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基因产品的标识方法有哪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技术的宣传

一、转基因技术

通常所说的转基因技术是指人为将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几个已知功能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安家落户,使该生物获得新功能的一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是科技进步的产物。1856年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揭示了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规律,1910年美国科学家摩尔根建立了基因学说,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73年基因克隆技术诞生,1982年利用转基因技术重组了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大肠杆菌,用于生产胰岛素,同年诞生了全球首例转基因烟草。1996年起转基因作物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

二、转基因的优势

现在,转基因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食品和医疗卫生、能源开发等领域,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研究表明,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抗除草剂、抗病、抗虫以及耐寒、耐旱、耐盐等基因的转入,转基因作物无论从生长势、竞争力以及产量、品质等方面都明显优于非转基因作物,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全球很多国家,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正处于人口迅速增长、粮食供应短缺的困境下。很多专家认为,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人们餐桌上已经出现了很多转基因食品,很多都具有优良的营养保健作用。如加拿大科学家成功培育出来的转基因油菜,含有大量的高不饱和脂肪酸,用它提炼出来的植物油能有效防止心血管疾病,营养又健康。

三、可能存在的危害

在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同时,全世界在转基因作物安全问题上也开始了激烈的争论。很多持反对意见的专家认为,转基因生物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除此以外,很多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依然持非常怀疑的态度。欧洲一些国家的媒体甚至把转基因食品称之为“恶魔食品”[9]。目前关于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超级杂草”的产生。1995年,加拿大首次商业化种植了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转基因油菜。但在种植后的几年里,其农田便出现了对多种除草剂具有耐抗性的野草化的油菜植株,即超级杂草。由于多种抗性转基因油菜在相邻地块的种植,导致出现了野草化油菜植株能对多种除草剂产生抗性。研究表明,各种转基因油菜的花粉,可以借助风、昆虫等进行相互传播,这样,经过多代的传播和种植,许多抗性基因很可能被同时转移到同一种油菜中,能抗多种除草剂的油菜就产生了[10]。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转变为杂草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与此相似,其他作物中转入的抗除草剂基因也能以花粉“漂移”到邻近杂草中,使杂草抗性增强,对其的防治工作将会变得更加困难。事实上,这种油菜在喷施另一种除草剂2,4-D后即被全部杀死。应当指出的是,“超级杂草”的说法并不科学,因为即使发现有抗多种除草剂的杂草,还是可以通过更换除草剂和其他除草措施得到有效控制。

2.影响生物多样性。对邻近杂草、近缘野生植物而言,一方面,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使得人们倾向于使用单一的除草剂,这大大地增加了对杂草的选择压。那些本身具有抗性基因的少数杂草群具有很大生长优势,逐渐取代原生型杂草成为优势种群,杂草种群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外,由于转基因作物的优良品质广受大众的青睐,种子公司肯定也会迎合大众的喜好,种质资源逐渐趋于单一化,野生品种资源逐渐丧失。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很有可能通过花粉将抗性基因传播到近缘野生植物中,基因重组后改变种群结构[11]。但可喜的是,在一些转基因作物种植区,由于减少了农药使用,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了。

3.靶标害虫的抗性问题。抗虫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大面积种植会对害虫种群结构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抗虫基因在植物体内持续表达,害虫长时间地受到Bt蛋白的选择。在这种选择压下,大部分不适应的害虫被淘汰,少数抗性个体逐渐发展成优势种群,抗性品种的种植也失去了意义。目前已报道在美国、澳大利亚的田间出现了抗性小菜蛾。此外,害虫还能顺应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一些特性,如取食范围等,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抗虫基因作物的种植,迫使害虫扩大其寄主范围,取食其他作物[10,11]。这样一来,对于其他作物的害虫防治又将是一大难题。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变化抗虫基因、设立避难所等方法解决。

4.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关于转基因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有几个非常著名的实验。1998年,匈牙利裔蛋白质研究专家Pusztai在苏格兰Rowett研究所宣布,老鼠在食用了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10天后,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器官生长异常,体重也有所下降。这个实验结果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高度关注。然而,Pusztai的实验正确性遭到了很多质疑[12]。英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委托皇家学会组织了同行评审,评审结果指出Pusztai 的实验结论不成立,存在六方面的错误,即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对食用转基因马铃薯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试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缺少统计学意义;实验设计不合理,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实验结果无一致性等。

1999年5月,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小组报道的实验结果在Nature上发表。研究表明,在一种名叫马利筋的乳草上撒有转Bt基因的玉米花粉,让斑蝶幼虫取食这种植物叶片,4天后发现,幼虫死亡44%,而对照组则没有幼虫死亡。这个实验结果震惊了世界。然而,在那些反对转基因的研究者们认为已经找到很好证据证明他们观点的时候,这个实验却受到了很多的质疑。例如有人提出,实验中斑蝶取食转Bt基因花粉的量远远大于在自然界中的取食量。况且自然界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斑蝶的取食情况。至今,关于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争议仍然十分激烈[13]。

(二)食品安全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讨论的热点话题。我国发放安全证书的过程是“经过严格的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等五个阶段的多年安全评价,依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结果做出的决定”[14]。

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在众多争议中抱以客观、审慎的态度。转基因食品是人类解决饥饿的有效科技手段,还是人类的灾难?这个问题的解答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安全风险评估。

四、展望

虽然转基因安全问题已经受到很多国际组织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但受科学技术和很多因素的影响。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无论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