股东中国信达愿意增持本公司股份,因此将无条件受让其他太行水泥股东全部剩余申报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份并支付现金对价。
2)追加选择权由于方案设计期间恒生指数从21,537 点一度跌至最低18,971 点,H股市场的疲软以及较高的换股溢价可能引发投资者对金隅股份换股价格的质疑。
因此,为进一步保护因参与换股而持有金隅股份的原太行水泥 A 股股东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金隅股份 A 股上市后的股价稳定,本次换股吸收合并中创新性的设置了追加选择权,由中国信达向追加选择权目标股东提供:即若金隅股份 A 股上市首日的交易均价低于金隅股份换股价格,至金隅股份 A 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日收盘时止,如参加换股的投资者仍持有金隅股份 A 股,上述投资者可以行使选择权,将所持有的金隅股份 A 股按照金隅股份 A 股换股价格9.00 元/ 股部分或全部转让给中国信达。
(四)关注要点1 、在换股价格上,中介机构花了很大的功夫论述IPO 的价格确定的公允性合理性。
换股价格的确定确实较为困难,因为IPO 价格通常情况下根据市场和询价的情况即时确定的,市场的变化波谲云诡,提前太长时间就确定IPO 价格风险很大,一个价格是一级市场,一个价格是二级市场,在这两者之间计算换股比例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