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四川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四川的

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四川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四川省教育厅结合四川省教育实际,在参考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教育发展的特点,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确立的针对四川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

四川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分为基础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四大部分。

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道德修养和通用技能等;必修课程包括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选修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信息技术、文学鉴赏等;实践教学基本上是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往往是在学校开设的特殊课程,例如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

四川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宗旨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为目标,结合四
川省的实际情况,通过均衡发展的课程设置,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四川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把均衡发展作为其主要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
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同时也要求学生遵守学习规律,注重平衡发展,切实提高学生
的学习质量。

以上就是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四川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它充分体现了四川省教
育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水平,为
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化学教学指导意见(1)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化学教学指导意见(1)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化学教学指导意见一、教学内容(一)必备知识化学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学科基本知识体系及相应的学科语言和学科符号等是化学必备知识。

1. 物质结构与性质主要内容有:(1)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金属键;范德华力、氢键等,尤其杂化轨道理论和价电子对互斥理论。

(2)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等,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与方法,尤其晶胞的计算。

(3)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青蒿素分子的结构测定。

(4)学生必做实验:简单配合物的制备。

2. 有机化学基础主要内容有:(1)烃及其烃的衍生物结构与性质,尤其官能团,如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羟基、碳卤键、醚键、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氨基和酰胺基等。

(2)烃及其烃的衍生物的转化关系。

(3)高分子化合物。

(4)模拟和表征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探秘神奇的医用胶、改进手机电池中的离子半导体材料。

(5)学生必做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糖类的性质。

(二)关键能力本学期化学的关键能力主要有下列方面:1.理解与辨析能力。

可细化为“掌握基础知识、辨析基本概念、获取有关信息”,既包括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又包括获取并处理陌生的知识和信息。

例,能说出微粒间作用(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分子间作用力)的主要类型、特征和实质,等等。

2.分析与推测能力。

可细化为“判断物质结构、分析物质性质、预测反应现象、推断反应结果”,是知识的抽象理论到具体应用。

例,根据共价分子的结构特点说明简单分子的性质;能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含氢键)对物质熔、沸点等性质的影响;根据分子结构特点和键的极性判断分子的极性,等等。

3.归纳与论证能力。

可细化为“识别有效证据、科学推理论证、处理转化数据、归纳总结规律”,是个别现象到一般规律的要求。

例,根据典型有机物、典型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性质,认识、分析和推断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等等。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等十四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等十四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川教〔2010〕129号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等十四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
现将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等十四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1、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3、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4、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5、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6、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7、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8、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9、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10、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11、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12、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美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13、四川省普通高中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14、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四川省教育厅
二○一○年六
月二十八日。

成都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试行)

成都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试行)

成都市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试行)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的通知》(川教〔2010〕28号)的精神,为推动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切实做好学生选课的指导工作,促进我省普通高中课程的有效实施,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选课指导工作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方案》和普通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努力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制度和选课指导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意义与原则自主选修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赋予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建立科学的选课指导制度,能有效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个性化课程修习计划,提高人生规划能力;同时,选课指导工作有助于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有助于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选课指导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校选课指导中心。

原则:一是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二是因材指导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和学业成绩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三是科学性原则,遵循课程设置、学生成长、社会需求的规律来指导选课;四是均衡性原则,引导学生每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防止学生过早偏科。

三.基本要求学校要依据国家和我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合理有序地设置课程,开展选课指导工作,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促进学生选课有效进行。

1.学校开齐所有必修课程和选修ⅠA课程,供全体学生修习。

2.学校统筹设置选修IB课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选修模块;积极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II课程,供学生选修。

3.学生每学年在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八个学习领域必须修习一定的课程。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附件: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见》(川教〔2009〕226号)精神,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一)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科学设置普通高中课程。

(二)努力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整体设置必修课,合理设置选修课,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三)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实际,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实施,有利于调动学校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2.科目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3.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具体设置如下(表1):表1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表与健康、音乐、美术每个模块1学分)。

(2)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三年中需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和至少28个选修学分(选修Ⅰ至少获得22学分,选修Ⅱ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0.08.11•【字号】川教[2010]159号•【施行日期】2010.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159号)各市、州教育局:现将《四川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四川省教育厅二○一○年八月十一日附件:四川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28号)精神,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本意见。

一、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它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构成,各部分内容既有共同的教育目标要求,又各有侧重。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课题研究类活动;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等设计类活动。

XX学校高中化学教学指导意见

XX学校高中化学教学指导意见

化学一、教学进度二、教学建议(一)高一年级1.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研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高考评价体系》,加强新教材比对研究,细化规范教学内容,加强情景化、生活化教学,重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

(2)重视实验能力培养。

上学期必须按要求认真完成下列学生必做实验,并且要有实验学案且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三、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实验四、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3)重视学科素养培养。

一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情,量化好讲练比例,优化作业量;二是重视学科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训练,细化学科学习习惯养成;三是基于学生特点适当穿插学科阅读能力培养与训练;四是加强学科计算能力培养,尤其在原理、步骤和准确等方面加强要求与训练。

(4)重视学科奥赛,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提升,开拓视野,培养能力。

2.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高一教学要关注以下重难点知识的教学,防止其成为学生的分化点:(1)物质的量——循序渐进,切忌一蹴而就,讲-练-用有机结合,本部分知识既是贯穿高中的重点知识,又是高中化学计算的基础。

教学重点为帮助学生树立“摩尔”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和单位,能够进行相互之间的换算,以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掌握仪器、实验步骤,能够独立完成实验。

(2)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重规律、讲方法、勤训练本部分知识既是贯穿高中的重点知识,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建议教师联系初中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概念,重新分类(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要减少用繁、难的方程式,以免使学生对高中化学产生畏惧感,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并能准确配平,掌握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运算方法。

切忌不要急于上难度,注意分散难点,掌握规律。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附件14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

它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它通过对宽泛的、基础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技术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全面推进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实际情况,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一.课程理念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特色、有个性地发展。

课程实施中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要强调学习中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

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融入教学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指导意见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指导意见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川教[2010]28号)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加强和改进高中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四川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它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学好高中数学课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应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培养高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基本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共同发展创造机会,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选择空间。

教师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培训、研究、校本教研等活动促进专业化成长。

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兼顾过程的评价原则,构建特色鲜明、科学的评价体系,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实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中,各实验学校的领导与教师要准确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深刻领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勤于学习,善于总结,积极稳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全面提高我省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课程理念高中数学新课程十大基本理念: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2020-2021年高中化学教学指导意见

2020-2021年高中化学教学指导意见

2020—2021年五莲县高中化学教学意见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深刻理解课程理念,准确把握课程实施方案;深入挖掘教材,明确编者意图,利用好教材中的活动性栏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更新教学理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法,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打造理想高效课堂和个性化高效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三、教学建议1.精准把握教学进度及深广度。

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及有关要求以市9月份教学研讨会意见为准。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建议采用“个人—集体—个人”的模式,这样既能发挥骨干教师的龙头带动作用,又能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集体备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核心问题的处理意见要准确可靠,采取的措施要具体实用、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备课组长要把好关带好头,对教学内容进行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分工,提前安排好中心发言人。

加强备课组内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精神。

3.高三进一步加强对《2017版高中课程标准》以及2020年山东高考试题的学习和研究,明确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高考题命制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也提醒当前的高一高二年级相关学科未雨绸缪,及早研究高考,探寻新路径,适应新变化。

4.通力合作,提高导学案的质量。

在目前的形势下,力求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导学案的编写质量、使用的方式方法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坚持编制使用高质量的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要不断的改进,提升学案编制的水平。

导学案建议采用“集体通研—分工编制—集体审定—个人修改”的程序编写;导学案的内容可以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呈现形式、前后联系以及教师的实际操作等方面确定,提倡三案合一,各部分导学案的内容的确定,要有明确的目的特别是课堂学案内容的选用一定要突出重点、核心、主干,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新颖,有思考价值。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0.03.09•【字号】川教[2010]28号•【施行日期】2010.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28号)各市、州教育局:现将《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四川省教育厅二○一○年三月九日附件: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见》(川教〔2009〕226号)精神,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一)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科学设置普通高中课程。

(二)努力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整体设置必修课,合理设置选修课,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三)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实际,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实施,有利于调动学校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2.科目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关于建议整合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安排的通知_看图王

关于建议整合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安排的通知_看图王

南充市教育学会中学文件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南教会化专〔2016〕3号南充市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关于建议整合普通高中化学学科(理工方向)教学安排的通知各县(市、区)教研室、各高中学校: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调整普通高中部分学科教学安排的通知》(川教函〔2016〕32号)、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和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普通高中教学实际,特别是近年来高中一、二年级课程设置出现的混乱情况,经意见征求和专家论证,决定对我市普通高中化学学科(理工方向)教学安排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与整合,并提出规范化教学和考试的建议。

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建议各县(市、区)教研室和直属学校迅速将本建议传达到所辖的每一所普通高中学校(或化学教研组),务必按照本次调整后的教学安排开设课程。

(2)建议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学校从2015级起,化学学科教学按本建议的教学安排实施教学,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但不慢于本建议的教学进度。

建议2014级参照执行。

(3)建议高一、高二各学期期末监测按本建议的考试范围组织命题。

附件:南充市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关于整合普通高中化学学科(理工方向)教学安排的建议(试行)。

南充市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3月14日附件:南充市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关于整合普通高中化学学科(理工方向)教学安排的建议(试行)一、总体思想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调整普通高中部分学科教学安排的通知》(川教函〔2016〕32号)、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和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普通高中教学实际,特别是近年来高中一、二年级课程设置出现的混乱情况,经意见征求和专家论证提出本建议。

最新四川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最新四川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最新四川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四川省普通高中学校提供最新的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新课程的设计和设置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档将从综合素质课程设置、学科课程设置和选修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综合素质课程设置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新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因此,我们建议在综合素质课程中设置以下几个重点课程:1. 创新思维课程: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2. 社会实践课程: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体育健康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和效果。

学科课程设置学科课程是学生研究的重要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综合能力。

在学科课程设置中,我们建议:1. 注重科学原理课程:加强探究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2. 提高文史哲课程的可选择性: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深入研究能力。

3. 强化信息技术课程: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选修课程设置选修课程是学生在充分培养综合素质和学科基础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的课程。

在选修课程设置中,我们建议:1. 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提供多种多样的选修课程,包括艺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2. 强调实践性:选修课程要注重实践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 引入跨学科选修课程:建立跨学科选修课程,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研究。

结论通过本文档的指导,我们希望能够为四川省普通高中学校提供关于新课程设置的有效指导。

新课程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注重综合素质课程、学科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计。

希望这些指导意见能够帮助四川省普通高中学校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与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最新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与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最新

化学学科模块教学指导意见化学与技术(选修)4.23一、《化学与技术》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方法和使用说明《化学与技术》是在学生完成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后,文科学生的二个选修模块之一,或作为高中文理科学生的ⅠB选修模块。

技术与科学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与技术的目的完全不同。

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的事物是如何发生和发挥作用的,而技术却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而对自然界所进行的改变或调整。

技术不仅包括生产制造、加工、维修、营销的技巧,还包括研究和设计。

技术所涉及的问题是具体化、操作化的,但与科学的抽象化、理论化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技术与科学紧密相关,它不是科学的附属。

科学与技术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

《化学与技术》模块将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并建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与技术》模块以化学知识为基础,介绍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材料加工、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事业中的应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与化学有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作出合理的分析,强化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在较为宽阔的生产技术背景下,提出化学和技术的若干具体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实验、探究,认识与化学原理相关的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和重要作用,认识化学技术的价值,激发了解化学技术的兴趣。

教材用6个专题、20个单元来讨论化学与技中的有关问题。

教材涉及的主要课题:水处理与海水淡化技术;化学品制造(合成氨、氯碱工业、硫酸制造工业、镁铝的冶炼);有机化合物(有机药物、合成洗涤剂、纤维素、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制备;材料表面处理、材料组成与性能的优化、复合材料的制造;土壤酸碱性的测定、土壤改良、化肥的生产与使用、无土栽培技术与营养液的配制、化学农药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化学防治与绿色化学生产工艺等。

高中化学教案意见

高中化学教案意见

高中化学教案意见
教案标题: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离子结构
以及各种物质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的作用;
2. 能够区分分子和离子的结构,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3. 掌握不同物质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包括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离子结构及其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互动讨论、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2. 基础概念讲解:讲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离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
基本组成;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理解,并解答疑问;
5.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加深对化学反
应原理的理解;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资源: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

评估方式:课堂小测验、实验报告等形式的评估。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促进
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操作,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前 言

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前 言

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前言为了帮助全省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准确把握高中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促进高中新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根据《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我省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并适当参考人教版化学教科书,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模块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的内容及编写体例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程模块为单元,针对每一主题的“内容标准”逐条进行分解和细化,提出比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并给予适当的教学建议。

按照《课程标准》前言中“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对三类学习目标的分类方法,结合我省高中新课程模块教学的要求,把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划分为不同的水平层次,并选用适当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

具体水平层次划分如下: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1)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2)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3)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4)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1)初步学习、模仿(2)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3)学会、掌握、迁移、灵活应用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1)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2)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3)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上述不同学习目标的“水平层次”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排列的,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后一个层次一般包括前一个层次的要求。

必修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由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组成,它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

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帮助广大化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把握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我省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化学学科组在总结其他省新课程实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课标”和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的研究,结合四川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理念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因此,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应遵循如下基本理念: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一)总目标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具体目标高中化学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

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结构高中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最上层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下设学科科目,科目下设模块。

高中化学课程是在高中整体课程框架下建构的,是科学领域之下的一个学科,由8个模块构成,分必修、选修两类。

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

在中学阶段化学课程中,初中化学课程是化学学科的启蒙课程,高中必修课程是共同基础课程,选修课程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表图所示:(一)必修课程1.必修课程内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化学1、化学2两个模块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所包含的内容主题如下表:2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和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选修课程1.选修课程内容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之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

选修课程包括6个模块,所包括的内容主题如下表: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各模块的主要学习要求如下:(1)选修1: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2)选修2: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3)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大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5)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和科技进步的贡献。

(6)选修6 :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三、课程设置高中化学新课程的8个模块中,必修的化学1和化学2为逻辑递进关系,选修的6个模块之间为横向并列关系。

每个模块在课程中有各自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有各自的内容特点,除共同学习必修的化学1和化学2外,四川省把选修模块分为选修ⅠA和选修ⅠB,选修ⅠA是指定选修内容,选修ⅠB是学生自主选修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个性化的修习方案。

具体的课程设置方案如下:根据《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学科特点,提出如下课程安排建议:第三部分教学实施建议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全面理解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进行新课程教学实验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以前必须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和有关的培训资料,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的精髓,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

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经验和个性特长,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富有个性的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

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指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学习。

要以实验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

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视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选择的教学情景、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体现化学在生活、生产、新技术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化学在提高生活品质,改善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积极倡导多样化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和激励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引领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二、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全面掌握教材结构,准确把握教学要求高中新课程化学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结构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教材比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课标”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课程目标,性质、理念、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课标”不再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关注学生化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不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关注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不再仅仅用纸笔考试甄别学生的优劣,而是采用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