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重点知识点汇总.doc

合集下载

2023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重点题型汇编

2023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重点题型汇编

2023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重点题型汇编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说明德育工作要遵循()。

A.因材施教原则B.方向性原则C.疏导原则D.长善救失原则2.经常使用一个物体的某项功能,而认为该物体只有这种功能的现象称为( )。

A.顿悟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导向功能3.某生观看电影《战狼》后,对军人产生了敬佩之情,立志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属于( )。

A.态度的学习B.智力技能的学习C.运动技能的学习D.言语信息的学习4.学过电子琴的人,再学弹钢琴就会比较容易,这种迁移类型是()。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逆向迁移D.负迁移5.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6.“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时应( )。

A.确立班集体的目标B.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C.建立健全必要的班级规则D.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7.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

”这强调教师应具备( )。

A.高尚的师德B.广博的文化素养C.专门的教育素养D.扎实的学科素养8. 小学生小雪因为迟到被班主任惩罚跑操场20圈并连续罚站一周,该班主任的做法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A.爱国守法B.严谨治学C.关爱学生D.终身学习9.荀子说:“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强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10.村民王某家境贫寒,其小女儿小花(7岁)每天在家种田劳作,村民对此议论纷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王某家境贫寒,小花不该去上学B.乙:小花应当学着干活,不去上学来减轻家庭负担C.丙:政府对这种事也无能为力,小花没法上学D.丁: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国家、社会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且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花应当去上学11.小吴自小比较顽皮,在课堂经常与同学吵闹,影响老师教学.且小吴经常迟到早退。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同名40353)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同名40353)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2:教育的概念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学校教育的产生. 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

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总结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总结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100道常识性知识点总结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87、(个人与社会发展统一性)是马克思的代表总结88、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是(教劳结合)89、德育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90、美育是对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的教育91、乳儿期(出生至一岁)婴儿期(一至三岁)幼和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22—14;15)青年期(14;15—17;18)92、1999。

6.13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93、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安徽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大集锦

安徽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大集锦

(涵盖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新课程改革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模块)NO.1 教育学模块:教育与教育学第一章考点一、教育与教育学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广义的较育: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3.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报据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捉进人的身心发展,有专业的师资和专门的场地,并且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其中最根木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

5.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或教育影响)。

6.教育者是指影响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心等方面发展变化的人。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引导年轻一代,尤其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领路人。

7.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学习、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它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成人教育的学生,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

8.教育措施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9.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主要包括各种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等。

10.教育手段:指教育话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包括教育者教的方法,也包括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教育活动中达用的一些物质器具等,如教师教具、实验设备、教育辅助材料等。

1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标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考点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奴隶社会教育: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即学校。

安徽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大集锦 (3)

安徽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大集锦 (3)

第四章教育目的考点一、教育目的1.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2.狭义的教育目的:指国家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确定的所量规格和标准,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标(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4.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理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等。

(1)个人本位论:从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人的本性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它认为教育目的就是注重个人价值,注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发展。

(2)社会本位论: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因此,在教育目的中社会本位论主张培养社会要求的人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考点二、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1.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2.智育: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活动。

3.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

4.美育: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形象化形式打动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学生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5.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念和习惯的教育。

考点三、素质教育的实质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考点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一般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进行学习的人。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XXX" Detailed Knowledge Points (XXX)I。

XXX1.Pedagogy XXX.2."Xue Ji," written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d of China。

isthe world's first XXX issues。

which is about three XXX ideas include "not to pull up seedlings to help them grow," "XXX" (reflecting the principle of progressive teaching)。

"teachingwithout constraining。

forcing without suppressing。

opening without reaching the limit" (reflecting the XXX)。

and "XXX and learning" (reflecting the teaching law of the unity of teacher-ledand student-centered roles).3."The Great Didactic" by John Amos Comenius in 1632 was the first XXX.4.XXX's "Democracy and n" emphasizes "child-centeredness" and proposes the method of "learning by doing," laying the XXX "XXX."5.XXX's "Thought and Language" takes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goal of teaching.6.XXX's "The Process of XXX.7.XXX's "Advice to XXX" and "XXX" are known as the "living pedagogy" and "XXX."8.XXX: in a broad sense。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必背简答题汇总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必背简答题汇总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必背简答题汇总教育学部分(19年下)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古代教育的特征(记忆技巧:街道专刻象)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二、近代教育的表现和变化(记忆技巧:公义世法)1.公历教育兴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三、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记忆技巧:全民多现身)1.全民化2.民主化3.多样化4.现代化5.终身化四、教育一次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许慎(宋)在《说文解字》上对教育做了逐字解释。

五、教育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六、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学习在动物和人身上都有)。

七、朱熹爱神话;本能生利西;心房源美梦;凯米爱劳动。

八、中国奴隶爱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中世纪有教会七艺和骑士七技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记忆技巧:容发组够龟速;内人解手龟速)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变革二、教育的经济动能(记忆技巧:牢记科;唠嗑技巧)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三、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4.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记忆技巧:两圈一亩地一内容)四、【2016年小学简答】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口诀:人鱼公主)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五、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记忆技巧:慕容芳)六、【2018年中学简答】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记忆技巧:宣传融创)七、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3.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的发展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记忆技巧:数质结流)八、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记忆技巧:数质结流)1.控制人口的数量2.提高人口的质量3.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九、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记忆技巧:影响教育三要素;观内数制剂)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十、【2017年中学简答】教育的科技功能(记忆技巧:载体科研;开工再制)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动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和利用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一、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安徽省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重点

安徽省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学(一)教育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其最根本任务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

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及社会发展3、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决定受教育权。

(3)决定教育目的。

(4)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5)决定着教育体制。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

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影响教育技术。

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人口数量(2)人口质量(3)人口结构4、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能控制人口增长(2)能提高人口质量(3)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5、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及挑战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多元文化及教育变革(三)教育及人的发展6、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人的身心发展特点(1)顺序性(循序渐进)(2)阶段性(根据年龄特点,制定学习任务;最近发展区)(3)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或最佳期)(4)互补性(扬长避短)(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学》知识点逐章逐节梳理(精华)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学》知识点逐章逐节梳理(精华)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学》知识点逐章逐节梳理(精华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2、教育随着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社会)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__,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__。

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__,到__再到__的过程。

(学校系统,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4、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__、近代的__。

(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5、__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学校教育系统)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也就是指____。

(正规教育,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__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__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__学制)以及__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__学制)。

(清朝末年,1902,壬寅,1903,癸卯)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__。

”提出__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构建学习化社会)9、__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10、普通教育主要以__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__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升学,就业)1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化、职业中学__化的趋势。

(职业,普通)1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 500题经典知识点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 500题经典知识点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精编100多道预测试题1. 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2. 简述《学记》中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

(3)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4)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5)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3. 论述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c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d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b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5、论述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6、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学校教育制度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学校教育制度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精华收藏版)第二章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等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3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个阶段所受教育的总和。

是个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体。

从纵向上来说,终身教育部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是涵盖人的一生在内的:从横向来说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式教育终身教育补充:终身教育的特点:民主性形式多样性连贯性自主性4欧美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西欧双轨制美国单轨制前苏联型学制(Y兴学制)5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蔡元培)——壬戌学制6.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的二十字方针7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8影响学制的因素和当代学者发展的特征影响因素: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4民族文化发展特征:1重视学前教育主义早期智力开发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4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

5接受终身教育发展继续教育9老解放区学制的特点1.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2学校教育类型的组织多样化,富于灵活性3依靠群众办学10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教育的机会;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为国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具体内容: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难点题型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难点题型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难点题型多选题1、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 C )A、整体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恒常性E、对比性2、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知识和智力与教学效果表现为( A )的关系。

A、低相关B、高相关C、中等程度相关D、没有相关E、反比例3、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 C )A、分散B、转移C、分配D、范围E、分心4、“一题多解”属于( C E )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发散思维D、聚敛思维E、求异思维5、能力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关系是( E )A、同步发展B、能力发展快C、能力发展慢D、能力与知识技能无关E、以上都错6、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 ABC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隐性知识E、显性知识7、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E、经济和教育没有必然的关系8、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 ABC )体现。

A、课程计划B、学科课程标准C、教科书D、教学参考书E、直观教具9、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CDE )A、讲授法B、谈话法C、练习法D、实验法E、实习作业法10、新课改强调( C D )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C、师生共成长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11、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 BCD )A、接受学习B、自主学习C、合作学习D、探究学习E、机械学习12、教学组织形式有( ABCDE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E、课堂教学13、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ABCDE )原则A、客观性B、全面性C、指导性D、科学性E、激励性14、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有(ABCD)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B、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C、各种书面作业D、各种实际作业E、各种体育活动1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说明学生( ABCDE )A、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B、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C、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D、学生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E、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16、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坚持( ABCDE )A、爱与严格要求结合B、爱与尊重、信任结合C、全面关怀学生D、关爱全体学生E、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17、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ABC )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D、因材施教E、教师的“教育机智”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的“三个要向”是(ABC )A、面向全体学生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D、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E、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19、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六艺”是指( A )A、礼、乐、射、御、书、数B、诗、书、礼、乐、易、春秋C、语、数、外、生、地、史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师说》、《论衡》E、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20、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是指(ACE )A、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B、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D、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E、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理论即( CD )A、强化理论B、刺激一一反应理论C、潜意识D、人格三分法E、社会学习理论(AD )22、注意具有等特性。

安徽教师考编教宗知识

安徽教师考编教宗知识

【教育学】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着:(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着;(2)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着;(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4)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教育及其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3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教育者,受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5相对独立性6生产性7民族性。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是臵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3.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①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②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③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①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②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④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2)信息技术与教育: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③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①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2)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教育与个体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2)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受成熟制约,成熟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教育以成熟为前提,同时又要积极、能动的促进个体成熟; 3.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4.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规范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2)学校教育加速了个体的发展;(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教育学部分知识点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教育学部分知识点

《教育综合》——《教育学》部分纲要Mr. Zhang2015.5.22教育1、教育的概念广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促进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个体角度: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

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

2、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即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体现在:①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②教育是人类有意识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③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的结构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学习者);③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或教育措施)内容上看: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形式上看: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注: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4、教育的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①个体发展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本体功能)②社会发展功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培养人影响社会,即:派生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①正向功能: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②负向功能: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方式:①显性功能:在教育活动中出现与教育目的相吻合的结果。

②隐形功能:伴随显性功能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5、教育的起源①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各宗教)②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西方近代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忽略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的养育行为之间的差异。

③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教育起源于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④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学家)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部分总结资料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部分总结资料

(三)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等2.教师权利和义务(1)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1)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法律地位:(政治地位)教师的政治权力受到法律的保护。

(经济地位)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职业声望)教师的职业声望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教师对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直接相关。

权力:教育教学权,学术自由权,管理自由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培训进修权。

(1)遵纪守法的义务;(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4)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5)保护学生的义务;(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

2012(2)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3.学生权利保护(1)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1)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公民,受教育者,未成年人权力:平等的受教育权;享有教育资源权;获取物质帮助权;获得公正评价权;申诉与诉讼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力义务:接受教育,遵纪守法;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2)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四)新课程理论1.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及基本理念背景:时代的变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价值观念得到改变;信息爆炸目标:是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主义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人。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

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珍藏复习版)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着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高频考点精心汇总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高频考点精心汇总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历年高频考点精心汇总1.简述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哪些?【参考答案】程序教学的原则:(1)小步子原则;(2)积极反应原则;(3)自定步调原则;(4)及时反馈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

2.简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参考答案】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有:(1)问题要小而精;(2)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3)要有适当的难度;(4)要富有启发性。

3.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参考答案】(1)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4.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参考答案】(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4)加强课程综合化;(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6)课程法制化。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参考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这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1)发展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一般指普通中小学教育,它是一个奠定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基础教育的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2)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参考答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从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

其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五级;动作技能目标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六个层次。

安徽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大集锦 (2)

安徽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大集锦 (2)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点一、教育与经济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结构。

2.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考点二、教育与政治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对教育领导权和享受权的制约;(2)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制约和影响;(3)政治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4)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制约和影响。

2.教育的政治功能:(1)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2)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3)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4)促进政治民主。

考点三、教育与社会文化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2)文化观念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3)文化模式制约着教育模式。

2.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传递文化;(2)教能传播文化;(3)教育选择文化;(4)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

考点四、教育与社会人口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2)人口的质量制约教育的质量;(2)人口的迁移和分布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使人口的社会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考点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

2.表现形式:(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4)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考点一、人的发展的基本理论1.内发论: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遗传决定论等,一般强调人类个体的身心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身心的发展实质上是由这种自然因素按照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重点知识点汇总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对态度的理解: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都是内部倾向;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理解: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3.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品德形成具有后天性,品德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像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师出教育,专注安徽教师考编)4.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1)丰富学生有关的道德观念,并使这种道德观念与各种情绪体验结合起来。

(2)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

(3)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概念、道德理论,使学生的道德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

(4)在道德情感的培养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要注意在培养品德时出现的情绪障碍,并设法加以消除。

(5)重视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

(师出教育,专注安徽教师考编)4.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自我中心阶段(2~5);权威阶段(6~8);可逆性阶段(8~10);公正阶段(10~12)。

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5.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个阶段理论。

(1)前习俗水平。

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

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

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①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还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只是因为恐惧惩罚而要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

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

②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

或是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

(2)习俗水平。

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之实践,这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①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

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服从团体规范,“尽本分”,尊重法律权威,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

(3)后习俗水平。

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

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

这一时期也可分为:①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订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

②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

对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

总之,柯尔伯格通过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①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在10岁前大都处于第一种水平;13岁前后半数以上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人第三种水平;16岁以上30%进入第三种水平。

②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

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交往等有关。

③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6.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总体看来,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发展较为平稳,显示出协调性。

关键年龄在三年级(9岁左右)。

(师出教育,专注安徽教师考编)7.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依从。

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

依从阶段的特征表现为;行为、观点是受外界影响而被迫发生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认同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榜样的特点、榜样行为的性质、示范的方式等都影响着认同。

(3)内化。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师出教育,专注安徽教师考编)8.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水平。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也是影响因素。

9.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

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1)有效的说服。

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同时教师还要发挥情感的作用,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

应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3)利用群体约定。

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4)价值辨析。

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10.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说服?(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进行说服。

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一般认为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教师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使学生产生客观、公正的感觉,从而相信教师所言,改变态度。

(2)发挥情感的作用。

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

(3)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

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

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则将难以改变态度,而且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教师应该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11.利用群体约定培养态度与品德的基本操作程序: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具体程序操作如下:第一,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第二,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

第三,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第四,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第五,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

第六,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第七,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如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从第四阶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12.品德不良行为与过错行为的关系?过错行为与道德不良行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过错行为是品德不良行为的开端和基础,是品德不良的前奏,而品德不良行为是过错行为的继续和发展。

区别:(1)过错行为的目的性、有意性差;而品德不良行为受不良道德认识和错误思想支配,动机是有意的,目的是明确的。

(2)过错行为具有情绪和不经常的特点,而品德不良行为出现的频率高,次数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过错行为的后果具有扰乱性,它直接干扰课堂秩序和集体活动,而品德不良行为的后果直接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有较严重的扰乱性和破坏性。

(师出教育,专注安徽教师考编)安徽师出教育教师招考研究中心深入研究2014、2015和2016年安徽省统考各学科专业考试情况,为大家深度剖析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以及考试难度,以期为广大考生复习备战2017年教师招考提供科学指导。

(一)考试形式及内容剖析在《2016年度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公告》中明确规定:笔试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科,笔试每科满分为120分,按《教育综合知识》占40%、《学科专业知识》占60%合成笔试成绩,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学科专业考试主要考查学科专业知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

换言之,考查三大板块的内容,即学科专业知识、新课程标准理论及教学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