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点

一.名词解释

1.总理衙门: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简称,是由咸丰帝批准设立的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属于半殖民地性质机构。1901年据《辛丑条约》规定改为外务部,即后来的外交部(日本称外务省)。

2.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3年编成,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纂的史志图书。内容包括各国地理、历史,并总结了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还论述了西方的战略战术及兵器装备等,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启蒙书籍。

3.四行二局:四行指: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农民银行、交通银行;二局指:邮政储蓄汇业局、中央信托局。是国民政府建立的金融垄断体系的中心,该体系不仅完全主宰了全国的金融业,而且直接操纵着全国的经济。

4.宁汉合流:1927年7月以后,国民党内形成了宁、汉、沪3个集团,主要是在南京由蒋介石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宁)和在武汉由汪精卫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汉),后因二者的反共立场是一致的,两个集团在9月实行反革命合流,史称“宁汉合流”。

5.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政策,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

6.八路军: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37年8月25日,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第一二〇师和第一二九师。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7.新青年:指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以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主要撰稿人,杂志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为五四运动打下了思想理论基础。

8.东北易帜: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

9.护法运动:指1917年7月-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战争。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军阀专政的虚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10.中山舰事件:又称“三二0事件”。是1926年蒋介石为破坏国共合作,夺取革命领导权,蓄意打击和排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事件。3月20日,开始执行反共政策的蒋介石,设计将中山舰调出广州,随后又以该舰未接命令擅自移动为名诬其阴谋暴动,随即下令逮捕该舰长、中共党员李之龙,并展开一系列的清共行动。史称“中山舰事件”。

11.遵义会议: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年达到了成熟。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成为半殖

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成为半封建的中国。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3)、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发生了分化,同时出现了新的阶级关系,即诞生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大新的阶级。

(4)近代中国人民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指导方针?

(1)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

改革成败的事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为摆脱《辛丑条约》签订后内外交困的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此后,陆续推行了一些方面的改革,包括:

政治上: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并改革官制,裁撤冗官;(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军事上:裁撤绿营,建立新军;(筹措军饷,训练新兵)

经济上: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文化上: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废除科举,育才兴学)

5.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中共提出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是“一化三改造”,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6.简述1905—1907年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论战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①是革命,还是保皇;②是推翻清政府,创立民主共和国,还是实行君主立宪,维护清政府;③是否保存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两条政治路线的大搏斗。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三.论述题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