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机电枢绕组
直流电动机第一章第2节
• 第六步:放置电刷。在展开图中,直流电机的电 刷与换向片的大小相同,电刷数与主磁极数相同, 放置电刷时应使正负电刷间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或被电刷短路的元件感应电动势最小。当把电刷 放置在主磁极的几何中心线处,被电刷短路元件 的感应电动势为零,同时正负电刷间的电动势也 最大。电枢按图示方向转动,电刷间的电动势方 向根据右手定则可判定为A1、A2为正,B1、B2 为负。单迭绕组的完整展开图见图1.12。 •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直流电机电刷的实际位置是 电机制造好后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的。
原理:串联电阻分压比变化。 如图1.20所示,正常时线圈电阻 较小,可变电阻R电压降大,电压表指 示值较小。若线圈出现断路故障,所 有电压均降落在线圈上,电压表指示 为电源电压值,故能判断故障在线圈。
• 因此,由上式可得换向节距为 • K 1 yk • (1-10) P • 在上式中,正负号的选择首先应满足使yK为整 数,其次考虑选择负号。选择负号时的单波绕组 称为左行绕组,左行绕组端部迭压少。单波绕组 的合成节距与换向节距相同,即第二节距y2 • y2 y1 y • (1-11)
绕组画法和节距
电枢绕组大多做成双层绕组,将线圈的一个有 效边放在槽的上层,称做上层边(画成实线);另 一个有效边放在有一定距离的另一槽的下层,称做 下层边(画成虚线),如图1.11所示。
图1.11 绕组画法和节距
1.2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电枢绕组的线圈数和换向片数、槽数之间应 有如下的关系:因为每一个线圈有两个边,而每 一换向片总是把一个线圈的尾端与紧跟的另一个 线圈的首端焊接在一起,因此,线圈数与换向片 数相等;如果电枢铁心每个槽内只安排一个上层 边和一个下层边(称为一个单元槽),这样,线 圈数又与单元槽数相等。由此可知,一台直流电 机的线圈数S与换向片数K、槽数Z之间有如下关 系 S=K=Z (1-3)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简介
(1-5)
式中Z为电枢槽数。
1.2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简介(续4)
(2)第一节距y1 第一节距y1是指一个线圈两有效边之间在电枢表面 上的跨距,以槽数表示,如图1.11所示。由于线圈边要 放入槽内,所以y1应是整数。而为了让绕组能感应出最 大的电动势,应使y1接近或等于极距,即 Z y1 (1-6) 2p 式中 ——正分数,是将y1补成整数的一个正分数。若 =0 ,则 y1=,称为整距绕组。若取正号,则 y1>,称 为长距绕组;若取负号,则y1<,称为短距绕组。为了 节省铜线及方便工艺,一般多采用短距或整距绕组。
采用整距绕组,因为是单叠右行,故 y y K 1
y2 y1 y 4 1 3 所以 (2)展开图如图1.12所示。作图步骤如下。
图1.12 单叠绕组的展开图
1.2.2 单叠绕组(续1)
先画16个槽和16个换向片,为了作图方便,令换向 片宽度等于槽与槽之间的距离并将元件、槽和换向片按 顺序编号。编号时要把元件号码、元件上层边所在槽的 号码以及与元件上层边相连接的换向片号码编得一致, 即1号元件的上层边放在1号槽内并与l号换向片相连接。 这样当1号元件的上层边放在1号槽内(上层边用实线表 示)并与1号换向片相连后,因为y1=4,则1号元件的下 层边应放在第5号槽(1+y1=5)的下层,下层边用虚线 表示,编号为5';因y=yk=1,所以1号元件的末端应连 接在2号换向片上(1+yk=2)。一般应使元件左右对称, 这样1号换向片与2号换向片的分界线正好与元件的中心 线相重合。
单波绕组特点
而单波绕组由于连接方法与单叠绕组不同, 故特点也不同,主要有: ( 1 )同极性下各元件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支路, 支路对数a=1,与磁极对数p无关。 (2)电刷在换向器表面上的位置对准主磁极 中心线,支路电动势最大(即正、负电刷间电动 势最大)。 (3)电刷杆数也应等于主极数。 (4)电枢电动势等于支路感应电动势。 (5)电枢电流等于两条支路电流之和。
第四章直流电机电枢绕组
一、节距计算
y1
Z 2p
y= =1yk
y2 y1 y
二、绕组展开图
Z为电枢槽数 P为电机的极对数
三、元件连接顺序及并联支路图
空载时气隙磁磁通密度的分布图形
返回
如果不计铁磁材料中的磁压降,则在气隙中各处所消耗的磁通势均
为励磁磁通势。
在极靴下,气隙小,气隙中沿电枢表面上各点磁密较大;在极靴范
围外,气隙增加很多,磁密显著减小,至两极间的几何中性线处磁密为
零。
为一平顶波
直流电机空载磁场的磁密分布
直流电机的空载磁化特性
0
考虑到电机的运行性能 和经济性,直流电机额定运 行的磁通额定值的大小取在 磁化曲线开始弯曲的地方图 中的a点(称为膝部)。
磁电流作用下建立的,这一点与他励发电机不同。并励发电机建立 电压的过程称为自励过程,满足建压的条件称为自励条件。
1、自励条件
曲线1为空载特性曲线,曲线2为励磁回路总电阻R f 特性曲线, 也称场阻线 U f I f R f 。
增大R f ,场阻线变为曲线3时,R f 称为临界 电阻Rcr 。如图所示。
N pN Ea 2a e 60a n Cen
Ce为电动势常数。上式表明直流电机的感应电动势与电机结构、 气隙磁通和电机转速有关。当电机制造好以后,与电机结构有关的常数
Ce不在变化,因此电枢电动势仅与气隙磁通和转速有关,改变转速 和磁通均可改变电枢电动势的大小。
三,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 定义:根据电磁力定律,当电枢绕组中有电枢电流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ppt
y1
Ze 2p
整数
同一个元件两个元件边之间的距离
其中,p为直流电机的极对数。要求一个元件 的两个元件边跨距为一个极距,这样元件中的 感应电势最大。同时y1必须是整数,所以用一 个分数ε 进行调整。取“-”时为短距,取 “+”时为长距。
合成节距y和换向器节距yK
两个相联元件对应元件边之间的跨距为 合成节距y。
一个元件首、尾端所联两个换向片之间 的跨距为yK,以换向片数表示。
对于单叠绕组
y yK 1
第二节距y2
联至同一换向片的两个元件边之间的距 离,也就是两个相联元件中前一元件的 下层边与后一元件的上层边之间的距离。 对于单叠绕组
y2 y1 y
2.单叠绕组展开图
根据给定的极数2p、虚槽数Ze、 元件数S和换向片数K计算元件 的节距,然后画图。
单波绕组是把所有N极下的元 件串联起来组成一条支路, 把所有S极下的元件串联起来 组成另一条支路,所以单波 绕组的支路对数与极对数无 关,恒为1。
a=1
3.4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电枢绕组的作用 感应电动势:绕组在磁场中旋转,
绕组导体切割磁场,感应电动势。 产生电磁转矩:绕组中通电流,带
电导体在磁场中将受到电磁力的作 用,电磁力乘电枢半径为电磁转矩。
电磁功率
绕组中有感应电动势,同时有电流,两 者相乘就是电磁功率。
电磁功率的存在使机电能量转换成为可 能。
电磁功率的存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感应电动势(2)电流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电枢绕组起着重要的 作用,电枢绕组是直流电机的核心部分。
电枢绕组的基本单元
绕组元件,简称为元件。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2绕.绕组组放放置置
安3.放安磁放极磁、极电电刷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N
S
N
S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A 1
B1
A+ 2
-
B 2
A+
B-
二、单叠绕组
4、并联支路符号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N
S
N
S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
B
A+
A
1
2
1
-
B 2
A+
B-
二、单叠绕组
4、并联支路符号图
单叠绕组的特点
(1) 并联支路对数等于磁极对数,即 a=p。
(2) 电刷组数等于磁极数。
三、单波绕组
单波绕组:顺序相连的两元件处在相邻极对下相近位置。 1、单波绕组的节距
y1
(1) 第一节距 (2) 合成节距 (3) 第二节距
y1 y1 = = Z 2 p
y 2
y=yk
=Z1=K1 pp
y2 =yy1
2、单波绕组构成实例
直流电机:2p =4
步骤:
Z=S=K=15
① 计算节距
y1
= Z =153=3
2p 4 4
y=yk
=Z1=151=7 pp
y2=yy1=7 3=4
通过换向片,6个元件依次串联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
有关电枢绕组名词、术语
第二节距y2 通过同一个换向片串联的两个元件中第一个元 件的下层边到第二个元件的上层边的距离,用 所跨虚槽数表示。叠绕组y2 <0, 波绕组y2 >0
合成节距y: 紧接着串联的两个元件的对 应边之间在电枢表面所跨的 距离,称为合成节距,用虚 槽数表示。
单叠绕组:先串联所有上元件边在同一极下的元 件, 形成一条支路。 每增加一对主极就增加一对 支路。 2a=2p
叠绕组并联的支路数多, 每条支路中串联元件数 少,适应于较大电流、较低电压的电机
单波绕组:把全部上元件边在相同极性下的元件 相连,形成一条支路。 整个绕组只有一对支路, 极数的增减与支路数无关。 2a=2
Ia = 2aia
作业
右行单叠绕组, Zu = S = K = 20
绘制绕组展开图和电路图。
二、单波绕组
波绕组:首末端所接的两换 向片相隔很远, 两个元件相 串联后形似波浪。
为了使串联起来的元件所产生的电势同向相加, 元件边应 处于相同磁极极性下, 即合成节距 y ≈ 2τ , y ≠ 2τ
为了使绕组从某一换向片出发, 沿电枢铁心一周后回到原 来出发点相邻的一片上, 则可由此再绕下去
有关电枢绕组名词、术语
主极轴线:主磁极中心线
几何中心线:磁极之间的平分线 主极轴线
N
S
12
S B1
N
主极轴线
N
几何中性线
A1
B2
S
A2
τ 极距:铁心表面一个极所占的距离,用
表示。τ
=
πD
2p
在直流电机中,常在每个槽的上、下层各放置若干个 元件边。为了确切地说明每个元件边所处的具体位 置,引入了“虚槽”的概念。 设槽内每层有u个元件边,则每个实际槽包含u个“虚 槽”,每个虚槽的上、下层各有一个元件边。若用Z代
2[1].2直流电机绕组详解
1 2 2 2
2.2.2 单叠绕组 • 电枢绕组中任何两个串联元件都是后一个叠在 前一个上面的称为叠绕组,整个绕组成折叠式 前进,若y=yK=±1则称之为单叠。 • 现举例说明单叠绕组的连接方法与特点。
例:已知电机极数2p=4,且Z=S=K=16。 试绕制一单叠右行整距绕组。 解: (1)节距计算。
(4) 绕组并联支路
可知,经B到A,有四条支路与负载并联。当电枢旋转时, 虽然各元件的位置随之移动,构成各支路的元件循环替换, 但任意瞬间,每个主极下的串联元件总是构成一条电动势方 向相同的支路,总的并联支路数不变,即恒等于主极数。这 也是单叠绕组的基本特点。设a为并联支路对数,对单叠绕组, 并联支路数和主极数的关系就是 2a=2p 或 a=p 这就是说,要增加并联支路数(使电枢通过较大电流), 就要求增加主极数。若希望主极数不变,但又要求增加并联 支路数,实际的做法就是把多个单叠绕组嵌放在同一个电枢 上,再借助电刷并联方法构成复叠绕组。若相串联的两元件 对应边相距m个虚槽(即y=m),则称该复叠绕组为m叠绕组(要 求电刷宽度大于m个换向片宽度),其并联支路数增加为2mp。
• S=K=Zi
电枢绕组在槽内的放置
2、节距
• 极距 τ ----每个主磁极在电枢表面占据 的距离或相邻两主极间的距离,用所跨 弧长或该弧长所对应的槽数来表示)。设 电机的极对数为p,电枢外径为Da,则
τ = π Da /2p
或(弧长)τ 来自 Z / 2p (槽数)• 第一节距y1----每个元件的两个元件边在电枢表面 的跨距,用槽数表示。如下页图所示,设上元件 边在第1槽,下元件边在第5槽,则y1=5-1=4。为 使元件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y1所跨的距离应接 近一个极距τ。由于y1必须要为整数,否则无法嵌 放,因此有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相关知识讲解
N
S
N
S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1
A2
B2
3、单波绕组的元件联结次序
+y
1
上层元件边
8
15 7 14 6
13 5 12 4 11 3 10 2
9
1 闭合
+y2
+y1
下层元件边
5 12 4 11 3 10 2 9 1 +y
4、单波绕组的并联支路图
y的yk 距为一离相个。串元y 连件 的的y1 两首 元 尾y1 件 端对 在应 换边 向
器上的距离。
y2
123 yk
电枢绕组的联结方法
绕组联结方法主要表述绕组联结规律的 节距、绕组展开图、元件联结图、并联支路图。
单波绕组、单叠绕组、复波绕组、复叠绕 组、混合绕组等。
第二节 单叠绕组
讲述单叠绕组联结规律的节距、绕组展开图、 元件联结图、并联支路图。为什么叫单叠绕组?
3、电枢绕组的一般知识
几个基本概念
① 元件数S,换向片数K,槽数 Q,虚槽 Qμ
单匝元件
双匝元件
元件边
SK
元件边
QS
Q S K
② 第一节距 y1
y1 指一个元件两个边的距离。 y1 y1 Q / 2 p
③ 第二节距 y2
y
12
y2 为元件下层边与其相联结
的元件上层边之间的距离。
N
S
④ 合成节距y和换向片节距yk
n
Cen
[V]
Ce
pz 60a
第五节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磁转矩
提问:电磁力?
f
b lia
b
l
电机与拖动第二章第二节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 通过规定的电流 • 产生足够的电势和电磁转矩 • 消耗的有效材料最省 • 强度高(机械、电、气、热) • 运转可靠 • 结构简单
绕组实物图
3
第一部分 电机原理 第二章 直流电机
第二节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一、电枢绕组的基本知识—名词、术语
1、磁极中心线:极轴线 2、几何中心线:磁极之间的平分线
二、单叠绕组
5、画绕组电路图(并联支路图) • 特点:每个极下的元件组成一条支路
19
第一部分 电机原理 第二章 直流电机
第二节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二、单叠绕组
• 整个电枢绕组为一个闭合回路,无头无尾 - 感应电动势总和为零
• 元件的两个出线端要连接于相邻两个换向片上 • 并联支路数等于磁极数, 2a=2p; • 电刷数等于磁极数,每条支路由不相同的电刷引出 • 电枢电压等于每一个支路的电压 • 由正负电刷引出的电枢电流Ia为各支路电流之和
• 单叠:电刷数=磁极数
• 原则: - 引出来的电势最大 (2,3,4) - 被电刷短路的元件电势最小(1,5)
• 规律: - 端部对称时,一部分 电机原理 第二章 直流电机
第二节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二、单叠绕组
4、安放电刷,完成连线
τ
τ
τ
τ
1 2 N3 4 5 6 S7 8 9 10 N11 12 13 14 S15 16
τ
τ
τ
τ
1 2 N3 4 5 6 S 7 8 9 10 N11 12 13 14 S 15 16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一部分 电机原理 第二章 直流电机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单波绕组的特点
(1)yyk
K1Z1 pp
(2)a=1;
(3)电枢电动势等于支路感应电动势;
(4)正负电刷间电动势最大。
反回
精品课件文档,欢迎下载,下 载后可以复制编辑。
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浏览。
高速电主轴在卧式镗铣床上的应用 越来越 多,除 了主轴 速度和 精度大 幅提高 外,还 简化了 主轴箱 内部结 构,缩 短了制 造周期 ,尤其 是能进 行高速 切削, 电主轴 转速最 高可大10000r/min以 上。不 足之处 在于功 率受到 限制, 其制造 成本较 高,尤 其是不 能进行 深孔加 工。而 镗杆伸 缩式结 构其速 度有限 ,精度 虽不如 电主轴 结构, 但可进 行深孔 加工, 且功率 大,可 进行满 负荷加 工,效 率高, 是电主 轴无法 比拟的 。因此 ,两种 结构并 存,工 艺性能 各异, 却给用 户提供 了更多 的选择 。
现在,又开发了一种可更换式主轴 系统, 具有一 机两用 的功效 ,用户 根据不 同的加 工对象 选择使 用,即 电主轴 和镗杆 可相互 更换使 用。这 种结构 兼顾了 两种结 构的不 足,还 大大降 低了成 本。是 当今卧 式镗铣 床的一 大创举 。电主 轴的优 点在于 高速切 削和快 速进给 ,大大 提高了 机床的 精度和 效率。
2p
2 .第一节距y1 第一节距是指一个线圈两有效边之间在电枢表面上的跨距, 以槽数表示,如图1—10所示。由于线圈边要放入槽内,所以应是整数。而为
了让组能感应出最大的电动势,应使接近或等于极距。
为了节省铜线及其工艺的方便,一般采用短距或整距绕组。y1
Z 2p
3.第二节距y2 它是指相串联的两个相邻线圈中,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与相 邻的第二个线圈的上层边之间的距离,用槽数表示。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3.单波绕组连接顺序表 3.单波绕组连接顺序表
y2 = y− y =7−3=4 1
换向片
上层边
下层边
换向片
上层边
下层边
1 15 14 13 12 11 10 9
1 15 14 13 12 11 10 9
4′ 3′ 2′ 1′ 15′ 14′ 13′ 12′
8 7 6 5 4 3 2 1
8 7 6 5 4 3 2 1
*.本课程只讨论:一个槽内共放置2个元件边 本课程只讨论:一个槽内共放置 个元件边 本课程只讨论 *. 元件数 换向片数 ,即S=K 元件数S=换向片数 换向片数K, *.换向片数 =槽数 换向片数K 槽数 槽数Z 换向片数 *. S=K=Z
1片换向片总接 个元件的 片换向片总接1个元件的 片换向片总接 上层元件边和另1个元件的下 上层元件边和另 个元件的下 层元件边。 个元件有 个元件有2个元件 层元件边。1个元件有 个元件 个槽放2个元件边 边。1个槽放 个元件边。 个槽放 个元件边。
电枢绕组须满足以下要求: • 电枢绕组须满足以下要求:
• 在能通过规定的电流和产生足够的电动势 或电磁力)前提下, (或电磁力)前提下,尽可能节省有色金 属和绝缘材料; 属和绝缘材料; • 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名词术语介绍
磁极轴线:主磁极的中心线; 磁极轴线:主磁极的中心线; 几何中性线:相邻两个主磁极之间的平分线; 几何中性线:相邻两个主磁极之间的平分线; 极对数: 极对数: p ; 极距τ 在电枢铁心表面上,一个极所占的距离。 极距 :在电枢铁心表面上,一个极所占的距离。 可用槽数表示, 式中Z 可用槽数表示, τ =Z / 2 p(槽),式中 为电枢 ( ),式中 总槽数; 总槽数; • 元件(线圈):是绕组的一个基本单元,可为单 元件(线圈):是绕组的一个基本单元, ):是绕组的一个基本单元 匝,也可为多匝 ; • • • •
4.3-直流电机原理-电枢绕组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简要回顾 直流电机重点内容: (1)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2)直流电机的基本概念 (3)电枢感应电势和电磁转矩 (4)基本方程 难点: (1)电枢绕组及电路图 (2)电刷位置放置 (3)电枢反应简要回顾简要回顾主磁极 定子 电刷装置 换向磁极 机座 端盖 电枢铁心 转子 电枢绕组 换向器 转轴 风扇Ø电枢绕组作用:直流电机的电路部分。
构成:用绝缘的圆形或矩形截面的导线绕成,上下 层以及线圈与电枢铁心间要妥善地绝缘,并用 槽楔(xiē )压紧。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Ø直流电枢绕组的构成原则:(1)产生足够的感生电势; (2)允许一定的电流; (3)节省有色金属和绝缘材料; (4)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Ø直流电枢绕组的基本概念元件电枢绕组由许多形状完全相同的元件(也称为线圈)按一定 规律排列和连接而成。
每一个元件均引出两根线与换向片相连,其中一根称为前端 ,另一根称为后端。
每个元件有两个元件边,一个元件边放在某一个槽的上层(上 层边),另一个元件边放在另一个槽的下层(下层边)。
绕组元件在槽中的位置 1-上元件边 2-后端接线 3-下元件边 4-前端接线 有效部分:元件钳放在槽内部分,切 割气隙磁通,感生电动势。
同一个元件的首端和末端分别接到两个不同的换向片上。
同 一个换向片上,连有一个元件的首端和另一个元件的末端。
因此,电枢绕组的元件数等于换向片数,即S=K,其中 K为 换向片数,S为元件数。
虚槽• 为了确切地说明每个元件边所处的具体位置,引入“虚槽” 的概念。
设槽内每层有u个元件边,则把每个实际槽看作包含有u个 “虚槽”,每个虚槽的上、下层各有一个元件边,如图表 示u=3时,元件边的布置情况。
若实槽数为 Z ,虚槽数为 Ze ,则Ze =uZ。
• 因为每一个元件有两个元件边 ,而每一换向片连接一个元件 的始端和另一个元件的末端; 又因为每一个虚槽包含着两个 元件边,所以绕组的元件数 S、 换向片数K和虚槽数Ze三者应相 等,即S=K= Ze =uZ1—槽楔 2—线圈绝缘 3—导体 4—层间绝缘 5—槽绝缘 6—槽底绝缘电枢槽内的绝缘l 极距:沿电枢圆周表面相邻两磁极之间的距离,用表示。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原理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原理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是电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起着关键的作用。
电枢绕组由一根导线或多根绕组线组成,绕制在电机的铁芯上。
当通电时,电枢绕组中产生的电流会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磁力,并与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使电机转动。
电枢绕组的原理基于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相互作用。
根据安培力的规律,通过电流的导线会产生磁场,而洛伦兹力则描述了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在直流电机中,电枢绕组通电后会形成一个磁场,而磁场的方向由右手定则决定。
同时,电枢绕组中的电流会受到磁场的作用而受到力的作用。
根据洛伦兹力的规律,电流与磁场垂直时会受到最大力的作用,从而产生转矩,推动电机转动。
为了增加电机的转动力矩和效率,电枢绕组的设计非常重要。
常见的电枢绕组采用多层绕组的形式,绕制在铁芯上。
绕组的导线一般是由导电性良好的铜线制成,以保证电流的通畅。
此外,绕组的绕制方式也影响着电机的性能。
对于大功率的直流电机,采用脱带绕组可以减少电流的损耗,提高电机的效率。
另外,电枢绕组的绕制方式也会影响电机的特性。
采用平绕方式绕制的电机具有较高的转矩和力矩平衡性,适用于需要大转矩的场合。
而采用波绕方式绕制的电机则具有较高的转速和功率密度,适用于高速场合。
因此,在电机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来选择适合的电枢绕组方式。
总之,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是电机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的设
计和绕制方式会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和特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电机的高效运转和满足特定应用要求。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
1-3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2)计算绕组数据
槽数z=线圈数S=16; 极距τ =z/2p= 16/4=4槽; 第一节距 y1=τ =4(槽); 因为单叠右行,则 合成节距y=+ 1; 第二节距y2=y1-y=3(槽)
1-3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3)画绕组展开图
2
N极
S极Βιβλιοθήκη N极S极163
4
15
14
1-3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三、结论 常用直流电机绕组型式的支路数: 单叠绕组:2a = 2p 或 a = p 单波绕组:2a = 2 或 a = 1 双叠绕组:2a = 4p 双波绕组:2a = 4 其中,a为支路对数;p为极对数
1-3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举例
(1)题目 一台4极16槽直流电机,已知换向片数K=16;电枢
额定电流为
P1N
PN
N
180 201.12 kW 0.895
IN
PN UN
180 103
230
782.61 A
1-4 直流电机的额定值
【例题1-2】直流电动机,PN=15kW,UN=110V, nN=1500r/min,N 0.85,求其输入功率P1和额定电流IN。
解: 输入功率为
额定电流为
PN = UNIN (2)对于直流电动机,PN是指输出的机械功率,所 以公式中还应有效率ηN存在。
PN = UNINηN
1-4 直流电机的额定值
【例题1-1】已知一台直流发电机的部分额定数据为: PN=180kW,UN=230V,N 89.5% ,求额定输入功率P1N和额 定电流IN。 解: 额定运行时输入的机械功率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枢绕组的常用术语 • 实槽:电机电枢上实际开出的槽叫实槽。实槽数 用Z表示。
• 虚槽:即单元槽(每层元件边的数量等于虚槽数), 每个虚槽的上、下层各有一个元件边。虚槽数用Zi 表示。设槽内每层有μ 个虚槽,若实槽数为Z,虚 槽数为Zi,则Zi= μ Z。
电枢绕组的常用术语
a)元件 b)绕组元件在槽内的放置 c)实槽与虚槽 b)1—上层边; 2—下层边; 3—9(后)端接部分; 4—(前端接)首、末端 c)1—槽楔;2—线圈绝缘;3—导线;4—层间绝缘;5 —槽绝缘;6 —槽底绝缘
两个直接串联的后一个元件的端部是紧叠在前一个元件的端部上,所以称为“迭” 绕组。因为同一元件的换向器节距为1,所以称为“单迭”绕组。 用槽数表示的y和用换向片表示的yk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电枢绕组的常用术语
绕组主要分类: 大的分类为环形和鼓形;环形绕组只曾在原始电机用过;现 代直流电机均用鼓形绕组,它又分为叠绕组、波绕组和蛙形绕 组。鼓形绕组比环形绕组制造容易,又节省导线,运行较可靠, 经济性好,故现在均用鼓形绕组。
(2)第二节距Y2:连至同一换向片上的两个元件中第一个元件 的下层边与第二个元件的上层边间的距离。 (3)合成节距Y:连接同一换向片上的两个元件对应边之间的 距离。
单叠绕组
单波绕组
y y1 y2 y y1 y2
(4)换向器节距YK:同一元件首末端连接的换向片之间的距离。
单迭和单波绕组及其节距
• 小结
–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是无头无尾的闭合绕组; –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至少有2条并联支路。 – 单叠绕组 a = p 即并联支路对数恒等于电机 极对数 – 单波绕组 a = 1 即并联支路对数恒等于1
• 电刷放置的一般原则是确保空载时通过 正、负电刷引出的电动势最大,或者说, 被电刷短路的元件中的电动势为零。
单叠绕组
解:1.计算绕组数据: Qμ Z 16 y1 4 2p 2 2 因为是单叠,所以 Y=Yk=1 2.画绕组展开图: 假想把电枢从某一槽的中间沿轴向切开展示成平面, 所得绕组连接图称为绕组展开图。 (1)先画16根等长、等距的实线,代表各槽上层元件边, 再画16根等长等距的虚线,代表各槽下层元件边。
单叠绕组 (2)根据Y1,画出第一个元件的上下层边(1~ 5槽),令上层边所在的槽号为元件号。 (3)接上换向片,1、2片之间对准元件中心线, 之后等分换向器,定出换向片号; (4)画出第二个元件,上层边在第2槽,与第一 个元件的下层边联接;下层边在第6槽与3号换向 联接。按此规律,一直把16个元件全部联起来。 (5)放磁极:磁极应均匀分布在圆周上,N极磁 力线垂直向里(进入纸面),S极向外(从纸面 穿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N
S
N
S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1
B1
A2
B2
A+
Ia B-
单叠绕组
取一瞬间(如图F1-16瞬间),将此瞬间不与电刷接触的换向片 省去不画,可以得到图1-15的并联支路图。可以看出单叠绕组的连 接规律是将同一磁极下的各个元件串联起来组成一条支路。所以, 单叠绕组的并联支路对数a总等于极对数p,即a=p。
– 对于端接对称的元件,电刷放置在主极轴 线下的换向片上。
2)当元件的几何形状左右对称,电刷在换向器表面上的位置对 准主磁极中心线时,支路电动势最大; 3)电刷数等于磁极数(全额电刷)。 4)电枢电动势等于支路感应电动势; 5)电枢电流等于两条支路电流之和。 单叠绕组与单波绕组的主要区别在于并联支路对数的多少。 单叠绕组可以通过增加极对数来增加并联支路对数。适用于低 电压大电流的电机;单波绕组的并联支路对数a=1,但每条支路 串联的元件数较多,适用于小电流较高电压的电机。
第一节矩y1:同一元件的两个有效边在电枢表面所跨的距离,通 常用槽数来表示 合成节矩y:直接相连的两个元件的对应边在电枢表面的距离,通 常用槽数来表示
选择的原则:应使每个元件的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尽可能地大,所以应接近或等于 换向器矩yk:每个元件的首末端所连接的两个换向片在换向器表面上的 一个极距。等于极距,称为整矩绕组;小于极距,称为短距绕组;大于极距,称为长 距离,通常用所跨的换向片数来表示 距绕组 。短距绕组端部接线短,省铜且利于换向,常用。 哪种节距的元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为什么?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
电枢绕组的常用术语
•元件(线圈):绕组线圈称为绕组元件,分单匝和 多匝。一个元件由两条元件边和端接线组成,元件边 放在槽内,能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应电动势,叫“有 效边”,端接线放在槽外,不切割磁力线,仅作为连 接线用。每个元件的一个元件边放在某一个槽的上层, 另一个元件边则放在另一槽的下层。 •元件的首末端:每一个元件均引出两根线与换向片 相连,其中一根称为首端,另一根称为末端。每一个 元件的两个端点分别接在不同的换向片上,每个换向 片接两个不同的线圈端头。
电枢绕组的常用术语
•极距:相邻两个主磁极轴线沿电枢表面之间的距离,用 表示为(距离) D 2p 若用虚槽数表示为(槽数)
Zμ
2p
式中
D—电枢外径(m); p—磁极对数。
极距位置示意图
电枢绕组的常用术语
•绕组节距:绕组节距通常用虚槽数或换向片数表示。
(1)第一节距Y1:同一个元件的两个有效边在电枢表面跨过的 距离。
环形绕组示意图
鼓形绕组示意图
电枢绕组的常用术语
叠绕组:指串联的两个元件总是后一个元件的端接部分紧叠在 前一个元件端接部分,整个绕组成折叠式前进。 波绕组:指把相隔约为一对极距的同极性磁场下的相应元件串 联起来,象波浪式的前进。
叠绕组示意图
波绕组示意图
电枢绕组的的节距 b)单波绕组
a)单叠绕组
单叠绕组
单叠绕组:是指相邻元件(线圈)相互叠压, 元件的出线 端接到相邻的换向片上,第一个元件的下层边(虚线)连接 着第二个元件的上层边,它放在第一元件上层边相邻的第二 个槽内。合成节距与换向节距均为1,即:Y=Yk=1 下面通过例子说明单叠绕组如何连接,有何特点。 例:已知某直流电机的极对数p=2 ,虚槽数Zi,元件数S,及 换向片数为K,S=K=Zi=16,试画出单叠绕组展开图。
单叠绕组并联支路图
单叠绕组
单叠绕组的特点: 1)同一主磁极下的元件串联成一条支路,主磁极 数与并联支路数相同。 2)电刷数等于主磁极数,电刷位置应使感应电动 势最大,电刷间电动势等于并联支路电动势。 3)电刷个数等于极数。
单波绕组
单波绕组 单波绕组的特点:
1)上层边位于同一极性磁极下的所有元件串联起来组成一条支 路,并联支路对数恒等于1,与磁极对数无关;
单叠绕组
槽按轴向展开俯视图并编号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展开,编号;放元件;元件接到换向片;放主磁极,放电刷; 思考1:观察一下电刷的位置,这个位置是最佳的吗?为什么?(以电动机为例说明) 思考2:有多少条并联支路? 电刷应放在被其所短路的元件电动势为零的位置,使其中心线与磁极中心线重合。 电刷放在几何中性线上,并不代表电刷的实际位置,而是指被电刷短路的元件的两个有 电枢转向 效边处于几何中性线。
单叠绕组 (6)放电刷:对准在磁极轴线下,画一个换向片 宽(实际上K很多,电刷宽=2~3片宽)。并把相 同极性下的电刷并联起来。实际运行时,电刷是 静止不动的,电枢在旋转,但是被电刷所短路的 元件,永远都是处于电机的几何中性线,其感应 电动势是接近零的。为使正、负电刷间引出的电 动势最大,我们已知被电刷所短路的元件电动势 为零,在元件端接线对称的情况下,电刷的实际 位置应在磁极中性线下,所以习惯上称为“电刷 放在几何中性线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