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花间词审美趣味的贵族化

合集下载

初中议论文作文:论花间词派

初中议论文作文:论花间词派

论花间词派
我沉浸在墨香古卷中,越过千年的距离,拾起那细雨闲花的情趣,我试着穿越明清宏伟的宫殿,十国繁华的街市,穿过一切历史的尘烟,我沉浸在古卷中,忽然一个引人入胜的词牌名,映入眼帘,是我沉思----《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

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

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

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这个词派想比有许多人都读过并仔细研究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讨论吧!
现在一定有许多人想得知这有名的词派花间的得名,那就让我来告诉大家花间的得名:花间派中“花间”两字出自花间词人张泌赵崇祚撰《花间集》“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一句。

纵观花间词派一十八位词人,可以发现他们的作品词风浮艳,多写情爱。

大多数为所谓男词人写女性生
活的“闺情”代言体。

那肯定又有人要张泌赵崇撰的《花间集》是一本怎样的书?《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

本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

花间词派是一个让我感到十分好的词派,并使我“废寝忘食”的词派我推荐你们也去读一下你们一定也会受益匪浅的!。

论花间词与宫体诗审美趣味的趋同性

论花间词与宫体诗审美趣味的趋同性

论花间词与宫体诗审美趣味的趋同性南朝宫体诗玩赏佳丽、流连声色,五代花间词写“谢娘心曲”、“香径春风”,二者内容上相承相因。

宫体诗给人以“轻艳”的印象,花间词“类不出乎绮怨”,在审美趣味上也构成了趋同性。

这种审美趣味上的趋同性主要体现在以艳丽为美,以纤巧为美,以悲怨为美三个方面。

一、以艳丽为美“艳”在内容上的表现,即集中于女性有关的题材,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其艺术风格上的表现,包括语言、色彩、情调上的艳丽化。

刘师培曾说“梁代宫体,别为新变也”[1](P85),“益尚艳辞,以情为里,以物为表”[2](P103),这明确指出了“宫体诗”是一种“新变”的诗体,并强调了它在表现形式上的艳丽。

南朝诗坛上一直存在“新变”的趋势,认为“若无新变,不能代雄”[3](P889)。

为此,南朝诗人着力在形式技巧上开拓创新,永明体就是这种追求的产物。

永明体声律和谐、辞藻华美、意象绮靡的特点也影响了宫体诗,因此,《梁书-庾肩吾传》说:“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沈约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指萧纲立为太子)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复逾于往时。

”[4](P690)“丽”的本意是指对偶。

《周礼-夏官-校人》中有“丽马一圉。

八丽一师”之说,郑玄注“丽,耦也”[5](P860)。

后又有华美之意。

在文学上最初用于概括辞赋特点的有:“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6](P49)这里的“丽”就是指描写物象和文辞的华美。

“靡”常与“丽”、“绮”等组合,陆机《文赋》中有“诗缘情而绮靡”,李善注云:“绮靡,精妙之言”[7](P241)。

也就是《文赋》后文所言:“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

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因此,“弥尚丽靡”说的就是宫体诗设色的鲜艳和物象的华美。

宫体诗中不仅有直接表现颜色的黄、青、红、翠、绿、白、苍、朱、紫等语词,还有以丹、碧、粉、黛、金、银、玉、素、铅等“物”借指的颜色,描绘人物与着色环境,如,“瑶台函碧雾,琼幕生紫烟。

【独家】浅析花间词的发展特征

【独家】浅析花间词的发展特征

浅析花间词的发展特征1引言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花间词的研究著述良多,其中加拿大华裔学者叶嘉莹女士的研究尤为独树一帜。

作为我国继王国维之后的又一位兼具中西方文论修养,并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著名学者,叶嘉莹凭借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修养和对西方文学理论的熟练掌握,将西方文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当中,既避免了西方文论在理论上有时过求苛细的弊病,也保留并发扬了中国传统文论对诗词的深切体悟,其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学界有着较大的影响,为古典诗词的研究提供了新颖独特的路径。

叶嘉莹运用女性主义对花间词的解读主要体现在词学中之困惑与<花间>词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文中。

叶嘉莹指出:“一般说来,无论中西的历史文化,在过去都曾被控制在男性中心的意识之下,因此当女性意识觉醒以来,遂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就对世界上各种社会经验及文化传统都造成了强烈的震撼。

我个人作为一个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工作者,遂在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光照中,对于中国小词中之女性特质,以及此种特质在词学中所引起的许多困惑的问题,也有了一些新的体认和想法。

2花间词中的女性形象中国传统的文评家习惯于将诗词中所有关于女性的叙写棍为一谈,但事实上这些不同的文类中,虽然都有美女与爱情的叙写但他们的美学特质却有着极大的差别。

叶嘉莹借鉴了西方女性主义文论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探讨和论述,分析了花间词中的女性叙写与词的美学特质之形成的关系。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李妊丽·费德勒(Leslie Fie第一部分是“传统妇女形象”,在这一部分中,佛格森将女性分为五种类型:妻子、母亲、偶像、性对象、没有男人的女性。

这五种类型都是作为男性的配属而出现的,是早期文学作品中固定的类型。

第二部分是“转型中的女性”,这一类女性形象在努力摆脱旧有类型的限制,试图表现真正的女性的自我,写出女性的真实体验,女性意识开始觉醒。

第三部分提出了女性的“自我形象”,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有不少女性的日记和书信曾经被发现和整理出来,只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以《花间集》为例浅谈“花间”一词意旨

以《花间集》为例浅谈“花间”一词意旨

以《花问集》为倒浅谈“花问”一词意旨李志明江苏大学文学院摘要:《花间集》是唐末五代时由赵崇祚编纂、欧阳炯命名的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关于《花间集》何以以“花间”命名的问题,前人已多有论述。

对此,本文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花间”一词的寓意。

“花间”一词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指歌辞生成的空间,二指歌辞摹写的对象,三指歌辞创作的风格。

同时,欧阳炯以“花间”命名,正体现其推崇花间词、崇雅黜俗的雅化思想。

关键词:《花间集》欧阳炯命名意旨雅化《文心雕龙•时序》云院野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 时序。

”™任何作家(诗人)都不可能是生活在社会和社 会关系之外的孤立个体。

他们对生活的审美感受、审 美体验、审美判断和评价以及运用文字语言所反映生 活的技巧、风格,都受到时代精神、社会意识、公共心 理、民族特性、阶级意识等因素的影响[2]。

唐末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混乱的时期,一方面社会政治紊乱,朝代更迭频繁,大一统的盛世局面已经一去不返;另一方面,紊乱的社会政治使得儒家道统赋予文人士大 夫兼济天下、匡扶朝政的人生理想逐步走向幻灭,文 人士大夫由是日益沉溺于声色犬马、醉生梦死的享乐 生活。

此外,文人审美趣味的日趋内转和精致化、南方 偏安各国城市经济的畸形繁荣以及少数民族“胡乐”与传统民间“清乐”的进一步融合形成“燕乐”等各方 面条件的满足,风格艳丽的花间词由此得到其生发的 土壤,《花间集》也由此得以编纂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花间集》作为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其因何故命名为“花间”呢?《花间集序》云院野昔郢 人有歌《阳春》者,号为绝唱,乃名之为《花间集》。

冶[3]此 处《花间集》的命名者欧阳炯表述并不甚明朗,且因 《花间集序》本身存在个别语句的遗漏亡佚,关于《花 间集》的命名问题更因此引起世人的广泛探讨。

例如 施蛰存在其《历代词选集叙录•花间集》中认为自古以 来都有以花喻诗的传统,“花间集”即“诗集”;王小盾 在其《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中认为《花间集》具有与《尊前集》相对的性质,“花间”对应“尊前”,表 明用以酒宴歌唱的意思;萧鹏在《群体的选择:唐宋人 词选与词人群通论》中认为“花间”之“花”乃是《花间 集》的产地成都“锦城”的转称,或者说是“歌妓”的意 思,因为歌妓也素称“烟花”;王水照在《半肖居笔记•花间集命名之由》中认为“花间”一词就如同其字面含 义,“花丛”之谓也。

论南朝女性题材辞赋的贵族化郭建勋

论南朝女性题材辞赋的贵族化郭建勋

论南朝女性题材辞赋的贵族化郭建勋论南朝女性题材辞赋的贵族化 / 郭建勋2012年1月19日出处:赋帝司马呈祥潘氏审辑作者:郭建勋摘要:南朝辞赋中的女性题材包括四类,即具有象喻意义的神女、与帝王贵族有密切联系的美女、一般的平民女性和凝情待价的妓女,而尤以第二类为主。

这些赋作从内容到形式风格,无不表现出浓重的贵族化特征。

作品中的女性只是贵族文人赏玩与观照的类型化对象,缺乏个性和情感。

艺术上则表现为句式灵活、声韵流转、结构精巧,具有精致纤丽的风格。

关键词:南朝辞赋女性题材贵族化(一)随着南朝社会风气、文人心态和审美情趣的变化,辞赋在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也呈现出新的面貌,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女性题材得到赋家的普遍关注,描写、表现女性的辞赋作品在数量上急剧增加,在风格上与此前的同类赋作大异其趣。

此前两汉魏晋时期的“神女—美女”系列辞赋,都非实写,而具有象征隐喻的特性。

有的象征放纵的、带有原罪色彩的情欲,如司马相如《美人赋》中的“西土美女”、王粲《神女赋》中的“夭丽神人”等;有的则象征至善至美的理想或带有形上色彩的“道”(终极真理或理想境界),如曹植《洛神赋》、阮籍《清思赋》等篇中的神女即是。

①值得指出的是,魏晋而后,随着古典理性主义的消歇和世俗享受的被肯定,情欲不再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罪恶,因而借“神女”象征情欲、以证明男性理性价值的辞赋极为少见。

两汉魏晋“神女—美女”系列辞赋影响于后世的,主要是以神女象征理想的一类,而南朝辞赋中最能体现对此传统承续的作品,则是江淹的《水上神女赋》和谢灵运的《江妃赋》。

两赋均深受《洛神赋》的启发和影响,篇中的女性水神都是一种虚拟的人生理想境界,她们是美好的,但同时又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作为一个被动者,叙述者始终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对于神女的欺骗与抛弃,惟有惆怅和黯然神伤。

显然它们与汉魏“神女”系列辞赋是一脉相承的。

江淹在僻居吴兴期间,还创作了《倡妇自悲赋》和《丽色赋》两篇作品。

花间词的审美情趣

花间词的审美情趣

来的绮丽幽 怨怨之 美, 事艳情俗之风 , 清新雅 致之韵 为婉约词的繁 荣发展奠定 了良好 的基础 。
关键词 : 花间词 ; 西蜀; 审美情趣
中 图分 类号 : G 7 1 2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0 6 0 1 f 2 0 1 5 ) 0 3 — 0 1 2 7 — 0 2
花 间词 的审美情趣
刘 丽 萍
( 牡 丹江 市卫 生 学校 , 黑龙 江 牡丹 江 1 5 7 0 0 0 )
摘 要: “ 花间词” 作为一种诗歌 体裁在 晚唐极 为盛行 , 由于晚唐 五代的 颓丧和动 荡 , 整 个文化形 态发 生 了转变 , 也促 使 词人的思 想意识 、 精神 心境发生 了变化 , “ 儿女情 多, 风云气 少” 的花 渐间词是 这一变化的明显标志。词 中所表 现 出
Ab s t r a c t : ’ ’ F l o we r o f t h e wo r d ”p o e t r y a s a g e n r e i s e x t r e me l y p o p u l a r i n t h e l a t e T a n g Dy n st a y , F i v e Dy n a s t i e s d u e t o t h e l a t e T ng a Dy n st a y T u i s ng a nd a t u r mo i l , he t w h o l e c u l t u r e h s a c h ng a e d s h a p e , b u t a l s o t o t h e wo r d i d e o l o g y , t h e r e i s a c h a n g e o f h e a r t , ”S o n s a n d d a u g h t e r s f o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 F e n yu g n - l e s s” a mo n g he t l f o we s r g r a d u a l l y c ha ng e t h i s wo r d i s c l e rl a y ma r k e d.

《花间集》风格论-2019年精选文档

《花间集》风格论-2019年精选文档

《花间集》风格论唐末政治黑暗,文人们自知仕途无望,逐渐从功名场上退去,醉心于花前月下的生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学作品的主题从军国大事转向了个人享乐。

词这种音乐性、娱乐性的文体创作,因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花间词以温庭筠和韦庄的风格为主。

但同时,由于词家的个人经历和性情不同,《花间集》也出现了不少特别的声音。

一、女性情思的细腻幽微温庭筠的词辞藻绚丽,意象堆叠,擅长精细地描写女性妆饰、起居环境。

读他的词,总能感到一种精致的雕工、细腻的描摹。

读者在他创设的唯美词境中,拥有绚烂感官刺激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也是对幽深隐微感情的体认。

耳熟能详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就从女性的闺房、衣着打扮入手,色彩浓重,香艳扑鼻。

细细回味,更能从客观的勾画中看到女性慵懒惆怅、美而无人欣赏,又希望通过容貌的修饰来达到自我认同的心理变化。

温庭筠的一组《菩萨蛮》大抵都是这样。

叶嘉莹先生曾经指出,这样的客观描绘,其实渗透着时代的感伤。

而这种着重描写闺中情思,以女性为主人公的风格,也深深影响了花间词人。

大家不遗余力地用精美的词汇、华丽的语言表达细腻的情感。

如薛蕴的《相见欢》:“罗襦绣袂香红,画堂中。

细草平沙番马,小屏风。

卷罗幕,凭妆阁,思无穷。

暮雨轻烟,魂断隔帘栊。

”刻画女子心态,用词香软,格调感伤。

但薛词整体上已经不像温词那样浓艳了。

此外牛峤、毛文锡、和凝等人也都是温派风格。

欧阳炯则将这种风格推到了极致,艳词甚至流于浅陋俗糜。

此派创作错彩金镂,美艳绝伦。

宋初的文人,也多以这种风格为主。

一直到了北宋中期,晏几道还热衷此道。

二、直抒胸臆的清疏明朗韦庄的风格则与温庭筠形成了鲜明对比。

王国维说温词是“画屏金鹧鸪”{1},韦庄是“弦上黄莺语”{2}。

周济也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

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

”{3}温词隐而密,韦词显而疏,形成了花间派的两大主流词风。

“花间派”词的代表人物及其创作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花间派”词的代表人物及其创作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花间派”词的代表人物‎及其创作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摘要:“花间派”词作为早期的‎一种词,其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在选取并简评‎其两位代表人‎物——温庭筠和韦庄‎的代表词作之‎后,对花间词的创‎作风格进行探‎讨并简述这种‎创作风格对宋‎词尤其是婉约‎词的影响。

关键词:花间派温庭筠韦庄宋词婉约词一、“花间派”词与《花间集》词体在盛唐时‎期孕育于民间‎,中唐时己有一‎些文人开始从‎事词的创作,至晚唐五代,词体已渐趋成‎熟,出现了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收录了晚唐五‎代时期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诗歌曲子词。

其中收得最多‎的是温庭筠、共六十六首,另外,孙光宪共六十‎一首、顾敻共五十五‎首、韦庄共四十七‎首。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因其来源《花间集》而得名。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谈到:“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花间词大多是‎伤春悲秋、离情别绪写的‎。

这一景象出现‎于晚唐五代, 原因虽较为复‎杂,但自有其必然‎性、合理性。

从客观角度看‎,同任何文学流‎派的兴起一样‎,花间词的出现‎,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

中唐以后政治‎腐朽、社会衰败,广大文人志士‎面对纷乱世事‎,无奈至极,转而需要消遣‎性、情绪化、日常性的软性‎文学来回避生‎活中的苦难,在诗词的表达‎中求得慰藉和‎平衡。

加之中唐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步‎扩大,追求世俗享乐‎的意识迅速膨‎胀。

曲子词的兴盛‎正是迎合了这‎样的需要,通过婉约细腻‎的词作吟唱情‎思和爱意。

也正在这一时‎期,特别是五代, 儒家思想的统‎治明显削弱, 封建礼教观念‎相当淡薄, 在婚姻爱情方‎面的思想解放‎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中唐以来,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渐多,及至晚唐李商‎隐等人,描写真挚的闺‎情、捕捉细腻的心‎绪,代表了唐代爱‎情诗歌的最高‎成就。

但是近体诗发‎展至此,在言情表达方‎面开始显露出‎力不从心。

它严整的形态‎,难以表达波澜‎起伏的内心情‎感,但是这种新的‎情感心境、审美情趣一旦‎兴起,就必定要寻找‎到一种能够避‎免形式束缚,更加自由地传‎达心曲的文学‎载体。

花间词中的“男子作闺音”现象

花间词中的“男子作闺音”现象

浅析花间词中的“男子作闺音”现象摘要:本文将从文学传统、词体特征、花间词中大胆的爱情意识表现及男子自我意识的衰退等方面对“男子作闺音”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男子闺音文学爱情“男子而作闺音”,出自清代学者田同之《西圃词说·诗词之辨》[1],用来概括男性文人代女性设辞,假托女性的身份、口吻,进行文学创作的现象。

花间词出现在晚唐五代,花间词人都是男性,他们所著的词都是以女性的口吻来表现女性婚姻生活或对爱情的渴望或思念丈夫的心情等,男子演绎女声词境成为主流。

一、“男子作闺音”的文学传统什么是“男子作闺音”,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宗教中的女巫装扮成男女诸神,在神秘的气氛中进行歌舞剧式的代言和表演[2]。

而中国文学早在《诗经》、楚辞时期就已有了性别意识,其中不少篇什咏赞了女性美,如诗经国风中的《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到了东汉,更出现了男性诗人以女子自述的口吻进行写作的现象,体现出一种不自觉的“性别越界”趋势。

从文论的角度来说,注意到这一现象是在六朝。

徐陵在宫体诗集《玉台新咏》的序文中[3],通过虚构一位姿容美丽、富于才情的佳人形象阐述了选诗标准。

“其中有佳人焉……弟兄协律,生小学歌;少长河阳,由来能舞。

……加以天时开朗,逸思雕华,妙解文章,尤工诗赋。

琉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清文满箧,非惟芍药之花;新制连篇,宁止葡萄之树?九日登高,时有缘情之作;万年公主,非无累德之辞。

其佳丽也如彼,其才情也如此。

……选录艳歌,凡为十卷。

”在他看来,宫体诗就是歌咏爱情与描写女性生活的诗作。

到了晚唐五代兴起的花间词承继了宫体诗“男子而作闺音”的审美趣味和写作方式。

二、“男子作闺音”是词体“应歌而制”的要求“应歌而制”的特定要求,也是造成男子作闺音的一个主要原因。

词的全称是“曲子词”,它是配合音乐(曲子)而歌唱的新体歌辞。

文人词最早是在贵族的酒筵歌席上创作演唱的,先由文人根据曲调作词,然后交付乐工歌妓伴奏演唱。

花间词风格新论

花间词风格新论
: “
是 有很 大 区
也 有 明确 以

风格

,

论 花 间 词的


王 国维 <人 间 词 话 》 说
冯 正 中词
: “
,
不 失 五 代风
,


,

,

五 代风 格
,
实 指花 间 风 格
,

赵 尊 岳 < 填 词 丛 话 》 卷二 谓

词 与文 章
历代 各有

其 风格
唐 人 蕃艳
十 国沿而 袭 之
大略 有 四

:
浑然 天 成
如美 人 临妆
,
,
却扇 一 顾
: “
花 间 诸 人是 也
,


这 里所 说 的




即 指花 间
风格
别的

辛弃疾 的 《河续 神 》词 自注
女诫 词
,
” 效 花间 体
,
此 处的
花 间体 ” 则 谓 仿 效
< 花 间 集 》中 的某一 作 品

虽 涉 及到风 格 问题
但与 作 为 花 间 风 格 的 ’ , 艺间体 t
,
:
唐 末到 五 代 的 词 人统称 花 间 派
` ’
在 《词 的启源

》 中也 说温 庭绮 的

,
实 开 了 花 间 的一 派




自此 以 后
花间派


花 间词 派
的 概 念遂在人
们 心 目 中扎 下 根来 花间 派

花间词与宫廷生活的关系

花间词与宫廷生活的关系

花间词与宫廷生活的关系1. 引言1.1 概述花间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宫廷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既是宫廷文化的产物,同时也通过宫廷中的歌咏活动和创作传承得以繁荣发展。

本文将探讨花间词与宫廷生活之间的历史背景、关联性以及相互影响的方式。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是引言,介绍文章主题和结构。

接着,通过对宫廷文化和花间词产生流行背景的考察,探讨二者之间的历史连接。

然后,我们将聚焦于宫廷中的花间词歌咏活动,包括皇帝和贵妃们对花间词的欣赏和追求,以及在宫廷中如何进行花间词的创作和传承。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花间词主题与宫廷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情感描绘和仪式礼节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整个文章,并强调花间词在宫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对宫廷文化的影响和传承,以及其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揭示花间词与宫廷生活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二者相互影响的方式。

通过深入研究花间词和宫廷文化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互动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花间词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对宫廷生活和文化传承所做出的贡献。

此外,通过对当代价值和意义的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到花间词这一传统形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艺术魅力。

2. 花间词与宫廷生活的历史背景:2.1 宫廷文化的兴盛与发展:在中国古代,宫廷文化一直是社会中极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统治者的府邸,宫廷承载着帝王荣耀和权威的象征,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相互交织和展示的场所。

自汉代开始,宫廷制度不断完善,并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庞大的官僚体系。

由于国家集中了大量资源和权力,皇帝不仅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也是文化艺术领域的主导者。

因此,宫廷成为了文人雅士追求荣誉和表现才华的重要舞台。

2.2 花间词的产生和流行背景:花间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体裁,起源于唐朝晚期,兴盛于宋代。

花间词以描写男女之情、美丽风景和欢乐心情为主题,在形式上较为简洁优美,并注重音韵、押韵。

论花间词的人性凸显

论花间词的人性凸显

论花间词的人性凸显花间词得名于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

词集共收录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

内容多写风花雪月,好以女子口吻抒发感情,风格香靡,故后世称之为“花间派”。

长期以来,人们对花间词评价很低,甚至给予了不公平的指责。

斥之为继承齐梁“宫体”,随附里巷“娼风”,“言之不文”,“秀而不实”,“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是统治阶级享乐生活颓废心态的反映,更是其醉生梦死的人生态度的体现,被认为是中国词学发展史上的一股浊流。

花间词被贬至此种地步,实为大不幸。

作为晚唐五代词坛的产物,花间词是彼时词人心灵的映证,是动乱时代文人心态的折射,也是当时整个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的载体。

它浓郁的浪漫色彩和唯美情调以及独特的美学特质,都曾对后世文人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笔者拙文并非为花间词正名,也并非详尽解析花间词,只是就花间词的人性凸显这一小方面提一些粗浅看法。

一、表达了对爱恋的强烈渴望“爱情,尤其是在封建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撤退到近体诗,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

”[1]钱钟书以学者的幽默指出了爱情是词的题材专宠。

花间词有相当多篇幅描写了男女恋情。

如“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这是一首少女渴望爱情的自白词,侧重刻画心理,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天真烂漫,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热烈追求爱情的栩栩如生的少女形象;“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

骑象背人先过水”(李《南乡子》)。

写一对恋人相见的动人情景,把女子的聪明伶俐和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描绘的生动如画。

这类女性,皆为未婚女子,性格泼辣,要求婚姻自主,蔑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戒律,表现了肯定自我,争取“自由”的叛逆精神。

花间词向我们展示了青年男女对异性爱情萌动的天性,也勇敢地肯定了男女之间相互需要的自然关系,并成功地描写了各种微妙复杂的爱情心理:有的直率热烈,如“画舸亭桡,槿花篱外竹横桥。

从花间词看温韦相异之处

从花间词看温韦相异之处

从花间词看温韦相异之处摘要:温韦是花间词派的的代表人物,这一词派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但是温韦词风却不尽相同,不同之处不仅仅只在意境,词中包含的其他情感更是不同。

关键词:《花间集》花间派温庭筠韦庄词风相异引言盛唐有李杜,中唐有元白,晚唐有温韦,他们之所以并称是因为创作风格上有相似之处,晚唐的温韦他们不但在创作内容上相似,词作主题上也不外乎是相思离愁,痴男怨女,他们还都是《花间集》的代表词人。

《花间集》是由后蜀赵崇祚辑录的一部词集,《花间集》得名于集中作品内容多写上层贵妇美人日常生活和装饰容貌,女人素以花比,写女人之媚的词集故称“花间”。

这些词作都是文人贵族为歌台舞榭享乐生活需要而写。

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眉眼传情,当筵唱歌,辞藻极尽软媚香艳之能事。

但温韦在花间集中的作品不单单是表面看起来的软香温玉,在词中包含了作者更深的情感。

1一、温韦(一)温韦“温韦”是晚唐时期文学家温庭筠、韦庄的并称。

在词的发展史上,温庭筠和韦庄都有很高的地位。

他们大量填词,依此成为文人词的奠基者;同时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

花间派多写闺阁生活、女子相思,以香艳缠绵、简练典雅为特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作为同一流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所以“温韦”并称。

“诗言志①,词咏情”诗与词的功能区别,在温庭筠与韦庄的花间词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证明。

不同于他们词作的绮丽柔婉,他们的诗作仿佛是那个历史时代的悲音。

唐末战乱频仍,中原板荡,人民流离失所,这些征兆或事实俱反映到他们的诗作中,再加上个人的怀才不遇、漂泊如萍,更使他们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定感及伤感情绪,因此诗歌中怀古实为伤今,悼人实为伤己。

(二)温韦花间词风1、温庭筠所作词多为应歌之需,所以笔下多与女子有关:庭园楼阁、服饰陈设、姿容身影;感情则以相思离别为多:既有贵妇、商妇、妓女的离愁别恨,也有征人思妇的忆念、悲欢。

花间词新解

花间词新解

花间词新解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

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等。

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

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了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花间词和花间词派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印象不好,这是因为人们在看待花间词时,多是以词发展的高峰苏、辛词为标杆来评判的。

《花间集》对民间曲子词过渡到文人词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花间词”既有文人“长短句之诗”的文学性,又兼具民间曲子词的娱乐性。

我们重新解读花间词,是从文学的动态视野来观察花间词,给予合理的评价。

任何文体的发展都经过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处在词体发展的初始阶段的花间词自然比起处于词发展高峰的宋词要显得稚嫩,在词体的丰富性和题材的丰富性方面都显得不足,在表现手法方面也还不够丰富。

如果要将温庭筠的作品与苏轼、辛弃疾的作品一比高低,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他们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苏、辛的豪放是对婉约的超越,但婉约却是词的大宗。

花间词作为婉约词的源头,其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再看看常被人所诟病的花间词的“艳”。

如何看待这种“艳”的特征呢?所谓“艳”实际是指一种女性化的美感,是由词多写女性生活和女性之美而带来的审美新感受。

而唐宋词中最突出也是最集中的意象就是女性形象。

这一美学特征正是从《花间集》而来的。

实际上,在《花间集》的影响下,“词为艳科”已成为指导两宋词人创作的主导思想。

而这一点正改变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严肃面目,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个人的感情世界,从而才能使中国古典诗歌能够在唐诗繁荣之后再一次创造新的高峰。

花间词奠定词的基本性质,影响深远。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花间词就没有后来的晏几道、欧阳修、柳永、秦观、李清照、苏轼、辛弃疾。

魄力与魅力——刘琼《花间词外》的文化选择与审美旨趣

魄力与魅力——刘琼《花间词外》的文化选择与审美旨趣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文化散文已历经30载,其辉煌壮丽自不必说,但有两大局限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在文化选择上多有误区,特别是受制于古今中外价值差异所导致的盲目与错误;二是在审美旨趣上存在的区隔,形成的情感虚假、外在化写作倾向。

刘琼《花间词外》显出与众不同的魄力与魅力,在文化散文创作上有明显的推进作用。

一、浸润于心的草木情怀许多文化散文特别是大历史文化散文很不可爱,其弊病在于堆积、展示甚至炫耀“知识”。

由于“知识”之于作者的外在化特点,散文显得很“隔”,缺乏真情实感,也没有多少真知灼见,有时还会出现各种硬伤。

刘琼散文视野开阔、涉及面广泛,有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但主要与自己的专业有关,特别是立足于“花间词”外,以发自内心的草木情怀进行书写,一扫文化散文特别是大历史文化散文的积习弊端。

在刘琼散文中,繁复的知识也纷至沓来,这包括音乐、戏曲、书画、饮食、服饰、文论等各个方面,特别是以词为重中之重。

以花间词为例,整本《花间词外》其实主要是写花间词的,如将之视为花间词的经典读本也不为过。

不过,最有意思和价值的是,刘琼对以“花”为代表的草木有一种情怀,那种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对生命的感知与吟唱。

散文集共分十二个部分,它分别写了兰花、梅花、荠菜花、海棠花、石榴花、芙蓉花、槐花、桂花、菊花、水仙花等,而除了这些,文中又有各式各样的别的花,可谓是关于“花”的总集。

比如,在《七月芙蓉生翠水》中,在写芙蓉花的同时,又写到荷花与莲花。

与许多散文不同,刘琼没停留在一般性地介绍花间词,而是通过喜欢特别是内心感受进入花的丰富复杂世界,尤其注意对花进行细分,让人耳目一新。

作者说:“至少我,对于荷花的喜爱,主要来自莲子,藕还在其次。

莲有诸般好处。

不记得采莲是否用来怀人,但莲子鲜甜,喜食莲子确实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作者还说:“荷花与莲花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睡莲科。

荷花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孕育和衍生了许多品种。

如果硬要强调差别,莲叶要比荷叶更加阔大,荷花要比莲花更加出挑。

论花间词的人性凸显

论花间词的人性凸显

论花间词的人性凸显花间词得名于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

词集共收录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

内容多写风花雪月,好以女子口吻抒发感情,风格香靡,故后世称之为“花间派”。

长期以来,人们对花间词评价很低,甚至给予了不公平的指责。

斥之为继承齐梁“宫体”,随附里巷“娼风”,“言之不文”,“秀而不实”,“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是统治阶级享乐生活颓废心态的反映,更是其醉生梦死的人生态度的体现,被认为是中国词学发展史上的一股浊流。

花间词被贬至此种地步,实为大不幸。

作为晚唐五代词坛的产物,花间词是彼时词人心灵的映证,是动乱时代文人心态的折射,也是当时整个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的载体。

它浓郁的浪漫色彩和唯美情调以及独特的美学特质,都曾对后世文人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笔者拙文并非为花间词正名,也并非详尽解析花间词,只是就花间词的人性凸显这一小方面提一些粗浅看法。

一、表达了对爱恋的强烈渴望“爱情,尤其是在封建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撤退到近体诗,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

”[1]钱钟书以学者的幽默指出了爱情是词的题材专宠。

花间词有相当多篇幅描写了男女恋情。

如“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这是一首少女渴望爱情的自白词,侧重刻画心理,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天真烂漫,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热烈追求爱情的栩栩如生的少女形象;“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

骑象背人先过水”(李��《南乡子》)。

写一对恋人相见的动人情景,把女子的聪明伶俐和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描绘的生动如画。

这类女性,皆为未婚女子,性格泼辣,要求婚姻自主,蔑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戒律,表现了肯定自我,争取“自由”的叛逆精神。

花间词向我们展示了青年男女对异性爱情萌动的天性,也勇敢地肯定了男女之间相互需要的自然关系,并成功地描写了各种微妙复杂的爱情心理:有的直率热烈,如“画舸亭桡,槿花篱外竹横桥。

论花间词派与婉约派的异同

论花间词派与婉约派的异同

论花间词派与婉约派的异同论花间词派与婉约派的异同“花间词派”之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

《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18家共500首词。

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而“婉约派”继承了晚唐五代“花间派”词风,是花间派的发展。

虽然婉约派是由花间派发展而来,但两派之间终究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首先,从发展的背景角度来看。

晚唐时局动荡不安,五代西蜀,君臣醉生梦死,沉醉于身心的放纵与享乐。

政治的颓败使文人士大夫产生了深刻的心理危机,为了寻求新的心理平衡,他们将人生追求由外部的政治社会转向自我内心。

把审美情趣转向歌舞宴乐,以细腻的笔调,浓重的色彩来描写内心体验,官能感受。

而李商隐李杜等人的诗歌,写身边事抒发内心感情,显示出婉约词的风格。

婉约派是在花间派之后,北宋词家延续花间词宛转柔美之风,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

故明人提出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词派的词风。

其次,从题材和内容上来说。

花间派和婉约派内容大多描写男女相恋,悲欢离恨,离愁别绪等儿女风情。

但花间派在描写这方面内容也是多角度的。

例如写江南风物、劳动生活的欧阳炯《南乡子》:“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

”写边塞、征战内容的毛文锡的《甘州遍》:“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

铁衣冷,战马血沾蹄。

破蕃奚,凤凰诏下,步步蹑丹梯。

”还有一些咏物写景的,如孙光宪《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

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

听织,声促,轧轧鸣声穿屋。

”也有一些咏史怀古,抒沧桑之感、寄亡国之痛的词,以古讽今,感慨深沉,寓意隽永,发人深省。

而婉约派的词在内容上扩大了范围,出现了吟咏自然风光,表现个人感悟经历的作品。

例如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抒写了他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一片真情。

温庭筠“花间”词的性别审美

温庭筠“花间”词的性别审美

温庭筠“花间”词的性别审美
王小荣;孙素梅
【期刊名称】《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6)003
【摘要】晚唐诗人温庭筠被誉为“花间鼻祖”,其“花间”词的艺术创作在文学
史上取得了重要的艺术成就。

从性别审美的维度探究温庭筠“花间”词的艺术创作,不仅探析温庭筠“花间”词女性的审美特征,并且揭示影响晚唐女性生存状况的文化因素,以及“花间”词女性的社会身份地位,而且进一步地分析温庭筠“男子作闺音”即以男儿身写女儿情的文化性别观,从而拓展“花间”词的审美视野。

从性别审美的维度展开研究,以期为“花间鼻祖”温庭筠传统的诗歌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切入点,为反思与重估古典诗歌研究提供一种契机。

【总页数】7页(P27-33)
【作者】王小荣;孙素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52
【相关文献】
1.温庭筠“花间”词的性别审美
2.从温词的《花间》少女到柳词的《乐章》少妇——温庭筠与柳永艳情词风格之比较
3.论温庭筠词的双性之美——兼论《花间词》
的美学特质4.\"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艳词及其成因分析5.“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艳词及其成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花间词因描写温香软玉的绮靡艳情风格历来为人们所诟病,然而从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审美习尚来看,花间词唯美的艺术追求,正是当时以文士为代表的贵族精英阶层出于物质和精神双重需要的娱情享受。

从温庭筠所作之词纵观整个花间词,不论是从意象的选择,还是到主题的取向和情趣的彰显上看,这种生动地描摹美态、刻划艳思的独特审美体验都流露着浓郁的贵族化意蕴,引领着唐末五代那个特殊时代的审美潮流。

关键词:花间词;温庭筠;审美情趣;贵族化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词须宛转绵丽,浅丽儇俏,挟春花烟月于闺?誓谧嘀?。

”这是对花间词的恰当定性。

细品花间词,会发现词中洋溢着一股浓郁的香艳味,词中的景物是幽细柔婉的,女性是秀丽含颦的,心绪是缠绵悱恻的。

从字面到构图、色彩、声律、氛围、情调等等,无不力求精美奢华。

花间词由此成为中国韵文中最为漂亮、最为华贵、最为悦耳的“美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公卿士夫、文人举子浓厚的贵族化审美情趣,浪漫旖旎,成为其编织的玫瑰色的一帘幽梦。

花间词人以其绝世的才情和高雅的修养,配合燕乐倚声填词,借着舞姬歌伶将这种新奇的、充满了贵族化的审美情趣迅速地洒满人间,引领一个时代的审美潮流。

这种审美情趣的引领者便是有着“花间鼻祖”之称的温庭筠。

下面就以温庭筠词为例,浅析花间词审美趣味中所流露出的贵族化特点。

一、温词创作背景温庭筠(812?―866),字飞卿,太原祁人。

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裔孙。

然家道中落,仕途不畅,做过县尉、幕僚等职事,官终国子助教。

他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大唐的日暮黄昏,时代精神和审美习尚正发生着巨大变革。

自中唐所谓“元和中兴”消失之后,时代精神已由外向渐转为内向,由雄豪奔放渐转向沉潜幽微,由乐观昂扬渐变而为感伤乃至悲伤;一代作家的审美情趣也由政坛风云、疆场厮杀转向酒边花前、庭院闺房,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转向烟柳画桥、小溪秋月,由“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功名追求转向“春梦正关情”的男女柔情。

到了唐末,更是干戈四起,乱象纷生,唐王朝跌入动荡分裂的黑暗深渊。

文人学士、诗人词客苟全性命于乱世,无路进取功名,无力救国回天,除少数人还在那里徒然无功地激昂呼喊外,大多遁入朱楼画阁之中,沉醉于声色,应歌徵辞,以求得心灵的慰藉与解脱。

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文学的题材多是艳情绮思、意境多深微幽细,格调多悱恻缠绵,缛丽婉约。

而新兴的曲子词,本来就是以冶荡轻靡的燕乐曲调来配合句式长短错落曲折歌辞的,便与此种题材、风格和审美时尚不谋而合了。

在这种环境下,温庭筠注定在官场不能得意,但出生名门的他,身负惊艳才情和深厚的文化修养,既然不能施展政治抱负,便将全部的情感赋予心中的唯美追求,津津乐道于“男子作闺音”。

他的才情和出身,让他得以常年流连于秦楼楚馆和贵族的酒筵歌席之中,大量地“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使其主题、风格、语言乃至声腔都服从于女性歌唱的需要,然后交付乐工歌妓们伴奏歌唱,达到娱宾遣兴的效果。

《花间集》选温词66首,其中61首描写的是女性。

这些女性人物,从其身份看,绝大多数是红粉佳人、青楼歌女、富家闺秀,只有个别是平民阶层的征夫之思妇、乡村之少女。

优雅婀娜的举止、顾盼多情的眼神,美妙轻柔的歌喉,机敏博雅的谈吐,时髦华美的妆束,使得这些如花美人散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成为温庭筠词作中当仁不让的抒情主人公。

同时,那些演唱温词的乐工歌妓也大多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

《北里志?序》说:“其中诸妓,多能谈吐,颇有知书言语者,自公卿以降,皆以表德呼之。

其分别品流,衡尺人物,应对非次,良不可及。

”这些都集中体现出词人审美趣味的贵族化特点。

二、温词审美趣味的贵族化体现(一)意象选择温词诞生于女性化的环境中,在贵族的“文艺派对”和酒宴歌席上创作演唱。

花间月下,轻歌曼舞,献筹交错,其乐融融。

这一创作环境和背景都使得温词散发出馥郁的女性气息,其审美情趣中蕴含着浓厚的贵族化意味。

这一点,可以从他对意象的独特选择上得到验证。

在这66首词中,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选择的意象分成几类:女性体态情貌,器物装饰,空间场景。

温词中刻画女性形象的“美”主要体现在容貌和肢体上,选择了一些重要部分作为意象入词,进行了大量的刻画。

如仅写女子的眉就有“眉黛”、“眉翠薄”、“黛眉”、“柳如眉”、“愁眉”等;写鬓发有“鬓云”、“蝉鬓”、“双鬓”等;写脸又有“笑靥”、“金靥脸”、“花靥”、“红粉面”等;她们的腰是“柳腰”,腕是“玉腕”,胸是“雪胸”,她们有着“玉容”、“仙容”,是“玉人”、“人似玉”,像美玉砌成一样光泽温润,晶莹剔透。

选择女性的眉睫、鬓发、脸蛋、酥胸、细腰、皓腕这些标志性的特征来刻画,可谓是精挑细选,极尽雕镂之心思,这样写出来的美人是富艳柔丽、妖冶妩媚的,没有莺歌燕舞的豪奢生活体验和高贵文雅的气质修养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这种审美视角饱含着词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贵族化情趣追求。

除此之外,温词还集中而精细地刻画了众多与女性生活相关的器物装饰意象,与女性体态情貌意象一起,共同构成了绮靡侬媚的情爱氛围。

词中女性的头饰可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如“玉钗”、“翠钗”、“翠钿”“金雀钗”、“翠凤”、“宝钗”、“小凤战蓖”、“斜簪”、“金霞”等;服饰轻盈且华丽,上面多绣花鸟,如“罗襦”、“绣衫”、“绣衣”、“越罗春水”等;除却头饰和服饰,闺房装饰更是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作者往往浓墨重彩加以描绘,如“银烛”、“水精帘”、“玉炉”、“锦帐”、“画屏金鹧鸪”、“翠幕”、“玉钩”、“鸳衾”、“翡翠裙”、“金带枕”、“宫锦”、“凤凰帏”等。

这些器物装饰的选择,一方面源于温庭筠内心情趣对香软富贵所营造的唯美意境追求,另一方面,这些珠光宝气、缕金错彩的名物意象本就该与词中的女性身份相匹配。

这些金丽华美、琳琅满目的器物装饰,不论是从精致的做工到秀丽的色彩,还是从其本身的价值到所构造的唯美意境,无不彰显着贵族化的审美特点。

由于温词中所描写的女性多为闺阁小姐、歌妓名媛,就决定了抒情主人公活动依存的环境、场景理所应当地安排在画楼绣阁、庭中池畔。

这些表示空间场景的意象,一是用“玉楼”、“朱阁”、“画堂”、“香闺”、“栏”、“高阁”等点明,二是用“珠帘”、“锦屏”、“山枕”、“香炉”等室内摆设暗示指代。

这些富丽堂皇的空间场景设置,除了让人的感官充满着精美绮丽的享受,还处处透露出高贵典雅的情趣。

温词所选意象,从女性体态情貌到与之生活相关的器物装饰和空间场景设置,无不镂金错彩、精益求精,美到极致,充斥着富贵华丽的气象,也让人在绮靡香软的情爱世界里感受着贵族化的独特审美追求。

(二)主题取向晚唐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随着城市娱乐文化的兴盛,人们将对社会状况的不满转化为对感官享乐的狂热追求。

其中有身份有品位的贵族阶层为了区别于底层市井的烟花巷柳般粗俗享乐生活,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便适应着上流社会尤其是士大夫文人阶层自身的娱乐消费要求和情感心理需求而发展、兴盛起来。

其内容题材和艺术风貌也因此沾染上了浓厚的贵族化审美意蕴。

正如欧阳炯在《花间集序》所说,“则有绮筵公子,秀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

温庭筠所作“花间”词与宫体诗之间存在着承继关系,但二者也有很大的差别,尤其在审美情趣的追求上更有着云泥之别。

宫体诗所充斥着的是淫欲,诗人笔下的女性只是掌中玩物,“来侍寝于更衣”、“得横陈于甲帐”,其所写女性娇羞之情、艳冶之态,更多透露出的是“淫荡”之姿,粗俗不堪。

而温词同样写女性,然不管是写离情别绪、闺怨春思,如“暂来还别离”、“懒起画蛾眉”,还是写男女幽会和亲昵,像“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写的多是真挚的男女情爱,充溢着儿女间正常、健康的生活情趣,与“淫荡”无关。

相比之下,温词的审美无疑是高贵的,所表现的是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上流社会的文雅风流,是一种心绪文学,这些都定格在一个“真”字,真情真意。

温词“缘情而发”,虽写的是艳情,过于阴柔华美,但这情却是词人内心的真实流露。

“绿杨陌上多离别”,这别离让人心酸;“寂寞香闺掩”,这寂寞让人压抑;“凭栏魂欲消”,这幽怨让人心碎;“近来心更切,为思君”,这思念让人痴缠……温词的最大特点是“男子而作闺音”,这是中国文化中“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建构的广大文人士大夫的“臣妾”心理所造成的。

君臣与夫妻的伦理关系具有极其鲜明的相似性,臣子与妻妾的得宠与见弃全然操之于高高在上的为君、为夫者手中。

温庭筠和其他的花间词人无疑都是“臣妾”心理的遭遇者,他们都有被逐弃的经历,但他们终归为“士”,处于“士、农、工、商”四大阶层的上层,是贵族,具备着超越多数人的物质条件和非凡的文化修养,在这种心理影响下作的词曲所表现的审美情趣是属于贵族的独特体验。

(三)审美情趣“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栽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一开篇就点出了花间词的审美情趣充满了富贵的气息和高雅的韵味,是贵族化的娱乐享受,是文士在声色犬马的放纵里追求唯美的艺术,“好色而不淫”、“怨悱而不乱”,在绮艳流离中保持着闲净清雅。

温庭筠作为“花间鼻祖”,以“诗客”身份始作文人词,又是为贵族席筵中娱宾遣兴而作,其所作“花间”之词必然反映出自身的人格境界和审美意识,隐现出贵族士大夫所具有的雅趣,超出市井坊间低级趣味的俚词俗曲。

这种雅趣不止体现在他所描写的惊艳妖冶的富贵美人和精巧细致的器物装饰上,更在于“心”,在其糅以真情实意的高妙境界之中。

以温词《菩萨蛮(五)》为例:“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春梦方醒,室内残灯犹在,室外残月犹明,一声晓莺划破了昨夜绿杨陌上的浓情。

于是,褰翠幕,理旧妆,为蝉鬓,还流连于春梦温情之中,不觉中露出几分萧索。

“露”的晶莹润泽,“香雪”的馨香气味与纯白颜色,直接给人以触觉、嗅觉、视觉的美感享受;“玉钩”、“翠幕”,以“翠”、“玉”般的色彩,雅洁纯净,突出高雅别致的审美情趣。

而这绮丽幽美的表象背后又深藏着绿杨陌上的离别感伤,这感伤不只是闺阁情人的幽怨,更是那个时代的阴影、世事人生的忧患在文人士大夫心中的折射。

绮丽的色彩与感伤的情调,在温庭筠的“花间”词中获得统一,用以表现上流贵族阶层在物欲享受和寂寞心灵的共同驱动下所追逐的雅趣。

三、结语花间词以“男子而作闺音”,描写温香软玉的绮靡艳情风格历来为人们所诟病,然而从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审美习尚来看,花间词唯美的艺术追求,正是当时以文士为代表的贵族精英阶层出于对物质和精神双重需要的娱情享受。

从温庭筠所作之词纵观整个花间词,不论是从意象的选择,还是到主题的取向和情趣的彰显上看,这种生动地描摹美态、刻划艳思的独特审美体验都流露着浓郁的贵族化意蕴,它真切地反映了那个社会、那个特定时代的整体风尚,是当时民族文化特性的集中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