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分式方程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分式方程数学知识点一、基本概念分式方程是指未知量中包含分数表达式的方程,可用一组数值解求出未知量的值。
如:\frac{x+1}{2}=3,其中x为未知量。
二、分式方程的解法1. 化简分式,使其成为整式方程。
如:\frac{x+1}{2}=3化简为x+1=6。
2. 通分,消去分母。
如:\frac{3}{x-2}=\frac{1}{x+1}通分后为3(x+1)=x-2。
3. 变形化简后求解。
如:\frac{2}{2x+3}-\frac{3}{x-1}=\frac{4}{x^2-x-3}变形化简后得到x=-1或x=\frac{5}{2}。
三、分式方程的注意事项1. 化简前应检查分母是否有值为0的情况。
如:\frac{x}{x^2-4x+4}=1化简前需考虑x^2-4x+4=0的情况,即x=2。
2. 通分时应注意分母因式分解。
如:\frac{x}{2x-4}-\frac{2}{x+1}=\frac{3x}{x^2-3x+2}通分前需分解(x-1)(x-2)。
3. 将解代回原分式方程检验。
如:\frac{4}{x+3}-\frac{5}{x-1}=\frac{1}{x-2}解得x=5/2,代入原式验证是否成立。
四、分式方程的应用例题1. 甲、乙两地的距离为480km,两地之间有一辆车和一辆自行车相向而行,行至中途时,车停下了,自行车继续前进,最后到达乙地时,车和自行车的距离为40km。
已知车行驶的速度比自行车快20km/h,求车和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设自行车的速度为x km/h,车的速度为x+20 km/h,时间为t,车行驶的距离为(x+20)×t,自行车行驶的距离为x×(t+2)。
由题意可得(x+20)t+x(t+2)=480及(x+20)t-x(t+2)=40,解得x=20,车速为40km/h,自行车速度为20km/h。
2. 一条河流的宽度为200m,在河岸的A、B两处浅滩的位置分别离河口12km、18km处。
分式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分式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分式方程(也称有理方程)是含有分式的等式,其中分子和(或)分母中至少有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未知量。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是确定使得等式成立的未知量的值。
下面是分式方程的一些常见知识点的总结:1.分式的定义域:对于一个分式,需要注意其定义域,即分母不能为零。
当分母为零时,分式没有意义。
因此,在解分式方程时,需要排除使分母为零的解。
2.分式方程的简化:可以通过约分的方法,将分式方程进行简化。
约分是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他们的最大公约数。
这样可以简化方程,使求解更易于处理。
3.分式方程的通分:当分式方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分母时,可以通过通分的方式将分式方程转换为求解多项式方程。
通分是将所有分母进行相同因式的乘法,使所有分母都相同。
然后分别将分子相加或相减,并保持分母不变。
这样,就可以将分式方程转化为多项式方程。
4.分式方程的解的确定性:一般而言,分式方程的解并不唯一、因此,在解分式方程时,需要注意是否有解,以及解的个数。
当方程的分子和分母为多项式时,可以通过将方程转化为多项式方程的方式来求解。
而对于含有绝对值、根号等特殊函数的分式方程,可能存在特殊解或无解的情况。
5.分式方程的解法:求解分式方程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a.通过消去分母的方式来求解。
首先将方程中的每一个分式都通分,这样可以得到一个多项式方程。
然后通过求解得到的多项式方程,找到使方程成立的未知量的值。
b.通过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方式转化为多项式方程。
首先将方程中的每一个分式都移动到一个方程的一边,将所有未知量合并,并将同类项相加。
最终得到一个多项式方程,通过求解多项式方程来求解分式方程。
c.通过换元的方式转化为多项式方程。
首先令一个新的未知量等于原方程中的一个分式,将分式方程转化为一个多项式方程。
然后通过求解新的多项式方程,找到使方程成立的未知量的值。
最后,将得到的解代入原方程中,验证是否是原方程的解。
以上是分式方程的一些常见知识点的总结。
分式方程知识点归纳
分式方程知识点归纳分式方程是指含有分子和分母的方程,分子和分母分别为代数式或数字,并且方程中包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下面将分式方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式方程。
一、基本概念:1.分式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带有分式形式的等式称为分式方程。
2.分式的定义:分式是由一个或多个代数式构成的比。
二、分式方程的解的性质:1.分式方程的等价方程:分式方程可以转化为多项式方程进行求解,这样可以得到等价的方程,两者的解是相同的。
2.分式方程的根的性质:一个分式方程的解,如果使得分式方程中的分子等于0,则该解就是方程的根。
三、分数的性质:1.分式的约分: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式,可以得到分式的约分式。
2.分式的通分:将不同分母的分式通过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转化为具有相同分母的等价分式。
3.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之间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需要注意分子和分母的相应运算。
四、分式方程的解法:1.乘法解法:对分式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一个使得方程中的分母消去的数,从而化简为一个多项式方程。
2.加减消去解法:对分式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使得方程中的分母消去的数,然后将方程中的分式整理为一个多项式,并进行求解。
3.代入解法:将分式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表示成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再代入到分式方程中,得到一个不含有代入的未知数的分式方程,进而进行求解。
4.通分解法:对分式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方程中所有的分母的积,将分式方程化简为一个多项式方程进行求解。
五、分式方程的解的判定:1.当方程的分式的分子为0时,方程的解为0。
2.当方程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存在着相同的因式时,方程的解为使得分式方程中的分子等于0的值。
3.当分式方程的分母的值等于0时,方程没有解。
六、应用: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物理学和金融学中,经常需要使用分式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计算财务利润率、财务收益率、物体的运动速度等。
七、常见的分式方程:1.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分子和分母都是一次函数的方程。
分式与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
分式与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分式是一种特殊的代数表达式,有分子和分母组成,通常用斜杠“/”或者横线“-”表示分数线。
分式可以表示为a/b的形式,其中a为分子,b为分母。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法则:1.分式乘法法则:分式的乘法可以简化为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运算。
即(a/b)*(c/d)=(a*c)/(b*d)。
2.分式除法法则: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后,取除数的倒数,然后按照分式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即(a/b)/(c/d)=(a*d)/(b*c)。
分式的加法和减法的法则:1.分式加法法则:要进行分式的加法,需要先找到两个分式的共同分母。
然后将分式的分子按照共同分母的比例进行加法运算。
即a/b+c/d=(a*d+b*c)/(b*d)。
2.分式减法法则:和分式加法法则类似,需要找到两个分式的共同分母。
然后将分式的分子按照共同分母的比例进行减法运算。
即a/b-c/d=(a*d-b*c)/(b*d)。
分式的化简:将分式化简为最简形式的步骤如下:1. 如果分子和分母有相同的公因子,可以约分掉。
即a/b =(a/gcd(a,b)) / (b/gcd(a,b))。
2.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数,并且分子能整除分母,可以化简为整数。
即a/b=a/b,其中a能整除b。
3.如果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并且可以进行因式分解,可以使用因式分解后的形式来化简分式。
分式方程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分式的方程。
求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1.将方程两边的分式通过相乘分母的方法,化简为有理式。
2.对于有理式的方程,可以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求出x的值。
3.检验所求得的x的值是否满足原方程,如果满足,即为解;如果不满足,则该方程无解。
在求解分式方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分母不能为0,需要排除分母为0的解。
2.对于含有分式的方程,需要注意去除分式的分母后方程是否成立,避免出现无意义的解。
3.可能出现分母为0的情况,需要排除该解,以免引起除法运算错误。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中考知识点梳理:第7讲分式方程
第7讲分式方程一、知识清单梳理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65,AFD CD EB ∠=︒∕∕,则B 的度数为( )A .115°B .110°C .105°D .65°【答案】A【解析】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CFB =65°,然后根据CD ∥EB ,判断出∠B =115°. 【详解】∵∠AFD =65°, ∴∠CFB =65°, ∵CD ∥EB ,∴∠B =180°−65°=115°,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知道“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1.点E 在边AB 上,点F 在边CD 上,点G 、H 在对角线AC 上.若四边形EGFH 是菱形,则AE 的长是( )A .25B .35C .5D .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连接EF 交AC 于点M ,由四边形EGFH 为菱形可得FM=EM ,EF ⊥AC ;利用”AAS 或ASA”易证△FMC ≌△EMA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M=MC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C=45,且tan ∠BAC=12BC AB =;在Rt △AME 中,AM=12AC=25,tan ∠BAC=12EM AM =可得EM=5;在Rt △AME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E=2.故答案选C .考点: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3.如图,已知抛物线21y x 4x =-+和直线2y 2x =.我们约定:当x 任取一值时,x 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y 1、y 2,若y 1≠y 2,取y 1、y 2中的较小值记为M ;若y 1=y 2,记M= y 1=y 2. 下列判断: ①当x >2时,M=y 2; ②当x <0时,x 值越大,M 值越大; ③使得M 大于4的x 值不存在; ④若M=2,则x=" 1" . 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当y 1=y 2时,即2x 4x 2x -+=时,解得:x=0或x=2,∴由函数图象可以得出当x >2时, y 2>y 1;当0<x <2时,y 1>y 2;当x <0时, y 2>y 1.∴①错误.∵当x <0时, -21y x 4x =-+直线2y 2x =的值都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0时,x 值越大,M 值越大.∴②正确.∵抛物线()221y x 4x x 24=-+=--+的最大值为4,∴M 大于4的x 值不存在.∴③正确;∵当0<x <2时,y 1>y 2,∴当M=2时,2x=2,x=1;∵当x >2时,y 2>y 1,∴当M=2时,2x 4x 2-+=,解得12x 22x 22=+=-,(舍去). ∴使得M=2的x 值是1或22+.∴④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②③2个.故选B .4.如图,△ABC 在边长为1个单位的方格纸中,它的顶点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位置.如果△ABC 的面积为10,且sinA =55,那么点C 的位置可以在( )A .点C 1处B .点C 2处 C .点C 3处D .点C 4处【答案】D 【解析】如图:∵AB=5,10ABC S =△, ∴D 4C =4, ∵5sin 5A =, ∴545DC AC AC ==,∴AC=45, ∵在RT △AD 4C 中,D 44C =,AD=8, ∴A 4C =228445+=,故答案为D. 5.将函数的图象用下列方法平移后,所得的图象不经过点A (1,4)的方法是(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B .向右平移3个单位C .向上平移3个单位D .向下平移1个单位【答案】D【解析】A.平移后,得y=(x+1)2,图象经过A 点,故A 不符合题意; B.平移后,得y=(x−3)2,图象经过A 点,故B 不符合题意; C.平移后,得y=x 2+3,图象经过A 点,故C 不符合题意; D.平移后,得y=x 2−1图象不经过A 点,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6.如图,PA ,PB 分别与⊙O 相切于A ,B 两点,若∠C =65°,则∠P 的度数为( )A .65°B .130°C .50°D .10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PA 、PB 是⊙O 的切线,∴OA ⊥AP ,OB ⊥BP ,∴∠OAP=∠OBP=90°,又∵∠AOB=2∠C=130°,则∠P=360°﹣(90°+90°+130°)=50°.故选C . 考点:切线的性质.79153 ) A .2到3之间 B .3到4之间 C .4到5之间 D .5到6之间【答案】D915335,∵253,∴355到6之间.故选D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 8.关于反比例函数4y 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函数图像经过点(2,2);B .函数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C .当0x >时,函数值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D .当1x >时,4y <-. 【答案】C【解析】直接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别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A 、关于反比例函数y=-4x,函数图象经过点(2,-2),故此选项错误; B 、关于反比例函数y=-4x ,函数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故此选项错误; C 、关于反比例函数y=-4x ,当x >0时,函数值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故此选项正确;D 、关于反比例函数y=-4x,当x >1时,y >-4,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正确掌握相关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9.一个六边形的六个内角都是120°(如图),连续四条边的长依次为 1,3,3,2,则这个六边形的周长是( )A .13B .14C .15D .16【答案】C【解析】解:如图所示,分别作直线AB 、CD 、EF 的延长线和反向延长线使它们交于点G 、H 、I .因为六边形ABCDEF 的六个角都是120°,所以六边形ABCDEF 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都是60°. 所以AFI BGC DHE GHI 、、、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31AI AF BG BC ====,. 3317GI GH AI AB BG ∴==++=++=, 7232DE HE HI EF FI ==--=--=, 7124CD HG CG HD .=--=--= 所以六边形的周长为3+1+4+2+2+3=15; 故选C .10.如图,O 为原点,点A 的坐标为(3,0),点B 的坐标为(0,4),⊙D 过A 、B 、O 三点,点C 为AB 上一点(不与O 、A 两点重合),则cosC 的值为( )A .34B .35C .43D .45【答案】D【解析】如图,连接AB ,由圆周角定理,得∠C=∠ABO ,在Rt △ABO 中,OA=3,OB=4,由勾股定理,得AB=5, ∴4cos cos 5OB C ABO AB =∠==.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如图,在正五边形ABCDE 中,AC 与BE 相交于点F ,则∠AFE 的度数为_____.【答案】72°【解析】首先根据正五边形的性质得到AB=BC=AE,∠ABC=∠BAE=108°,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AC=∠BCA=∠ABE=∠AEB=(180°−108°)÷2=36°,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AFE=∠BAC+∠ABE=72°.【详解】∵五边形ABCDE为正五边形,∴AB=BC=AE,∠ABC=∠BAE=108°,∴∠BAC=∠BCA=∠ABE=∠AEB=(180°−108°)÷2=36°,∴∠AFE=∠BAC+∠ABE=72°,故答案为7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多边形和圆,利用数形结合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如图,圆柱形容器高为18cm,底面周长为24cm,在杯内壁离杯底4cm的点B处有乙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2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币A处到达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答案】20 cm.【解析】将杯子侧面展开,建立A关于EF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详解】解:如答图,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距离.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cm).A B A D BD121620故答案为:20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3.如图,菱形ABCD 的面积为120cm 2,正方形AECF 的面积为50cm 2,则菱形的边长____cm .【答案】13【解析】试题解析:因为正方形AECF 的面积为50cm 2, 所以25010AC cm =⨯=, 因为菱形ABCD 的面积为120cm 2, 所以21202410BD cm ⨯==, 所以菱形的边长22102413.22cm ⎛⎫⎛⎫=+= ⎪ ⎪⎝⎭⎝⎭故答案为13.14.如图,在扇形AOB 中,∠AOB=90°,正方形CDEF 的顶点C 是弧AB 的中点,点D 在OB 上,点E 在OB 的延长线上,当正方形CDEF 的边长为4时,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答案】4π﹣1【解析】分析:连结OC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OC 的长,根据题意可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BOC 的面积-三角形ODC 的面积,依此列式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连接OC ∵在扇形AOB 中∠AOB=90°,正方形CDEF 的顶点C 是AB 的中点,∴∠COD=45°, ∴OC=2CD=42,∴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BOC 的面积-三角形ODC 的面积 =22451(42)43602π⨯⨯-⨯=4π-1. 故答案是:4π-1.点睛: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扇形面积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得到扇形半径的长度.15.如图所示,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DE ∥AC ,若S △BDE :S △CDE =1:3,则S △BDE :S 四边形DECA 的值为_____.【答案】1:1【解析】根据题意得到BE :EC=1:3,证明△BED ∽△BCA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 【详解】∵S △BDE :S △CDE =1:3, ∴BE :EC=1:3, ∵DE ∥AC , ∴△BED ∽△BCA , ∴S △BDE :S △BCA =(BE BC)2=1:16, ∴S △BDE :S 四边形DECA =1:1, 故答案为1:1.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 16.有6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写有不同的从1到6的一个自然数,从中任意抽出一张卡片,卡片上的数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 【答案】13.【解析】分别求出从1到6的数中3的倍数的个数,再根据概率公式解答即可.【详解】有6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写有不同的从1到6的一个自然数,从中任意抽出一张卡片,共有6种结果,其中卡片上的数是3的倍数的有3和6两种情况,所以从中任意抽出一张卡片,卡片上的数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2163=. 故答案为13【点睛】考查了概率公式,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7.已知点11(,)A x y ,22(,)B x y 在二次函数2(1)1y x =-+的图象上,若121x x >>,则1y __________2y .(填“>”“<”“=”)【答案】12y y >【解析】抛物线()2y x 11=-+的对称轴为:x=1, ∴当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若x 1>x 2>1 时,y 1>y 2 . 故答案为>18.如图,△ABC 中,AB =BD ,点D ,E 分别是AC ,BD 上的点,且∠ABD =∠DCE ,若∠BEC =105°,则∠A 的度数是_____.【答案】85°【解析】设∠A=∠BDA=x ,∠ABD=∠ECD=y ,构建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BA =BD ,∴∠A =∠BDA ,设∠A =∠BDA =x ,∠ABD =∠ECD =y ,则有21802105x y y x ︒︒⎧+=⎨+=⎩, 解得x =85°, 故答案为85°.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0x ax a ++-=.当该方程的一个根为1时,求a 的值及该方程的另一根;求证:不论a 取何实数,该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答案】(1)12,32-;(2)证明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即可.(2)要证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只要证明根的判别式大于0即可.试题解析:(1)设方程的另一根为x 1,∵该方程的一个根为1,∴1111{211a x a x +=--⋅=.解得132{12x a =-=. ∴a 的值为12,该方程的另一根为32-. (2)∵()()222241248444240a a a a a a a ∆=-⋅⋅-=-+=-++=-+>,∴不论a 取何实数,该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考点: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2. 一元二次方程根根的判别式;3.配方法的应用.20.如图,在Rt △ABC 中,∠ACB=90°,以AC 为直径的⊙O 与AB 边交于点D ,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BC 于点E .求证:BE=EC 填空:①若∠B=30°,AC=23,则DE=______;②当∠B=______度时,以O ,D ,E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答案】(1)见解析;(2)①3;②1.【解析】(1)证出EC 为⊙O 的切线;由切线长定理得出EC=ED ,再求得EB=ED ,即可得出结论; (2)①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 ,由勾股定理求出BC ,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即可得出DE ;②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DA=∠A=1°,于是∠DOC=90°然后根据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证明:连接DO .∵∠ACB=90°,AC为直径,∴EC为⊙O的切线;又∵ED也为⊙O的切线,∴EC=ED,又∵∠EDO=90°,∴∠BDE+∠ADO=90°,∴∠BDE+∠A=90°又∵∠B+∠A=90°,∴∠BDE=∠B,∴BE=ED,∴BE=EC;(2)解:①∵∠ACB=90°,∠B=30°,3∴3∴22AB AC,∵AC为直径,∴∠BDC=∠ADC=90°,由(1)得:BE=EC,∴DE=12BC=3,故答案为3;②当∠B=1°时,四边形ODEC是正方形,理由如下:∵∠ACB=90°,∴∠A=1°,∵OA=OD,∴∠ADO=1°,∴∠AOD=90°,∴∠DOC=90°,∵∠ODE=90°,∴四边形DECO 是矩形,∵OD=OC ,∴矩形DECO 是正方形.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切线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1.解方程组4311,213.x y x y -=⎧⎨+=⎩①② 【答案】53x y =⎧⎨=⎩ 【解析】将②×3,再联立①②消未知数即可计算. 【详解】解:②3⨯得:6339x y += ③①+③得:1050x =5x =把5x =代入③得10339y +=3y =∴方程组的解为53x y =⎧⎨=⎩【点睛】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关键是掌握消元法.22.春节期间,收发微信红包已经成为各类人群进行交流联系、增强感情的一部分,小王在年春节共收到红包元,年春节共收到红包元,求小王在这两年春节收到红包的年平均增长率. 【答案】小王在这两年春节收到的年平均增长率是【解析】增长后的量=增长前的量×(1+增长率),2018年收到微信红包金额400(1+x )元,在2018年的基础上再增长x ,就是2019年收到微信红包金额400(1+x )(1+x )元,由此可列出方程400(1+x )2=484,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小王在这两年春节收到的红包的年平均增长率是. 依题意得:解得(舍去).答:小王在这两年春节收到的年平均增长率是【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对于增长率问题,增长前的量×(1+年平均增长率)年数=增长后的量.23.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过点C作BD的平行线,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E.求证:四边形OCED是矩形;若CE=1,DE=2,ABCD的面积是.【答案】(1)证明见解析;(2)1.【解析】(1)欲证明四边形OCED是矩形,只需推知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且有一内角为90度即可;(2)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和菱形的面积公式解答.【详解】(1)∵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COD=90°.∵CE∥OD,DE∥OC,∴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又∠COD=90°,∴平行四边形OCED是矩形;(2)由(1)知,平行四边形OCED是矩形,则CE=OD=1,DE=OC=2.∵四边形ABCD是菱形,∴AC=2OC=1,BD=2OD=2,∴菱形ABCD的面积为:12AC•BD=12×1×2=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判定及性质、菱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市教育局决定开展“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某校团委组织八年级100名学生进行“经典诵读”选拔赛,赛后对全体参赛学生的成绩进行整理,得到下列不完整的统计图表.组别分数段频次频率A 60≤x<70 17 0.17B 70≤x<80 30 aC 80≤x<90 b 0.45D 90≤x<100 8 0.08请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以下问题:表中a=______,b=______;请计算扇形统计图中B组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已知有四名同学均取得98分的最好成绩,其中包括来自同一班级的甲、乙两名同学,学校将从这四名同学中随机选出两名参加市级比赛,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甲、乙两名同学都被选中的概率.【答案】(1)0.3 ,45;(2)108°;(3)16.【解析】(1)首先根据A组频数及其频率可得总人数,再利用频数、频率之间的关系求得a、b;(2)B组的频率乘以360°即可求得答案;(2)画树形图后即可将所有情况全部列举出来,从而求得恰好抽中者两人的概率;【详解】(1)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17÷0.17=100(人),则a=30100=0.3,b=100×0.45=45(人).故答案为0.3,45;(2)360°×0.3=108°.答:扇形统计图中B组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108°.(3)将同一班级的甲、乙学生记为A、B,另外两学生记为C、D,画树形图得:∵共有12种等可能的情况,甲、乙两名同学都被选中的情况有2种,∴甲、乙两名同学都被选中的概率为212=16.【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25.近几年购物的支付方式日益增多,某数学兴趣小组就此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支付方式有:A微信、B支付宝、C现金、D其他,该小组对某超市一天内购买者的支付方式进行调查统计,得到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本次一共调查了多少名购买者?请补全条形统计图;在扇形统计图中A种支付方式所对应的圆心角为度.若该超市这一周内有1600名购买者,请你估计使用A和B两种支付方式的购买者共有多少名?【答案】(1)本次一共调查了200名购买者;(2)补全的条形统计图见解析,A种支付方式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8;(3)使用A和B两种支付方式的购买者共有928名.【解析】分析:(1)根据B的数量和所占的百分比可以求得本次调查的购买者的人数;(2)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选择A和D的人数,从而可以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求得在扇形统计图中A种支付方式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使用A和B两种支付方式的购买者共有多少名.详解:(1)56÷28%=200,即本次一共调查了200名购买者;(2)D方式支付的有:200×20%=40(人),A方式支付的有:200-56-44-40=60(人),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在扇形统计图中A种支付方式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60°×60200=108°,(3)1600×60+56200=928(名),答:使用A和B两种支付方式的购买者共有928名.点睛: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6.若关于x的方程311x ax x--=-无解,求a的值.【答案】1-2a=或【解析】分析:该分式方程311x ax x--=-无解的情况有两种:(1)原方程存在增根;(2)原方程约去分母后,整式方程无解.详解:去分母得:x(x-a)-1(x-1)=x(x-1),去括号得:x2-ax-1x+1=x2-x,移项合并得:(a+2)x=1.(1)把x=0代入(a+2)x=1,∴a无解;把x=1代入(a+2)x=1,解得a=1;(2)(a+2)x=1,当a+2=0时,0×x=1,x无解即a=-2时,整式方程无解.综上所述,当a=1或a=-2时,原方程无解.故答案为a=1或a=-2.点睛:分式方程无解,既要考虑分式方程有增根的情形,又要考虑整式方程无解的情形.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如图,在△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G、D,若△AGC的周长为31cm,AB=20cm,则△ABC的周长为()A.31cm B.41cm C.51cm D.61cm【答案】C【解析】∵DG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GA=GB,△AGC的周长=AG+AC+CG=AC+BC=31cm,又AB=20cm,∴△ABC的周长=AC+BC+AB=51cm,故选C.2.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若∠AOD=20°,则∠BOC的大小为()A.140°B.160°C.170°D.15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AOD=20°可得:∠AOC=70°,根据题意可得:∠BOC=∠AOB+∠AOC=90°+70°=160°.考点:角度的计算3.已知a35a等于()A.1 B.2 C.3 D.4【答案】B351,进而得出答案.【详解】∵a35∴a=1.故选:B.【点睛】考查了估算无理数大小,正确得出无理数接近的有理数是解题关键.4.如图,由5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一个立体图形,它的左视图是()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左面看易得第一层有2个正方形,第二层最左边有一个正方形.故选B.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5.实数21-的相反数是()A.21--B.21+C.21--D.12【答案】D【解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21-的相反数是-2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性质,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负号就是这个数的相反数.6.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10cm,BC=7cm,AC=6cm,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顶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BD,则△AED的周长为()A.9cm B.13cm C.16cm D.10cm【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CD=DE,BC=BE.易求AE及△AED的周长.解:由折叠的性质知,CD=DE,BC=BE=7cm.∵AB=10cm,BC=7cm,∴AE=AB﹣BE=3cm.△AED的周长=AD+DE+AE=AC+AE=6+3=9(cm).故选A.点评:本题利用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7.如图,AB切⊙O于点B,OA=23,AB=3,弦BC∥OA,则劣弧BC的弧长为()A.33πB.32πC.πD.32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连接OB,OC,∵AB为圆O的切线,∴∠ABO=90°,在Rt△ABO中,OA=23,∠A=30°,∴OB=3,∠AOB=60°,∵BC∥OA,∴∠OBC=∠AOB=60°,又OB=OC,∴△BOC为等边三角形,∴∠BOC=60°,则劣弧BC长为6033 1803ππ⨯=.故选A.考点: 1.切线的性质;2.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3.弧长的计算.8.已知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c﹣b|的结果是()A.a+b B.﹣a﹣c C.a+c D.a+2b﹣c【答案】C【解析】首先根据数轴可以得到a、b、c的取值范围,然后利用绝对值的定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后化简即可.【详解】解:通过数轴得到a<0,c<0,b>0,|a|<|b|<|c|,∴a+b>0,c﹣b<0∴|a+b|﹣|c﹣b|=a+b﹣b+c=a+c,故答案为a+c.故选A.9.矩形ABCD与CEFG,如图放置,点B,C,E共线,点C,D,G共线,连接AF,取AF的中点H,连接GH.若BC=EF=2,CD=CE=1,则GH=()A.1 B.23C .22D.52【答案】C【解析】分析:延长GH交AD于点P,先证△APH≌△FGH得AP=GF=1,GH=PH=12PG,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PG=2,从而得出答案.详解:如图,延长GH交AD于点P,∵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CEFG都是矩形,∴∠ADC=∠ADG=∠CGF=90°,AD=BC=2、GF=CE=1,∴AD∥GF,∴∠GFH=∠PAH,又∵H是AF的中点,∴AH=FH,在△APH和△FGH中,∵PAH GFH AH FHAHP FHG∠=∠⎧⎪=⎨⎪∠=∠⎩,∴△APH≌△FGH(ASA),∴AP=GF=1,GH=PH=12 PG,∴PD=AD﹣AP=1,∵CG=2、CD=1,∴DG=1,则GH=12PG=12×22PD DG=2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10.如图,在矩形AOBC中,O为坐标原点,OA、OB分别在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0,33),∠ABO=30°,将△ABC沿AB所在直线对折后,点C落在点D处,则点D的坐标为()A.(32,332) B.(2,332) C.(332,32) D.(32,3﹣332)【答案】A【解析】解:∵四边形AOBC是矩形,∠ABO=10°,点B的坐标为(0,33),∴AC=OB=33,∠CAB=10°,∴BC=AC•tan10°=33×33=1.∵将△ABC沿AB所在直线对折后,点C落在点D处,∴∠BAD=10°,AD=33.过点D作DM⊥x轴于点M,∵∠CAB=∠BAD=10°,∴∠DAM=10°,∴DM=12AD=332,∴AM=33×cos10°=92,∴MO=92﹣1=32,∴点D的坐标为(32,332).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纸片上做随机扎针实验,则针头扎在阴影区域的概率为__________.【答案】1 4【解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对角线所分的四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再求出概率即可.【详解】解:∵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观察发现:图中阴影部分面积=14S四边形,∴针头扎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为14;故答案为:1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概率,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相应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12.如图,点A 是反比例函数y=﹣4x(x<0)图象上的点,分别过点A 向横轴、纵轴作垂线段,与坐标轴恰好围成一个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一组对边为直径作两个半圆,其余部分涂上阴影,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答案】4﹣π【解析】由题意可以假设A(-m,m),则-m2=-4,求出点A坐标即可解决问题.【详解】由题意可以假设A(-m,m),则-m2=-4,∴m=≠±2,∴m=2,∴S阴=S正方形-S圆=4-π,故答案为4-π.【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特征、正方形的性质、圆的面积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3.如图1,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沿B→C→A匀速运动到点A,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BP的长度y 随时间x 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 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 的面积是___.【答案】12【解析】根据图象可知点P 在BC 上运动时,此时BP 不断增大,而从C 向A 运动时,BP 先变小后变大,从而可求出线段长度解答.【详解】根据题意观察图象可得BC=5,点P 在AC 上运动时,BP ⊥AC 时,BP 有最小值,观察图象可得,BP 的最小值为4,即BP ⊥AC 时BP=4,又勾股定理求得CP=3,因点P 从点C 运动到点A ,根据函数的对称性可得CP=AP=3,所以ABC ∆的面积是13+342⨯⨯()=12.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注意结合图象求出线段的长度,本题属于中等题型. 1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AD=5,点E 在DC 上,将矩形ABCD 沿AE 折叠,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那么cos ∠EFC 的值是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翻转变换的性质得到∠AFE=∠D=90°,AF=AD=5,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EFC=∠BAF ,根据余弦的概念计算即可.由翻转变换的性质可知,∠AFE=∠D=90°,AF=AD=5, ∴∠EFC+∠AFB=90°,∵∠B=90°,∴∠BAF+∠AFB=90°,∴∠EFC=∠BAF ,cos ∠BAF==,∴cos ∠EFC=,故答案为:.考点:轴对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余弦的概念.15.如图,菱形ABCD 的面积为120cm 2,正方形AECF 的面积为50cm 2,则菱形的边长____cm .【答案】13【解析】试题解析:因为正方形AECF的面积为50cm2,所以25010AC cm=⨯=,因为菱形ABCD的面积为120cm2,所以21202410BD cm⨯==,所以菱形的边长22102413.22cm ⎛⎫⎛⎫=+=⎪ ⎪⎝⎭⎝⎭故答案为13.16.如图,在Rt△ABC中,∠B=90°,AB=3,BC=4,将△ABC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边AC上,与点B′重合,AE为折痕,则EB′=_______.【答案】1.5【解析】在Rt△ABC中,225AC=AB+BC=,∵将△ABC折叠得△AB′E,∴AB′=AB,B′E=BE,∴B′C=5-3=1.设B′E=BE=x,则CE=4-x.在Rt△B′CE中,CE1=B′E1+B′C1,∴(4-x)1=x1+11.解之得32x=.17.某书店把一本新书按标价的九折出售,仍可获利20%,若该书的进价为21元,则标价为___________元.【答案】28【解析】设标价为x元,那么0.9x-21=21×20%,x=28.18.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A等于____度.【答案】3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E=CE,根据折叠可得:BC=CE,则BC=AE=BE=AB,则∠A=30°.考点:折叠图形的性质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一名在校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创业,销售一种产品,这种产品的成本价10元/件,已知销售价不低于成本价,且物价部门规定这种产品的销售价不高于16元/件,市场调查发现,该产品每天的销售量y (件)与销售价x (元/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求每天的销售利润W (元)与销售价x (元/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每件销售价为多少元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答案】(1)()401016y x x =-+≤≤ (2)()225225x --+,16x =,144元 【解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可得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根据“总利润=每件的利润⨯销售量”可得函数解析式,将其配方成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进一步求解可得.【详解】(1)设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将()10,30、()16,24代入,得:10301624k b k b +=⎧⎨+=⎩, 解得:140k b =-⎧⎨=⎩, 所以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为()y x 4010x 16=-+;(2)根据题意知,()()()2W x 10y x 10x 40x 50x 400=-=--+=-+- ()2x 25225=--+, a 10=-<,∴当x 25<时,W 随x 的增大而增大,10x 16,∴当x 16=时,W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44,答:每件销售价为16元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144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及根据相等关系列出二次函数解析式及二次函数的性质.20.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关注校车、关爱学生”为主题的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周活动,某中学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上学方式,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m= %,这次共抽取名学生进行调查;并补全条形图;在这次抽样调查中,采用哪种上学方式的人数最多?如果该校共有15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校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有多少名?【答案】(1)、26%;50;(2)、公交车;(3)、300名.【解析】试题分析:(1)、用1减去其它3个的百分比,从而得出m的值;根据乘公交车的人数和百分比得出总人数,然后求出骑自行车的人数,将图形补全;(2)、根据条形统计图得出哪种人数最多;(3)、根据全校的总人数×骑自行车的百分比得出人数.试题解析:(1)、1﹣14%﹣20%﹣40%=26%;20÷40%=50;骑自行车人数:50-20-13-7=10(名) 则条形图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采用乘公交车上学的人数最多(3)、该校骑自行车上学的人数约为:1500×20%=300(名).答:该校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有300名.考点:统计图21.某学校为增加体育馆观众坐席数量,决定对体育馆进行施工改造.如图,为体育馆改造的截面示意图.已知原座位区最高点A到地面的铅直高度AC长度为15米,原坡面AB的倾斜角∠ABC为45°,原坡脚B 与场馆中央的运动区边界的安全距离BD为5米.如果按照施工方提供的设计方案施工,新座位区最高点E到地面的铅直高度EG长度保持15米不变,使A、E两点间距离为2米,使改造后坡面EF的倾斜角∠EFG 为37°.若学校要求新坡脚F需与场馆中央的运动区边界的安全距离FD至少保持2.5米(即FD≥2.5),请问施工方提供的设计方案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呢?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sin37°≈35,tan37°≈34)。
分式及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
分式及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分式(Fraction)是由两个整数构成的比值,其中一个是分子(Numerator),另一个是分母(Denominator)。
分式可以表示为 a/b,其中 a 是分子,b 是分母。
分式可以是一个整数、一个小数、或者是两个整数的比值。
分式可以用于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比例、率、百分比等。
在数学中,分式经常被用于代替除法运算,因为分式的形式更加简洁。
在处理分式时,有几个关键概念和知识点需要了解。
一、分式的简化与等价分式2.等价分式:如果两个分式的值相等,那么它们是等价的。
可以通过将一个分式的分子乘以另一个分式的分母,分母乘以另一个分式的分子,化简两个分式,然后判断它们的值是否相等,确定它们是否等价。
二、分式的加减乘除2.分式的乘除:两个分式的乘积等于它们的分子乘积作为新分子,分母乘积作为新分母;两个分式的除法等于第一个分式的分子乘以第二个分式的倒数作为新分子,第一个分式的分母乘以第二个分式的分子作为新分母。
三、分式方程分式方程(Fractional Equation)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分式的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将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1.方法一:通分2.方法二:消去如果分式方程中有一个分式,可以通过消去(Cancellation)或者消去因子(Cancellation Factor)的方式将分母消去,得到一个整式方程。
3.方法三:代入如果分式方程比较复杂,无法通过通分或者消去的方法解得,可以通过代入(Substitution)的方法,将一个变量用另一个变量的表达式代入,然后去掉分式,得到一个整式方程进行求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分式方程时,需要验证得到的解是否满足原方程,因为有时候方程中的一些值可能导致分母为零,从而使分式无解。
四、常见的分式及分式方程1.比例和比例方程:比例是两个分式的等价形式,比例方程是一个或多个比例的方程。
2.百分比和百分比方程:百分比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百分比方程是包含百分比的方程。
分式方程的解法知识点总结
分式方程的解法知识点总结分式方程是指含有分式(也称为有理式)的方程,其中包含未知数。
解决分式方程的步骤主要包括消去分母、重整方程以及求解方程等。
一、消去分母对于分式方程,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消去分母。
通过乘以分母的倒数,可以将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更容易求解。
消去分母的主要步骤如下:1. 找到方程中所有的分母,包括分式中的分母以及分式之间的分母。
2. 将每个分母的倒数乘到方程的每一项上,确保每一项都没有分母。
3. 简化方程,合并同类项。
二、重整方程在完成消去分母的操作后,接下来的步骤是重整方程。
通过将所有项移到方程的一侧,使方程等式两边都为零,方便解方程。
重整方程的步骤如下:1. 将方程中所有项移到方程的一边,使方程等式右边为零。
2. 合并同类项,简化方程。
三、求解方程重整方程之后,就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求解方程了。
常见的求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包括:1. 因式分解法:将方程进行因式分解,使方程的每个因式等于零,从而求得方程的解。
2. 通分法:对于方程中含有多个分式的情况,可以通过通分的方式将方程化简为整式方程,然后进行求解。
3. 变量代换法:将分式方程中的未知数进行变量代换,引入新的变量,并通过求解新的整式方程来得到原方程的解。
总结起来,解决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为:1. 消去分母,将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2. 重整方程,归零方程等式右边。
3. 求解方程,采用因式分解、通分或变量代换等方法求得方程的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分式方程时,要注意方程的定义域,排除使分母为零的值,以确保解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分式方程的解法主要包括消去分母、重整方程以及求解方程等步骤。
通过掌握这些解法,可以有效地求解各种类型的分式方程。
分式知识点总结与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式知识点总结与分式方程的应用一、分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分式是指两个整数的比的形式,分子和分母都可以是整数。
分式的一般形式为a/b,其中a为分子,b为分母。
分式也可以是带有字母的表达式。
1.分式的定义:分式表示两个数的比。
分子表示比的被除数,分母表示比的除数。
2.分式的基本性质:①分式的值是确定的:分式的值只与分子和分母有关,而与分子和分母的选取方法无关。
②分式的约定: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b≠0。
③分式的约分:分式a/b可以约分为最简分式的条件是a和b都有因数c,这样a和b都可以被c整除。
④分式的最简形式:分式a/b的最简形式是分子分母互为质数⑤分式的倒数:若分式a/b不等于0,则它的倒数为b/a。
⑥分式的乘法:若a/c和b/d是两个非零分式,则a/c与b/d的乘积为(a·b)/(c·d)。
⑦分式的除法:分式a/b除以c/d可真分式以d/c乘,得(a·d)/(b·c)。
⑧分式的加法:根据通分的定义,可得a/c+b/d=(a·d+b·c)/(c·d)⑨分式的减法:根据通分的定义,可得a/c-b/d=(a·d-b·c)/(c·d)分式方程的一般形式为:分子中含有未知数的为分式方程。
例如:2/x=3/4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步骤:(1)去分母:将分式方程中的每个分式的分母去掉,得到一个整式方程。
(2)解整式方程:使用解整式方程的方法解方程。
(3)检验解:将求得的解代入原分式方程,检验是否满足。
2.分式方程的常见类型:(1)一次分式方程:分子和分母的最高次幂都是1(2)整式方程:分式方程中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式。
(3)二次分式方程:分子和分母的最高次幂都是2(4)退化分式方程:当方程中出现0/0的情况,方程可能退化为整式方程或无解。
3.分式方程的注意事项:(1)除法的解答有条件:可能有解,也可能无解。
(2)变量的取值范围:要满足约束条件。
分式与分式方程知识点
分式与分式方程知识点一、分式的定义1. 分式(Fraction):形如 A/B 的代数表达式,其中 A 是分子,B 是分母,B ≠ 0。
2. 有理表达式(Rational Expression):包含分式的代数表达式。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1. 等值变换:分式可以通过乘以或除以相同的非零表达式进行等值变换。
例如:(2/3) * (4/5) = (2*4)/(3*5) = 8/152. 分式的加减法:只有当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2/5) + (3/5) = (2+3)/5 = 5/5 = 13. 分式的乘除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例如:(2/3) * (4/5) = (2*4)/(3*5) = 8/154. 分式的化简:通过约分,将分子和分母中的公因数相除,得到最简分式。
例如:(12/16) -> (12÷4)/(16÷4) = 3/4三、分式方程1. 分式方程(Fractional Equation):含有分式的方程。
2.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原则: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进行求解。
3. 去分母:通过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所有分母的最简公分母,消除分母。
例如:(2/x) + (3/y) = 5 => 2y + 3x = 5xy (假设 x, y > 0) 4. 检验解:将求得的整式解代入最简公分母中,确保不会得到零。
四、特殊类型的分式方程1. 一元一次分式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的分式方程。
2. 二元一次分式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每个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的分式方程。
3. 高次分式方程:含有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大于一的分式方程。
五、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 确定最简公分母。
2. 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3. 解整式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
4. 检验解的有效性。
5. 写出最终解。
六、应用题1. 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 列出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
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一.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相关概念: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无理方程:根号内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无理方程又叫根式方程 )3.有理方程: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统称。
二.分式方程与无理方程的解法:1.去分母法:用去分母法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①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②解这个整式方程;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根,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增根,必须舍去。
在上述步骤中,去分母是关键,验根只需代入最简公分母。
2.换元法: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②换元:换元的目的就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要注意整体代换的思想;③三解:解这个分式方程,将得出来的解代入换的元中再求解;④四验:把求出来的解代入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检验,若结果是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若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根。
解无理方程也大多利用换元法,换元的目的是将无理方程转化成有理方程。
三.增根问题:1.增根的产生:分式方程本身隐含着分母不为 0 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方程中未知数允许取值的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使原方程中分母的值为 0,那么就会出现不适合原方程的增根。
2.验根: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出现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
3.增根的特点:增根是原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根,增根必定使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为 0 。
解分式方程的思想就是转化,即把分式方程整式方程。
常见考法( 1 ) 考查分式方程的概念、分式方程解和增根的机会比较少,通常与其他知识综合起来命题,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 2) 分式方程的解法,是段考、中考考查的重点。
误区提醒( 1 ) 去分母时漏乘整数项;( 2) 去分母时弄错符号;( 3) 换元出错;( 4) 忘记验根。
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
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定义与性质
定义:分母里含有未知数或含有未知数整式的有理方程,称为分式方程。
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二、运算与变形
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乘方法则:分式乘方时,要将分子、分母各自乘方。
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时,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时,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约分与通分:分式可以约分,即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分式也可以通分,即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以适当的整式,将异分母的分式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
三、分式方程的解法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注意,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先分解因式,再找出最简公分母。
解整式方程: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求出整式方程的解。
验根:将求得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若最简公分母不等于0,则这个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若最简公分母等于0,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原分式方程无解。
注意,解分式方程一定要检验根,这种检验与整式方程不同,不是检查解方程过程中是否有错误,而是检验是否出现增根。
四、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式方程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金融和经济领域中的运输和速率问题、货币兑换、利润和成本计算;科学领域中的浓度计算问题、反应速率计算;数学领域中的比例问题等。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式方程,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如需更深入的学习,建议查阅数学教材或咨询数学老师。
分式方程知识点的总结
分式方程知识点的总结分式方程知识点的总结关于分式方程知识点的总结,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列出分式方程,难点是找出等量关系,易错点是检验。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分式方程知识点的总结分式方程同前面讲到的分式知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同学们不要弄混淆了。
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①系数取最小公倍数②出现的字母取最高次幂③出现的因式取最高次幂),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若遇到互为相反数时。
不要忘了改变符号};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移项,若有括号应去括号,注意变号,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一般地验根,只需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等于0,这个根就是增根,否则这个根就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若解出的根是增根,则原方程无解。
在分式方程中,如果分式本身约分了,也要代进去检验。
分式方程的解法:(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分式方程→整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①去分母:即在方程的两边都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②解这个整式方程;③检验:把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不等于0的解是原方程的解,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的解不是原方程的解,即说明原分式方程无解。
注意:①去分母时,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②解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千万不要忘了!上面对分式方程的解法知识的讲解,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并在考试中很好的备战考试工作。
(二)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分式方程的解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分式方程的解法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分式方程的解法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分式方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解决分式方程的问题,需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解法和技巧。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分式方程的解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分式方程的定义分式方程是指方程中存在有分数形式的未知数。
一般形式为:分子是未知数的有理式,分母不含未知数或者含有未知数的有理式。
例如:2/x + 3/x^2 = 1/x二、分式方程的基本解法1. 消去分母法有些分式方程的难点在于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分母,导致方程难以求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消去分母的方法化简方程。
具体步骤如下:(1)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将方程两边同乘以最小公倍数,以消去分母。
举例说明:对于方程 2/x + 3/(x+1) = 5/x(x+1),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来解方程:(1)最小公倍数为 x(x+1)。
(2)两边同乘以 x(x+1),得到 2x(x+1) + 3x = 5。
(3)化简方程 2x^2 + 2x + 3x = 5。
(4)整理方程得到 2x^2 + 5x - 5 = 0。
(5)利用因式分解或配方法求解上述方程,得到 x 的值。
2. 分离变量法对于分式方程中含有多个分式的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分离变量的方法将方程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具体步骤如下:(1)将方程中的分式分离,分别移至方程两边。
(2)通过移项的方式将方程变为等式。
(3)对方程两边进行合并和化简。
(4)解出未知数。
举例说明:对于方程 1/(x-3) + 1/(x+3) = 2/(x-1),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来解方程:(1)方程中存在三个分式,我们将分式分离得到:1/(x-3) + 1/(x+3) - 2/(x-1) = 0。
(2)通过移项得到 (x+3)(x-1)+ (x-3)(x-1) - 2(x-3)(x+3) = 0。
(3)整理方程得到 (x^2+2x-3) + (x^2-4) - 2(x^2-9) = 0。
分式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分式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分式方程(fractional equations)是含有一个或多个分式的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方法与解普通方程的方法相似,但在处理分式时需要额外注意。
以下是分式方程的一些常用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分式方程的定义:分式方程是含有一个或多个分式的方程,其中分式可以是单个分式,也可以是多个分式的组合。
2.分式方程的定义域:在求解分式方程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方程的定义域。
分式方程中的分母不能为0,因此需要排除使得分母为0的数值。
3.清除分母的方法:当分式方程中存在分母时,可以通过乘以分母的公倍数来清除分母。
要注意在清除分母后所得到的方程仍然保持等价关系。
4.分式方程的乘除法原则:分式方程中的分式可以通过乘除法原则进行运算。
即可以通过乘以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来改变方程两边的比例关系。
5.分式方程的加减法原则:分式方程中的分式可以通过加减法原则进行运算。
即可以通过加上一个数或减去一个数来改变方程两边的比例关系。
6.分式方程的倒数原理:分式方程中的分式的倒数可以用来求解方程。
当一个分式与它的倒数相加时,结果为17.分式方程的转化:有时候,可以通过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普通方程来求解。
这可以通过清除分母或将分式转化为分数来实现。
8.分式方程的校验:在解分式方程时,需要对所得到的解进行校验,以确定是否满足原始方程。
9.解分式方程的常见步骤: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先对方程进行整理,然后通过乘法、除法、加法、减法等原则对方程进行运算,最后校验所得到的解是否满足原始方程。
10.特殊类型的分式方程:-线性分式方程:分子和分母都是一次函数的分式方程。
-二次分式方程:分子或分母含有二次函数的分式方程。
-变比分式方程:分子和分母是由未知数构成的变比或常数的乘积的分式方程。
总结:分式方程是含有一个或多个分式的方程,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包括清除分母、乘除法原则、加减法原则、倒数原理、转化为普通方程、校验等。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整理方程、运用原则对方程进行运算,最后校验解答是否正确。
分式和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大全
分式和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大全分式:分式是指含有变量的有理数表达式,通常以a/b的形式表示,其中a和b是整数,而b不等于0。
基本概念:1.分子和分母:分数中的a称为分子,b称为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如果分子小于分母,则分式称为真分数;如果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则分式称为假分数。
3.约分:对于一个分式a/b,如果a和b有公约数,则可以将a和b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得到分式的最简形式。
4.相等分式:两个分子和分母比值相等的分式称为相等分式。
例如,2/3和4/6是相等的分式。
分式的运算:1.加法和减法:对于两个分式a/b和c/d来说,只有当b和d相等时,才能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运算结果的分母保持不变,并将分子相加或相减。
2.乘法:两个分式a/b和c/d相乘,将分子相乘得到新的分子,分母相乘得到新的分母。
结果要简化。
3.除法:两个分式a/b和c/d相除,将第一个分式的分子乘以第二个分式的分母,第一个分式的分母乘以第二个分式的分子。
结果要简化。
分式方程:分式方程是指含有分式的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清除分母:将分式方程的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消除分母。
2.化简方程:将方程中的分式进行化简,得到方程的最简形式。
3.解方程:根据方程的形式,进行求解。
常见的方法包括合并同类项、配方、移项等等。
常见的分式方程类型:1.一次分式方程:方程中只含有一次分式的方程。
例如,(x+1)/2=32.二次分式方程:方程中含有二次分式的方程。
例如,(x^2+1)/(x+2)=43.多次分式方程:方程中含有多次分式的方程。
例如,(x^3+1)/(x^2+2)=5应用场景:分式和分式方程在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代数、几何、经济学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常会用到比例关系,而分式可以很好地描述比例关系。
在几何学中,分式用于解决一些面积、体积等问题。
在经济学中,分式用于解决利润、成本等相关问题。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分式: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的数叫做分式。
2.分式方程:含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的分式等式叫做分式方程。
二、分式方程的解
1.分式方程的解:使得方程两边分式等价的数叫做分式方程的解。
2.适合分式方程的解:使得分式方程的任意代入都可以使分式方程成立的解叫做适合分式方程的解。
三、分式方程的解的判定
1.分式方程的解的判定方法:将找到的解代入方程,若等式两边可以变成同一个数,则该解为分式方程的解。
2.分式方程的解的验证方法:将方程两边合并,并对两边进行化简,最后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四、分式方程的解的性质
1.分式方程的根的性质:若一个数是分式方程的根,则这个数的相反数也是该方程的根。
2.分式方程的根的性质的应用:利用分式方程的根的性质,可以通过已知根推出其他根。
五、分式方程的解的求解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先合并同类项,再化简,最后通过代数运算求解未知数。
2.解分式方程的具体方法:可以通过交叉相乘、通分和消分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类型的分式方程。
六、分式方程的应用
1.代入法解分式方程:利用推导和分项代入法,将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然后再用分式方程的解来解决问题。
2.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先利用等式性质将分子展开,再通过合并同类项化简,最后求解分式方程得到解。
总结:。
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
分式方程知识点总结♂一般来说,分式方程可以写成形如$\frac{M(x)}{N(x)} = P(x)$的形式,其中$M(x)$、$N(x)$和$P(x)$分别是$x$的多项式。
分式方程的解是满足方程的$x$的值,即找出使等式成立的$x$的值。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关于分式方程的一些知识点。
一、分式的定义和性质1. 分式是指形如$\frac{m}{n}$的数,其中$m$和$n$是整数,$n$不等于0。
分式可以表示数的比值,包括有理数和实数。
2. 分式的性质:分式有一些基本的性质,比如分式的加减乘除法原则,以及分式的化简和通分规则等。
这些性质是处理分式方程时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1. 分式方程的定义:分式方程是指方程中含有分式的方程,通常以$\frac{M(x)}{N(x)} = P(x)$的形式出现,其中$M(x)$、$N(x)$和$P(x)$分别是$x$的多项式。
2. 分式方程的解:分式方程的解是指满足方程的$x$的值,即找出使等式成立的$x$的值。
对于分式方程,解的求解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化简、通分、消元等操作。
三、分式方程的解法1. 分式方程的解法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通分法:将分式方程中的分母进行通分,使得方程中的分母相同,从而化简方程。
(2)消元法:通过消去分式方程中的分母,将分式方程化简为一般的代数方程,然后求解。
(3)换元法:通过引入新的未知数或代换,将分式方程化简为一般的代数方程,然后求解。
2. 在实际问题中,分式方程的解法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数学方法和技巧,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分式方程的应用1. 分式方程在代数学、数学分析、几何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常常用于描述各种物理、经济、工程等实际问题中的关系和规律。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利用代数运算和方程的解法来求解问题,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
五、分式方程的教学与学习1. 在教学中,分式方程应该与分数、代数方程等知识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分式方程的基本解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式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分式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1. 分式的定义: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 A 叫做分式。
1) 分式与整式最本质的区别:分式的字母必须含有字母,即未知数;分子可含字母可不含字母。
2)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即坟墓中的代数式的值不能为零。
3) 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2.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 其中A 、B 、C 为整式
(0≠C )
注:(1)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时变形是恒等变形,不改变分式值的大小,只改变形式。
(2)应用基本性质时,要注意C ≠0,以及隐含的B ≠0。
(3)注意“都”,分子分母要同时乘以或除以,避免只乘或只除以分子或
分母的部分项,或避免出现分子、分母乘除的不是同一个整式的错误。
3. 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1) 分式的约分定义: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
2) 最简分式: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
3) 分式的通分的定义: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同乘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分母相同的分式。
4) 最简公分母:取“各个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做公分母,它叫做最简公分母。
C B C A B A ⋅⋅=C B C A B A ÷÷=
4. 分式的符号法则
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
注:分子与分母变号时,是指整个分子或分母同时变号,而不是指改变分子或分母中的部分项的符号。
5. 条件分式求值
1) 整体代换法:指在解决某些问题时,把一些组合式子视作一个“整体”,并
把这个“整体”直接代入另一个式子,从而可避免局部运算的麻烦和困难。
例:已知 ,则求
2)参数法:当出现连比式或连等式时,常用参数法。
例:若 ,则求
6. 分式的运算: 1)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2)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3)分式乘方法则: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bc ad c d b a d c b a bd ac d c b a =⋅=÷=⋅;n n
n b a b a =)(411=+b a b
b a b ab a 7223-++-432
c b a ==c
b a
c b a +++-523
4)分式乘方、乘除混合运算:先算乘方,再算乘除,遇到括号,先算括号内的,不含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
5)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
后再加减
,a b a b a c ad bc ad bc c c c b d bd bd bd
±±±=±=±= 7. 整数指数幂.
1)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 即)0(10≠=a a ;
2)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n 次幂(n 为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n 次幂的
倒数,即 n n a
a 1=- ()0≠a 注:分数的负指数幂等于这个分数的倒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即
3) 科学计数法:把一个数表示为a ×10n
(1≤∣a ∣<10,n 为整数)的形式,称为科学计数法。
注:(1)绝对值大于1的数可以表示为a ×10n 的形式,n 为正整数;
(2)绝对值小于1的数可以表示为a ×10-n 的形式,n 为正整数.
(3)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n 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1-n
(4)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正小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
4) 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 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n m n m a a a +=⋅;
(2)幂的乘方:mn n m a a =)(;
(3)积的乘方:n n n b a ab =)(;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n m n m a a a -=÷( a ≠0);
n n b a a b )()(=-
(5)商的乘方:n n
n b
a b a )(();(b ≠0) 8. 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1) 增根:分式方程的增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增根是最简公分母为0;(2)增根是分式方程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
2)分式方程的解法: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注: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3)烈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
(1)步骤: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写出答案,检验时要注意从
方程本身和实际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检验。
(2)应用题基本类型;
a.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b.数字问题 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c.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d. 顺水逆水问题 v 顺水=v 静水+v 水. v 逆水=v 静水-v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