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 学与问-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学与问教学设计1 苏教版(1)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学与问教学设计1 苏教版(1)

学与问【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与关键】1.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2.发扬勤学好闻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学法指导】结合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你对他们了解多少?哥白尼:沈括:2.通过预习,我会写。

jiān chí bú xiè shěn kuòáo xiáng yào shi ào mì()()()() ( )wú yǐng wú zōng rì xīn yuè yì shùn xī wàn biàn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3.利用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再任选一个造句。

芳菲五彩缤纷殿堂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相辅相成组长评价:整洁:成绩:二、课堂学习•研讨(一)谈话导入(二)检查预习指名分节读文,检查字词读音及语句是否能读通顺。

(三)朗读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理清课文的层次。

(四)整体感知1.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将问题的答案连在一起说一说。

2.自由朗读课文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亮出了怎样的观点?2.理解:“‘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作者把“问”比作什么?说明什么?3.展示交流。

4.课堂小结。

三、当堂训练1.看拼音写词语。

jiān chí bú xiè shěn kuòáo xiáng yào shi ào mì()()()() ( )wú yǐng wú zōng rì xīn yuè yì shùn xī wàn biàn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2.辨字组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3课《学与问》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3课《学与问》苏教版
(二)讲授新知
1.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书写。
2.讲解生字词: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句子类型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主题——学与问的关系,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勤学好问的重要性。
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思考问题,培养其探究精神。
4.融入生活实践,提高语文素养:将课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提高其语文素养。
5.重视课后反馈,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强调学与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勇于提问、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请学生课后阅读一篇与《学与问》主题相关的文章,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提问方法和阅读技巧,对文章进行分析,完成一篇阅读笔记。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2.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3.深化认识: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
(四)课堂练习
(1)针对知识重难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3学与问_苏教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3学与问_苏教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3学与问_苏教出示:第四自然段4.交流:●“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①简单交流两句诗的意思。

你们小时候读这首诗,产生过疑问吗?②(点红“读”)同样是读,可是沈括就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想”●“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①抓动词:“问”——请教能者②“兴许”——答案不确定●“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①抓动词:“放”——思考●“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①抓动词:“发现”——观察“明白”——思考5.通过沈括的生动事例,作者告诉我们:问思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板书:自问三、小组合作,对比阅读1.两则事例,你发现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1)都喜欢问问题。

师:哥白尼和沈括身上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但这篇文章写的是他们——爱问问题。

这说明列举事例要紧扣观点。

(2)都获得了成功。

小时候的事。

师:有趣的发现,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作者选成功人物小时候的事例?(有说服力,给小孩子看的)师:领会了作者的意图,根据交流对象的不同,选择贴近他们的事例来说明,更容易让对方理解接受。

2.同学们,这是我们从两则事例中读出的相同之处,那么,它们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呢?(1)两个事例强调的重点不一样。

哥白尼的事例重点说明要“好问”,沈括的事例只写了他问的一个问题,但是详细写了他怎样去问的,又怎样通过观察思考解开这个问题,强调要“思考”。

(2)人物国籍不同。

更有说服力。

(3)问题来源不同。

一个来源于生活,一个来源于学习。

说明我们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养成“问”的习惯。

3.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对比阅读了两则事例,读出了一些相同之处,也读出了一些不同之处。

从中,我们知道了作者的观点——出示(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_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_苏教版
大意,想想课文的结构。
3.展示,点评。活动二:理
2.小组讨论。
清思路。
3.全班交流。
1.朗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
活动三:理解“学问”
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1•读课文,画出描写“学”与“问”
提示:第1自然段:“问”是
的关系的句子。
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第2
2.组内讨论“学”与“问”之间
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
23.《学与问》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
改进
活动一:扫除障碍
导入:齐背《观书有感》,
1.自由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
进入新课。
词,在不理解的词语旁边做上记号。
活动一:扫除障碍。
2•组内活动:
1.自读课文。
①互相读词语,注意读准加点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
翱翔 哥白尼 勤学好问
顺句子。
瞬息力变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
不懈 沈括 相辅相成
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日新月异
2.认读词语。
②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钥匙、芳菲、翱
活动二:理清思路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
1.朗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
辅相成、日新月异
的关系。
“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
3.班级交流。
追求。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
【检测反馈】
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1.先描红后听写。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23课《学与问》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23课《学与问》苏教版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1. PPT课件:通过精美的PPT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和写作手法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2.视频资源: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提高他们的阅读体验;3.在线讨论平台:通过在线讨论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促进他们的互动和合作。这些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简要介绍课文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我会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意义。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我会通过举例和示范,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故事内容与课文主题相关,例如讲述一个人通过提问和探索获得知识的故事。我将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和兴趣。在故事结束后,我将巧妙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引导他们总结和归纳。然后,我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最后,我会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2019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3学与问_苏教精品教育.doc

2019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3学与问_苏教精品教育.doc

23.学与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两位科学家勤学好问、问思结合的事例体会学与问的辨证关系,理解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从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和总结观点几大板块提炼写法,学习作者的说理智慧。

教学过程:一、直奔观点,感知“学与问”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我们以前也学过这种文体的课文,如四年级的《说勤奋》,五年级的《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

这样的文章有什么共同点?(通常在开头都会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2.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谁来说?(板书:提出观点)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2:“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3.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总领全文(提出观点),一句在结尾总结观点(板书:总结观点)。

两句话首尾呼应。

过渡:在提出观点的时候,作者写了这样的一句话(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常常”这个词语可以省去吗?可见作者的语言多么严密。

这是一句——比喻句,(在说理文中,这叫比喻论证(板书)的方法)——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在文中找找看还有没有比喻论证的句子了。

作者在这里通过严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问的重要性。

齐读第一节。

二、走进事例,理解“学与问”师:有理不在声高。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作者先后例举了两个事例(板书:举例论证),分别是(……)1.自由读读这个事例,想一想:从哪些字词句中可以体会到哥白尼的好问?可以在文中圈画出你认为值得关注的字词句。

2.学生交流。

①“非常喜欢”“充满了好奇”“经常”“缠”(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②“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我们理解课文不仅可以抓重点词句,还可以抓住文中的标点符号。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23 学与问-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23 学与问-

23、学与问学校班级姓名教材分析:《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

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与“问”的关系。

3.了解课文是怎样说明事理的,懂得“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4.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学”与“问”的关系。

了解课文是怎样说明事理的,懂得“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一、预习导学1.看拼音,写词语。

yào shi ào mìshěn kuòáo xiánɡbú xiè tàn qiú wǔ cǎi bīn fēn ()()()()()() rì xīn yuè yìshun xī wàn biàn xiānɡ fǔ xiānɡ chénɡ()()()2.查词典理解下列词语中所填字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相()相成:日新月():()息万变:3.连一连。

白居易创立“日心说”哥白尼《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沈括创作《梦溪笔谈》4.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在相应的栏目下做出评价,用“√”表示。

5.认真读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文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出自代诗人《》。

诗中“尽”的意思是,“始”的意思是。

诗的后两句是。

文章列举了(谁)和(谁)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二、当堂训练(第一课时)1、本文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作者要表明的观点是。

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介绍了中外两个名人的典型事例,事例一:;事例2。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  苏教版

23、《学与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探索问的方法,激发学生问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一、揭题,析题1、师板书“学”,问:同学们,从你们哇哇落地,一无所知到现在,说说你学会了什么?生:我学会了写字,我学会了扫地,我学会了唱歌,我学会了说话…师:从不会写到会写,我们成长着,从不会说到会说,我们生活着,你发现没有(课件出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过程。

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的过程。

)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师:真会思考!我们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从这句话中,你们发现了我们的成长和生活都离不开?生:学。

师:“学”常常和哪个字连在一起啊?生:问。

(师板书:问)师:你能从这个字的字形上给大家一点启示吗?生:问要用嘴来问!师:你真会观察!你真有学问!学和问连在一起就组成了“学问”,我们常常把“学问”说成“知识”,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2、古往今来,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真正称得上有学问的人呢?生:司马光。

生:司马迁。

生:孔子。

生:贾岛……师:你们是不是有学问的人啊?生齐答:不是。

(笑)师:有学问的人一定是喜欢问问题的人,你们平时就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刚才还说了那么多有学问的人,老师觉得你们也是有学问的人。

(生显得很开心。

)今天这堂课老师也想来做一次一个有学问的人。

老师想和同学们互换一下角色,在学习的同时,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就会向你们发问,可以吗?二、预习检测,找准起点(1)师:这篇课文讲了两个有学问的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哥白尼和沈括)了解他们吗?让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3课学与问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3课学与问苏教版
,激发了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三部分(第3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四部分(第4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五部分(第5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了解
重点词语的
意思。
把文章分为
几部分,让
(2)学习第一部分。
(3)1.相关链接:
哥白尼: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他以惊人的天才和勇气揭开了宇宙的秘密,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他创立了《天体运行论》这一“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创立的“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宇宙观,揭穿了宗教神学伪造的谎言,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自然科学便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4.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本课重点词语: 坚持不懈瞬息万变相辅相成翱翔沈括奥秘五彩缤纷日新月异
(1)各种形式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
分组读、齐读)
(二)交流汇报:
1.学生自由说说:这篇课文以哥白尼和沈括两个例子论证了“勤学”和“多问”之间的联系。
(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2.总结整理: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3.出示带音生字:懈、瞬、沈、括、辅、翔
让学生学会总结。
在轻松的状 态下认识本课所学字词。
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无影无踪: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 不知去向。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

六年级语文上册23.学与问(第一课时)授课人: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弄清对“勤学好问”这一观点的叙述过程.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弄清对“勤学好问”这一观点的叙述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都知道,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板书:学问。

)谁来说说形容人有学问的成语?(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知识渊博。

)2.学问,学问,既包括学又包括问,这两者有什么联系呢?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

补全课题,齐读课题二.新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画出生字新词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字词.出示:懈沈括辅翔钥匙、芳菲、翱翔、五彩缤纷、殿堂、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1)各种形式读词语。

(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2)词语理解。

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3)理解重点词语:稀奇古怪:稀奇,少见而新奇。

古怪,使人觉得诧异,稀奇罕见的。

形容罕见而又奇特。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相辅相成:互相不充,互相配合。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3.指导写字师范写---生观察---描红---仿写---对比---评价---重写4检查读书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相机正音一、了解课文大意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二、小结:本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名人哥白尼和沈括的具体事例,告诉人们“问”的重要性,号召人们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三.作业:Δ:ΔΔ:ΔΔΔ:教学反思:六年级语文上册23.学与问(第二课时)授课人: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3课学与问(第一课时)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3课学与问(第一课时)苏教版

《学与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识记、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相辅相成”。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且简单概括文章所举事例。

3.了解并学习说理文的写作特点,梳理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且能概括出文中列举的两个事例。

教学难点:初步领悟说理文的特点,梳理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学与问》,课文预习过了吗?2.预习读书,也是一种学习。

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成果。

(出示词语)谁会读这四个词?不懈探求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相辅相成评价:字音准确、读出词语的节奏3.师:其中有两个词语意思几乎相同,你能找到吗?指名说词语和意思。

这两个词在句子中也可以连用,读读句子。

(出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瞬息万变、日新月异4.词语中还有一个生字笔画较多,出示“懈”(投影)“懈”字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如何写得漂亮?交流,师范写,学生临写5.在这四个词语中,谁找出“相辅相成”这个词所在的段落,读。

“……学习的主人。

”(出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谁能用相辅相成说一说。

(适当拓展和迁移)师:我们要身体健康,什么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把这堂课上好,什么又是相辅相成的?二、文体交流,感知内容1.复习旧知,走进文体。

师:这是一篇说理文,也可以成为一篇小议论文,这类体裁的文章我们并不陌生,我们以前学过哪几篇说理文章呢?交流: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师:说理性的文章总是先提出观点,然后举例证明观点;最后进行结论。

投影表格,师生交流师:《学与问》是不是也按照这样的顺序?观点、论据和结论分别又是什么呢?请同学默读课文,完成学习单。

(完成上面表格)生开始学习。

2.交流文章论点(学情分析:对于论点的定位,学生可能在课文第一段中的两句话中有分歧。

)预设:师:发现了问题。

第23课“学与问”教案

第23课“学与问”教案

第23课“学与问”教案【学习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3课【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3.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增强勤学好问的意识,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搜集名人有关勤学好问的材料。

【教学过程预案】: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学与问,2.齐读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知识从哪里来?二、精读明道理1.课文中那句话直接阐述了这一观点?作者又是怎样来论证这一观点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指名说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两个自然段,思考:每个事例具体讲了什么,你从明白了什么?可以圈圈画画,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同桌交流⑴全班交流第一个事例①教师总结,适时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教师适时介绍:哥白尼: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

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

在几百年前就有这样的发现实在是极为了不起。

②教师出示名人名言⑵教师引读第三自然段:过渡:问是金钥匙,问是铺路石,面对五彩缤纷的新世界,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指名说:总结出示:“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

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

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3 学与问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3 学与问

23《学与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学与问》。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知道了学与问的关系,谁能快速从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言回答?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

两句话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

4、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第二十三课去寻找答案。

相信通过上节课的初读感知,这节课的用心品味,大家一定能更深地认识学与问的关系。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品读第2和第4自然段,感悟人物精神。

为了说清楚勤学好问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板书:哥白尼、沈括1、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第2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完成任务一:课件出示任务一:品读第2和第4自然段,感悟人物精神。

学习策略:(1)边读边想哥白尼、沈括是怎样问、怎样学的,用“——”画出表现人物勤学好问的词句,并把你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2)组内交流。

(3)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准备展示。

2、自主学习学生边默读,边勾画,边体会。

3、展示交流哪个小组愿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交流自己的所得所获。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一号学生读文中句子;二号学生汇报找到的体现勤学好问的词句并谈体会,三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苏教版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8个生字。

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络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先生仰仗课文详细的言语资料,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络在一同的,教育先生发扬勤学好问的肉体,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朗诵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经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亲密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气,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预备:搜集有关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说话导入同窗们,你知道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吗?--知识是学习得来的,也是问来的。

所以有人把知识又叫做〝学问〞。

板书: 18、学与问二、先生自在读课文要求:1、划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迟滞,读流利。

2、用繁复的话,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3、学与问有什么关系?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回答以下效果。

三、反省自学状况:1、反省生字词的掌握状况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词语。

〝鸡缤瞬察菲辅翱翔〞〝绚丽瞬息万变飞翔辅导观察〞〔先生可以依据自己往常的词语积聚状况,将生字组成新的词语或成语跟大家交流。

〕2、指阴暗读课文。

师:化那么短的时间能把课文中的局部段落读迟滞,读流利,是一件不复杂的事,谁来朗诵课文〔自己选择以为读得比拟流利的段〕先生分段朗诵课文,组织评价。

4、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收获。

〔什么是学问?知识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四、精度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指名朗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问〞经常是翻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读句子,交流自己对这个句子的了解。

2、你知道哥白尼吗?〔师简明引见哥白尼〕哥白尼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其最后的原由是什么?师:虽然很多人知道,学问就是学与问,知识不只是学得的,也是问得的。

但在显示生活中。

人们往往较多的注重学,而无视〝问〞。

殊不知〝问〞在知识的取得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
2.出示文章最后两句话,指名读,问:你们读懂了什么?
(要想获取真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勤学好问二者缺一不可。)
3.同学们,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问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正如汉代学者王充所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只要我们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我们就一定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一起再读这句话,为自己加油!
(1)学生自读,指名读,学生更正。
(2)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生生释义。
(3)学生齐读,师指导钢笔字描红。
2.比读书:
(1)课件出示读文的要求。
(2)抽选相关段落,指名读文,学生更正,师生共评。(以学生评价为主)
四、整体感知,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快速浏览全文,思考:
(1)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六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16年12月6日
课题:23学与问
本课初备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汲自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了解全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
1.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说勤奋》和《滴水穿石的启示》,它们都是什么体裁的
文章?(板书:说理文)谁来说说说理文的特点?(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
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2.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学与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4.指导书写。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23 学与问
3.课前质疑归纳: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明确学习任务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四、学生自主共学
五、交流反馈
1.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

六、当堂训练
1.重点指导
笔画易错写"瞬" 形近字易混"辅"
容易读错字音"沈钥缤"
2.学生写字展示评议。

3.听写本课含有生字的词语,鼓励学生自纠后面批。

七、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继续完成习字册。

2.回家作业:自由读课文后完成同步探究1234题。

3.朗读课文若干遍。

教学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作为一篇说理性文章,全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流畅。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大胆交流与探讨。

如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哪些地方?什么样的学习者才能称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我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学问之道的见解。

学问之道既贵问,也贵勤,还贵恒,等等。

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的越多,产生的问题也就越多;问的越多,学到的知识也就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