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法]
耳穴压豆法 -
![耳穴压豆法 -](https://img.taocdn.com/s3/m/bb0a94ed83d049649b665886.png)
.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 状物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 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 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 胀、痛感觉,即“得气”。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常用按压手法:对压法、直压法、点压法。
• (镇静安神要穴)
5、耳屏穴位
肾上腺(别名:下屏尖)
• [部位]耳屏游离缘下 部尖端
• 主治:不明原因引起的 高热、低热,风湿性关 节炎,腮腺炎,咳嗽, 哮喘;过敏性皮肤病; 高血压、无脉症、昏厥、
脉管炎 。
• “三抗一退”作用,即
抗过敏、 抗风湿、抗感 染、退热
6、对耳屏穴位 4区8穴
皮质下别名:脑
中医护理操作
耳穴贴压法
中国.登封
耳穴贴压定义
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 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 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 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
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耳穴贴压适应症
• 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疼、神 经性疼痛 );各种炎症性病症(如牙周炎、 咽喉炎、胆囊炎、肠炎、菌痢);内分泌紊 乱及功能紊乱性疾病 (甲亢、甲低、糖尿 病、肥胖、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神 经衰弱、失眠、月经不调);过敏及变态反 应性病症(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各 种慢性病症
• [主治]腹胀,腹泄, 便秘,功能性子宫 出血,水肿,痿证, 失眠等。
心 Heart
• [部位] 在耳甲腔正中 凹陷处。
• [主治] 心动过速、心 律不齐、心绞痛、无 脉症、神经衰弱、癔 病、口舌生疮。
耳穴贴压技术
![耳穴贴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cde0e5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4.png)
基本操作方法
(3)点压法: 用指尖一压一松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秒。本法以患者 感到胀而略沉重刺痛为宜,用力不宜过重。一般每次每穴可 按压27下,具体可视病情而定。 9.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07
ONE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 流产史的孕妇不宜施行。 2.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季 易出汗,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7天。 3.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 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4.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03
ONE
评估
评估
01
1.主要症状、 既往史,是否妊
娠。
02
2.对疼痛的耐 受程度。
03
3.有无对胶布、 药物等过敏情况。 4.耳部皮肤情
况。
04
ONE
告知
告知
1.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 通知护士。 2.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想说给您听:
步履 不停
终能 遇见
耳穴贴压技术
01
ONE耳穴贴压技术耳穴贴压技术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藤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 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 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 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02
ONE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适用于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 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05
ONE
物品准备
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莱藤籽等丸状物、胶布、75%酒精、 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镊子、弯盘、污物碗,必要时可备耳 穴模型。
《耳穴贴压疗法》课件
![《耳穴贴压疗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584ca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4.png)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 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降压药用量减少,身体 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THANKS
感谢观看
贴压
将耳穴贴贴在选定 的耳穴上,轻轻按 压片刻。
准备工具
准备耳穴贴压所用 的耳穴贴、棉签等 工具。
消毒
用棉签蘸取适量酒 精或碘伏,对耳穴 周围进行消毒。
疗程安排
根据病情需要,确 定贴压的时间和疗 程。
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过敏体质者慎用
对耳穴贴过敏者,应慎用或不 用。
孕妇慎用
孕妇在使用耳穴贴时,应特别 谨慎。
02
耳穴贴压疗法操作方法
选穴原则
对应取穴
根据病症部位,选取相 应耳穴进行治疗。
症状取穴
根据病症表现,选取具 有缓解症状作用的耳穴
。
经验取穴
根据临床经验
根据中医辩证理论,选 取对证候具有治疗作用
的耳穴。
操作步骤
确定穴位
根据选穴原则,确 定需要贴压的耳穴 位置。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耳穴贴压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头痛、失眠、便秘、痛经等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症。尤其对 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禁忌症
耳穴贴压疗法也有一些禁忌症,如严重心脏病、重度贫血、皮肤破损等患者不宜使用本疗法;孕妇、哺乳期妇女 及儿童慎用;对胶布过敏者不宜使用。在使用耳穴贴压疗法前,应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适应症,遵循医生的 建议和指导进行治疗。
次约1-2分钟。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
03
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失眠、焦虑等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显
著提高。
典型病例三
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规范
![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dffc02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3.png)
耳穴贴压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膜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适应症】适用于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L疼痛性病症,如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性疼痛等。
2•炎症性疾病及传染病,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高血压、眩晕、神经衰弱、失眠等。
4•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尊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等。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围绝经期综合症。
6.消化系统病症,如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
7.其他: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禁忌症】1.耳廓有冻疮、炎症的部位。
2.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
【注意事项】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史孕妇不宜施行。
2.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3.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
保留天数夏天1~3天,春秋3〜5天,冬天5〜7天。
如有潮湿,脱落及时更换。
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国家局的按压方法内容在相关知识链接中有呈现)4.严格消毒预防感染,若见局部红肿可用碘伏消毒,外用消炎药,防止软骨炎。
5.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6•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7.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8,对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实施压丸时,待耳廓充血发热时,应鼓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
为了加强疗效。
可对患部实施按摩、艾条灸等。
【知识链接】(-)耳廓的表面解剖L耳轮:是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位,其深入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
2•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
其上方有两支分叉,向上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省中医院耳穴贴压法埋豆的操作流程图
![省中医院耳穴贴压法埋豆的操作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a2f63748ccbff121dd3683b8.png)
省中医院耳穴贴压法埋豆的操作流程图
耳穴埋豆是耳针的一种,采用王不留行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适应症:1、各种疼痛性疾病2、各种炎症性疾病3、功能紊乱性疾病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
目标:遵医嘱选穴,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定时按压刺激俞穴达到疏通筋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一、评估→①临症及既往史②埋豆部位的皮肤③病人体质及
对疼痛的耐受性等心理状况④妇女有无行经或
怀孕。
告知: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二、物品准备→治疗盘、弯盘内盛(王不流行籽、棉球、镊
子、探针)、茂康碘、棉签、胶布。
三、患者准备→①核对姓名、诊断、解释②取合适体位、暴
露耳部。
四、定穴→选耳探穴,确定贴压的耳穴。
五、消毒皮肤→王不留行籽放在胶布上,贴于所选的耳穴上
并按压穴位。
六、观察→病人耳部有无酸痛感及皮肤情况。
七、整理→整理用物及病床。
八、洗手后记录→埋豆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九、交待注意事项。
1、操作所选用的王不留行籽及胶布等应常规消毒,以防
感染。
2、防止胶布潮湿及污染,以免引起皮肤炎症,对胶布过
敏者,可加贴肾上
腺穴或使用抗过敏胶布。
3、夏季压丸因多汗,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留置1-2
天。
留埋期间,嘱
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4、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耳廓皮肤有炎症,冻伤
的部位不宜采用。
5、按压刺激强度因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耳穴贴压法]
![耳穴贴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1fc0b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c.png)
开展和拟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法耳穴贴压法简称压丸法,是指用硬而光滑的药物种子或药丸,如王不留行、莱菔子、白芥子、喉症丸、小儿奇应丸及磁珠、塑料丸等贴压耳穴,替代埋针,以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1、各种疼痛性病症何各种炎症性病症。
2、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3、慢性病症及戒烟、减肥、戒毒。
4、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胆石症、遗尿等慢性病尤为适宜。
操作步骤:1、消毒、贴敷压丸。
耳廓用75%酒精消毒、脱脂、清洁,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镊子或血管钳夹取粘有贴压物的胶布块对准穴位贴压。
2、探寻敏感点,适度揉按、捏压,使耳廓有发热、发胀、放散感。
每日压3—5次,每次3—5分钟,1—5日换贴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事项:1、如果耳廓有油或水份,则很难贴牢。
2、耳廓局部皮肤破损或炎症,请勿使用。
3、如果贴压后皮肤有痒或疼痛感时,请立即取下,小心过敏、发炎。
4、防止胶布潮湿,以防胶布脱落和皮肤感染。
5、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宜。
6、夏季多汗,宜勤换。
冬季耳廓冻伤及耳廓有炎症者不宜贴敷。
对胶布过敏者不宜用此法。
7、嘱患者定时按压,按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
8、一般患者中度刺激,孕妇用轻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9、.扭伤和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在按压时应适当活动患部,以增强疗效。
二、艾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疗法。
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
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艾灸的作用】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耳穴贴压技术评分标准细化2017
![耳穴贴压技术评分标准细化2017](https://img.taocdn.com/s3/m/22e9b75ef61fb7360b4c65df.png)
耳穴贴压技术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二、评估1.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有无对胶布、药物等过敏情况。
4.耳部皮肤情况。
三、告知1.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胶布、75%酒精、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镊子、弯盘、污物碗,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探查耳穴敏感点,确定贴压部位。
5.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6.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常用按压手法:(1)对压法: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按压,至出现热、麻、胀、痛等感觉,食指和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形移动,一旦找到敏感点,则持续对压20~30秒。
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2)直压法:用指尖垂直按压耳穴,至患者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重复按压,每次按压3~5分钟。
(3)点压法:用指尖一压一松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秒。
本法以患者感到胀而略沉重刺痛为宜,用力不宜过重。
一般每次每穴可按压27下,具体可视病情而定。
9.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耳穴贴压法
![耳穴贴压法](https://img.taocdn.com/s3/m/5c1d7d0f3b3567ec102d8aae.png)
开展与拟开展得中医适宜技术得目得意义及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法耳穴贴压法简称压丸法,就是指用硬而光滑得药物种子或药丸,如王不留行、莱菔子、白芥子、喉症丸、小儿奇应丸及磁珠、塑料丸等贴压耳穴,替代埋针,以达到治疗目得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1、各种疼痛性病症何各种炎症性病症。
2、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3、慢性病症及戒烟、减肥、戒毒。
4、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胆石症、遗尿等慢性病尤为适宜。
操作步骤:1、消毒、贴敷压丸。
耳廓用75%酒精消毒、脱脂、清洁,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镊子或血管钳夹取粘有贴压物得胶布块对准穴位贴压。
2、探寻敏感点,适度揉按、捏压,使耳廓有发热、发胀、放散感。
每日压3—5次,每次3—5分钟,l—5日换贴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事项:1、如果耳廓有油或水份,则很难贴牢。
2、耳廓局部皮肤破损或炎症,请勿使用。
3、如果贴压后皮肤有痒或疼痛感时,请立即取下,小心过敏、发炎。
4、防止胶布潮湿,以防胶布脱落与皮肤感染。
5、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宜。
6、夏季多汗,宜勤换。
冬季耳廓冻伤及耳廓有炎症者不宜贴敷。
对胶布过敏者不宜用此法。
7、嘱患者定时按压,按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
8、一般患者中度刺激,孕妇用轻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9、、扭伤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在按压时应适当活动患部,以增强疗效。
二、艾灸疗法就是中医常用得祛病防病、保健养生得疗法。
不少人认为针与灸就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
虽然它们都就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得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得只就是物理作用,而艾灸就是药物与物理得复合作用。
【艾灸得作用】艾灸疗法得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就是借艾火得纯阳热力与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得传导,来调节脏腑得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得目得。
艾灸得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耳穴贴压法名词解释
![耳穴贴压法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f760e7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e.png)
耳穴贴压法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耳穴贴压法不?这可真是个神奇的玩意儿!耳穴贴压法呀,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些小胶布啥的,上面粘着药籽或者磁珠,贴
在耳朵上特定的穴位上。
就好像给耳朵做了一次特别的装饰,只不过
这个装饰可不只是为了好看哦!比如说吧,你要是头疼,在耳朵上找
对了穴位贴上,说不定就能缓解不少呢!这不就跟你肚子疼的时候,
吃颗对症的药能缓解一样嘛。
我记得有一次我朋友头疼得厉害,我就给他推荐了耳穴贴压法。
他
还半信半疑的,说:“这能行吗?”我就说:“哎呀,试试呗,又没坏处。
”然后就带着他去找了个懂行的人给他贴。
嘿,你还别说,贴完过
了一会儿,他真就感觉好多了,直说:“哎呀,真神了呀!”你看,这
耳穴贴压法多厉害!
它可不是随便乱贴的哦,那得找对穴位才行。
这就跟你打靶要瞄准
靶心一样,得找得准准的。
每个穴位都对应着身体的不同部位或者功
能呢。
这多有意思呀,感觉耳朵就像是身体的一个小遥控器,通过贴
压不同的穴位,就能调节身体的各种状况。
而且哦,耳穴贴压法操作起来也不难呀,自己在家都能弄。
买些专
门的贴和材料,对着穴位图,就能给自己来个小小的保健啦。
这多方
便呀,不用专门跑医院,也不用花很多钱。
你说,这是不是个好东西?
我觉得耳穴贴压法真的是一种很值得大家去了解和尝试的疗法。
它简单易行,效果还不错,关键是对身体没啥坏处呀。
为啥不试试呢?。
耳穴贴压疗法
![耳穴贴压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80e177767f5acfa1c7cdd5.png)
• 耳垂上有皱纹,称为Frank征,多表现为耳 垂出现单侧或双侧折痕,折痕自耳珠呈 45°角向后方延伸,横跨耳叶和耳廓边缘 叶耳。
耳穴探查
• 探查工具: 金属或木质探针,探头端圆钝,直径约1.5-2
• 弱刺激按压法: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 以感到胀、酸、轻微刺痛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 每次每穴按压2分钟左右,每天3-5次。本法是一种 弱刺激手法,不适用力过重,适用于各种虚证、久 病体弱,年老体衰及耳穴敏感者。
常见的治疗反应
• 1、即时效应 治疗施术后,症状立即缓解,甚至消失。
• 2、延缓效应 治疗开始时无明显改变,1-2个疗程后,症状
耳压治疗
• 3、常用耳压方法: 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贴有
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 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 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压,包括强 刺激按压法和弱刺激按压法。
常用耳压方法
• 强刺激按压法: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至患者出 现沉、重、胀、痛感,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如有 必要,每穴重复操作2-3遍,每天3-5次。本法适用 于实证、年轻力壮者,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 痛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耳穴功能归类
• 5、具有止痒功能的耳穴:耳尖、风溪、肺、 神门和内分泌。
• 6、具有止血功能的耳穴:肾上腺、耳中、 脾
• 7、具有降血压功能的耳穴:耳背沟、角窝 中、耳尖和心
• 8、具有降心率功能的耳穴:神门、交感、 枕、心
耳穴功能归类
• 9、具有活血功能的耳穴:肝、肺、心 • 10、具有利尿功能的耳穴:三焦、内分泌、
耳穴贴压技术
![耳穴贴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bc844ef0029bd64783e2c62.png)
耳穴贴压技术助学资料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适用范围】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评估】1.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有无对胶布、药物等过敏情况。
4.耳部皮肤情况。
【告知】1.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物品准备】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胶布、75%酒精、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镊子、弯盘、污物碗,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探查耳穴敏感点,确定贴压部位。
%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6.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粘附在×大小的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 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注意事项】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施行。
2.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
夏季易出汗,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7天。
3.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4.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一)常用按压手法1.对压法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按压,至出现热、麻、胀、痛等感觉,食指和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形移动,一旦找到敏感点,则持续对压20~30秒。
耳穴贴压法操作评分标准
![耳穴贴压法操作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bcc78a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8.png)
6、整理床单元,安排舒适体位。
4分
7、清理物品,洗手取口罩,记录,详细告知病人注意事项,致谢。
5分
质
量
评定
1、关爱病人,有效沟通贯穿于整个操作中。
4分
2、注意保护患者,冬天注意保暖,动作轻柔。
3分
3、程序正确流畅、选穴部位准确及操作熟练度,消毒是否正确,体位合理否,患者是否得气。
6分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
耳穴贴压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核者考核时间分数
项目
操作流程、质量要求
分值
扣分
扣分原因
准
备
人员
着装整洁、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5分
用物
治疗盘,75%酒精,棉签,王不留行籽或菜籽,镊子或止血钳,胶布,穴位探测仪及探棒,弯盘,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5分
病人
病人:核对医嘱、自我介绍,双向核对患者腕带及床头卡信息,解耳穴贴压的目的,评估当前病人的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胶布过敏史,是否妊娠,患者体质及耳廓局部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反应、嘱病人排尿,评估环境。
10分
4、压豆:术者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镊子夹住王不留行,对准穴位并适当按压(揉),病人感到局部热,胀,麻,痛,或有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得气,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每次每穴1-2分钟,每日3-5次,以加强疗效,第三次核对医嘱及腕带信息。
15分
5、观察病人是否有疼痛、过敏、脱豆等不适情况。
10分
操
作
流
程
1、流水洗手,准备用物后携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再次解释,洗手,戴口罩,合理体位,暴露耳廓。
5分
2、定穴:术者左手拇,食二指紧拉耳廓后上方,右手持探棒自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敏感点,即为耳穴。
《耳穴贴压疗法》课件
![《耳穴贴压疗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ad4e8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a.png)
探索耳穴贴压疗法的奇妙世界,了解其原理和作用,掌握正确的贴压步骤, 共同享受身心健康的益处。
什么是耳穴贴压疗法
耳穴贴压疗法是一种利用耳穴进行按压的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耳穴点位, 以调理身体和促进自愈能力。 - 简介 - 原理
耳穴贴压疗法的作用
耳穴贴压疗法有许多益处,包括: - 缓解疼痛 - 促进自愈能力 - 改善身体状态
耳穴贴压疗法的应用
耳穴贴压疗法适用于多种症状,包括: - 失眠 - 头痛 - 过敏性鼻炎 - 慢性支气管炎 - 高血压 - 胃痛等
结语
通过学习《耳穴贴压疗法》,我们可以改善身体和促进自愈能力。展望未来, 耳穴贴压疗法将继续为人们带来健康和幸福。 - 总结 - 展望
耳穴贴压疗法的步骤
掌握正确的耳穴贴压步骤,包括: - 备工作 - 找出耳穴位置 - 贴压助理
耳穴贴压疗法的要点
耳穴贴压疗法的要点是: - 疗效 - 安全 - 注意事项
耳穴贴压疗法和中医讲究
耳穴与中医有着紧密的关联: - 耳穴与经络 - 耳穴与五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耳穴贴压疗法和生活常识
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耳穴贴压疗法: - 如何选取耳穴 - 如何贴压正确
耳穴贴压保健名词解释
![耳穴贴压保健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e35c06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0.png)
耳穴贴压保健名词解释
耳穴贴压保健是一种传统的中医保健方法,也被称为耳穴贴压疗法。
它源自中医学中的耳穴疗法,认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都与耳廓上的特定穴位相对应。
通过刺激这些耳穴,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保健治疗的效果。
耳穴贴压保健通常使用特制的耳贴或按摩工具,将其贴在耳廓上的特定穴位上,通过按摩或施加适当的压力来刺激这些穴位。
这种刺激可以通过神经系统传导到相关的脏器和组织,产生调节和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
耳穴贴压保健被认为可以缓解各种身体不适,如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也被用于调节情绪、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方面。
此外,一些人还将耳穴贴压保健与减肥、戒烟等特定健康目标联系起来,认为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达到这些目的。
尽管耳穴贴压保健在一些人群中被广泛应用,并且有些人声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科学性和临床疗效尚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
因此,在接受耳穴贴压保健时,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并结合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法,以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中医耳穴贴压法实训报告
![中医耳穴贴压法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e15ad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1a.png)
一、实训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学也在不断地得到推广和应用。
耳穴贴压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等特点,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我的中医诊疗水平,我参加了中医耳穴贴压法的实训课程。
二、实训目的1. 熟悉耳穴贴压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耳穴定位、选穴技巧;3. 提高临床诊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三、实训内容1. 耳穴贴压法的基本原理耳穴贴压法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通过刺激耳穴来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分布在耳廓上,与人体内脏及躯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人体出现疾病时,耳穴上会出现相应的反应点,如压痛、结节、变色等。
耳穴贴压法正是通过刺激这些反应点,来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耳穴定位与选穴技巧(1)耳穴定位:耳穴分布在耳廓上,共有100多个。
实训中,我学习了耳穴的定位方法,包括耳穴的名称、位置和形状等。
(2)选穴技巧: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耳穴进行治疗。
实训中,我学习了根据病情选穴的原则和方法,如按相应部位取穴、按脏腑辨证取穴、按经络辨证取穴等。
3. 耳穴贴压法操作方法(1)准备工具:耳穴探针、胶布、王不留行籽、酒精等。
(2)消毒:用酒精消毒耳郭,确保操作环境清洁。
(3)探针探及敏感点:用耳穴探针探查耳穴,找到敏感点。
(4)贴压:将胶布中央贴上王不留行籽,对准敏感点贴压。
(5)按压:用手指轻轻按压贴压的耳穴,使患者产生酸、胀、痛、麻等感觉。
4. 实训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跟随指导老师学习了耳穴贴压法的操作方法。
首先,我们学习了耳穴的定位和选穴技巧,然后进行了实际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对每一个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确保我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四、实训收获1. 熟练掌握了耳穴贴压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 提高了耳穴定位和选穴技巧;3. 增强了临床诊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五、实训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耳穴贴压法的优势。
耳穴贴压技术
![耳穴贴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be847c61ed9ad51f11df27a.png)
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镊子、
弯盘、污物碗,必要时可备
耳穴模型耳穴贴压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取得患者合作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xx医嘱核对穴位。手持探棒
自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
的敏感点,同时询问患者有
无热、xx、胀、痛的“得气”
感觉
将药丸粘附在
0.7×
0.7cm大
小的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
6未观察皮肤扣3分;贴敷不牢固扣3分4未告知扣2分/项
4未安置体位扣2分;未整理床单位扣2分2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2未使用止血钳(镊子)扣1分;使用不当扣1分
2未观察扣1分;未清理扣1分
2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扣1分
2消毒方法不正确扣1-2分
2未洗手扣2分
2未记录扣2分;记录不完全扣1分6一项不合格扣2分5回答不全面扣2分/题;未答出扣5分/题5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处理用物:
弯盘、探针、止血钳或镊子使用75%酒精擦拭
项目技术操作要求分
值评分说明扣分及
原因仪表端庄、衣着整洁
核对医嘱、患者信息
临床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习惯性流
评估产
耳部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告知解释作用、操作方法、局部感受,取得患
者配合2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
2未核对扣2分;内容不全面扣1分3一项未完成扣1分
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
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
并询问患者有无“得气”感
觉取合理、舒适体位,充分暴露耳部皮肤探查穴位
消毒皮肤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在耳穴贴压期间,每日自行
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和拟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法耳穴贴压法简称压丸法,是指用硬而光滑的药物种子或药丸,如王不留行、莱菔子、白芥子、喉症丸、小儿奇应丸及磁珠、塑料丸等贴压耳穴,替代埋针,以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1、各种疼痛性病症何各种炎症性病症。
2、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3、慢性病症及戒烟、减肥、戒毒。
4、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胆石症、遗尿等慢性病尤为适宜。
操作步骤:1、消毒、贴敷压丸。
耳廓用75%酒精消毒、脱脂、清洁,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镊子或血管钳夹取粘有贴压物的胶布块对准穴位贴压。
2、探寻敏感点,适度揉按、捏压,使耳廓有发热、发胀、放散感。
每日压3—5次,每次3—5分钟,l—5日换贴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事项:1、如果耳廓有油或水份,则很难贴牢。
2、耳廓局部皮肤破损或炎症,请勿使用。
3、如果贴压后皮肤有痒或疼痛感时,请立即取下,小心过敏、发炎。
4、防止胶布潮湿,以防胶布脱落和皮肤感染。
5、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宜。
6、夏季多汗,宜勤换。
冬季耳廓冻伤及耳廓有炎症者不宜贴敷。
对胶布过敏者不宜用此法。
7、嘱患者定时按压,按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
8、一般患者中度刺激,孕妇用轻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9、.扭伤和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在按压时应适当活动患部,以增强疗效。
二、艾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疗法。
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
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艾灸的作用】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艾灸的禁忌】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
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禁忌七: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
禁忌九: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三、拔罐目的意义: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
中医认为拔罐是通过罐内负压来打开毛细血管及毛孔,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排出体外,达到逐寒祛湿、疏通经络、消肿止痛、拔毒泻热,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
拔罐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效果,外科的急性腰扭伤、慢性软组织损伤,或是内科的头痛、腹痛、胆绞痛、风湿痛,都可以用拔罐疗法。
另外,用本法治疗的适应症还有: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冠心病、心律不齐、中暑、肺水肿、急性胃肠炎、胃痛、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头痛、胁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腰背痛、痛经、月经不调、乳腺炎、术后肠粘连、荨麻疹、带状疱疹、产后缺乳、牙痛、扁桃体炎、面瘫、毒蛇咬伤、疮疡初起、近视等。
禁忌证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
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5、肺结核活动期。
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做好每周一次。
拔火罐注意事项1.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
2.操作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
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
3.拔罐过程中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注意询问患者感觉,如有不适,及时起罐,防止烫伤。
4.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适宜,否则因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
6.起罐后,一般局部皮肤呈现红晕或紫绀色(瘀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
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
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7.操作完毕后,记录拔罐的部位、时间及患者的感受等情况。
四、刮痧刮痧排毒疗法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之一,是使用各种刮痧器具对人体某些部位及穴位进行刮拭刺激,刮拭皮肤或皮下组织出痧,有效排出体内毒素,补氧祛瘀,活化细胞,加强新陈代谢而治疗某些疾病。
刮痧疗法具有发汗解表、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调和阴阳、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增强皮肤渗透性、改善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
刮痧是治疗疾病初期症状的物理性疗法,主要针对疾病早期预防、病后康复、功能性病症以及亚健康症候、减肥美容、消除疲劳、提高功能等。
像头痛、颈痛、肩痛、腰背痛、腿痛、感冒、中暑、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失眠等都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刮痧注意事项:刮痧治疗后1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脸及手足,更不能洗凉水澡。
如有特殊情况,只能用热水。
再次刮痧一般须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去为标准。
四、刮痧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刮痧治疗,根据部位选择适宜的刮痧用具。
2.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体质和皮肤情况,体型消瘦者慎用,局部皮肤瘀斑、水泡、疤痕、炎症、破溃、有出血倾向等情况者禁止刮痧。
(2)评估患者证候表现,遵医嘱辨证选择刮痧油及刮痧方向。
(3)评估患者耐受能力,确定手法轻重。
(4)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禁用。
3.室温保持在22~24℃,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和隐私保护。
4.刮痧手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局部皮肤发红或有紫色痧点为宜,但不强求出痧,禁用暴力。
5.刮痧时不可过饥过饱,宜饭后1~2小时后刮痧。
6.关节部位、脊柱、头面部禁止采用重手法,刮痧时间相对较短。
7.糖尿病患者皮肤耐受性差,血管脆性增加,刮痧的力度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时间不宜太长。
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者,宜从下往上刮。
8.刮痧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甚至晕厥等现象称为晕痧,应立即停止,迅速让其平卧,饮一杯糖盐水,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刮痧治疗后1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脸及手足,更不能洗凉水澡。
如有特殊情况,只能用热水。
再次刮痧一般须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去为标准。
五、中药熏洗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通过药物的热辐射作用,使患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中药熏洗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泡洗。
2.护理评估(1)评估中药泡洗部位的皮肤,有皮损者慎用。
(2)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
(3)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
(4)评估患者下肢对温度的感知觉。
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泡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
4.空腹及餐后1小时内不宜泡洗。
餐后立即泡洗可因局部末梢血管扩张而影响消化。
5.操作环境宜温暖,关闭门窗,注意为患者保暖及隐私保护。
6.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药液以浸过患者双足踝关节为宜。
7.药液温度一般以40~45℃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
考虑病种的差异性,以防烫伤。
8.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
9.泡浴后以浅色毛巾轻轻拭干皮肤,注意拭干趾间皮肤,趾甲长者给予修剪。
10.患者实施中药泡洗后,嘱患者饮200ml温开水。
11.操作完毕后,记录泡洗的温度、时间、泡洗部位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