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会计的概念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作用表现:
(1)明确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 务的问题。有了会计主体前提,会计处理的经济业务和财 务报告才可以按特定的主体来识别。 (2)确定会计的独立性。会计应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为企 业全体所有者服务,而不应被企业某个所有者或企业以外 的任何利益团体所操纵。
5、与法人的区别:
期支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见 图4)。
图4 权责发生制对当期已经付款但当期 不应负担的费用的确认
3、意义: ◆ 解决了将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在什 么时间入账的问题。 ◆ 合理的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 和经营成果。 4、适用范围: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单位。
第二:收付实现制(现金制) 1:定义:是指以款项是否实际收付作为标准,来确认
(2)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 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 在附注中说明。
注意:方法不得随意改变,并不是绝对不许变更,确有需要变更时,应在
报告中说明变更的情况、原因及对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 。
3、相关性(有用性)要求
投资者和 债权人等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 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 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 预测。

1、真实可靠性与内容完整性要求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 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虚假 经济业务
停 停
会计 核算
虚假 会计信息
会计 报告
2、可比性要求
(1)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 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横向可比)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法律主体是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的财产、 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它强调企业与各方面的经 济法律关系。 会计主体则强调企业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它是按照 正确处理所有者等其他经济组织与企业本身的经济关系的 要求而设立的。 会计主体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分为独资 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还可以是非营利性组织。
(三)持续经营
1、定义: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事项Biblioteka Baidu确
认与计量应以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因破产、 清算、解散等而不复存在,而是以它现时的形式 并按照既定的目标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2、原因:
3、作用: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1)在一般情况下,资产以其取得的历史成本计价, 而不按其立即进入解散、清算状态的现行市价计 价。 (2)在对长期资产的摊销会计处理上,均以企业在 折旧年限或摊销期限内会持续经营为前提。 持续经营前提只适应于正常状态下的会计主体, 企业一旦宣告破产而清算,则此前提就不再适应, 会计方法也相应改变,按国家关于企业清算的规 定办理。
图2 权责发生制对不属于当期收入但已 收到款项的收入的确认
③凡是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
论款项是否支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费用 处理(见图3);
由于使用借款,3~8月各 月都应承担利息费用
虽然实际付款,但没 有承担费用的义务
图3 权责发生制对当期应当负担但未支付款项的费用的确认
④凡是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
(四)会计分期
1、定义:
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 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以提供分期的会计资料。
2、作用:
会计分期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两者相辅相 成,都属于时间范围的假定。 (1)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它期间的差别, 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之和收付实现质的区别,进 而出现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 (2)由于定期提供信息的需要,会计上下不得不对 某些业务采用估计的方法来核算,使得会计信息 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某咨询服务公司4月发生下列业务: (1)4月1日,预付第二季度保险费4 500元; (2)4月4日,用现金支付办公设备价款8000元;当月应提折 旧400元。 (3)4月5日,提供咨询服务并收取现金7 000元; (4)4月8日,预付下个月广告费3 000元; (5)4月11日,提供咨询服务,服务费用12 000元,尚未收取; (6)4月24日,收回上月应收服务费收入4 000元; (7)4月26日,偿还上月应付的货款1 500元; (8)4月29日,支付本月工资费用9 000元; (9)4月30日,记录4月份的保险费用; (10)4月30日,记录已实现的预收收入6 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业务分析填下表
国家宏观经 济管理部门
会计 信息
企业内部的 经营管理者
其他方面
4、及时性要求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 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 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 者延后。
应做到三条:一是及时收集; 二是及时处理;三是及时传递。
现制度规定:月6天,季15天, 半年60天,年四个月。
5、明晰性要求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 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 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 和使用。
日期 收入 4.1. 4.4. 4.5. 7000 12000
权责发生制 费用 利润 现金流 入
收付实现制 现金流 出 4500 8000 7000 净流量
400
4.8.
4.11 4.24 4.26 4.29 4.30 9000 1500
3000
4000 1500 9000
4.30 合计
6000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LOGO
会计学原理
www.1ppt.com
第二章 会计的概念结构
第一节 会计基本前提
第二节 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四节 会计要素 第五节 会计等式
第一节 会计基本前提
一、会计核算前提 (一)会计核算前提概述 1、定义:会计核算前提是指会计人员对会 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做出合理的 判断,是会计核算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2、会计核算前提的构成: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对 应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输入时间,以及输 入经济业务的内容所归属的会计要素进行识别、 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对账户中已记录的会计信息 是否全部列入会计报表及如何列入会计报表进行 的识别确定。
初次确认 再确认
二、会计计量
1、 计量: (1)定义:对确认的客观事物进行数量(主要体 现为货币额)确定。 (2)构成: 计量尺度(单位):确定客观事物数量的标准或 单位。包括实物计量、劳动计量和货币计量三种 计量尺度。 计量属性(基础):以什么时候的计量尺度来确 定客观事物数量。包括过去、现时和未来。 2、会计计量尺度: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
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 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 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的确定:
a、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交易性证券、存货、长 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 产,应当以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 值。
b、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 跃市场的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 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调整后的类似资产 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c、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 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 资产,应当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 工具确认和计量》等,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 价值。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 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 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 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
(2)重臵成本——现在购买时的价值
是指资产按照现在购建相同或者相似资产 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 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现在卖出时的价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 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 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 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①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不论款项是 否收到,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处理(见 图1);
图1 权责发生制对当期已经实现但尚未 收到款项的收入的确认
②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 已在当期收到,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 收入处理(见图2) 。
预收款时不确 认为收入,而 确认为负债
实际提供产品时,确认 为提供产品期间(4、5、 6三个月)的收入
(4)现值
——站在现在看将来卖出时带来的价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 用和最终处臵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 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 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t 1 n
第t年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
( 1折现率)
t
(5)公允价值——现在市场价值


M公司某项资产(厂房一栋): (1)5年前建造成本800万元; (2)目前建造成本1200万元; (3)该资产现行售价700万元,销售税费8 万元; (5)如果继续使用该资产预计尚可使用10 年,预计每年可创造现金净流量80万元, 折现率10%。 要求:确定该资产的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二)会计主体
1、定义: 会计主体或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 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2、确定的原因: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与其他有关 的经济业务相关联,也总是与其他企业或 单位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只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都需要进行 会计核算,都是会计主体。
3、满足会计主体的条件:
(1)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 (2)进行独立生产经营活动 (3)实行独立核算
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收入-费用=节余 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现金净流量
2:特点:
(1)实际收到现款作为当期的收入(现金流入量)。 (2)实际支付现款作为当期的费用(现金流出量)。
3、适用范围:以服务为目的行政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编制现金流量表。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案 例
3、会计计量属性: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采用重臵成本、可变现净 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 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1)历史成本——过去购买时的价值 是指资产按照购建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 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建资产时所付出的 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 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 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 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 物的金额计量。
6、谨慎性(又称稳健性)要求

1、定义: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 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 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该要求在于: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 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 2、原因:由于企业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与不确定性,要求企 业在作职业判断时,应保持谨慎,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和损失。 3、作用:推迟纳税、改善企业现金流量。 缺点:使报告期的利润减少,而使以后的利润出现反弹, 具有倾向性。不符合可比性,悖离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五)货币计量
1、定义:指会计主体在核算中采用货币作为主要
计量单位,量度、记录和报告主体的经济活动。 2、原因:货币作为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具有其他 计量手段不具备的优点。 3、作用:货币计量提供的会计资料具有综合性与 可比性。
4、包括的内容:(1)货币是主要计量单位,
(2)货币的币值是稳定。
第二节 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三、会计报告 定义:会计报告是指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 的要求,按照一定格式将会计信息提供给 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
四、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核算基础
第一 :权责发生制原则(应计制) 1、定义:是指以权责关系的发生为标准, 即以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认当期的收入 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收入-费用=利润 2、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