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2 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实验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实验
一、故障及排除方法:
1.现象:用驻波法测声速时,移动换能器,示波器接收到的输出电压波形无大小变化。
原因:
(1)测量线损坏。
(2)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不垂直、不平行。
(3)示波器相关功能档位设置不合适。
(4)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偏离换能器固有谐振频率太大。
排除方法:
(1)更换测量线。
(2)调节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垂直、平行。
(3)调节示波器相关功能档位设置。
(4)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靠近换能器固有谐振频率。
2.现象:用相位法测声速时,李萨如图形只在一个方向大小变化,无法判定相位差。
原因:
(1)示波器工作方式未置于“X-Y方式”。
(2)示波器通道1(CH1)、通道2(CH2)测量端接到同一个端口造成该现象。
排除方法:
(1)应将示波器工作方式置于“X-Y方式”。
(2)应将示波器通道1(CH1)、通道2(CH2)测量端分别接发射换能器输入端和接收换能器输出端。
二、仪器维护:
1.凯特摆在长期不使用时,要在刀口处加入润滑由,然后用布盖住防尘,
摆捶要取下,摆捶最好要垂直吊挂,以免发生微小形变(弯曲)。
2.示波器在使用过程中避免长时间出现一个亮点,也不宜过亮,这样可以延长示波管的使用寿命。
信号源的按键由于使用频繁,所以要定期检查,看档位有没有发生错位现象,用频率计等仪器来校验输出频率是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再加以调整校对。
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损耗系数测量-声学论文-物理论文

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损耗系数测量-声学论文-物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超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由于其具有波长短、传播方向性好等优点,在大学物理的声速测量实验中一般选择超声波段的声波进行测量。
超声波由于其频率高、功率大、穿透能力强、信息携带量大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生物医学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如超声波测距和定位、超声波无损检测、超声波清洗等。
描述声波的物理量有波长、频率、传播速度、强度等,对这些量的测量是声学技术的重要内容,声速的测量在声波测距、定位和无损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声速测量实验属于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基础性实验,一般仅开设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测量,该部分原理简单,导致实验内容不饱满,因此,根据仪器特点,可将声速测量实验改造为超声波专题设计综合实验,增设一些设计性实验内容。
测量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研究同一介质中随发射和接收端距离变化,接收端振幅的变化规律;计算不同介质中超声波的损耗系数等。
对于实验数据的处理要求学生使用Origin、Matlab 等软件辅助完成,在学习物理内容的同时,熟练掌握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不断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 实验原理超声波传播速度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共振干涉法、相位法、反射回波法等,本文采用共振干涉法研究不同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共振干涉法又称驻波法,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由示波器、声速测量仪和信号发生器组成,S1和S2为压电陶瓷换能器,利用压电效应实现声压和电压之间的相互转换。
在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交变电压作用下,使发射端S1产生机械振动,将激发的超声波经介质传播到接收端S2,若接收面与发射面平行,声波在接收面处就会被垂直反射,当接收端与发射端距离恰好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两波叠加后形成驻波,当信号发生器的激励频率等于压电陶瓷换能器的固有频率时,会产生驻波共振。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的原理。
2、学会用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掌握数字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驻波法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若在其传播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就会产生反射。
当反射波与入射波频率相同、振幅相等、传播方向相反时,两者会相互干涉形成驻波。
在驻波场中,波腹处声压最大,波节处声压最小。
相邻两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为半波长。
通过测量相邻两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超声波的波长,再根据超声波的频率,即可求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
2、相位比较法从发射换能器发出的超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到接收换能器,在同一时刻发射波与接收波之间存在着相位差。
当改变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时,相位差也会随之改变。
当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会变化2π。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两列波的相位差变化,就可以测量出超声波的波长,进而求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
三、实验仪器1、超声波实验仪2、数字示波器3、信号发生器四、实验步骤1、驻波法(1)将超声实验仪和数字示波器连接好,打开电源。
(2)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发射换能器处于谐振状态,此时示波器上显示的正弦波振幅最大。
(3)移动接收换能器,观察示波器上正弦波振幅的变化,找到振幅最大的位置,即波腹位置;再找到振幅最小的位置,即波节位置。
(4)测量相邻两个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计算出超声波的波长。
(5)从信号发生器上读出超声波的频率,根据公式 v =fλ 计算出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相位比较法(1)按照驻波法的步骤连接好实验仪器,并使发射换能器处于谐振状态。
(2)将示波器的工作模式设置为“XY”模式。
(3)移动接收换能器,观察示波器上李萨如图形的变化。
当图形由直线变为椭圆,再变为直线时,接收换能器移动的距离即为一个波长。
(4)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计算出超声波的波长。
声速测定实验

声速测定实验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
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声速,声衰减等诸多参量都和媒质的特性与状态有关,通过测量这些声学量可以探知媒质的特性及状态变化。
例如,通过测量声速可求出固体的弹性模量;气体、液体的比重、成分等参量。
在自由空间同一媒质中,声速一般与频率无关,例如在空气中,频率从20赫兹变化到8万赫兹,声速变化不到万分之二。
由于超声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不会造成听觉污染等优点,我们通过测量超声波的速度来确定声速。
超声波在医学诊断,无损检测,测距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实验目的1.了解超声换能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2.学习不同方法测定声速的原理和技术3.熟悉测量仪和示波器的调节使用4.测定声波在空气及水中的传播速度实验原理1.压电陶瓷换能器压电材料受到与极化方向一致的应力F时,在极化方向上会产生一定的电场E,它们满足线性关系:E=g·F反之,当在压电材料的极化方向上加电压E时,材料的伸缩形变S与电压E也呈线性关系:S=a·E系数g、a称为压电常数,它与材料性质有关。
本实验采用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将实验仪输出的正弦振荡电信号转换成超声振动。
压电陶瓷片是换能器的工作物质,它是用多晶体结构的压电材料(如钛酸钡,锆钛酸铅等)在一定的温度下经极化处理制成的。
在压电陶瓷片的前后表面粘贴上两块金属,组成的夹心型振子,就构成了换能器。
由于振子是以纵向长度的伸缩,直接带动头部金属作同样纵向长度伸缩,这样所发射的声波,方向性强,平面性好。
每一只换能器都有其固有的谐振频率,换能器只有在其谐振频率上,才能有效的发射(或接收)。
本实验中使用一个换能器作为发射器,另一个作为接收器,二换能器的表面互相平行,且谐振频率匹配。
2.声速的测量方法声速的测试方法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方法是直接根据速度关系式:v=S/t测出传播距离S和所需时间t后即可算出声速,该法称为“时差法”,这是工程应用中常用的方法。
第二类方法是利用波长频率关系式:v=f·λ测量出频率f和波长λ来计算出声速,测量波长时又可用“共振干涉法”或“相位比较法”,本实验可用上述三种方法测量气体、液体以及固体中的声速。
超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

超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超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教学⽬的】1.学习⽤驻波共振法和相位⽐较法测量超声波在空⽓中的传播速度。
2.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
3.学习⽤逐差法处理数据。
【教学重点】1. 掌握本实验的原理,熟悉各仪器的使⽤。
2. 能够运⽤驻波共振法和相位⽐较法准确的测出超声波在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驻波共振法和相位⽐较法测量超声波在空⽓中的传播速度的原理及⽅法。
【课程讲授】提问:1. 本实验中的超声波是如何获得的?2. 如何利⽤驻波共振法和相位⽐较法测量超声波在空⽓中的传播速度?⼀、实验原理频率介于20Hz ~20kHz 的机械波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声波,介于20kHz ~500MHz 的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声波的传播速度,⽽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和会聚等优点,声速实验所采⽤的声波频率⼀般都在20KHz ~60kHz 之间。
在此频率范围内,采⽤压电陶瓷换能器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接收器、效果最佳。
根据声波各参量之间的关系可知f ?=λυ,其中υ为波速, λ为波长,f 为频率。
图1共振法测量声速实验装置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声波的波长λ和频率f 求声速。
声波的频率f 可以直接从低频信号发⽣器(信号源)上读出,⽽声波的波长λ则常⽤相位⽐较法(⾏波法)和共振⼲涉法(驻波法)来测量。
图2 相位⽐较法测量声速实验装置1.相位⽐较法实验装置接线如图2所⽰,置⽰波器功能于X -Y ⽅式。
当S1发出的平⾯超声波通过媒质到达接收器S2,合成振动⽅程为:22见图(a)0=?? (b)4π?=(c)2π?=? (d)43π?=? (e)π?=? 图3 合成振动长λ和频率f ,根据式f ?=λυ即可计算出声⾳传播的速度。
改变S1和S2之间的距离L ,相当于改变了发射波和接收波之间的相位差,荧光屏上的图形也随L 不断变化。
显然,当S1、S2之间距离改变半个波长2/λ=?L ,则??=π。
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了解超声波的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能听到的20kHz的机械波。
它具有穿透力强、反射能力弱等特点,在医学、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而空气是一种低密度、低弹性模量的介质,因此其传播速度较慢。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 超声波发生器2. 超声波接收器3. 示波器4. 计时器5. 电源线四、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1. 实验前准备:将超声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连接至示波器上,并将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
调整示波器至合适的状态。
2. 实验过程:a) 将发生器和接收器分别放置于两个固定距离内(如10cm)。
b) 开启发生器,使其发出一个持续时间为1s的超声波信号。
c) 记录接收器接收到该信号所需的时间t。
d) 将发生器和接收器的距离增加一定值(如5cm),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距离达到一定范围(如50cm)。
3. 结果分析:根据公式v=d/t,计算出每组数据的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并绘制出速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图。
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且其变化趋势符合理论预期。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应保持环境安静,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 实验结束后要将设备清洁干净,并妥善保管。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深入了解了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规律及其在医学、工业等领域中的应用。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超声声速测量 实验报告

超声声速测量实验报告超声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引言:超声声速测量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通过测量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可以得到介质的声速。
声速是介质的重要物理特性之一,对于材料的性质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超声声速测量,探究不同介质中声速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超声声速测量利用了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根据声速公式,声速v与密度ρ和弹性模量E之间的关系为v = √(E/ρ)。
因此,通过测量声速和已知介质密度,可以得到介质的弹性模量。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的超声声速测量装置包括超声发生器、超声传感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超声发生器产生超声波信号,经过超声传感器发射到介质中,再由超声传感器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
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用于调节和显示超声波信号。
实验步骤:1. 将超声传感器固定在介质表面上,并与超声发生器和示波器连接好。
2. 打开超声发生器和示波器,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示波器的触发频率,使其保持一致。
3. 调节示波器的垂直和水平控制,使示波器屏幕上显示出清晰的超声波信号。
4. 测量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时间,记录下每次测量的结果。
5.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不同介质的声速,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不同介质中声速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表明,声速与介质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
在相同条件下,固体的声速通常高于液体,而液体的声速又高于气体。
这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导致声波传播速度较快。
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了不同介质中声速的差异。
在相同类型的介质中,声速也会因为不同的材料而有所差异。
例如,在同一种液体中,若更换不同的溶液,其声速也会有所变化。
这是因为不同溶液的密度和弹性模量不同,导致声速也有所差异。
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超声声速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同时也认识到了声速与介质性质之间的密切关系。
空气中传播速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声速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学习使用声速测量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3. 掌握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4. 了解实验误差的产生及其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其大小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空气中,声速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测量空气中声速,通过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计算出声速。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声速测量仪2. 秒表3. 温度计4. 湿度计5. 标准大气压计6. 空气泵7. 空气管道8. 超声波发生器9. 接收器四、实验步骤1. 将声速测量仪连接到超声波发生器和接收器上,并调整好仪器的参数。
2. 在实验室内搭建空气管道,将超声波发生器和接收器分别安装在管道的两端。
3. 使用空气泵向管道内充气,直至达到标准大气压。
4. 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测量实验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数据。
5. 打开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波信号,同时启动秒表计时。
6. 当超声波信号到达接收器时,立即停止秒表,记录超声波的传播时间。
7. 重复步骤5和6,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五、数据处理1. 计算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 = d / t其中,v为声速,d为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t为超声波的传播时间。
2. 使用逐差法对多次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减小误差:设n次测量的声速分别为v1、v2、...、vn,则平均声速为:v = (v1 + v2 + ... + vn) / n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温度:20℃湿度:50%标准大气压:101.325 kPa超声波传播距离:5 m多次测量的声速:v1 = 343.2 m/s,v2 = 343.5 m/s,v3 = 343.3 m/s,v4 = 343.4 m/s,v5 = 343.6 m/s2. 计算平均声速:v = (343.2 + 343.5 + 343.3 + 343.4 + 343.6) / 5 = 343.4 m/s3. 分析实验误差: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温度、湿度和仪器精度。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项目名称:声速测量二、实验目的:1.学会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方法。
2.理解驻波和振动合成理论。
3.学会逐差法进行数据整理。
4.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和培养综合使用仪器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1.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标况下,干燥空气中的声速为v=s,T=。
室温t℃时,干燥空气的声速为 v=v。
(1+t/T。
)^(1/2)2. 测量声速的实验方法:v=fλ式中,v声速,f声源震动频率,波长。
I.相位法波是震动状态的传播,即相位的传播。
若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声波是平面波,当接受器端面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时,其端面上各点都具有相同的相位。
沿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时,总可以找到一个位置使得接受到的信号与发射器的激励电信号同相。
继续移动接受器,直到找到的信号再一次与发射器的激励电信号同相时,移过的这段距离就等于声波的波长。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中,用示波器测定电信号时,由于换能器振动的传递或放大电路的相移,接受器端面处的声波与声源并不同相,总是有一定的相位差。
为了判断相位差并测量波长,可以利用双踪示波器直接比较发射器的信号和接收器的信号,进而沿声波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寻找同相点来测量波长;也可以利用李萨如图形寻找同相或反相时椭圆退化成直线的点。
II.驻波法按照波动理论,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平面声波经介质到接收器,若接收面与发射面平行,声波在接收面处就会被垂直反射,于是平面声波在两端面间来回反射并叠加。
当接收端面与当接受端面与发射头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叠加后的波就形成驻波。
此时相邻两波节(或波腹)间的距离等于半个波长(即)。
当发生器的激励频率等于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本实验中压电陶瓷的固有频率)时,会产生驻波共振,波腹处的振幅达到最大值。
声波是一种纵波。
由纵波的性质可以证明,驻波波节处的声压最大。
当发生共振时,接收端面处为一波节,接收到的声压最大,转换成的电信号也最强。
移动接收器到某个共振位置时,示波器上又会出现了最强的信号,继续移动接收器到某个共振位置,再次出现最强的信号,则两次共振位置之间距离为λ/2。
声速测定实验

声速测定实验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
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声速,声衰减等诸多参量都和媒质的特性与状态有关,通过测量这些声学量可以探知媒质的特性及状态变化。
例如,通过测量声速可求出固体的弹性模量;气体、液体的比重、成分等参量。
在自由空间同一媒质中,声速一般与频率无关,例如在空气中,频率从20赫兹变化到8万赫兹,声速变化不到万分之二。
由于超声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不会造成听觉污染等优点,我们通过测量超声波的速度来确定声速。
超声波在医学诊断,无损检测,测距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实验目的1.了解超声换能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2.学习不同方法测定声速的原理和技术3.熟悉测量仪和示波器的调节使用4.测定声波在空气及水中的传播速度实验原理1.压电陶瓷换能器压电材料受到与极化方向一致的应力F时,在极化方向上会产生一定的电场E,它们满足线性关系:E=g·F反之,当在压电材料的极化方向上加电压E时,材料的伸缩形变S与电压E也呈线性关系:S=a·E系数g、a称为压电常数,它与材料性质有关。
本实验采用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将实验仪输出的正弦振荡电信号转换成超声振动。
压电陶瓷片是换能器的工作物质,它是用多晶体结构的压电材料(如钛酸钡,锆钛酸铅等)在一定的温度下经极化处理制成的。
在压电陶瓷片的前后表面粘贴上两块金属,组成的夹心型振子,就构成了换能器。
由于振子是以纵向长度的伸缩,直接带动头部金属作同样纵向长度伸缩,这样所发射的声波,方向性强,平面性好。
每一只换能器都有其固有的谐振频率,换能器只有在其谐振频率上,才能有效的发射(或接收)。
本实验中使用一个换能器作为发射器,另一个作为接收器,二换能器的表面互相平行,且谐振频率匹配。
2.声速的测量方法声速的测试方法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方法是直接根据速度关系式:v=S/t测出传播距离S和所需时间t后即可算出声速,该法称为“时差法”,这是工程应用中常用的方法。
第二类方法是利用波长频率关系式:v=f·λ测量出频率f和波长λ来计算出声速,测量波长时又可用“共振干涉法”或“相位比较法”,本实验可用上述三种方法测量气体、液体以及固体中的声速。
超声波波速测量实验报告

超声波波速测量实验报告1. 背景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类听力范围的声波,具有穿透性强、传播距离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和科学研究领域。
超声波波速是指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准确测量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速对于研究材料特性以及应用超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时间,从而计算出各介质中的超声波波速,并探究不同因素对超声波传播速度的影响。
2. 实验设计与方法2.1 实验器材•超声发生器•示波器•超声探头•不同介质样品(如水、玻璃)•计时器•测距尺2.2 实验步骤1.将示波器和超声发生器连接,并将示波器调整为合适的参数。
2.准备不同介质样品,如水、玻璃等,并将其放置在固定的位置。
3.将超声波探头与示波器连接,并将探头放置在不同介质中的一侧。
4.打开超声发生器,发射超声波信号。
5.同时开始计时,并记录超声波信号从探头发射到另一侧界面反射回来所经历的时间。
6.重复上述步骤,分别测量不同介质中超声波传播时间。
3. 数据分析与结果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各个介质中的超声波波速。
假设超声波从探头发射到另一侧界面反射回来所经历的时间为t,测得两侧距离为d,则根据公式v = 2d / t 可以计算出超声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介质对超声波传播速度有影响:我们测得了水和玻璃两种不同介质中的超声波传播速度。
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水中的超声波传播速度要大于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这是由于水的密度较小,弹性模量较低,导致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较快。
2.温度对超声波传播速度有影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相同介质下,当温度升高时,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介质分子振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得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受到的阻力减小,速度增加。
3.材料的物理性质对超声波传播速度有影响:根据我们对不同材料进行测量得到的数据分析发现,材料的密度和弹性模量对超声波传播速度有直接影响。
用声速测量仪测定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超声波测声速实验报告

用声速测量仪测定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超声波测声速实验报告用声速测量仪测定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目的要求】1. 进一步熟悉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使用;2. 了解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原理,加深对相位概念的理解;3. 用相位法和共振法测定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引言】声音是由于声源的振动而产生的,它通过周围弹性媒质的振动向外传播而形成声波(纵波)。
声波的波长、强度、传播速度等是声波的重要性质,其中声速的测量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声速可以利用它与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 )来测量,其中波长的测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既然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就有可能利用驻波法测定其波长,进而确定其波速。
其中共鸣管就是测定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一种装置。
频率在之间的声波称为超声波,它具有波长短、能定向传播等优点。
超声波在测距、定位、测液体流速、测材料弹性模量以及测量气体温度瞬间变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还将利用声速测量仪测定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通过本实验可以进一步了解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气体状态参量的关系以及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原理,加深对相位概念的理解等。
【实验原理】声波的传播速度v与声波频率f和波长的关系为:(11.1) 可见,只要测出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即可求出声速。
f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得到,因此,实验的关键就是如何测定声波波长。
根据超声波的特点,实验中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测出超声波的波长:1.相位法: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也可以说相位的传播。
沿传播方向上的任何两点,如果其振动状态相同(同相)或者说其相位差为的整数倍,这时两点间的距离应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11.2)利用式(11.2) 可精确地测量波长。
由于发射器发出的是近似于平面波的声波(图11-5),当接收器端面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时,其端面上各点都具有相同的相位。
沿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时,总可以找到一个位置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与发射器激励信号同相。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预习

实验预习【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用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2.学会运用逐差法处理测量数据。
【实验原理】我们知道,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 与其频率f 和波长λ的关系为 ν=f·λ (13.1)1. 那么,如果测得声波的频率f 和波长λ, 就可以求出声波速度v, 在本实验中,声波频率f 可直接由超声信号源显示的数值读出, 所以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测出声波的波长λ。
2. 共振干涉法(驻波法)实验装置如图13.3所示, 图上S1和S2分别表示两只超声压电转换器, S1为发射器, 当它被超声信号源的电信号激励后由于逆压电效应发生受迫振动, 振动频率与电信号激励频率相同, 并向周围空气定向发出一近似平面波。
S2为超声接收转能器, 它受迫振动后产生压电效应输出电信号, 电信号的频率与超声波的振动频率相同。
图13.3 共振干涉法(行波法)测量原理图当S1和S2两个端面互相平行时, 超声波从S1传至S2端面将被反射, 产生干涉, 形成驻波。
当2λn L = (n =0,1,2,……) (13.2)VERTMODESBZ-A 信号源 CH1 X-Y (OFF) 34562 Hz频率调节 开关 输出 粗调 细调 CH1 CH2 CS4125振幅为极大值, 产生共振, 这时接收器S2收到的声压为极大值, 经过压电效应转换后的电信号输出也为极大值, 而相邻两极大值之间的距离均为 /2.在实验过程中, 由于各种损耗, 各极大值会随着L 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我们只要测出接收转能器 S2在各个相邻极大值的位置, 即可求得波长 。
用游标卡尺依次测出16个极大值的位置, 并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28191λ⨯=-=∆L L L……288168λ⨯=-=∆L L L由()2881821λ⨯=∆++∆+∆=∆L L L L (13.3) 得()821321L L L ∆++∆+∆= λ (13.4) 3. 相位比较法(行波法) 实验装置如图13.4所示。
超声波测车速物理题解法

超声波测车速物理题解法
(最新版)
目录
1.超声波测速仪的原理
2.计算超声波传播的时间
3.计算汽车行驶的距离
4.计算车速
正文
超声波测速仪是一种常用的测速设备,它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利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来测量汽车的车速。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超声波测速仪的测速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超声波测速仪的原理。
超声波测速仪向汽车发射超声波,然后接收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
根据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接收到的时间,可以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超声波传播的时间。
假设测速仪与汽车之间的距离为 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v,那么超声波传播的时间
t=s/v。
然后,我们需要计算汽车行驶的距离。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知道汽车在接收到第一次超声波信号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s1;在接收到第二次超声波信号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s2。
因此,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s2-s1。
最后,我们可以计算出汽车的车速。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知道汽车接收到第二次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为 t,那么汽车的车速 v=(s2-s1)/t。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超声波测速仪测量汽车的车速。
实验4.2 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实验简介】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它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声波的振动频率在20Hz~20KHz时,可以被人听见;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对于声波特性(如频率、波长、波速、相位等)的测量是声学技术的重要内容。
声速的测量在声波定位、探伤、测距中有广泛的应有。
本实验分别采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目的】1. 学会使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定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 深刻理解驻波的特性,以及相位的物理含义。
3. 了解产生和接收超声波的原理。
【预习思考题】1. 什么是驻波以及驻波的特点是什么?2. 什么是共振?如何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3. 如何确定最佳工作频率?4.相位法中比较的相位是哪两个相位?【实验仪器】示波器,声速测试仪,信号发生器。
【实验原理】1. 声速的测量声波在空气中是以纵波传播的,其传播速度v和声源的振动频率f以及波长λ有如下关系:测出声波波长和声源的振动频率就可以由式(4.2.1)求出声波的传播速度。
声波波长的测量通常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来测量。
1.1 驻波法测声速驻波法就是利用入射波和反射波在一定条件下干涉形成驻波进行测量的。
由波动理论可知:声源产生的声波信号经媒质垂直入射到某一刚性反射面上,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反射波,在声源和反射界面之间,入射波和反射波发生干涉形成驻波。
改变声源和刚性反射面之间的距离l ,驻波场中各质点振动的振幅也在发生变化,当声源到刚性反射面之间的距离满足 2λn l = (4.2.2)时,各质点振动的振幅最大,这时在声源和刚性反射面之间各质点处于驻波共振状态。
保持声源位置不变,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改变刚性反射面的位置x ,在满足式(4.2.2)的位置上可以观察到驻波共振状态。
由式(4.2.2)可知:相邻两次出现驻波共振状态对应的刚性反射面移动的距离x ∆为2λ,即 2λ=∆x ( 4.2.3)只要测出相邻两次出现驻波共振状态对应刚性反射面之间的距离x ∆,就可以求出声波的波长,从而由式( 4.2.1 )计算出声速。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会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的方法。
2.理解驻波和振动合成理论。
3.学会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
4.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和培养综合使用仪器的能力。
【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声速测定仪。
【实验原理】声波的传播速度v与声波频率f和波长的关系为:可见,只要测出声波的频率f和波长 ,即可求出声速。
f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得到,因此,实验的关键就是如何测定声波波长。
根据超声波的特点,实验中可以采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出超声波的波长。
1. 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如右图所示,实验时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电压信号接到发射超声换能器上,超声发射换能器通过电声转换,将电压信号变为超声波,以超声波形式发射出去。
接收换能器通过声电转换,将声波信号变为电压信号后,送入示波器观察。
由声波传播理论可知,从发射换能器发出一定频率的平面声波,经过空气传播,到达接收换能器。
如果接收面和发射面严格平行,即入射波在接收面上垂直反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干涉形成驻波。
此时,两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其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
在声驻波中,波腹处声压(空气中由于声扰动而引起的超出静态大气压强的那部分压强)最小,而波节处声压最大。
当接收换能器的反射界面处为波节时,声压效应最大,经接收器转换成电信号后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压信号幅值也是极大值,所以可从接收换能器端面声压的变化来判断超声波驻波是否形成。
移动卡尺游标,改变两只换能器端面的距离,在一系列特定的距离上,媒质中将出现稳定的驻波共振现象,此时,两换能器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只要我们监测接收换能器输出电压幅度的变化,记录下相邻两次出现最大电压数值时(即接收器位于波节处)卡尺的读数(两读数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半波长),则根据公式:λf v =就可算出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其中超声波的频率可由信号发生器直接读得。
2.相位比较法实验接线如下图所示。
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也可以说是位相的传播。
大学物理实验超声波速测量实验报告

⼤学物理实验超声波速测量实验报告⼤学物理实验超声波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的1.了解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及其产⽣机制;2.学会⽤相位法测超声波声速并学会⽤逐差法处理数据;3.测量超声波在介质中的吸收系数及反射⾯的反射系数;4.并运⽤超声波检测声场分布。
5.学习超声波产⽣和接收原理,6.学习⽤相位法和共振⼲涉法测量声⾳在空⽓中传播速度,并与公认值进⾏⽐较。
7.观察和测量声波的双缝⼲涉和单缝衍射⼆实验条件HLD-SV-II型声速测量综合实验仪,⽰波器,信号发⽣仪三实验原理1、超声波的有关物理知识声波是⼀种在⽓体。
液体、固体中传播的弹性波。
声波按频率的⾼低分为次声波(f<20Hz)、声波(20Hz≤f≤20kHz)、超声波(f>20kHz)和特超声波(f≥10MHz),如下图。
声波频谱分布图振荡源在介质中可产⽣如下形式的震荡波:横波:质点振动⽅向和传播⽅向垂直的波,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纵波:质点振动⽅向和传播⽅向⼀致的波,它能在固体、液体、⽓体中的传播。
表⾯波:当材料介质受到交变应⼒作⽤时,产⽣沿介质表⾯传播的波,介质表⾯的质点做椭圆的振动,因此表⾯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且随深度的增加衰减很快。
板波:在板厚与波长相当的弹性薄板中传播的波,可分为SH 波与兰姆波。
超声波由于其波长短、频率⾼,故它有其独特的特点:绕射现象⼩,⽅向性好,能定向传播;能量较⾼,穿透⼒强,在传播过程中衰减很⼩,在⽔中可以⽐在空⽓或固体中以更⾼的频率传的更远,⽽且在液体⾥的衰减和吸收是⽐较低的;能在异质界⾯产⽣反射、折射和波形转换。
2、理想⽓体中的声速值声波在理想⽓体中的传播可认为是绝热过程,因此传播速度可表⽰为µrRT=V (1)式中R 为⽓体普适常量(R=8.314J/(mol.k)),γ是⽓体的绝热指数(⽓体⽐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之⽐),µ为分⼦量,T 为⽓体的热⼒学温度,若以摄⽒温度t 计算,则:t T T +=0K T 15.2730=代⼊式(1)得,00001V 1)(V T t T t T rRt T rR++?+===µµ (2) 对于空⽓介质,0℃时的声速0V =331.45m /s 。
超声声速的测定实验原理

超声声速的测定实验原理引言:超声声速是指在介质中传播的超声波的速度。
测定超声声速的实验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测量超声波的传播时间和传播距离,来计算出超声声速的数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声速测定的实验原理。
一、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性质的关系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波,它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弹性模量和密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介质的弹性模量越大,密度越小,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越快。
不同介质的声速差异很大,例如在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m/s,在水中的声速约为1482m/s。
二、超声声速的测定方法超声声速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共振法和多普勒法。
1. 直接法直接法是通过测量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和传播距离,利用声速=距离/时间的关系来计算超声声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并将其固定在测量介质中。
(2)发射超声波,并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
(3)根据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计算出超声声速。
2. 共振法共振法是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共振现象的特点来测定超声声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并将其固定在测量介质中。
(2)调节发射器的频率,使其接近介质的固有频率。
(3)当发射器的频率与介质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产生共振现象,此时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幅度最大。
(4)根据共振现象的发生频率和超声波的波长,计算出超声声速。
3. 多普勒法多普勒法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定超声声速的一种方法。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声源和接收器相对于介质运动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会发生变化。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固定在测量介质中。
(2)通过调节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相对运动速度,观察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变化情况。
(3)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计算出超声声速。
三、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超声声速测定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确保其性能稳定和灵敏度高。
超声波声速的测定常用文档

S2的读数。 y = y1 + y2=(2Acos2πx/λ)cos2πft,
声速测定仪是由压电换能系统S1、S2、游标卡尺、固定支架等部件组成,仪器装置如图3.
(5)记下室温,并用逐差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五、注意事项
1. 确保换能器S1和S2端面的平行。 2.测量时必须沿同一方向轻而缓慢地转动位
波长 之间的关系 v f ,先测出频率 f 和
波长 ,再计算声速 v 。常用方法有相位比
较法和驻波法(共振干涉法) ; 第二类是测量声波传播距离 L 和时间间隔 t ,
然后根据公式vL/t计算声速 v 。常用的 方法有时差法。
1. 相位比较法 相位比较法测声速连线图如图所示
从S1发出的正弦波与S2收到的正弦波之间的相位差
压电陶瓷换能器内部结构
电输入或 输出端
压电陶瓷片
铝外壳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 相位比较法
(1) 调整信号源的输出频率使发射换能器处于谐振 状态,调整发射换能器的发射面与接收换能器 的接收面保持平行。方法同驻波法。
(2) 按图连接线路。 (3)沿着相同方向转动距离调节鼓轮,改变发射面
与接收面之间的距离,观察示波器荧光屏上李 萨如图形的变化,依次读取示波器上显示相位 差图样时接收面的位置(表4-23)。 (4)记下室温,并用逐差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不确定度。
超声波声速的测定
一பைடு நூலகம்实验目的
1、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加深对波的相位、波的干涉及振动合成等
理论的理解,学习用示波器观察信号间的 相位差 ; 3、掌握用逐差法处理数据的能力; 4、培养综合应用仪器设备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简介】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它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声波的振动频率在20Hz~20KHz时,可以被人听见;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对于声波特性(如频率、波长、波速、相位等)的测量是声学技术的重要内容。
声速的测量在声波定位、探伤、测距中有广泛的应有。
本实验分别采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定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 深刻理解驻波的特性,以及相位的物理含义。
3. 了解产生和接收超声波的原理。
【预习思考题】
1. 什么是驻波以及驻波的特点是什么?
2. 什么是共振?如何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
3. 如何确定最佳工作频率?
4.相位法中比较的相位是哪两个相位?
【实验仪器】
示波器,声速测试仪,信号发生器。
【实验原理】
1. 声速的测量
声波在空气中是以纵波传播的,其传播速度v和声源的振动频率f以及波长λ有如下关系:
测出声波波长和声源的振动频率就可以由式(4.2.1)求出声波的传播速度。
声波波长的测量通常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来测量。
1.1 驻波法测声速
驻波法就是利用入射波和反射波在一定条件下干涉形成驻波进行测量的。
由波动理论可知:声源产生的声波信号经媒质垂直入射到某一刚性反射面上,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反射波,在声源和反射界面之间,入射波和反射波发生干涉形成驻波。
改变声
源和刚性反射面之间的距离l ,驻波场中各质点振动的振幅也在发生变化,当声源到刚性反射面之间的距离满足 2λ
n l = (4.2.2)
时,各质点振动的振幅最大,这时在声源和刚性反射面之间各质点处于驻波共振状态。
保持声源位置不变,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改变刚性反射面的位置x ,在满足式(4.2.2)的位置上可以观察到驻波共振状态。
由式(4.2.2)可知:相邻两次出现驻波共振状态对应的刚性反射面移动的距离x ∆为2
λ,即 2λ
=∆x ( 4.2.3)
只要测出相邻两次出现驻波共振状态对应刚性反射面之间的距离x ∆,就可以求出声波的波长,从而由式( 4.2.1 )计算出声速。
这种测量声速的方法又称为驻波共振法。
实验中,通过用示波器观测反射端处的振动状态来判断质点是否处于驻波共振状态。
1.2 相位法测声速
相位法又称为行波法,是通过比较同一列波上两质点的相位差来进行测量的。
由声源发出的声波在沿其传播方向上,相位差为π的两质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2λ,因此,只要测出相位差为π的两质点之间的距离d ∆,就可由
2λ
=∆d ( 4.2.4)
计算出波长,从而由波长及声源振动频率计算出声速。
实验中保持声源的位置不变,改变反射面的位置,用示波器测声源和反射面处两质点的相位差,记下相位差每变化π时反射面的位置d ,求出相位差变化π时反射面位置的变化d ∆。
示波器测两信号的相位差有两种方法:双踪示波法和李萨如图形法,本实验用李萨如图形测两点的相位差。
将声源和反射面处的信号分别输入至示波器的两个偏转板上,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李萨如图形是一椭圆,当改变反射面的位置时,两信号的相位差发生变化,李萨如图形由椭圆→直线→椭圆→直线发生周期性变化,如图4.2.1所示,其中相邻两次出现直线时反射面位置的变化就是相位差为π时两质点的距离d ∆。
2. 声波的发射和接收-压电换能器
任何振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其周围媒质的声源,但要产生持续而频率单一的声波,通常都采用电声转换的方法(如电声喇叭)。
实验室为避开音频区域对人听觉的影响,也为避免周围音频对实验的干扰,采用了超声频段,压电换能器是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件。
压电换能器是根据某些晶体(如石英、钛酸钡等)具有压电效应而制成的。
当这些晶体受压或拉伸时,其表面会出现电荷而有电压;反之,当在这些晶体的两个面上加电压时,晶体就会收缩或伸展。
实验使用由钛酸钡压电材料制成的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其结构如图
4.2.1所示。
当在它的两个电极加上单一频率的正弦电压信号时,压电片将产生同频率的机械伸缩,从而产生同一频率的超声波,反之,压电换能器也可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从两个电极输出。
振动物体都有自身的固有频率,它取决于振动体材料的性质和几何尺寸。
当加于压电片的信号频率等于压电片的固有频率时,就会产生机械共振。
图4.2.2中的f 0就是达到共振的谐振频率,此时发射的声波最强。
因此,在使用时应将电信号的频率调为该压电片的谐振频率。
图4.2.2 图4.2.3
012=-ϕϕ 212π
ϕϕ=- πϕϕ=-12
2312πϕϕ=- 图4.2.1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驻波法测声速
1.1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信号加在声速测试仪的发射端,声速测试仪的接收端与示波器相连(y1通道)。
如图4.
2.5所示。
图4.2.5
1.2 转动距离调节手把,使声速测试仪的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两个端面相距为1cm左右,并使两个端面保持平行。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换能器的谐振频率为40KHz左右),观察示波器上波形幅度的变化,当接收到的信号幅度最大时,记录信号发生器的频率f(f为共振频率),并在实验中保持f不变。
1.3 缓慢转动距离调节手把,使声速测试仪的接收端远离发射端,观察示波器上图形的变化。
当示波器上波形幅度最大时,记录声速测试仪接收端的位置读数。
转动手把连续读取10个波形幅度最大时测试仪接收端的位置读数。
相邻读数的差值即为λ/2 。
1.4 用逐差法求波长λ,将f和λ代入( 4.
2.1 )式求出声波的速度。
2. 相位法测声速
2.1 在驻波法测声速的连线基础上,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端再引出一根线接入示波器的Y 端口(y2通道),将示波器的“扫描频率”旋钮旋至“x-y”位置,即将示波器调至观察李萨如图形的状态,如图4.2.6所示。
图4.2.6
2.2 缓慢转动距离调节手把,观察示波器上图形的变化。
当出现图4·2·4中的直线时,记录声速测试仪接收端的位置读数。
转动手把连续读取10个直线(包括一、三象限的直线和二、四象限的直线)出现时测试仪接收端的位置读数。
相邻读数的差值即为λ/2。
2.3 用逐差法求波长 ,由(4.2.1)式计算声速,并计算其不确定度。
【注意事项】
1.每台声速测试仪的谐振频率不同,实验时要注意仪器所标示数,找出自己使用的仪器的谐振频率,并按实验要求微调出最佳值。
2. 注意消除螺距差。
3. 实验时要减少振动和手接触仪器的面积,以减少干扰。
【思考题】
1.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等条件有关,当空气的温度变化时,声速将怎样变化?
2. 本实验选取超声频段,以减少干扰,如果要求测试可闻声波频段,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3. 可否测量声波在水中的速度 ? 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 并且利用此装置可否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简述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