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剪力墙框架设计的把握
浅谈设置少量框架柱的剪力墙结构0.2V0调整的应用
![浅谈设置少量框架柱的剪力墙结构0.2V0调整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0b6c1e5e009581b6ad9eb04.png)
浅谈设置少量框架柱的剪力墙结构0.2V0调整的应用1. 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地下一层,地上18层的高层住宅,主要屋面高度为54.00m,地处广西梧州,当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分组为第 1 组,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设防类别均为丙类,按6度抗震构造。
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特征周期值tg=0.45s。
风荷载基本风压值按50年重现期风压采用W0=0.3KN/m2。
地面的粗糙度为B类,风荷载体形系数取µS=1.4。
2. 结构体系与布置本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抗震等级为四级。
负一层剪力墙墙厚为250mm、300mm,首层及以上各层墙厚为200mm。
在不影响建筑外观的前提下,标准层竖向构件采用少量突出室外的结构柱替代剪力墙,以达到减少结构自重,获得更佳经济效益。
(注明:只能设置少量结构柱,控制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避免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过大,导致结构体系变化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三层及标准层结构布置图如下:3.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根据《高规》8.1.3条文解释,当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10%时,剪力墙抗震等级按剪力墙结构的规定执行,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也就是说需要进行《高规》8.1.4条的剪力调整。
本工程地下室建筑面积远超于主塔楼的建筑面积、地下室的框架柱数量也远多于主塔楼范围内的框架柱,故采用SATWE软件试算时,指定0.2V0调整分两段进行(地下室为一段、首层及首层以上为一段),调整上限系数最大值改为10。
SATWE计算程序自动算出了各层的0.2V0调整系数(表1,以X向为例),并以此对主楼各层剪力进行调整。
0.2V0调整分两段进行的SATWE计算结果表1(单位kN)根据《高规》8.1.4条文要求,框架总剪力调整时,各楼层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X和1.5Vfx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本工程未经调整的二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值最大(Vfxmax =103.700kN)且比上部楼层的框架剪力大了不少,而0.2V0X=239.74kN、1.5Vfxmax =1.5X103.70=155.55kN,1.5Vfxmax<0.2Q0X,。
关于框架结构加少量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取值
![关于框架结构加少量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取值](https://img.taocdn.com/s3/m/8bc000f89e314332396893ba.png)
关于框架结构加少量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取值
对于框架加少量剪力墙的结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没有明确提出要求,只是在6.1.3条提出了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8 .1 .3条提出了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其最大使用高度和高宽比限值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 6 .1 .7条提出了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中,当仅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在结构分析计算时应考虑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
如楼、电梯间位置较偏而产生较大的刚度偏心时,宜采取将此剪力墙减薄、开竖缝、开结构洞等措施以减小剪力墙的作用,并宜增加与剪力墙相连之柱子的配筋。
但是,对于这种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如何控制?是按纯框架结构的
1/550控制?还是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1/800控制?规程JGJ 3—2002没有明确规定,抗震规范GB 50011—2001也没有具体规定,设计中如何控制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伙伴们,想更快地掌握天正CAD的入门技巧吗?并迅速的运用在工作中欢迎各有朋友加入CAD交流群230086281
如有对绿色建筑有兴趣的盆友可以加群:383831540 我们是一群学习和研究绿色建筑的好青年。
浅议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几个要点
![浅议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几个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e8ed0ffc4ffe473368ab96.png)
浅议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几个要点摘要: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
于是在原有剪力墙的基础上,吸收了框架结构的优点,逐步发展形成了能适应人们新的住宅观念的高层住宅结构型式。
本文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剪力墙设计做了研讨。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Abstract:Along with the people to theresidential, especially high-rise residentialplane and spaceof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the original ordinaryframe structurebeamLuzhu,common shear wallstructureof the architectural spaceseparatedstrictly limitedand cannot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forresidentialspace. Then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wall,which absorbs the advantagesof frame structure,and graduallydeveloped to adapt to thetype ofpeoplenew residentialconcept of high-rise residentialstructure.This articlefrom several different aspectsof shear walldesignresearch.Keywords: frame;shear wall;structural design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小高层及多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柱露梁、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
多层建筑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设计分析
![多层建筑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04cf2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d.png)
摘要:框架结构是公共建筑常采用的结构形式,在高烈度地区往往因刚度不足导致层间位移角和扭转位移比难以满足规范要求。
现结合某综合商场模型,在角部设置少量剪力墙形成少墙框架结构,以弥补纯框架结构的不足。
同时,结合以往学者阐述的少墙框架的设计原则,通过对比纯框架体系和少墙框架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指标,探究其工程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少墙框架;高烈度;设计原则;抗震指标;经济指标1概述目前在建的住宅、办公楼、宿舍、学校教学楼、大型综合体等建筑物中,大多采用多层框架结构体系。
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截面设计主要由轴压比决定,而在7度(Ⅲ类场地)或8度地区主要是由层间位移角控制。
结构设计要满足位移角要求只有提高材料强度,加大梁柱截面尺寸,而过大的梁柱截面尺寸除给建筑使用带来不便,更直接的是“高梁宽柱”给建设单位造成设计保守、浪费的印象,甚至对设计单位的声誉和后续项目的合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剪力墙构件本身侧向刚度较大,能有效抵抗结构水平力,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很小。
高烈度的框架结构中设置少量的剪力墙,组成少墙框架结构,在纯框架结构体系无法满足规范对位移控制要求时,充分发挥剪力墙的侧向刚度,减少水平位移,改善框架的抗扭转性能,从而在不加大梁柱截面尺寸情况下满足规范要求,也符合建设单位经济、安全的设计需求;但是,目前对于少墙框架的设计原则并在少墙框架设计中,层间位移角的限值未有明确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1.3条条文说明提出:框架结构布置的少量剪力墙需按框架部分承担倾覆力矩的多少来确定层间位移角限值,其限值按框架的1/550和框架-剪力墙的1/800两者之间偏于安全内插[1]。
有学者经过模型分析发现,底层剪力墙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随墙肢的增长而增大,相应层间位移角虽减小但是减小幅度并不明显,按线性内插来分级控制层间位移角很难满足[2]。
同时朱炳寅提出,少墙框架的层间位移角仍可按1/550限制[3],而此限值也对剪力墙的数量也做出了新的要求。
关于框架加少量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探讨
![关于框架加少量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058f5f7c8d376eeaeaa3172.png)
仅规定 了当剪力墙所 时其层间位移角不能满足 15 0的限值要求 ; /5 也有些 纯框架 在抗 架一剪 力墙结 构中剪力墙 的多少没有 限定 , 0 框架 部分 按 震计算 时 , 抗扭指标不满足要求 , 或扭转位移 比( 楼层竖 向构 件最 承担 的地震倾覆力矩不足总地震倾覆力矩 的 5 %时 , 当设计 的剪 力墙 能承担总地震倾 大弹性水平位移与楼层 两端 弹性水 平位移 的 比值 和最 大层 间位 纯框架确定抗震等级 。实际上 , 覆力矩 的 5 % 以上 时 为 框 架一 剪 力墙 结 构受 力特 征 , 不 足 0 当 移与层 间平均位移值 的 比值 ) 过 了 1 5的限值 , 超 . 或是扭 转周 期
0 受 如 比( 构 扭 转 为 主第 一 自振 周 期 与 平 动 为 主 的 第 一 自振 周 期 5 %时 , 力特 征 为 减 弱 的框 架一 剪 力 墙 结 构 ; 果 剪 力 墙 进 一 结 步减 少 , 承 担 的 地 震 倾 覆 力 矩 由 5 % 依 次 减 为 4 % ,0 , 其 0 0 3% T, 比) 之 超过 了 0 9的限值 , . 而这种结 构在 刚度相对 较弱 的一侧
即分两次计算 , 一次按纯框架结构 计算 , 一次按框架一剪力墙 属 于高 层 建 筑 。该 工 程 抗 震 设 防 烈 度 为 8 , 大 面 积 的纯 框 架 决 , 度 为 计算 , 框架 的配筋按 纯框 架结构 计算结 果采用 , 剪力墙 配筋按框 结构 , 后来之所以加少量 的剪 力墙就是 为 了解决 按纯 框架计算层 层 问 位 移不 够 的 问题 。又 如 北 京 龙 泽 园 社 区 中 心 工 程 为 单 跨 多 层 架一剪力墙结构计算结果采用。在保证二 者强度 的前提下 , 问 纯框架结构 , 抗震设 防烈度 为 8度 , 几经修改 和计算 , 抗震计算仍
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设计
![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02fc30580216fc700afd8b.png)
等级按框架一剪力墙确定, 配筋按计算确定, 如 剪力墒计算超筋时,在满足强剪弱弯的前提下。
按截面 的最大配筋率配筋, 原冈是考虑到设置剪
力墒的主要 目的是控制框架结构的弹性位移值 , 同时也考虑 由于剪力墙 设置后 也能发挥其承载
力 的客 观性 。
32 设计 体会 . () 少 量 剪 力墙 的 定量 把握 原 则 : 以框 架 1对 柱 的地震 倾 覆弯矩 比来 控制 。 从框 架到框 架剪 力
超
( 100 ) 沈阳 103
摘
要 小 高层框 架结构 中布置少量剪力墙 , 结构体 系仍 为框 架结构 , 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及设计时 .
应考虑剪 力墙 与框 架的协调 工作 ,并进行 包络设 计 .
关键词 框 架 剪力墙 位移 隈值 地 震倾覆 弯矩 比
1 问题 的提 出 近年来在设计过程中碰到一些小高层 , 由于 功能要求而不能满足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度 ,建筑 高度 分 别 为 4 .0 及 5 .0 96m 22 m,满 足规
2 对规范的理解
() 1根据 “ 高规 ” 的规 定 , 当布置 少量 的 剪力 墙
并没有 改变 结 构体 系 , 然 是框架 结 构 ,但属 仍
范对框架结构高度的规定, 但在计算中如完全按 框架结构计算则柱断面过火, 配筋也偏大, 另外
() 设剪 力 墒 后 ,首 先按 框 剪计 算 ,从计 2增
算结果可 以很 明显的看到楼层层间位移与层高
之 比远远 小 7 150 - /5 ,其他 各项 指标 也均满 足规 - 范要 求 ,同时查看 S T A WE后处 理 中的框架 柱地 震倾覆弯矩百分 比: ( WVO Q・ T 框 架 柱 的 倾 2 OU ) 覆 弯矩 比在 7 %左右 。由此 可确 定本 工程 中抗 5 侧 力构件 仍 以框架 为主 , 需按纯 框架 结构 重新进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如何设计?(适合新手)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如何设计?(适合新手)](https://img.taocdn.com/s3/m/7ccef80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6.png)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如何设计?(适合新手)导读框架-剪力墙结构如何设计?我想只要设计过框架,设计过剪力墙结构,那么在搞懂了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变形及受力特点的基础上,再掌握一些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那么恭喜你,遇到框架-剪力墙项目你也可以独立完成了!一、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变形及受力特点1. 变形特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向变形曲线以剪切型为主,而剪力墙的变形则以弯曲型为主。
由于两者是受力性能不同的两种结构,因而两者之间需要通过楼板的协同工作。
由于楼板平面内刚度很大(计算中假定为无限刚性),因此在同一楼板处必有相同的位移,这就形成了框架―剪力墙结构特有的变形曲线,呈反S形的弯剪型变形曲线。
如下图所示。
2. 受力特点剪力墙的侧移刚度远大于框架,因此剪力墙分配到的剪力也将远大于框架(一般情况下,约80%以上水平荷载由剪力墙来承担)。
由于上述变形的协调作用,框架和剪力墙的荷载和剪力分布沿高度在不断调整。
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框架与剪力墙之间楼层剪力的分配比例和框架各楼层剪力分布情况随着楼层所处高度而变化,与结构刚度特征值λ直接相关。
框剪结构中的框架底部剪力为零,剪力控制部位在房屋高度的中部甚至在上部,而纯框架最大剪力在底部。
因此,当实际布置有剪力墙(如:楼梯间墙、电梯井道墙、设备管道井墙等)的框架结构,必须按框架结构协同工作计算内力,不应简单按纯框架分析,否则不能保证框架部分上部楼层构件的安全。
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在了解了上述框剪结构的变形及受力特点的基础上,最核心的是将框架作为结构的二道防线,在即便剪力墙破坏的情况下,框架也能承担一部分剪力。
规范从刚度和承载力两个方面来对此进行了控制。
1、刚度控制《高规》8.1.3条: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时,按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中的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2)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3)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4)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但其最大适用高度宜按框架结构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一般原则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一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bc78e0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b.png)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一般原则剪力墙结构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
它通过在建筑物的侧墙上设置一定数量和位置的剪力墙,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抗震能力。
在进行剪力墙结构的布置时,需要遵循一些一般原则,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首先,剪力墙的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形态特点进行合理的决定。
考虑到剪力墙的布置对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和建筑物的尺寸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剪力墙布置方案。
例如,在大跨度的建筑物中可以采用中央对称的剪力墙布置方案,而在不规则形状的建筑物中需要采用错综复杂的剪力墙布置方案。
其次,在剪力墙的布置中应遵循剪力墙的平面布置连续和对称的原则。
剪力墙在平面上的布置应该遵循连续和对称的原则,以确保整个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均匀受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剪力墙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尺寸和功能规划进行合理确定,以达到结构整体的均衡受力。
此外,剪力墙的布置应结合结构的细部设计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剪力墙的布置需要考虑到结构的连续性和刚度分布等因素,同时还需考虑结构中其他构件的布置和连接方式,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布置剪力墙时,需要与楼板、柱子等构件的布置进行协调,确保结构的连续性。
另外,剪力墙的布置还需要考虑到结构的施工和维护等因素。
剪力墙的布置应尽量减少施工的复杂性和工艺难度,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在剪力墙的布置中还需考虑到将来的维护和修理等因素,以便于对结构进行检修和加固。
最后,在剪力墙的布置中应遵循经济性原则。
剪力墙的布置应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施工的成本,以提高结构的经济性。
在确定剪力墙的布置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性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综上所述,剪力墙结构的布置需要遵循一系列的一般原则。
在剪力墙的数量和位置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形态特点和结构的连续性、刚度分布等要求。
关于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探讨
![关于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2f8f5dc3186bceb19e8bb4d.png)
。 …
建 筑 科 学
关 于 配置 少量 剪 力墙 的框 架 结构 的探 讨 ①
陈大 东 于春 娟 (. 1 青岛海创 源建筑设计 有限公 司 山东青 岛 2 6 7 ; 2 青岛科技 大学设 计研究 院有限公 司 6 0 1 . 山东青 岛 2 6 4 ) 6 0 2
能 各 自 自 由变 形 。 不 考 虑 扭 转 影 响 的 情 认 为 是 配 置 少 量 剪 力 墙 的 框 架 结 构 。 在 况 下 , 同 一 楼 层 的 水 平 位移 必 定 处 处 相 在
1框架 一剪力墙 的主要特征
框架 剪力 墙 亦 称 框 架 抗震墙结构 ,
简 称 框 剪 结 构 , 由框 架 和 剪 力 墙 两 种 不 是
同抗 侧 力构 件 组成 的 结 构 体 系 。 两 种 结 构 的位 移 无 法 满 足 规 范 要 求 时 , 设 置 少 力 构 件 , 大 结 构 的抗 侧 力 刚 度 , 小 结 构 这 才 加 减 构 的 受 力特 点 和 变 形 性 质 是 不 同 的 。 水 量 的 剪 力墙 。 在 其次 要 明确 少量 剪 力墙在 整 个 的 扭 转 。 如 歌 剧 院 工程 , 例 设计 时 应 在 结构 在 l 平 力 作用 下 , 力墙 是 竖 向 悬 臂弯 曲 结 构 , 结 构 中的 作用 。 剪 在水 平 力 作 用 下 , 置 少量 平 面 布 置 上 采 取 一 些 措 施 , 舞 台 g设 置 布 其 变 形 呈 弯 曲形 , 层越 高水 平 位 移 增 长 剪 力墙 的框 架结 构 中 , 架承 受 的倾 覆力矩 适 量 剪 力 墙 ; 观 众 厅 与 舞 台 以 及 前 厅 和 楼 框 在 不应 小于 结构 底部 倾覆 力矩 的 7 %, 5 或更 观 众 厅 交 接 处 也 设 置 剪 力 墙 ; 同时 在 柱 网 速 度越 快 。 架在 水 平 力作 用下 , 变形 曲 框 其 MF 线 为 剪 切 型 , 层越 高水 平 位 移 增 长 速 度 楼
对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理解与设计建议
![对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理解与设计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cbfa3f8fab069dc502201d1.png)
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与剪力墙较少的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定量上无明确的界限,如在结构 位移仅能满足框架结构限值要求的前提下,可将框
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结构描述为“配置少量剪力 墙的框架结构”,而当结构位移满足框架-剪力墙结 构限值要求的前提下,又可将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
作的结构描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对结构体系 的定性把握的摇摆性加大了结构设计中对结构体
(6)特别建议 由于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在设计原则 以及具体设计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给结构设计 和施工图审查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笔者建议,在规 范的补充规定未正式出台之前,结构设计中应尽量 避免采用,尽可能采用概念清晰、便于操作且抗震 性能较好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必须采用时,应提前 与施工图审查单位沟通,以利于设计顺利进行,避 免返工。
(1)《抗规》第 6.1.3 条规定:“在规定的水平 力作用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 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 50%时”,即为设置少量抗震 墙的框架结构(其中“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底 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 覆力矩的 50%时”可理解为对“少量抗震墙的框架 结构”的定义,而不应该理解为对“少量抗震墙的 框架结构”的附加条件,因为当倾覆力矩不大于 50%时已不属于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
(1)对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定量把握 依据《高规》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01)(2008 年版)(以下简称《老抗规》)的规 定,框架与剪力墙可根据结构底部的倾覆力矩比, 组成相应的结构体系,见表 1 及图 1。
结构体系与 MF0/M0 的大致关系
表1
纯框架 少量剪力墙 框架-剪力墙结构 少量框架的 剪力墙 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简析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简析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7b73b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6.png)
简析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承担着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地震能力。
本文将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进行简析,包括设计原则、构造特点、设计方法等方面。
一、设计原则1. 稳定性原则: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建筑法规和标准,确保在各种外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不会发生倾斜、局部破坏或塌陷。
2. 抗震原则: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地区的地震烈度和设计要求,合理增加抗震构件和抗震设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风险。
3. 经济原则:在满足稳定性和抗震要求的前提下,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还应尽可能减少结构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性。
4. 美观原则: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需考虑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性,合理设置剪力墙和框架结构,使其与建筑外观和功能需求相协调。
二、构造特点1. 剪力墙的设置: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剪力墙是承担主要抗剪力的构件,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核心区域,沿建筑的纵横方向布置,以增加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和刚度。
2. 框架结构的配合: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和框架结构是相互配合的,剪力墙能够提供较大的刚度和稳定性,而框架结构则可以减少墙体面积和提供大空间。
4. 基础的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还需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基础,确保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以保证整个结构的安全。
三、设计方法2. 材料选择和尺寸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结构材料和剪力墙尺寸,通过计算和分析确定结构的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以满足结构的承载和抗震要求。
3. 框架结构设计:对框架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剪力墙和框架的配合,通过地震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等手段确定框架结构的受力状态和设计参数,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4. 基础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布置和荷载特点进行基础的计算和设计,包括基础类型的选择、承载力的验算和基础结构的布置等,以确保整个结构的承载和稳定。
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在设计中的应用
![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在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d532c452b160b4e767fcf10.png)
要 的抗 侧 力结 构 , 受 力 的 主体 。框 架 部 分 的抗 震 是
等级 和轴 压 比应 按 框 架 结 构 的 规定 执行 , 力 墙 部 剪
分 的抗震 等级 按 框 架一 剪力 墙 结 构 的规 定 执 行 。其
最 大 适用 高度 按框 架 结构 采用 。
收 穰 日 期 :0 l 5—3 2 1 一0 1
力 墙 刚度 大于框 架 , 大部 分 地 震 作 用 首 先 作 用 在 剪 力 墙上 , 当其 出现裂 缝 而刚度 退 化后 , 引起 框架 和 剪 力墙 之 间 的塑性 内力 重 分 布 , 得 框 架 成 为 主要 抗 使 侧力 构件 。此 时虽 然 整 体 结 构 刚 度减 小 , 吸 收 的 所
少 量 的剪力 墙 , 就可 以较 好地 解决 这个 问题 。 杭 州某 地铁 上盖 物业 项 目 1 高度7 2I, 层 . l2~5 l
郑从 立 , 映栋 , 光 勇 吴 任
ZHENG ng—t co l 。W U Y - n do g,REN an ng Gu g一o
( 江 绿 城 建 筑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 江 杭 州 30 0 ) 浙 浙 10 7
摘
要 : 据少 量 剪 力 墙 框 架 结 构 体 系 的 受 力 特 点 , 行 计 算 方 法 的 阐 述 和 分 析 , 时 结 合 实 际 工 程 中对 比 框 剪 模 型 和 框 架 根 进 同
浙 江建 筑 , 2 第 8卷 , 9期 ,0 1年 9月 第 21
Z ei gC nt ci , o.8 o9 e . 0 hj n o s u t n V 12 ,N . ,S p 2 1 a r o 1
少 量 剪 力墙 框 架 结构 在 设 计 中的应 用
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
![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8c9df98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8.png)
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在建筑结构领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
而当在框架结构中加入少量剪力墙时,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结构体系——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具有自身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框架结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它主要由梁和柱组成,通过节点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框架结构的优点在于空间布置灵活,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建筑功能需求。
例如,商场、办公楼等需要较大空间、灵活布局的建筑,常常采用框架结构。
然而,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地震作用)作用下,侧向变形较大,抗侧刚度相对较弱。
为了提高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抗震性能,人们引入了剪力墙。
剪力墙是一种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的竖向构件,其抗侧刚度较大。
但纯粹的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较多,限制了建筑空间的灵活性。
于是,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应运而生。
在这种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相对较少,与框架协同工作,共同抵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框架结构抗侧刚度不足的问题。
剪力墙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减少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侧向位移,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相比纯粹的剪力墙结构,它保持了框架结构空间布置灵活的特点,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在住宅建筑中,可以在楼梯间、电梯间等位置设置少量剪力墙,而其他区域仍然可以灵活划分房间。
然而,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设计方面,由于剪力墙和框架的协同工作,受力情况较为复杂,需要精确的分析和计算。
要合理确定剪力墙的数量、位置和尺寸,以确保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满足要求。
如果剪力墙布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结构的扭转效应增大,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在施工过程中,剪力墙和框架的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也是关键。
由于剪力墙和框架的受力特点不同,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施工工艺要求也有所差异。
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避免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框架结构设置少量剪力墙的结构措施
![框架结构设置少量剪力墙的结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4edb9309e31433238689366.png)
框架结构设置少量剪力墙的结构措施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越来越重视,对建筑工程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确保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再加上建筑师对建筑造型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外形也是千奇百怪,传统的框架结构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很多结构工程师采取了框架结构局部设置少量剪力墙的形式。
在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局部设置剪力墙,不仅可以提高结构刚度,减小结构位移,而且可以通过调整结构刚度,满足抗震规范对扭转的要求。
但是这种做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主要对在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局部设置剪力墙结构进行设置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框架结构中局部设置少量剪力墙结构的优缺点以及设计中的注意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少量剪力墙;设计在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框架结构属于极其普遍的结构形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抗震规范对建筑工程扭转周期比及扭转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框架结构很难满足。
因此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需结合建筑的外形及使用需求,通过合理的计算,按照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所承载的负荷情况,在框架结构中局部设置少量剪力墙。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当结构层间位移角较大时,可在楼、电梯位置设置,当结构扭转刚度不足时,在结构角部或边缘设置。
通过设置剪力墙不仅能够调整结构的刚度,使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量接近,减少结构在地震下的扭转效应,而且通过剪力墙的面内刚度,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以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一、框架结构中局部设置少量剪力墙的作用虽然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抗震性,但是框架结构承受水平力的能力较低,当结构层数较多,水平力与水平位移较大或者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经常由于框架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形而导致非结构构件的破坏。
而剪力墙不仅被人们称为抗风墙或者抗震墙,也被人们称为结构墙。
剪力墙结构不仅可以承担竖向荷载,还可以承担风荷载、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所以在框架结构中局部设置少量剪力墙,不仅能调整框架结构的平面刚度,减小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其次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侧移较小,而且剪力墙结构的承载能力更高,以及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与空间作用,可以与框架结构形成互补。
关于少墙框架结构设计探讨
![关于少墙框架结构设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af3166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c.png)
关于少墙框架结构设计探讨随着我国建筑业发展,很多建筑已跨出了传统的框架、框剪、剪力墙等结构形式,其中就有少墙框架的结构体系,但是目前规范中并未对少墙框架做出具体设计要求,导致结构设计及施工图审查中无据可依,各种观点因人而异,本文将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探讨。
1.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大体有以下三种情况需要设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墙:1.在多遇地震下,当纯框架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θ不能满足规范θ≤1/550的要求时,需布置少量混凝土墙以满足位移角限值。
2.当纯框架结构能满足位移角限值要求,为适当减小结构在多遇地震下侧向变形而设置少量混凝土墙。
3.在防震缝两侧设置防撞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规范中的规定:1、《抗规》6.1.3条“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与其框架的抗震等级相同”,本条条文中“在框架结构中设置少量抗震墙,往往是为了增大框架结构的刚度、满足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要求,仍然属于框架结构范畴,但层间位移角限值需按底层框架部分承担倾覆力矩的大小,在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两者的层间位移角限值之间偏于安全内插”。
2、《抗规》6.2.13条“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其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值,宜采用框架结构模型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模型二者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3、《甘肃省抗震设计规程》6.2.3条,“少墙框架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宜按层间位移角限值以及考虑扭转影响时满足位移比、扭平周期比等限值要求进行控制,多遇地震作用下其抗震变形验算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可按底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参照表6.2.3内插取值”。
少墙框架结构计算原则:应按纯框架和框架剪力墙两种结构,考虑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罕遇地震作用下少墙退出工作),按最不利情况控制该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承载能力。
以小高层为例谈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设计
![以小高层为例谈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ef310bb52acfc789ebc931.png)
以小高层为例谈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设计【摘要】在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随着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结构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建筑事业的飞速发展为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促使了建筑结构逐步朝着复杂化、个性化发展。
由于传统的普通剪力墙结构由于空间的限制和无法改变而无法满足人们对室内空间的个性化追求要求,使得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以剪力墙为主的框架建筑结构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就小高层工程项目中,短肢剪力墙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目前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基础。
【关键词】小高层建筑;短肢剪力墙;框架结构abstract in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people building structure proposed increasing demand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building cause certain impact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building structure gradually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complex, personalized. ordinary shear wall structure can not meet people’s individual pursuit of indoor space requirements due to space limitations and can not be changed, so that the current projects mainly in shear wall frame building structure gradually attentions . the small senior project short shear wall design point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provide reference and experience th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s.key words small high-rise buildings; short shear wall; framework structure中图分类号:tu528.5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剪力墙框架结构被应用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为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人们的个性化追求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使得人们在社会发展中对于建筑结构体系有了新的认识。
关于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计算原则
![关于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计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0d6f9dff5335a8103d220b6.png)
关于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计算原则1、设计计算原则1)结构计算(1)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2)按纯框架结构(取消剪力墙)计算;(3)按纯框架结构(取消剪力墙)验算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位移并满足规范的要求;2)结构的位移及结构的规则性判断按上述计算(1)确定;3)框架设计(1)框架的抗震等级按纯框架结构确定;(2)按上述(1)、(2)进行框架的包络设计;4)剪力墙设计(1)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可取四级;(2)剪力墙可构造配筋;(3)对剪力墙基础应按上述计算(1)、(2)进行包络设计。
2、原因分析1、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属于框架结构,设置少量剪力墙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的位移限值(1/550)要求;2、只有在框架结构承载能力满足规范要求,而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的要求(≤1/550)时,才需要设置少量剪力墙;3、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中,剪力墙只用来辅助框架结构,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要求,换句话说,用的只是剪力墙的弹性刚度(即只与EI有关,而与结构开裂以后的弹塑性刚度没有关系,所以,可不关注剪力墙及连梁的超筋问题),少量的剪力墙(由于墙的数量太少)并没有象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那样,起到一道防线的作用,所以对少量剪力墙中的剪力墙设计应有别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4、考虑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使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的要求(≤1/550)。
3、其他问题1)需要说明的是:对剪力墙的设计,只要不低于上述设计原则都是可行的。
2)对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的设计时,应与施工图审查单位多沟通,以利于施工图的审查和通过。
3)广东规范(DBJ/T15-46-2005)中要求,在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中,剪力墙按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确定抗震等级,只能从其作为地方标准就是要提高此类结构中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这方面去理解。
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4b7afd647d27284a735190.png)
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发表时间:2018-11-05T10:07:54.3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作者:朱丽平[导读] 本项目位于深圳市,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包含综合楼、中学部教学楼、小学部教学楼、体育场、网球场。
深圳市深汕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本文以一配置了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项目为例,从计算模拟分析以及结构措施处理等方面讨论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其应用情景以及设计要点,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框架结构、乙类建筑、少量剪力墙、设计要点。
一、项目描述本项目位于深圳市,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包含综合楼、中学部教学楼、小学部教学楼、体育场、网球场、教师宿舍楼等建筑物。
本文以其中一栋教学楼为例,就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进行设计讨论,就相关设计要点进行阐述。
二、设计要点:项目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学校建筑为乙类建筑,教学楼部分无地下室,主要基础型式为桩基础;本文重点其中小学宿舍楼为4层,建筑高度为15米,为回字型中空平面,多为单跨体系。
1、结构体系的选取:根据楼栋高度以及建筑平面布置,考虑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型式,在适当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位置,布置部分剪力墙,在结构布置时尽量将这部分剪力墙分布在结构端部,以能较好地增加结构抗震性能。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1]GB 50223-2008中第6.0.8条规定:“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其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
”所以本项目的中、小学教学楼属于乙类建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GB 50011-2010中第6.6.6条规定:“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通过以上两条相关规范的规定可知,本项目的中、小学教学楼不应采取单跨框架结构。
受限于建筑方案,教学楼为单跨结构,楼层数为四层,根据建筑布局,选取框架结构;但考虑规范相关规定,增加少量剪力墙,使之形成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
含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含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989459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d.png)
含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设计原则素材:archi的博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3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3条、《GB50011-2010疑问解答四》,并参考朱炳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GB50011-2010》第208~215页的观点,综合整理而成,以备审核时查阅。
一、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下列三种情况需要设置少量剪力墙:1、多遇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纯框架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不能满足θ≤1/550的规范要求时,通过布置少量剪力墙加大结构刚度;2、层间位移角满足≤1/550,为减少侧向变形、改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而布置少量剪力墙;3、按新抗规6.1.4条第2款规定,在防震缝两侧设置抗撞墙。
二、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可以分为两类:1、底层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为总倾覆力矩的50~80%时,为剪力墙较少的框架结构;2、底层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80%时,为剪力墙很少的框架结构。
三、结构设计原则:四、剪力墙设计:(1)抗震墙应设计成短墙或开竖缝墙,避免承受过大的水平剪力;当为联肢墙时,采用大跨高比的连梁,使各墙成为独立墙肢。
【疑问解答】(2)计算不超筋时:按计算配筋。
(3)抗弯超筋、抗剪不超筋时:按计算要求配置墙身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按端部边缘构件最大配筋要求(≤5%)配置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
【朱文】(4) 抗剪超筋、抗弯不超筋时:按剪力墙的剪压比限值确定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按新砼规第11.7.3条计算Vw),并确定墙身水平钢筋(按新砼规第11.7.4条计算Ash),按强剪弱弯要求确定墙身竖向钢筋(根据剪力墙抗震等级,按新砼规第11.7.2条确定剪力墙的计算剪力V,按11.7.4条计算剪力墙考虑地震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λVho,并按M=1/γRE×[fyAs(hwo-bw)]计算,同时按分布筋最小配筋率要求配置剪力墙的竖向分布钢筋)。
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
![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6fca500c02020740be1e9bf0.png)
对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理解与设计建议(注意:文章上传过程图表及单位可能有丢失,请核对原文)一、对规范规定的理解《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以下简称“高规”)第6.1.7条指出:“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中,当仅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结构分析计算应考虑该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
对“高规”的上述规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设置剪力墙并没有改变结构体系,是带有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属于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但仍是框架结构;注意:明确结构体系的目的在于分清框架及剪力墙在结构中的地位后,其中框架是主体,是承受竖向荷载的主体,也是主要的抗侧力结构。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只是在框架结构的位移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时,才设置少量剪力墙,设置少量剪力墙的目的在于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的位移限值要求;注意:不是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位移要求,如果要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位移标准,则结构体系变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3.结构分析计算中除应按纯框架结构计算外还应考虑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
注意:规范虽未明确要按纯框架结构计算,但对这一特殊的框架结构,现行规范和规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所有要求(承载力要求、弹性变形限值要求、弹塑性变形限值要求等)均应满足,因此,按纯框架结构的要求进行设计计算是必须的,同时还明确对这类框架结构应按纯框架结构和按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即按框架-剪力墙结构)分别计算,包络设计的必要性。
二、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规范的本条规定尚未明确的问题有:1.对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定量把握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与剪力墙较少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定量上无明确的界限,如在结构位移仅能满足框架结构限值要求的前提下,可将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结构描述为“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而当结构位移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限值要求的前提下,又可将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结构描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少量剪力墙框架设计的把握
摘要: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中,当仅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结构分析计算应考虑该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在设计中如何把握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更好的协调两者的变形。
关键词:少量剪力墙的框架; 协同工作; 设计把握
abstract: seismic design of the frame structure, only a few when decorate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analysis computation should consider the shear wall and framework of the collaborative work. in the design of wall and how to grasp the frame of the collaborative work, better coordination of both deformation.
key words: a small amount of shear wall frame; collaborative work; design grasp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框架结构中加入少量剪力墙,进而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但由于其剪力墙较少,框架需承担较多倾覆力矩,所以在其适用高度上要比框架-剪力墙结构减少很多,且在设计上还需要把握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以便在地震作用时更好的发挥剪力墙的抗侧刚度,保证两者工作时接近同一整体。
1对墙、柱协同工作的理解
1.1.设置剪力墙并没有改变结构体系,是带有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属于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但仍是框架结构;注意:明确结构体系的目的在于分清框架及剪力墙在结构中的地位后,其中框架是主体,是承受竖向荷载的主体,也是主要的抗侧力结构。
1.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只是在框架结构的位移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时,才设置少量剪力墙,设置少量剪力墙的目的在于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的位移限值要求;注意:不是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位移要求,如果要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位移标准,则结构体系变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1.3.结构分析计算中除应按纯框架结构计算外还应考虑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
注意:规范虽未明确要按纯框架结构计算,但对这一特殊的框架结构,现行规范和规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所有要求(承载力要求、弹性变形限值要求、弹塑性变形限值要求等)均应满足,因此,按纯框架结构的要求进行设计计算是必须的,同时还明确对这类框架结构应按纯框架结构和按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即按框架-剪力墙结构)分别计算,包络设计的必要性。
2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
2.1对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定量把握。
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与剪力墙较少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定量上无明确的界限,如在结构位移仅能满足框架结构限值要求的前提下,可将框架
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结构描述为“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而当结构位移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限值要求的前提下,又可将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结构描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对结构体系的定性把握的摇摆性加大了结构设计中对结构体系描述的随意性。
2.2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其适用高度规范未予以明确。
老高规中规定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即剪力墙所占倾覆力矩较少时的情况,其适用高度要比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适当降低,但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设计人自己把握,加大了结构设计中的把握难度。
2.3在考虑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原则时,还需要明确对剪力墙和框架的具体设计方法,以便使两者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
3设计建议.
为在结构设计中更好地把握规范,笔者提出以下设计建议供参考。
3.1.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下列情况需要设置少量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1]:(1)在多遇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当纯框架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不能满足规范≤1/550的要求时,通过布置少量抗震墙,使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满足相应的限值要求。
(2)当纯框架的地震位移满足规范要求,但需要适当减小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侧向变形时。
(3)依据《抗规》[2]第6.1.1条的规定,按《抗规》6.1.4条第2款规定在防震缝两侧设置抗撞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
3.2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建议对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适当提高,提高幅度不超过20%(注意:
是在框架结构最大适用高度的基础上,增加框架-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与框架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差值的20%,而不能将框架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直接放大20%)。
《高规》[3]中8.1.3.4条建议按框架结构的适用高度实行,但偏于保守。
3.3框架的设计原则 1)框架结构按纯框架结构(不计入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分别计算,包络设计。
2)框架的抗震等级按纯框架结构确定,对房屋的适用高度超出框架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在上述3.2的范围内)时,可比最大适用高度的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已为一级的则采取比一级更更强的抗震措施(采取比一级强,比特一级低的抗震措施,如采取比一级提高20%的加强措施。
3.4剪力墙的设计原则由于规范未明确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计算原则,此处列出三种对此类结构的设计方法供结构设计者选择: 1)全包络设计原则对剪力墙按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即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取相应计算结果配筋设计;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按框架-剪力墙确定。
上述方法是施工图审查单位常提出的设计要求,其理由是:规范要求考虑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但未明确要求对框架和剪力墙均进行包络设计)。
2)剪力墙构造对剪力墙按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即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取四级,剪力墙则按构造配筋设计。
设计理由:设置剪力墙的根本目的是控制框架结构的弹性位移值,并使其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弹性位移限值的要求,不考虑剪力墙的承载能力要求,因此剪力墙在满足竖向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可构造设置。
3)剪力墙按现有
截面的最大设计对剪力墙按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即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确定,剪力墙配筋按计算要求,当剪力墙计算超筋时,在满足强剪弱弯的前提下按截面的最大配筋率配筋设计。
设计理由:设置剪力墙的根本目的是控制框架结构的弹性位移值,使其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弹性位移限值的要求,可有条件(在剪力墙能承担的范围内)考虑剪力墙的承载能力要求,因此剪力墙的可按其最大承载力要求配筋。
4.特别建议由于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在设计原则及具体设计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给结构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带来相当的困难,笔者建议,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采用,尽可能采用概念清晰、便于操作且抗震性能较好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当必须采用时,应提前与施工图审查单位沟通,以利于设计顺利进行,避免返工。
.
参考文献:
[1]朱炳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gb 50011-201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8
[2]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