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经验与教训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经验与教训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经验与教训在商业银行的运营过程中,不良贷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不良贷款不仅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还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冲击。

因此,有效地处置不良贷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在长期的实践中,商业银行积累了丰富的不良贷款处置经验,但也经历了不少教训。

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不良贷款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衰退、行业周期波动等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下降,从而形成不良贷款。

其次,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善也是常见原因。

例如,企业战略失误、财务管理混乱、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都可能使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此外,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信贷审批不严格、贷后管理不到位等也会增加不良贷款的产生风险。

二、不良贷款处置的经验1、强化风险管理许多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信贷业务的全流程管理,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在贷前环节,严格审查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贷款用途;在贷中环节,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监控,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在贷后环节,定期对借款人进行回访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2、多样化的处置方式商业银行采用了多种不良贷款处置方式,以提高处置效果。

常见的方式包括债务重组、转让出售、核销等。

债务重组是指通过修改贷款条款,如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率等,帮助借款人恢复偿债能力。

转让出售则是将不良贷款打包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实现不良资产的剥离。

核销是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将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从账面上予以核销。

3、借助法律手段在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依法维权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银行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财产保全、强制执行等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与司法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法律执行效率,加快不良贷款的处置进程。

4、加强团队建设培养一支专业、高效的不良贷款处置团队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成为金融系统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吸收公众存款和发放贷款来进行经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由于各种原因,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不良贷款是指由于借款人违约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情况。

不良贷款的存在不仅对社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也对商业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是衡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是指不良贷款余额与总贷款余额的比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不良贷款率越高,说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越严重。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控制不良贷款率至关重要。

不良贷款率的计算公式为:不良贷款率 = 不良贷款余额 / 总贷款余额 * 100%不良贷款率的高低一方面反映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产生直接影响。

通常来说,不良贷款率低的商业银行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能够赢得更多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不良贷款覆盖率的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从而评估其风险承受能力。

不良贷款逾期率是指贷款逾期超过90天的贷款余额与总贷款余额的比率。

不良贷款逾期率是评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出银行贷款客户的偿债能力和偿还意愿。

不良贷款逾期率的计算公式为:不良贷款逾期率 = 逾期超过90天的不良贷款余额 / 总贷款余额 * 100%不良贷款逾期率一般情况下越低说明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越强。

较高的不良贷款逾期率意味着商业银行的信贷质量不佳,需要引起重视并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不良贷款增速是指不良贷款余额的年度增长率。

它是衡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不良贷款增速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不良贷款问题的变化和趋势,避免不良贷款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不良贷款增速的计算公式为:不良贷款增速 = (本期不良贷款余额 - 上期不良贷款余额)/ 上期不良贷款余额 * 100%不良贷款增速过快意味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加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不良贷款是指商业银行放贷过程中出现违约风险,导致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本息的现象。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经济社会稳定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规模逐渐扩大。

信贷市场的不断扩张也带来了不良贷款问题的加剧,导致金融风险的增加。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业务增长点,往往会放松贷款审查标准,导致了信贷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部分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不足,对不良贷款的预防和处置不够及时和有效。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发展和解决。

1.2 研究意义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经营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风险把控能力。

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了解经营风险的来源,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从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研究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有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对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估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因素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在宏观经济环境下,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水平、利率水平等因素都会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产生影响。

经济增长率是决定不良贷款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增长率高,企业盈利能力较强,就能够更好地偿还贷款,从而减少不良贷款率;相反,经济增长率低,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加大,不良贷款率可能会上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日益突出。

不良贷款不仅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1.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波动是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萧条期间,企业的经营困难,导致企业的贷款无法按时还款,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会上升。

2.风险管理不到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不到位也是不良贷款的一个重要成因。

商业银行在审批贷款时,未能充分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或忽视了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导致贷款风险增加。

另外,商业银行对贷款项目的管理不够严格,或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导致问题贷款积累。

3.内控管理不严格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不严格也是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存在漏洞,或操作人员失职或滥用职权,都会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管理不到位也是不良贷款的成因之一。

商业银行在发展新的业务时,可能会忽视业务风险的评估,从而导致发放的贷款出现问题,从而使不良贷款率上升。

1.完善风险控制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控制管理,制定科学的信贷审批制度,明确贷款的范围和办理流程,全面评估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对风险评估不到位的贷款项目,应及时予以调整或撤回。

2.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及时发现问题贷款,制定有效措施,及时纠正问题。

3.加强信贷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信贷管理,制定严格的信贷管理制度,加强对信贷市场的研究和监测,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4.完善贷后管理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管理不到位、内部控制管理不严格,以及业务风险管理不到位等多重因素。

为了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加强风险控制管理、加强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内部审计机制等,才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及其对策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及其对策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及其对策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无力按时偿还贷款本息或贷款用途不正当等原因导致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不良贷款风险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

商业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不良贷款风险,保护贷款资产和健康经营。

不良贷款风险的主要表现包括贷款逾期、拖欠本息、违约等。

商业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借款人经营不善或经济环境恶化:当借款人经营不善或经济环境恶化时,其偿还能力下降,可能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导致不良贷款风险增加。

2. 贷款用途不正当:借款人可能将贷款资金用于非生产经营性活动或非法活动,导致贷款无法收回,增加不良贷款风险。

3. 内外部欺诈:借款人或银行内部可能存在欺诈行为,例如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伪造资产抵押等,导致贷款无法收回,增加不良贷款风险。

为了应对不良贷款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贷前风险评估、贷后管理、风险预警和处置等环节,全面把控风险。

2. 加强贷款审查和监管: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借款人的贷款审查,严格把关贷款用途,并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贷款的监管和管理。

3. 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内部应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能力,并建立起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4. 多元化投放贷款:商业银行应采取多元化的贷款投放策略,降低单一贷款项目的风险,提高整体贷款资产的质量。

5. 风险分散和资本充足:商业银行应通过合理的风险分散投资策略和保持充足的资本金水平来减少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

6. 建立不良贷款处置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不良贷款的及时处置机制,包括通过内部整改、协商延期偿还、转让债权等方式来降低不良贷款对银行的影响。

7. 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商业银行应充分披露贷款风险情况,提高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和市场对银行的信任。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对其经营和稳定性产生很大影响。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探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探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探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探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然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一种,自身在贷款业务中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大。

如何有效地处置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就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概念、分类及处置方式进行探析。

一、不良贷款的概念及分类不良贷款是指银行对借款人的贷款、授信或担保业务,因借款人未按期归还或无力归还、无法兑付等原因而造成损失的贷款。

主要表现在:逾期90天以上未还本金或利息、被债权人诉讼或仲裁要求清收、停止偿还的贷款等。

根据《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银行不良贷款分为五类:1)关注类贷款:贷款风险较大或存在一定隐患,但尚未构成不良贷款。

2)次级贷款:已经出现退回前期利息和费用,但未形成重大损失。

3)可疑贷款:出现明显逾期或未按期还款或其他问题。

4)损失贷款:该贷款的实现价值已经或将要大幅损失,但仍有部分价值可恢复。

5)呆账:欠款存在较长时间,无法追回或者资产价值已经全部或几乎全部消灭。

二、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需要考虑多方面状况,包括贷款类型、资产质量、困难程度等。

目前比较常见的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有四种:1、转让方式转让方式是银行不良贷款的流通方式之一。

通过转让不良贷款,银行可以尽早收回资金,而买方则可以获得一些优惠,比如债权转让的折扣。

对于银行而言,转让不良贷款可以快速减少风险,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损失。

2、重组方式重组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另一种处置方式。

通过重组,银行可以将不良贷款转化为可持续的资产,复制一个经营更加灵活的银行模式。

从根本上说,重组是一种资产重组方式,旨在将不良贷款转换为新的、高收益的资产。

通过适当的重组,可以把银行从损失中解放出来。

3、清收方式清收是最常见的处置方式之一,就是通过法律手段催收不良贷款,包括对债务人的工资、房产、车辆、股票等财产进行强制执行。

虽然这种方式比较耗时、成本较高,但却是比较可行的方式之一。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不良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逾期或无法按时回收本金和利息的贷款。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经济周期波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不力等因素。

以下将详细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分析1.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增长放缓或经济衰退,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增加了贷款违约和不良资产风险。

2.借款人信息不真实:借款人提供虚假资料或隐瞒重要信息,使银行无法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而产生不良贷款。

3.贷款审批不严谨:银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风险评估不全面等问题,未能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负债风险。

4.风险分散不足:商业银行在贷款时未能对贷款对象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散布局,多样化贷款组合,导致贷款违约风险集中。

5.法律环境不完善:法律对于贷款违约及资产处置等方面缺乏完善的法规和制度,使银行难以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

二、对策建议1.风险管理加强: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提升风险管理技术,降低不良贷款风险。

2.信息披露完善:商业银行应加强借款人信息核实,要求借款人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并加强信息共享,提供准确的信用评估。

3.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商业银行可以引入衍生品等金融工具,降低贷款利率、提前还款等风险,进一步规避风险。

4.合理定价:商业银行应根据借款人的风险评估结果,合理定价贷款利率,确保利差覆盖不良贷款风险。

5.债务违约解决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的债务违约解决机制,加强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追偿能力。

6.完善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7.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员工对于不良贷款的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

总结起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从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定价策略、法律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风险,保持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商业银行如何处理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如何处理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如何处理不良贷款在商业银行运营中,不良贷款是一项严峻的问题。

不良贷款不仅会对银行的财务状况造成影响,还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不良贷款,以确保银行的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一、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方面。

银行需要设定合理的贷款政策和审批流程,确保贷款的可持续性和偿还能力。

此外,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强对借款人的尽职调查,了解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以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二、提高贷款审批标准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应加强审核,提高审批标准,严格筛选借款人。

银行可以通过设置更苛刻的贷款条件、提高贷款利率或要求更高的担保措施等方式,减少风险较高的贷款。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确保贷款审批流程的公正性和严谨性。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不良贷款风险。

银行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贷款资产质量,识别潜在的不良贷款。

一旦发现不良贷款,银行应及时采取措施,如设立风险准备金、加强逾期贷款催收与追偿等,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贷款带来的损失。

四、加强催收与清收工作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逾期贷款的催收与清收工作,以尽快收回欠款并减少不良贷款。

银行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如电话催收、上门催收、司法诉讼等,强化借款人的还款意识。

同时,银行还可以与专业的清收机构合作,以加速清收工作的进展,降低不良贷款风险。

五、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防止贷款审批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和不当操作。

银行应设立专门的贷款审查部门,加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确保贷款业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此外,银行还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专业水平,减少贷款操作中的错误和违规行为。

六、积极开展经营创新为了降低不良贷款风险,商业银行可以积极开展经营创新,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和业务领域。

通过拓展贷款市场,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可以降低对不良贷款的依赖程度,提高盈利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不良贷款带来的挑战。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放缓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日益突显。

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稳定性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成为了银行业的重要课题。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定义和分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指借款人未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利息和费用,或者无力正常还款的贷款。

不良贷款主要分为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三个类别。

1. 次级贷款: 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存在较大的还款困难,但仍然有部分兑付能力;2. 可疑贷款: 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存在明显的还款能力不足,有可能无法兑付的贷款;3. 损失贷款: 损失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已经完全或部分无法收回的贷款。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商业银行面对不良贷款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处置:1. 债务重组: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进行协商,重新制定还款计划和利率,以降低借款人的还款压力,增加借款人的还款能力;2. 委托回收:商业银行将不良贷款委托给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回收,减少自身的风险暴露;3. 资产处置:商业银行将不良贷款的抵押物或担保物进行变现,通过拍卖、出售等方式将资产变为现金;4. 转让债权:商业银行可以将不良贷款的债权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或投资者,转移不良贷款的风险。

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监管措施为了规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行为,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监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1. 增加监管要求: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要求,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不良贷款的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2. 强化信贷审查:监管机构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贷款的审查和核查,确保贷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3. 完善监管机制: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置不良贷款,减少金融风险的积累;4. 提升处罚力度: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理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罚,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及其对策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及其对策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及其对策1. 引言1.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而导致银行贷款资产面临损失的风险。

不良贷款风险对商业银行影响深远,不仅会损害银行的资金实力和声誉,还会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不良贷款会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降低其经营业绩和竞争力。

不良贷款会增加银行的资本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率和效益。

不良贷款还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信用紧缩、经济衰退等问题。

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不良贷款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

只有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才能减少不良贷款风险对银行的负面影响,确保银行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金融市场波动频繁、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更加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切实做好不良贷款风险的防范工作,确保风险可控、业务稳健。

2. 正文2.1 不良贷款风险的定义及影响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履行偿还债务的义务,或者贷款出现违约情况,导致银行资产受到损失。

不良贷款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不良贷款风险的存在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和资产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不良贷款风险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降低其信用度。

当大量不良贷款积累或集中在某一领域时,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资本不足,无法满足监管要求,进而影响其经营活动。

不良贷款风险还会造成银行资金链断裂,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加,进而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营。

不良贷款风险还会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产生负面影响。

不良贷款导致的损失会直接减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也会削弱其资本实力,降低资本充足率,增加破产风险。

不良贷款风险的存在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稳定和盈利能力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要积极应对不良贷款风险,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确保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稳健。

2.2 不良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不良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借款人信用状况下降、经济不景气、行业竞争激烈、管理不善等因素。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分析【摘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一个影响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本文首先介绍了不良贷款的定义和影响,然后详细介绍了不良贷款率的计算方法以及趋势分析。

接着分析了不良贷款覆盖率和不良贷款准备金覆盖率,这两个指标直接反映了银行的偿付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结论部分探讨了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不良贷款的策略,同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的作用,为银行风险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指标分析、定义、影响、计算方法、趋势分析、覆盖率、准备金、影响、策略、未来趋势、银行风险管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结算支付等功能。

由于各种原因,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不良贷款是指银行借款人违约或无法按时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现象。

不良贷款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资本实力和信誉,甚至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和变化。

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了解银行运营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的具体分析,探讨不良贷款的影响、计算方法、趋势分析以及不良贷款覆盖率和准备金覆盖率等指标,为商业银行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有效应对不良贷款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应对不良贷款的策略。

通过对不良贷款的定义、计算方法、趋势分析、覆盖率和准备金覆盖率的分析,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评估自身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通过对不良贷款的趋势和未来展望进行分析,可以为商业银行未来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支持。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不良贷款是指银行贷款中发生的无法收回的贷款,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重要风险之一。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关系着银行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着直接影响。

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可能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负债水平上升,进而增加企业违约的风险。

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也会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和偿债能力产生影响,影响消费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

二、行业风险影响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市场竞争和行业规模差异导致了不同行业的风险水平不同。

对于一些行业来说,行业周期性和市场变化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进而导致不良贷款率升高,比如房地产行业和钢铁行业等。

三、信贷政策的影响银行信贷政策会直接影响到不良贷款率的高低。

过于宽松的信贷政策可能导致风险扩大和不良贷款率上升,而过于严格的信贷政策可能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企业及个人的资金需求。

银行的信贷政策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风险来调整,保持稳健的贷款发放。

四、内部管理水平的影响银行内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不良贷款率的高低。

管理不善、风控不够严谨、内部人员失职等原因都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率的增加。

合理的风险管理,完善的内部控制以及严格的信贷审查程序是保持不良贷款率稳定的重要手段。

五、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不良贷款率的高低。

比如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率的上升。

银行需要时刻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六、政策性影响政策性因素对不良贷款率也有直接影响。

比如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财税政策的调整等都可能影响到不良贷款率。

政府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影响到不良贷款率的高低。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行业风险因素,也包括信贷政策,内部管理水平,外部环境和政策性因素。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分析1. 引言1.1 引言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良好的运作和管理对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都至关重要。

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风险。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按约还款或者无法还款的贷款,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不良贷款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会严重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拨备覆盖率也是评估银行不良贷款准备金充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逾期情况和资产质量变化的分析,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经营风险和贷款质量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信贷政策调整。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为银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概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指贷款人无法按照合同约定按时偿还贷款本息或者利息,严重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其风险性较高,需要引起银行的高度重视。

不良贷款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逾期贷款,即贷款人已经逾期未还款,但尚未构成呆账;另一类是呆账贷款,即贷款人已经严重逾期,银行认为无法收回的贷款。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借款人信用不良、经营风险较高、宏观经济环境恶化等。

银行应根据贷款人的信用情况、还款能力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合理控制不良贷款率,保护银行的资产安全。

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模型、加强贷后管理、提高拨备覆盖率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措施,商业银行才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提升资产质量,实现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2.2 不良贷款率分析不良贷款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良贷款率是指不良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率,其大小反映了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程度。

不良贷款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日益凸显,对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不良贷款的成因1.1 经济变动经济环境的波动是导致不良贷款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经济出现下行周期,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就会增加不良贷款的风险。

此外,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会引起一些企业产能过剩,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1.2 信贷政策过松信贷政策的过松将导致过度扩张和违规放贷,加大了不良资产的风险。

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使得部分金融机构控制不足,盲目追求利润,对信贷风险的管控不力,进而增加了不良贷款的发生。

1.3 企业管理不善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也是引起不良贷款的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由于财务管理不善、盲目扩张、决策失误以及内部腐败等原因,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贷款,从而产生不良贷款。

1.4 不良资产处置不力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处置不力,也是导致不良资产增加的重要原因。

一些银行对不良贷款缺乏及时有效的处置和催收措施,导致不良贷款的堆积。

同时,银行内部制度的不完善和处置手段的不灵活也限制了不良贷款的处置速度。

二、应对不良贷款的对策2.1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信贷审查制度、审慎评估制度和风险预警制度等。

通过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2.2 加强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和风险管理框架。

加强对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进行监控,提高贷款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强化风险评估商业银行在放贷之前应加强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规避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

通过合理的风险评估,可以提高贷款审批的质量和准确性。

2.4 加强担保和抵押物管理商业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加强对担保和抵押物的管理。

通过对担保和抵押物的充分评估,能够提高贷款的履约性,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2.5 健全资产处置机制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建立健全的不良资产处置机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摘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分类、风险影响以及处理方法和防范措施,探讨了如何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在处理不良贷款时,加强风险管理、发展信用评级体系和推动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化是关键步骤。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处置措施,商业银行可以有效降低不良贷款带来的风险,保护自身利益,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应重视不良贷款问题,建立完善的不良贷款处理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处理方法、形成原因、分类、风险影响、风险管理、信用评级体系、资产处置市场化、防范措施、重要性、结论。

1. 引言1.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持续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已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不良贷款率更是呈现明显上升态势。

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质量,还使得银行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压力。

不良贷款问题的根源主要包括经济周期性因素、行业风险、企业自身经营风险等多方面因素。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企业盈利能力减弱,还款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一些行业存在结构性过剩问题,企业利润能力不足,无法偿还贷款,也是不良贷款问题的重要来源。

随着不良贷款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商业银行正在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加强对风险资产的处置与管理。

商业银行还在不断完善不良资产处置政策,探索多种方式和手段处理不良贷款,以保障银行资产质量稳定和业务持续发展。

1.2 处理不良贷款的重要性处理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不良贷款的存在会对银行的财务状况造成严重影响,不仅会导致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出现风险,还会对银行的利润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不良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借款人提供贷款时,由于借款人违约等原因而无法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从而造成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一种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银行和整个金融系统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也愈发突出。

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对于加强银行风险管理、促进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从宏观经济因素、金融市场因素、银行内部因素、监管政策因素和风险管理因素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揭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旨在为银行业界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有效应对不良贷款风险,维护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为银行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政策建议。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分析不良贷款问题与宏观经济、金融市场、银行内部、监管政策以及风险管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各种因素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机制。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政府和银行业监管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它们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风险,促进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对不良贷款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推动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实现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宏观经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和个人的经营状况,从而影响了其偿债能力和还款能力,进而影响了不良贷款的水平。

经济增长率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增长率较低时,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员工收入减少,个人消费能力不足,导致还款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一、前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是保障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及监管的详细指南,帮助银行机构正确处理不良贷款,防范风险,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二、不良贷款的定义和分类⒈不良贷款的定义不良贷款指银行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本息或违约的贷款。

⒉不良贷款的分类不良贷款根据程度和风险性质可以分为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识别和计提⒈不良贷款的识别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不良贷款识别机制,及时发现不良贷款的存在,并进行分类和计提。

⒉不良贷款的计提商业银行应根据不良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贷款计提。

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策略⒈处置方式的选择商业银行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置方式,包括催收、转让、重组和核销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⒉处置手段的操作商业银行应按照相关规定,采取合法有效的手段进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操作,确保合法权益。

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管理⒈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不良贷款的风险管理,防范风险,保障金融安全。

⒉风险管理的措施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风险管理,包括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等。

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监管要求⒈监管规定的主体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处置和监管受到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管和规范。

⒉监管要求的内容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处置和监管提出了具体要求,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七、结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及监管是银行业风险防范和监管的关键环节。

通过本文所述的处置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应对不良贷款风险,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附件:⒈相关法律法规文件⒉相关统计数据表格及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不良贷款:指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本息或违约的贷款。

⒉次级贷款:不良贷款中风险较低的一种,指违约风险较小但仍需关注的贷款。

⒊可疑贷款:不良贷款中风险较高的一种,指违约风险较大,存在违约可能性的贷款。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及其处置措施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及其处置措施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及其处置措施一、不良贷款的分类根据不良贷款的程度和风险特征,商业银行通常将其分为三类:关注类、次级类和可疑类。

关注类是指贷款还款能力有所下降的贷款,次级类是指已经发生逾期但尚未陷入丧失部分或全部偿还能力的贷款,可疑类是指逾期期限已超过90天未能按时偿还本息或者被判定违约的贷款。

二、不良贷款的处置措施1.加强风险防控:商业银行需要加强贷款审查与风险评估,做好风控工作,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

2.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不良贷款的迹象,采取措施防止风险的扩大。

4.债务重组和展期:对于还有偿还能力但暂时出现困难的借款人,商业银行可以与其进行债务重组和展期协商,降低借款人的还款压力。

5.处置不良贷款: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出售不良贷款、以贷换贷、以资换资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减少不良资产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6.法律追索:商业银行可以依法通过法律手段追索借款人的担保财产、工资收入等来偿还不良贷款。

三、处置措施的效果评估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贷款时,需要对各种处置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减损比例、回收期限、处置成本等因素。

只有对各种处置措施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才能选择最适合的处置方式。

四、应对措施商业银行在面临不良贷款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风险管理,做好贷款审查和风险评估工作,提前预防不良贷款的产生。

2.定期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及时发现不良贷款的情况。

3.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掌握不良贷款的动态。

4.加强催收工作,采取多种手段催促借款人偿还贷款。

5.与借款人进行债务重组和展期协商,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6.通过出售不良贷款、以贷换贷、以资换资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减少风险对银行的影响。

7.依法追索借款人的担保财产和工资收入,保障商业银行的权益。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加强风险防控、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催收工作和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来应对不良贷款。

只有有效地处置不良贷款,商业银行才能保持稳健的经营和良好的资产质量,确保自身的发展和利润能力。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分析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在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转型之后,成为了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一、不良贷款的定义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是贷款业务。

在金融市场中,贷款是金融机构获取收益的主要方式之一。

不良贷款指的是在放贷过程中,由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严重不足或者无力还款,导致银行未能按时收回贷款本息的情况。

二、不良贷款率的计算方法不良贷款率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不良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即: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总贷款余额其中,不良贷款余额指已经发生违约的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余额,而总贷款余额指银行的全部贷款总额。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下滑和行业周期波动:经济不景气和行业周期波动会导致部分企业难以还款,从而增加不良贷款的风险。

2.信贷政策和内部控制问题:不合理的信贷政策和不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能导致不良资产问题的出现。

3.不良贷款的管理和追收不到位:不良贷款的管理和追收不到位也会导致不良贷款问题的加剧。

四、不良贷款风险的应对措施商业银行在面临不良贷款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风险:1.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贷款审查风险控制能力。

2.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监测、报告机制。

3.加强贷款追收能力: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贷款追收能力,及时收回不良贷款,减少不良贷款的规模。

4.多样化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贷款业务,降低贷款风险,有效避免不良贷款问题的产生。

五、结论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其占比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程度。

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贷款审查风险控制能力,及时收回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贷款率,确保金融稳定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1.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基本概念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我国以前将不良贷款定义为呆帐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即一逾两呆)的总和。

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水准,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

1.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估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降低不良贷款上的确下了很多功夫,如尝试制定严格的信贷管理制度,信贷业务的完全程序化改革,规定降低不良贷款的指标等。

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仍严重偏高,尤其四大国有银行为最。

2004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减少3946亿元,下降4.56个百分点,已降至13.2%。

这个比例已经远远高出世界银行业的平均水平,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仍处于高位,不仅已超过《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而且与国际先进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应保持在5%以下的要求相去甚远。

如果考虑各国有商业银行对外公布的数字相对保守的因素,那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更是可想而知。

表1-1截至2003年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单位:亿元人民币银行名称贷款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中国工商银行29578.377598.7821.56%中国建设银行17663.882679.6011.90%中国农业银行19129.606982.0330.07%中国银行18161.894085.3118.07%合计84533.7421345.7225.26%尽管我国近年来频频采取诸如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关闭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增强银行监管等一系列措施,但权威人士指出,高风险、低收益仍是国内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杨再平说,2004年主要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实现了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的“双降”,但若剔除政策性剥离因素和新增贷款稀释效果的影响,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实际上是“不降反升”。

由此可见,如何控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长,使其不良贷款率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乃至我们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

2.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已久,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也就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是历史上的原因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因素的影响。

当然,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机制方面的缺陷,也是不良贷款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

2.1历史原因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因素的影响首要的是计划经济下国家对我有企业的资金扶持转移造成的,而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持续完善和发展,一大批旧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负债。

这当中,当然首先是因为体制方面的问题。

在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政府干预这种三位一体的国有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这个整体对社会欠下的“坏帐”总会以各种形式发生,如:财政补贴、三角债、工资拖欠、垃圾股票、垃圾债券、通货膨胀等。

但以银行坏债这种特殊形式发生,其中一个具体的原因,就是从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逐渐地将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的财务责任,转移到了银行。

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拨改贷”开始。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政府主导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国有银行根据政府的指令发放贷款,经济转轨后,改革的成本大多数由银行承担了,由此形成大多数不良资产。

政府几乎不再对国有企业投入资本金,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主要依靠银行贷款。

政策性银行成立前,国家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也就是所谓的政策性贷款,这些贷款中的大多数后来成为银行的不良贷款。

当时的对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是要有政府批准的,无论是固定资本还是流动资本,都是如此。

所谓“国有企业”,很多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国家财政的投入,而大多是银行的政策性贷款投资。

第二,当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政府也几乎不再给企业以财政补贴,而是国有银行对其债务进行延期或追加新债。

这样,国有企业经营出现亏损,以前由财政出钱补贴的办法改成了银行追加贷款的办法,这是造成银行坏债增加的一个基本的直接的原因。

可以看出,银行坏债实际上起到的是“财政补贴”的作用。

国家建国有企业而不注入国家财政资金为其注资和补贴,而以政府的名义给予国有企业不需审查评定的银行贷款,其结果必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

而政府财政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损失。

国有商业银行在这种政策性投资中充当了类似于“募捐者”的角色,最后的结果是所能够回收的利息或者贷款利息总额很少,甚至会发生全部损失。

表2-1国有企业资产投资总额中各种融资来源所占比例(%)国家预算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国外贷款197075.323.90.8-197564.434.41.6-198044.736.511.77.2198526.440.423.010.2199013.243.223.620.0199110.243.128.118.619945.051.025.718.319964.650.923.720.819987.049.923.319.8200010.445.325.219.1200112.347.923.116.72.2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机制方面的缺陷从商业银行自身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本身也存有着一些问题,比如法人治理结构未能建立起来、经营机制不活、管理落后、人员素质低等因素都影响着银行资产质量的提升。

当然,与不良贷款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银行信贷制度也很不健全。

2.3从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中寻找解决的途径从前面两点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有银行在计划经济的历史时期背负了特殊的使命,而在我国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又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而随着我国积极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国有商业银行所背负的历史使命也在很大水准上不复存有。

政府在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希望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14000亿元不良贷款的债转股;国家财政注入2700亿元资本金;设立银监会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下达降低不良贷款的硬指标,如2年内不良贷款率下降3%-4%,不良资产余额下降700-800亿元;关闭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全面推行贷款的五级分类等一系列措施。

可见国家在改变国有银行外部环境和降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为国有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资产率从根本上提供了条件。

不过,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改变和国家政策的改变不相适应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制度,尤其是和不良贷款形成息息相关的信贷制度并不完善,导致了不良贷款一边剥离一边新增的现象。

让我们看看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贷款和信贷制度的特点。

3.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对我国不良贷款进行分析3.1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特点及背景工行2003年年报显示:2003年末,工行总资产为53000亿元,贷款余额33900亿元,不良资产8500亿元,不良贷款7200亿元。

另有数据显示,2004年上半年,工行不良资产率为14.9%,不良贷款率为19.6%.总的说来,其不良资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不良资产手续大多严重缺失。

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因为不良贷款形成的时间太长,每笔贷款的银行信贷员有很多的变动很多信贷员已经退休,致使贷款手续严重缺失;另一放方面,因为很多贷款是行政命令的结果,银行本身就没有完整的贷款手续,加之当时的法律不完善,很多贷款甚至没有借款合同。

二是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信用贷款。

而放款的数额其实已经严重超出了企业的偿还能力。

三是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80%以上来自国有或集体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都已经停产或倒闭。

主要是因为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很多中型甚至大型的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不能适应市场而纷纷倒闭或生产停滞,而银行资产也随之形成不良。

四是因为贷款大都投向国有和集体企业。

工商银行的很多不良贷款牵扯到很多社会问题,清收难度较大。

因为工行的不良贷款大都来自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特点是人员多,负担重。

如果按照一般的清收方法起诉企业的话,很多社会负担将转移给政府,这样不但加大了政府和社会的负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执行的过程也必将难上加难。

五是部分贷款因为时间过长加上银行没有按时采用有效的方式延续债权,银行的贷款已经超过诉讼时效。

而抵押贷款的抵押物价值也大多流失殆尽。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其不良贷款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缩影,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一样工商银行的贷款受到了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银行职能不明确的大环境影响。

3.2从不良贷款的特点来看信贷管理制度存有的缺陷从以上工商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中,我们可以逐条来分析出工商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存有缺陷:一是信贷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贷款风险责任制度。

在贷款形成过程中,很多贷款是口头的指示,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加上发放贷款时和贷后管理的信贷员以及审批人和签批人频繁更换,导致贷款出现风险以后无法准确地确立责任人。

而无法认定责任人的后果,必然使信贷人员和主管信贷的审批人存有侥幸心理,反正亏了是国家的,自己却没有什么责任,也没有几个银行领导因为形成不良资产而受到什么处罚,因此贷款发放时审查不严甚至为谋私利的情况并很多见。

二是银行没有严格的贷款审批标准,就是说没有一个严格的门槛。

信用贷款是最好的例证,没有一条严格的限制,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放贷款,可以放多少贷款,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银行没有严格的对企业评级和授信制度,盲目的发放贷款,往往使企业需要多少贷款或者领导说法多少贷款就放多少贷款。

三是银行贷款大都发放给国有企业或者一些大企业,以为企业越大风险越小。

以贷款投向的向大集中为特点,这种做法,不仅可能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也不一定能降低贷款风险。

因为“大”不一定等于“好”,大有大的弊端,大企业易得“大企业综合征”,韩国的大宇、美国的安然等庞然大物的倒闭,就是明显的实,至今那些贷款银行仍心有余悸。

贷款过度投向大企业,显然不利于分散贷款风险,何况我国的大企业,目前尚是国有成份占主导地位,因为产权虚设,易得“国企病”,一旦发生贷款风险,对银行所造成的冲击也会很多(过去国有企业曾给我们银行带来了很多的不良资产包袱)。

因为贷款牵扯到的社会问题较多,当贷款出现不良以后也会出现“执行难”的问题,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的困难。

四是没有明确的贷后管理制度,致使贷后管理不善,出现风险不能很好的控制风险,使风险减少到最小化。

当企业贷款出现风险以后,信贷人员不能及时地反映情况,不能把具体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信贷人员,不能及时的起诉企业追偿贷款,一拖再拖,导致银行丧失两年的诉讼时效,造成贷款全部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