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新完整版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跨越7%的老龄化社会门槛(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9.18%[1]。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疾病。
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便秘有其独特的特征,如何从老年人身体虚弱、共病多、用药多的特点出发,更科学、更全面评估和处理老年便秘是每个从事老年医学的医师都会面临的问题,《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国内外第一个针对老年便秘患者制定的诊治指导意见,结合了老年人的便秘临床特点,强化了在治疗上的多学科合作、综合性处理的重要性。
一、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存在东西方的差异[2-4]。
欧美国家约10%~15%的人群受便秘的困扰,北美地区的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2%~19%。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增龄增加,英国一项数据显示,年龄超过60岁时便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75岁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50%。
我国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便秘总体患病率为3%~11%,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80岁以上可达20.0%~37.3%,老龄化是慢性便秘的高危因素。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实际患病率要高于目前报道的数据,因为高龄、致残或卧床不能自理、有严重疾病、特殊疾病或不能交流的老年人常不在调查范围内。
二、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诊断便秘是一种以症状为基础的紊乱,以排便不满意或(和)便次减少、排出障碍为主要症状。
两者的量化诊断标准均为罗马标准。
《共识》对慢性便秘的诊断采用最新的罗马Ⅳ标准,罗马Ⅳ标准对慢性便秘的症状及量化标准与罗马Ⅲ标准相似,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引入了自发排便的概念,每周的排便次数以患者在未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治疗便秘时的每周排便次数为准[5]。
三、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一)类型: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病因谱不同于中青年,虽然功能性便秘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便秘类型,但老年人继发性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例如结肠肿瘤引起的机械性梗阻、糖尿病等代谢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也是引起或加重便秘的因素之一。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Dr.HAN
背景
背景
✓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 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增加了医疗费用。
✓我国于2003年在南昌召开的全国便秘专题研讨会上制定了《慢性便秘的 诊治指南》,并于2007年根据罗马Ⅲ标准在扬州进行了修订,该指南对 规范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定义和流行病学
2.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 ~10.0%。慢性便秘患病率 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定义和流行病学
3.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推荐等级:推荐。 ✓ 研究结果显示,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均与便秘的患病率呈负相关,农村地区便秘患病率高
✓本共识意见中的推荐等级根据投票结果分为: A级指标(强烈推荐),即a得票比例≥80%; B级指标(推荐),即a和b得票比例相加≥ 80%; C级指标(建议),即a、b和c得票比例相加≥80%;未达C级指标则删除。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和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 和“建议”3个等级。
于城市。经济地位和文化水平的不同对便秘的影响可能是由不同阶层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 式的差异所致。 ✓ 低BMI和生活在人口密集区的人群更易发生便秘。 ✓ 低纤维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和较少的体力活动均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 焦虑、抑郁和不良生活事件等精神心理因素也是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 ✓ 有便秘家族史较无家族史的个体发生便秘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生活环 境相似有关。 ✓ 某些药物的使用也是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癫药、 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抗震颤麻痹药、解痉药、钙拮抗剂、钙剂、铁剂、止泻药、NS AID等。
《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解读
此外,共识还对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该手术 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发育异常等多种良性疾病的治 疗。专家们针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案、操作技巧、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 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综上所述,《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对于规范腹腔镜下 子宫分碎术的操作技术、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等 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相信,在广大临床医生的努力下,通过不断的学 习和实践,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将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和健康福祉。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 困难等症状。中医在治疗便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次演示将梳理专家共识, 探讨便秘的中医诊疗方法。
一、问题提出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 况造成一定影响。临床上,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困难等症 状。中医认为,便秘与脾胃功能失调、肝气郁结、肾气虚衰等因素有关。
二、原因分析
1、脾胃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若脾胃功能 失调,则容易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从而引起便秘。
2、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可调节全身气机。若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大 肠传导失司,形成便秘。
3、肾气虚衰:肾主水,可维持水液代谢平衡。若肾气虚衰,则容易导致肠 液枯竭,使粪便干燥,引发便秘。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本次演示主要介绍了《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的主要内 容以及如何正确解读,从而为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作用提供参考。
《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是中国专家在腹腔镜下子宫分 碎术领域达成的共识,该共识主要规范了该手术的实施范围、操作技术、安全规 范、培训及临床应用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22中国成人慢性便秘评估与外科处理临床实践指南(最全版)
2022中国成人慢性便秘评估与外科处理临床实践指南(最全版)摘要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于2008年第一次发布的慢性便秘的外科诊治指南,对我国慢性便秘外科诊治的规范化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有关慢性便秘的基础与临床诊疗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临床实践方面目前尚缺乏金标准与高级别的临床研究证据,外科医师在术前评估、术式选择、术后疗效评价等方面缺乏权威的参考。
为进一步规范慢性便秘的诊断评估与外科处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遴选我国便秘外科领域相关专家组成《中国成人慢性便秘评估与外科处理临床实践指南》编审委员会,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结合专家们的临床经验,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
本次制定的《中国成人慢性便秘评估与外科处理临床实践指南》以便秘的临床评估和处理(非手术处理和手术治疗)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为导向,以循证为基础,囊括当前国内外研究的主要结果与结论,依据GRADE 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及推荐强度分级。
期望有助于中国便秘外科医生、以及其他相关医疗从业人员的学习与实践,提高我国便秘外科的总体诊治水平。
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CC)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慢性便秘患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1];欧美国家的发病率高达14%~30%[2]。
慢性便秘通常表现为排粪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和(或)排粪困难。
排粪困难主要包括排粪费时费力、手助排粪、排出困难、排粪不尽感、肛门坠胀感等。
国际上目前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参考罗马Ⅳ标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曾于2008年发布了《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为我国便秘的规范化诊疗起到了重要作用[3]。
10余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便秘的基础与临床诊疗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有必要制定新的《中国成人慢性便秘评估与外科处理临床实践指南》。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慢性便秘(chronicconstipation)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和(或)排便困难,目前主要根据罗马Ⅳ(RomeⅣ)标准和患者主诉(self-reported)进行诊断,即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其中至少近3个月有症状,且至少四分之一的排便情况符合下列2项或2项以上:排便费力感、干球粪或硬粪、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甚至需手法辅助排便,且每周排便少于3次。
老年人慢性便秘不仅常见,且患病率随增龄增加。
多项以社区为基础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60 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为15%~20%,84岁及以上可达20.0%~37.3%,在接受长期照护的老年人中甚至高达80%。
慢性便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耗费了大量的医疗经费,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难题,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估、有效地处理老年人慢性便秘意义重大。
为此,我们组织国内部分老年病、消化病学专家制订了本共识,供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参考。
一、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老年人慢性便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结直肠和肛门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及药物,因此,也可将老年人慢性便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便秘是指结直肠和肛门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便秘,继发性便秘是指器质性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便秘。
1. 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constipation):慢性功能性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便秘类型,根据患者的肠道动力和直肠肛门功能改变的特点分为4个亚型:(1)慢传输型便秘:老年人结肠动力减退,易发生慢传输型便秘,其特点是结肠传输时间延长,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费力;(2)排便障碍型便秘:即功能性排便障碍,既往称为出口梗阻型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甚至需要手法辅助排便等,此型便秘在老年人中亦多见;(3)混合型便秘:患者同时存在结肠传输延缓和肛门直肠排便障碍的证据;(4)正常传输型便秘(normaltransitconstipation,NTC):多见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腹痛、腹部不适与便秘相关,排便后症状可缓解,老年人较少见。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
改善。
对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
1 2 3
促进慢性便秘相关基础研究
共识意见的发布可以激发更多学者和研究者对慢 性便秘的病因、发病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推动 相关基础研究的进展。
加速慢性便秘治疗方法的创新
共识意见可以引导科研人员针对慢性便秘的治疗 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推动相关治疗技术的进步 。
提高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B
C
内分泌代谢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引发慢性便秘。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钙剂等可能导致肠道 蠕动减慢,引发慢性便秘。
D
02 慢性便秘的诊断
诊断标准
排便次数减少 每周排便少于3次。
排便困难
排便费力,有排便不尽 感或阻塞感。
粪便干硬
大便干燥、硬结,不易 排出。
促进社会对慢性便秘的关注和支持
共识意见的发布可以引起社会对慢性便秘的关注和支持,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社会资源 的投入。
谢谢聆听
不良症状
伴有腹痛、腹胀、肛门 坠胀等不适感。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饮食习惯、生活 习惯等。
实验室检查
体格检查
检查腹部有无异常体征,肛门有无狭窄、痔 疮等病变。
如粪便常规、潜血试验等,了解肠道有无炎 症、出血等病变。
02
01
特殊检查
如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等,有助于 了解肠道功能和肛门括约肌功能。
共识意见的发布有助于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促进慢性便秘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
对患者及社会的积极影响
增强患者对慢性便秘的认识和治疗信心
共识意见的发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慢性便秘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信息,提高 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跨越7%的老龄化社会门槛(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9.18%[1]。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疾病。
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便秘有其独特的特征,如何从老年人身体虚弱、共病多、用药多的特点出发,更科学、更全面评估和处理老年便秘是每个从事老年医学的医师都会面临的问题,《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国内外第一个针对老年便秘患者制定的诊治指导意见,结合了老年人的便秘临床特点,强化了在治疗上的多学科合作、综合性处理的重要性。
一、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存在东西方的差异[2,3,4]。
欧美国家约10%~15%的人群受便秘的困扰,北美地区的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2%~19%。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增龄增加,英国一项数据显示,年龄超过60岁时便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75岁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50%。
我国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便秘总体患病率为3%~11%,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80岁以上可达20.0%~37.3%,老龄化是慢性便秘的高危因素。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实际患病率要高于目前报道的数据,因为高龄、致残或卧床不能自理、有严重疾病、特殊疾病或不能交流的老年人常不在调查范围内。
二、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诊断便秘是一种以症状为基础的紊乱,以排便不满意或(和)便次减少、排出障碍为主要症状。
两者的量化诊断标准均为罗马标准。
《共识》对慢性便秘的诊断采用最新的罗马Ⅳ标准,罗马Ⅳ标准对慢性便秘的症状及量化标准与罗马Ⅲ标准相似,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引入了自发排便的概念,每周的排便次数以患者在未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治疗便秘时的每周排便次数为准[5]。
三、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一)类型: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病因谱不同于中青年,虽然功能性便秘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便秘类型,但老年人继发性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例如结肠肿瘤引起的机械性梗阻、糖尿病等代谢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也是引起或加重便秘的因素之一。
慢传输型便秘诊断评估与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共识强调了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如加强围手术 期管理、及时处理并发症等,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
与其他指南或共识的比较分析
与国际指南的接轨
共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际相关指南和共识,确保与国际接轨 ,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与既往共识的更新
与既往共识相比,本共识在诊断评估、外科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更新 和完善,更加符合当前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进展。
流质食物等。
手术方式选择
01
02
03
结肠次全切除术
适用于结肠传输功能显著 减慢的患者,通过切除大 部分结肠来缩短结肠传输 时间,改善便秘症状。
结肠全切术
适用于结肠传输功能严重 障碍、合并多发性息肉或 结肠癌等患者,需切除全 部结肠。
回肠造口术
适用于合并出口梗阻型便 秘的患者,通过在回肠部 位造口来解除梗阻,改善 排便功能。
需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排便障碍等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误治。
03 外科处理原则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手术适应症
对于经过规范非手术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具体适应 症包括结肠传输功能显著减慢、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等。
手术禁忌症
对于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以及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精神障碍 等不能配合手术治疗者,应视为手术禁忌。
分类
根据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便秘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 、出口梗阻型便秘、混合型便秘和正常传输型便秘。
慢传输型便秘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指结肠传输功能障碍, 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引起的便秘,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少、粪便干 硬等。
2019中国慢性便秘最新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2019中国慢性便秘最新专家共识意见解读引言既往我国颁布了关于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但尚未制定相关共识意见。
随着罗马Ⅳ标准的发布,加上近年来药物治疗慢性便秘有了较大进展,因此有必要制定我国慢性便秘诊治的共识意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3年《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下面对专家意见进行解读,大家一起学习、分享。
便秘的定义是什么?1便秘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2排便次数减少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3慢性便秘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细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慢性便秘的病因分类?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
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主要由于结肠、直肠肛门的神经平滑肌功能失调所致,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C)等。
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疾病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结肠原发疾病(如结肠癌)等。
药物性便秘主要由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钙拮抗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解痉药、抗惊厥药等诱发。
在便秘治疗中首先要解决器质性疾病或药物相关因素的原因,因此仔细询问病史,以及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和药物性因素相关的便秘十分重要。
便秘的分类及常见原因?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ormal transit constipation, NTC)、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如何评估老年便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影响程度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增加运动量: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避免使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1
评估老年便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观察患者症状
便秘持续时间:评估便秘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排便困难程度:观察患者排便时的困难程度,如排便费力、排便不尽等
粪便性状:观察患者的粪便性状,如干硬、颗粒状等
腹部不适:询问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心理影响:评估便秘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生活质量影响:了解便秘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如睡眠质量、饮食情况等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信心和依从性
推荐合适的治疗药物
泻药: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适用于轻度便秘患者
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普芦卡必利等,适用于中度便秘患者
灌肠剂:如甘油灌肠剂、肥皂水灌肠剂等,适用于重度便秘患者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训练患者控制肛门肌肉,改善便秘症状
手术治疗:如结肠切除术、肛门成形术等,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重度便秘患者
心理支持服务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等
心理支持服务的实施:由专业心理医生或护士进行,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心理支持服务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和记录
介绍便秘的症状和危害
提供一些自我管理的小技巧和建议
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老年人慢性便秘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教学PPT课件
5.861(2.175-15.794)
BF是排便障碍型便秘(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患者的一线治疗措施,可持续改善患者的便秘症 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1
为期1年的RCT分析3:不协调排便(DD)患者采用BF治疗可使每 周CSBMs显著增加(P<0.001) 、不协调排便正常化(P<0.001)、 气囊排出时间改善(P=0.0009),排便指数增加(P<0.001)、结肠 传输时间正常化(P=0.01),而标准治疗无此作用
1. 2.王瑞涛, 李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5(6): 603-605
生物反馈治疗(BF)
BF通过通过反复训练患者排便时腹肌、盆底肌和 肛门括约肌的适时舒张和收缩,消除两者在排便 过程中的矛盾运动,促进排便1
Meta分析2: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采用BF治疗的成功 率大约为非BF治疗的6倍
P<0.00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非BF BF 更优 更优
1.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经规范的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重度便秘患者,而临床上
真正需要手术治疗的顽固性便秘并不多见
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
• 术式包括结肠部分或全部切除术 • 手术适应证包括(同时具备):
耗费大量研究经费
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也是棘手的临床难题
本共识是中国第一个针对老年人群 慢性便秘诊疗的专家共识
为广大临床医护人员科学地评 估、有效地处理老年人慢性便
秘提供参考
目录
• 共识制定意义 •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综合评估 •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处理 • 总结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护理课件
01
肠道蠕动减缓
由于各种原因,肠道蠕动减缓, 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水 分被过度吸收,导致便秘。
02
03
排便肌肉功能异常
排便肌肉功能异常,如肛门括约 肌松弛、结肠平滑肌张力不足等 ,影响排便。
04
03
慢性便秘的症状与诊断
慢性便秘的症状
排便困难
排便时费力、时间 长,或感觉排便不 净。
排便不尽感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 力、排出困难、排便 不尽感等。
排便次数减少通常指 每周排便少于3次。
慢性便秘的分类
根据病因,慢性便秘可分为原发性便秘和继 发性便秘。
原发性便秘通常与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 、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继发性便秘通常由其他疾病引起,如肠道疾 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
慢性便秘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 高,但具体的发病率因地区、 年龄、性别等因素而异。
02
03
护理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
护理措施实施
饮食调整、运动指导、心 理支持等方面的护理措施 。
护理效果评价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调整 护理方案。
问题与展望
当前护理存在的问题
如患者认知不足、护理方案不够完善 等。
未来发展方向
如加强患者教育、完善护理方案、开 展多学科合作等。
感谢您的观看
4 定期排便的重要性
让患者了解慢性便秘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 保护意识。
06
慢性便秘的案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案例分享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状、伴随症状等。
诊断与评估
医生诊断、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
治疗与护理效果
治疗过程、护理措施、效果评估等。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PPT课件
02 03
老年便秘的危害
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老年人出现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 生活质量。此外,便秘还可能加重老年人的心血管负担,增加心脑血管 事件的风险。
老年便秘的治疗与预防
针对老年便秘,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 维摄入、适量运动、保持良好作息等。同时,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肠道检 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肠道疾病。
儿童便秘问题
儿童便秘的流行病学
儿童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粪便干结等。儿 童便秘的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差异,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儿童便秘的危害
长期便秘可能导致儿童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影响生长发育。此外,便秘还 可能引发儿童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05
02
饮食
饮食过于精细、缺乏纤维素和水分等,容易 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引发便秘。
04
精神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可能导 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便秘。
06
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慢性疾病,以及 肠道肿瘤、炎症等器质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慢 性便秘的发生。
03 病理生理机制
肠道动力异常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提供便秘相关知识
向患者解释便秘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 的认知。
心理疏导和支持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
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意愿,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提 高治疗依从性。
性别差异
女性慢性便秘的发病率高 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生理 结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 关。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护士大内科版
治疗成功OR(95%CI) 随机效应模型
5.861(2.175-15.794)
P<0.00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非BF 更优
BF 更优
1.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2. Koh CE, et al. Br J Surg. 2008; 95(9): 1079-1087; 3. Rao SS,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10; 105(4): 890-896
认知功能训练
• 认知功能训练包括时间及空间定向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注意力训练、语言沟通能 力训练1 • 可改善认知功能,还间接增加了活动量、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便秘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功能性便秘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1,2
功能性便秘组 对照组
临床记忆量表评分
25 20 15 10 5 0
习惯,每日饮水量1500-1700ml,每次
50-100ml 3. 合理运动:散步、拳操等形式不限,以安 全(不跌倒)、不感觉劳累为原则 4. 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可制订定时排便表, 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h内尝试排便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精神心理治疗
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便秘的认知水平,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便秘是 可防可治的。
有明显心理障碍
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
存在严重精神心理异常Βιβλιοθήκη 应转至精神心理科接受专科治疗
良好的心理状态、睡眠及饮食习惯有助于缓解便秘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新完整版
P<0.00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非BF BF 更优 更优
1.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2. Koh CE, et al. Br J Surg. 2008; 95(9): 1079-1087; 3. Rao SS,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10; 105(4): 890-896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处理
01 非药物治疗
02 药物治疗
03
分型治疗和 分级处理
健全社会支持与生活方式调整
健全社会支持
生活方式调整
根据社会支持评估结果,动员各方力量,健 全社会支持系统,鼓励患者充分使用社会支 持系统。
1. 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这是防治老年人慢 性便秘的基础,摄入量≥25g/d
2. 足够的水分摄入:应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 习惯,每日饮水量1500-1700ml,每次 50-100ml
P=0.001
20 18.39
15 10
P=0.04 8.87
5
1.14
0 对照组
菊粉组
乳果糖组
(n=12) (n=11) (n=6)
一项动物研究将29只新生猪随机分入对照组、菊粉组及乳果糖 组,所有小猪皆给予代乳品喂养,菊粉组在代乳品中加入菊粉 3g/L,乳果糖组在代乳品中加入乳果糖66.7g/L,饲养6天。6天 后观察小猪盲肠中菌群分布情况2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渗透性泻药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中医论治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中医论治杨安民;王拥军;熊艳鸿【摘要】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患病率随增龄增加,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难题.本文通过临证观察,提出老年人慢性便秘多以虚秘为主,强调肝气郁滞、脾胃升降失职之病机,并与瘀血相关.治疗上以补虚为主,注重气机疏导,升降相和,酌加活血化瘀药物,切不可一味攻下.同时还应注意摄生调护.另外老年性便秘虽以虚秘多见,仍也有不少是实秘.临床当根据病情,审证求因,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9(017)009【总页数】3页(P99-100,118)【关键词】老年科;慢性便秘;虚秘;实秘【作者】杨安民;王拥军;熊艳鸿【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县中医院肛肠科,重庆酉阳409800;重庆市酉阳县中医院肛肠科,重庆酉阳409800;重庆市酉阳县中医院肛肠科,重庆酉阳409800【正文语种】中文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1-4],且患病率随增龄增加[5]。
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便秘总体患病率为3%~11%[5],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6],84岁及以上可达20.0%~37.3%[1-2,4,6],在接受长期照护的老年人中甚至高达 80%[2,4,7-8]。
慢性便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7,9],耗费了大量的医疗经费[10-11],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难题[5]。
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病情易反复。
中医治疗老年性便秘有一定的优势,笔者对老年人慢性便秘疾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获得了一些经验,现将总结如下。
1 虚者补之以补为通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脾肺肝肾密切相关,“魄门亦为五脏使”,说明魄门的启闭依赖于五脏的调节,废物的排泄与五脏均有关系。
肺的宣发肃降、肝气的调畅,脾胃的升降,肾阳气的盛衰皆影响大肠的传输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反馈治疗(BF)
BF通过通过反复训练患者排便时腹肌、盆底肌和 肛门括约肌的适时舒张和收缩,消除两者在排便 过程中的矛盾运动,促进排便1
Meta分析2: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采用BF治疗的成功 率大约为非BF治疗的6倍
治疗成功OR(95%CI) 随机效应模型
5.861(2.175-15.794)
100% 80% 60% 40% 20% 0%
15%-20% ≥60岁
20.0%-37.3%
80%
≥84岁
接受长期照护 的老年人群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老年慢性便秘的并发症和危害
• 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 精神心理障碍
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 查、腹部检查和肛门直 肠检查
筛选检查
根据便秘症状轻重以及 对生活影响的程度进行 评估,分为轻度、中度 和重度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目录
• 共识制定意义 •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综合评估 •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处理 • 总结
慢性便秘
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身心健康
耗费大量研究经费
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也是棘手的临床难题
本共识是中国第一个针对老年人群 慢性便秘诊疗的专家共识
为广大临床医护人员科学地评 估、有效地处理老年人慢性便
秘提供参考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P<0.05
21.93
11.25
11.35
13.48
联想学习
图像自由回忆 无意义图形再认 人像特点联想回忆
一项对照临床研究,纳入160例符合罗马III慢性便秘诊断标准的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 160例无功能性便秘的老年人作为对照2。
1.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2.王瑞涛, 李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5(6): 603-605
目录
• 共识制定意义 •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综合评估 •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处理 • 总结
(一)危险因素评估
液体摄入
总液体量摄入<1.5L/d
饮食情况
纤维素摄入<25g/d
运动量
坐轮椅、卧病在床、躯体移动障碍等
环境因素
不适宜的排便环境
神经心理因素
• 多病、丧偶或独居等问题 • 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 • 不良生活事件等
• 诱发憩室病和憩室炎
• 诱发或加重腹壁疝
• 尿潴留及尿道感染
• “粪石性”肠梗阻、肠壁溃疡、 • 诱发或加重痔疮、直肠脱
肠穿孔
垂
• 增加结肠癌风险
• 结肠黑变病
• 诱发缺血性结肠炎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共识制定意义
有明显心理障碍
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
存在严重精神心理异常
应转至精神心理科接受专科治疗
良好的心理状态、睡眠及饮食习惯有助于缓解便秘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认知功能训练
• 认知功能训练包括时间及空间定向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注意力训练、语言沟通能 力训练1
3. 合理运动:散步、拳操等形式不限,以安 全(不跌倒)、不感觉劳累为原则
4. 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可制订定时排便表, 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h内尝试排便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精神心理治疗
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便秘的认知水平,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便秘是 可防可治的。
便情况符合下列2项或2项以上:
排便费力感
干球便或 硬便
• 且每周排便少于3次
排便不尽感
肛门直肠梗阻 感和(或) 堵塞感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需手法辅助 排便
60岁以上人群中,约1/5患有慢性便秘
患病率(%)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 专家共识解读最新完整版
目录
• 共识制定意义 •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综合评估 •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处理 • 总结
慢性便秘的定义和特点
• 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和(或) 排便困难
• 目前主要根据罗马Ⅳ(Rome Ⅳ)标准和患者主诉进行诊断 • 即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其中至少近3个月有症状,且至少四分之一的排
• 可改善认知功能,还间接增加了活动量、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便秘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临床记忆量表评分
功能性便秘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1,2
25
23.73 21.46
20
15
10
5
0
指向记忆
P<0.05
18.24
12.42
功能性便秘组 对照组
P<0.05
17.72
P<0.05
17.82
社会支持
• 客观支持 • 主观支持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4): 371-381
(二)临床评估
询问 病史
全面体格 检查
严重程度 评估
1.便秘症状及粪便性状 2.报警征象 3.便秘相关器质性疾病 4.共病与全身状况 5.用药情况 6.认知功能状况
BF是排便障碍型便秘(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患者的一线治疗措施,可持续改善患者的便秘症 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1
为期1年的RCT分析3:不协调排便(DD)患者采用BF治疗可使每 周CSBMs显著增加(P<0.001) 、不协调排便正常化(P<0.001)、 气囊排出时间改善(P=0.0009),排便指数增加(P<0.001)、结肠 传输时间正常化(P=0.01),而标准治疗无此作用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处理
01 非药物治疗
02 药物治疗
03
分型治疗和 分级处理
健全社会支持与生活方式调整
健全社会支持
生活方式调整
根据社会支持评估结果,动员各系统。
1. 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这是防治老年人慢 性便秘的基础,摄入量≥25g/d
2. 足够的水分摄入:应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 习惯,每日饮水量1500-1700ml,每次 50-1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