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自由理念)【圣才出品】
自己整理的《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背诵版
新闻学概论绪论1、新闻学主导理论——世界各国新闻立法、指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从业人员观念的一个决定性理论主张。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
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做的理论探索。
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释、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主要内涵。
主要观念: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意见自由市场”。
它要义是指:让人民群众、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允许报刊犯错误。
斯图伍特·穆勒杰弗逊4)对事实的信念。
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评价: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从一开始就带有片面性和空想成分,绝对自由化曾使西方新闻界陷入一片混乱。
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理想的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3、社会责任论20世纪40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为西方所接受,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
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报刊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基本要求:1)新闻必须真实、全面;新闻报道必须理智;新闻报道要作出合理真实的解释。
2)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报刊应负责起社会成员间思想观点交流的责任。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一份完整的《新闻学概论》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
⼀份完整的《新闻学概论》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为什么看了⼏遍书还是感觉什么都不知道啊?”“学姐,这知识她不进脑⼦啊!!”⼀看就会不看就忘,左看右看,全是重点。
是你吗俗话说,授⼈以鱼不如授⼈以渔。
不论你看多少经验贴,听过多少“过来⼈“的经验,他们都会对你说两个字:“框架” ! “框架” ! “框架”!那么,框架到底是什么?框架就是在你脑⼦⾥种⼀棵树,有主⼲,有⽀⼲,每条⽀⼲下⼜有不同的果实。
知识就像树枝⼀样,每⼀个果实都是⼀个知识点,要想让树⼲的营养到达每个果实,就需要主⼲和⽀⼲的连接。
这个连接看似杂乱,其实全部有迹可循。
如果⼀开始就有这样的意识去种树,看书的思路就会清晰很多,但如果没有也不着急,看过总不会⽩看的,你只需要按着框架把你看过的知识点重新打包分类,组合成⼀个完整的“树⽊“即可。
就拿《新闻学概论》来说,这本书有20个章节,看完⼀遍之后脑⼦⾥什么都没有,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因为你没有系统的梳理,知识点都看了,但却没有归类。
这次,铎铎⼦把《新闻学概论》给⼤家系统整理,把你头脑中纠缠在⼀起的知识⽀⼲理顺了,主要涉及到:整本书的框架(⽤于笔记、理思路)考情分析(带你把握新闻学考试⽅向)以及重点章节分析(可⽤背书!!)话不多说,⼲货奉上⼀、《新闻学概论》框架李良荣⽼师编写的《新闻学概论》对于新传学⼦考研的重要性显⽽易见,是必读书⽬之⼀。
今年,已经出到了第7版,虽然在第6版的基础上删减和增加了部分章节,也有⼀些章节内容变动较⼤,但第7版的核⼼内容与第6版并⽆⼆致,铎铎⼦整理出最新版的框架图,拿去重新梳理逻辑吧,抱⾛不客⽓【新闻学框架图】这份图将《新闻学概论》这本书⼆⼗个章节全部打乱,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重新划分板块,迷糊的崽直接照着框架归类就⾏!从图可见,按照板块的占⽐,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重要程度,可以将新闻学各个板块按重要性依次排序: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史➡绪论ps:其中新闻理论板块内容庞杂,基础知识点丰富,需要重点攻破哦!⼆、2022《新闻学概论》重点复习清单注:本份复习重点根据《新闻学概论》(第7版)⽽划!照着背就⾏!绪论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重点复习⾃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论)第⼀章 新闻活动第三节:变动产⽣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这⼀⼩节变动较⼤,防着!)第⼆章 新闻第⼀节:新闻的基本特点( 真实、新鲜)第⼆节:两个新闻定义( 记住定义就⾏,其他不⽤背)第三节:新闻本源(超重点)第四节:新闻要素(超重点)第三章 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第⼀节: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 真实性对新闻的意义还⽤多说吗?重点!)第⼆节:真实性是新闻的⽣命( 常被当原题的⼀句话)第三节: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 前⼏年考了很多次,⼩标必背!)第四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第⼀节:新闻与信息( 考察虽不多但要防着)第⼆节:新闻与宣传( 超重点,新闻与宣传的区别!)第三节:新闻与舆论(超超超×10086的超重点)第六章 互联⽹造就传媒新业态第⼆节:新闻⽣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第三节:新闻接收:从受众到⽤户第四节:新闻机构:从单⼀媒体到融合媒体第五节:新闻体制:从单⼀国企体制到混合体制,形成三⾜⿍⽴( 感谢李良荣⼤⼤,这四个标题就是给⼤家的答题框架和思路,必须重点看!真题中出现”XXX技术的出现对新闻传播业有何影响”的时候,如果实在想不到更好思路的崽,按这个来准没错!!)第七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记每⼀⼩节的标题即可)第⼋章 新闻媒介的性质第⼀节: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部分院校⼩范围考过,但要防着,背了可以丰富语料库哦)第⼆节: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别说话,背!)第四节: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没想到吧,这个是超重点!)第九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第五节:我国新闻媒体的作⽤和任务( 第⼀、⼆章节背⼩标题即可,第五节48字使命是重点!背下来超得分!)第六节: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新增章节,其中的四⼒、四全、四不妥妥的给我记住了!)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度重视传播⼿段建设和创新,提⾼新闻舆论传播⼒、引导⼒、影响⼒、公信⼒四全——全时段、全⽅位、全媒体、全覆盖四不——不失真、不失语、不失品、不失位第⼗章 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第⼀节: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第⼆节: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项基本制度第三节:坚持党性原则极端重要性( 重要性⾃⼰感受!全员重点!!)第⼗⼀章 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第⼆节 :舆论引导第三节:舆论监督(所有与舆论相关的,全员重点与第四章结合着背!)第⼗三章 新闻⾃由与社会控制第⼀节:新闻⾃由的涵义第三节:新闻⾃由属于⼈民( 考过辨析题)第四节:新闻法规( 隐私权部分较为重要,近⼏年对隐私的考察也越来越多)第⼗四章 新闻媒介的运⾏体系与管理模式第⼀节:世界新闻媒介的三⼤运⾏体系第四节:中央厨房的新闻⽣产模式( “中央厨房”多重要不⽤我多说了吧,名解、简答、论述通吃的考点,嫌分⾼的不⽤看)第⼗五章 传媒业经营第⼀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第⼆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标第三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 三个“基本”的内容,要记哦!!)第⼗六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第三节:受众的特点第六节:受众的权利(超重点)第⼋节:受众地位的新变化第⼗七章 新闻⽣产和新闻选择第⼀节:决定新闻⽣产的因素(结合第15章⼀起看)第⼆节:新闻⽣产的场域( 重点防着!可与布尔迪厄场域⼀同结合,防着出名词解释)第三节:新闻选择和新闻选择的标准(超⾼频考点)第四节: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第⼗⼋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专业要求和基本体裁第⼀节: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重点!)第⼆节:新闻报道的专业要求(重点!)第三节:新闻报道的构成第五节:新媒体的新闻制作( 太应景了,涉及到新媒体下的新闻⽣产题⽬的,你还不背吗?给我背!)( 这⼀章是新增章节,但极其应对当下的新媒体环境,内容也很适合⽤作答题,⼀、⼆、三节被基础知识,和19章结合起来,可以回答怎么做等题⽬)第⼗九章 新闻⼯作者的修养第⼀节:新闻专业理念第⼆节:新闻⼯作者的职业道德第三节:中国新闻⼯作者的基本素养第⼆⼗章 中国的新闻改⾰第⼀节:40年四次跨越( 华科⼀个没有新闻学概论参考书的学校去年⽤40分考察这个知识点,你说重不重要!?)第⼆节:新闻改⾰的基本特点( 超重点!)。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客观性)【圣才出品】
第六章 新闻客观性6.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客观性和客观报道1.客观性相关概念(1)客观报道(objective reporting )客观报道是新闻实践中的报道手法,是实际操作规程。
客观性相关概念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19世纪与客观性相关的概念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客观性 客观报道的要求客观报道手法 客观报道的情形 使用客观报道的理由 客观报道是一种策略客观性作为一种态度 对新闻客观性的评析客观性作为一种方法新闻真实性不等于新闻客观性新闻客观性(2)客观性(objectivity)客观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理想,是要求记者尽量达到的目标。
(3)客观主义(objectivism)客观主义是一种新闻观念,是关于新闻是什么的一种判别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普曼的“形式彰明论”,它是观念层次的东西。
2.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据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理查德·斯特雷克法斯教授考证,客观性和客观报道这两个词在19世纪并没有成为新闻界的日常用语,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两个词才进入新闻界。
比他更早而且第一个对客观报道进行界定的是纳尔逊·A.克劳福德,在他1924年写的《新闻职业道德》一书中,他明确提出把自然科学方法作为记者的工作方法,并认为这就是客观。
3.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1)不相信人能够在作主观判断之前来收集事实材料。
这种见识主要来自弗洛伊德和沃特森等人的心理学理论。
(2)即使人们能够收集并运用事实材料,宣传家也会加以操纵和利用,使得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事实”变成被污染的东西,也污染公众舆论。
这主要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
(3)当人们不能在现实中使用事实材料来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就存在着极大的危险:人民做主就成了空话,真理最后终究能获胜也成了一句空话。
(4)相信只有把科学的方法运用于人类事务(包括新闻业),并借助于在此基础上新出现的社会科学(主要是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才能为人们开辟一条更好的道路。
新闻学硕士
北京大学新闻史论(614)+新闻实务(847)<跨考胜经>全套考研资料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答案1-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1-2003年新闻学基础知识,2002年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2001-2006年新闻学,暂无答案。
(本项不单卖,购买全套赠送此项)注:该专业近几年学校官方不出售历年试题,最新真题更新请大家关注跨考考研论坛,真题会随时在网站更新,大家下载即可使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2-1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27页¥402-2《外国新闻史》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50页¥502-3《新闻事业简史》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28页¥402-4中国新闻史辅导笔记。
手写版,共56页¥60注:报名辅导班请登录跨考网进行详细咨询。
全套资料包含以上所有资料,套餐优惠价:¥168指定参考书目此科目没有提供参考书目适用学院/专业——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05030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史论(612)<跨考胜经>全套考研资料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答案1-12000年-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由于出题老师固定,历年真题参考价值很大。
该专业近几年学校官方不出售历年试题,最新真题更新请大家关注跨考论坛,只要收集到我们即会在网站更新,大家可下载使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2-1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本科生笔记。
出题老师授课,非常全面和清晰。
手写版,共29页¥402-2新闻传播考点精要汇集。
内部参考资料,介绍了传播理论考点、外新史考点等众多考试点。
打印版,共39页¥402-3外国新闻史复习要点。
陈立丹版《世界新闻传播史》复习要点,条理性好,重点突出。
打印版,共17页¥302-4新闻史硕士课程大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史研究生资料,硕士课程同样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的重点,内容详实,包括中国史和外国史两部分,主题分明。
打印版,共58页¥352-5新闻学重点笔记。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信息 语言与新闻)【圣才出品】
第一章 信息、语言与新闻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信息1.申农的信息概念(1)信息是指一切能够消除人对于事物认识不确定性的东西,而不管这种东西是什么。
申农的信息概念 信息维纳的信息概念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 语言符号 卡西尔对“人”的定义 任何传播都离不开语言符号 事物、事件、事态 事物、事件、事态和事实 事实 新闻的形成新闻是一种语言陈述 新闻的定义真实性新闻的特性 重要性及时性公开性信息、语言与新闻(2)消息是包含信息的,它是信息的外壳。
(3)外壳是指用语言来把信息组织起来,才能使信息在信道里传播。
(4)在整个信息传递过程中,编码是最重要的,编码是信息经过符号转换变成可传递的东西。
(5)信息作为一种能够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不确定性的东西有一种告知性,但怎么告知,通过什么形式来告知却由人来决定。
2.维纳的信息概念(1)信息是人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到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2)在人们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只有通过命名,即语言表达才能传递信息,以使人们适应外界。
二、语言符号1.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1)人是逻各斯(logos)的生物。
逻各斯含有理性的意思,也有语言含义。
思维必须是理性的,而思维又离不开语言,即人是语言的生物。
(2)人是政治的动物。
政治生活只有两种活动:行动和言语。
行动实际上是在言语交流基础之上的表决、出兵打仗这一类活动。
2.卡西尔对“人”的定义人是符号的动物。
人生活在符号世界里,并通过符号重构物理世界而形成人的世界,神话、宗教、文艺等都是符号(人的)世界。
三、事物、事件、事态和事实1.事物、事件、事态(1)事物、事件、事态都是指存在的东西或存在物的特性、状态、形态等,信息是关于这些存在的自然表征。
(2)信息与事物、事件、事态处于同一等级,信息是事物、事件、事态等在变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东西,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2.事实(1)《辞源》中对“事物”词条的解释是:“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
自考00633《新闻学概论》授课笔记.
‘2第一章绪论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揭示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2.《论出版自由》),主要观点是(“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的新闻自由口号是一个伟大的口号。
4。
567),(1924年)出版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标志世界新闻学的成熟89梁启超:从1901年到1911年,发表了多篇新闻专论,阐述了许多深刻的新闻学术问题。
他提出了著名的报纸监督政府和国民向导两大天职说,认为报纸“非政府之隶属,而与政府立于平等之地位”;他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舆论观;还提出了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倡导一系列宣传方法。
,研究和新闻教育正式开始。
三本书:1919年,1923192712131415.16从1998年起,1718的理论体系反映新闻现象的本质及其活动规律19业发展的规律应用新闻学既含应用理论,也含应用技术,它所研究的是新闻学传播业务过程的操作方法和一般规律20早期新闻学以报纸为唯一的研究对象,因此早期新闻学又称为报学。
报学最初侧重于业务技术探讨,直接为培训从业人员服务。
1845年德国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
《解放日报》改版前后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闻宣传主张,集中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若干重大原则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改革:1956年7月,以《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工作改革全面启动,改革中的报纸和通讯社以清新的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
其主要内容:a 力求突出受众的多样性需要,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发多方面的新闻 b 开展自由讨论,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通过群众性讨论把社会见解引向正确道路 c 杜绝党八股,努力改进文风力求突出受众的多样性需要,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发多方面的新闻 b 开展自由讨论,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通过群众性讨论把社会见解引向正确道路c 杜绝党八股,努力改进文风洪仁玕、王韬、梁启超、孙中山。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事业与社会整合)【圣才出品】
第三章 新闻事业与社会整合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报纸——新闻事业产生的标志1.报纸的产生新闻事业的产生以现代报纸的出现为标志,现代报纸是西方的产物。
(1)西方首先出现报纸的原因 报纸的产生 报纸——新闻事业产生的标志 现在报纸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新闻事业的社会位置特点 新闻事业的特点 新闻事业的活动特点 传播消息的功能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沟通意见的功能 社会一体化的功能个人和社会特征 社会整合 新闻事业的社会整合功能 新闻媒介与社会整合新闻传播与语言的社会整合作用 新闻传播与“社会仪式”新闻事业与社会整合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印刷品是一种商品,它只是为了付印而存在。
即报纸这种印刷品只有在资本主义精神的推动下才会成为可以满足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满足了资本的增殖的需求,印刷品才能变为现代报纸。
(2)报纸的产生过程①现代报纸的萌芽是在16世纪,最初是在地中海沿岸特别是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一带,报纸的雏形——手抄新闻纸首先出现在这里。
②l7世纪初金属活字印刷术开始广泛使用,出现了新闻书,然后是周刊、周报的兴起。
最早出现的周刊是1609年在德国奥格斯堡发行的《通告—报道或新闻报》。
③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出版了《莱比锡新闻》,初为周刊,后改为日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但它仍是书本形式的。
④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出现在英国,1665年英国出版了一份单页、两面印刷的报纸,完全改变了书本形式,这就是《牛津公报》。
2.现在报纸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与地理大发现合拍,地理大发现使整个世界都成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料和商品市场,资本家要把他们的商品销往全世界,同时也要从世界其他地方获得廉价的原料,这要求从事经济贸易的人们了解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的情况。
(2)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社会变动的速度也在加快,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及时了解各种情况。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第一节新闻学二、新闻学的分类1、广义新闻学理论新闻学:研究新闻本质,新闻传播规律等(核心部分)历史新闻学:最基础部分应用新闻学:新闻采写、编评、录制、播出(归宿)2、侠义新闻学三、新闻学的历史演变1、历史背景1450年,德国人约翰·古腾堡运用铅活字印刷术,排版印刷《四十二行圣经》——人类传播史进入印刷时代不定期印刷新闻→定期印刷新闻两个社会条件:定期举办的集市贸易活动,邮政驿车业务的建立19世纪30年代廉价报纸出现——报纸进入大众发展时期2、西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史专著: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法《德国新闻事业学》最早的新闻研究所:1895年,德国的科赫教授在海德堡设立西方早期研究新闻学理论代表著作:李普曼的《舆论学》和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施拉姆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传播学的兴起对新闻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规律及生产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用语言文字进行相关描述定量分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新闻学研究侧重大众传媒的研究,关注新闻学内部的关系传播学研究范围包括大众传媒和其他,关注与其他的联系3、中国新闻学的历史和现状《论中国京报异于外国新报》1893年刊登于上海《申报》徐宝璜《新闻学大纲》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构件中国新闻学框架结构)四、新闻学和新闻工作关注身边、社会上发生的时间、寻找独特新闻视角五、学习和研究新闻学的基本方法1、个案研究法用来检验某一个研究客体所具有的多方面特征的方法。
通过深入的调查(现场观察、个别询问、开座谈会、查阅文档等)2、比较研究法将已有的各种新闻资料和新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横、纵、综合)3、调查研究法对少数人调查得到大多数人的情况,常用来检查新闻正确性和媒介可信度4、内容分析法分析信息内容(文字→数量)用于检验假设、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说明信息来源特征…5、实验设计法又叫控制试验法,处理因果关系问题第二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一、集权主义理论1、概念封建社会中君主、国王们对国家和社会所采取的专制行为及理论在当时传播事业领域中的体现。
刘建明《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8-12章)【圣才出品】
刘建明《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8-12章)【圣才出品】第八章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8.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1.古典新闻自由思想的产生古典新闻自由是指封建社会末期欧洲各国积极争取的出版自由。
(1)《论出版自由》核心思想:①谴责压制真理。
②呼吁给予人们发言权。
③提出出版自由的“天赋论”。
④人们运用理性可以辨识真理和错误,真理是可以表达出来的,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就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
⑤提出出版自由是人类幸福的保证。
⑥反对书报检查制。
(2)《论出版自由》意义:①它批判了思想专制主义,捍卫了民众的基本权利,成为人权理论的奠基作。
②它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动摇了封建专制权力的统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③它顺应人类本性的要求,反映时代的潮流,指明人类解放的思想道路,因为没有出版自由,就不可能反抗任何阶级压迫。
④它推动了出版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开辟了道路。
但它提倡绝对的自由,反对限制言论自由的任何措施,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3)古典新闻自由古典新闻自由是指争取出版物的自由,是在17世纪欧洲各国反对皇权特许出版制和罗马教皇印刷品审查制中提出的自由传播出版物的要求,以1644年英国思想家弥尔顿出版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为代表。
2.现代新闻自由的思想成果(1)概念现代新闻自由是指从18世纪起在西方兴起的以讨论政治问题、批评政府为主要内容的、争取发表意见的自由。
(2)密尔两个原理①人的错误是能够改正的;②借着讨论和经验,人能够纠正他的错误。
(3)密尔的新闻自由思想道德原则①防止似是而非的论证、对事实或论据的压制、对案情的各项因素举陈错误、或者错误地表述反对意见;②防止谩骂、讽刺、人身攻击以及诸如此类的态度,为了真理和正义的利益,限制使用辱骂性的语言比限制使用其他武器重要得多。
③每个人,不论他持什么意见,只要他能够冷静地观察、诚实地说出他反对的意见,既不掩藏足以损害他们相信的东西,也不夸大为他们辩护或者想为他们辩护的东西,那就要给以应得的尊敬。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与宣传)【圣才出品】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与宣传)【圣才出品】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八章新闻与宣传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质1.意识形态的含义意识形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意识。
在这些思想意识的影响下,社会意识形态的含义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质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质意识形态与宣传的关系意识形态与宣传宣传的历史来源宣传方式的转变新闻媒介与宣传大规模的政治宣传机构媒介机构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方式宣传和新闻的关系新闻与宣传的区别新闻与宣传的区别新闻媒介的社会形象较好新闻报道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宣传为何借助新闻新闻报道连续性强新闻报道的形式丰富新闻与宣传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也可以纳入意识形态的领域,意识形态是带有政治意味的,所以它是政治意识形态。
这些思想意识往往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它们是建立在经济和政治的基础之上的。
2.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质(1)新闻媒介自从它具有现代形态(报纸)以来,一直是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
马克思也同意把新闻媒介看成是意识形态的核心组成部分,他非常重视新闻工作。
(2)新闻不可避免地带有意识形态的特征,它成为人的解放的工具,因此也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3)列宁更进一步肯定了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质。
①他在《从何着手》一文中提出:“报纸的作用并不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吸引政治同盟军。
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②列宁还指出,新闻应该具有党性,换言之,新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应该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就像它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烙印一样。
③他在谈及新闻自由时就曾说过,资产阶级报刊是资产阶级最强大的武器之一,他认为新闻(以及新闻自由)对资产阶级而言是意识形态的工具,是他们的思想武器。
(4)人们所看到的或所认为的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是某种意识形态过滤的结果。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观念)【圣才出品】
第二章 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观念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关于新闻价值的几种说法1.徐宝璜的说法 徐宝璜的说法 关于新闻价值的几种说法 余家宏的说法 综合的说法新闻价值新闻价值VS 选取和衡量新闻的标准 新闻价值关系 新闻价值量 真实性 及时性 新闻价值的要素 重要性(或影响力) 接近性 显要性 人情味 异常论 黄色新闻观新闻价值取向 客观主义突破论 典型论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观念徐宝璜先生曾说:“新闻之价值者,即注意人数多寡与注意程度深浅之问题也。
”、“推定最近事实是否为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标准,曰新闻‘精彩’。
”虽然徐宝璜的新闻价值概念重点在“阅者”,但是也认识到能否引起阅者注意的标准还在于事情本身的特性。
2.余家宏的说法余家宏等人认为,新闻价值是选取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3.综合的说法新闻价值是新闻所陈述的事情能在多大程度上切合受众的信息需求。
二、新闻价值是否是选取和衡量新闻的标准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是对新闻报道的事情能否切合受众需求的一种反映,其根据就是客观发生的事情对受众的实际影响有多大。
(2)新闻价值反映客观事物与人们之间的功利关系,这种关系是人们适应外界所必不可少的,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新闻价值也是客观存在的。
唯其如此,才可以把新闻价值当作衡量事情能否成为新闻的一个客观标准。
2.新闻价值关系(1)价值是客体和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在实践中的量化,双方没有特定的关系,也就没有价值关系,实践也无从谈起,具体的价值量就没有,即没有价值。
(2)新闻是对与人们有价值关系的事情的具体陈述,有没有价值关系是判断事情能否作为新闻来报道的标准。
(3)真正作为衡量标准的是新闻价值关系。
价值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而新闻价值只是对这种关系的准确反映。
(4)衡量新闻有无意义的标准是新闻价值,而选取新闻的标准是新闻价值关系。
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受众思维概述笔记和考研真题(含典型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六章受众思维概述6.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思维的定义1.思维含义思维是指人的大脑在一定的时空内对未知领域所进行的有目的的合乎程序的探究过程。
它以人们以往的经验和正在掌握的新鲜信息为基础。
2.对思维定义的理解(1)思维是人的大脑的特有功能。
(2)思维是一个运动着的发展过程。
(3)思维是人们有目的的合乎程序的运动。
(4)思维的发展必须以经验和知识为基础。
二、思维的过程及形式1.分析与综合(1)分析的含义分析是指在头脑里把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或在头脑中把整体的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
(2)综合的含义综合是指在思想上把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联合起来或把事物的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结合起来组成整体的过程。
(3)两者与思维关系分析与综合是大脑“两半球”的基本机能,为整个认识过程所共有。
思维,实质是人类的大脑“两半球”由于词的信号作用,对现实所进行的一种高度的分析与综合的过程。
不断的分析与综合,促使人的思维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2.抽象与概括(1)抽象的含义抽象,是指人的大脑“两半球”凭借词的刺激作用把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加以抽选,而把同类事物的非一般特性加以分离的特殊过程。
(2)概括的含义概括,指是人的大脑“两半球”凭借词的刺激作用把具有一般特性的同类事物加以统一的特殊过程。
(3)两者与思维关系抽象与概括是人在头脑中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改造加工的基本过程,人只有在头脑中经过这两种基本过程,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特性以及事物的客观规律,才可能由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一个人,他越是具有高度抽象的能力,能够把握更多更高层次的概念,说明他的思维能力越强。
3.比较与分类(1)比较的含义比较,是指确定事物之间的同异和关系的过程。
比较实质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分析与综合。
(2)与思维关系比较是思维的一种很重要的基本过程。
(3)分类的含义分类,是指依据事物的一般特征把事物组合为不同层次的类别的过程。
新闻学概论 考试笔记(完整版,直接打印即可)
1. 政论家约翰。
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了小册子《论出版自由》,首次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于新闻自由的口号和思想,其主要观点是“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2. 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
其意义在于从业务角度转向理论角度。
3. 到了20世纪20年代,系统化的新闻理论创立于世,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李普曼的《舆论学》第一次揭示了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舆论过程。
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第一次对新闻理论范畴体系做了较为完整深刻的表述。
4. 被称为创立传播学的“四大先驱”的是: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及他的“两级传播理论”,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及他的“五W模式”,心理学家卢因及他的“团体动力说”,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及他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和劝服艺术的理论。
5. 中国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三部代表性著作是:1918年,蔡元培决定在他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开设新闻课程,同年10月14日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次年4月20年,研究会创办了学术刊物《新闻周刊》,它标志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正式开始,新闻学作为一门专门学说在中国开始形成。
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至此,标志着中国新闻学达到了成熟程度。
6. 萌芽状态的新闻学,最初孕含在他的母体——政治学之中。
7.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传播现象就是新闻传播行为的存在形态,包括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和新闻带来。
新闻传播活动就是新闻传播行为的运行过程,包括新闻的采写编播过程,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过程。
8. 新闻学研究的任务,用最简要的话来说,就是提示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新闻活动的规律。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邓小平等,他们的新闻宣传思想是十分丰富的。
(1)明确地、正式提出党报党性原则的是列宁。
列宁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办党报的准则,明确地把按照党的纲领、策略原则和党章办报规定为党报的党性原则。
列宁同时强调发表意见的自由,提出了党内“行动一致,批评自由”的著名原则。
(2)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表述了党报的党性原则:①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②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3)邓小平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对党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员当然有权利进行批评,但这种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
”(4)江泽民反复强调党报的党性原则,坚持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一贯的基本主张:“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5)胡锦涛强调:“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6)习近平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①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②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③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者、媒介、接受者)【圣才出品】
第四章 新闻传播者、媒介、接受者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传播者1.新闻传播者的概念(1)新闻传播者这个概念是现代才出现的,是指现代的新闻事业成形之后专门从事新闻采集、编辑、发布的人员。
(2)新闻传播者是这样的人群:他们的专职工作是向社会成员传递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情的信息以及人们的议论,他们必须借助特殊的传播媒介把这些信息和意见送到人们的面前。
新闻传播者的概念新闻传播者 新闻传播者与媒介 新闻传播者与新闻接受者 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 新闻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 新闻接受者的特点 新闻接受者 新闻接受者与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传播效果的产生新闻传播者、媒介、接受者2.新闻传播者与媒介(1)新闻元新闻元是指把符号和媒介的因素考虑进新闻的概念,如图4-1所示。
在这个三角形中,新闻元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①内容,即客观世界的信息。
②编码,即口头语言、文字等符号系统。
③媒介,即编码化的信息的载体。
(2)媒介与新闻媒介是构成新闻不可或缺的因素,新闻不能仅从内容和符号方面来界定,必须考虑到媒介的因素。
不同的传播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具体是什么东西。
①报纸新闻是印刷媒介的新闻,它主要呈现出线性的特征,它所使用的符号(主要是文字,图片是次要的)也具有线性特征。
纯粹线性的传播具有逻辑性强的特点。
②广播媒介是以电波为介质的一种传播方式,以人的听觉为目标。
声音也是广播新闻的媒介,其最基本特点是出口即逝,它能延展于空间,但不能持续,所以,它是“断”的。
③电视媒介和广播一样,不同的是它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
通过口头语言配合活动画面来传播信息与印刷的方式完全不同。
由于活动画面本身表现的限制以及声音的即逝性,电视媒介与广播媒介一样不适合逻辑性特别强的信息的传播。
(3)传播过程的结构性要素媒介作为一种传播技术并不仅仅是新闻传播外在的手段,还是新闻的一个结构性要素,也是传播过程的一个结构性要素。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媒介与公众舆论)【圣才出品】
第九章 新闻媒介与公众舆论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公众舆论1.舆论(1)中国古代的概念 舆论 公众舆论 舆情公众舆论公共领域中的公众舆论公众意见与共同承认 公众舆论的转化 公共领域及公众舆论早期情况 公共领域和公众舆论的变化 公众与群体 社会心理学视野中的大众舆论 影响舆论的因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舆论学中的运用 舆论研究的转变 公众舆论具有真正的公众性的条件 公众舆论的重建 重建公共领域新闻媒介与公众舆论在中国古代,将百姓的怨言称为舆人之诵,即舆诵。
“舆”是车上的坐厢,引申为制造、抬车子的人,这些人在古代为数众多,所以“舆”就是“多”、“众”的意思,舆人之诵就是众人的议论,即舆论,主要是对当权者的怨谤。
(2)外来的概念“public opinion”在翻译中直接等同于我国的舆诵,人们把这种公众意见称为舆论。
“public”不能随意在中文中省略掉。
“公共性”在舆论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没有公共性,舆论就只是人们私下的议论,它也许会使人们的怨气得到发泄,但是却不会使这种发泄取得合法的力量,也不会对改变现状产生影响。
2.舆情(1)舆情的概念私人性的议论甚至不具备舆论的全部特点,更不是公众舆论。
它只是一种舆情。
(2)舆情发展为舆论舆情是舆论的原始形态,它能否发展成舆论要看个人是否愿意把内心的秘密公开讲出来,社会是否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意见,别人是否愿意和他进行交流,交流的渠道是否畅通。
3.公众舆论(1)公众舆论的形成条件①公共性联系着私人和社会,同时也联系着国家。
私人的意见成为社会的意见需要交流,这一方面依靠人际的交往,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要有形成共识的公众论坛。
②在公众论坛上,各种意见能够不受限制地相互交流,而且这些意见不是毫无价值的保费口舌,能够对现实的政治产生影响,再经过公众性的转化才能真正成为公众舆论。
(2)公众舆论的历史来源①在欧洲,公众舆论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启蒙时代的产物,是在17世纪末到l8世纪的自由政治哲学特别是l9世纪的民主理论的孕育下产生的。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 闻)【圣才出品】
第二章新闻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的基本特点1.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有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
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
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新闻以真实、迅速作为区别于其他学科最为明显、最为独特的标识,向人们传递世界的最新变化。
2.新闻真实、迅速的意义(1)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新闻媒介归根到底是依靠新闻的真实和迅捷来吸引受众。
在新闻报道的速度上,新闻媒介之间的竞争是以分、秒甚至零点几秒来计算的,这正是新闻特征的表现。
(2)塑造了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保证新闻的真实和迅速对新闻工作者素质的要求:①必须诚实、公正和严谨;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
(3)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人类对于传播工具的选择归根到底是由新闻的特性所决定的。
一切适合新闻特性的传播工具都可被人们采用并且可以经久不衰。
二、两种新闻定义(1)定义①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②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2)共同点:都概括或反映了新闻的“真”和“新”这两个基本特点。
(3)区别:定义①中新闻是(一种)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定义②中新闻是(一种)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4)报道、分析、判断三个概念的区别①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可以查证的事实”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
②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
③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作的结论。
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三、新闻本源1.新闻本源的含义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2.新闻来源(1)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
(2)在新闻报道中,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介都明文规定:所有新闻都要交代新闻来源;在中国,也已有相当一部分,尤其重要新闻都要交代新闻来源。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活动)【圣才出品】
第一章新闻活动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1)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
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这些传播工具来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2)了解和传播新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也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3)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在信息时代,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信息,为沟通信息所进行的新闻活动也比以往任何年代更加频繁,也更加复杂多样。
二、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1.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1)形式:用火作信号、用图画传递信息或口头语言。
(2)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3)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4)结论:①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②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③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1)社会条件①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
②出现了社会分工:农业与牧业,农业与手工业、商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2)发展原因①社会关系比原始社会复杂,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集团为了运转国家机器,上下左右就需要互通消息,使各部门协调一致,维护统治。
②社会分工产生后,从事不同产业的人们出于交换产品的需要,就得彼此了解,尤其是商业活动,更需要大量的信息。
③奴隶社会的生产比过去发展了,社会有了剩余产品,就有余力来养活一批采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首先是在军事上,以后用在政治、经济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圣才出品】
第十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10.1 知识框架图10.2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新闻自由的含义(1)新闻自由是指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包括: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即不必向政府申请营业执照或交付保证金,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受限制,人人都拥有出版权;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闻源。
(2)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这一思想在西方各国被视为新闻自由的圭臬。
二、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1.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历程(1)第一时期(16~17世纪),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
①在欧洲各封建王朝扼杀出版社的禁令中,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是英国都铎王朝于1586年颁布的《星法院法令》,它成为欧洲各国王朝上百年出版禁令的范本。
②在星法院法令颁布以后的近百年历史里,传播新闻仍以不定期出版的新闻书为主,宣传宗教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则以政论小册子为主,秘密印刷,暗中流传。
(2)第二时期(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序幕,代表资产阶级的国会派与保皇派都有自己的宣传报刊。
②法国大革命时期(1789—1794年)的报刊以政论为主,大力鼓吹推翻僧侣和贵族统治的革命,其中《杜歇老爹报》《铁嘴报》等名噪一时。
(3)第三时期(17~19世纪),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①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都以不同形式宣布出版自由、言论自由。
a.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议会控制权力,实现议会君主制,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宣布“国王不得干涉人民的言论自由”。
b.美国。
1791年12月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其中第一条明载:“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
”c.法国。
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第11条规定:“思想与意见的自由交换,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
新闻学概论自考复习笔记
新闻学定义: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956年美国施拉姆等人。
集权主义理论:指的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新闻思想和体制,希特勒式的法西斯专制主义也包括其中。
自由主义理论:指的是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思想和体制 .社会责任理论:垄断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理论和体制。
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思想和管理体制。
什么是大众传播学?它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是谁?他们最主要的学术贡献是什么?诞生美国,形成于20世纪的20至40年代。
创始人施拉姆。
集大成者——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两极传播理论”;政治家拉斯韦尔:“五W模式”;心理学家卢因:“团体动力说”;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有关态度改变和劝服艺术的理论简述大众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区别。
大众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是什么?1)研究对象不同。
新闻学以新闻传媒及其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大众传播学把研究对象扩展为所有大众传播手段。
2)研究方法有别。
新闻学运用的主要是定性描述,而大众传播学以定量分析作为基本方法。
3)研究重点不同。
新闻学重点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舆论效应,大众传播学重在研究传播行为与社会的一般互动关系。
中国早期新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思想观点是什么?洪仁玕、王韬、梁启超、孙中山。
洪仁玕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论述新闻问题的中国政治家,他的《资政新篇》提出了设立报馆、出版报纸和新闻论著等一系列主张;最早在近代报刊上公开发表办报主张的中国人是王韬和郑观应;梁启超是改良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开拓者,他提出了著名的报纸监督政府和国民向导两大天职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思想倾向于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说中反对封建的民主内涵,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我国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代表著作有哪些?我国最早介绍新闻价值理论的是谁?他有些什么观点?中国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三部代表性著作是什么?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是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新闻自由理念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个人权利与出版自由
1.出版自由观念的宗教源泉
(1)1644年,英国的密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首先明确提出出版自由理念。
①他首先从宗教宽容的立场抨击在英国主张取消主教制后居然仍保留书籍出版许可令
出版自由观念的宗教源泉 个人权利与出版自由
出版自由观念形成的政治、经济动力 出版自由理念的代表人物
出版自由观念的演化 出版自由观念建立的基础 两种不同的自由观
滥用新闻自由权的表现 新闻自由的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对新闻界的具体要求
社会责任论对公众的要求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与资产阶级新闻自由 资产阶级新闻自由
评普鲁士专制的书报检查令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自由的人民报刊观
新
闻自由理念
这一事实。
②密尔顿站在清教徒的立场来谈论信仰、言论、出版自由,而压制这些自由的旧教是“牛鬼蛇神似的罪恶机构”。
③密尔顿还从真理的本性出发,讨论了为什么不能禁止出版自由的理由。
(2)1453年,德国的古登堡第一次用他那由榨葡萄汁机改装的金属活字印刷机印制了100多部《圣经》。
①在此以后,这种便利的出版技术一直主要是用来印《圣经》及其他宗教书籍的。
②印刷术的广泛运用使书籍的出版变得更不易控制,各种学说、各种对宗教的见解以书的形式得以流传。
这引起了教廷的不安,才有禁书令。
③印刷术天然地有一种解构权威的力量。
④如果没有便利的印刷技术,新教改革运动也许不会有那么大的规模,其影响力也不一定会如此深远。
(3)由信仰自由出发,个人的自由权就顺势进入一切对真理追求的领域,科学自由、学术自由以及出版自由都在只承认上帝而不受任何人之束缚的条件下成长起来了。
2.出版自由观念形成的政治、经济动力
(1)以英国为首的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逐渐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寻求合理性。
由于新教中必然产生出来的个人主义,新教就成了资本主义的一种动力。
(2)宗教宽容精神逐渐得到肯定,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也慢慢扩展到经济、政治领域,这是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合法性的宗教来源。
(3)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从信仰自由中衍化出来并深入政治、学术等其他领域,由新
教改革所确立的信仰自由的合法性也使出版自由的合法性得到肯定。
(4)经济的因素给个人自由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思想上形成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自由的条件这样的观念。
(5)个人自由的核心是个人对其财产的排他性占有,自由是个人的自由,个人的自由是在其财产基础上的扩展,它首先就是对财产的支配权。
(6)观念的形成和传播不可能没有出版手段的支持,也离不开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是被各国宪法明确规定的一种个人权利。
(7)新教改革的后果是把个人放到一个显著的位置,这一成果与自由的经济要求和政治要求内在地统一起来,结果形成个人主义的观念,并且反过来把个人主义当作所有自由权项的基础。
二、出版自由观念的演化
出版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是一个伟大的口号,口号的提出意味着一种独立的关于出版的观念的产生,它是宗教改革后经过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糅合而产生的个人权利观念在出版领域内的反映。
1.出版自由理念的代表人物
(1)密尔顿(1608—1674)
他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政论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
1644年,出版《论出版自由》,第一次提出“出版自由”的伟大口号。
①他提出不能禁止出版的自由,出版是表达真理的一种手段,禁止出版自由就是阻断个
人通过书籍获得真理的途径。
②他认为人的理性是上帝赋予的,自由地思想、自由地发表意见是每个人的天赋权利,选择何种方式来发表意见也是一种自由权利。
人是可以辨别真理和谬误的,因此没有必要限制言论的自由发表,也不能禁止人们通过书籍来发表言论。
③从密尔顿的论述中产生了两个重要的思想,即观念的自由市场(the open market place of ideas)和理性的自我修正过程(self-righting process)。
④一切对于观念表达的限制都不符合真理本性,观念的真理性不是由那种人为制定出来的标准来判定,而是在公开的观念市场中,经过每个人的理性判断和频繁交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己显现出来并为人们所认识。
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谬误,在市场上的各种观念是不是为人们所接受最终要看每个人的判断。
经过了与谬误的斗争,真理会更加明确地被认识到,人们也会更加珍惜这样的真理。
(2)洛克(1632—1704)
他是英国“光荣革命”即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代表。
他在《政府论》(下篇)中对政府的起源、构成,权力的来源,政府、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是后来美国政治制度的直接的思想来源,也影响了许多法国思想家。
他对宗教、知识、真理的看法主要在《论宗教宽容》和《人类理解论》中。
①洛克认为,灵魂的事官长不应该过问,这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事情。
②关于知识和真理,洛克认为,不存在“印在心灵上的”天赋的观念,每个人在他出生时都是一块“白板”,除了感觉和反省之外没有其他的观念的来源。
所以,“人必须自己来思想,自己来理解”。
③自由观念和必然观念的发生是因为人人都知道自己有一种能力来开始或停止,继续或
终结各种活动。
自由观念是一个主体有一种能力来按照自己心理的决定或思想,实现或停顿一种特殊那样一个动作。
④只要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思考,他就是自由的,如果他的内心受到压制,主体不能采取行动,他就是不自由的。
(3)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
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也是新闻自由的热烈拥护者。
他认为报纸的自由是很重要的。
①杰斐逊等人一起为敦促国会修正宪法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使国会在1789年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前十条),一般把这十条修正案称为《权利法案》,其第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剥夺人民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的权利”。
②由于美国没有专门的关于新闻出版的法律,宪法第一修正案就成了美国新闻自由的根本保证,所有关于个人和媒介的言论自由、批评自由的纷争最终都可以追溯到第一修正案,而且基本上都能援用这项规定保障言论、出版的自由。
这是杰斐逊等人的功绩。
(4)约翰·斯图尔特·密尔(1806—1873)
密尔是19世纪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在1859年出版的《论自由》是对自由主义的总结,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①密尔站在个人功利主义的立场上要求保证个人的各种自由。
他用相当大的篇幅讨论了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问题,极端强调了言论自由(包括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②密尔认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对人们很重要,因为“意见自由和发表意见自由对人类精神的福祉的必要性”,而人类的一切其他福祉是有赖于精神福祉的。
③保护意见自由和意见表达自由的理由
a.若有什么意见被迫缄默下去,那个意见却可能是真确的。
否认这一点,就是假定了人们自己的不可能错误性。
b.纵使被迫缄默的意见是一个错误,它也可能,而且通常总是,含有部分真理;而另一方面,任何题目上的普遍意见即得势意见也难得是或者从不是全部真理。
所以只有借敌对意见的冲突才能使所遗真理有机会得到补足。
c.即使公认的意见不仅是真理而且是全部真理,若不容它去遭受而且实际遭受到猛烈而认真的争议,接受者多数之抱有这个意见就像抱持一个偏见那样,对于它的理性根据就很少领会或感认。
d.教义的意义本身也会有丧失或减弱并且失去其对品性行为的重大作用的危险,因为教条已变成仅仅在形式上宣称的东西,对于致善是无效力的,它妨碍着去寻求根据,并且还阻挡着任何真实的、有感于衷的信念从理性或亲身经验中生长出来。
(4)除以上这些人物之外,还有一些人是值得重视的。
他们是霍布斯、卢梭、孟德斯鸠、托克维尔等。
2.出版自由观念建立的基础
(1)相信人生而平等,人有各种天赋的权利,是上帝赋予的能力。
这些权利中最重要的是独立思想和言论自由。
(2)相信人有理性,能辨别真理和谬误。
(3)主张君权民授,主权属于人民。
新闻出版媒介是人们最好的一种监督政府的方式,要给新闻出版以充分的自由。