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风俗习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羊”、“打牛”
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
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 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
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核桃,菜园生产蔬菜
总体而言,彝族服饰具有以下4个特点
(1)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 (2)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 (3)男子服饰多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 (4)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土 司 官 服
头 饰 花 带
妇女围腰
鸡冠帽
彝族支系阿乌人,妇女头 上要戴顶形状象鸡的帽子。 未婚时戴的叫鸡冠帽,象 只低头啄食的母鸡;结婚 后戴的叫勒勒帽,象只昂 首啼叫的大公鸡。相传, 阿乌的祖先开荒狩猎时, 触怒了山上的蜈蚣王,令 蜈蚣把阿乌人吃掉,先吃 女人,后吃男人,因为女 人会生育,能传宗接代。 为抵侵害,阿乌人便大肆 养鸡,蜈蚣无法抵抗,只 好逃走。阿乌人祖先才安 居下来,为感谢鸡的恩德, 阿乌妇女便把鸡的形象用 各种丝线绣出,再配上各 种银器装饰物戴在头上, 表示敬重,成了阿乌人特 有的一种民族民间手工艺
• 宗教:流行多神崇拜;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
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土掌房
土掌房——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彝族的“土掌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
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使用夹板 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所谓“干打垒”)。平顶的制作也与石 楼相似,也具备晒场的功能。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 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
婚礼
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女方村 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乐。送亲的人 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进门前,由一人托 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 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
彝族文化的代表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 绘画等。
雕刻
三、服饰饮食
服饰
• 1、彝族服饰各地不同,男女一般上衣开襟贴身,袖口、 领口、襟边都绣有花边;
• 2、男子头顶留有“天菩萨”(四、五岁时头顶即留二、 三寸方形的黑发,成年后挽成一发结,是男性尊严的象 征)。
• 3、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男子喜爱用青 布或蓝布包裹头 部,并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以表 示英勇威武的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概,习称“英雄结”。
• 3、彝族分布的地区是我国西南部高原与东南沿海丘陵 之间的山岳地带,高山与深谷构成了十分复杂的地形和 气候条件。
• 4、经济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手工业较发达;
新 中 国 建 立 前 的 彝 族
二、历史文化
彝族 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彝族与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 纳西族、基诺族皆源于古彝族。
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 特”。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
庆年节
庆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彝族人民都要过庆年节, 并相互拜祝,载歌欢舞,祝贺节日。
火把节 • 火把节: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
历六月二十四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 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 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 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 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 会,彻夜狂欢。
瓦房屋
彝族住房多为三间或五间。正中一间为堂屋,是家庭成员聚会之所,亦为接待
客人之所。靠墙壁左侧,设一火塘,火塘边立石三块成鼎状,锅支其上,称为“锅 庄”。锅庄严禁人踩踏跨越,否则认为不吉。锅庄上方,以蔑索吊一长方形木架,上 铺竹条,作烘烤野兽干肉或蒜头、花椒、辣子之用。火塘用以煮饭、烧茶、取暖和照 明。彝族一家老幼,常围火塘而坐,叙天伦之乐,火塘成为彝族传递文化的场所。一 般彝族人家,则在火塘边铺一草席,身裹披毡而眠。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 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 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彝族主要分布省份
公元8世纪时,以彝族为主体的“南 诏”政权统一云南等地,10世纪时,归 “大理”政权统治,清代时,对彝族地 区统治加强。
彝族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自称和他称。如
• 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共分为八大景区:石 林景区、大叠水瀑布景区、芝云洞景区、 长湖景区、乃古石林景区、仙女湖景区、 奇风洞景区、月湖景区。现已开发的景区 有:石林景区、乃古石林、大叠水景区和 长湖景区。
在路南石林中,大石林是开发得最早的,整个景区由密 集的石峰组成,初游大石林的游客,如果少了向导,则 很容易在密林中迷路。
节”、“彝族年”、“拜本 主会”、“密枝节”、“跳 歌节”等
寨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
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 三月二十八日。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
个表白爱情的机会。
(4)滇东南型
本型服饰流行于滇东南彝区及广西那坡等地。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长 裤为主要款式,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上为对襟,外套坎肩,下穿宽裆裤。广西 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仅在节日 或举行仪式时妇女穿用。 本型衣装多以白、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 和几何图案。工艺有刺绣、镶补、蜡染等多种技法。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
一、概况简介 二、历史文化 三、服饰饮食 四、礼仪禁忌 五、节庆风情 六、建筑宗教 七、民俗旅游
一、概况简介
• 1、彝族现有人口871.4万,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 州三省及广西等地;其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 2、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其 它主要聚居地有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自治 州等;
五、节庆风情
能歌善舞的彝族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
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
彝族的歌曲有:史诗歌、情歌、喜歌、风俗歌--内中又有
喜酒歌、叫魂歌、送鬼歌、巫师调等多种曲调;
“打歌”、“跌脚”等,节奏鲜明、音调明快;因伴奏乐器
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较具代表性的有“跳乐”、“烟盒舞”等。
“姑娘房”
“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 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
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
峡谷中的民居
虚拟的彝族民居
七、民俗旅游
• 石林彝族自治县原名路南,距离昆明约90 公里,“路南”是彝族的音译,含义是黑 色的石头。
(1)凉山型
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2)乌蒙山
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尚黑,多为青、蓝色。其基本 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
(3)红河型
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一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 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 普通着长裤,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 泡或绒线作装饰。可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 4、彝 族人男女都披用羊毛织成的形如斗篷、下有长穗 的“查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当 被 盖,堪称凉山彝家服饰象征。
• 5、妇女头包绣花手帕或鸡冠帽,身穿绣花右襟上衣, 五彩百褶裙。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古朴,极具民族和地方 特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 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 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 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盛大的节日。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 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
火把场
对歌
斗 鸡
磨秋
彝族服装节
花脸节
月琴
六、建筑宗教
• 建筑:彝族多居山区,村寨大都座落于地 势较为平缓的山坡上。村落不大,一般由 二三十户或十几户组成。传统住房式样很 多,其中瓦板屋与土掌房极富民族特色;
阿诗玛石峰造型。阿 诗玛是撒尼人心中美 丽勇敢的姑娘,是石 林文化的中心,追求 自由的象征,撒尼人 民心中的女神。当地 民传中,撒尼长诗 《阿诗玛》记载了她 为追求自由生活,与 “阿黑哥”一起对邪 恶势力作不倔不挠的 斗争。
谢谢观看! 2020
“诺苏”、“纳苏”、“聂苏”、“阿西”、“撒 尼”等(“苏”意为“主体的民族”、“尚黑的民 族”)。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 统一称为“彝族”。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 语族彝语支,有6个方言区;不少彝族人通汉语; 彝文历史上称“夷经”、“罗罗文”等,今留有大 量彝文记载的文献。
头帕
曳 地 百 褶 裙
饮食
彝族大部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其次是荞 麦、土豆、小麦等,稻米数量很少。
喜食酸辣,非常嗜爱饮酒,高梁酒“杆 杆酒”驰名西南,肉食主要有牛、猪、羊、 鸡肉,喜欢将肉切成拳头大小的块煮食, 汉语称“砣砣肉”
转转酒
“跳菜”
“跳菜”,即舞蹈着上 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 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 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 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 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 传统饮食文化。
彝族的乐器:
月琴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
之一,弦普遍为两根,具 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口弦是用竹质、铜质制成
形状象竹叶的簧片,在中
间有一簧舌,靠控制呼吸
来调节音色;
“玛布”是彝族独特的乐
器之一,其吹奏特点是利 用鼻孔吸气,让鼓腮连续 不断送气,可模仿婴儿啼 哭,鸟雀鸣唱;
葫芦笙和唢呐,多用于
吹奏彝族民歌和曲调。
杆杆酒
逢年过节, 各家各户的 阿妹子会捧 出一坛自家 酿的美 酒放 在门前,插 上几枝锦竹 杆或麦杆, 凡从门口路 过的 人,都 会被热情相 邀,用杆杆 咂吸几口。
鹰爪杯
四、礼仪禁忌
1、热情好客,有“客人长主三百岁”之说; 2、招待贵客,最上等的是打牛招待(彝族杀牲时,皆 不用刀,用手捏死或用锤砸死,故称为打牲),打羊、 “杀”猪为中等礼节,常客则“杀”鸡,是最低的礼 节,算不上招待。火把节吃的鸡,只能将鸡头按在水 里,使其窒息而死。 3、彝族禁忌较多,最忌别人叫“老彝胞”和“蛮子”; 宰杀家禽家畜时,忌外人在场;主人奉客食物时,忌 客人不吃;忌用脚踏三脚架,忌掏挖火灰;严禁摸 “天菩萨”。
酒是敬客的见面
礼,在凉山只要客 人进屋,主人必先 以酒敬客,然后再 制作各种菜肴。
彝族的主食,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
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 (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
宴客
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 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
火把节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名叫十大力的 恶魔到人间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地上一位叫包 聪的大力士与他摔跤定胜负。恶魔斗输后放出各 种害虫来糟踏人们的庄稼。包聪又集合起人们点 燃一支支火把去烧死害虫,保卫了人民的幸福生 活。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