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类群
(食品微生物)第2章_微生物主要类群1细菌
![(食品微生物)第2章_微生物主要类群1细菌](https://img.taocdn.com/s3/m/97eb36f35901020207409cfc.png)
35
2.颗粒状的内含物(inclusions) :
● 糖原和淀粉粒:主要的碳素和能源储藏物质, 可用碘液着色检查。 ● 异染粒:细菌特有的磷素养料贮存。 ● 聚β-羟基丁酸:一种与类脂相似的碳源和能源 贮存。 ● 硫滴和硫粒:某些化能自养的硫细菌贮存的能 源物质。 ● 磁粒:是少数磁性细菌细胞内特有的串状的 Fe3O4的磁性颗粒。
28
细胞质膜结构图解
Diagram of the structure of cytoplasmic membrane
磷脂(占20%~30%),蛋白质(占50%~70%)
29
具运输功能的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或内嵌蛋白(intrinsic protein)
具有酶促作用的周边蛋白(peripheral protein)或膜外蛋白(extrinsic protein)
大型1.0~1.25 × 3~8 um 中型0.5~1.0 × 2~3 um 小型0.2~0.4 × 0.7~1.5 um 螺旋菌:以宽度×长度计算
11
1.3 细菌的构造
细胞质 菌毛
细菌鞭毛 核糖体
细胞质膜
荚膜 细胞壁
12
1.3 细菌的构造
一、细胞壁
包在表面较坚韧略具有弹性的结构,占菌体干重的10-25%。
23
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ing)
结晶紫染色1分钟 细胞为紫色
碘液媒染1~3分钟 全部细胞仍为紫色
乙醇脱色(约30秒) G+细胞为紫色 G-细胞为无色
番红花液复染1~2分钟 G+细胞为紫色 G-细胞为红色
24
25
26
二、细胞质膜和内膜系统
1.细胞质膜及其结构
鲜肉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
![鲜肉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https://img.taocdn.com/s3/m/4d65d84fc281e53a5802ff82.png)
鲜肉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录入时间:2011-5-5 9:58:51 来源:食品伙伴网鲜肉中的微生物来源广泛,种类甚多,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可分为致病性微生物、致腐性微生物及食物中毒性微生物三大类群。
一)致腐性微生物致腐性微生物就是在自然界里广泛存在的一类营腐物寄生的,能产生蛋白分解酶,使动植物组织发生腐败分解的微生物。
包括细菌和真菌等,可引起肉品腐败变质。
1、细菌是造成鲜肉腐败的主要微生物,常见的致腐性细菌主要包括:革兰氏阳性产芽胞需氧菌:如蜡样芽胞杆、小芽胞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细菌:如阴沟产气杆菌、大肠杆菌、奇异变性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绿脓假单胞杆菌、荧光假单胞菌、腐败假单胞菌等;球菌:均为革兰氏阳性,如凝聚性细球菌、嗜冷细球菌、金黄八联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等;厌氧性细菌:如腐败梭状芽胞杆菌、双酶梭状芽胞杆菌、溶组织梭状芽胞杆菌、产芽胞梭状芽胞杆菌等。
2、真菌:真菌在鲜肉肉中不仅没有细菌数量多,而且分解蛋白质的能力也较细菌弱,生长较慢,在鲜肉变质中起一定作用。
经常可从肉上分离到的真菌有:交链霉、麴霉、青霉、枝孢霉、毛霉,芽孢发霉,而以毛霉及青霉为最多。
二)致病性微生物主要见于细菌和病毒等。
1、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微生物常见的细菌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李氏杆菌、鼻疽杆菌、土拉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猪丹毒杆菌等。
常见的病毒有口蹄疫病毒、狂犬病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等。
2、只感染畜禽的病原微生物常见的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坏死杆菌、猪瘟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马立克氏病毒、鸭瘟病毒等。
三)中毒性微生物有些致病性微生物或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可通过污染食品或细菌污染后产生大量毒素,从而引起以急性过程为主要特征的食物中毒。
1、常见的致病性细菌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2、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3、毒素型中毒菌蜡样芽胞杆菌、肉毒梭菌,魏氏梭菌等。
食品微生物学知识结构
![食品微生物学知识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f26f849cec3a87c24028c479.png)
二、放线菌 1. 个体形态:丝状体。 2. 个体构造:三种类型的菌丝(营养菌丝、气 生菌丝、孢子丝)。 3. 繁殖方式:分生孢子、孢囊孢子、菌丝片段。 菌落形态: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
状,上有一薄层彩色的“干粉”;菌落和培养基 的连接紧密,难以挑取。
4、常见类群(了解)
三、真菌
1、营养体结构 无隔菌丝、有隔菌丝。 2、繁殖体
A、菌种特性 B、接种龄: 以对数期接种龄的种子接种,延滞期短。 C、接种量:发酵工业上通常采用种子:发酵培养基=1:10 D、培养基成分:一般要求发酵培养基的成分或种子培养基
的成分尽量接近,且应适当丰富些。
3、延滞期出现原因
微生物接种到一个新的环境,暂缺乏足够的能量
和必需的生长因子。
“种子”老化(即处于非对数生长期)
四、霉菌
根霉、毛霉、青霉及曲霉个体结构特征。(课
堂及实验部分结合起来)。
五、病毒
1、定义: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 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RNA 的遗传因子。 2、基本特点
(1)个体微小:10~300nm (2)无细胞结构:蛋白质+核酸(DNA或RNA) (3)高度寄生性:在细胞内表现为生命, 在细胞外为无生命的大分子 的复合物。 (4)特殊的抵抗力:不能被抗生素所杀灭,但可以被干扰素,以及 一般的甲醛、紫外线所杀灭。
(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种类多、分布广 这些特点给人类生活及生产带来的不利及有利影响,如何利用它?
4、微生物培养设备
好氧培养设备:实验室(摇瓶、培养皿、斜面)、工业生产(发酵罐) 供氧的途径?防污染的机理? 厌氧培养设备:实验室(厌氧罐、手套箱)、工业生产 固体厌氧与液体厌氧,固体好氧与液体好氧?
微生物和食品安全
![微生物和食品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f594cac302768e9950e7384c.png)
微生物与我们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 10 12 吨;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杆菌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霉菌及酵母菌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菌类植物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病毒
禽 流 感 病 毒
轮 状 病 毒
非
人
典
鼻
病
病
毒
毒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当我们的眼睛紧盯着那些苏丹红、三聚氰胺、地 沟油、吊白块、马桶水的时候,鲜有人去深度关注 被微生物污染过的食品导致的安全事件,即使如此, 它的存在并没有因公众的忽略而消失。
痢、发热、腹痛为主的细菌性红痢。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微生物类群
7、沙门氏菌属(Salmonalla) 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已从人和家畜等哺乳 动物、禽类、蛇、龟、蛙等两栖动物中分离出该菌。 从自然环境中的蚯蚓、鱼等中也分离出该菌。该菌 常污染鱼、肉、禽、蛋、乳等食品,在食品中增殖, 人食入后可在消化道内增殖,引起急性胃肠炎和败 血症等。该菌是重要的食物中毒性细菌之一。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微生物类群
5、大肠埃希氏菌(E.coli),简称大肠杆菌。大肠 杆菌污染食品后,可在食品中产生组胺,引起过 敏性食物中毒。大肠杆菌是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
也是食品和饮用水的粪便污染指示菌之一。 6、志贺氏菌属(Shigella),该菌污染食品经口 进入人体后,可侵入大肠的上皮细胞,引起以下
储粮微生物
![储粮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8d630a0aba1aa8114431d9b8.png)
一、粮食微生物与储粮环境
温度 湿度 氧气
温度
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和适应性,可分为 高温、中温和低温型微生物。 大多数粮食微生物为中温型微生物,它们在 25~35时生长最好,繁殖迅速。粮食微生物 对高温敏感,温度越高,微生物越容易衰老。
湿度
根据微生物对湿度的不同要求,分为干生性、 中生性及湿生性微生物。 粮食微生物对湿度的要求都比较高,生长最 适宜的相对湿度在95%以上。
粮食微生物
主讲人:
简介
自然界中存在很多微生物(M),最常见的类群 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等。 一、粮食中的微生物(M)类群: 1、从数量上看:细菌和霉菌为多,放线菌和酵母菌较 少; 2、从危害性上看:霉菌是引起粮食品质劣变的主要M群 落; 二、M的种类 1、M与其他生物 寄生型:危害粮食作物的种植 关系分为 : 腐生型:危害粮食储藏品质 兼寄生型:危害粮食储藏品质
2、M侵染粮食 田间型:粮食植物种植时 的时期分为: 感染的M 储藏型:粮食收获及储藏 期间感染的M
储粮中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 菌、曲霉菌属中的绝大部分、青霉和镰刀菌 等,这些M种类多样,特点各异,对粮食的潜 在危害性也不同。
一、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有机体,它不能穿透完整的粮 粒组织,而必须从自然孔道和伤口进入粮粒,在 新收的粮粒上,细菌带菌量在微生物区系中占 90%以上,其中主要是一种附生细菌即植生假单 胞菌(Pseudomonas herbicola又名Erwinia Herbicola)在谷类粮食上占优势,它对粮食基 本是无害的,随着粮食上霉菌的增加而减少。 可作为新鲜判断依据。
氧气
根据微生物与环境中氧气的关系,将其分为 好氧型、兼性好氧型和厌氧型微生物。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资料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9c8d319767f5acfa0c7cd33.png)
一 有益菌
5双歧杆菌属(Bifidobaterim)
G+不规则无芽孢杆菌,呈多形态;
专性厌氧,营养要求苛刻;
最适温度37-41℃,最适pH 6.5-7.0,在pH 4.5-5.0或 8.0-8.5不生长。 发酵碳水化合物活跃,发酵产物主要是乳酸,不产生CO2。
主要存在于人和各种动物的肠道内。目前报道的已有32个种, 其中常见的是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婴儿双歧 杆菌及青春双歧杆菌。
二 腐败菌及病原菌
1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⑴ 多数菌株具有强力分解脂肪和蛋白质的能力。它们污染食 品后,若环境条件适合,可在食品表面迅速生长,一般能产生水溶 性荧光色素,产生氧化产物和粘液,从而影响食品的风味、气味, 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
⑵ 本属菌在低温条件下也能很好地生长。一些种能在5℃低温 下良好生长,为嗜冷菌。但对热、干燥抵抗力差,对辐照敏感。所 以也可引起冷藏食品的腐败变质,如冷冻肉和熟肉制品的腐败变质, 常常是由于该类菌的污染。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图及形态图
二 腐败菌及病原菌
2 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G-需氧杆菌。
杆状、球杆状或球状,通常单个存在,周身鞭毛,专性好氧。 代谢方式为呼吸,氧化酶阳性。
能产生黄色、棕黄色或黄色的色素。
有些菌株能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存在时进行厌氧呼吸。
适宜温度20-37℃,为嗜冷菌。不能分解糖类产酸,但能利用各 种有机酸和氨基酸为碳源,在培养基中生长能利用几种有机盐和酰 胺产生碱性化合物。
第一节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一 有益菌
1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1) 专性同型乳酸发酵: 指能发酵葡萄糖产生85%以上的乳酸,并且不发酵戊糖或葡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https://img.taocdn.com/s3/m/8a2807fc2cc58bd63186bd7f.png)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条件
二 食品基质特性
2. 食品的氢离子浓度 食品中氢离子浓度也影响原生质生长过程和酶的作 用。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氢离子浓度下,微生物的酶系统 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作用,如果氢离子浓度改变,酶的催 化就会减弱或消失,必然影响到微生物正常代谢。 各种食品都具有一定的氢离子浓度,动植物食品原料 的pH几乎都在7以下,有的可低到2-3。根据食品pH值不 同,一般将食品分为酸性食品和非酸性食品。
质问题。
二
腐败
腐败指的是由微生物引起蛋白质食品发生的变质。 食物 + 分解Pr的微生物 AA + 胺 + 硫化氢等
三 发酵
发酵指的是由微生物引起糖类物质的变质。 碳水化合物 + 分解糖类的微生物 有机酸 + 酒精 + 气体
四 酸败
酸败指的是由微生物引起脂肪类物质发生的变质,脂肪 发生变质的特征是产生酸和刺激性的“油哈”气味。 脂肪食物 + 解脂微生物 脂肪酸 + 甘油及其它产物
第11章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别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条件
(一)微生物
(二)食品的基质特性
(三)食品的外界环境条件
第三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机理
第四章
一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污染以后,食品原有色、 香、味和营养成分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结果使 食品的质量降低或完全不能食用,这个过程称为食品腐 败变质。 由于习惯的原因常常把食品腐败变质称为食品变质 ,实际上食品腐败是食品变质的一个方面。 造成食品变质的原因较多,有物理的、化学的,也 有生物的,这里只讲生物原因中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
《食品微生物学》2022年思考题(讨论)
![《食品微生物学》2022年思考题(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1ab8dbd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7.png)
《食品微生物学》2022年思考题(讨论)1、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2、简述微生物的特点?3、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4、简述微生物发展史上每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5、微生物分类依据有哪些?6、谁提出了微生物的命名方法?如何表示学名(书写规则)?7、名词解释:微生物、种、亚种8、试论述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答:(1)微生物与食品生产的关系①应用微生物菌体。
如食用菌、单细胞蛋白、某些微生态保健品等。
②应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酸乳、酒精饮料等。
③应用微生物的酶。
如果胶酶用于果汁澄清、淀粉酶用于糖化等。
(2)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的关系①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前后的消长变化引起食品的各种腐败变质。
②微生物可以病原菌或其有毒的代谢产物引起食物中毒。
(3)微生物与食品贮藏通过加热加工、低温保存、干燥、辐射灭菌、糖盐腌制、加入化学防腐剂等方法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以便延长食品的保藏时间。
(4)微生物与食品检验检测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检测是食品质量与卫生检验检测的重点。
9、何谓菌种的俗名和学名?如何表示学名?第二章微生物学实验技术1、微生物研究存在什么问题?2、在微生物实验操作中为什么要时刻强调无菌概念?3、请简述微生物研究的5个基本技术。
1.名词解释:荚膜、鞭毛、芽孢、菌落、菌苔、畸形、衰颓形、古菌等名词。
2.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3.试比较G和G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简要说明其特点和化学组成的区别。
4.试述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化学组成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5.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有哪些生理功能?6.什么是菌落?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7.试述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的结构。
8.试从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细菌与放线菌的菌落特征+9.伯杰氏分类系统主要针对哪一类微生物?简述《系统手册》第2版的主要构成部分。
10.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11.染色法的主要步骤与操作要点?需注意什么问题12.食品领域中常见和常用的细菌是哪两种形态的菌?13.鞭毛的基本结构、化学组成、功能与特点?14.什么是S-型菌落、R-型菌落?荚膜的成分与功能?15.如何检查细菌的运动性在没有电子显微镜时,如何证实细菌具有鞭毛16.细菌芽胞有何特性,为何具有这些特性第四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2、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7c0c40f08a1284ac85043da.png)
注1: 按照二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 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注2: 按照三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 允许全部样品中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小于或等于m 值;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在m值 和M值之间;不允许有样品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 M值。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30 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 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 于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30 CFU~300 CFU 之间,其 中一部分小于30 CFU 或大于300CFU 时,则以最接近30 CFU 或300 CFU 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3.散装食品或现场制作食品 根据不同食品的种类和状态及相应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检验单位,用 无菌采样器现场采集5倍或以上检验单位的样品,放入无菌采样容 器内, 采样总量应满足微生物指标检验的要求。
4.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事件的食品样品 采样量应满足食源性疾病诊断和食品安全事件病因判定的检验要求。
食品微生物检样的操作方法
➢ 充气饮料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排气;酸性样品用经过灭菌的20~30 %碳酸钠溶液调整pH值至中性;高盐样品应用灭菌蒸馏水进行稀释。
➢ 在作10倍递增稀释中,吸管插入检样稀释液内不能低于液面2.5cm; 吸入液体时,应先高于吸管刻度,然后提起吸管尖端离开液面,将尖 端贴于玻璃瓶或试管的内壁使吸;当用吸管将检样稀释液加至另一装 有9mL空白稀释液的试管内时,应小心沿管壁加入,不要触及管内稀 释液,以防吸管尖端外侧部分粘附的检液也混入其中。
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章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非细胞型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章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非细胞型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0d8e0af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c.png)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如果在细菌的培养液中,细菌被噬菌体感染,导致细菌 裂解,混浊的菌液就会变成透明的裂解溶液。而有一些噬菌 体侵染宿主细胞后,并不立即在侵染的细胞内增殖,而是将 侵入的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与其一起同步复制, 这种不导致宿主细胞裂解。并使之能正常分裂的噬菌体称为 温和噬菌体或溶源性噬菌体。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宿主细胞称 为溶原细胞,而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 体。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裂解它们,与之共存的特性称 为溶原性。
图2-26 T4 噬菌体形态结构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1)吸附 吸附是指在病毒表面蛋白质与宿主细胞的特 异接受位点上发生特异性结合。大肠杆菌T系列噬菌体是通 过尾丝末端蛋白质吸附在大肠杆菌的细胞壁上的。不同噬菌 体吸附的接受位点不同。如T3、T4、T7吸附于脂多糖,枯草 杆菌噬菌体吸附于磷壁酸,沙门氏菌X噬菌体吸附在鞭毛上, 还有的吸附在荚膜上。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病毒分布极为广泛,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生物,包括各 类微生物、植物、昆虫、鱼类、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类。
据统计,人类传染病的80%是由病毒引起的,恶性肿瘤 中约有15%是由于病毒的感染而诱发的。许多动、植物的疾 病与病毒有关。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2.3.1.1 病毒的形态与大小
病毒形态多种多样,有球形、卵圆形、砖形、杆状、子 弹状、丝状和蝌蚪状等,但以近似球形的多面体和杆状的种 类为多。植物病毒大多呈杆状,如烟草花叶病毒;少数呈丝 状,如甜菜黄化病毒,还有一些呈球状,如花椰菜花叶病毒 等。动物病毒多呈球形,如口蹄疫病毒,脊髓灰质类病毒和 腺病毒等;有的呈砖形或卵圆形,如牛痘病毒;少数呈子弹 状,如狂犬病毒;细菌病毒则多为蝌蚪形,也有球状和丝状 等(图2-24)。病毒的形体极微小,常用纳米(nm)表示 (1nm=10-6mm=10-9m)。病毒种类不同,其大小相差悬殊, 直径在10~300nm之间,通常为100nm左右,能通过细菌滤器, 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鲜肉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
![鲜肉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https://img.taocdn.com/s3/m/7babd6a0b9f3f90f77c61b25.png)
鲜肉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录入时间:2011-5-5 9:58:51 来源:食品伙伴网鲜肉中的微生物来源广泛,种类甚多,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可分为致病性微生物、致腐性微生物及食物中毒性微生物三大类群。
一)致腐性微生物致腐性微生物就是在自然界里广泛存在的一类营腐物寄生的,能产生蛋白分解酶,使动植物组织发生腐败分解的微生物。
包括细菌和真菌等,可引起肉品腐败变质。
1、细菌是造成鲜肉腐败的主要微生物,常见的致腐性细菌主要包括:革兰氏阳性产芽胞需氧菌:如蜡样芽胞杆、小芽胞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细菌:如阴沟产气杆菌、大肠杆菌、奇异变性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绿脓假单胞杆菌、荧光假单胞菌、腐败假单胞菌等;球菌:均为革兰氏阳性,如凝聚性细球菌、嗜冷细球菌、金黄八联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等;厌氧性细菌:如腐败梭状芽胞杆菌、双酶梭状芽胞杆菌、溶组织梭状芽胞杆菌、产芽胞梭状芽胞杆菌等。
2、真菌:真菌在鲜肉肉中不仅没有细菌数量多,而且分解蛋白质的能力也较细菌弱,生长较慢,在鲜肉变质中起一定作用。
经常可从肉上分离到的真菌有:交链霉、麴霉、青霉、枝孢霉、毛霉,芽孢发霉,而以毛霉及青霉为最多。
二)致病性微生物主要见于细菌和病毒等。
1、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微生物常见的细菌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李氏杆菌、鼻疽杆菌、土拉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猪丹毒杆菌等。
常见的病毒有口蹄疫病毒、狂犬病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等。
2、只感染畜禽的病原微生物常见的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坏死杆菌、猪瘟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马立克氏病毒、鸭瘟病毒等。
三)中毒性微生物有些致病性微生物或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可通过污染食品或细菌污染后产生大量毒素,从而引起以急性过程为主要特征的食物中毒。
1、常见的致病性细菌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2、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3、毒素型中毒菌蜡样芽胞杆菌、肉毒梭菌,魏氏梭菌等。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类群PPT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类群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b3352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f.png)
发酵
某些有益微生物可用于食品发酵, 如乳酸菌、酵母菌等,通过发酵过 程可生产出各种发酵食品,如酸奶、 面包、酒类等。
食品风味改善
微生物在食品中可产生各种酶,如 蛋白酶、脂肪酶等,这些酶可促进 食品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产生 特有的风味和口感。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01 02
益生菌开发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益生菌作为一种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工 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益生菌可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对 人类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生物防腐
微生物可用于生产天然防腐剂,如乳酸菌、酵母菌等,这些天然防腐剂 可替代化学防腐剂,提高食品安全性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03
生物转化
微生物可用于生物转化,将植物或动物原料转化为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
或食品添加剂,如将植物原料转化为食用色素、将动物原料转化为胶原
蛋白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青霉菌能够产生青霉素等有毒代谢产 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毛霉菌
毛霉菌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类群,在食品 中主要出现在面包、糕点等食品中。
毛霉菌能够产生毛霉毒素等有毒代谢产 毛霉菌的生存条件是温暖、潮湿的环境,
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需要特别
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防止毛霉菌的
生长和繁殖。
酵母菌
酵母菌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能够大量繁殖,产 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酿 酒、面包制作等食品工业中。
酵母菌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类群,在食品中主要起到 发酵作用。
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需要控制酵母菌的生长条 件,避免过度繁殖导致食品变质等问题。
04
食品中常见的病毒类群
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章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原核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章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原核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b719812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6c.png)
球状、杆状、螺旋状,分别称球菌、杆菌、螺旋菌。其中以 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较少。在一定条件下,各 种细菌通常保持其各自特定的形态,可作为分类和鉴定的依 据。(见图2-1)。
(1) 球菌 是一类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的细菌,按分 裂后细胞的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6种不同的排列方式。
除上述三种基本形态外,近年来,人们还发现了细胞呈 梨形、星形、方形和三角形的细菌。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2.1.1.2 细菌细胞的大小
细菌的个体通常很小,常用微米(m)作为测量其长度、 宽度或直径的单位。由于细菌的形态和大小受培养条件的影 响,因此测量菌体大小时以最适培养条件下培养的细菌为准。 多数球菌的直径为0.5~2.0m;杆菌的大小(宽×长)为 (0.5~1.0)m×(1~5)m;螺旋菌的大小(宽×长)为 (0.25~1.7)m×(2~60)m。螺旋菌的长度是菌体两 端点间的距离,不是其实际的长度,所以在表示螺旋菌的长 度仅指其两端的空间距离。在进行形态鉴定时,测其直正的 长度按螺旋的直径和圈数来计算。
原核是重要的遗传物质,携带着细菌的全部遗传信息。 它的主要功能是决定细菌的遗传性状和传递遗传信息。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除原核外,很多细菌还含有质粒。质粒为小型环状DNA 分子。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三类:①致育因子(F因子), 与有性接合有关;②抗药性质粒(R因子),与抗药性有关; ③降解性质粒,与降解污染物有关。质粒既能自我复制,稳 定地遗传,也可插入细菌DNA中,或与其携带的外源DNA片断 共同复制;它既可单独转移,也可携带细菌DNA片段一起转 移。所以,质粒已成为遗传工程中重要的运载工具之一。质 粒的有无与细菌的生存无关。但是,许多次级代谢产物如抗 生素、色素等的产生,芽孢的形成,均受质粒的控制。
微生物定义、分类
![微生物定义、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0a5409fcfc789eb162dc85e.png)
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
•鼠疫; •天花; •艾滋病; •疯牛病;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 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
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 来“残忇”的破坏。它给人类带来的 利益不仅是享受,实际上也会威协到 人类的生存。
微生物分类
二、微生物分类
原核生物
真细菌、古细菌
细胞生物 生
真核生物
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
微生物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 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
微生物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物质;
微生物参与物质、能量循环
有机酸、酶、药物、疫苗、面包、奶酪、啤酒、酱油等
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
真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物 非细胞生物
病毒、亚病毒
为了方便学生记忆Βιβλιοθήκη 微生物种类可用一句话概括“三菌、 四体、一病毒”即:细菌、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病毒。
微生物定义、分类
情境:微生物知识认知 任务一:微生物定义、分类
课程:食品微生物技术
微生物定义
一、微生物定义
1.微生物及其生物分类地位
1 什么叫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可见戒看不清
楚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2 主要类群 包括:病毒、细菌、古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藻类
(3)微生物无处不在,它和人类的关 系如何呢?
食品中的微生物
![食品中的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f4775a18a216147917112856.png)
共同发酵法原理:双歧杆菌产酸能力低,凝乳时间长, 最终产品的口味和风味欠佳,因而,生产上常选择一些对双 歧杆菌生长无太大影响,但产酸快的乳酸菌,如嗜热链球菌、 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脂明串珠菌等与双歧杆菌 共同发酵。结果是? 既有足够量的双歧杆菌,又可以提高产酸能 力,缩短凝乳时间,并改善口味。
发酵乳制品
目前根据发酵乳制品的生产过程、发酵剂的种类、产品 的特征及其他特性的不同大致将发酵乳制品分为四大类:发 酵乳、干酪、酸乳菌制剂和酸乳粉。有些发酵乳制品除乳酸 菌细菌外、酵母菌、霉菌也参与发酵。
酸乳生产工艺
菌种: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选择适当的菌种。大量的研究证 明,混合使用的效果比单一使用的效果好。 混菌发酵 原料乳→① 净化(除去白血球及其它可见异物)→② 脂肪 含量标准化(加入脱脂乳或分离稀如油)→③ 配料(在 60℃时:加入4~8%蔗糖;添加脱脂奶粉,使非脂固形物达 到标准)→④ 均质(压力:8~10mpa)→⑤★灭菌(参数: 90℃5min、85℃30min、135℃2—3S)→⑥ 接种(43~45℃、 2~3%)→⑦ 分装→⑧ 发酵(40~43℃、3~6h)→⑨ 冷却 (至10℃)→⑩★冷藏和后熟(在2~5℃下、最好-1~0℃)
是乳菌菌中产酸能力最强的菌种,其产酸能力与菌体形 态有关,菌形越大,产酸能力强,反之就弱。最适生长温度 37~45℃,温度高于50℃或低于20℃不生长。
② 嗜酸乳杆菌。细胞形态比保加利亚乳杆菌小,呈细 长杆状。耐热性差,耐酸性强,能在其他乳酸菌不能生长的 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 嗜酸乳杆菌是人体肠道内有益的微生物菌群之一,其代 谢产物乳杆菌素(lactocidin)、嗜酸乳素(acidoph-ilin)、 酸菌素(acidolin)可抑制病原菌和腐败菌的生长。此外,该 菌在改善乳糖不耐症、治疗便秘、痢疾及激活人体免疫系统, 抗肿瘤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功效。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简介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5b5414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b.png)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简介
预 防 措 施 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 食品运输和贮藏的卫生管理:使用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要防尘,防热,防腐处理。 生产车间布局合理,无交叉污染。 生产卫生:建立良好规范的卫生规范,确保生产环境(空气、设备设施、工器具等)卫生,人员操作符合卫生要求。 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工作服帽整洁干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生产用水卫生:定期检查水质,不合格的水源应定期进行净化,消毒处理。作好水源的防护,确保水质安全卫生。 原辅材料、包装物料卫生:采用合格的原辅材料、包装物料,并确保在运输、存放、使用时不存在劣变和交叉污染。
产品被霉菌或者酵母菌污染时,产品的质量就会劣变,销路会受到影响,顾客也会怨声载道。 对容易发霉的原料要进行妥善的放置,使用前要仔细清洗。 为了控制发霉现象要对工厂进行细致的卫生管理。 尽量在低温下对食品进行保存,这样有助于防止发霉现象和酵母菌问题的扩大化。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简介
01
02
关于霉菌和酵母菌的问题
杀 灭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简介
二、化学消毒杀菌剂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碘:是强杀菌剂。3-7%碘溶于70-83%的乙醇中配制成碘酊,是皮肤及小伤口有效的消毒剂。碘一般都作外用药。 氯气或氯化物:这是一类最广泛应用的消毒剂。 氯气一般用于饮水的消毒,次氯酸盐等常用作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消毒。氯气和氯化物的杀菌机制,是氯与水结合产生了次氯酸(HClO),次氯酸易分解产生新生态氧,这是一种强氧化剂,对微生物起破坏用。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动物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食品微生物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食品微生物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08c6105f12d2af90242e67b.png)
食品微生物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第2章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形态与结构1 原核微生物类菌体:鞭毛:着生在细菌体表波曲长丝状的蛋白质附属物。
细菌的运动器官。
芽孢:有些细菌当生长到一定时期繁殖速度下降,细胞原生质浓缩,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孢子。
荚膜:在细菌细胞壁外的具有一定外形的粘性多糖类物质。
荚膜:细菌在其表面分泌的一层松散透明的粘液物质,该物质具有一定的外形,相对稳定地附于细胞壁外面,称为荚膜菌胶团:多个荚膜融合在一起,里面含有多个菌体的结构。
质粒:细菌细胞中核以外的遗传物质(环状DNA分子)附加体:附着在染色体上的质粒。
革兰氏染色法:中间体(间体):1伞毛(菌毛):细菌表面生的、短而细、多而直的毛蛋白质附属物,不同于鞭毛,它不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2胞囊:某些细菌在细胞外面沉积的数层保护膜。
3黏液:在细菌细胞壁外的薄而易扩散且容易消失的粘性多糖类物质。
2真核微生物锁状联合:菌丝体:菌丝是由细胞壁包被的一种管状细丝,大多透明无色。
菌丝有分枝,分枝的菌丝相互交错而成的群体称为菌丝体。
3 病毒烈性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能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之。
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不引起寄主细胞的裂解,而是将噬菌体的核酸整合到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与其进行同步复制,并随宿主细胞的分裂而传给子细胞,这类噬菌体称之。
包涵体:类病毒:是一个裸露的闭合环状RNA分子,它能感染寄主细胞并在其中进行自我复制使细胞产生病症。
类病毒分子质量小,仅为最小RNA病毒的十分之一,约1万u。
溶原现象:温和噬菌体与细菌的寄生关系称溶源性关系或溶源现象。
溶原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胞。
原噬菌体:在溶源细胞内的噬菌体核酸溶源细胞的复愈:溶源细胞消失了其中的原噬菌体,变成为非溶源细胞的现象,称为溶源细胞的复愈或非溶源化。
1全抗原:即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的抗原。
如细菌、病毒、毒素、血清、酪蛋白、卵蛋白、花粉蛋白等2完全抗原:是指不能单独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若与蛋白质结合即可成为完全抗原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菌 生黑色腐败假单胞菌 生红色腐败假单胞菌 波萝软腐病假单胞菌
二、革兰氏阴性微需氧杆菌
这一类与食品有关的主要是弯 曲杆菌属,细胞呈弧形、 曲杆菌属,细胞呈弧形、S形或螺 旋形,大小为(0.5~5.0) 旋形,大小为(0.5~5.0)μm× 0.2~0.8) 微需氧菌。 (0.2~0.8)μm,G-微需氧菌。 菌体一端或两端有一根鞭毛。 菌体一端或两端有一根鞭毛。氧化 酶阳性, 酶阳性,能将硝酸盐还原称亚硝酸 盐。 人食入含有空肠弯曲杆菌的食 物后,可发生食物中毒, 物后,可发生食物中毒,引起细菌 性肠炎。 性肠炎。
三、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杆菌
埃希氏菌属 肠杆菌属 变形杆菌属 志贺氏菌属 爱德华氏菌属 耶尔森氏菌属 欧文氏菌属 哈佛尼亚菌属
革 兰 氏 阴 性 兼 性 厌 氧 杆 菌
肠杆菌科
柠檬酸杆菌属 克雷伯氏菌属 沙门氏菌属 沙雷氏菌属
弧菌属
弧菌科
气单胞菌属
包括肠杆菌科 14个属和弧菌科2 个属, 6个无编 号的新属。
可利用纸浆废液、 糖蜜、 可利用纸浆废液 、 糖蜜 、 土豆淀粉废料、 土豆淀粉废料 、 和木材水解 液及石油等生产富含蛋白质 SCP。 SCP。
红酵母属
该属酵母产生黄色至红色的 类胡萝卜素,而使菌落呈粉红色、 类胡萝卜素,而使菌落呈粉红色、 橘黄色和鲜肉的粉红色。 橘黄色和鲜肉的粉红色。 所有的种不发酵碳水化合物, 所有的种不发酵碳水化合物 , 无酒精发酵能力, 无酒精发酵能力 , 但能同化某 些糖类。 些糖类。 红酵母有许多嗜冷菌株, 红酵母有许多嗜冷菌株 , 为 多种食品的变质菌。 多种食品的变质菌 。 在肉和酸 泡菜上形成红斑。 泡菜上形成红斑。
个 别 酵 母 菌 也 给 人 类 带 来 危 害 少数嗜高渗酵母,如鲁氏酵母、 少数嗜高渗酵母,如鲁氏酵母、蜂蜜酵母可使蜂 果酱腐败。 蜜、果酱腐败。 有些能引起人或其他动物的疾病, 有些能引起人或其他动物的疾病,如白假丝酵母 (白色念珠菌),可引起人的皮肤、黏膜、呼吸 白色念珠菌),可引起人的皮肤、黏膜、 ),可引起人的皮肤 消化道等多种疾病。 道、消化道等多种疾病。 有些酵母菌是发酵工业的污染菌,影响发酵产品 有些酵母菌是发酵工业的污染菌, 的产量和质量。 的产量和质量。 腐生型酵母菌能使食品、纺织品等腐败变质。 腐生型酵母菌能使食品、纺织品等腐败变质。
保加利亚乳杆菌3#
应用在乳酸发酵、制作酸奶、奶酪、肉制品发酵、 应用在乳酸发酵、制作酸奶、奶酪、肉制品发酵、制作 泡菜、微生态制剂等。 泡菜、微生态制剂等。
双歧菌属 该属菌细胞形态呈现多形态,有的呈短杆状,且长短不定, 该属菌细胞形态呈现多形态,有的呈短杆状,且长短不定,或 纤细杆状具有尖细的末端,偶尔呈球杆状、球状,也有呈长而稍弯 纤细杆状具有尖细的末端,偶尔呈球杆状、球状, 曲状或呈分枝或分叉状。无芽孢,不运动, 菌体着色不均匀, 曲状或呈分枝或分叉状。无芽孢,不运动,G+菌,菌体着色不均匀, 专性严格厌氧菌。 专性严格厌氧菌。
“迁徙状生长”
变 形 杆 菌
幼龄呈丝状
菌
肠杆菌科各属细菌的主要生化特性
四、革兰氏阴性需氧球杆菌(略) 革兰氏阴性需氧球杆菌(
五、革兰氏阴性不形成芽孢杆菌
1.棒状杆菌属 棒状杆菌属 2.短杆菌属 短杆菌属 3.节杆菌属 节杆菌属 4.微杆菌属 微杆菌属 5.丙酸杆菌属 丙酸杆菌属
白喉棒状杆菌
引起炭疽热的棒状杆菌
2.根霉属 根霉属
根霉能产生糖化酶, 将淀粉转 根霉能产生糖化酶 , 化为葡萄糖, 化为葡萄糖 , 是酿酒工业中有名的 糖化菌种,也是甜酒曲的主要菌种。 糖化菌种 , 也是甜酒曲的主要菌种。 如米根霉、华根霉、黑根霉、 如米根霉、 华根霉、 黑根霉 、 日本 根霉等。 根霉等。
根霉常引起馒头、面包、米饭、 根霉常引起馒头 、 面包 、 米饭 、 甘薯等淀粉质食品和潮湿的粮食发 霉变质,或引起水果蔬菜腐烂。 霉变质,或引起水果蔬菜腐等
第三节 食品中常见的乳酸细菌
乳酸细菌并不是微生物学 上的名称, 上的名称,而是一类能利用可 发酵糖类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 发酵糖类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
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于动物 体表、粪便、唾液中,以及乳 体表、粪便、唾液中, 品设备、用具上。 品设备、用具上。
1.毛霉属 毛霉属 毛霉是发酵工业的重要菌 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强。 种,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强。 鲁氏毛霉是酒曲(小曲、酒药、 鲁氏毛霉是酒曲(小曲、酒药、 大曲)的主要糖化菌之一, 大曲)的主要糖化菌之一,也 是生产豆腐乳的菌种; 是生产豆腐乳的菌种;总状毛 霉用于生产豆豉; 霉用于生产豆豉;微小毛霉产 生的蛋白酶有凝乳活性等。 生的蛋白酶有凝乳活性等。
一、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这一类群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 这一类群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醋酸杆菌科的醋酸杆菌 属和葡萄糖酸杆菌属,盐杆菌科的盐杆菌属和盐球菌属, 属和葡萄糖酸杆菌属,盐杆菌科的盐杆菌属和盐球菌属,以 及产碱杆菌属和黄杆菌属。 及产碱杆菌属和黄杆菌属。
绿脓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属 革 兰 氏 阴 性 需 氧 杆 菌 盐杆菌科 醋酸杆菌科 醋酸杆菌属 葡萄糖酸杆菌属 盐杆菌属 盐球菌属 产碱杆菌属 黄杆菌属
4.青霉属 青霉属 青霉属在分类学上属于半知菌亚 丝孢纲—丝孢目 丛梗孢科。 门—丝孢纲 丝孢目 丛梗孢科。 丝孢纲 丝孢目—丛梗孢科 青霉菌丝有隔膜, 青霉菌丝有隔膜,但无足细胞和顶 囊 。 分生孢子梗顶端形成不同类型的 形状, 分为小梗、 梗基、 分枝, 小梗 形状 , 分为小梗 、 梗基 、 分枝, 上着生成串的分生孢子链。 上着生成串的分生孢子链。 青霉的菌落在基质上局限性生长呈 地毯状, 颜色有绿色、 黄绿色、 地毯状 , 颜色有绿色 、 黄绿色 、 灰绿 蓝色或蓝绿色等。 色、蓝色或蓝绿色等。
乳杆菌属 已有56个种的乳杆菌被描述。 已有 个种的乳杆菌被描述。根据葡萄糖发酵类型可划 个种的乳杆菌被描述 分为三个类群:专性同型发酵群、 分为三个类群:专性同型发酵群、兼性异型发酵群和专性异 型发酵群。 型发酵群。 形态多样,从短杆到细长, 形态多样,从短杆到细长,从 直形到弯曲形。 直形到弯曲形。G+耐氧或微好氧 最适温度在30~ 菌,最适温度在 ~40 ℃ ,最适 pH微5.5~6.2,不耐热,巴氏杀菌 微 ~ ,不耐热, 可被杀死。 可被杀死。
3.曲霉属 曲霉属 曲霉属在分类学上属于 半知菌亚门—丝孢纲 丝孢纲—丝 半知菌亚门 丝孢纲 丝 孢目—丛梗孢科 丛梗孢科。 孢目 丛梗孢科。 曲霉具有发达的有隔膜 菌丝, 菌丝 , 分生孢子梗顶端膨 大成为顶囊, 大成为顶囊 , 在顶囊表面 以辐射状长出一层或两层 小梗( 小梗 ( 初生小梗与次生小 梗 ) 在小梗上着生成串的 球形分生孢子。 球形分生孢子。 曲霉是发酵工业的重要菌种,已被利用的有近60种 曲霉是发酵工业的重要菌种 , 已被利用的有近 种 , 主要作 为制酱、制酱油、酿酒、制醋曲的糖化菌种; 为制酱、制酱油、酿酒、制醋曲的糖化菌种;用曲霉生产的酶制 剂有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等;有机酸有柠檬酸、葡萄糖酸、 剂有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等;有机酸有柠檬酸、葡萄糖酸、 苹果酸等。 苹果酸等。
六、革兰氏阳性球菌
1.微球菌属 微球菌属 2.葡萄球菌属 葡萄球菌属
葡萄球菌
藤黄微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二节 食品中常见的霉菌和酵母菌
一、霉菌 二、酵母菌
一、霉菌
霉菌具有较强的糖化和蛋白质水解能力,常污染食品、 霉菌具有较强的糖化和蛋白质水解能力,常污染食品、 谷物,在适宜条件下生长繁殖,引起发霉变质。 谷物,在适宜条件下生长繁殖,引起发霉变质。有些霉菌在 食品中生长可产生毒素,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 食品中生长可产生毒素,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主要产毒菌 株分属于曲霉属 青霉属、镰刀菌属、交链孢霉属等 曲霉属、 株分属于曲霉属、青霉属、镰刀菌属、交链孢霉属等。在发 酵工业中常利用霉菌生产调味品 酒类的糖化剂, 调味品、 酵工业中常利用霉菌生产调味品、酒类的糖化剂,以及作为 有机酸、酶制剂、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的生产菌种。 有机酸、酶制剂、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的生产菌种。
嗜热链球菌9#
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 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 0.5~2.0 µm ,成对地链状排列,触 成对地链状排列, ~ 酶阴性,无芽孢地G 兼性厌氧菌, 酶阴性,无芽孢地 +兼性厌氧菌, 生长温度25~ ℃ 最适温度37 生长温度 ~45℃,最适温度 ℃ 。
许多种为共栖菌或寄生菌,常见于人和动物地口腔、 许多种为共栖菌或寄生菌,常见于人和动物地口腔、上 呼吸道、肠道等处,有些是致病菌,少数为腐生菌, 呼吸道、肠道等处,有些是致病菌,少数为腐生菌,仅有嗜 热链球菌用于乳品发酵。 热链球菌用于乳品发酵。
食品中常见的乳酸细菌
链球菌属 乳球菌属 乳杆菌属
明串珠菌属 片球菌属
四链球菌属 双歧菌属
链球菌属 是那些常成链状排列、兼性厌氧的 球菌。分为6大类群 大类群: 是那些常成链状排列、兼性厌氧的G+球菌。分为 大类群: 化脓链球菌群、口腔链球菌群、草绿色链球菌群、肠球菌群、 化脓链球菌群、口腔链球菌群、草绿色链球菌群、肠球菌群、 乳酸链球菌群和厌氧链球菌群。 乳酸链球菌群和厌氧链球菌群。
第十章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类群
第一节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第二节 食品中常见的霉菌和酵母菌 第三节 食品中常见的乳酸细菌
第一节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一、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二、革兰氏阴性微需氧杆菌 三、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杆菌 四、革兰氏阴性需氧球杆菌 五、革兰氏阴性不形成芽孢杆菌 六、革兰氏阳性球菌 七、革兰氏阳性形成芽孢杆菌
目前已发现几百种青霉, 目前已发现几百种青霉 , 其中产 黄青霉、 黄青霉 、 点青霉等是生产青霉素的重 要菌种; 展青霉用于生产灰黄霉素, 要菌种 ; 展青霉用于生产灰黄霉素 , 治疗人的真菌性皮肤病。 治疗人的真菌性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