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 (1)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美育与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的整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从美育与德育的内涵、重要性、整合方式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美育与德育的内涵。
美育是指以美术、音乐、舞蹈等形式为载体,通过审美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观念和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培养综合素质。
而德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
美育与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育与德育的整合非常重要。
它们之间不是简单地并行或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应当相互贯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更具有个性魅力和创造力;而德育则能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
整合美育与德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那么,美育与德育如何进行整合呢?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开设多种形式的艺术课程,比如美术、音乐、舞蹈等,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
通过艺术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尊重他人、合作共赢、包容差异等美德,培养他们的良好品格和道德品质。
可以通过艺术作品、音乐剧、话剧等形式,进行主题教育和心灵熏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汇演、朗诵比赛等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锻炼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施美育与德育整合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应当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艺术活动的机会。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摘要: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审美教育使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塑造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加强美育,宣传正确的审美取向、培养健康的审美态度和加强审美的正能量影响,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美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1、现状长期以来,有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美育是不重视的。
在他们的观念中一是认为美育课就是指音乐、美术课,这些都是辅导课,是“饭后甜点”,不能当“正餐”;而是认为美育就是要搞好课余文艺宣传活动,活跃学校的空气。
因此,在有一些学校里,常常把美育只当成是音乐。
美术课教师和负责团队工作教师的事,一提到开展美育活动,就认为只要把音乐、美术课上好,把课外文艺宣传活动组织好,就算完成认为了,美育似乎与其他课的教师无关。
有的学校则不重视配备美育教师,经过专业训练的美育师资缺乏。
至于美育课则可上可下,可有可无,常常要给主干课让路。
这种状况是违背中央指示精神的。
教育部曾三令五申多次下达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开设美育课程,保证美育课的课时量,要求配备专职的美育教师,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美育应当渗透在各们课程的教学之中,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而在学校教学大纲中却没有专门设置美育的课程,代之的是音乐、美术课。
无庸置疑,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教学计划及与之相应的课程设置。
如果缺乏美育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美育就很难有效实施。
30年来,美育发展相对来说是比较滞后的,这与课程建设不无关系。
尽管目前各中小学校都普遍将音乐课、美术课列入教学计划,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是其教学却明显地表现出德育化倾向、知识与技能化倾向……美育,确切地说是当前的艺术教育,离作为感性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美育还有相当的距离。
2、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近几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美育热”。
许多学校都把不少精力用于筹划、组织美育活动上,如举办艺术节、组织文艺会演、开办各种艺术辅导班等。
许多学生家长也是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和鼓励孩子上各种艺术辅导班,有的孩子甚至一周要上三四个班,几乎占满了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
与德同行 以美育人——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
管理篇誗德育天地与德同行以美育人———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王惠(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城区小学,甘肃定西)德育作为学生基础系统教育的关键所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言。
道德教育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纠正学生的道德品行,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小学美术学科是有效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小学德育目标的有机结合,可以进一步实现美术学科的德育价值和素质教育环境下建德育人的教育目标。
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以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也在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过程。
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美术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目标的体现。
因此,在新的教育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教育的必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
一、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的必要性小学时期,大多数学生的价值观并未形成,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在此过程中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学科中有很多可以用来教学的内容,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美术内容中的美育与德育内容,将其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全新的知识体验,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较好的培养和引导,德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教师需要关注这样的教学要求,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展开精心设计,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在小学美术教学渗透美育与德育,可以让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完美与丰富,还可以实现以德树人教育教学目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小学美术课堂渗透美育的策略(一)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最崇高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爱国情感的同时,引导他们感受美、体会美。
在此过程中,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且美术课程本身更符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美术课程的设计,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更加认真。
立德树人 以美育人
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导,按照市教育局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教育因美而精彩,教育因爱而永恒”的办学理念,创新德育方式,丰富德育内容,提升德育效果,为实现“美在实小、乐在实小、和谐在景小”奠定坚强的思想基础,以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和德育工作首要地位的落实。
二、目标任务:1、实现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完善德育工作考评机制,开展生动活泼的校内外系列德育教育活动,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按照“科学、精细、规范、严密”的原则,从常规工作入手,实施“五个一”工程(强化一种意识,遵规守纪;形成一种氛围,互助友爱;建立一套秩序,规范有序;养成一种习惯,言行文明;彰显一种文化,以文化人),达成七个育人指标(人人争当“讲文明、爱洁净、乐学习、会读书、身体健、懂艺术、重实践”的实小美少年),全面提升学生品德素质,。
3、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
4、提高教师德育水平,增强对学生德育的认识,能够全面了解、时刻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学生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初步形成自主管理、高效运转、“一班一特”的新格局,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学园乐园。
以美引善 以美育人
以美引善以美育人——小学美术课堂上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索东山实验小学摘要:美育,它的科学意义主要是指艺术教育所具有的审美功能,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他们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它是相对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技教育而言的教育形态。
而以美育人的“美的教育”其实是一种教育思想。
学校教育进入新世纪后,以人为本,尊重受教育者的自身特点,通过“美的教育”从而塑造完美的人格,把一个有着优良素质的人贡献给社会,将成为学校教育的新特点。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探索“美的教育”规律,把握以美育人的新特点,如何以创新精神把整个美术教育过程变成包蕴美、发现美、赏鉴美、创造美的流域,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的新目标。
关键词:美的教育以美引善以美育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时代的进步,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更趋复杂的形式,出现了许多新的困惑。
现在小学生的思想变得复杂了,学校德育开展的活动越来越多,资料越积越厚,但思品老师灌输的品德在社会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却越来越苍白无力。
德育工作怎么样才能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灵、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呢?很多教育学家认为:德育应该是一种经常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行为,不是几次时间短、准备仓促的活动和每周一堂思品课所能承担起的大任务。
它的主阵地应该是在我们的学科课堂上。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德育要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之中,要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都应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
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美育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一贯认识的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的视觉形象的教育。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
以美养徳,以美育人一、美育的概念和提出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发展其鉴赏美、创造美,从而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文素养。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大批人才,教育肩负历史责任。
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提出探究实践“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从根本上讲,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所以,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作为我们的育人模式,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一系列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二、美育目标与慈善的关系美育实践研究的目标在于青少年学生美好形象的塑造,在于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于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更深层的讲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在这里,我们如何将美育与实际联系,具体展示美育呢?可以通过美育教学下的实践成品进行慈善拍卖义卖等,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领略“雪中送炭”的真谛和可贵。
中国青少年美育协会于2010 年成立,这支由离退休专家、科技学者、知名教授及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结合而成的非盈利性团队,坚持美育不是狭义的美术教育,而是以美的精神哺育下一代,使之拥有一颗热爱生活、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的宗旨,四年来,走进了全国32 所大、中、小学校建立了6所美育实践基地。
开展公益讲座35 次、举办大型公益书画展 6 次,向学校捐赠书画作品530多幅、美育读本2000 多册。
对青少年进行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的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美的理想,培养美的品格,发展美的情操,从而完善美的人格。
为了广泛传播美育知识,募集民间零散资金,以此促进中国美育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美育专项基金将全面开展公益广告媒体――万台“大地美育工程”慈善募捐箱投放活动。
美育与德育的关系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一、美育与德育的联系美育与德育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彼此之间不能替代,但可以相互配合,互相渗透。
孔子主张的“尽善尽美”说明了美育和德育在我国有着很好的传统,他们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促进。
德育给美育以规范,可以让美育有正确的方向。
美育自身独有的感染力,可以让德育更加有效,提升德育的效果。
德育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美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德育提供了美育发展的基石,美育为德育注入精神的内涵。
德育可以成为美育发展的平台,为美育发展护航,美育为德育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加强美育与德育工作,让学生在认知美、追求美的情况下提升自身素养,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实践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春游赏杏花”活动,既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又培养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美育与德育具有渗透关系,这就使得学校的美育工作和德育工作彼此交织、不可分割。
学校在进行美育教育时,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审美素养放在前面,并贯穿始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结合美育独具感染力的特质,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学生喜闻乐见。
重视美育与德育的渗透关系,既可以让学生乐于参与,又可以提升德育的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美育对德育的作用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明确指出:“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路,是德育的基础功夫”。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活动,能更大程度地调动人的情感和主观能动性,开发人的创造力。
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
”一个人具备了较好的审美能力,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自身的道德品质也可以相应提高。
美育的审美价值让人具有审美和鉴定美的能力,让学生发现世界美、祖国美、民族美,发扬优秀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素养和德育品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五讲四美”系列品德教育就是把德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让学生在美的感悟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
当一个人的审美层次越来越高,同时可以提升他的道德价值体系。
审美教育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提升公民道德准则。
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李鸿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学生成就一生、幸福一生、完美一生的奠基石。
多年来,我校坚持“文化立校,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在特色文化的创建中,确立了“以艺术教育为先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的特色理念,使学生在艺术教育中形成美的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总页数】1页(P24-24)
【作者】李鸿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东四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美启智以美育人——读《美的历程》有感
2.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让古典诗词创作走进课堂3.从“以美养德”到“以美育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美育历程的反思4.以情养德以美育人
——基于海洋文化的闽南语歌谣与歌曲"情·美"教育5.以美启智以美育人——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美育之路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美启蒙 以美育人——有感于《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幼教365·管理2021年4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
正如《意见》所述,“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美育在幼儿阶段尤为重要,幼儿是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良好的美育教育是支持其未来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其快速成长的基石。
那么,幼儿园阶段该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实施《意见》精神呢?笔者结合自己对《意见》的学习以及新时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围绕美育是什么、美育“一园一品”、整合美育资源、艺术游戏活动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与反思,以期更好地阐述美育在儿童发展中的教育功能,推动幼儿园美育工作改革和创新。
一、美育是什么?幼儿园美育要做什么?美育是什么?从字面上看就是美的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审美教育。
《意见》中解读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
”从这段文字看出,美育更应当被理解为美的教育,即广义的美育,是“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幼儿园美育要做什么?《意见》中提出:“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
”幼儿园美育,我理解为要充分发挥美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通过艺术的教育,发展儿童获得美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因此,幼儿园美育应当是爱的启蒙,是艺术的熏陶,是美好的传递,是秉性的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开端。
儿童对美有天生的敏感性,他们喜欢漂亮的东西,他们有强大的“有吸收力的心灵”,他们敢于尝试、爱探索,他们是有活力的创造者。
以美育人携美共进——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以美育人携美共进——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艺术课程标准》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在学生道德品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让艺术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更好渗透其德育功能,从而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和培育价值观。
因此,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做到“四渗透”。
一、以美育人,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可以有效影响学生的思想、意志和情感,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
”因此,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丰富,其中第一单元安排的都是欣赏课。
通过让学生欣赏艺术作品,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劳动人民的质朴、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
同时,美术教育也属于情感教育,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
如:在教学五年级欣赏课《艰苦岁月》时,我先给学生介绍雕塑的背景,然后给学生讲在国内革命战争的艰苦年代里,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主题。
虽然战争残酷,环境恶劣,但并未摧毁他们的意志,反而使其更加坚强,对和平、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
随后让学生欣赏图片及节选视频,适时播放音乐,很多学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欣赏完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同学说:“一定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社会主义好好学习。
”还有的同学说:“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抓紧时间学习。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方案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思绪随着咖啡的香气飘散开来。
关于“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这个课题,我仿佛看到了一扇门,门后是一个充满可能与挑战的世界。
就让我用这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带你走进这个课题的世界。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1当前教育现状分析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学生普遍存在审美能力不足、道德素养有待提高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审美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培养。
1.2美育与德育的关系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美育是德育的载体,德育是美育的内涵。
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道德素养;通过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追求美。
1.3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美育与德育的融合路径,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道德修养。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2.1研究内容(1)美育与德育的内涵及其关系(2)美育在德育中的实践应用(3)德育在美育中的实践应用(4)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有效途径2.2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美育与德育的内涵、关系及其发展历程。
(2)实证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家庭、社区等场景,进行实地调查、访谈,了解美育与德育的实际应用情况。
(3)案例分析法:收集国内外成功的美育与德育融合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
三、研究步骤与时间安排3.1研究步骤(1)文献查阅与梳理: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2)实证调查与数据分析:2023年4月至2023年6月(3)案例收集与分析:2023年7月至2023年9月3.2时间安排(1)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完成文献查阅与梳理(2)2023年4月至2023年6月:完成实证调查与数据分析(3)2023年7月至2023年9月:完成案例收集与分析四、预期成果4.1研究成果(1)明确美育与德育的内涵及其关系(2)梳理美育与德育的实践应用现状(3)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有效途径4.2成果呈现形式(1)研究报告:详细阐述研究过程、方法和结论(2)论文发表:将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发表在相关期刊(3)实践推广: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道德修养五、研究团队与分工5.1研究团队(1)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体研究工作的策划、组织与协调(2)团队成员:分别负责文献查阅、实证调查、案例收集、数据分析等工作5.2分工(2)团队成员:根据各自职责,完成相关研究任务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课题中,我们将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探寻一条适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之路。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美育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道德礼仪和法律知识,而是逐渐融入了美育元素,成为了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
美育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优秀素质。
本文将从美育渗透的角度,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美育对学生的影响。
一、美育渗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美育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具有美育意义的话题和案例,丰富课程内容。
比如通过介绍一些具有正面价值观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潜能。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贴近生活的法律知识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2. 教学方法在美育渗透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和理解道德和法治知识。
比如在讲解美育课程内容的可以结合音乐、舞蹈、美术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法治知识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件的情节和判决结果,使他们深入地理解法律的实质和意义,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美育对学生的影响1. 培养审美情感美育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接触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
这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塑造良好品格美育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可以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
美育教育强调的是对美的追求和崇尚,这种追求和崇尚往往体现为对美德和正义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接触一些具有正面价值观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社会生活赤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以展的综合课程。
在当今的教育中,美育与德育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美育与德育密不可分,德育中包含着美育,美育中蕴含着德育,将美育与小学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在小学品德课堂中以德促美,以美育德。
一个优秀课堂教学,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入手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从而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
“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
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
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美育价值目标。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
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教学,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
寓德于美以美育人
寓德于美以美育人【摘要】: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别林斯基说:“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
美术课被赋予浓郁的人文色彩,极为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道德人格的养成。
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所有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美育;德育;美术课程;探索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同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这样的美术教育才能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美术教育与品德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
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的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商。
美育使人具有美的灵魂,成为更完善得人。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首先教师自身心中要有德。
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传授,还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要求在课堂中要有德育渗透的体现,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在美术课欣赏作品中净化学生心灵许多艺术大师在成功的道路上经历了磨难和痛苦,他们靠着高尚美好的道德品质、对艺术坚定的信念和超乎常人的勇气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他们的作品中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表达。
在当今社会里,教师应该努力帮孩子留住一方净土,通过接触艺术人生、解析艺术作品,让他们明辨是非、养成正确的审美思想和价值取向。
美育的形象性,是用具体的,生动的感人形象感染人,教育人,并通过美的形象来引导教育对象去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
美术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完整版)美育课题研究方案1
完整版)美育课题研究方案1小学数学“美育”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
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
因此,我们认为以各个学科渗透“美育”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提出以学科渗透“美育”作为我们的育人模式,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一系列的美育研究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二)现状趋势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美学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都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也就是一种美。
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教育的均衡发展特点,侧重以各学科渗透“美育”的行为实践研究。
三)概念界定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
即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四)理论依据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美育。
XXX的美育思想和实践则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把以美育人作为教育者神圣的职责。
现代中国越来越注重美育。
1999年6月13日,《XXX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学校应该尽快改变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这一决定明确了美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学校美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美育,实现学校“孝、善、真、美”的育人目标,构建以学科渗透美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特色。
本课题旨在培养教师有意识、有目的、主动自觉地运用美育的特殊功能,将美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中自觉地渗透美育,使欣赏美、喜欢美、创造美成为师生的惯和品格,内化在师生的血液中。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探讨美术新课程中的德育渗透教育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 探讨美术新课程中的德育渗透教育摘要:美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艺术品格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又有了新的要求。
小学期间的德育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期,美术虽然是一门艺术类课程,但其中也蕴含着许多的德育教育因素,在美术教育中融入德育的渗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力并促进艺术气质的形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缺失的德育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创新发展,力求充分挖掘美术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希望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提高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和水平。
关键词:德育渗透;美术;新课程;德育教育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素质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对这一时期学生的道德情况有更深的了解,然后在美术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加强德育教学,因材施教,为孩子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优秀的个人品德品质,树立有可为,有可不为的正确意识观念,将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管基于任何的教学目的,教育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他们的脑子里,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来自书本的知识,健全的品格和良好的道德也是重中之重。
一美术新课程中的德育渗透原则在美术新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当前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进行美术课程教育改革的关键部分,而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两学科和教育系统的整合,所以要想提高渗透效果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生为本来进行系统性的变革,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接受能力,从整体到个别出发进行德育渗透,在处理好美术课程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下四点原则:第一,德育渗透要选对时机,不能一味生搬硬套强硬地进行德育渗透,不能过度关注结果而使过程显得过分刻意,所以德育渗透时机的选择除了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之外,还要分析如何让德育自然而然的发生并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并使德育渗透的效果润物细无声的悄悄发生;第二,德育渗透必须要选对内容,毫无内涵的德育如果只是为了德育教育而进行渗透难免会让人怀疑只是走个形式,所以在进行渗透的时候必须深入分析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进行有机的结合,将美术课程作为一个载体平台,把握好德育的内涵进行渗透,不能一味的灌输单调的人生价值观和大道理,要做到以理服人,首先要让学生认可信任老师从而才能接受教师的观点看法并以老师为榜样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第三,渗透的时候不能一味的批评或褒奖某位同学,而要在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进行褒贬结合,对出现的不良现象要坚持以理服人,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所犯下的错并给予适当的批评,也不能吝啬自己的夸奖奖励,让学生与老师建立一个和谐平等健康的关系,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逐渐去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让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能同时得到维护,才能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第四,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自觉的去接受精神和道德的熏陶洗礼,并不断督促自身去改善自我,这是一个需要学生主观意识去自愿改变的,如果教师过多的干涉或者强制要求他们执行就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越来越叛逆,阻碍他们的独立发展与自主思考,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是极为不利的,极有可能让他们丧失最基本的自主选择和思考的能力。
如何在小学美术学科中渗透德育
小学美术学科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梅里斯区达斡尔族小学校张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德育是按照一定超越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去培养和塑造人,以道德的先导性引导并追求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的教育。
要使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德育应该放在首位。
随着社会地发展和一些诸如马加爵事件地发生,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通过我多年的美术教学发现,其实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一、利用突发事件进行德育渗透美术课堂是进行美术教育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与德育好象不大沾边,但是在美术教学中会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机进行引导,来渗透德育。
有一次,我正在黑板上演示画法,突然听到有人说:“某同学吐了……”我回头一看,不知什么原因,吐了一地。
这时,他周围的几个同学都捂着鼻子往后撤身了。
忽然,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给他锄点沙子的吧!”我一看非常高兴,我拍着他的肩膀说:“去吧。
”这其实很出乎我的预料,这个平时上课管不住自己的同学今天表现这么好,而其他同学没有动的,这正好是个品德教育的好机会。
一会儿,这位同学拿沙子给垫好了。
我对大家说谁还愿意过来帮忙,这是又来了一位同学过来帮着他给打扫干净了。
然后,我把他们这种助认为乐的行为进行了表扬。
这时,我对吐了一地的同学说:“你应该怎么做?”这时他已经没事了,对着他俩拘了个躬,说了声“谢谢!’这时全班都响起了掌声。
正好这节美术课是画连环画,我就布置同学把刚才发生的这件事画成连环画的形式,通过这个过程,即使同学们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使学生的美术创作贴近了生活,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深挖课本内容,确定德育渗透内容。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
美术课程的安排它并不是纯美术知识,和其他方面也是都有联系的,在美术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就要在备课时就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德育内容,把握学生兴趣中心,设计好引导性的问题。
比如;我在教授《当国旗升起的时候》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当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国旗代表着什么?”通过对了解国旗的知识,和升国旗的意义,使学生也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在讲《雷锋叔叔好榜样》这一课时,通过对雷锋叔叔和他事迹的了解和应该去学习雷锋叔叔什么样的精神,又使同学受到了一次助认为乐、艰苦朴素、刻苦钻研的思想教育。
美术德育论文(5篇范文)
美术德育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美术德育论文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素质、陶冶情操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整个素质结构的核心和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美术教学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切实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校德育建设起重要辅助作用。
美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科目,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品德,生活习惯。
它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联系。
平常人看来上小学美术课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教师不用多想、不用多钻研,上课出示示范作品,学生照着画就是了,教师在教室里走一走、看一看,没事可做,要说的也少,也就是说上美术课是重复的机械运动,每节课都是一样,老师少说一点,然后示范,学生跟着画,没有太大的意义,没有创新,这些都是不成熟片面的观点。
我认为上好一节美术课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美术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要以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为目标,不能单纯地认为美术课仅仅是教学生绘画,教学生依葫芦画瓢,具体地说,美术课上,也要教书育人,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
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学生们的身心技能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下面我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注重身教育人“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是培养人的特殊职业者,教师形象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
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教育作用,用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的师德,严谨求实的师风去影响教育学生。
与德同行以美育人——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
与德同行以美育人——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摘要:在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教学基准下,小学美术知识的传输与教学能够促发学生艺术涵养、知识底蕴、德育意识等多方面的良好迸发,更能够促推学生艺术知识系统的全面搭建、成长。
德育知识的传授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它能够有效的抑制学生在知识吸收、掌握历程中所发育出的不良意识“分子”,是学生学习生涯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伙伴”。
将德育教育、知识融通到小学美术课程的传输历程中,不仅能够促发学生品质体系、德育系统的有效成长,促动学生品质细胞、德育神经的良好、无限发育,也能够促推学生在艺术文化的吸收与实践历程中,不断搭建起更加全面、良好的品质系统。
对此,本文将围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策略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渗透一、引言在素质教育的教学大背景下,小学美术知识的传输与艺术的实践要以促发学生品质系统的健全、成长为地基,着力于在小学美术教学历程中促推学生品质意识的有效发育,要让学生能够在小学美术知识的吸收中更加全面的认知到文化的多样性、丰富度,促发学生文化弘扬、传承等良好意识、品质的成长。
同时,教师也要将德育知识融通到美术课堂的教学历程中,促发学生良好学习意识、行为、品质的发育,让学生能够在美术知识与德育知识的相互贯通下,迸发出更多样化的创新思维与知识实践能力,促发学生知识吸收度、掌握度的全面攀升,助力学生知识思维的全面扩展,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搭建起更加实质化、高效化的思维体系,增加学生对艺术知识、文化的学习憧憬,促推学生品质系统的高效建立、发育。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策略(一)融通多样的文化因素美术知识以及德育的知识,都会对学生们今后生活上以及学习上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1]。
小学美术知识的传输与教学能够更好的促动学生文化思维、文化涵养、人文底蕴的全方位升华,能够促发学生文化知识与德育品质的多维度成长,是学生德育系统良好建立的重要桥梁。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美育渗透【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基本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而美育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美育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实现了与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合。
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美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美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来推动美育的发展。
通过结合美育和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美育,情感教育,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融合,教学方法,重要性,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可以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如何遵守法律法规,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从小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不违法乱纪。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觉悟和法治信仰,提升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培养道德品质的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判断力、自控力和责任感,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各种复杂情境,做出正确的选择。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素质,还能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美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作用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交流能力。
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禅城区东方村尾学校校长王树贵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在中小学强调思想道德教育,但德育的实效性并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传统的德育方式忽视德育与美育的内在联系,德育过程缺乏美育的参与,是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有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我以为,德是美的内核,美是德的表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完全可以经过审美化改造,使之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即是说德育能够变成一个具有审美情趣的东西,如果常规德育实现审美化,那么德育的效果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校试图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探索“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求索德育过程美育化的途径,以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从小知美、懂美、爱美,做美的人,做有道德的人。
一、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一)大批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
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
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方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二)进城打工人子女也需要“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接受美好东西的滋润。
我校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城区比较落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审美教育欠缺,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精神风貌等方面不“美”的地方较多。
我们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三)今天研究和实施美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宏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的严重问题。
因为社会现实是:诚信缺失、浮躁功利、环境污染、精神疾患、艺术低俗、文化枯萎,等等。
微观:把自己的学校搞好,把自己的小环境搞好,为美的社会建设尽一点点绵薄之力。
为了说明今天研究和实施美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必要提一下鲍姆嘉通和席勒这两个人。
鲍姆嘉通(1714-1762)德国人,20岁就发表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也称作《关于诗的哲学沉思》,最早创立美学教育的理论家。
他警告人们忽视或弱化审美教养的可怕后果:导致人的贪婪、伪善、狂暴、放荡,最后会败坏一切美的东西。
席勒(1759-1805),德国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和美学家,其美育代表作是《美育书简》。
席勒从美育的独特视角开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审美批判的先河,在当代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尖锐地批判了所谓现代性所导致的人性分裂和艺术低俗的弊端。
他说:“在现时代,欲求占了统治地位,把堕落了的人性置于它的专治之下。
利益成了时代的伟大偶像,一切力量都要服侍它,一切天才都要拜倒在它的脚下”。
席勒的这种批判是非常深刻和具有普适性的,即便在今天仍不失其价值。
二、关于这项研究的现状、依据、概念的界定和意义、特点(一)现状趋势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美学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都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而且大多是教师的言语艺术。
目前教育界对教育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理论方面的专著。
如青年学者叶学良在1989年撰写了一部我国先期的教育美学专著——《教育美学》;江西师范大学的何齐宗在其专著《教育美学》中对教学美学的中心问题——“教育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还有《教育美学导论》(钟以俊、焦凤君、1991)、《教育美学》(崔光审、林逢祺、2000)等和一些分学科的美学专著,如《课堂美学初探》(周继尧、1989)等等。
但是来自鲜活实践的行为研究比较欠缺。
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民办中小学的特点,侧重“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行为实践研究。
(二)理论依据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美育。
春秋时期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取代宗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和实践则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把以美育人作为教育者神圣的职责。
现代中国越来越重视美育。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这是党和国家的最高层用红头文件的形式界定了美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学校美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三)概念界定“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以美养德"的内涵之列。
“以美育人”,即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四)课题意义本课题研究将从美育入手,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构建我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新机制,实现我校“孝、善、真、美”的育人目标,形成我校以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特色。
(五)课题特点本课题旨在培养教师有意识、有目的、主动自觉地运用美育的特殊功能,把美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中自觉地渗透美育,使欣赏美、喜欢美、创造美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和意志品格,内化在师生的血液中。
三、怎样进行这项研究?主要是采用行动研究法,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活动和管理进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渗透美育,培养师生的审美需求、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提升师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内涵,培育师生的内在美德。
(一)构建美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各科教学,是实施美的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阵地,因此需要我们构建美的课堂。
构建美的课堂,首先要搞好艺术课的教学,这是因为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但是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美育,美育具有自身的更广泛的内容。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各门学科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
所以,我们在所有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收到美的熏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科科能审美”。
学校要把课堂教学作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渠道,把学科组的主要功能放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上。
研究的方向是: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学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时机和做法,要求教师:1、备课时要从审美的意识出发,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且研究确定施教过程中的美育手段;2、上课时要以美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讲求语言美,声音美,情境美,板书美,把简洁的内容和美观的形式结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开展美的活动“美的活动”是学校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具体策略是:1、从美的视角切入,自我养成,展示美丽的我。
德育,把人的美丽展示出来。
在德育美学观思想的指导下,创设美的德育活动,塑造学生美的心灵从抓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入手,将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分解为不同阶段目标,让学生每学期自选目标自己养成,学校政教系统督促、指导、帮助。
在班级、年级、学校开展“十好”活动:(1)从抓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入手,进行“站好队,行好礼,做好操,写好字,读好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2)从抓最基本的做人道德规范入手,开展“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交好友,做好人”心灵滋润养育活动。
2、从美的视角切入,自我参与,展示美丽的我。
美就在生活之中。
创设美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经受美的熏陶,以此来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1)每周开展各类艺术和学科的兴趣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审美兴趣(2)利用每天早读时间组织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精心设计组织全校学生的“歌声满校园”、“彩笔绘生活”、“电脑点世界”等活动。
(4)精心设计组织以美为核心的艺体大课间活动3、从美的视角切入,开展自主教育。
用“我的行为我负责、我的学习我努力、我的身体我锻炼、我的活动我参加、我的成长我做主”作为具体操作的切入口,经过几年、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打造我校的德育特色。
(1)建立人性化的,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强的学生常规管理规范。
(2)建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机制。
实行“班级自治”,“班规班法”民主制定,“班务承包”落实到人,“自我评比”激活动力,让学生从“被人管理”变为“自主管理”,在灵魂上做自己的主人,在行动上做班级的主人,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做负责任的一员。
建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机制,目的是实施主体性德育,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不要我做”为“我不要做”。
(3)构建“中小学生系列班会主题框架”,其思路是:以学校特有的一个学年度的时间流程为经线,以不同年级不同教育内容及不同程度为纬线,形成一个年级主题班会内容的网络框架。
这个“中小学生系列班会主题框架”的意义在于能为我们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序列化、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一个思路,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营造美的环境环境美是人的本体美的扩展和延伸。
环境的面貌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
在实施美育中,我们要把校园自然环境美与人文环境美和谐统一起来,富有美感韵味,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为了营造一个美的育人环境,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布局,在现有的硬件基础上,进一步合理科学规划,艺术性地进行改造,使之体现自然美;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加强软件建设,逐步形成“尊师、爱生”的校风,“务实、善导”的教风和“勤学、好问”的学风。
(四)塑造美的教师教师自身的美的素养是加强美育的关键,而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过程,也是教师使自己成为一个美的教师的过程。
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可感知的富有感染力的审美形象,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美的影响力,以教师的美影响培育学生的美,即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除了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敏锐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