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发现(一)

合集下载

探索与发现教案

探索与发现教案

探索与发现教案学前教育教案:探索与发现引言:学前教育是培养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而教师在学前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教案旨在探讨学前教育中的探索与发现教学策略,通过开展具体的活动,帮助幼儿培养探索精神和发现能力,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

第一节:了解教学内容通过了解教学内容,教师能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节着重介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包括学习目标的拟定、教材和教具的选择等。

小节一:学习目标的拟定1. 获悉幼儿发展特点:针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感知发展、语言发展等方面,拟定与其发展需求相符的学习目标。

2. 确立核心素养:结合教育部颁布的学前教育核心素养目标,制定与之相关的学习目标,如主动探索、观察记录等。

小节二:教材和教具的选择1. 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包括绘本、图画、实物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选用寓教于乐的教具:如拼图、模型等,以便幼儿在玩中学,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与探索。

第二节:教学策略设计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和激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本节重点探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包括启发性提问、情景再现等。

小节一:启发性提问1. 制定合理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幼儿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如“你认为如果……会怎么样?”- 催发问题: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如“你看到了什么规律?”2. 提供多元化答案:- 鼓励幼儿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他们对问题的多样性思考,如“你还能想到其他的答案吗?”- 引导幼儿合作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多角度探索问题。

小节二:情景再现1. 运用身体语言和语音效果:通过身体动作、声音模仿等方式,再现教学内容,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创设丰富的情境:搭建符合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学习内容,如利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手段。

第三节:教学活动设计学前教育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与发现能力。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知识要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知识要点
运用
1.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运算;
2.说出算式中的规律;
3.根据规律进行计算;
4.用化难为易的方法解决问题。
1.算: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运算;
2.说:算式中的规律;
3.算:根据规律进行计算;
4.想:用化难为易的方法解决问题。
用化难为易的方法解决问题。
用计算器计算一般都是算一些比较复杂的,很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直接用口算。
化难为易:当数很大时,我们可以化繁为简,从简单的算式中发现规律,再用规律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表达
1.用计算器计算;
2.用语言描述算式中的规律;
3.用规律计算。
1.算:用计算器算;
2.说:用语言描述算式中的规律;
3.算:用规律计算。
8.说:计算的结果;
9.看:观察积的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
10.说:积的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
11.写:142857×5=142857×4=
12.算:999999999×999999999=;
13.说:当数很大时,我们可以化繁为简,从简单的算式中发现规律,再用规律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14.算:计算器算99×99=999×999=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知识要点
教学点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认知
1、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此为回文数)
2、第二组算式:积都由1、4、2、8、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数字则更好)
15.说:计算的结果;
16.猜:9999×9999的结果;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教案一、第一章:发现自然界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自然界的基本特征:生物、非生物、生态平衡等。

自然界的规律:季节变化、天气现象、动植物的生长等。

1.3 教学活动: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

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探索自然界的规律。

讨论和分享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感受。

二、第二章:探索人体的奥秘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培养学生对人体的探究兴趣和自我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

人体的主要功能: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等。

2.3 教学活动:观察和描述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

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了解人体的功能。

三、第三章:发现数学的乐趣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数学的基本概念:数、量、形状、空间等。

数学的运算方法:加减乘除、比例、几何等。

3.3 教学活动:进行数学游戏和练习,巩固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

讨论和分享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和经验。

四、第四章:探索科学现象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科学的基本原理:力的作用、能量的转化、物质的性质等。

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

4.3 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探索科学现象和原理。

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

五、第五章:发现艺术的美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形式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5.2 教学内容:艺术的基本形式: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艺术的表达方式:情感表达、创意表现、审美评价等。

5.3 教学活动: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艺术的欣赏能力。

探索与发现(一)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一)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一)教学反思1、本节课先创设问题情境,大的三角形和小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一样的,引起思考,并放手让学生通过量撕拼折等多种多种活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很好的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的角色。

2、本节课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上课时我是注重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对新知识加深印象。

3、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未能进行全面指导,如何更好的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思考和完善。

4、从作业反馈来看,本节课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180度这一结论掌握的都还不错,也知道给定两个角如何求第三个角,但是对于书写格式不是很理想,在习题课中格式我要加以强调。

5、总体感觉这一堂课很有趣,学生上起来也轻松,在娱乐中获得了知识,以后要多多思考,如何让数学课变得有趣,让学生充满兴趣。

反思二:探索与发现教学反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在以前的课上也有所渗透,因此学生对这个方法并不陌生。

课上,学生能够大胆地猜想,并通过小组合作积极验证,并且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启迪了思维,在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中有了新的思路(体现在学生对乘法结合律验证的方法上)。

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重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情感的互动中,在思维的碰撞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但整节课上下来后发现,教学设计相对开放,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思维的发散性和严密性有了很好的体现。

但中下一批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在课上还习惯于充当观众,被动的接受,或者坐享其他同学之成。

因此,今后在小组合作时还应加强指导,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反思三:探索与发现教学反思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并不是新知识。

因为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运用过这一知识。

因此,我觉得这一堂课的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这一知识点,也不是怎样运用它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证明这一结论,即要让学生亲历探索过程并在探索中验证。

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教案及教学反思探索与发现(一)(第43-44页)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探索的过程中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第一关:奇妙的宝塔1、出示题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2、观察与发现让学生观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3、使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迅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

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

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1、出示题目:142857分别乘1、2、3、4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4、使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乘5、6的得数。

三、第三关:神奇的91、出示题目:99×99= 999×999= 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4、使用发现的规律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

四、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1、出示题目。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4、使用发现的规律教案二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通过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计算器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算式,在这些算式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算式呢?(有)那谁能举一个例子呢?(学生举例:1+2+3+......+20=21×10=210。

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教案模板五篇“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推理是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猜想、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等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

教学准备:量角器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硬的纸板) 三角板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三角形,师:对于三角形你有哪些认识与了解。

生: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三角形。

师:介绍内角、内角和三角形中每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生:三个。

师:这三个角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生1:我通过直角三角板知道的生2:我通过长方形中四个角都是直角,是360度,三角形是长方形的一半,所以是180度生3:我预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师:是不是向他们说的一样,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呢?二、自主探索,进行验证师:你打算怎样验证呢?生1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加一加看看是不是180度生2:把三角形撕下来师:怎么撕?象这样撕吗?(作乱撕状),能说的详细些具体些吗? 生2:(补充),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生3:把三个角顺次画下来也可以生4:拼一拼的方法师:好!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师:CAI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要求:合作探究:1、每四人一组,每组至少选两个三角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2、看那个小组验证的方法新、方法多师:在巡视,并进行个别操作指导三、交流探索的方法和结果孩子们探索的方法可能有三个:生1:一是用量角器量各个角,然后再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用这种方法求的结果可能是180度也可能比180度小一些,也可能比180度大一些。

小学四年级数学 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

小学四年级数学      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

2
180°- 79° - 33° = 101° -33° = 68°
1
3
180°- (79° + 33°) = 180° -112° = 68°
试一试2 在下面的等腰三角形中, ∠B度数是多少?
A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180°-40°=140°
40°
140°÷ 2=70°
?
B
C
谢谢观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探索与发现(一)
----三角形内角和
导学提纲:
1、思考: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2、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多少度? 3、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猜想? 4、发现:我得到什么结论? 5、课后再动手试一试各种方法,有疑问提出来。
学具准备:
几张三角形的纸片、量角器
我叫胖胖,我的个头比你大,所 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
别看你那么高大,所有三 角形的内角和都一样大!
1
3
1
2
? 三角形的内角和:∠1+ ∠2+ ∠3=
2
30° 45°
60°
90°+30°+60°=180°
45°
90°+45°+45°=180°
3
猜想:
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呢?
4
探索与验证:

方法1:量一量
60°
锐角三角形
48°
72°
60°+48°+72°=180°
方法1:量一量
38° 26° 钝角三1角16形°
116°+26°+38°=180°
方法2:拼一拼
3
1
2
∠1+ ∠2+ ∠3=180°

探索与发现(精选篇)

 探索与发现(精选篇)

探索与发现(精选5篇)正文第一篇:探索与发现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7~28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初步形成猜想-验证-归纳的意识。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且能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首先出示课件两个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一锐角三角形),引导学生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它们在争论什么?通过观察学生会很容易发现它们争论谁的内角和大?那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呢?三角形内角和又是多少呢?揭示课题:探究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环节二:提出猜想。

先让大家看看自己平常用的三角板的内角和是多少?再接着利用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90°,那么长方形的内角和就是360°,沿长方形对角线剪开得到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

从这样的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提出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环节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操作感知。

提前让学生在家里自制钝角、锐角、直角三角形,并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写在三角形对应的角上,也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这时直接让学生计算,学生汇报计算结果,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有可能大于180°或小于180°甚至等于180°,只要相对合理(允许一点误差)都给与肯定。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强调在排除测量误差的前提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世界1.1 学习目标:了解世界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世界的美好。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大洲、国家、城市等。

1.3 教学活动:1.3.1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世界的美好。

1.3.2 图片展示: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大洲、国家、城市等。

1.3.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世界。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自己熟悉的国家和城市。

二、第二章:探索自然2.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界的生物、自然现象等。

2.3 教学活动:2.3.1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校园或家里的植物、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3.2 自然现象实验:让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实验,如雨后彩虹、冰冻实验等。

2.3.3 小组分享: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植物的观察日记。

三、第三章:发现科学3.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3.3 教学活动:3.3.1 科学实验:让学生参与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如火山爆发、磁铁实验等。

3.3.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如探究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等。

3.3.3 分享交流: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实验和探究成果。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科学实验的探究报告。

四、第四章:了解社会4.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组成,如家庭、学校、社区等,并了解这些社会单位之间的关系。

4.3 教学活动:4.3.1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单位,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探索与发现1

探索与发现1
斯帕拉捷
蝙蝠
喧腾
捕捉
轻盈敏捷 障碍 薄膜 回眸 慷慨
锰 硫磺 矗立 辨别 特殊 匮乏 潮汐 低廉 蕴藏 恩惠 威胁

幢 牺牲 竞争 呼吁危机 敬畏 望洋兴叹 顾名思义 卓有成效
1、《夜晚的实验》写了一件什么事? 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 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2、《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抓住 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希 望的?
4、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 —。在————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 “————。”
5、不过,人类要——和——海洋,首先 必须保护海洋,珍惜————。——这样, 海洋————会乐于做出它的奉献。
6、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 —。在————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 “————。” 7、什么是合作? 8、怎样才能卓有成效的合作?
2、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发现蝙 蝠是用————接收从————发出 的——————来辨别方向,确定目标 的。
3、蔚蓝色的海洋,——————,——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 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 了——————;它————地给予人类 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 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 ———,————,——————,给人 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3、《学会合作》围绕“合作”这一话 题,从哪几个方面来谈的?
1、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一共做了四 次实验。第一次,他———————— -,发现——————;第二次,他— ———————,发现——————— —;第三次,他————————,发 现————————;第四次,他—— ——————,发现———————。
9、你对合作有什么认识?
1、模仿《夜晚的实验》,写自己的一次 有趣的实验,把经过、结果写清楚。 2、结合你已有的海洋知识,以《未来的 海洋》为题,写一篇作文。 3、模仿《学会合作》的写法,先提出一 个论点,然后搜集论据,写一篇演讲稿。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第一章:发现自然界中的规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自然界中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1.2 教学内容自然界中的规律的概念介绍。

观察和记录自然界中的现象。

实验和数据分析。

1.3 教学步骤引入自然界中的规律的概念。

分组观察和记录自然界中的现象。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1.4 教学评估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数据。

评估学生对自然界中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章:探索人体奥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知识。

2.2 教学内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介绍。

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介绍。

人体的生理过程和生命活动。

2.3 教学步骤引入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探索人体的生理过程和生命活动。

2.4 教学评估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探索过程和理解。

评估学生对人体奥秘的认知和应用。

第三章:发现数学中的美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感受数学的美妙。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介绍。

数学问题和挑战的探索。

数学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3 教学步骤引入数学概念和原理。

给学生提供数学问题和挑战。

分组探索和解决问题。

全班分享和讨论结果。

3.4 教学评估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探索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评估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章:探索科学实验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介绍。

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4.3 教学步骤引入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解决问题。

4.4 教学评估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

评估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发现生活中的科技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我的探索与发现 作文(精选3篇)

我的探索与发现 作文(精选3篇)

我的探索与发现作文(精选3篇)一、我的探索与发现在这个充满未知和神秘的世界里,我时常感到无限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每当我踏上未知的道路,探寻新奇的事物时,都会激动不已,仿佛是一位勇敢的探险家,脚下踩着的每一步都让我心跳加速,脑海中不断闪现出各种新奇而美妙的画面。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探险水下世界,那是我第一次潜水。

当我穿上潜水服,头戴潜水镜,潜入湛蓝的海底时,眼前豁然开朗,无数美丽的珊瑚和五彩斑斓的鱼儿在水中舞动,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

我沉浸在这片静谧而神秘的海底,感受着大自然的奇妙与宏伟,发现了许多以前从未见过的生物,也体验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而在山林间的探险中,我更是发现了很多别样的乐趣。

曾经迷失在茂密的森林里,却看到了千姿百态的野花和调皮的松鼠;爬上陡峭的山坡,享受登顶后的壮丽景色,感受到身心的愉悦与振奋。

在探险中,我发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生命的力量,学会了珍惜并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感悟到探索与发现带给人们的快乐与成长。

每一次的探险,都是一次心灵的升华和精神的富足。

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求,也在探索中收获了快乐和成长。

我深信,只要保持一颗探索的心,我们就能不断发现新奇的事物,体验生活的多彩与美好,用心感受世界的真实与美丽,那么我们的生命将因为探索与发现而变得更加精彩与意义非凡。

二、探索星空之旅夜幕降临,星空如同织锦般的璀璨,在这一片银河流转的宇宙中,我展开了一段探索星空之旅。

我仰望着漆黑的天幕,星星点点布满整个夜空,仿佛是璀璨的钻石散落在黑色的绒布上。

我沉浸在这片寂静与震撼之中,思绪渐渐飘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想象着自己飞向星空,穿越星际,探寻未知的星球和宇宙奥秘。

在这片神秘的星空中,我发现了许多美丽而神奇的星座,比如勺子座、天琴座等,它们在夜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仿佛是宇宙之舞蹈。

我还发现了许多流星划过天际,带来一丝划破黑暗的光芒,让人感叹宇宙的浩瀚和神秘。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3探索与发现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3探索与发现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3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一个底角的3倍,一个底角等于().A. 60°B. 45°C. 36°D. 30°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一个底角和是135度,这个三角形的顶角度数是内角和的()A. B. C.3.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

A. 1B. 2C. 3D. 1或24.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A. 钝角B. 锐角C. 直角5.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直角。

A. 1B. 2C. 3二、判断题(共4题;共8分)6.慧眼识真金(判断正误)。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20°,另一个锐角就是70°。

7.判断对错任意一个三角形中都至少有一个锐角.8.在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内角一定不能小于60°。

9.火眼金睛判对错.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三、填空题(共10题;共15分)10.长5厘米,8厘米,________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11.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是180°,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拼成一个三角形.下面由三角尺拼成的3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________度?12.求下面各角的度数。

∠A=________°13.三角形ABC中,∠A=45°,∠B=103°,∠C=________.14.算出下面三角形中∠3的度数.∠1=62°,∠2=36°,∠3=________°∠1=58°,∠2=20°,∠3=________°∠1+∠2=∠3,∠3=________°.15.三角形具有________性,平行四边形不具备________。

16.已知∠1、∠2和∠3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且∠1=45°,∠2=65°,∠3=________°.1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等,它的每个底角是________度.18.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__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

【北师大版】宁波市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附答案

【北师大版】宁波市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附答案
茵 12伊4 12伊6 茵 321伊26 231伊26 茵 300伊5 500伊3 茵 327伊31 327伊30+31
茵 0伊15 0伊500 茵 6000伊0 1伊1 茵 60伊0 60+0 茵 456伊29 456伊30+29
一尧先计算左边式子袁然后根据规律写出右边式子的结果
9衣9=
1107衣9=
2
参考答案
我会做 一尧1 12 123 1234 12345 123456 1234567 12345678
二尧499995 4999995 49999995 499999995
三尧63 693 6993 69993 699993 6999993 69999993 699999993
我爱做 一尧333333333 555555555 666666666 888888888
北师大课标版
探索与发现(一) 有趣的算式
一尧列竖式计算 126伊14
307伊23
540伊70
1700伊30
33伊444
123伊9
四年级(上)·数学
37伊204 12伊9
111105衣9=
11111103衣9=
1111104衣9=
111111102衣9=
二尧根据左边式子的结果袁直接写出右边式子的得数
5伊9=45
108衣9=
11106衣9=
一尧根据 12345679伊9 的结果袁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2345679伊9=111111111
12345679伊27=
12345679伊45=
12345679伊54=
12345679伊72=
二尧先观察袁再计算
9伊1+1=10

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与发现》作业及答案(1)

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与发现》作业及答案(1)

6探索与发现(三)1.填一填。

(1)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数,(a+b)×c=a×c+b×c表示的是()(2)(40+8)×125=( )×( )+( )×( )(3)32×7+168×7=( + )×7(4)12×134+12×66= ○( ○)2.连一连。

32×56-32×46 4×(8×125)25×40+25×2 32×9932×125 32×100+32×232×100-32 25×4232×102 32×(56-46)3.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8×(12+125)25×34+75×34 28×236-28×13699×99+99 124×75-124×72-124×24.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冷饮店运来10箱雪碧和15箱可乐,雪碧和可乐每箱都是12瓶,两种饮料一共有多少瓶?(1)先求10箱雪碧有多少瓶,再求15箱可乐有多少瓶,最后求两种饮料共多少瓶。

列综合算式:(2)先求出两种饮料一共有多少箱,再算出总瓶数。

列综合算式:5.6.苹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桃树各8行,苹果树每行15棵,桃树每行18棵,两种果树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比桃树少多少棵?答案:1.(1)乘法分配律(2)40×125+8×125(3)(32+168)×7(4)12×(134+66)2.3400 2800 9900 1244.(1)12×10+12×15(2)12×(10+15)5.(45+55)×5=500(千克)6.(15+18)×8=264(棵)(18-15)×8=24(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出示题目:142857分别乘1、2、3、4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乘5、6的得数。
三、第三关:神奇的9
1、出示题目:99×99= 999×999=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
《探索与发现(一)》教学设计
设计者黄彬好
教学
目的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材分析
重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体会探索的方法。
难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具及电化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步骤、内容方法
修改意见
一、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出示题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观察与发:
让学生观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3、运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迅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
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四、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出示题目: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




探索与发现
四则运算题




完成同步练习与检测
集体备课老师签名及简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