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新模样》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3课《蚕变新模样》中,深入探究蚕生长变化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三章《生物生长与变化》中第三节,详细探讨家蚕从卵孵化、幼虫期、蛹期到成虫期各个阶段特点,以及其形态结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解家蚕生长发育过程,掌握各个阶段特点。
2. 知道家蚕变态发育过程,理解完全变态发育概念。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生物现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变态发育特点。
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发育概念,以及如何观察和分析家蚕在不同发育阶段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生长发育图片、视频,放大镜,蚕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观察家蚕,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蚕生长发育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5分钟)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家蚕各个发育阶段特点,解释完全变态发育概念。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家蚕,记录其生长发育过程,填写观察记录表。
5. 课堂讨论(5分钟)6. 巩固拓展(10分钟)通过展示蚕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解蚕形态结构变化。
强调家蚕生长发育过程和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生长发育过程卵孵化幼虫期蛹期成虫期2. 完全变态发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家蚕生长发育过程。
(2)解释完全变态发育概念。
2. 答案:(1)家蚕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卵孵化、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2)完全变态发育是指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差异明显发育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家蚕生长发育过程有更深入解,但仍有个别学生对完全变态发育概念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的奥秘》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即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及变化,同时涉及蚕的食物和生命周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蚕的食物和生命周期,学会观察和记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观察、小组讨论、资料搜集等方法,提高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蚕的蛹期变化及其与成虫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实物、图片、视频,蚕的食物样本,教学PPT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蚕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讲解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观察蚕的实物和图片,记录观察结果。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蚕为什么能变成不同的模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蚕的食物、生命周期等因素,解释蚕的变态发育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学生分组观察蚕的食物和实物,记录蚕的特点。
学生通过画笔、彩泥等工具,制作蚕的变态发育模型。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分享观察和制作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谈收获,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蚕的食物:桑叶蚕的生命周期:约50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蚕的发育过程。
答案:见附件《家蚕发育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家蚕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其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2. 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途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幼虫、蛹、成虫的形态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视频、实物蚕、放大镜等。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笔、观察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家蚕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
(2)分析家蚕变态发育的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物蚕,分组讨论家蚕各个阶段的特征,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交流分享(15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发育过程幼虫期:吃桑叶、蜕皮、长大蛹期:吐丝、结茧、变形成虫期:破茧、交配、产卵2. 家蚕变态发育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绘制一幅蚕的生长图。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途径,使学生了解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可以让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发育过程,拓展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准确把握。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过程。
5. 交流分享环节的组织。
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生长与变化》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蚕的变态发育过程,了解蚕的形态结构变化,掌握家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知道家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生长与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家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
难点:理解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掌握家蚕各个生长阶段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蚕的各个生长阶段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蚕宝宝观察盒、教学PPT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小生物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家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
3. 实践观察(10分钟)(1)教师发放蚕宝宝观察盒,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各个生长阶段。
(2)学生观察后,填写观察记录表,交流观察心得。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答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1)蚕的变态发育过程(2)家蚕各个生长阶段的特征(3)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生长过程,记录家蚕各个生长阶段的特征。
2.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描述家蚕各个生长阶段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生物的生长与变化,如蝴蝶、青蛙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命的奥秘》中的第7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蚕的变态变化以及蚕丝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变态变化,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变化过程、蚕丝的制作。
难点:蚕的变态变化原理、蚕丝制作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片、蚕丝制作视频、实物蚕茧、显微镜等。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蚕茧、丝线、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引入新课。
2. 新课讲解:a. 讲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
b. 讲解蚕的变态变化,让学生了解蚕从卵孵化到成虫的过程。
c. 播放蚕丝制作视频,让学生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操作:a. 分组观察蚕茧,让学生了解蚕茧的结构。
b. 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显微镜观察蚕丝的结构。
c. 学生分组合作,尝试用蚕茧制作小物品。
4. 例题讲解:a. 出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让学生描述蚕的变化。
b. 出示蚕丝制作过程图,让学生解释蚕丝是如何形成的。
5. 随堂练习:a. 让学生绘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蚕丝制作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蚕的生长发育过程2. 蚕的变态变化3. 蚕丝制作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b. 解释蚕的变态变化原理。
c. 介绍蚕丝的制作过程。
2. 答案:a. 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卵孵化→幼虫期→蛹期→成虫期。
b. 蚕的变态变化原理: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形态、生理、生态等多方面的变化,如幼虫期与成虫期的形态差异、蛹期的蜕变等。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孵化、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热爱,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各个发育阶段之间的关系和变态发育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实物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小动物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家蚕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3. 新知讲解:a. 讲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各个阶段的特点。
b. 结合显微镜观察家蚕的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结构,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发育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家蚕发育过程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2. 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及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b. 为什么家蚕会经历变态发育?c. 请列举三个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2. 答案:a.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b. 家蚕经历变态发育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c.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可以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昆虫变化过程中,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发育。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2.观察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交流分享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发育图。
2.实物材料: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标本。
3.观察记录表:学生用于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变态发育。
2.呈现(10分钟)展示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总结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昆虫也经历了变态发育?学生举例说明,拓宽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如蝴蝶、苍蝇等,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昆虫的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4、观察蚕吐丝是令人激动和充满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
猜谜语:蚕容
引出本课学习任务
讲授新课
一、探索1:描述交流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导入:结合图片顺序,描述自己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特别是一些细节说出来与同学分享。(展示图片)
重点
概括餐吐丝结茧的过程,描述蚕的身体特征
难点
蚕蛹与蚕的幼虫的异同比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猜谜语:有个聪明小工匠,盖房不用砖和梁,
墙壁雪白没窗户,拆开便可做衣裳。
(打一动物)
2、古诗云: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一般情况下,蚕蜕皮4次后成为5龄蚕,再经过约一个星期的时间,蚕就不再吃桑叶,身体变得发黄发亮了,自己悄悄地爬到盒子的角落寻找吐丝的地方。为了方便蚕结茧,我们事先用草梗(或小木棍)扎小架子、用纸做圆筒或格子房,把蚕放到了格子房或架子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蚕吐丝了,蚕房中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起来,形成了蚕茧。(播放视频)
科教版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课题
蚕变了新模样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3.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
1.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2、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学习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并深入了解蚕在不同阶段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理变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蚕茧、放大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观察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填写观察记录表,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3. 交流分享:学生分组交流观察结果,讨论家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家蚕变态发育的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蚕茧,加深对蚕发育过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的特征卵:小,圆形,黄色幼虫:白色,有许多脚,吃桑叶蛹:不食不动,外形像蝴蝶成虫:翅膀,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并说明各个阶段的特征。
2. 答案要点:(1)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各阶段特征:卵:小,圆形,黄色。
幼虫:白色,有许多脚,吃桑叶。
蛹:不食不动,外形像蝴蝶。
成虫:翅膀,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新模样》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新模样》这一章节中,深入学习蚕变态发育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解蚕四个生长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探究蚕在不同阶段形态变化及生活习性;认识蚕丝绸制作过程及其在我国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解蚕变态发育过程,记住各个阶段特征。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丝绸文化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蚕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实物或图片、显微镜、丝绸制品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显微镜观察蚕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蚕发育过程。
2. 例题讲解讲解蚕四个生长阶段,分析各个阶段特征。
(1)卵:蚕发育起点,呈圆形,黄色。
(2)幼虫:蚕主要生长阶段,体型逐渐变大,蜕皮四次。
(3)蛹:蚕化为不食不动蛹,外形像小船。
(4)成虫:蚕化为成虫,具有翅膀,完成繁殖。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观察蚕各个阶段实物或图片,记录观察结果。
4. 讲解蚕丝绸制作过程介绍我国古代丝绸制作工艺,引导学生解蚕丝重要性。
5. 课堂小结强调蚕变态发育过程及其在我国文化中地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蚕变态发育过程2. 内容:(1)卵(2)幼虫(3)蛹(4)成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发育过程,绘制蚕四个生长阶段画图。
2. 答案:(1)卵:圆形,黄色。
(2)幼虫:体型逐渐变大,蜕皮四次。
(3)蛹:外形像小船,不食不动。
(4)成虫:具有翅膀,完成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绘制,掌握蚕发育过程,对丝绸文化有更深入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关蚕其他知识,如蚕饲养、蚕丝用途等,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2.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3. 例题讲解透彻性4. 学生随堂练习与互动5. 作业设计针对性与答案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蚕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征是本节课难点和重点。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4.例题讲解:
a.出示蚕的生命周期挂图,让学生找出各个阶段的名称。
b.分析蚕变态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特点。
5.随堂练习:
a.让学生根据观察和记录,回答关于蚕变化的问题。
b.小组讨论,分享观察蚕的发现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
1.标题:《蚕变了新模样》
2.内容: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考虑是否需要补充更多实例或生活联系,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是否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探讨是否有其他教学方法可以尝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a.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b.蚕各阶段特点:幼虫期(吃桑叶、蜕皮)、蛹期(吐丝结茧)、成虫期(破茧成蝶)
c.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学生对蚕的变态发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作业的难度应适中,既能让学生感到挑战,又不至于过于困难,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使用清晰、准确的词汇解释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语速适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语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时间分配
-确保导入、新课讲解、实践活动、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4.蚕变了模样【教学目标】1.知道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知道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4.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1.知道变成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教学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丝绸制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探索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中须考的问题:一是观察蚕在吐丝时有哪些动作;二是比较蚕蛹与蚕茧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吐丝过程的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开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蚕在吐丝时头部会扬起,吐丝过程分为:形成结茧网、上簇、形成结茧衣、形成结茧层。
4.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蛹的观察。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五个问题:(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你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最后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5.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测出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二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介绍了家蚕从卵孵化、幼虫期、蛹期到成虫期的变化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各阶段的特点。
2. 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家蚕的生长变化,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各阶段的特点及变态发育过程。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和分析家蚕的生长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卵、蚕幼虫、蚕蛹、蚕蛾、放大镜、显微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蚕的生长变化,激发兴趣。
2. 新课:教师讲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蚕卵、幼虫、蛹、成虫的特点。
a. 学生分组观察蚕卵,记录卵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b. 观察蚕幼虫,记录幼虫的体长、颜色、食量等。
c. 观察蚕蛹,记录蛹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d. 观察蚕蛾,记录蛾的翅膀、触角、身体等特征。
3. 例题讲解:分析家蚕各阶段的特点,讲解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描述家蚕的生长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a. 卵孵化b. 幼虫期c. 蛹期d. 成虫期2. 各阶段特点a. 卵:形状、颜色b. 幼虫:体长、颜色、食量c. 蛹:形状、颜色、质地d. 成虫:翅膀、触角、身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家蚕的生长变化。
2. 答案:见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提高科学素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4课,主要介绍蚕蛹这一蚕的生命形态,通过观察和比较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了解蚕蛹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并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了解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生活依赖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a. 理解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b. 理解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2. 科学探究目标:a. 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b. 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3. 科学态度目标:a. 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b.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a.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但在比较研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课件和教具,包括蚕蛹和幼虫的图片、蚕茧、画纸、彩色笔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带来纸和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2. 具备基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蚕蛹和幼虫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蚕蛹的兴趣和好奇心。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生长与变化》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蚕的变态发育过程,从卵的孵化、幼虫期、蛹期到成虫期的变化,以及蚕的生态特点和养殖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从卵到成虫的生长变化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物生长与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关注生态环境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蚕茧、蚕丝制品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蚕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外观特征。
学生分享对蚕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蚕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从卵到成虫的生长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蚕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学生分析蚕的变态发育特点。
解答学生疑问,巩固蚕的生长变化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观察蚕的实物或图片,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5. 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蚕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蚕的养殖经验。
提问学生关于蚕的其他知识点,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蚕的生长变化特点:取食桑叶、蜕皮、结茧、化蛹、羽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探讨蚕的养殖方法。
2. 答案: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蚕的生长变化特点:取食桑叶、蜕皮、结茧、化蛹、羽化。
蚕的养殖方法:提供充足的桑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环境卫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学生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3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生物的生长与变化》中的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重点探讨家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家蚕的变态发育特点。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生长与变化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变态发育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卵、显微镜、放大镜、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片、PPT 课件。
2. 学具:观察盒、蚕卵、放大镜、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小生物是什么吗?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从卵孵化、幼虫期、蛹期到成虫期的变化。
(2)重点讲解家蚕的变态发育特点,让学生理解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异。
3. 例题讲解(5分钟)(1)展示家蚕不同发育阶段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每个阶段的名称。
(2)讲解判断依据,引导学生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观察蚕卵,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卵孵化→ 幼虫期→ 蛹期→ 成虫期2. 家蚕的变态发育特点:幼虫与成虫形态结构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
(2)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特点。
2. 答案:(1)生长发育过程图见附件。
(2)家蚕的变态发育特点:幼虫与成虫形态结构差异,如:幼虫期有蜕皮现象,成虫期具有翅膀、复眼等特征。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3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家蚕的生命周期,重点探讨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生命周期,掌握其变态发育过程。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了解各阶段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蚕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家蚕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实物或图片分别代表了家蚕的哪个阶段吗?2. 例题讲解(1)讲解家蚕的生命周期,引导学生了解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分析各阶段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理解。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观察家蚕实物或图片,记录各阶段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家蚕会有这样的生命周期?它与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有何不同?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绘制家蚕生命周期图。
2.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家蚕的生命周期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昆虫的生命周期,比较它们的异同,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3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第三章《动物的生长与变化》中的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蚕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家蚕变态发育的特点。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卵、蚕幼虫、蚕蛹、蚕蛾标本或实物,显微镜,投影仪,教学PPT。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学生观察教室内的蚕宝宝,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变化。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蚕的生长过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结合显微镜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蚕各个阶段的形态结构。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图,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
结合实物或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蚕的形态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蚕的标本或实物,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其他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吗?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发育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蚕卵幼虫蛹成虫2. 家蚕变态发育特点形态结构变化生活习性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绘制蚕的生长变化图。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和课堂所学,绘制家蚕的生长变化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但在观察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2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3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蚕的发育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形态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知道蚕的四个发育阶段。
2. 通过观察、实践,认识蚕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蚕的四个发育阶段及其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实物展示、教学课件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表、蚕卵、蚕幼虫、蚕蛹、蚕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蚕有什么不同?它们经历了哪些变化?2. 例题讲解(1)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哪四个阶段?(2)每个阶段蚕的特点是什么?(3)为什么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3. 随堂练习学生观察蚕卵、蚕幼虫、蚕蛹、蚕蛾的实物,完成记录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4. 讲解与讨论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讲解蚕的发育过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讨论蚕的变化原因。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发育过程(1)卵(2)幼虫(3)蛹(4)成虫2. 蚕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绘制一幅蚕的生长变化图。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蚕的发育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观察不仔细、记录不完整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比较它们的异同。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深入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学设计《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动物的一生》这一单元的第四课,学生经历了养蚕的活动,体验到蚕从孵化到幼虫期的成长过程,继续探究蚕结茧吐丝成蛹的阶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探索蚕茧和蚕蛹的发育变化和功能,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观察实物。
所以教学活动最好在蚕吐丝后几天进行。
蚕结茧后经过2天一3天,就会变成蛹。
相信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
例如,蚕为什么要做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疑问很有必要。
同时,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让学生观察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地方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对下面的教学及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蚕茧;第二部分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2.科学探究目标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
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蚕的兴趣和爱好。
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能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蚕蛹、描述蚕蛹的特点,组织好学生的交流。
2.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并描述蚕蛹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蚕,蚕茧,放大镜,小剪刀,电子秤,手电筒,开水,烧杯,竹签(或毛刷),丝绸制品,探究记录纸等。
教师:学生分组材料一份,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蚕的幼虫长大后会吐丝结茧了,蚕用茧把自己包了起来,茧里的蚕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变了新模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蚕宝宝怎样吐丝结茧?蚕宝宝在茧里会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有什么办法观察到这种现象呢?什么时候进行观察呢?这种观察体验因为蚕的变态而神秘起来。
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特别是蚕变蛹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对昆虫变态行为的认知。
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蚕吐丝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
经过大约12~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学生在观察蛹的身体结构的同时,一定会关注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结构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这样的学习和观察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部分包括两个主要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了解蚕变蛹的过程,认识蚕的变态行为。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通过画图描述蚕蛹的身体结构,对比蛹和蚕的幼虫的不同和相同,推测蛹将来的变化,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蛹的生命特征。
两个活动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
【学生分析】
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例如,蚕为什么要结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蚕蛹的生命特征,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分析哪些器官是新发育出来的,这些学习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 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3. 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2. 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3. 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议两者之间的关系。
4.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 能坚持长期观察,及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2. 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3. 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4. 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描述蚕茧的特征。
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比较蚕蛹与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
难点:思考蚕蛹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蚕茧、尺子、手电筒、放大镜、小剪刀、电子称、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谈话:(出示蚕吐丝结茧图片)蚕宝宝长大了,吐丝了,蚕宝宝用蚕丝把自己包裹在里面,形成了蚕茧。
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呢?
2. 小组讨论: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3. 提问:根据刚才的讨论,你知道蚕茧吐丝结茧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行为?
4. 提问:即将吐丝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当蚕吐丝时头胸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结茧的场所。
蚕吐丝结茧把自己包裹起来,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茧里的蚕宝宝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5. 谈话:同学们进行了自己的猜测,普遍认为蚕宝宝变了新模样,那会是怎样一种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蚕变了新模样》。
(板书课题:蚕变了新模样)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既让学生充分交流了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又通过猜测茧中蚕的身体的变化而引出课题。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既对之前蚕的形态作了一些概括,又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引发观察兴趣。
二、探索
活动一观察蚕茧的形态
1. 谈话:(出示蚕茧)猜测蚕宝宝在蚕茧里面有什么变化,首先应对蚕茧进行细致观察,看能否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该如何观察蚕茧呢?
2. 提问:看、闻、摸、摇、听、称、量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那这些方法能了解蚕茧的哪些特征呢?
3. 谈话:(出示实验记录单)我们可以从蚕茧的大小、形状、颜色、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各组可以利用手中材料完成对蚕茧的研究。
4. 学生领取材料,观察蚕茧并进行记录。
5. 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1)根据小组完成的实验记录单,介绍观察方法和所得。
(2)各组进行补充说明和质疑。
6. 谈话:蚕茧的形态与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有关系,蚕吐丝结茧时,它的头总是时而抬高,时而垂下,并不停地左右摆动,当茧的一头织好后,它会来个180度大转弯,开始织茧的另一头。
蚕茧长约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蚕茧一般为白色或黄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
7. 提问:(出示大小不一样的两个蚕茧)蚕茧的大小为什么会有不同?
8. 小结: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喂养方法、精心饲养,所收获的蚕茧就会比较大。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借助科学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如果从收获蚕丝的角度来看,大一些的蚕茧就会多一些蚕丝,从而提高产丝量和生活质量。
活动二观察蚕蛹的形态
1. 提问: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说说你的猜测,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吗?(这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撕一撕、拉一拉蚕茧,再用小刀划一划,感受蚕茧的结实程度,为后面探究蚕茧的作用打下基础。
)
2. 演示解剖蚕茧:借助手电的光线能看到里面的蚕吗?想要更直观地观察里面的蚕,我们还可以用剪刀小心地剪开茧。
先将蚕茧平放在桌面上,用手固定,用剪刀小心地剪开,不要伤到里面的蚕,也不要将自己的手弄伤,剪开半个蚕茧,小心地取出里面的蚕。
3. 小组活动:解剖蚕茧,取出里面的蚕蛹并进行观察记录。
4. 提问:蚕蛹的外形和蚕的幼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5. 学生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的不同和相同。
6. 学生汇报交流。
7. 小结:蚕的这种形态叫做蛹,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
蚕蛹的体形粗短,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个部分。
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的雏形;腹部有9个体节。
与蚕的幼虫相比,蚕蛹的身体缩短了,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身上的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失了,已有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8. 谈话: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蚕蛹受到外界刺激会动,说明它是有生命的。
蚕蛹还会变成什么模样?请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事实来推测一下。
(从头、胸、腹、触角、足和翅膀等方面推测)
9. 提问: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推测蚕在变蛹之前还有怎样的经历。
10. 谈话:蚕宝宝吐丝结茧是为了给蚕蛹创造一个“家”,在茧里能发现茧内壁的丝纹很有规律,质轻而韧,不易撕破。
蚕茧里还有化蛹前蜕下的淡棕色的、皱缩的蚕皮,这说明蚕在变成蛹前还应该有一次蜕皮活动,因此蚕不可能结茧后马上变成蛹。
11. 提问:通过以上观察和分析,蚕蛹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12. 小结:蚕的幼虫只有经过蚕蛹阶段才能发育成蛾,而茧又能提供必要的保护。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观察蚕茧和蚕蛹,还可以与蚕的幼虫阶段对比观察,发现蚕茧和蚕蛹有哪些外形特征,在观察过程中感受蚕茧和蚕蛹对蚕的生长发育的作用。
三、拓展
1. 提问:(出示更多昆虫的变态图片)你们见过这些动物的蛹吗?它们可能是什么样的动物?
2. 谈话:到生活中去观察它们,了解它们。
看看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3.谈话:想知道蛹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我们课后要继续观察。
(引出下一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拓展一些其他昆虫的蛹,让学生对完全变态昆虫的蛹期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并引出下一课,引导学生对蛹的下一个形态产生极大的观察兴趣。
【板书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
二、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