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规划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建设和发展方向,对于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某城市的规划设计进行详细说明,以确保城市的发展符合人民的需求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二、规划目标1. 城市布局优化: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各项功能区域,实现城市的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便利性。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合理规划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交通优化:通过规划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利性,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4.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5. 经济发展促进:通过规划产业布局,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三、规划设计内容1. 城市布局规划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城市的各项功能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的距离合理,便利居民生活和工作。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同时,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交通优化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公交、地铁等交通方式。
合理规划道路的宽度和数量,确保交通流畅,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4.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
根据人口分布和需求,确定公共设施的数量和位置,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5. 经济发展促进规划产业布局,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根据城市的优势产业和发展方向,确定产业发展区域,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支持,吸引企业和人才的到来。
四、规划设计实施步骤1. 调研分析:对城市的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包括人口、土地利用、交通状况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城市设计文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城市设计文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城市设计综合考虑了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组织、建筑风格、公共设施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规划、设计和管理,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城市设计不仅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加强城市设计工作,注重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安排,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全文的内容和逻辑顺序。
本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会从概述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开始,介绍城市设计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说明文章的结构,即介绍本文的内容和各部分的组织方式;最后明确文章的目的,即引导读者对城市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概括论述城市设计的概念,对城市设计进行定义和说明;接着深入探讨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最后介绍城市设计的原则,指导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在实践中遵循的准则。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城市设计的价值,强调城市设计对建设美好城市的重要性;展望城市设计的未来,探讨城市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潜力和前景;呼吁更多关注城市设计,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城市设计事业的发展。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设计,我们将全面深入地探讨城市设计这一重要领域,呼应文章标题“城市设计文本”的主题和宗旨。
1.3 目的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城市设计能够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此外,城市设计还可以引导城市发展的方向,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弘扬地域特色,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说明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二、设计原则1.安全性:道路照明应确保行人和车辆在夜间有足够的光线以保证行驶安全。
2.舒适性:道路照明应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避免眩光和刺眼情况发生。
3.能效性:节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道路照明设计应注重使用高效能光源和照明装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可持续性:道路照明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采用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光污染。
三、照明方案1.照明点位:根据道路类型和用途,合理设置照明点位,使照明达到最佳效果。
一般情况下,道路照明点位的间距不宜过大,以免形成照明死角。
2.光源选择:选择高效节能的LED灯作为照明光源,具有寿命长、亮度高、色彩还原度好等优点。
同时,采用可调光技术,根据道路使用情况和时间要求调整照明亮度,实现能源节约。
3.灯具设计:合理选择灯具外形和材料,保证照明效果的同时避免光污染。
灯具采用防眩光设计,降低刺眼感,提高照明质量。
4.照明色温:选择适当的照明色温,根据具体用途和环境要求进行调整,以提供舒适的照明效果。
不同区域的道路照明可以采用不同的色温,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安全要求。
5.智能调控:通过智能照明系统,实现对道路照明的精确调控。
根据天气、交通密度等因素自动调整照明亮度和时间,确保能源的最大利用和行人车辆的安全。
6.太阳能照明: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缺乏电力供应的道路,可以考虑采用太阳能照明系统,利用太阳能发电,提供照明功能。
这种方式既能够满足道路照明需求,又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四、照明效果评价1.光照度: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使用要求,设定合适的光照度,确保行人和车辆能够清晰辨识周围环境。
2.均匀度:道路照明应保证照明均匀度,避免明暗不均的情况发生,以提高道路的可见度。
3.色彩还原度:道路照明要求具有良好的色彩还原度,能够真实还原物体的颜色,以确保行人和车辆对道路和周围环境有清晰的认知。
五、照明维护道路照明设计应考虑到照明设备的维护和更换。
定期检查灯具的工作状态,及时更换故障灯具,保证整个道路照明系统的正常运行。
浅谈澳大利亚堪培拉城市设计说明

THE END !
谢谢观看! 2020
2.规划选址
格里芬的规划方案将城选址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跨 莫朗格洛河两岸的丘陵和平地上。北部有较平缓的 山丘:东、南、西三面有森林茂密的高耸山脊。
格里芬把这个地形比喻为一个不规则的露天剧场:
高山→剧场的顶层楼座, 山坡→观众席, 水面→竞技场, 山脉→城市背景。
堪培拉1913年规划基本构想
3.结构规划
不足:密度过低、首都核心过于空旷等。
6.城市发展建设
6.城市发展建设
• 3 城市交通
交通堪称世界一流,道路以放射状和方格网 为主,轴线突出,林荫大道清晰可见。但难以 实现高效率的公共交通。
• 4法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从城市的规划征集制定到具体实施建设历史 近百年。国家首都规划署针对于城市发展有着 重大意义的地区三类特定区域,由联邦国会和 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并提出了极为严格和详 尽的规划原则、政策导向和具体设计条件,以 确保堪培拉首都的特性,并延续优秀的城市设 计理念和成就
浅析澳大利亚堪培拉城市设计
1.规划背景
• 1.1 政治因素 Canberra 成为首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结
果。 • 1.2 社会因素
1890-1914年间澳处于经济低谷和城市失业危机之中。 在改革浪潮中,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被介绍进来。而
格里芬的Canberra正是“田园城市”思想的
间包括格里芬 湖及沿岸滨水 地带、城内丘 陵及马兰比吉 河流域
格里芬湖及滨水地带
6.城市发展建设
• 1 城市景观
有“大洋洲的花园”的美称 没有围墙的首都(代替围墙的是花草树木的相结合
的绿篱)
• 2 建筑
优点:布局严谨,90%以上的都是底层住宅; 居民的庭院绿化融入城市绿化一体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目前,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
度假旅游正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旅游产品。
专家预测至2012年我国的度假旅游收入将达到9200亿元人民币,占当年旅游总收入的61%。
基于这样的发展态势,本文对神泉文化旅游景区展开了新的规划。
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建设人性化的生活空间,创造高品质的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科学合理的布局景区内各项设施,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各界人群的需要,营造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交流环境,体现以人为本、以生态为主体的和谐理念。
以可持续发展观和节约型思想指导神泉文化旅游景区规划,协调近远期关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坚持文化、旅游、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
环境建设与功能建设同步,合理布置建筑楼群,注意节能和生态保护,重视水资源和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运行成本。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神泉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与发展的现状,运用相关的环境与心理行为的基础理论,并对一些与景区发展关系密切、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如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战略、总体功能布局、基础配套设施、生态景观设计等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文化;旅游;生态;人性化;AbstractCurrently, the tourism product is from sightseeing to tourism, holiday and special tourism combines trend. Holiday tourism is becoming the fastest growing tourism products. Experts predict that by 2012 our holiday tourism revenue will reach 920 billion yuan, accounting for 61% of total tourism revenue. Based on this development trend, the paper Shinsen cult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launched a new plan.People-oriented thinking from starting construction of humane living space, creating high-quality environment, to man and nature, man and the environment in harmony.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layout of the facilities within the area, the maximum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groups, to create a goo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between people, reflect the people-oriented, ecological harmony as the main idea.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attractions Guiding Shinsen planning, coordination and long term relationships,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dhere to culture, tourism, living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 of synchronized, reasonable layout building complex, energy and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protection, attention to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efficient use of plant resources, make full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to reduce operating costs.In this paper, the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Shinsen cultural tourism scenic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the use of related environmental and psych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basic theory, and some scenic spots are intimately linked with the issue of universal significance, such as cultural tourism attractions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overall functional layout, 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for further study.Keywords: culture; tourism; ecology; humanity;目录引言 (1)第一章前言 (2)1.1 规划背景 (2)1.2 规划范围与任务 (2)1.3 规划目标 (2)1.3.1 旅游发展方向和定位 (2)1.3.2 乡土文化保护和创新 (3)1.3.3 用地布局和设施完善 (3)1.4 规划原则 (3)1.4.1 关注服务对象的人文主义原则 (3)1.4.2突出地方特色和发挥地方优势原则 (3)1.4.3 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3)1.4.5 品味的文化性原则 (4)1.5规划依据 (4)第二章概况 (5)2.1 区位 (5)2.2 自然状况 (5)2.2.1 地形地貌 (5)2.2.3 气候、气象 (6)2.2.4 社会经济背景 (6)2.2.5 历史文化 (6)2.3民风、民俗 (6)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 (7)3.1 旅游气候 (7)3.2 旅游资源 (7)3.3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8)3.3.1 空间竞争分析 (8)3.3.2 总体评价 (8)第四章旅游客源市场特征 (9)4.1国内旅游基本特征 (9)4.2周边市场分析 (9)4.3 旅客市场现状 (10)第五章案例分析 (11)5.1 规划背景 (11)5.2 景区概况 (11)5.3 资金运作 (11)5.4 一期启动的两大景区 (11)5.4.1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 (11)5.4.2农业博览园 (11)5.4.3参考价值 (12)6.1旅游发展定位 (13)6.1.1旅游区发展方向 (13)6.1.2旅游总体形象定位 (13)6.1.3目标客源市场定位 (13)6.2旅游区发展目标 (14)6.2.1总体目标 (14)6.2.2分期目标 (14)6.2.3规划指标 (15)第七章功能布局规划 (16)7.1特色综合服务区 (16)7.1.1景区范围 (16)7.1.2开发定位 (16)7.2黄河历史文化区 (17)7.2.1景区范围 (17)7.2.2开发定位 (17)7.3草原风情区 (17)7.3.1景区范围 (17)7.3.2开发定位 (17)7.4沙漠风情区 (18)7.4.1景区范围 (18)7.4.2开发定位 (18)第八章旅游度假区配套设施规划 (19)8.1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19)8.2道路交通规划 (19)8.2.1对外交通规划 (19)8.2.2度假区内部道路规划 (19)8.3绿化系统规划 (20)8.4环卫设施规划 (20)8.5环境保护规划 (21)8.6防灾规划 (21)8.7 旅游度假安全规划 (21)第九章技术经济指标表 (19)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设计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
2、建设地点: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附近。
3、建设性质: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文化住宅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属于市中心城区北侧的一个职工生活区,功能齐全,绿色低碳,智能化先进。
综合体东侧的港华路为红线宽度40米城市干通,其他三侧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交通十分便利。
基地东侧有一宽度为20米的规划河道,东侧绿线控制为10米宽,视野开阔而风景迷人.基地地势平坦,有小河穿过。
要求打造符合城市居民、精英白领和进城务工者等不同人群生活需求,求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活社区。
二、设计依据规划区域为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等。
三、设计理念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
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生活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生活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市民乐居其中。
四、总体规划1。
总平面布局生活区内部由小区路网分隔为三个组团,形成单身宿舍组团、居住组团以及商业服务组团的结构,各组团空间的开敞性和通透性方面体现着传统韵味,最大限度与自然亲和.组团间通过道路紧密相连,形成景观轴线和广场空间。
2。
功能、结构形式生活区西侧为打工楼,东侧为商业区,而南侧居住用地.为了合理布置生活区且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要该区中心布置商业,而将学校、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建布置于南北两侧沿路的位置,力图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
中心商业区设有广场,三个组团环绕广场布置,设有简单的金融服务部门,以方便市民日常生活。
3。
交通组织规划地块北侧西侧南侧为市支路,东侧为城市次干道.区内道道路系统分为组团路、宅间小路,组团路宽8米,宅间小路宽3米。
为了减少汽车对区内居民的影响,停车场主要设为地下,有指示性标志,组团路为通过式与尽端式相结合.为避免过分单一,相应的组团路与宅间小路设计为多种样式,尽可能地形成韵率感,增加节奏感。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说明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说明第一篇: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说明10、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在全国全面展开,各个城市均以试点项目为先导。
本项目的建设具备良好的场地条件和较大的占地面积,并具备良好展示效果,同时又有利于公众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普及和教育。
在场地的规划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使得雨水管理在场地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展示,相关技术措施还可以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景观,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建设海绵城市可持续雨水管理的基本原则:(1)、将雨水作为一项宝贵资源:水资源管理是可持续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净化雨水来冲洗场地、停车场,浇灌绿地和为景观水体补水,可以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消耗,缓解场地内涝积水现象,改善水生态环境。
(2)、重视对流域水系统的影响:建设海绵城市,其积极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项目场地,同时会对所在的流域水文循环产生积极影响,减少下游内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促进健康水文循环。
(3)、和项目规划设计结合:在项目建设初期,通过将绿色基础设施与开放空间、道路、建筑和景观进行整体性规划设计,能够在保障各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大幅减少雨水设施的占地面积和成本,提高雨水系统的总体效益,实施可持续雨洪管理理念。
城市设计说明书

城市设计说明书城市设计说明书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规划概述2.1 规划目标2.2 规划原则2.3 规划内容2.3.1 城市用地分区2.3.2 交通规划2.3.3 公共设施规划2.3.4 绿化规划2.3.5 建筑规范3、城市用地分区规划3.1 住宅区划3.1.1 高层住宅区 3.1.2 低层住宅区 3.1.3 混合住宅区 3.2 商业区划3.2.1 商业中心3.2.2 社区商业区 3.2.3 零售商业区 3.3 工业区划3.3.1 工业园区3.3.2 生产型工业区 3.3.3 研发型工业区 3.4 公共设施区划3.4.1 教育设施区 3.4.2 医疗设施区 3.4.3 文化设施区 3.5 混合用地区划3.5.2 市政服务区3.5.3 娱乐休闲区4、交通规划4.1 道路规划4.1.1 交通网络布局 4.1.2 道路等级划分 4.1.3 道路宽度标准 4.2 公共交通规划4.2.1 公交线路规划 4.2.2 地铁线路规划 4.2.3 自行车道规划 4.3 停车场规划4.3.1 停车位数量4.3.2 停车场布局5、公共设施规划5.1 学校设施规划5.1.2 小学规划5.1.3 中学规划5.1.4 大学规划5.2 医疗设施规划5.2.1 医院规划5.2.2 诊所规划5.2.3 卫生中心规划 5.3 文化设施规划5.3.1 博物馆规划 5.3.2 图书馆规划 5.3.3 社区中心规划 5.3.4 剧院规划5.3.5 体育馆规划6、绿化规划6.1 公园规划6.1.1 城市公园规划6.1.3 植物园规划6.2 绿化带规划6.2.1 河流绿化带规划6.2.2 道路绿化带规划6.2.3 周边环境绿化带规划 6.3 行道树规划6.3.1 树种选择6.3.2 行道树密度7、建筑规范7.1 建筑高度规范7.2 建筑外观规范7.2.1 材料选择7.2.2 颜色规范7.3 建筑面积规范7.3.1 占地面积规范7.3.2 建筑总面积规范附件:1、城市规划图纸集2、交通规划图纸集3、设施布局图纸集4、绿化规划图纸集5、建筑设计图纸集法律名词及注释:1、土地管理法:指土地的管理、使用和监督等相关法律法规。
城市创意设计说明报告

城市创意设计说明报告本次城市创意设计说明报告旨在提出一种创新的城市设计方案,以改善现有的城市环境,并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和便利。
该设计方案将结合建筑、交通、公共空间等多个方面,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各种需求。
一、建筑方面1.1 建筑高度和规模:本设计方案将倡导矮化建筑,尽量避免塔楼式高层建筑,以保持城市天际线的整体和谐。
建筑的规模也应考虑城市容量与交通道路的适宜性,避免出现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1.2 建筑材料与造型: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应优先选择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的造型应注重美感和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以创造独特而有吸引力的城市风貌。
1.3 建筑功能与多样性:建筑物应具备多功能性,以适应不同居民和行业的需求。
例如,在住宅区域内可以设置公共娱乐场所、休闲区域等,以增强社区的互动性和居民的幸福感。
二、交通方面2.1 公共交通系统:本设计方案将提倡发展更加便捷、高效和环保的公共交通系统,同时提供多种交通方式的便捷转接。
公共交通系统应该覆盖城市的每个角落,以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2.2 步行和骑行环境:为了鼓励居民选择步行和骑行作为出行方式,本设计方案将重视步行和骑行环境的规划与设计。
将建立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并设置更多的绿化带和休息设施,以提供舒适和安全的步行和骑行环境。
2.3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引入智能技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管理和流动性。
例如,通过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实现智能导航、交通信号灯优化等,以提供更加智能、高效、便利的交通服务。
三、公共空间方面3.1 城市绿化与景观:本设计方案将注重城市绿化和景观的规划与建设。
增加城市公园和绿地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增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2 公共设施和服务:为了提升城市的便捷性和舒适度,本设计方案将规划和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如社区图书馆、健身房、游泳池等,以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安阳市彰德路城市设计说明书

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规划背景 Planning Background安阳,作为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京珠高速公路、安林高速公路的开通,安阳市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中心东迁,给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同时,2006年安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更给安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根据安阳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角度确立了安阳的区域定位和空间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安阳市的建设与发展。
彰德路(南段)的城市设计就是在这样良好的规划背景下呼之欲出。
第二章项目区位与规划范围Location And Boundary一.宏观区位Macro-Location安阳市地处河南省城市空间体系的北部顶点位置,在河南的北部发展轴线上与核心城市郑州的相对距离最为合适,有利于培养新的增长极。
同时,又地处晋冀鲁豫的四省交汇处,是四省交流的重要平台城市。
二.微观区位Micro-Location彰德路(南段)位于安阳市区的中南部,是联系城市南北区域的主要干道之一。
基地西侧是国家铁路运输大动脉——京广铁路线;基地北部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保护区;东南方向为安阳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季节性河流——洪水河在文昌大道附近横穿基地范围。
三.规划范围 Boundary本次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的设计范围北起校场路,南至安林高速,同时还包括彰德路两侧纵深方向各进一个街坊的用地。
规划总长度5850米,规划用地面积4.8平方公里。
第三章基地现状分析 Field Survey本次城市设计主要通过现场踏勘的方法对基地现状进行了解,内容涉及用地性质、道路交通、建筑、绿化、城市家具等方面。
通过现场踏勘,掌握与彰德路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彰德路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现状用地性质分析 Present Land Use在规划范围内,现状用地性质主要包括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教育科研用地、道路用地、市政设施用地、耕地等。
城市规划设计说明

城市规划设计说明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城市规划设计的详细说明,旨在确保城市规划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2. 设计目标本项目的设计目标是创建一个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提供良好的居住、工作和休闲条件,同时平衡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的需求。
3. 规划背景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背景信息。
这包括了解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状况、自然环境和文化特点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满足城市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4. 规划原则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可持续性: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 健康与安全:提供健康、安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保障居民的生活品质。
- 社会包容性:考虑社会公平和社区参与,确保每个居民都能受益于城市规划。
- 空间效率: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供高效的城市功能布局。
- 文化保护: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和特色。
5. 设计要素城市规划设计应包括以下要素:- 用地规划:确定不同区域的用途和功能,确保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 交通规划:设计交通网络和道路系统,提供高效的城市交通运输。
- 绿地规划: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提供休闲和生态功能。
- 基础设施规划:包括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
- 建筑规划:设计建筑物的数量、高度和布局,确保城市建筑风貌和景观美观。
6. 设计流程城市规划设计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环境分析:对城市的环境条件进行评估,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
- 需求分析:调研并分析人口、社会经济、交通等方面的需求和问题。
- 设计方案:根据环境和需求分析,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 评估和修改: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修改,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 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确保规划项目按时进行。
7.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城市规划设计的详细说明,包括设计目标、规划原则、设计要素和流程。
通过遵循这些指导,我们将确保城市规划项目的成功实施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园城市设计说明书

摘要呼和浩特市金山开发区高新产业孵化产业园是作为金山开发区发展转型的引擎,为进一步产业园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做支撑。
设计地块拥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交通优势、生态保障,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孵化园发展模式,景观生态学原理在产业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同步性,打造一个功能复合、环境优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非棕色产业园驱动器。
在设计中注重文化资源的利用,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将民族文化融入设计,进行规划式解读、建筑化图解和景观化在现,赋予园区浓厚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如:蒙古特色和传统院落重构。
突破和创新:园区中的地景建筑、绿核思想。
将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自由的流线极具张力地表现现代建筑的自然美,创造丰富灵动的室外空间,体现“植根本土,放眼世界”的豪情。
廊的妙用:虚实空间之巧妙莫过于廊,而廊的多种形式将成为纽带。
植入工业旅游模式:主题公园式、博物馆式、企业式、现场观摩式并用,打造一条内部的景观大道复合创意研发教育功能,成为吸引投资、激发潜力的内核,营造孵化园的文化氛围凸显文化价值。
注重工业景观的视觉艺术:从后工业化产业空间再利用中寻求启发。
视觉艺术的介入途径的探索。
另外,工业厂房的地域性表达:工业建筑也成为城市的名片,不仅具有经济价值,也有文化和艺术价值,在满足生产工艺的技术要求,同时满足工作环境舒适和精神愉悦的建筑美学需求。
从总体布局和元素等方式体现。
整体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秉承绿色环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整合生态、技术、建筑、文化资源复合建构园区的共享平台,体现绿色生态环境效益和企业的人文精神,探索产业园发展的新模式,打造新时代的高新企业孵化产业园。
关键词:生态景观学地景建筑工业旅游高新产业孵化器规划背景(1)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为呼包鄂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国务院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表明我国政府仍将继续实施西部开发,这一宏观战略的实施为内蒙古的开发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成都新华大道城市设计说明书

1. 方案设计主要构思本次城市设计考虑期限为X年,规划目标是:完善区域环境,提升新华大道沿线城市形象及品质,使之成为诚实的标志路段之一;优化规划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化规划区功能。
这都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充分发挥思维想象力的巨大空间。
因此设计除保留双林路内个别住宅外,现有多层住宅基本予以拆除。
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方案构思。
1.1 北少城是成都最早的城址。
她奠定了城市北偏东30°的路网格局,也影响了成都整体路网的形成。
规划设计挖掘这一历史题材,使人们加深了解成都的历史,并为成都这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培育新的重要景点。
本设计借助已规划的环古城历史风光带,和已恢复的老城墙遗址,规划在拆除新二村居住小区和成都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基础上建立北少城公园。
在顺城街的终点,作为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延伸段,和现代城市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转承的风貌协调区,新建历史文化广场和旅游文化商贸服务设施,如设立牌楼、建仿川西民居风格的商铺、塔楼等。
1.2 沙湾至马家花园路段,在新华大道两侧设置各80米宽的生态休闲文化绿地,提高这一片区的人居环境和城市景观质量。
1.3 双林路南侧在临街面公建的背后设置带形休闲文化绿地,弥补该片区缺乏市民休闲场所的不足。
1.4 以四川电视塔为中心,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的辐射力和对公众的吸引力,在府河两岸建设相对密集、体量高大的建筑,并通过视线通廊、景观轴线的组织,使其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1.5 人民中路至三槐树路段,全面调整用地功能,使之成为CBD至普通城市功能区的过渡边际区域,以大中型商贸设施形成高层建筑空间的界线。
建筑以现代风格塔式造型为主,使人们的视线可以看到CBD的纵深区域。
此外,玉沙路南侧数个160×160米的街坊内,通过连续的建筑围合, 形成整体相连接的院落空间。
并结合沿线周边区域已经形成的旺盛商机人气,设置东西向800米长、60至80米宽不等的商业步行街。
步行街内组织别致的水景绿化,设置现代化规范化的商业设施,使之有别于春熙路商业步行街的风格,并与其之共同繁荣。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设计说明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设计说明1设计原则(1)依据片区的总体布局规划、人口规模、交通规模以及经济、文化定位,道路均采用高标准设计,以期为该区域未来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严格遵守《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的有关条款,根据道路的等级和断面形式分别计算设计,并研究不同道路衔接处的视觉连贯性,制定出最为合理的布灯方案,在提供最好的照明效果的同时,将单位面积能耗指标控制在节能标准范围内,体现绿色照明工程的设计理念。
(3)灯具、灯杆造型美观、经济、简单、环保、便于维护。
除满足功能性照明的要求外,还要与整条道路线条和谐,成为一景。
(4)照明电源引自户外箱式变电站,每座箱变供电半径不超过IOOO米,且负载率控制在65%左右的经济运行区间。
箱变进行适当的外部修饰,使之与周围环境谐调一致。
(5)照明控制采用新型智能控制技术,以实现大范围的调光,达到节能的目的。
2光源、灯具与灯杆选择(1)光源的选择常用的照明光源有高压钠灯和LED灯。
两种光源比较如下:通过以上比较高压钠灯和LED光源灯具各有不同的特点,可以适应不同的工况道路情况。
高压纳灯光源更适合车流量大、车速高、道路断面宽、对照明照度、均匀度要求高的高功率照明道路;LED路灯更适合在满足功能性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对照明照度、均匀度、眩光要求不高的道路照明。
本项目推荐采用高压钠灯。
3灯具选择(1)道路照明光源采用透雾力强、光效高的高压钠灯,灯具效率不低于70%。
所有灯具采用单灯加电容补偿,补偿后灯具功率因数达到0.85以上。
(2)照明灯具采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的半截光型灯具。
灯杆采用外喷塑热浸锌圆锥型钢管。
(3)灯具、灯杆的造型要求与环境协调统一,兼顾装饰性与功能性。
4管线敷设(1)道路照明供电干线采用YJV-IKV全塑单芯电缆,各灯杆处采用穿刺线夹分线,由供电干线引上至灯杆顶部灯具的分支线采用BVV-3×2.5的绝缘护套导线。
(2)道路照明供电干线线缆穿聚乙烯碳素螺旋管(PElOO)管在道路一侧人行道下埋地敷设。
马尔康县城市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一)、县域概况马尔康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东部与红原县、理县连界,南部与金川县、小金县接壤,北部与红原县、阿坝县相连,西部连接壤塘县。
地处东经101°17’一102°41’、北纬30°35’一32°24’之间,东西长134km,南北宽90km,幅员面积6639km2。
辖3镇1l 乡、105个行政村、234个村民小组。
2009年末户籍人口55099人,其中少数民族43773人。
自治州首府和县人民政府驻马尔康镇,距成都市346km。
县域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大路,现有G317(川藏大路北线)、209、S210、S211过境。
(二)、县城概况马尔康县城位于县域中部,梭磨河中游,海拔2600m,北纬31°54’,东经102°14’。
全城坐落在群山环绕的梭磨河两岸,曲折而过的梭磨河将城区一分为二,马尔康大桥联结两岸,北岸为全城中心,317国道穿城而过,距成都392km。
“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引伸为“兴盛发达之地”,因境内马尔康寺得名。
阿底新区日瓦坝片区位于梭磨河上游,本片区36.84公顷,从西北到东南长约1910m,西南到东北约530m,坡度为8%-20%。
海拔高度为2631m-2727m。
目前该片区大部分为林地和贫瘠的耕地,少量为农村用地。
现状用地平衡表二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方法》(2006);3、《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4、《阿坝州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5、《阿坝州旅游进展总体规划》(2001—2020);6、《马尔康县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十二五”规划》;7、《马尔康县推动跨越式进展和长治久安总体方案》(中共马尔康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8、《马尔康县总体规划》(2010—2030);9、国家、四川省、阿坝州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

设计解释书—洛阳市新区“窗格”主题陌头绿地设计一. 项目布景此次设计计划地区位于洛阳新区,洛阳作为一个九朝古都,本身具备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古都洛阳现代化不竭加速的大布景下,出力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不雅赏.静心.交换并能表现洛阳地域文化特点的功效场合.二、项目概况本项目绿地位于洛阳市新区通济街街旁,西面为城市宾馆,有城市河道分离隔来,东面为怡和花圃栖身区,北面为当局用地,也是有城市骨干道分隔.两条城市骨干道在该地南北东三侧,交通极为便当.三.近况及周边情况剖析该场地呈长方形,南北长40米,器械宽20米,地势平展.场地内有一棵榉树,两棵三角枫.西侧滨临城市河道,是以在设计上应特殊留意对城市河道的充分应用,以表现滨水型的空间设计,栽种设计也应尽可能应用原有树木;该场地的东侧和东南侧分离有一栖身区,且南北东三侧紧邻城市道路.是以在设计时应充分斟酌办事人群,以及人流的来向.纵不雅古今中外的陌头绿地设计,都以“接近天然,回归天然”作为设计轨则,贯串于全部设计之中.只有在有限的生涯空间应用天然.师法天然,追求人与小品.山川.植物之间的调和共处,才干使情况有融于天然之感,达到人和天然的调和.四.设计目标该绿地的设计上,充分表现了不雅景,休闲娱乐,休摄生息的功效以及洛阳文化特点,应用植物在情况与不雅赏上的重要功效,创造由植物.水体与硬质铺装组成的空间,将三者有机联合,组成一系列亲热.天然.心旷神怡标天然生态景不雅.五.设计理念与演变在本次设计中,以“窗格”为主题立意.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信封家宅安然的国度,窗格也就成为人们心中象征痛苦光亮.趋吉避凶的建筑装潢.在前人眼里,门窗有如天人之际的一道帷幕,是衔接上天与人世的一个通道.而作为九朝古都的洛阳更是与窗格有着千丝万缕的接洽.以窗格为主题,能唤起人们对洛阳古时文化的追忆,表现古都洛阳的人文情怀,同时也作为一个痛苦安康的象征.其次,经由过程体味窗格的演变过程,使人们意识到洛阳不竭加速的现代化程序,勉励人们以积极的姿势拥抱将来的同时不忘对中汉文化的传承与成长.别的,在景不雅营造中,一方面尽可能地引入生态不雅念,随机应变,增长绿色空间,应用洛阳特点花草牡丹,表现城市文化特点,知足人们对天然情况的心理及心理需求.强调地植物中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天然.有机搭配,知足生物的多样性请求.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斟酌市平易近的生涯需求,以工资本,为市平易近的休闲运动以及不合的需求供给了充分的户外空间,使此绿地真正成为可憩.可游.可娱.可不雅的城市绿地游园.该设计计划借窗格象征痛苦光亮,和安然康之意,以植物造景.景不雅处理等手段来表现城市人文情怀以及人们优越的欲望.为了营造出一个充满活气.人文情调的陌头绿地景不雅气氛.针对这个立意,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处理:(1)在广场处设置有三面带有窗格的景墙,作为代表以窗格主题的绿地,凸起洛阳汗青情怀.是痛苦安康的象征,中间的三片叶子雕塑作为现代元素与城市情况相调和,表现洛阳现代化的过程,代表着新生的力气.现代元素与古典元素的碰撞加倍表现出洛阳耐久弥新的城市形象.(2)在铺装设计上,用整洁的排线做窗格的外轮廓,用类似的块儿(可看做是点)分列做成窗格的装潢.形成调和的点.线.面的联合.(3)在滨水区设置亲程度台,供游人玩耍.不雅赏.六.空间计划该设计总体空间计划以表现“人与天然的调和关系”.“创造宜人舒适情况”.“增加城市人文情怀”作为构想的动身点.设计采纳点与直线的完善联合,强调秩序感的同时也表现天然美和人工美.在空间计划上以“两轴,三带,四块”组成全部绿地的重要脉络.表现汗青性.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同一,营造出令人亲热的特点,并且充满热忱.活气,是一个具有生态型.现代感且充满汗青情怀的陌头绿地景不雅.在空间上,以坦荡空间与半坦荡空间相距离,用大空间与小空间相联合,增长下沉空间的方法计划,使得全部绿地更好活泼.天然.富有层次感,给人无穷的愉悦感和丰硕的景不雅体验.七.功效分区1.安静憩息区:此区位于西北角,是一块半开敞空间,采取花架和静面水池作为本区的主体景不雅.水池中植以睡莲,既让在此处的人们观赏美景,同时也给人们供给一个古喷鼻古韵的歇息冥想空间.花架也可以作为游人憩息的座椅,既达到了增加古韵,又知足了此功效性.铺装用透水砖,显得不会过于生硬,加倍凸起亲合力,给人心灵的放空.2.广场运动区:此区专为为游人设计供给运动歇息的场合,用草坪上的雕塑小品和置石,配以硬质广场上的旱喷和三面带有漏窗的景墙,视线半漏半透,增长空间层次的同时便于运动.不雅景.情况幽美,是可以白叟晨练.歇息.儿童戏水玩耍的最佳行止.并且与旱喷联合,主如果斟酌到可以将功效联合起来,可以作为游人运动的场合,运动规模比较分散.3.林下休闲区:此区位于东北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接近道路一侧的特点花池,另一部分是接近运动广场的林下空间,带有座椅的树池使人们在这里不但可以观赏花池的景不雅,又可以看广场上运动的人,以知足人看人的需求.别的,接近道路一侧的花池也可以成为城市道路的一道亮丽景致线.在植物设置装备摆设上,应用嵬峨乔木搭配小灌木,传统的植物设置装备摆设方法使全部区域显得沉稳,大气.树种选择上,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和顺应性较强的树种,如银杏.广玉兰.圆柏.牡丹.红花檵木等.此区空间上部植物旺盛,作为天然的天花板,使该区成为城市室内空间的延长,像是也个大客堂一样,为城市人们供给了一个可以互订交换.娱乐休闲的场合.铺装用透水砖,木质的树池座椅,也是软化景不雅后果,同时与西北区的景不雅相呼应.中间广场设立交织花坛,都便于人们不雅赏.4.亲水游乐区:此区位于滨河区,为增长空间层次设为下沉空间,在滨河处设木质亲程度台,用树池将古树呵护起来,作为一处点景.向北拾阶而上,视野逐渐坦荡,沿岸一侧栽种柳树,树下栽种牡丹.红花绿树碧水,成为一处活力盎然的景不雅.5.健身休闲区:此区位于南部,接近进口处.应用花架.草坪.花坛.铺装距离营造的健身休闲区,不但作为一处进口景不雅,该区设有健身器材又能为老年人供给健身的空间.八.景点设计1.杏林丹韵:该景点是作为林下空间和不雅赏区,特殊应用彩叶树种银杏和喷鼻化植物牡丹营造喷鼻氛的空间.给人们在不雅赏的同时增加了一丝甜意.在树下安插了歇息举措措施,可供游人憩息,知足了人们坐下歇息.不雅景.互订交换的功效.2.窗格广场:该景点位于全部绿地的中间地位,是衔接两条主人流线和两个空间的景不雅节点.这个景点的主景是三面带有窗格的古典景墙.中间的叶子雕塑和可供戏水的旱喷.当人们行走在喷泉.古典的景墙和现代的雕塑之间时可以领会到时期的穿越感.从而,让置身于该广场的人产生对曩昔以及对将来的思虑,加深对洛阳这个城市的酷爱.特此外格子铺装不但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与绿地的窗格主题相一致,使全部景不雅形成一个调和持续的整体.3.荷塘月色:此景点位于西北角,主景是由花架.水池相联合的供人回味汗青.歇息冥想的奇特景不雅.后面配以绿篱,给人们营造私密的交换场合.在植物设置装备摆设上应用圆柏.女贞.悬铃木等嵬峨乔木搭配灌丛,增长空间的层次感,为人们游玩疲惫之后供给了一个佳处.4.荷风四面:此景点位于景不雅西侧的滨水区,设置有亲程度台,水中栽种荷花为游人供给了一个不雅水.戏水的场合.5、柳浪闻莺:该景点西侧滨河区,该区地形上有必定的升沉变更,由北沿阶而下,与水面的距离逐渐接近,带给游人奇特的空间体验.植物设置装备摆设上,在沿岸栽种柳树和牡丹,形成一道俏丽的沿河景不雅.6、金玉飘喷鼻:该景点位于南侧进口处,设置有举高的花坛和健身器材.植物设置装备摆设上采取玉兰和雪松以及一些花灌木,能在进口处就抓住人的眼球.九.经济技巧指标经济技巧指标表格内容指标总面积815.5㎡水面子积12.8㎡陆地面积802.7㎡道路面积60.8㎡广局势积206.5㎡绿地面积535.4㎡绿地率65.7%绿地笼罩率75.5%。
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规划和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针对某城市的规划设计进行详细说明,以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
二、规划目标1. 城市功能优化:通过规划设计,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2. 空间合理利用: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
3. 交通系统改善:优化交通规划,提升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捷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4. 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绿地和生态保护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5. 社区设施完善:规划建设多样化的社区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三、规划设计内容1. 城市布局设计a. 中心商务区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商务区,吸引国内外企业和金融机构入驻,提升城市的商业氛围。
b. 居住区规划:合理规划住宅区,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
c. 工业区规划:规划合理的工业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d. 公共设施规划:规划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2. 交通规划设计a. 道路网络规划:优化道路布局,增设公交车道和自行车道,缓解交通压力。
b. 公共交通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运行效率,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c. 停车设施规划:规划合理的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问题,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
3. 绿化环境规划设计a. 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城市绿地,增加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b. 生态保护区规划:规划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c. 水系规划:规划城市水系,保护水资源,提供城市景观和水上交通功能。
四、实施步骤1. 数据采集和分析:采集城市相关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土地利用情况、交通流量等,进行综合分析。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规划目标,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城市布局、交通规划、绿化环境规划等。
城市设计说明书

第六章城市设计第6.01条:城市设计原则第6.01.01条:本设计是就城市现状用地在未来的发展中,出现的用地和空间调整的前提下,塑造城市地物标志空间,合理有机地分布高层住宅,构成城市地区的外部空间、结构和形态,在视觉上给予人以明确的区位指示。
第6.01.02条:按照空间构图原理,将具有一定高度和体量的建筑有机的分布,产生有序的空间并寻求视觉上的合谐,形成景观轴线并使其与城市的功能相联系,为城市展现优美的景观。
第6.01.03条:运用重复对称和规整的原则,强调沂河路的街景、罗六路与湖东路之间的城市南北中轴,增强视觉效果,突出空间的特征和印象。
第6.01.04条:结合广场、立交桥、街道、河流等因素构成整体空间中细致的景观和特色空间,分别产生不同的地域空间和文化特性。
第6.02条:在沂河路和城市南北中轴线相交处建造一处大型广场,结合大型公建中心和绿化,形成新北区的空间中心。
第6.03条:在中轴北端结合集中的居民区,设立一处商业中心,组织一处集景观、购物休闲、地下停车为一体的商业广场,真正将商业、购物环境的品质提高,增强该区段的吸引力和提高土地价值,使之成为城市功能的重点地段。
第6.04条:利用区域西部的沟渠,设置大量绿化,形成自然的开敞空间走廊,组织沂河路西段有序的沿路景观,并结合与罗十路交汇处的立交桥,作为新北区的重点景观区之一。
第6.05条:建筑及其环境空间设计之建筑红线及高度第6.05.01条:建筑红线沂河路和罗十路属于规划区的中心区域位置,两侧用地无论是从功能交通和景观上都显得十分重点。
为了将道路两则用地的开发强度与道路的红线宽度和谐统一,设计规定快速路两侧建筑(特高层建筑取相应高值)后退红线60--100米。
其他城市主干道退20--60米,次干道退10米,支路退5米。
第6.05.02条:建筑高度(1)标志性高层建筑位于城市南北中轴线上,其使用功能主要是商务、综合办公,在空间上形成地域性的标志性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
2、建设地点: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附近。
3、建设性质: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文化住宅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属于市中心城区北侧的一个职工生活区,功能齐全,绿色低碳,智能化先进。
综合体东侧的港华路为红线宽度40米城市干通,其他三侧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交通十分便利。
基地东侧有一宽度为20米的规划河道,东侧绿线控制为10米宽,视野开阔而风景迷人。
基地地势平坦,有小河穿过。
要求打造符合城市居民、精英白领和进城务工者等不同人群生活需求,求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活社区。
二、设计依据
规划区域为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等。
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
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
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生活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生活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
建筑布置虽以平行为主,但也结合了多种组合与围合方式,避免住区内空间形式过分单调,形成空间上的整体感并力图营造良好舒适的视觉空间。
5. 公建布局
生活区的公建采用集中布置的模式。
这样既可让各个组团的居民方便快捷的使用,又可在生活区中形成一种聚心力。
公建层数主要为两到三层,局部高出,中央公建以商业和社区服务为主,风格统一,采用较稳重的暖色调,以简洁、热情的方式为居民营造出一个安全、轻松、方便的休闲场所。
6. 绿化景观规划
本设计在绿化设计中力图通过绿化带的形式营造出不论身在何处都有绿色相伴的氛围。
能绿化的地方尽量设置绿化,位于生活区中心的主绿地为各组团的市民提供了休闲、聚会的好地点。
力求
使每个组团市民在拥有一处相对封闭的绿地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大面积的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
总的来说,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
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构建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的人文生态区,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田园社区。
五、住宅设计
1.布局
为了使用户充分享用通风采光,规划以一梯两户的多层住宅为主,还有小高层和高层的点缀。
各类住宅设计考虑到高层次的居住质量标准以及需要层次的多样化,基本户为四室二厅。
集中管井,避免管线明露。
为城市景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结合立面造型,预留空调室外机位置。
所有房间保证足够的窗地比。
每层公共走道处均设垃圾临时收集面积,由物业统一定时清收,避免杂乱无序,方便居民。
引入“生态环境”设计手法,每层窗外飘板既有遮阳、防噪之作用,又可放置空调室外机组及布置立体绿化,同时也美化了立面效果。
顶部大型屋面板除装饰作用外,亦为太阳能集热装置,为大楼提供干净、清洁的能源。
生态环境的设计手法也体现在了单体的设计中。
绿化阳台所形成的垂直绿化,使得即使在高层上的住户,窗外也是绿意盎然,并且使建筑的外形丰
富多彩。
住
宅层高控
制为
3.0m,顶
层采用复
式布局,于屋顶处退台,给顶层住宅以宽敞的户外活动空间。
3.建筑风格
建筑形式采用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以线条与块面的构图方式和材料的
对比做造型组合,本设计采用的空间及立面构成手法均充满现代都市气息,
以全新的思维及手法最求“现代”之美感,令人耳目一新。
以现代、简洁、
典雅的风格形成了清新而具鲜明个性。
本设计立面造型于现代手法中适当运入古典的比例控制思想,在构图和
3.建筑物边界退让控制
1.) 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2.) 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最小后退距离按下表控制。
建筑物后退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最小距离(米)
:高低
层组
合的
建筑
后退距离按建筑不同高度分别控制。
3.) 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会展场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公共设施及包括住宅在内的高层建筑,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
4.) 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得小于5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10米(均自道路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
5.) 地块与地块之间考虑开设消防通道的可能,两侧需各退后用地边界3米。
6.) 地块靠近绿地及广场一侧,在解决市政、交通、消防等问题的前提下可不退让绿化控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