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共49页

合集下载

肩周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肩周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肩周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疾病名称(英文)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拚音JIANZHOUYAN 别名肩关节周围炎,冻肩,中医: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肩凝,西医疾病分类代码关节疾病与损伤,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肩周炎是由于肩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的障碍,故又称冻肩。

是一种多病因性疾病,临床特征表现为:早期肩部酸困疼痛,中期肩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晚期症状逐渐缓解,并有自愈倾向。

全部病程大约为1~2年左右。

多为单侧发病。

左侧多于右侧。

中医释名本病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西医病因肩周炎病因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肩部软组织的退变:如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

退变使肩周组织充血、水肿、肥厚,组织缺乏弹性,而限制了盂肱关节的活动。

②肩部创伤:如肩部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一方面肩部软组织损伤出血,另一方面由于治疗的需要,又必须做较长时间的肩部固定,使肩部组织产生炎症,形成粘连。

③长期劳损:可造成肩部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又可加速其退变。

④内分泌紊乱:此类病人大多发生于更年期,由于内分泌紊乱,可引起肩周组织充血、肿胀,加重病变的进展。

⑤感受风寒:寒冷的刺激亦可加剧肩周的无菌性炎症过程。

肩周炎的发生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肩周炎在临床多见于50岁左右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中医认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

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

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病理肩周炎的病理变化比较复杂、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盂肱关节囊纤维层退变、硬化、收缩,滑膜层肥厚,从盂肱关节造影可以说明关节容积减小,手术探查亦可发现关节囊收缩,下部皱襞闭锁。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的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如下:
中医诊断标准:
1. 呈慢性发病,大多无外伤史,少数可由轻微外伤诱发,表现出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2. 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3. 肩关节造影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的表现,后期可出现严重骨质疏松改变。

中医辨证分型:
1. 风寒湿型:肩部串痛、沉重或肩部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肩部疼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寒恶风,昼轻夜重。

2. 瘀滞型:肩部疼痛,局部肿胀,疼痛拒按,痛以夜间为甚。

3. 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肩部疼痛,伴肢体麻木、颤动。

头晕目眩,面色恍白,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4. 肝肾虚型:病程较长,肩部疼痛绵绵,遇劳加重;肩部疼痛僵硬,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

气短懒言,四肢乏力,舌咽干燥;头晕眼花,不胜劳倦,伴有眩晕耳鸣等。

请注意,以上诊断标准并非绝对,具体的诊断及治疗应结合专业医生意见进行。

如有任何持续的疼痛或不适,请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显示,肩周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有2%-5%,且肩周炎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通过对中老年人群发生肩周炎疾病的原因进行探究,可发现多是因为老年人群随着发病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下降、骨质等方面的问题所致。

而导致患者发生肩周炎的明确因素尚无定论,根据发病人群的表现来看,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三倍左右,而对肩周炎发病部位的调查发现,肩周炎多发于左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肩周炎患者群体也在持续扩大,这不仅仅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为提升肩周炎患者的生活质量,除了让肩周炎患者了解到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之外,还需要让其了解到正确的治疗方法。

以下将对肩周炎这一疾病做出一定的知识科普,介绍肩周炎的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同时为患者科普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的相关知识。

1.肩周炎症状表现肩周炎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但已经有部分学者证实了肩周炎的发生与患者关节囊以及周围韧带组织的慢性炎症有着较大的联系,而患者自身活动受限,缺乏锻炼、或者经常性的提拉重物,也将会导致其患上肩周炎。

除此之外,患者自身患上免疫性疾病,免疫力低下、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也往往容易患上肩周炎。

具体症状表现为关节僵硬、无法有效活动以及抬高手臂,且在转动肩部时,还会出现一定的疼痛反应,视患者病情发展程度而定,若病症程度较为严重,那么疼痛程度也将加深。

肩周炎典型症状就是关节僵硬与疼痛,有学者研究表明,疼痛期可维持2-9个月,病情发展期较长,对于患者所造成的影响极大,一般而言,在夜晚时,肩周炎的症状表现将更为明显,若患者未能及时就医,可能会使得疼痛症状由夜间的明显发作转变为全天性的持续发作。

病情发展至僵硬期,可持续4-12个月,具体时间依据患者自身状况而定,但发展至僵硬期后,疼痛感将会慢慢改善。

缓解期,有学者指出,缓解期的维持时间为5-26个月,但若患者积极就医,遵循医嘱,基本可在12个月-18个月的时间内完全康复。

精品PPT课件----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共49页

精品PPT课件----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共49页
精品PPT课件----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 疗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肩周炎的诊断及针灸治疗

肩周炎的诊断及针灸治疗

肩周炎的诊断及针灸治疗肩周炎属于中医“肩痹”的范畴,西医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民间称为露肩风,五十肩。

是最长的一类退行性疾病,也是针灸理疗的常见病和治疗适应症。

西医药治疗虽能迅速止痛,但复发率较高。

中医推拿手法治疗一般需要较长的过程,患者难以坚持,而影响其疗效。

针灸治疗不仅能够迅速缓解症状,安全性极高,而且可以治愈疾病,因此成为医患亲睐的疗法。

肩周炎的辩证分型及治疗1、风寒侵袭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

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

舌苔白,脉浮或紧。

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

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

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穴位肩髃肩髎肩贞肩井臑俞中渚阿是穴(疼痛点)操作方法用30号1-2寸毫针针刺患侧所选穴位,每次取2-4穴,针刺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法, 留针。

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采用温针灸,将艾段套在针柄上点燃下端, 每穴灸3 壮。

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2、寒湿凝滞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

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

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

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

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穴位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疼痛点)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足三里操作方法所有穴位均温和灸10-20分钟(局部温热为度)后,选用1-2寸的针针刺,平补平泻。

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3、瘀血阻络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

中医治疗肩周炎课件

中医治疗肩周炎课件

肩周炎的诱发病因
• 二、肩外疾病: (1)颈椎源性肩周炎:指由于颈椎病引起的肩周炎。 特点为先有颈椎病的体征和症状,而后再发生肩周炎。 (2)冠心病:引起的绞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 部,常可放射到肩、上肢或背部,左肩及左上肢尤为 多见。尚可引起肌肉痉挛,肩关节运动受限,可诱发 肩周炎. (3)其它因素:本病发生尚与精神心理因素、肩 部受害、体内有感染病灶、内分泌紊乱及自身免疫反 应等有关。从临床观察中发现,肩周炎多与糖尿病、 偏瘫、肺结核、颈椎病等疾病并存,并且发病率偏高。
中医治疗肩周 炎
肩周炎概述
• 肩凝症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 属于西医学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长期固定 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 病,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 组织的慢性炎症。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为年 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 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 凝筋膜而致。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 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 袭为外因。
中医辨证治疗.
风寒湿证: 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 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淡、舌苔薄 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1)风寒侵袭: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2)寒湿凝滞: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肩周炎中医治疗
瘀血阻络证:肩部肿痛,疼痛拒按,以夜间为 甚。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 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气血亏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 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
肩关节检查
• X线检查可未见异常;或仅见肱骨头骨 质疏松;有时可见增生钙化。 • 血沉、抗链 “O”均呈阴性.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注意事项
中药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 导下进行,避免药物不良 反应。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
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
常用手法
滚法、揉法、点按法等。
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过度刺激和损 伤。
04
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坐姿和睡姿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 时活动肩颈部位,减轻肩部压
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01
02
03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 缓解疼痛,促进的针刺 方法,如毫针、电针、温 针等。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 作,避免误伤经络和穴位。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采 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进行 治疗。
常用药物
桂枝芍药知母汤、身痛逐 瘀汤等。
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 内服或外敷,以舒筋活血、止
痛消炎。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和气血 ,缓解疼痛。
日常保健
合理饮食
多食用富含蛋白质、钙 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
牛奶、鸡蛋、鱼等。
调整生活习惯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 势,适时休息和活动。
情绪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 度焦虑和紧张。
定期检查
肩周炎的其它分型
湿热痹阻型
此型患者多因感受湿热之邪导致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常用药物有苍术、黄柏 、薏苡仁等。
肝肾亏虚型
此型患者多因年老体弱或长期疾病导致肝肾亏虚,肩部疼痛 绵绵不绝,活动受限。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通络止痛,常 用药物有杜仲、桑寄生、淫羊藿等。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

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

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

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

《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

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

”又如明·朱《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1、风寒侵袭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

中医详解肩周炎的症状及四类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详解肩周炎的症状及四类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详解肩周炎的症状及四类中医辨证分型天气很热的时候,有的人晚上睡觉很容易就把肩膀露出来。

肩膀这个地方就容易受风,你用手摸摸,这儿就比身体的其他地方要稍微凉点儿。

肩周炎就是这么来的。

凡是骨伤或是筋骨上的毛病大多跟寒有关。

年轻时不太注意,到老了,这长年积累的汗就开始折腾自己了。

肩周炎又称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肩关节周围炎、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是常见病、多发病。

原因复杂,既有肩部原因又有肩外因素,一般认为是肩关节退行性改变、外伤、慢性劳损、内分泌紊乱、环境等密切相关。

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

肩周炎的治疗原则要根据患者肩周炎的不同症状以及不同时期进行治疗。

相对来说,早期的肩周炎比较容易治愈。

通过了解肩周炎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就可以通过相关症状表现,及时发现肩周炎是否存在。

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几率,以免肩周炎病情恶化,不仅难以治愈,还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折磨。

何为肩周炎?肩周炎,称为肩关节周围炎,俗称“五十肩”、“漏肩风”、“冰冻肩”等,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本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多发生在五十岁左右,故称为“五十肩”,本病急性期疼痛剧烈,后期则因炎性粘连而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

该病属于中医“痹证”范围。

何为痹症?痹,即痹阻不通。

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

痹症的病因病机痹症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

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

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

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

6个中药验方治疗肩周炎有效

6个中药验方治疗肩周炎有效

6个中药验方治疗肩周炎有效本病起病缓慢,患者常感肩部酸痛,不能持重物,初发1~2周后,疼痛渐增,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开始受限。

重症者肩臂肌肉萎缩,疼痛较重,常不能举臂梳头、穿衣和背手搽背,夜间尤甚。

001生山楂甘草治肩周炎【方剂】生山楂、桑葚各50克,桑枝、乌梅各25克,白芍、伸筋草、醋制元胡各20克,姜黄、桂枝威灵仙、醋制香附各15克,甘草10克【用法】水温服,3日2剂,1个月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除配合练功外停用其他药物或疗法。

【功效】舒筋通络,祛瘀行痹止痛,滑利关节。

【主治】肩周炎。

【验证】用此方治疗肩周炎患者3例,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002白芍炒地龙治肩周炎【方剂】白芍、炒地龙各400克,制马钱子、红花、桃仁、威灵仙各350克,乳香、没药、骨碎补、五加皮、防己、葛根、生甘草各150克【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生药0.2克,成人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半个月为1疗程,休息3天,再行下1个疗程。

【主治】肩周炎【验证】用此方治疗肩周炎患者67例,其中治愈5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

003桂枝大枣治肩周炎【方剂】桂枝、大枣、姜黄、羌活各15克,生姜、甘草各10克,白芍、桑枝各3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助阳通脉,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

加减:痛甚者,加蜈蚣2条,全蝎6克,疼痛向项背或前臂、上臂放散者,加海桐皮、威灵仙各15克。

【验证】用此方治疗肩周炎患者30例,痊愈20例,显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

004川乌细辛治肩周炎【方剂】川乌、草乌、细辛、樟脑各90克,冰片10克,老陈醋适量。

同活将上方前5味药分别研为极细末后,混合均匀备用。

用时,根据疼痛部位的大小,取药末适量,用老陈醋调成糊状,均匀敷在压痛点上,厚约0.5-0.7厘米,外裹纱布,然后用热水袋热敷20-30分钟每日1~2次。

【主治】肩周炎【验证】用本方治疗肩周炎患者48例,其中治愈42例,显效4例,无效者2例005桂枝生姜治肩周炎【方剂】桂枝、炙甘草各12克,白芍15克,生姜6克,大枣5枚。

肩周炎诊断及治疗

肩周炎诊断及治疗
(一)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或移位术:
(二)喙肱韧带切断术:
编辑版ppt
15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正 常。
2.好转: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基 本恢复正常。
3.有效:肩部疼痛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有 所改善。
4.无效: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无改善。
编辑版ppt
16
谢 谢
2.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通络,调和营卫。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肝肾亏损
治法:益肝肾,温经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4.筋骨损伤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方药:十三太保方加减。
二、手法治疗:按摩
三、针灸
四、外敷药物 膏药等
编辑版ppt
13
西医治疗
一、非手术疗法:
(一)药物治疗:口服水杨酸制剂或其他消炎止痛药,常 和其它方法配合使用。妙纳、芬必得、塞来昔布。
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 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 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故气血虚损,血 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编辑版ppt
3
诱发因素
1.制动 2.肩关节内在病变 3.临近部位的疾患 4.神经系统疾病 5.内分泌系统疾病 6.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 7.姿势失调 8.心里因素
编辑版ppt
17
编辑版ppt
9
3.恢复期
又称末期,解冻期或功能恢复期,持续 时间为5-26个月。改期不仅疼痛逐渐减弱, 而且随着日常劳动和各种治疗措施的进行,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增加,粘连、挛缩 逐渐消除,大多数可以恢复的正常会接近 正常。肌肉萎缩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虽 然肩周炎是自限性疾病但总的病程可达 12-42月。

肩周炎中医症治法(详解)

肩周炎中医症治法(详解)

肩周炎中医症治法(详解)肩周炎民间也有叫五十背,冻肩背,表现为肩膀怕冷,疼痛,或左或右,抬举不利,或者抬不起来。

老人家女性偏多,影响睡眠,日渐消瘦。

一般都伴有痰饮,随着社会的进步,也有三四十岁就开始发的,初期一般都不是很疼,有时候疼有时候不疼,初期容易跟颈椎症状混淆。

去医院检查,七检八检也没查出个什么,有的就说气血不好。

开一点补气血和止痛剂。

嘱咐患者多做运动。

有的医生还叫人家多画圈圈。

花很多钱不说,还耽误了治疗。

严重者睡眠不好,又一阵一阵的疼。

案例一女、60岁、两年前发病,肩膀怕冷疼痛,时左时右(很怕冷的哪种)。

吃饭没味道,手抬不起来,舌苔薄白,舌头翘不起来。

这两年瘦了20多斤。

痰多,到处求医无果,偶遇小阳君。

辨症属痰阻经络,抬动不利,舌头翘不起来属心阳虚。

怕冷属肾阳虚。

方用苓桂术甘汤和术附汤加半夏7剂,7剂后痰少,手还疼痛,像有东西在里面走一样,睡眠见好,还有怕冷。

方用小青龙汤加附子、茯苓、半夏加大、减麻黄、加生白术、7剂。

回诊时回应个方面都好很多,以前有的东西,不能吃,吃了就拉肚子,现在不会。

效不更方,前方细辛减量、半夏减半7剂。

按语生痰之源在于脾胃(按四圣心源责于心),而生湿之源在于肾,痰饮阻遏心阳,表现就心阳虚,责以根来肾阳化气不利而生寒湿,脾气虚就生痰,方中桂枝通心阳和茯苓下达膀胱气化,以治生湿之源。

茯苓渗湿建脾和干姜白术麻黄走于肌面,桂枝干姜温经散寒,附子细辛助肾阳和半夏以调脾胃,芍药五味子酸甘敛阴,以防发散太过,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我是你们的小阳君。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之欧阳文创编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之欧阳文创编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

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

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

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

《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

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

”又如明·朱《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1、风寒侵袭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吁嗟Biblioteka 身后名,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