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机通信汇编程序

合集下载

vb双机通信程序

vb双机通信程序

1.服务器程序Option ExplicitPrivate Sub Form_Load()tcpServer.LocalPort = 8888tcpServer.ListenlblState.Caption = "目前没有客户端连入!"End SubPrivate Sub tcpServer_ConnectionRequest(ByV al requestID As Long)If tcpServer.State <> sckClosed Then tcpServer.ClosetcpServer.Accept requestIDlblState.Caption = "有客户端连入本机!IP:" & tcpServer.RemoteHostIPEnd SubPrivate Sub tcpServer_dataArrival(ByV al bytesTotal As Long)Dim strData As StringtcpServer.GetData strDatatxtOutput.Text = strData & vbCrLf & txtOutput.TextEnd SubPrivate Sub txtSendData_KeyPress(KeyAscii As Integer)If KeyAscii = 13 ThenIf tcpServer.State = sckConnected ThentcpServer.SendData "服务器说:" & txtSendData.TexttxtOutput.Text = "服务器说:" & txtSendData.Text & vbCrLf & txtOutput.Text ElseMsgBox "目前没有连接的客户端!"End IfEnd IfEnd Sub2.客户端程序Option ExplicitPrivate Sub Form_Load()tcpClient. RemoteHost="127.0.0.1"tcpClient. RemotePort=8888End SubPrivate Sub cmdConnect_Click()tcpClient. ConnectEnd SubPrivate Sub tcpClient_Connect()MsgBox"成功连接服务器!" & vbCrLf & _"IP为:" & tcpClient. RemoteHostIPEnd SubPrivate Sub tcpClient_DataArrival(ByV al bytesTotal As Long)Dim strData As StringtcpClient. GetData strDatatxtOutput. Text=strData & vbCrLf & txtOutput. TextEnd SubPrivate Sub txtSendData_KeyPress(KeyAscii As Integer)If KeyAscii=13 ThenIf tcpClient. State=sckConnected ThentcpClient. SendData"客户端说:" & txtSendData. TexttxtOutput. Text="客户端说:" & txtSendData. Text & vbCrLf & txtOutput. TexttxtSendData. Text=""ElseMsgBox"目前没有连接服务器,请单击“连接”按钮连接!"End IfEnd IfEnd Sub。

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在数据传输、系统控制还是协同处理方面,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都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将探讨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包括串行通信的原理、串行通信的应用、串行通信的优势以及设计双机之间串行通信的步骤。

一、串行通信的原理串行通信是一种逐位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

在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中,一台机器将数据一位一位地发送给另一台机器,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将其重新组装为完整的信息。

串行通信常用的协议有RS-232、RS-485、SPI等。

二、串行通信的应用1.数据传输:双机之间通过串行通信传输大量数据,例如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传输实时音视频数据等。

2.系统控制:双机之间通过串行通信进行系统控制,例如一个机器向另一个机器发送指令,控制其执行特定的任务。

3.协同处理:双机之间通过串行通信进行协同处理,例如在分布式系统中,各个节点之间通过串行通信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

三、串行通信的优势相比于并行通信,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传输距离更远:串行通信可以在较长的距离上进行数据传输,而并行通信受到信号干扰和传输线损耗的限制。

2.更少的传输线:串行通信只需要一条传输线,而并行通信需要多条传输线。

3.更快的速度:串行通信在同等条件下具有更快的传输速度,因为每一位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更短。

4.更可靠的传输:串行通信可以通过校验位等方式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四、设计双机之间串行通信的步骤设计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通信协议:首先需要确定双机之间的通信协议,例如RS-232、RS-485等。

不同的通信协议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2.确定物理连接方式:根据通信协议的选择,确定双机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例如使用串口线连接、使用网络连接等。

3.确定数据传输格式:确定数据传输的格式,包括数据的编码方式、数据的起始位和停止位等。

RS485双机通信程序

RS485双机通信程序
0x99,0x92,0x66,0xf8};
void delay(uint xms)
{
uint x,y;
for(x=xms;x>0;x--)
for(y=110;y>0;y--);
}
void master(uchar command)
{
uchar aa,i;
DR=1;
SBUF=command;
while(TI!=1);
0xb0,0x92,0x66,0xfF};
uchar rebuf[8];
void delay(uint xms)
{
uint x,y;
for(x=xms;x>0;x--)
for(y=110;y>0;y--);
}
void main()
{
uchar j;
TMOD=0x20;
TH1=0xfd;
TL1=0xfd;
RS-485双机通信程序
主机程序
此程序的主要特点是加的的校验少,适合初学者利用max485模拟单片机双机通信
建议看程序前看看郭天祥的单片机双机通信或者对于单片机双机通信协议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如果有了这个基础我相信你能够很快看明白下面的程序。
#include <reg5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PCON=0x00;
TR1=1;
SCON=0xd0;
EA=1;
while(1)
{
DR=0;
ES=1;
for(j=0;j<8;j++)
{
P0=rebuf[j];
delay(1000);
}
}

单片机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

单片机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

单片机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单片机课程设计双机串行通信在当今的电子信息领域,单片机的应用无处不在。

而双机串行通信作为单片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一、双机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双机串行通信是指两个单片机之间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串行通信相较于并行通信,具有线路简单、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是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输的。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有 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SPI(串行外设接口)和 I2C(内部集成电路)等。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采用 UART 协议来实现双机串行通信。

UART 协议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起始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开始,通常为逻辑 0;数据位可以是 5 位、6 位、7 位或 8 位,具体取决于通信双方的约定;奇偶校验位用于检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可选择奇校验、偶校验或无校验;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结束,通常为逻辑 1。

二、硬件设计为了实现双机串行通信,我们需要搭建相应的硬件电路。

首先,每个单片机都需要有一个串行通信接口,通常可以使用单片机自带的UART 模块。

在硬件连接方面,我们将两个单片机的发送端(TXD)和接收端(RXD)交叉连接。

即单片机 A 的 TXD 连接到单片机 B 的 RXD,单片机 B 的 TXD 连接到单片机 A 的 RXD。

同时,还需要共地以保证信号的参考电平一致。

此外,为了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在通信线路上添加一些滤波电容和上拉电阻。

三、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实现双机串行通信的核心部分。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使用 C 语言来编写单片机的程序。

对于发送方单片机,首先需要对 UART 模块进行初始化,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

然后,将要发送的数据放入发送缓冲区,并通过 UART 发送函数将数据一位一位地发送出去。

对于接收方单片机,同样需要对 UART 模块进行初始化。

单片机实现双机通信自己的

单片机实现双机通信自己的

单片机实现双机通信自己的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可以实现各种功能。

双机通信是指两台或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过程。

在很多应用中,需要使用单片机实现双机通信,以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等功能。

单片机实现双机通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通信端口(例如串口或网络接口等)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通信协议来规定数据的格式和传输的方式。

下面是一种基于串口通信的单片机双机通信的实现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通信的硬件配置。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串口连接两台单片机,其中一台设置为发送方,另外一台设置为接收方。

发送方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串口发送出去,接收方则接收这些数据。

在单片机程序代码的编写方面,我们需要首先配置串口的通信参数,例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等。

这些参数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进行一致配置,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

接下来,我们需要实现发送和接收的程序。

首先,发送方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存储在发送缓冲区中,然后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出去。

接收方则需要实时监听串口接收缓冲区中是否有数据到达,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接收缓冲区中。

另外,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通常还要实现一些数据校验机制,例如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等。

这些校验机制可以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在程序编写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程序的稳定性和容错性。

例如,在发送方发送数据时,可能会遇到发送缓冲区已满的情况,此时需要实现相应的处理机制,例如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发送。

同样,在接收方接收数据时,也可能会遇到接收缓冲区溢出的情况,此时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数据的丢失。

最后,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一些高级的功能,例如数据压缩、加密、数据传输速度的控制等。

这些功能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实现。

总之,单片机实现双机通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考虑到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因素。

在程序编写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通信参数的配置、发送和接收的程序编写、数据校验、稳定性和容错性等方面的问题。

单片机实验三双机通信实验程序

单片机实验三双机通信实验程序

单片机实验三双机通信实验程序第一篇:单片机实验三双机通信实验程序实验三双机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UART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应用二、实验实现的功能用两片核心板之间实现串行通信,将按键信息互发到对方数码管显示。

三、系统硬件设计实验所需硬件:电脑一台;开发板一块;串口通信线一根; USB线一根;四、系统软件设计实验所需软件:编译软件:keil uvision3;程序下载软件:STC_ISP_V480;试验程序:#include sbit W1=P0^0;sbit W2=P0^1;sbit W3=P0^2;sbit W4=P0^3;sbit D9=P3^2;sbit D10=P3^3;sbit D11=P3^4;sbit D12=P3^5;sbit DP=P1^7;code unsigned char 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sfr P1M1=0x91;sfr P1M0=0x92;sbit H1=P3^6;sbit H2=P3^7;sbit L1=P0^5;sbit L2=P0^6;sbit L3=P0^7;unsigned char dat;unsigned char keynum;unsigned char keyscan();void display();void delay(void);L1=1;L2=1;L3=1;H1=0;if(L1==0)return 1;else if(L2==0)return 2;else if(L3==0)return 3;H1=1;H2=0;if(L1==0)return 4;else if(L2==0)return 5;else if(L3==0)return 6;H2=1;return 0;} unsigned char keyscan(){ static unsigned int ct=0;static unsigned char lastkey=0;unsigned char key;key=getkey();if(key==lastkey){ct++;if(ct==900){ct=0;lastkey=0;return key;} } else {第二篇:单片机串行通信实验实验四单片机串行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的程序设计,及简易三线式通讯的方法。

单片机的双机串口通信原理

单片机的双机串口通信原理

单片机的双机串口通信原理单片机的双机串口通信原理是通过串口连接两个单片机,使它们能够进行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串口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方式,它使用两条信号线进行数据的传输:一条是串行数据线(TXD),用于发送数据;另一条是串行接收线(RXD),用于接收数据。

通过串口通信,两个单片机可以进行双向的数据传输,实现信息的互相交流和共享。

在双机串口通信中,一台单片机充当主机(Master),另一台单片机充当从机(Slave)。

主机负责发起通信请求并发送数据,从机负责接收并响应主机发送的数据。

通信过程中,主机和从机需要遵守相同的协议和通信规则,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和可靠传输。

双机串口通信的主要步骤如下:1. 端口初始化:在双机串口通信开始之前,两台单片机的串口端口需要初始化。

主机和从机需要设置相同的波特率(Baud Rate),数据位数(Data Bits)、停止位数(Stop Bits)和校验方式(Parity Bit),确保两台单片机之间的通信能够正常进行。

2. 数据发送:主机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到串口发送寄存器中,然后通过串口发送线路将数据位一位一位地发送给从机。

主机发送完所有数据位后,等待从机的响应。

3. 数据接收:从机通过串口接收线路接收主机发送的数据位,然后将接收到的数据位存放在串口接收寄存器中,等待从机的处理。

4. 数据处理:从机接收到主机发送的数据后,根据通信协议和通信规则进行数据处理。

从机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解析和执行相应的操作,然后将处理结果写入到串口发送寄存器中,以供主机进行相应的处理。

5. 响应发送:从机将处理结果写入到串口发送寄存器中,然后通过串口发送线路将数据位一位一位地发送给主机。

从机发送完所有数据位后,等待主机的进一步操作。

6. 数据接收:主机通过串口接收线路接收从机发送的数据位,然后将接收到的数据位存放在串口接收寄存器中,等待主机的处理。

7. 数据处理:主机接收到从机发送的数据后,根据通信协议和通信规则进行数据处理。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报告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报告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报告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

该设计使用两个单片机,通过串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通讯过程中,两台单片机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并使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串行口工作方式 0 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移位寄存器进行串行口扩展。

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两台单片机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单片机,串行通讯,中断方式,移位寄存器,串行口扩展一、引言串行通讯是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它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单片机应用中,串行通讯也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该设计使用两个单片机通过串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本文还介绍了串行口工作方式 0 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移位寄存器进行串行口扩展。

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两台单片机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设计原理该串行通讯设计使用两个单片机,分别为发送单片机和接收单片机。

发送单片机将数据通过串行口发送到接收单片机,接收单片机再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两台单片机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并使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在串行通讯中,数据是通过串行口进行传输的。

串行口工作方式0 是一种常见的串行口工作方式,它使用移位寄存器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在移位寄存器中,数据被移位到寄存器中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了数据的串行传输。

三、设计实现1. 硬件设计在该设计中,发送单片机和接收单片机分别使用一个串行口进行数据传输。

发送单片机将数据通过串行口发送到接收单片机,接收单片机再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两台单片机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并使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两个单片机、串行口、数据线和中断控制器。

其中,两个单片机分别拥有自己的串行口,并且都能够接收和发送数据。

数据线将两台单片机连接在一起,中断控制器用于处理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报告

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报告

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掌握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串行通讯是指信息逐位地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

串行通讯的优点是只需一对逻辑线路即可完成数据传输,可以减少硬件成本和物理排布空间。

而并行通讯需要多对逻辑线路,更加复杂。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两台计算机分别作为发送端和接收端。

数据通过串行通讯线路逐位传输,接收端按照发送端发送的顺序恢复数据。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双机串行通讯的物理连接方式,例如通过串口线连接两台计算机的串行端口。

2.在发送端,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串行化处理,即将数据逐位拆分成一个个比特,按照一定的传输格式进行编码。

3.将编码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速率逐位地通过串行线路发送到接收端。

4.在接收端,根据发送端的传输格式,逐位地接收并解码数据。

5.接收端将解码后的数据进行处理,恢复为原始数据。

三、实验步骤和结果1.硬件连接:使用串口线将两台计算机的串行端口连接起来。

2.软件设置: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进行串口的设置,确定串口的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一致。

3.发送端设计:编写发送端的程序,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串行化处理,并按照约定的传输格式进行编码。

4.接收端设计:编写接收端的程序,根据发送端的传输格式,逐位接收和解码数据,并进行恢复处理。

5.实验测试:分别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运行程序,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测试。

通过观察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与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一致来验证通讯是否成功。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发送端的数据能够成功传输到接收端,并且接收端能够正确解码和恢复数据,实现了双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四、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双机串行通讯的设计,实现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实验结果表明串行通讯的设计和实现是可行的。

串行通讯具有硬件成本低、占用空间少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单片机双机通信原理

单片机双机通信原理

单片机双机通信原理双机通信是指通过单片机(Microcontroller,MCU)系统中的串行通信接口,在两个单片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过程。

其中一个单片机被定义为主机(Master),另一个被定义为从机(Slave)。

双机通信可以实现不同单片机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使得系统具备更高的可靠性、灵活性和性能。

在双机通信的原理中,主机负责发起通信和控制通信过程,从机负责接收主机发送的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通信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主机初始化:主机在通信开始前需要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选择合适的通信波特率(Baud Rate),设置通信参数和接收/发送缓冲区等。

2. 建立连接:主机通过发送一个特定的请求信号来与从机建立通信连接。

请求信号可以是一个特定的命令码或者特定的数据帧。

3. 从机响应:从机接收到主机发送的请求信号后,通过发送一个响应信号来回复主机。

响应信号可以是一个应答码或者相应的数据帧。

4. 数据传输:一旦建立了连接并完成了响应过程,主机和从机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主机通过发送数据帧给从机,从机则接收并处理这些数据。

5. 错误处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数据错误或者通信错误。

主机和从机通过相应的机制(如校验和)来检测和处理这些错误,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 断开连接:当数据传输完成后,主机和从机可以通过发送断开连接的信号来结束通信过程。

断开连接的信号可以是特定的命令码或者特定的数据帧。

总的来说,双机通信的原理是通过主机和从机之间的串行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

通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断开连接等步骤,实现两个单片机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

这种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如智能家居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等。

汇编语言实现串口通信(PC和单片机间)

汇编语言实现串口通信(PC和单片机间)

8.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实现串口通信(PC和单片机间)上位机和下位机的主从工作方式为工业控制及自动控制系统所采用。

由于PC 机分析能力强、处理速度更快及单片机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所以一般都将PC 机作为上位机,单片机作为下位机,二者通过RS-232或者RS-485接收、发送数据和传送指令。

单片机可单独处理数据和控制任务,同时也将数据传送给PC机,由PC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或显示1 硬件电路的设计MCS-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UART,利用其RXD和TXD与外界进行通信,其内部有2个物理上完全独立的接收、发送缓冲器SBUF,可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所以单片机和PC机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讯。

单片机串口有3条引线:TXD(发送数据),RXD(接收数据)和GND(信号地)。

因此在通信距离较短时可采用零MODEM方式,简单三连线结构。

IBM-PC机有两个标准的RS-232串行口,其电平采用的是EIA电平,而MCS-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是由TXD(发送数据)和RXD(接收数据)来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它们的电平是TTL电平;为了PC机与MCS-51机之间能可靠地进行串行通信,需要用电平转换芯片,可以采用MAXIM公司生产的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

电路如图1所示。

硬件连接时,可从MAX232中的2路发送器和接收器中任选一路,只要注意发送与接收的引脚对应关系即可。

接口电路如图3.5所示。

总体设计按照整体设计思路方案绘制原理图如下所示:2 系统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分上位机软件设计和下位机软件设计。

这两部分虽然在不同的机器上编写和运行,但它们要做的工作是对应的:一个发送,另一个接收。

为了保证数据通信的可靠性,要制定通信协议,然后各自根据协议分别编制程序。

现约定通信协议如下:PC机和单片机都可以发送和接收。

上位机和下位机均采用查询方式发送控字符和数据、中断方式接收控制字符和数据。

采用RS-232串口异步通信,1上位PC机与下位单片机异步串行通信的通信协议其中,单片机号代表现场第几台单片机,占用1个字节,发送两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干扰;命令码则代表上位机向下位机发布的工作命令,它也占用1个字节,发送两次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干扰。

双机通信实验报告

双机通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双机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熟悉串行通信的硬件接口和软件编程。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单片机串行通信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双机通信是指两台计算机或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串行通信是双机通信中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它将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送,适合于远距离通信。

本实验采用单片机串行通信,通过串行口实现数据传输。

三、实验设备1. 两套单片机实验装置(如AT89S51单片机最小系统)2. 串行通信线(如RS-232线)3. 串口调试工具(如串口助手)4. 连接线和电源四、实验内容1. 硬件连接将两套单片机实验装置通过串行通信线连接起来,确保连接线正确无误。

2. 软件编程(1)单片机编程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初始化串行口: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 发送数据:将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区,启动发送。

- 接收数据:检测接收缓冲区是否有数据,读取数据。

(2)PC端编程编写PC端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串口配置:设置串口号、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 发送数据:将数据写入串口缓冲区,启动发送。

- 接收数据:从串口缓冲区读取数据,显示或处理。

3. 调试与测试(1)单片机端调试- 使用串口调试工具,发送数据到单片机。

- 检查单片机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2)PC端调试- 使用串口调试工具,发送数据到PC。

- 检查PC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硬件连接硬件连接正确,两套单片机实验装置通过串行通信线连接。

2. 软件编程(1)单片机程序```c// 单片机程序示例(AT89S51)#include <reg51.h>#define BAUDRATE 9600sbit TXD = P3^1; // 发送引脚sbit RXD = P3^0; // 接收引脚void Serial_Init() {TMOD = 0x20; // 定时器1工作在模式2TH1 = 0xFD; // 设置波特率TL1 = 0xFD;TR1 = 1; // 启动定时器1SCON = 0x50; // 设置串行口工作在模式1 }void main() {Serial_Init();while (1) {// 发送数据TXD = 1; // 发送起始位while (!TXD); // 等待发送完成// 发送数据字节for (char i = 0; i < 8; i++) {TXD = 1; // 发送数据位while (!TXD);TXD = 0; // 发送停止位while (!TXD);}// 接收数据RXD = 1; // 接收起始位while (!RXD); // 等待接收完成// 接收数据字节for (char i = 0; i < 8; i++) {RXD = 1; // 接收数据位while (!RXD);RXD = 0; // 接收停止位while (!RXD);}}}```(2)PC端程序```c// PC端程序示例(C#)using System;using System.IO.Ports;class Program {static void Main() {SerialPort serialPort = new SerialPort("COM1", 9600, Parity.None, 8, StopBits.One);serialPort.Open();while (true) {// 发送数据serialPort.WriteLine("Hello, world!");// 接收数据string receivedData = serialPort.ReadLine();Console.WriteLine("Received: " + receivedData);}serialPort.Close();}}```3. 调试与测试通过串口调试工具,发送数据到单片机和PC,检查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1.引言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是指两个或多个单片机之间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过程。

串行通信是一种逐位传输数据的方式,与并行通信相比,它占用的硬件资源更少,且传输距离较远。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双机之间串行通信的设计过程,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

2.硬件设计串行通信需要使用到两个主要的硬件部件:串口芯片和通信线路。

串口芯片负责将要发送或接收的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流,并通过通信线路进行传输。

通信线路通常包括两根传输数据的线路(TX和RX)、地线和时钟线。

2.1串口芯片的选择常用的串口芯片有MAX232、MAX485、CH340等。

选择合适的芯片需要考虑通信距离、通信速率、系统的功耗等因素。

对于较短的通信距离和较低的通信速率,可以选择MAX232芯片;而对于长距离通信和较高的通信速率,可以选择MAX485芯片。

2.2通信线路设计通信线路的设计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抗干扰能力。

通常使用双绞线或者屏蔽线路来减小信号的串扰和干扰。

对于短距离通信,双绞线即可满足需求;而对于长距离通信,需要采用屏蔽线路来减小串扰和干扰。

3.软件设计串行通信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通信协议的制定和数据包的格式规定。

3.1通信协议的选择通信协议是指数据传输的一套规则和约定,它规定了数据的格式、传输顺序、误码校验等内容。

常用的通信协议有UART、RS232、SPI、I2C等。

UART是最常用的通信协议,它一般使用异步通信方式,并具有较高的通信速率和稳定性。

3.2数据包的格式规定数据包是一组有意义的数据的集合,它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起始位用于标识一个数据包的开始,通常为逻辑低电平;数据位用于存储要传输的数据;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包的结束,通常为逻辑高电平;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校验位可以是奇校验、偶校验、无校验等。

4.实验步骤4.1连接硬件根据硬件设计部分的要求,将串口芯片和通信线路连接到单片机上。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单片机双机串行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单片机实现双机间的串行通信,包括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利用这种通信方式完成一定的任务。

二、实验原理1.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将数据一个个位发送或接收的方式。

数据通过一个线路逐位发送或接收,可以减少通信所需的线路数目。

2. UART串口通信:UART是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的简称,是一种最常用的串口通信方式,通常用于单片机与计算机、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3.串口模块:串口模块是负责将数据转变为串行传输的硬件模块,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通过设置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4.单片机串口通信:单片机内部集成了UART串口通信接口,只需要通过相应的寄存器配置,可以实现串口通信功能。

5.双机串行通信:双机串行通信是通过串口将两台单片机进行连接,一台单片机作为发送端,负责将数据发送出去;另一台单片机作为接收端,负责接收并处理发送的数据。

三、实验器材与软件1.实验器材:两台单片机、USB转TTL模块、杜邦线若干。

2. 实验软件: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配置发送端单片机(1)连接单片机和USB转TTL模块,将USB转TTL模块的TX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3口,将GN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地线。

(2)在Keil C51环境下创建新工程,编写发送端程序。

(3)配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并打开串口发送中断。

(4)循环发送指定的数据。

2.配置接收端单片机(1)连接单片机和USB转TTL模块,将USB转TTL模块的RX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3口,将GN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地线。

(2)在Keil C51环境下创建新工程,编写接收端程序。

(3)配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并打开串口接收中断。

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一、设计要求1.单机自发自收串行通信。

接收键入字符,从8251A的发送端发送,与同一个8251A的接收端接收,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2.双机串行通信,在一台PC机键入字符,从8251A的发送端发送给另一台PC机,另一台PC机的8251A的接收端接收,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二、所用设备IBM-PC机两台(串行通信接口8251A两片,串行发送器MC1488和串行接收器MC1489各两片,定时器/计数器8253,终端控制器8259等),串口线一根串行直连电缆用于两台台电脑通过串行口直接相连,电缆两端的插头都是9 针的母插头:三、硬件方案1.设计思想计算机传输数据有并行和串行两种模式。

在并行数据传输方式中,使用8条或更多的导线来传送数据,虽然并行传送方式的速度很快,但由于信号的衰减或失真等原因,并行传输的距离不能太长,在串行通信方式中,通信接口每次由CPU得到8位的数据,然后串行的通过一条线路,每次发送一位将该数据放送出去。

串行通信采用两种方式: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

同步传输数据时,一次传送一个字节,而异步传输数据是一次传送一个数据块。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串行通信的协议。

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

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

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

典型地,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

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

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

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

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

对于两个进行通行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RS-232(ANSI/EIA-232标准)是IBM-PC及其兼容机上的串行连接标准。

可用于许多用途,比如连接鼠标、打印机或者Modem,同时也可以接工业仪器仪表。

单片机双机串行通信多数据传输汇编语言编程实现

单片机双机串行通信多数据传输汇编语言编程实现

• 178•串口是单片机与其他单片机或计算机系统进行异步串行通信的标准I/O 接口,在系统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

以教学中使用的CPU 字长是8位的51单片机为例,实现双机间多数据串行传输,在多数据发送时为每个数据增加特征值,接收的时候通过特征值判断接收的数据,此方法最多可以实现双机间16个数据的传送,适用于5-8个通道的数据采集系统。

将此设计思想应用在0-999s 的秒表系统设计中,系统运行稳定,实现预期效果。

单片机串口是异步串行通信,发送方发送数据并不考虑接收方什么时候接收,如果是传送1个数据比较好处理,串口无论工作在查询方式下还是中断方式下,接收方的CPU 只要检测RI =1,就可以接收数据。

如果发送方发送的是多个数据,接收方接收的是发送方发送的多个数据的哪一个?发送方发送的多个数据是动态变化的,尽管发送方发送多个数据的顺序在编程中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串口通信是异步的,接收方接收时,无法知道此次接收的数据是发送方发送的哪一个数据,所以接收方必须有能力判断接收到的是哪一个数据才能真正实现异步串行通信多数据的正确传送。

1 发送数据的加密原理及编程实现要想让接收方有能力判断接收的数据是哪一个数据,可以对要发送的数据做加密处理,数据加密技术是网络中最基本的安全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数据加密来保障其安全性。

本设计借用数据加密的思想,对要发送的数据采用增加特征值的加密处理方法,乙机接收数据后,通过解密获取特征值,就可以知道接收的是哪一个数据了。

特征值的选取要视发送数据的范围,本文以发送压缩BCD 码说明数据加密的原理及编程实现。

1.1 发送数据的加密原理压缩BCD 码是用4位二进制表示1位十进制,由于设计中使用的单片机CPU 的字长是8位的,所以一次可以处理1个字节数据,用字节表示1位BCD 码的时候,高4位一定是“0”,低4位是”0-9”中的1个数字,这样用高4位的“0”就可以实现对数据加密处理。

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一. 设计目的1、了解串行通信的工作原理2、了解键盘设定的工作原理3、掌握80C51的定时器1计数器1的编程4、掌握电路板的实物焊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片机也步如一个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功能各异的单片机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与思路。

对于莫一些场合,比如:复杂的后台运算及通信与高实时性前台控制系统、软件资源消耗大的系统、功能强大的低消耗系统、加密系统等等。

如果合理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单片机组合设计,可以得到极高灵活性与性能价格比,因此,多种异型单片机系统设计渐渐成为一种新的思路,单片机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单片机体积小,系统运行可靠,数据采集方便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在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能在一些相对复杂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仅仅一个单片机资源是不够的,往往需要两个或多个单片机系统协同工作。

这就对单片机通信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串行口及其扩展简介1.串行通信的基本特征是数据逐位顺序进行传送2.全双工制式是指通信双方均设有发送器和接收器,并且信道划分为发送信道和接收信道,因此全双工制式可实现甲乙双方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发送时能接收,接收时也能发送3.串行通信的传送速率用于说明数据传送的快慢.“波特率”表示每秒种传输离散信号事件的个数,或每秒信号电平的变化次数,单位为band(波特)。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单位为比特/秒,记作bits/s或b/s或bps。

在二进制的情况下,波特率与比特率数值相等4.SM0=1、SM1=0,选择方式2;由TXD引脚发送数据。

由RXD引脚接收数据。

方式2波特率: 波特率=(2SMOD /64) ╳ fosc三、设计要求1.两片单片机利用串行口进行串行通信:串行通信的波特率可从键盘进行设定,可选的波特率为1200、2400、4800和9600bit/s。

串行口工作方式为方式1的全双工串行通信。

计算机网络C语言Socket编程,实现两个程序间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C语言Socket编程,实现两个程序间的通信

计算机⽹络C语⾔Socket编程,实现两个程序间的通信C语⾔S o c k e t编程,实现两个程序间的通信se r v e r和cli e n t通信流程图在mooc上找到的,使⽤Socket客户端client和服务端server通信的流程图不⼀定只⽤codeblock,⽤devcpp编译器也可以的,需要很简单的配置⼀下编译环境实现两个程序间的通信1.服务端se r v e r服务端需要 "两个"套接字 :1.服务端套接字serverSocket2.客户端connect连接请求时,发来的套接字clientSocket按流程图来看, server服务端主要就是实现下⾯⼏个步骤:0.WSAStartup初始化 //这个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反正就是要初始化⼀下,不初始化会创建socket失败!1.服务端套接字 = socket(); //获取⼀个套接字对象吧?2.bind(服务端套接字); //绑定3.listen(服务端套接字); //监听---这个时候客户端就可以发连接请求到服务端了,此时服务端会⽤accept阻塞进程,直到获取客户端发来的请求---4.客户端套接字 = accept(); //收到客户端发来的请求,accept返回客户端的套接字对象5.recv(客户端套接字,要发的消息message) //recv会阻塞进程,直到客户端发送消息过来----printf(message)把接收到的消息打印出来-----6.send(客户端套接字,要发的消息message) //服务端也可以使⽤send,向客户端发送消息---这⾥可以循环,跳转回到步骤3.accept 开启新⼀轮的接收请求---7.closesocket(客户端套接字);所以服务端代码可以这样写在windows下需要更改很多头⽂件,和⼀些函数,wsastartup这个东西也需要初始化⼀下。

改了之后,⼀个可以⽤的服务端server代码#include <sys/stat.h>#include <fcntl.h>#include <winsock2.h>#include <windows.h>#pragma comment(lib, "wsock32.lib")#include <errno.h>#include<stdlib.h>#include<string.h>#include <sys/types.h>#include<ws2tcpip.h>#include <stdio.h>#include <unistd.h>#define SERVER_PORT 6666/*监听后,⼀直处于accept阻塞状态,直到有客户端连接,当客户端如数quit后,断开与客户端的连接*/int main(){//调⽤socket函数返回的⽂件描述符int serverSocket;//声明两个套接字sockaddr_in结构体变量,分别表⽰客户端和服务器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Addr;int addr_len = sizeof(clientAddr);int client;char buffer[200]; //存储发送和接收的信息int iDataNum;//必须先初始化WSADATA wsaData;WSAStartup(MAKEWORD(2,2),&wsaData);if(LOBYTE(wsaData.wVersion) != 2 || HIBYTE(wsaData.wVersion) !=2){ printf("require version fail!");return -1;}//socket函数,失败返回-1//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第⼀个参数表⽰使⽤的地址类型,⼀般都是ipv4,AF_INET//第⼆个参数表⽰套接字类型:tcp:⾯向连接的稳定数据传输SOCK_STREAM//第三个参数设置为0//建⽴socketif((serverSocket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IPPROTO_TCP)) < 0) {perror("socket");return 1;}//初始化server_addrmemset(&server_addr,0, sizeof(server_addr));memset(&server_addr,0, sizeof(server_addr));//初始化服务器端的套接字,并⽤htons和htonl将端⼝和地址转成⽹络字节序serve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server_addr.sin_port = htons(SERVER_PORT);//ip可是是本服务器的ip,也可以⽤宏INADDR_ANY代替,代表0.0.0.0,表明所有地址server_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对于bind,accept之类的函数,⾥⾯套接字参数都是需要强制转换成(struct sockaddr *)//bind三个参数:服务器端的套接字的⽂件描述符,if(bind(serverSocket, (struct sockaddr *)&server_addr, sizeof(server_addr)) < 0){perror("connect");return 1;}//设置服务器上的socket为监听状态if(listen(serverSocket, 5) < 0){perror("listen");return 1;}//循环接收消息、发送消息while(1){printf("监听端⼝: %d\n", SERVER_PORT);//调⽤accept函数后,会进⼊阻塞状态//accept返回⼀个套接字的⽂件描述符,这样服务器端便有两个套接字的⽂件描述符,//serverSocket和cli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机通信汇编程序:
ORG 0000H ;分析= A - 程序框架
LJMP START
ORG 0023H
LJMP UARTInterrupt
START:
MOV SP,#60H
LCALL InitUART
D1: MOV R3,#00H
MOV A, 44H ;MOV A,43H ;数值分解1===
MOV B,#0AH
DIV AB
MOV 31H,A
MOV 30H,B
CALL DISPLAY ;显示程序42H中的数-分解个位+十位MOV P0,#0FH ;判断有无按键按下
MOV A,P0
CJNE A,#0FH,D5 ;有按键按下
JMP D1
D5: MOV 40H,A ;有按键按下将值放入40H中
MOV P0,#0F0H ;再次判断另一个值
MOV A,P0
MOV 41H,A ;将另一个值放入41H中
D6: MOV P0, 0F0H ;消抖- 按键放开没有?
CALL DISPLAY ;休息一下
MOV A, P0 ;放开没有?
CJNE A, 41H, D7 ;消抖- 按键已放开
CALL DISPLAY
JMP D6 ;消抖- 按键还没放开,再等待!
D7: MOV A,41H
ADD A,40H
MOV 42H,A ;将结果放入42H中
D8: MOV A,R3
MOV DPTR,#TAB
MOVC A,@A+DPTR
CJNE A,42H,D9
INC R3
MOV 43H,R3
MOV A,43H ;将43H中的数值发送出去! 2== ACALL SendOneByte ;发送=OK
JMP D1
D9: CJNE R3,#16,D10
JMP D1
D10:INC R3
JMP D8
InitUART:
MOV TMOD,#20H ;启用定时器T1,方式2
MOV SCON,#50H ;串口采用方式1,且允许接收:REN=1
MOV TH1,#17H ;波特率=134b/s 误差最小=0.09%
MOV TL1,TH1 ;因定时器T1为方式2:8位自动重装,TH1为备用值MOV PCON,#00H ;倍增位SMOD=0
SETB EA ;开总中断IE
SETB ES ;开串口IE
SETB TR1 ;定时器T1 IE
RET
UARTInterrupt:
JB RI,IsUART_Receive
CLR TI
RETI
IsUART_Receive:
CLR RI
PUSH ACC
MOV A,SBUF
MOV 44H,A
POP ACC
RETI
SendOneByte:
CLR ES
CLR TI
MOV SBUF,A
WaitSendFinish:
JNB TI,WaitSendFinish
CLR TI
SETB ES
RET
Display:MOV A,31H ;显示十位数=31H
ADD A,#10H ;加上位选
MOV P1,A
ACALL DELAY
MOV A,30H ;显示个位数=30H
MOV P1,A
ACALL DELAY
RET
delay:mov r7,#01h
dl1:mov r6,#26h
dl0:mov r5,#82h
djnz r5,$
djnz r6,dl0
djnz r7,dl1
ret
delay1:mov r6,#26h
dl3:mov r5,#82h
djnz r5,$
djnz r6,dl3
ret
TAB:DB 0EEH,0DEH,0BEH,07EH,0EDH,0DDH,0BDH,07DH DB 0EBH,0DBH,0BBH,07BH,0E7H,0D7H,0B7H,77H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